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0篇文章
< 1 2 1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难处理金矿生物预氧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谭巧义 高立强 +5 位作者 贾先兵 贾炎 孙和云 牛晓鹏 赵海平 阮仁满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9,共7页
某金矿石中黄铁矿含量5.31%、氧化率6.02%,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27.78%,属典型的低品位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为评估生物堆浸预氧化工艺对该矿石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开展了直接氰化试验、生物搅拌预氧化-氰化试验和生物柱浸预氧化-氰化试... 某金矿石中黄铁矿含量5.31%、氧化率6.02%,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27.78%,属典型的低品位硫化物包裹型难处理金矿。为评估生物堆浸预氧化工艺对该矿石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开展了直接氰化试验、生物搅拌预氧化-氰化试验和生物柱浸预氧化-氰化试验,考察了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关系以及温度对黄铁矿氧化率和金浸出率的影响。生物柱浸试验获得良好指标:原生矿破碎至D80=5.5 mm,在室温条件下(8~30℃)预氧化221 d后,黄铁矿氧化率52.30%,金的浸出率为62.70%,氰化渣金品位为0.47 g/t,较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27.78%)提高34.9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生物预氧化 黄铁矿 柱浸
下载PDF
黄钾铁矾对硫脲浸金的影响及草酸盐的作用机理
2
作者 李科 李骞 +4 位作者 姜涛 杨永斌 徐斌 许瑞 张雁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2-335,共14页
研究生物氧化产生的黄钾铁矾对酸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并探讨草酸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钾铁矾会增加硫脲的消耗和阻碍金的溶解。黄钾铁矾能显著提高硫脲的分解,阻碍金的溶解。黄钾铁矾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酸性溶液中黄... 研究生物氧化产生的黄钾铁矾对酸性硫脲浸金的影响,并探讨草酸添加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钾铁矾会增加硫脲的消耗和阻碍金的溶解。黄钾铁矾能显著提高硫脲的分解,阻碍金的溶解。黄钾铁矾造成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酸性溶液中黄钾铁矾释放的铁离子使溶液浆电位增加,从而加速硫脲的分解,并加剧硫脲分解产生的钝化物种对金表面的钝化作用。添加草酸盐可以有效削弱黄钾铁矾的不利影响,表现为明显降低硫脲的消耗和促进金的溶解。通过溶液电位、Zeta电位和XPS分析,揭示草酸的可能作用机理。草酸盐不仅可以通过与Fe^(3+)配位减弱Fe^(3+)与硫脲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无差别吸附和静电斥力阻止钝化产物在金表面包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黄钾铁矾 金浸出 硫脲消耗 草酸盐
下载PDF
加压氧化过程中胡敏酸结构和吸附特性的变化
3
作者 牛会群 赵荣欣 +2 位作者 杨洪英 佟琳琳 周有勤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94-1709,共16页
从碳质加压氧化金矿中提取胡敏酸。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胡敏酸的结构。建立胡敏酸吸附金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和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受加压氧化的影响... 从碳质加压氧化金矿中提取胡敏酸。采用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胡敏酸的结构。建立胡敏酸吸附金的动力学和等温线模型,计算热力学参数和等量吸附热。结果表明,受加压氧化的影响,胡敏酸的脂肪族结构、C=O键及其他含氧基团被破坏。更重要地,胡敏酸结构中有新化学键形成,如C—O—Cl_(x)、C—Cl_(x)和Me_(4)N—Cl。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加压氧化对胡敏酸的金吸附性能具有极大影响。加压氧化后,胡敏酸对纯金溶液的吸附率下降至(42.78±1.05)%,对金浸出液的吸附率下降至(28.63±1.11)%。吸附数据表明,胡敏酸对金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胡敏酸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正交实验 加压氧化 结构变化 吸附行为
下载PDF
两矿法氧化难处理金矿中的黄铁矿
4
作者 郭威 谭巧义 +6 位作者 高立强 贾先兵 贾炎 孙和云 牛晓鹏 赵海平 阮仁满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对黄铁矿-软锰矿两矿法酸性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浓度、配矿比、反应时间、液固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单矿物最适宜的浸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甘肃某地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金精矿预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 对黄铁矿-软锰矿两矿法酸性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硫酸浓度、配矿比、反应时间、液固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单矿物最适宜的浸出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甘肃某地难处理金矿的浮选金精矿预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配矿质量比FeS_(2)∶MnO_(2)=1∶6,反应温度90℃,液固比6∶1,初始硫酸浓度100 g/L,预氧化时间为12 h时,锰的浸出率达到76.0%。此时,黄铁矿的氧化率达到88.2%,预氧化渣氰化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8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预氧化 黄铁矿 二氧化锰
下载PDF
季铵盐类离子液体萃取Au(S_(2)O_(3))23-性能研究
5
作者 吴汉娇 王海文 +2 位作者 陈云龙 胡显智 字富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硫代硫酸盐提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非氰提金方法,但高效回收金浸出液中的金尚待进一步研究。以甲基三辛基氯化铵(TOMAC)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条件(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时间)及金浸出液性质(pH、硫代硫酸盐浓度、初始Au(Ⅰ)浓度)对TOMAC... 硫代硫酸盐提金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非氰提金方法,但高效回收金浸出液中的金尚待进一步研究。以甲基三辛基氯化铵(TOMAC)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条件(萃取剂浓度、相比、萃取时间)及金浸出液性质(pH、硫代硫酸盐浓度、初始Au(Ⅰ)浓度)对TOMAC萃取Au(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TOMAC为萃取剂能从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高效萃取Au(Ⅰ)。当A O=1、pH=9、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 L、TOMAC浓度1.8 g L时,对低浓度金(0~25 mg L)几乎能完全萃取;采用1 mol L NaCl能有效反萃出TOMAC有机相中的Au(Ⅰ)。TOMAC萃取Au(Ⅰ)的机制为:TOMAC通过其表面的Cl-与溶液中的Au(Ⅰ)发生离子交换,形成[C_(25)H_(54)N]_(3)[Au(S_(2)O_(3))_(2)]络合物。TOMAC对Au(S_(2)O_(3))_(2)^(3-)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可实现硫代硫酸盐金浸出液中Au(Ⅰ)的高效回收,具有对硫代硫酸提金技术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 甲基三辛基氯化铵 离子液体 萃取
下载PDF
碳质高砷硫化物包裹多重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氰化试验
6
作者 林海彬 郭金溢 +3 位作者 谢洪珍 王乾坤 李有辉 邱耀兴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118,共8页
对某碳质高砷硫化物包裹多重难处理金矿进行了以热压氧化—氰化为主体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全硫浮选—浮选精矿常规热压氧化—氰化金浸出率仅76.2%,采取了氧化渣脱碳、原矿预脱炭及硫砷分选等措施,均难以提高金回收率。热压氧化渣... 对某碳质高砷硫化物包裹多重难处理金矿进行了以热压氧化—氰化为主体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原矿全硫浮选—浮选精矿常规热压氧化—氰化金浸出率仅76.2%,采取了氧化渣脱碳、原矿预脱炭及硫砷分选等措施,均难以提高金回收率。热压氧化渣采用中温焙烧预处理再氰化,可较彻底地消除有机碳的影响,金浸出率达到94.7%,且焙烧过程有害组分砷几乎不会进入气相,焙烧-氰化渣与热压氧化液中和渣混合后的毒性浸出结果满足一般固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 难处理金矿 热压氧化 焙烧 氰化
下载PDF
H_(2)O_(2)催化氧化缓释螯合铁离子处理碱性含氰废水的研究
7
作者 文志东 魏连启 +3 位作者 楼涵 王海超 刘国梁 武晓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99-101,共3页
黄金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多为碱性且含有大量亚铁氰络离子、铜氰络离子和游离氰根,为消除废水中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处置后废水回用,本文采用在弱碱性环境下引入EDDHA-Fe有机螯合铁离子并加入H_(2)O_(2)催化氧化方法分解氰根,同... 黄金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多为碱性且含有大量亚铁氰络离子、铜氰络离子和游离氰根,为消除废水中氰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并实现处置后废水回用,本文采用在弱碱性环境下引入EDDHA-Fe有机螯合铁离子并加入H_(2)O_(2)催化氧化方法分解氰根,同时氧化螯合剂释放铁离子形成普鲁士蓝沉降,实现对碱性废水中络合氰根进行了有效脱除。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滤液中氰化物沉淀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达99.77%,滤液中总氰化物浓度由221.59mg/L下降至0.51mg/L,在不影响水体碱度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废水脱氰,处置后的废水可直接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氰废水 亚铁氰根 H_(2)O_(2)催化氧化 EDDHA-Fe 普鲁士蓝
下载PDF
金在铜(Ⅱ)-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电化学氧化机理
8
作者 唐家华 李佳蕊 +1 位作者 字富庭 张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硫代硫酸盐因无毒、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浸金工艺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提金技术。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探究了金电极在Cu^(2+)-en-S_(2)O_(3)^(2-)浸金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拉曼光谱和XPS对金... 硫代硫酸盐因无毒、高效等优点被认为是浸金工艺中最具应用前景的提金技术。采用电化学测试方法(开路电位、循环伏安、Tafel曲线及电化学阻抗)探究了金电极在Cu^(2+)-en-S_(2)O_(3)^(2-)浸金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并利用拉曼光谱和XPS对金电极的表面氧化产物进行表征,阐明金在Cu^(2+)-en-S_(2)O_(3)^(2-)体系中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S_(2)O_(3)^(2-)能够促进金表面氧化,并且在本文电化学条件下,当金电极在5 mmol/L Cu^(2+)-10 mmol/L en-100 mmol/L S_(2)O_(3)^(2-)体系时,反应速率由电荷转移这一步骤控制。体系中硫代硫酸盐浓度通过影响其表面性质和表面反应速率来控制金的溶解情况。并阐明了金电极在Cu^(2+)-en-S_(2)O_(3)^(2-)浸金体系中电化学氧化机理,为金浸出试剂成分的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出 硫代硫酸盐 电化学 氧化机理
下载PDF
次氯酸钠浸出贵州难浸金矿的电化学研究
9
作者 邹涛 唐道文 +3 位作者 韩治龙 袁鑫 许才武 杨秀高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27,共8页
以贵州难浸金矿矿粉作为原料制作矿物碳糊电极,通过浸金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NaClO溶液中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O浸金体系中,较优浸出条件为,NaClO溶液浓度0.7~0.9mol/L,浸出温度30~35℃,pH=13.5。验证实验表明... 以贵州难浸金矿矿粉作为原料制作矿物碳糊电极,通过浸金体系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和不同pH的NaClO溶液中进行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O浸金体系中,较优浸出条件为,NaClO溶液浓度0.7~0.9mol/L,浸出温度30~35℃,pH=13.5。验证实验表明,在NaClO浓度0.9mol/L,反应温度为30℃,溶液pH=13.5的条件下浸出3 h,金平均浸出率为9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浸金 电化学 浸出率 难浸金矿
下载PDF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鹤雷 王闯 +2 位作者 高起鹏 马忠臣 徐耀强 《黄金》 CAS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金品位73.27 g/t、砷品位6.61%、硫品位16.78%,是典型的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炭浆工艺处理时,金浸出率仅为88.02%。为提高金浸出率,进行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制得的焙砂使用环保型浸出剂浸出... 塔吉克斯坦某含砷金精矿金品位73.27 g/t、砷品位6.61%、硫品位16.78%,是典型的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直接氰化炭浆工艺处理时,金浸出率仅为88.02%。为提高金浸出率,进行含砷金精矿两段焙烧—浸出试验研究,制得的焙砂使用环保型浸出剂浸出。最终得到浸渣金品位4.32 g/t,金浸出率95.43%的良好指标,金浸出率提高7.41百分点,对处理同类型金矿资源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精矿 焙烧 浸出率 环保浸出剂
下载PDF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燕 乔晋玺 +4 位作者 曹疆 陈爱良 金攀富 张希军 孙丰龙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具有浸出速率快、成本低、环保性较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氰化浸金的提金方法。本文从浸金原理、实验条件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系统介绍了5种含铜体系(Cu^(2+)-NH_(3)-S_(2)O_(3)^(2⁻)体系、Cu^(2+)-EDTA-S_(2)O_... 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具有浸出速率快、成本低、环保性较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替代氰化浸金的提金方法。本文从浸金原理、实验条件及产业化情况等方面系统介绍了5种含铜体系(Cu^(2+)-NH_(3)-S_(2)O_(3)^(2⁻)体系、Cu^(2+)-EDTA-S_(2)O_(3)^(2⁻)体系、Cu^(2+)-en-S_(2)O_(3)^(2⁻)体系、Cu^(2+)-LH-24⁻-S_(2)O_(3)^(2⁻)体系、Cu^(2+)-Gly-S_(2)O_(3)^(2⁻)体系)和2种不含铜体系(Cl⁻-NH_(3)-S_(2)O_(3)^(2⁻)体系、Fe^(3+)-C_(2)O_(4)^(2⁻)-S_(2)O_(3)^(2⁻)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硫代硫酸盐法浸金的不同浸金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了硫代硫酸盐法浸金在工业应用方面存在的难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 浸金 含铜体系 不含铜体系
下载PDF
基于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甘氨酸体系的废电路板中含金针脚回收试验
12
作者 鲁妍 贺子镇 王建波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9期64-70,共7页
废电路板中的金主要以薄层形式镀覆在基板表面或接口上,其含金量超过1%,是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目前对废电路板中金的回收,大多采用破碎分选-湿法冶金的方法,存在流程长、污染环境等缺点,因此丞需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工艺。本文基于高... 废电路板中的金主要以薄层形式镀覆在基板表面或接口上,其含金量超过1%,是一种重要的二次资源。目前对废电路板中金的回收,大多采用破碎分选-湿法冶金的方法,存在流程长、污染环境等缺点,因此丞需开发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工艺。本文基于高锰酸钾(KMnO_(4))-过氧化氢(H_(2)O_(2))-甘氨酸(C_(2)H_(5)NO_(2))体系对废电路板中的基板进行氧化,以使含金针脚(PCGs)剥离,从而达到富集回收的目的;探讨了高锰酸钾浓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甘氨酸浓度对PCGs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MnO_(4)浓度为0.6 mol/L、H_(2)O_(2)质量分数为17.4%、C_(2)H_(5)NO_(2)浓度为0.1 mol/L、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PCGs的回收率为99.95%。对PCGs富集回收的机理分析可知,PCGs的富集回收率取决于H_(2)O_(2)的分解速率。在优化条件下,建立了该体系中H_(2)O_(2)的分解反应模型:R_(PCGS)=[H_(2)O_(2)]_(0)×e^(-0.3238)×[KMnO_(4)]_(0)^(t),该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PCGs富集回收的过程。本研究提出的方法避免了破碎和化学浸出等过程,提高了金的回收效率,降低了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脚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甘氨酸 分解反应模型 络合反应 回收率
下载PDF
基于电解-氯化法的废电路板中金回收试验
13
作者 鲁妍 贺子镇 王建波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9期17-23,共7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废弃物产生量与日俱增。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各种贵金属,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其不仅程序复杂,且需使用酸、碱等有毒有害物质,故亟需开发一种环境友好且...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电子废弃物产生量与日俱增。电子废弃物中含有各种贵金属,具有巨大的回收价值。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是湿法冶金技术,其不仅程序复杂,且需使用酸、碱等有毒有害物质,故亟需开发一种环境友好且操作简单的回收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将电解法和氯化法相结合,在单个反应器中,无需使用任何酸或碱,且其电解质成分只有NaCl的一步回收金的方法,并建立了阳极浸金、阴极还原金的电解氯化反应体系。以废电路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金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3.8 mol/L、固液比为5 g/L、电流为600 A、温度为40℃、浸出时间为4 h时,金的浸出率为93.62%,金的回收率为66.74%。研究成果可为废弃电子设备中的贵金属高效安全回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法 氯化法 一步回收 浸出率 电化学
下载PDF
Upper-rim-modified thioether thiacalix[4]arene used for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of Au(Ⅲ)and Pd(Ⅱ)in hydrochloric acid medium
14
作者 Sheng Wan Rong Xie +1 位作者 Jianhong Fan Kewen T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0-118,共9页
Gold(Au)and palladium(Pd)play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human life;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ir recovery.A 5,11,17,23-tetra-ethylthio-25,26,27,28-tetra-hydroxyl thiacalix[4]arene... Gold(Au)and palladium(Pd)play an increasing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human life;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ir recovery.A 5,11,17,23-tetra-ethylthio-25,26,27,28-tetra-hydroxyl thiacalix[4]arene(TCAET)was synthesized specifically for the capture of Au(Ⅲ)and Pd(Ⅱ)from HCl medium by liquid-liquid extraction.In a 0.1 mol·L^(-1)HCl medium,the transfer of Au(Ⅲ)and Pd(Ⅱ)from the aqueous phase to the organic phase was highly efficient,with a transfer ratio of 100%for Au(Ⅲ)and 98%for Pd(Ⅱ).Furthermore,the extraction equilibrium time for Au(Ⅲ)was just 5 min.Job's method data demonstrated that TCAET formed complexes with Au(Ⅲ)and Pd(Ⅱ)in a ratio of 2:3 and 1:1,respectively,during the extraction process.TCAET showed high selectivity toward Pd(Ⅱ)and Au(Ⅲ)over other competing metal ions.Moreover,both Au(Ⅲ)and Pd(Ⅱ)could be successfully stripped from the loaded organic phases with a 1.0 mol·L^(-1)thiourea in 0.5 mol·L^(-1)HCl and 0.5 mol·L^(-1)thiourea in 0.5 mol·L^(-1)HCl,respectively.Results obtained from five consecutive extraction-stripping cycles showed good reusability of TCAET toward Au(Ⅲ)and Pd(Ⅱ)recovery.The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iacalixarene in the recovery of precious metal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ne Upper-rim modificati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Precious metal THIOETHER
下载PDF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cyanide with pyrite during the cyanidation of pyrite and the decyanation of pyrite cyanide residues by chemical oxidation
15
作者 Wenwen Han Hongying Yang Linlin T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996-2005,共10页
The toxic cyanides in cyanide residues produced from cyanidation process for gold extraction ar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Pyrite is one of the main minerals existing in cyanide residues.In this work,the interaction ... The toxic cyanides in cyanide residues produced from cyanidation process for gold extraction are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Pyrite is one of the main minerals existing in cyanide residues.In this work,the interaction of cyanide with pyrite and the decyanation of pyrite cyanide residue were analyzed.Results revealed that high pH value,high cyanide concentration,and high pyrite dosage promoted the interaction of cyanide with pyrite.The cyanidation of pyrite was pseudo-second-order with respect to cyanide.The decyanation of pyrite cyanide residue by Na_(2)SO_(3)/air oxidation was performed.The cyanid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83.9% after 1 h of reaction time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pH value of 11.2,SO_(3)^(2-) dosage of 22 mg·g^(-1),and air flow rate of 1.46 L·min^(-1).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alysis of the pyrite samples showed the formation of Fe(Ⅲ)and FeSO_(4) during the cyanidation process.The cyanide that adsorbed on the pyrite surface after cyanidation mainly existed in the forms of free cyanide(CN^(-))and ferrocyanide(Fe(CN)_(6)^(4-)),which were effectively removed by Na_(2)SO_(3)/air oxidation.During the decyanation process,air intake promoted pyrite oxidation and weakened cyanide adsorption on the pyrite surface.This study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gold enterprises aiming to mitigat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lated to cyanide resid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TE CYANIDE DECYANATION sodium sulfite/air oxidation cyanide residue
下载PDF
In-situ electrochemical study on the eff ects of Fe(Ⅲ)on kinetics of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16
作者 Yu Zhang Can Cui +7 位作者 Sen Lin Heping Li Lian Yang Yadian Xie Hailiang Hu Lingyun Zhou Huanjiang Wang Chunyan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814-825,共12页
Fe(Ⅲ)has been proved to be a more eff ective oxidant than dissolved oxyg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e role of Fe(Ⅲ)in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was rarely discussed so far.In this paper,in-situ electr... Fe(Ⅲ)has been proved to be a more eff ective oxidant than dissolved oxygen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e role of Fe(Ⅲ)in pyrite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was rarely discussed so far.In this paper,in-situ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flow-through autoclave system in acidic pressure oxidation environment.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increasing Fe(Ⅲ)concentrations led to raising in redox potential of the solution,and decreased passivation of pyrite caused by deposition of elemental sulfur.Reduction of Fe(Ⅲ)at pyrite surface was a fast reaction with low activation energy,it was only slightly promoted by rising temperatures.While,the oxidation rate of pyrite at all investigated Fe(Ⅲ)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obviously with rising temperatures,the anodic reaction was the rate-limiting step in the overall reaction.Activation energy of pyrite oxidation decreased from 47.74 to 28.79 kJ/mol when Fe(Ⅲ)concentration was increased from 0.05 to 0.50 g/L,showing that the reaction kinetics were limited by the rate of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at low Fe(Ⅲ)concentrations,while,it gradually turned to be diffusion control with increasing Fe(Ⅲ)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TE Pressure oxidation Fe(Ⅲ) In-situ electrochemistry Hydrothermal experiment
下载PDF
含碳难处理金精矿生物预氧化-TCCA浸金实验研究
17
作者 牛会群 杨洪英 佟琳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5-3475,共11页
某含碳难处理金精矿中金含量15.9 g/t,铁、砷、硫和总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17%、3.41%、24.7%和6.06%。金主要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被包裹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同时碳引发“劫金”效应。本文针对该金精矿的特点开展了生物预氧化-TCCA(... 某含碳难处理金精矿中金含量15.9 g/t,铁、砷、硫和总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17%、3.41%、24.7%和6.06%。金主要以次显微颗粒的形式被包裹于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中,同时碳引发“劫金”效应。本文针对该金精矿的特点开展了生物预氧化-TCCA(三氯异氰尿酸)浸金实验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浸金过程各因素对浸金效率的显著性影响。结果表明:经生物预氧化作用后,金精矿中硫和砷的分解效率分别可达63.59%和85.77%。拉曼光谱显示金精矿中碳质物缺陷减少,碳质物吸附能力下降。另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TCCA浓度、NaCl质量浓度和反应温度对浸金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呈正相关。TCCA浸金的最优化条件为:TCCA浓度0.22 mol/L,NaCl质量浓度30 g/L,反应温度45℃,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20%和反应时间3 h。在最优条件下,浸金效率可达87.49%,浸出液中金浓度为6.004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难处理金精矿 生物预氧化 拉曼光谱 TCCA浸金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采用E_(h)-pH和物种分布图研究金在四种有机羧酸-硫代硫酸盐体系中的溶解热力学
18
作者 陈俊南 谢锋 +1 位作者 王伟 白云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61-1475,共15页
无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因不使用氰化物或氨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且环保的金浸出路线。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铜-有机羧酸-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E_(h)-pH和物种分布图,对比研究了四种有机羧酸,包括草酸、苹果酸、柠檬... 无氨-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因不使用氰化物或氨而被认为是一种有吸引力且环保的金浸出路线。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绘制了不同条件下铜-有机羧酸-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的E_(h)-pH和物种分布图,对比研究了四种有机羧酸,包括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在铜-硫代硫酸盐溶液浸金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硫代硫酸盐是金离子络合的唯一有效配体,有机羧酸起到稳定铜离子的作用。与传统的铜-氨-硫代硫酸盐体系相比,铜-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具有更宽的浸出pH和更低的硫代硫酸盐消耗的潜在优势。四种有机羧酸体系中Cu(Ⅱ)/Cu(Ⅰ)的标准电位大小遵循如下顺序:E^(0)[Cu(Ox)_(2)^(2−)/Cu(S_(2)O_(3))_(3)^(5−)]>E^(0)[Cu(NH_(3))_(4)^(2+)/Cu(S_(2)O_(3))_(3)^(5−)]>E^(0)[Cu_(2)(Mal)_(2)H_(−2)^(2−)/Cu(S_(2)O_(3))_(3)^(5−)]≈E^(0)[Cu_(2)(Cit)_(2)H_(−2)^(4−)/Cu(S_(2)O_(3))_(3)^(5−)]>E^(0)[Cu(Tart)_(2)H_(−4)^(6−)/Cu(S_(2)O_(3))_(3)^(5−)]。提高硫代硫酸盐浓度会降低铜-有机羧酸配合物的含量,四种含铜配合物的稳定性按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草酸的顺序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代硫酸盐 热力学分析 有机羧酸
下载PDF
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韩永群 田立国 +2 位作者 张耀军 潘祖鸿 毛世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开展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通过改良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成功驯化增殖了以硫杆菌、特吕珀菌、假单胞菌为主的CN^(-)、SCN^(-)高效降解菌群。在工业应用上,生物法对SCN^(-)、COD、CN^(-)、NH_(3)-N的平均去除率... 开展生物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同步收金技术研究,通过改良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成功驯化增殖了以硫杆菌、特吕珀菌、假单胞菌为主的CN^(-)、SCN^(-)高效降解菌群。在工业应用上,生物法对SCN^(-)、COD、CN^(-)、NH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9%、97.54%、93.92%和98.92%,处理后的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远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微生物在降解废水污染物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氧化、吸附、絮凝沉降等作用,对起始浓度低的混合含金废水进行金回收,金的回收率可达到91%,富集金品位300~400 g t,不仅深度处理了废水中各项污染物,同时回收了有价金属,是一种环境友好且无公害的含氰废水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氰废水 SCN- 微生物 氨氮 生物接触氧化 活性污泥
下载PDF
某难处理金矿提金试验研究
20
作者 梁东东 伊山廷 +2 位作者 郭持皓 马辉 曹家旭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3,共9页
难处理金矿是黄金提取的重要原料。通过对某难处理金矿矿物性质、直接浸金试验、焙烧-酸浸预处理后浸金试验的研究,发现原矿中的Au存在矿物包裹和物理包裹。直接浸金试验研究了矿石细度、浸金药剂种类、浸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最佳试... 难处理金矿是黄金提取的重要原料。通过对某难处理金矿矿物性质、直接浸金试验、焙烧-酸浸预处理后浸金试验的研究,发现原矿中的Au存在矿物包裹和物理包裹。直接浸金试验研究了矿石细度、浸金药剂种类、浸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最佳试验条件下Au的浸出率为48.27%。焙烧-酸浸预处理试验研究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浸液浓度、酸浸矿浆浓度、酸浸时间等因素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预处理条件为焙烧温度675℃、焙烧时间1 h、酸浸液15%硫酸、酸浸矿浆浓度25%、酸浸时间2 h,预处理后的矿石Au浸出率达到84.18%,为后续的工业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矿 焙烧 酸浸 预处理 浸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