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钽铌清洁冶金与纯化技术研究进展与探讨
1
作者 韩桂洪 孙虎 +1 位作者 车玉思 何季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8,共14页
钽铌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金属。随着高端制造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产品纯化精制和过程清洁循环已成为钽铌湿法冶金的重要转型目标。本文概述了我国钽铌原生资源及二次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系统介绍... 钽铌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金属。随着高端制造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产品纯化精制和过程清洁循环已成为钽铌湿法冶金的重要转型目标。本文概述了我国钽铌原生资源及二次资源的特点与利用现状,系统介绍了钽铌原料绿色分解技术、钽铌溶液分离与纯化技术、钽铌冶金废水增值利用技术的新进展,结合工业实际对比分析了各技术优缺点,并从资源保障、技术发展方向及污染物全面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展望和建议,以期为钽铌冶金工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分离纯化 清洁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放射性铌铁精矿中铀钍的脱除及分离 被引量:1
2
作者 柯平超 王坤坤 +6 位作者 钟婷婷 周义朋 马晓磊 万凌云 徐玲玲 王健 黎广荣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1,106,共10页
通过对国内某企业进口放射性铌铁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该精矿的主要矿相为烧绿石,同时伴生钛铁矿和白云母,矿石中放射性元素U和Th的含量分别为0.27%和1.03%。针对该铌铁精矿,探索H_(2) SO_(4)-Fe(Ⅲ)、H_(2)SO_(4)-HF-H_(2)O_(2)... 通过对国内某企业进口放射性铌铁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该精矿的主要矿相为烧绿石,同时伴生钛铁矿和白云母,矿石中放射性元素U和Th的含量分别为0.27%和1.03%。针对该铌铁精矿,探索H_(2) SO_(4)-Fe(Ⅲ)、H_(2)SO_(4)-HF-H_(2)O_(2)、H_(2)SO_(4)-HF、H_(2)SO_(4)-HF-H_(2)O_(2)-(NH_(4))_(2)CO_(3)体系中U和Th的浸出及分离效果,最终确定H_(2) SO_(4)-HF-H_(2)O_(2)-(NH_(4))_(2)CO_(3)多段浸出工艺能有效实现U和Th的脱除与分离。U、Th的脱除率分别为100%和80%。基于研究提出了铌铁精矿U、Th脱除及分离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铁精矿 多段浸出
下载PDF
溅射靶材用铌材的电子束熔炼提纯杂质去除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欣琳 任军帅 +2 位作者 成佳鹏 高婷 薛少博 《冶金与材料》 2024年第9期58-62,共5页
文章采用真空电子束熔炼的方式,对溅射靶材用铌材进行多次提纯。应用GDMS的方法对熔炼后的铌锭端面、中部以及底部杂质含量进行检验,判断铸锭不同位置杂质脱除情况。结果显示,铸锭杂质脱除率与饱和蒸气压差存在对应关系,间隙元素C、N、... 文章采用真空电子束熔炼的方式,对溅射靶材用铌材进行多次提纯。应用GDMS的方法对熔炼后的铌锭端面、中部以及底部杂质含量进行检验,判断铸锭不同位置杂质脱除情况。结果显示,铸锭杂质脱除率与饱和蒸气压差存在对应关系,间隙元素C、N、O主要是以气体形式直接挥发去除,非间隙元素Fe、Si元素含量在铸锭轴向从上到下逐渐减少,Mo、Ta、W、Zr四种元素在铸锭轴向上分布区别并不明显。熔炼后,Ta、W元素含量与原料相比没有变化,Mo、Zr元素含量显著比原料低,非间隙元素为蒸发和定向凝固协同控制脱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溅射靶材 电子束熔炼 杂质去除
下载PDF
25V-30000μFV/g钽粉的研制及其性能
4
作者 赵春霞 陈学清 +1 位作者 李仲香 师德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54,共5页
介绍了25V-30000μFV/g钽粉的研制流程及其性能,分析了该钽粉的理化性能、电气性能,以及电容器厂家验证使用情况。该产品以钠还原钽粉为原料,采用球磨片式化的方法生产的片状钽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0.80~0.90 m^(2)/g)和较大的径厚比(... 介绍了25V-30000μFV/g钽粉的研制流程及其性能,分析了该钽粉的理化性能、电气性能,以及电容器厂家验证使用情况。该产品以钠还原钽粉为原料,采用球磨片式化的方法生产的片状钽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0.80~0.90 m^(2)/g)和较大的径厚比(3.0~8.0),兼具高压高比容特性。湿式检测表明,在100 V形成电压下,容量达到30000μFV/g以上,制作63V-3300μF等型号电容器时,容量达到31000μFV/g以上,满足产品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V-30000μFV/g钽粉 理化性能 电气性能 电容器
下载PDF
盐酸法富集钨渣中的钽和铌 被引量:22
5
作者 杨秀丽 王晓辉 +3 位作者 向仕彪 孙青 魏昶 郑诗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3-881,共9页
采用ICP-OES、XRD和SEM-EDS分别对钨渣成分、物相及各元素分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钨渣的主要物相为铁/锰氧化物、硅酸盐及石英,钽和铌主要包裹于含硅、锰物相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钨渣稀盐酸脱硅-浓盐酸深度脱铁、锰的钽铌酸法富... 采用ICP-OES、XRD和SEM-EDS分别对钨渣成分、物相及各元素分布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钨渣的主要物相为铁/锰氧化物、硅酸盐及石英,钽和铌主要包裹于含硅、锰物相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钨渣稀盐酸脱硅-浓盐酸深度脱铁、锰的钽铌酸法富集新方法。考察钨渣中硅、铁、锰、钙和铝等杂质元素的脱除规律,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钨渣脱硅率可达70%以上,铁和锰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98.01%和98.71%,钽和铌回收率分别为86.57%和82.48%,富集渣中钽和铌的品位分别达到2.81%和9.23%,可直接作为钽铌湿法冶炼工业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渣 富集 酸法
下载PDF
含铌微合金钢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32
6
作者 薛春芳 王新华 辛义德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7,26,共4页
对含Nb微合金钢 14MnNbq钢板进行了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该钢具有较好的强韧化综合性能 ,能满足大型桥梁用钢的技术要求 ,并指出了细晶强化是 14Mn... 对含Nb微合金钢 14MnNbq钢板进行了模拟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 ,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证明该钢具有较好的强韧化综合性能 ,能满足大型桥梁用钢的技术要求 ,并指出了细晶强化是 14MnNbq钢的主要强韧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MNNBQ钢 细晶强化 沉淀强化
下载PDF
KOH亚熔盐浸出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的实验 被引量:24
7
作者 周宏明 郑诗礼 张懿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9-463,共5页
研究了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的KOH亚熔盐浸出条件. 探讨了反应温度、初始KOH浓度、浸出时间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铌和钽的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铌和钽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8%和96%,较现行氢氟酸工艺提高10%以上,提高了难处理钽铌资源的利用率.... 研究了低品位难分解钽铌矿的KOH亚熔盐浸出条件. 探讨了反应温度、初始KOH浓度、浸出时间和碱矿比等因素对铌和钽的浸出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铌和钽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8%和96%,较现行氢氟酸工艺提高10%以上,提高了难处理钽铌资源的利用率. 用无毒的KOH亚熔盐取代现行工艺中高浓高毒性的氢氟酸作为反应介质,从生产源头消除了F的三废污染,为钽、铌湿法冶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熔盐 钽铌矿 浸出 氢氧化钾 湿法冶金
下载PDF
低浓度氢氟酸体系中MIBK萃取分离钽铌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秀丽 王晓辉 +3 位作者 孙青 徐娟 郑诗礼 魏昶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6-29,共4页
开展了低浓度氢氟酸体系中MIBK萃取分离钽铌的研究,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相比、氢氟酸浓度、钽铌浓度、钽与铌质量比对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氢氟酸浓度0.5mol/L、钽铌总浓度60g/L、萃取相比(O/A)为5、钽与铌质量比2的条件... 开展了低浓度氢氟酸体系中MIBK萃取分离钽铌的研究,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相比、氢氟酸浓度、钽铌浓度、钽与铌质量比对萃取分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始氢氟酸浓度0.5mol/L、钽铌总浓度60g/L、萃取相比(O/A)为5、钽与铌质量比2的条件下萃取5min可获得最佳的钽铌分离效果,钽铌分离系数高达50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 氢氟酸 萃取 MIBK
下载PDF
钨渣酸浸与钠碱熔融回收钽铌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立 钟晖 戴艳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2期6-9,14,共5页
研究了用酸浸与钠碱熔融法从钨渣中富集和回收钽铌。钨渣用5%盐酸,在40℃下浸出30 min,盐酸用量为理论用量2.5倍,可除去其中72.1%的铁和74.7%的锰,此时的钽回收率达92%,铌回收率达84.6%。将所得酸浸出渣进行钠碱熔融,当钠碱与浸出渣的... 研究了用酸浸与钠碱熔融法从钨渣中富集和回收钽铌。钨渣用5%盐酸,在40℃下浸出30 min,盐酸用量为理论用量2.5倍,可除去其中72.1%的铁和74.7%的锰,此时的钽回收率达92%,铌回收率达84.6%。将所得酸浸出渣进行钠碱熔融,当钠碱与浸出渣的质量比为3∶2、反应温度为800℃、反应时间60 min时,得到Ta2O5、Nb2O5含量分别为0.48%及2.74%的钽铌富集物,钽的回收率可达83%,铌的回收率可达74.8%。钽、铌的总回收率分别为76.4%和63.3%。实验表明钨渣经酸浸与钠碱熔融处理,钽铌能够得到有效富集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渣 酸浸 钠碱熔融 钽铌 回收
下载PDF
TeO_2-Nb_2O_5系统玻璃的成玻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健 黄文 +2 位作者 王海波 井冲 罗丽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7-830,共4页
TeO2 是一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优良、但无法单独形成玻璃的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系统 ,Nb2 O5的引入有利于获得均匀而稳定的碲酸盐系统玻璃。研究发现 ,Nb2 O5的引入会改变TeO2 Nb2 O5系统玻璃中Te4 + 、Nb5+ 的配位数 ,进而对玻璃的结... TeO2 是一种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能优良、但无法单独形成玻璃的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系统 ,Nb2 O5的引入有利于获得均匀而稳定的碲酸盐系统玻璃。研究发现 ,Nb2 O5的引入会改变TeO2 Nb2 O5系统玻璃中Te4 + 、Nb5+ 的配位数 ,进而对玻璃的结构和成玻能力、稳定性以及析晶性能均产生明显的影响。含有 2 0 30wt%Nb2 O5的碲酸盐系统玻璃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NB2O5 非线性光学性能 重金属氧化物 析晶 性能研究 酸盐
下载PDF
废旧高温合金中钽回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治钧 王靖坤 +3 位作者 陈昆昆 李进 郭瑞 马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8,共3页
采用氧化酸浸—碱烧—水浸工艺处理某废旧高温合金粉末得到钽、铌、锆富集渣,然后经"分步浸出—萃取分离—离子交换除杂—氢氧化钠沉淀"制取五氧化二钽。结果表明,回收提纯的五氧化二钽可达到YS/T427-2000国标要求。
关键词 废旧高温合金 富集渣 五氧化二钽
下载PDF
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民 陈焕铭 +2 位作者 王怀昌 何力军 李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综述了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国内外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控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通过延性相增韧、合金化、层状结构设计、复合... 综述了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国内外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控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通过延性相增韧、合金化、层状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Nb-Al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抗氧化能力、高温强度及抗蠕变性能。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发展以Nb3Al及NbAl3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以SiC、Al2O3及TiC等陶瓷相为增强相强化的陶瓷-铌基合金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Al系 金属间化合物 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
下载PDF
废钨渣中同时回收铁锰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戴艳阳 钟晖 钟海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24-927,共4页
根据对钨浸出废渣中铁锰的分析,研究了以钨渣为原料,经浸出、净化、共沉淀、干燥、预烧等过程制取锰锌软磁铁氧体粉料,同时回收铁锰的可行性。在95℃下,用2.3倍理论量的60%硫酸浸出钨渣2 h,Fe、Mn浸出率分别为86.5%和88.4%,得到的浸出... 根据对钨浸出废渣中铁锰的分析,研究了以钨渣为原料,经浸出、净化、共沉淀、干燥、预烧等过程制取锰锌软磁铁氧体粉料,同时回收铁锰的可行性。在95℃下,用2.3倍理论量的60%硫酸浸出钨渣2 h,Fe、Mn浸出率分别为86.5%和88.4%,得到的浸出液经过硫化沉淀除去重金属,并用硫酸复盐结晶法获得纯的铁、锰、锌硫酸复盐,结晶物水溶后调整铁、锰、锌的原子比,用1.5倍理论量的碳酸氢铵加氨水进行共沉淀,并在900℃下煅烧2 h,得到了基本满足要求的优质锌锰铁氧体粉末,其中铁、锰、锌的原子比为9.6∶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渣 锰锌铁氧体 综合回收
下载PDF
Nb_2O_5在KOH亚熔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宏明 郑诗礼 张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6-310,共5页
对Nb2O5在KOH亚熔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因素实验分析了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Nb2O5在KOH亚熔盐体系中溶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KOH浓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定... 对Nb2O5在KOH亚熔盐体系中的溶解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因素实验分析了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和碱矿比等因素对Nb2O5在KOH亚熔盐体系中溶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KOH浓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定温度下,KOH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得到可溶性的六铌酸钾;而在一定KOH浓度下,温度越高越容易得到不溶性的铌酸盐沉淀。不溶性沉淀经ICP AES和XRD分析证明为偏铌酸钾(KNb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2O5 KOH 亚熔盐 溶解 正交实验 因素实验 氧化铌 湿法冶金
下载PDF
用硫酸/氢氟酸从铌钛铀矿石中协同浸出铀铌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会武 贾秀敏 +4 位作者 黄永 师留印 刘忠臣 杨剑飞 向秋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采用硫酸/氢氟酸从铌钛铀矿石中协同浸出铀、铌,考察了硫酸用量、氢氟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150 g/kg、氢氟酸用量100 g/kg、液固体积质量比1.2 mL/g、浸出温... 研究了采用硫酸/氢氟酸从铌钛铀矿石中协同浸出铀、铌,考察了硫酸用量、氢氟酸用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铀、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150 g/kg、氢氟酸用量100 g/kg、液固体积质量比1.2 mL/g、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2 h优化条件下,铀、铌浸出率分别为97%、85%,实现了铀、铌的同步高效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钛铀矿 协同浸出 硫酸 氢氟酸
下载PDF
从二次原料中回收钽铌 被引量:5
16
作者 戴艳阳 钟海云 +1 位作者 李荐 李庆奎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介绍了钽铌原料的现状以及目前从二次原料中回收钽铌的方法 ,指出从这些原料中回收钽铌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 二次原料 综合利用 冻练渣
下载PDF
酸浸法从钨渣中回收铌、钽、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戴艳阳 钟晖 钟海云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研究了钨渣的酸浸法优化处理工艺,在40℃条件下,分别用HCl和H2SO4处理50 g钨渣10m in:15%HCl溶液中Ta2O5、Nb2O5与WO3的回收率分别为86.1%、75.3%和73.9%,Ta、Nb、W分别富集了8~10倍;而在30%H2SO4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5.2%、68.5%和79.8%... 研究了钨渣的酸浸法优化处理工艺,在40℃条件下,分别用HCl和H2SO4处理50 g钨渣10m in:15%HCl溶液中Ta2O5、Nb2O5与WO3的回收率分别为86.1%、75.3%和73.9%,Ta、Nb、W分别富集了8~10倍;而在30%H2SO4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5.2%、68.5%和79.8%,Ta、Nb、W仅富集了4倍左右。这是由于Ta、Nb盐类在HCl、H2SO4中的溶解度有差异,导致了Ta、Nb不同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渣 综合回收 酸浸法
下载PDF
从铌矿中直接制备铌镍合金粉前驱体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映 何起 李秋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3,共4页
以铌矿为原料直接制备出铌镍合金粉前驱体NiNbO_6,考察了硫酸焙烧阶段磨矿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矿比、硫酸浓度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硫酸焙烧工艺参数为:磨矿粒度-0.025mm、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3h、硫酸浓度10mo... 以铌矿为原料直接制备出铌镍合金粉前驱体NiNbO_6,考察了硫酸焙烧阶段磨矿粒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酸矿比、硫酸浓度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硫酸焙烧工艺参数为:磨矿粒度-0.025mm、焙烧温度300℃、焙烧时间3h、硫酸浓度10mol/L、酸矿比2.5,在此条件下,铌浸出率可达到94%以上,回收率达到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矿 铌镍氧化物 硫酸焙烧 浸出率
下载PDF
钽、铌资源现状及其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任卿 张锦柱 赵春红 《湿法冶金》 CAS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概述了铌钽资源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对钽、铌的几种分离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萃取法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分离方法 萃取法 进展
下载PDF
从提钪浸出渣中回收铌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乔晓明 李梅 +3 位作者 张栋梁 高凯 耿彦华 朱永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7,共4页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焙烧时间为2.5h,...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焙烧时间为2.5h,矿盐比为1∶1.2时,硅脱除率达到95%以上,渣中铌品位富集到2.1%左右;硫酸浓度为12mol/L,浸出时间2h,浸出温度为80℃,液固比为15∶1时,铌的浸出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浸渣 氟化氢铵 硫酸浸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