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度及粒度级配对Fe_(76)Si_(9)B_(10)P_(5)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景宇飞 樊子民 +2 位作者 赵放 乐晨 唐明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24,共6页
采用水气联合雾化工艺制备D_(50)分别为5.05(A1)、11.41(A2)、19.32(A3)、29.01μm(A4)的Fe_(76)Si_(9)B_(10)P_(5)合金粉末,研究粒度及粒度配比对Fe_(76)Si_(9)B_(10)P_(5)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末粒径的增大,磁粉芯的... 采用水气联合雾化工艺制备D_(50)分别为5.05(A1)、11.41(A2)、19.32(A3)、29.01μm(A4)的Fe_(76)Si_(9)B_(10)P_(5)合金粉末,研究粒度及粒度配比对Fe_(76)Si_(9)B_(10)P_(5)磁粉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末粒径的增大,磁粉芯的密度和μ_(e)增大,P_(s)、Ph与Pe升高;将4种不同粒度的Fe_(76)Si_(9)B_(10)P_(5)合金粉末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当A1、A2、A3、A4质量分别为30、20、40、40 g时,磁粉芯获得最高μ_(e),在10 kHz下μ_(e)为25.8×10^(-3)H/m;当A1、A2、A3、A4质量分别为30、40、30、80 g时,磁粉芯获得最低P_(s),在100 mT,40 kHz下P_(s)为478 mW/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联合雾化法 粒度 粒度级配 正交法 磁导率 损耗
下载PDF
雾化法制备的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粉末:特点、方法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董鑫 杨陆 +7 位作者 李光学 王雨 孙小龙 武文杰 李奇 何超 张景铭 王缘桃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79-88,共10页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和世界能源大变革的重大战略背景下,以光伏、风力发电和新能源为代表的领域蓬勃发展,这对电子元器件提出了可承受大电流、大功率的要求。磁粉心是指对金属软磁粉末进行绝缘包覆,然后通过模压成型和退火热处理后...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和世界能源大变革的重大战略背景下,以光伏、风力发电和新能源为代表的领域蓬勃发展,这对电子元器件提出了可承受大电流、大功率的要求。磁粉心是指对金属软磁粉末进行绝缘包覆,然后通过模压成型和退火热处理后得到的一类软磁复合材料。磁粉心具有饱和磁感应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好、直流偏置性能优异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光伏、风力发电和新能源装备中。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优异、经济性好,在制备高性能磁粉心领域有广阔的前景。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通常为机械破碎法和雾化法,其中雾化法具有适宜大规模生产、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然而,由于Fe基非晶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较低,使用雾化法来制备软磁性能好、批次稳定性高的Fe基非晶/纳米晶粉末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和瓶颈。概述了非晶/纳米晶材料的微观组织特征和形成机制,以及雾化法制备金属粉末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雾化法制备Fe基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粉末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非晶/纳米晶 磁粉心 雾化法 粉末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坡莫合金工艺探究
3
作者 张伊诺 陈祖强 +4 位作者 陈林波 耿燕飞 陈希章 彭康 王艳虎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首次采用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Fe-Ni合金,通过显微组织分析获得平行于基板和垂直于基板的显微组织相差较大,平行于基板的显微组织主要由不同尺寸的等轴晶组成且含有极大尺寸晶粒,而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柱状晶,因此柱... 首次采用等离子双丝增材制造技术制备Fe-Ni合金,通过显微组织分析获得平行于基板和垂直于基板的显微组织相差较大,平行于基板的显微组织主要由不同尺寸的等轴晶组成且含有极大尺寸晶粒,而垂直于基板方向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柱状晶,因此柱状晶内含有不同形态的胞状晶,垂直于晶界生长。两者晶界和晶内均有点状或圆形析出物,且均匀分布。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试样不存在元素偏析,且其显微硬度优于激光选区熔化所制备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双丝 增材制造 坡莫合金 显微组织 晶粒 显微硬度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铁基纳米晶合金的粉末粒度、结构演变和磁学性能
4
作者 张林 孙阳 +4 位作者 陈艺月 谭优 王锋 余鹏 兰颂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采用单质粉末混合物球磨1~24h制备Fe_(79)Mo_(10)B_(10)Cu_(1)合金粉末,考察合金粉末的粒度、结构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能够细化颗粒粒径(约8μm)和晶粒尺寸(约5 nm),并均匀化粒度分布和合金元素分布。Mo元素置换固溶于α-... 采用单质粉末混合物球磨1~24h制备Fe_(79)Mo_(10)B_(10)Cu_(1)合金粉末,考察合金粉末的粒度、结构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能够细化颗粒粒径(约8μm)和晶粒尺寸(约5 nm),并均匀化粒度分布和合金元素分布。Mo元素置换固溶于α-Fe,降低了合金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在球磨15h后生成了纳米晶α-(Fe,Mo)单相固溶体,其晶格常数随M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合金化前期(˂5h),由于残余应力和磁致伸缩系数的增大,磁弹各向异性成为矫顽力的主导因素,导致矫顽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反常增大。球磨24h后合金的矫顽力为约2200A/m,微观压应变(约0.52%)和细小B夹杂物(˂1μm)是合金矫顽力较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纳米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球磨时间 粒度 结构 磁学性能
下载PDF
软磁合金简介
5
作者 薄鑫涛 《热处理》 CAS 2024年第5期60-60,共1页
1 铁镍合金1.1 按合金含镍量分E1含镍量72%~83%;E2含镍量54%~68%;E3 含镍量45%~51%;E4 含镍量30%~40%。1.2 按合金的主要特性分(1)较高磁导率、较高饱和磁感应强度铁镍合金 :1J46、1J50、1J54。
关键词 含镍量 软磁合金 高饱和磁感应强度 铁镍合金 高磁导率
下载PDF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研究基础与发展概况 被引量:2
6
作者 董鑫 王雨 +6 位作者 杨陆 李奇 何超 武文杰 孙小龙 李光学 王缘桃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3年第5期112-117,共6页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成本适中、磁导率(μ)高、矫顽力(Hc)低以及损耗小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磁性能的软磁材料,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在下一代电子电力和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 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具有成本适中、磁导率(μ)高、矫顽力(Hc)低以及损耗小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磁性能的软磁材料,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在下一代电子电力和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背景下,简述了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的发展概况和研究基础,总结了一些典型成果,并展望了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基纳米晶 软磁材料 研究
下载PDF
高Bs铁基纳米晶合金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7
作者 朱争取 王璞 +1 位作者 庞靖 张家泉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59-11069,共11页
高BS铁基纳米晶合金(high BSnanocrystalline alloys, HBNAs)具备高磁导率、低高频铁损和近零的磁致伸缩,是制备高性能小型电子元器件的理想材料。一直以来,铁基纳米晶合金的BS受限于合金成分中Fe含量的高低,而如何掌控非晶前驱体的非... 高BS铁基纳米晶合金(high BSnanocrystalline alloys, HBNAs)具备高磁导率、低高频铁损和近零的磁致伸缩,是制备高性能小型电子元器件的理想材料。一直以来,铁基纳米晶合金的BS受限于合金成分中Fe含量的高低,而如何掌控非晶前驱体的非晶形成能力(glass forming ability, GFA)和后端的电磁性能之间的平衡点,是推动HBNAs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难题。在回顾Fe基纳米晶软磁合金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纳米晶的晶化热力学与动力学、晶化机制和高BS铁基纳米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力改善方法的现有认识。通过分析高BS铁基纳米晶合金制备的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高BS铁基纳米晶软磁合金成分的开发、退火工艺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启发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BS铁基纳米晶 晶化机制 退火工艺 非晶形成能力
下载PDF
Clean production of Fe-based amorphous soft magnetic alloys via smelting reduction of high-phosphorus iron ore and apatite
8
作者 Hua Zhang Tuoxiao Wang +5 位作者 Guoyang Zhang Wenjie Wu Long Zhao Tao Liu Shuai Mo Hongwei 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356-2363,共8页
Separated preparation of prealloys and amorphous alloys results in severe solidification-remelting and beneficial element removal-readdition contradictions,which markedly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This... Separated preparation of prealloys and amorphous alloys results in severe solidification-remelting and beneficial element removal-readdition contradictions,which markedly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This study offered a novel strategy for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FePC amorphous soft magnetic alloys via smelting reduction of high-phosphorus iron ore(HPIO)and apatite.First,the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and equilibrium states of the carbothermal reduction reactions in HPIO were calculated,and the element content in reduced alloys was theoretically determined.The phase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s,as well as element 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behaviors during the smelting reduction of HPIO and Ca_(3)(PO_(4))_(2),were then experimentally verified.The addition of Ca_(3)(PO_(4))_(2)in HPIO contributes to the enrichment of the P element in reduced alloys an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Fe_(3)P and Fe_(2)P phases.The content of P and C elements in the range of 1.52 wt% -14.63 wt% and 0.62 wt% -2.47 wt%,respectively,can be well tailored by adding 0-50 g Ca_(3)(PO_(4))_(2)and controlling the C/O mole ratio of 0.8-1.1,which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calculated results.These FePC alloys were then successfully formed into amorphous ribbons and rods.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was estimated to be 2.00×10^(8) kJ/t,which is reduced by 30%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production process.These results are critical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pave the way for the clean production of Fe-based amorphous soft magnetic allo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hosphorus iron ore smelting reduction structural evolution Fe-based amorphous alloy clean production
下载PDF
Fe-Ni-Mo-(Si)-B非晶的晶化及纳米晶合金磁性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赵玉华 何开元 +5 位作者 赵恒和 张玉梅 李国纲 程力智 全明秀 陈文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对Fe40Ni38MO4B18, Fe38Ni35MO4Si5B18和 Fe39Ni36MO2Si5B18(均为原子分数,%)三种非晶合金在 400-520℃等温退火1h后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 Fe40Ni38... 对Fe40Ni38MO4B18, Fe38Ni35MO4Si5B18和 Fe39Ni36MO2Si5B18(均为原子分数,%)三种非晶合金在 400-520℃等温退火1h后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 Fe40Ni38MO4B18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 Fe4ONi38MO4B18;合金经430-450℃温度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了 fcc γ-(Fe,Ni)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D接近 10nm,具有很好的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Ta 470℃时,除析出(Fe,Ni)固溶体外又析出了Fe3 B,Fe23B6和Mi2B化合物,磁性显著下降.Fe38 Ni35 MO4Si5B18和Fe39Ni36MO2Si5B18两种非晶合金退火后,析出相由-(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纳米晶合金 晶化 软磁性能 软磁材料
下载PDF
织构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影响的主成分回归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凌峰 赵志毅 +2 位作者 王宝明 赵东红 黄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2-64,67,共4页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50SW1300冷轧无取向硅钢中不同织构组分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综合研究{100}面织构、{110}<001>Goss织构、{111}<110>织构、{111}<112>织构组分含量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测定50SW1300冷轧无取向硅钢中不同织构组分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综合研究{100}面织构、{110}<001>Goss织构、{111}<110>织构、{111}<112>织构组分含量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能够从多个影响因素中获取主要的信息来定量研究多变量问题,揭示不同织构组分含量对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织构组分含量与铁损之间并无线性关系;轧面、纵截面上{100}面织构、{110}<001>Goss织构组分含量的增加均能改善无取向硅钢的磁感,而{111}<110>织构、{111}<112>织构组分的增加会劣化磁感,且在优化磁感时,增加{100}面织构、{110}<001>Goss织构组分含量比降低{111}<110>织构、{111}<112>织构组分含量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主成分回归分析 织构 磁感 铁损
下载PDF
FeCoNbSiBCu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与晶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贾元智 魏尊杰 +2 位作者 马明臻 曾松岩 王文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5,80,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了(Fe36Co36Nb4Si4.8B19.2)100-xCux(x=0,0.5,0.6,0.7)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其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微量Cu显著改变了Fe36Co36Nb4Si4.8B19.2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无铜合金表现出单一尖... 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研究了(Fe36Co36Nb4Si4.8B19.2)100-xCux(x=0,0.5,0.6,0.7)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其晶化过程。结果表明,微量Cu显著改变了Fe36Co36Nb4Si4.8B19.2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过程,无铜合金表现出单一尖锐晶化峰,而含铜量原子分数为0.5%,0.6%和0.7%的晶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Cu的加入提高了非晶合金纳米析出相的热稳定性。原位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FeCoNbSiBCu大块非晶合金初始晶化相为bcc-FeCo并于930K转变为bcc-Co7Fe3相。Cu添加后bcc-Co7Fe3的晶化表观激活能由460.41kJ/mol升高至545.69kJ/mol。用谢乐公式计算样品在840K保温17.5min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2.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非晶 热稳定性 晶化 晶粒尺寸
下载PDF
镍对Fe-Cr系软磁合金耐蚀性及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军 赵宇 +1 位作者 喻晓军 连法增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54,共5页
在实验室熔炼了添加不同量镍的Fe-Cr系软磁合金,研究了其耐点蚀、盐雾腐蚀、浸泡腐蚀以及大气腐蚀的能力,并测量了其磁性能。结果表明,在Cr13系软磁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大于1.0%的镍可明显提高其耐蚀能力,但造成磁性能的显著下降;在Cr1... 在实验室熔炼了添加不同量镍的Fe-Cr系软磁合金,研究了其耐点蚀、盐雾腐蚀、浸泡腐蚀以及大气腐蚀的能力,并测量了其磁性能。结果表明,在Cr13系软磁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大于1.0%的镍可明显提高其耐蚀能力,但造成磁性能的显著下降;在Cr17系软磁合金中加入质量分数小于2.0%的镍,磁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磁合金 耐蚀性 磁性能
下载PDF
非晶软磁合金Fe_(73.5)Cu_1Nb_3Si_(13.5)B_9的退火处理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学定 宋翀旸 +1 位作者 俞伟元 胡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研究了非晶软磁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753~953K温度间等温退火后的纳米晶化行为和性能.实验证明,Cu和Nb等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晶化温度、稳定非晶组织.同时采用差热分析和X衍射仪分析该合金的晶化相,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单一... 研究了非晶软磁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753~953K温度间等温退火后的纳米晶化行为和性能.实验证明,Cu和Nb等元素的加入有助于提高晶化温度、稳定非晶组织.同时采用差热分析和X衍射仪分析该合金的晶化相,退火后在非晶基体上析出单一的bcc结构的α Fe(Si)固溶体,在813~873K温度范围内可获得由非晶和纳米晶组成的双相组织,平均晶粒尺寸可达8~11nm.该合金在813K退火1h后可获得优良的软磁性能,即矫顽力为0.0703A/m,饱和磁化强度为105.9451Am2/kg,实现了延性和磁脆性的最佳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软磁合金 退火处理 非晶晶化 脆性 差热分析
下载PDF
预退火对纳米晶Fe_(86)Zr_7B_6Cu_1合金显微组织和软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建成 吴爱华 +1 位作者 张萌 刘文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2-1596,共5页
研究在常规退火前的高温短时间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对形核速率和晶粒长大速率的影响规律,讨论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适的预退火引起纳米晶Fe86Zr7B6Cu1合... 研究在常规退火前的高温短时间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度对形核速率和晶粒长大速率的影响规律,讨论预退火对非晶Fe86Zr7B6Cu1合金晶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合适的预退火引起纳米晶Fe86Zr7B6Cu1合金中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的减小和体积分数的增加。非晶Fe86Zr7B6Cu1合金经600℃退火1 h后的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分别为13.2 nm和65.2%,而在750℃保温2 min再在600℃退火1 h后的结晶α-Fe相的晶粒尺寸和体积分数分别为9.5 nm和72.4%。在750℃保温2 min再在600℃退火1 h后的试样比常规退火得到的试样具有更为优良的软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86Zr7B6Cu1合金 纳米材料 磁性材料 显微组织 非晶相 结晶
下载PDF
快淬Fe-Si-Al软磁合金的扁平化、微结构与电磁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伟 马天宇 +1 位作者 罗伟 严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3-516,共4页
用快淬法制备Fe-Si-Al合金薄带,通过高能球磨对其进行扁平化处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700℃退火处理30min。研究了高能球磨工艺和退火处理对Fe-Si-Al合金样品形貌、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70h后,Fe-Si-Al合金薄带细化为纵... 用快淬法制备Fe-Si-Al合金薄带,通过高能球磨对其进行扁平化处理,在氮气保护下进行700℃退火处理30min。研究了高能球磨工艺和退火处理对Fe-Si-Al合金样品形貌、结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球磨70h后,Fe-Si-Al合金薄带细化为纵横比较大的扁平状微粉;后续的退火处理有效提高了合金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利用退火态扁平化微粉制备的同轴圆环样品,在1GHz附近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EMI)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Al合金 快淬 扁平化处理 退火处理 抗EMI
下载PDF
横向磁场热处理对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基非晶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世海 张羊换 +2 位作者 王煜 祁焱 王新林 《磁性材料及器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0,45,共4页
用真空感应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成母合金,再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成分为Fe63Co21Si2B14的非晶合金薄带,卷绕成铁芯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横向磁场热处理。研究了磁场热处理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Fe基非晶合金对磁场热处理非常敏感,... 用真空感应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成母合金,再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成分为Fe63Co21Si2B14的非晶合金薄带,卷绕成铁芯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横向磁场热处理。研究了磁场热处理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Fe基非晶合金对磁场热处理非常敏感,通过简单的横向磁场热处理,合金可以获得良好的恒导磁性能,其Bs值可达1.73T。合金在360℃处理时,恒导磁范围达到240A/m,恒磁导率约为2600,并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磁特性。在晶化温度以下,提高热处理温度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恒导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63Co21Si2B14非晶合金 恒导磁 磁场热处理 磁性能
下载PDF
高强度型FeCo软磁合金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韩劲 杨根林 +1 位作者 倪志铭 王二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8-80,共3页
通过观察FeCo软磁合金带材退火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对比常规1J21,1J22和高强度FeCo合金冷轧带材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变化。随着温度的上升,组织晶粒度增大,在840℃时,1J21和1J22的晶粒明显粗化,且不均匀,而高强度合金则依然保持均匀... 通过观察FeCo软磁合金带材退火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对比常规1J21,1J22和高强度FeCo合金冷轧带材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变化。随着温度的上升,组织晶粒度增大,在840℃时,1J21和1J22的晶粒明显粗化,且不均匀,而高强度合金则依然保持均匀,大小在20μm以内。结果表明:晶粒细化是合金强化的重要因素。在高速电机中应用FeCo合金带材,必须综合考虑磁性能和力学性能,精密控制热处理组织是保证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软磁合金 精密热处理 高强度软磁合金 高速电机
下载PDF
Fe_(73.5)Cu_(1.0)Mo_(3.0)Si_(13.5)B_(9.0 被引量:5
18
作者 纪松 杨国斌 王润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9-74,共6页
用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Fe_(73.5)Cu_(1.0)Mo_(3.0)Si_(13.5)B_(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与磁性.发现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与退火温度有关,退火温度为500─520℃时... 用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Fe_(73.5)Cu_(1.0)Mo_(3.0)Si_(13.5)B_(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与磁性.发现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与退火温度有关,退火温度为500─520℃时,合金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合金中如出现Fe-B化合物,软磁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合金 Fe73.5Cu1.0Mo3.0Si13.5B9.0 软磁合金 饱和磁致伸缩系数 有效磁各向异性 软磁材料 磁性
下载PDF
沉积态(Fe_(88)Zr_7B_5)_(0.97)Cu_(0.03)软磁合金薄膜的磁性和巨磁阻抗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卫平 萧淑琴 +1 位作者 王文静 刘宜华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95-1298,共4页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非晶软磁合金薄膜样品,对沉积态样品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沉积态合金薄膜几乎无GMI效应,而掺了适量Cu元素... 采用射频溅射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了(Fe88Zr7B5)0.97Cu0.03非晶软磁合金薄膜样品,对沉积态样品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GMI)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未掺Cu元素的Fe88Zr7B5沉积态合金薄膜几乎无GMI效应,而掺了适量Cu元素的(Fe88Zr7B5)0.97Cu0.03合金薄膜在沉积态下即具有显著的GMI效应.在13 MHz频率下,最大纵向磁阻抗比达17%,最大横向磁阻抗比为11%,这表明(Fe88Zr7B5)0.97Cu0.03非晶合金薄膜在沉积态已具备优异的软磁性能和巨磁阻抗效应.同时讨论了该薄膜样品的巨磁阻抗效应随频率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Zr—B—Cu非晶薄膜 软磁性能 趋肤效应 巨磁阻抗效应
下载PDF
Co替代Ni对快淬Mg_2Ni型合金结构及电化学贮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羊换 马志鸿 +3 位作者 赵栋梁 张胤 郭世海 王新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了改善Mg2Ni型贮氢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以Co部分替代合金中的Ni,用快淬工艺制备Mg2Ni型Mg2Ni1-xCox(x=0,0.1,0.2,0.3,0.4)合金,获得长度连续、厚度约为30μm、宽度约为25 mm的快淬合金薄带。并用XRD、SEM、HRTEM分析快淬态合金薄带... 为了改善Mg2Ni型贮氢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以Co部分替代合金中的Ni,用快淬工艺制备Mg2Ni型Mg2Ni1-xCox(x=0,0.1,0.2,0.3,0.4)合金,获得长度连续、厚度约为30μm、宽度约为25 mm的快淬合金薄带。并用XRD、SEM、HRTEM分析快淬态合金薄带的微观结构;用DSC研究快淬薄带的热稳定性;用程控电池测试仪测定合金薄带的电化学贮氢性能;探索Co替代Ni对快淬Mg2Ni型合金结构及电化学贮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淬无Co合金中没有发现非晶相,但快淬含Co合金中存在明显的非晶结构,证明Co替代Ni提高了Mg2Ni型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Co替代Ni使快淬态合金的热稳定性略有提高,显著地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贮氢性能,包括放电容量、电化学循环稳定性以及高倍率放电性能,这主要归因于Co替代Ni导致结构的变化以及非晶形成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NI型合金 快淬 CO替代NI 电化学贮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