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效应加速试验设计及评估方法
1
作者 赵朋飞 李昊 +2 位作者 刘艳 王增凯 张生鹏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36-44,共9页
目的指导复合材料在复杂湿热环境下环境适应性摸底与评价试验的开展,分析评估复合材料在复杂综合应力下的激活能参数。方法分析装备全寿命周期复杂自然环境剖面及各环境因素影响效应,确定复合材料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类型及条件,基于应... 目的指导复合材料在复杂湿热环境下环境适应性摸底与评价试验的开展,分析评估复合材料在复杂综合应力下的激活能参数。方法分析装备全寿命周期复杂自然环境剖面及各环境因素影响效应,确定复合材料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类型及条件,基于应力加速模型及累积损伤等原理,制定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效应综合加速试验剖面。构建复合材料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相应参数估计方法。开展复合材料加速试验,并基于实测数据开展复合材料性能退化建模与评估。结果分析了复合材料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因素及环境效应,明确了各工作阶段敏感应力主要有温度、湿度、太阳辐照、温度交变、振动以及冲击等。依据实际环境数据,设计并开展了3组不同湿热条件(80℃/75%RH、80℃/85%RH、80℃/95%RH)的综合试验,收集得到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剪强度、径向弯曲强度以及纬向弯曲强度等4种性能指标的试验数据。试验数据表明,拉剪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1773/循环)、径向弯曲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1292/循环)以及纬向弯曲强度(最大相对退化速率为0.2610/循环)等性能参数可用于产品退化建模与评估。通过参数估计,进一步确定了退化速率与湿热应力的关系,并针对当前试验提供了改进依据。结论复杂环境效应综合加速试验对装备复合材料产品经历复杂环境条件的模拟效果和加速效果较好,试验可实施性较强。提出的改进广义Eyring模型可涵盖温度应力与湿热应力的加速效应,并综合考虑多种应力的相互作用,通过少量组合试验便可量化评估激活能等参数。所建模型指出当前基于激活能参考值(Ea=0.7eV)试验方案可由不同温度应力的综合试验数据进一步修正与优化,且所提试验与分析方法主要针对大部分树脂基复合材料产品,并可依据需要推广至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等试验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复杂环境效应 试验设计 加速试验 湿热应力 性能退化
下载PDF
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2
作者 尹大勇 龚洁 +2 位作者 周盈 杨雪 金玮安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研究流量、胀高及焊点排布方式对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影响。方法 搭建实验平台,加工出结构参数不同的板式热沉实验件,同时采用静力隐式算法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量、胀高和焊点排布方式... 目的 研究流量、胀高及焊点排布方式对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影响。方法 搭建实验平台,加工出结构参数不同的板式热沉实验件,同时采用静力隐式算法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量、胀高和焊点排布方式的变化对板式热沉热阻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热沉流道内部流场状态。结果 首先计算了6个工况下的热阻,发现实际换热量为540 W时,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25%。然后分析了误差来源,最后得到了热沉全流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结论 实验与模拟结果有较好的符合程度,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换热量相同时,板式热沉的热阻随流量与胀高的增大而减小,焊点为菱形排布的热沉传热性能相对更好。板式热沉内部的流场具有周期性,焊点使流体扰动增强,并形成射流和旋涡,起到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热沉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静力隐式算法 热阻
下载PDF
抗半速12.7mm穿甲燃烧弹陶瓷装甲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艾青松 李宗家 +1 位作者 虎龙 李年华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10期26-31,共6页
为了研究半速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条件下,陶瓷横向尺寸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陶瓷抗弹性能对支撑条件的响应,同时探究可实现有效防护的复合装甲结构,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弹体侵彻陶瓷复合装甲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 为了研究半速12.7 mm穿甲燃烧弹侵彻条件下,陶瓷横向尺寸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陶瓷抗弹性能对支撑条件的响应,同时探究可实现有效防护的复合装甲结构,采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弹体侵彻陶瓷复合装甲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进行靶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陶瓷横向尺寸增大,其消耗弹体能量比例不断增加,当陶瓷尺寸增大至6倍弹径时,其消耗弹体能量比例基本稳定;陶瓷抗弹性能与其支撑条件相关,碳纤维对陶瓷的支撑作用大于PE对陶瓷的支撑作用;12 mm碳化硅+3 mm碳纤维+12 mm PE组成的陶瓷复合装甲可实现抗半速12.7 mm穿甲燃烧弹的有效防护。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模拟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复合装甲 碳纤维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铝合金/UHMWPE组合靶板高弹速撞击防护特性研究
4
作者 刘振皓 宋俊柏 +2 位作者 李志强 孔凡金 王建民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4,43,共7页
为了对某种圆柱形铝合金弹丸1.8~2.0 km/s高弹速撞击进行防护,使用了一种包含两层铝合金板和防护板的组合靶板结构。分别以面密度同为20 kg/m^(2)的氧化铝(Al_(2)O_(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板、碳化硼(B_(4)C)/UHMWPE板和单一UHM... 为了对某种圆柱形铝合金弹丸1.8~2.0 km/s高弹速撞击进行防护,使用了一种包含两层铝合金板和防护板的组合靶板结构。分别以面密度同为20 kg/m^(2)的氧化铝(Al_(2)O_(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板、碳化硼(B_(4)C)/UHMWPE板和单一UHMWPE板作为防护板,开展了二级轻气炮高速撞击实验。在AUTODYN软件中,针对UHMWPE板建立了一种分层式数值模型,对该弹丸1.92 km/s撞击单一UHMWPE板作为防护板的组合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靶板中,以单一UHMWPE板作为防护板,其性能好于同等面密度下的Al_(2)O_(3)/UHMWPE防护板,对后续二次撞击的防护能力好于同等面密度下的B_(4)C/UHMWPE防护板。所建立的UHMWPE板分层式数值模型可以获得与实验状态较为一致的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弹速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靶板 撞击 防护
下载PDF
Sn-9Zn-2Cu钎料合金等温时效组织及显微硬度
5
作者 邹敏明 汪志敏 +3 位作者 程立章 温瑞 周灵展 李亚峰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对Sn-9Zn-2Cu钎料合金进行了不同时长的等温时效处理,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演化,并测试了合金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显微组织由β-Sn相基体、针状α-Zn相、不规则γ-Cu5Zn8相组成,合金显微硬度为16.62HV;随时效时间由24 h增至120 h... 对Sn-9Zn-2Cu钎料合金进行了不同时长的等温时效处理,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演化,并测试了合金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铸态合金显微组织由β-Sn相基体、针状α-Zn相、不规则γ-Cu5Zn8相组成,合金显微硬度为16.62HV;随时效时间由24 h增至120 h,合金中的γ-Cu5Zn8相含量逐渐增多,相邻γ-Cu5Zn8相相连且形貌由不规则向树枝状转变,针状α-Zn相变短,且形貌逐渐转变为细小球状,合金显微硬度分别降至16.31HV和15.1HV;当时效时间延长至240 h和360 h时,合金显微组织无明显变化,显微硬度约为15.1HV;但当时效时间达到720 h,γ-Cu5Zn8相明显粗化,合金显微硬度降至14.09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9Zn-2Cu 等温时效 组织 显微硬度
下载PDF
不同金属镀层单晶硅靶板的冲击受力特性
6
作者 代锋琪 刘双杰 +1 位作者 郝永平 刘凤丽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究金属镀层对单晶硅靶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理论分析模型,分析讨论了单晶硅靶板表面的最大应力与镀层材料动态屈服应力的关系,应用有限元法在LS-DYNA软件中对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进行瞬态动力学计算,得... 为了探究金属镀层对单晶硅靶板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理论分析模型,分析讨论了单晶硅靶板表面的最大应力与镀层材料动态屈服应力的关系,应用有限元法在LS-DYNA软件中对金属/单晶硅复合靶板进行瞬态动力学计算,得到了不同金属镀层单晶硅靶板冲击受力后的力学响应。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得到金属镀层对单晶硅靶板冲击受力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效果,能够延迟和减弱出现在靶板正、背面的应力峰值,减小在靶板上产生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复合靶板 理论分析模型 动态屈服应力 动力学
下载PDF
防热复合材料湿热老化行为与贮存寿命研究
7
作者 郭文营 仲莹莹 +7 位作者 郑玉侠 李轩 赵起越 吴昊 张昕 李天梅 李彬 姚美琪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目的研究装备用防热复合材料在贮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和寿命评估。方法在90℃/90%RH、80℃/90%RH、70℃/90%RH和80℃/80%RH共4个试验条件下,对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防热复合材料开展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 目的研究装备用防热复合材料在贮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和寿命评估。方法在90℃/90%RH、80℃/90%RH、70℃/90%RH和80℃/80%RH共4个试验条件下,对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树脂防热复合材料开展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借助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导热系数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老化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导热系数、力学性能、化学组分、微观形貌的变化规律,使用Peck模型对材料的贮存寿命进行计算。结果材料在老化初期吸湿后,质量快速增加,吸湿趋于饱和后,质量达到最大值。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不同湿热条件下,材料的导热系数未出现性能退化现象,材料的拉伸强度均出现退化现象,老化温度越高,性能下降越明显。在90℃/90%RH条件下,老化时间为80d时,材料强度大约下降到初始性能的53.4%。湿热老化过程中,红外光谱中960cm^(‒1)处特征峰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1098cm^(‒1)处特征峰相对强度逐渐变强。湿热老化后,材料部分玻璃纤维与基体间界面有微裂纹产生,拉伸断裂后,大部分纤维从树脂基体中拔出,表面平整光滑,黏连树脂较少。结论防热复合材料的老化是由氧化反应的化学老化与湿热条件导致界面脱黏、基体开裂、微裂纹等物理老化综合作用的结果。防热复合材料在20℃/60%RH条件的贮存寿命为36.3a,满足实际构件的设计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热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酚醛树脂 湿热老化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化学组分 贮存寿命
下载PDF
铝纤维增强铝/聚四氟乙烯活性材料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
8
作者 赵涵 任会兰 宁建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81,共9页
为研究纤维含量对铝(Al)/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的影响,针对模压烧结法制备的铝纤维增强型活性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冲击加载实验技术开展静态、动态力学响应和冲击反应研究,并结合细观结构特征... 为研究纤维含量对铝(Al)/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力学性能及反应特性的影响,针对模压烧结法制备的铝纤维增强型活性材料,采用材料试验机和冲击加载实验技术开展静态、动态力学响应和冲击反应研究,并结合细观结构特征揭示纤维增强活性材料的变形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l纤维含量(质量比)为1%~4%时,随机分布的Al纤维抑制了基体内裂纹扩展,提高了Al/PTFE的静态屈服强度和动态抗压强度;Al纤维含量1%的动态力学性能最优,随着纤维含量的增加,Al纤维穿出基体的破坏是限制材料动力学性能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在保证Al/PTFE理论释能不变的前提下,Al纤维的加入提高了Al/PTFE的冲击反应阈值,无纤维时最小反应比入射能为50.7 J/cm^(2),纤维含量增加至4%时提高到61.3 J/cm^(2),活性材料的冲击不敏感性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纤维 铝/聚四氟乙烯 活性材料 力学特性 反应阈值
下载PDF
SiC_(p)/2024Al复合材料热挤压对激光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韩瑞 李晓鹏 +2 位作者 彭勇 闫德俊 王克鸿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4-2064,共11页
采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制造舰船船体或装甲车体,是解决当前舰船、装甲机动性和防护性二元矛盾的潜在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供货渠道不同,此材料存在不同的状态,这对材料焊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不同供货状态的SiC... 采用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替代铝合金制造舰船船体或装甲车体,是解决当前舰船、装甲机动性和防护性二元矛盾的潜在途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供货渠道不同,此材料存在不同的状态,这对材料焊接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不同供货状态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进行激光焊接,对比热挤压前后材料的焊缝成形情况,分析热挤压工艺对焊缝成形以及焊缝接头的物相和显微组织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拉伸等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并确定其断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热压烧结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激光焊缝中存在大量的气孔缺陷,接头的最高抗拉强度为76 MPa,仅达到母材强度的28%,焊接后材料强度下降严重;采用热挤压后的复合材料进行激光焊接,焊缝完整,无气孔缺陷,接头没有出现明显的低硬度区域,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124 MPa,相比于热挤压前的材料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上升60%;相较于热压烧结的材料,热挤压后的材料焊接性明显增强,接头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铝基复合材料 SIC 热挤压 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
下载PDF
316L不锈钢/CK22碳钢爆炸焊接管的数值模拟
10
作者 缪广红 孙志皓 +5 位作者 周大鹏 胡昱 马秋月 刘自伟 马宏昊 沈兆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为研究不同炸药量对爆炸焊接不锈钢316L/碳钢CK22复合管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ALE流固耦合算法对不同炸药内径下复合管的爆炸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316L/CK22双金属管可焊接窗口,利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导出焊接过程... 为研究不同炸药量对爆炸焊接不锈钢316L/碳钢CK22复合管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结合ALE流固耦合算法对不同炸药内径下复合管的爆炸焊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建立316L/CK22双金属管可焊接窗口,利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导出焊接过程中碰撞压力、塑性变形、碰撞速度等动态参数。结果表明:炸药厚度小于0.505 cm时碰撞速度在可焊接窗口外,在复合时发生回弹焊接失败,药厚大于0.505 cm时均能较好复合,模拟与实验吻合,证明焊接窗口对爆炸焊接实验的较好指导意义;模拟碰撞速度与理论值误差在3.2%~9.5%,证明数值模拟爆炸焊接复合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焊接 316L/CK22复合管 ALE ANSYS/LS-DYNA 流固耦合
下载PDF
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高速侵彻熔化快凝层研究
11
作者 祝理君 杨少增 赵洁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46,共7页
对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高速侵彻靶板时产生的熔化快凝层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X衍射分析,研究了弹靶作用下界面温升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钨合金相比,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自锐”效应,侵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对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弹芯高速侵彻靶板时产生的熔化快凝层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和X衍射分析,研究了弹靶作用下界面温升机理。结果表明,与传统钨合金相比,钨丝增强非晶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自锐”效应,侵彻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熔化快凝层生成温度应高于1670℃,高温效应有助于提升其侵彻能力;熔化快凝层成分包含靶板材料(Fe、Cr、Mn)和弹芯材料(Zr、Ti、Cu、Ni、W)。其中W的原子分数仅有3.15%,且W元素主要以熔化或熔解方式存在于熔化快凝层中;非晶复合材料弹芯侵彻靶板时反喷物中存在TiW相。弹靶作用界面巨大的冲击导致弹靶材料受到冲击压缩并发生塑性变形、断裂等,引起弹靶作用界面温度急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复合材料 熔化快凝层 温升机理 高速侵彻
下载PDF
高温环境对防弹插板抗弹性能影响分析
12
作者 聂嘉兴 程时雨 +5 位作者 李忠盛 黄安畏 郭峰 林禹 李鹏 吴永鹏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采用M80弹(7.62 mm×51 mm NATO)分别对常温和高温(55℃)下的防弹插板进行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高温环境对防弹插板抗弹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时防弹插板弹击瞬间凹陷值,同时结合聚氨酯树脂的剥离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压... 采用M80弹(7.62 mm×51 mm NATO)分别对常温和高温(55℃)下的防弹插板进行实弹射击试验,以研究高温环境对防弹插板抗弹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时防弹插板弹击瞬间凹陷值,同时结合聚氨酯树脂的剥离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压板剥离强度和弯曲强度的测试结果对高温下抗弹性能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下防弹插板抗弹性能明显下降,相对于常温下每发弹的弹击瞬间凹陷值增加了2~5 mm。其主要原因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压板在高温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发生明显下降,从而导致防弹插板的弹击瞬间凹陷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插板 弹击瞬间凹陷值 高温环境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压板
下载PDF
高导热石墨薄膜真空环境下导热性能测试验证
13
作者 韦汉刚 翟载腾 +4 位作者 付鑫 缪洪康 许志敏 史奇良 徐文杰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石墨薄膜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可满足航天器内部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但由于其易掉渣掉粉及稳定性差而不能直接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鉴于此,文章提出对石墨薄膜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制备出的封装石墨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 石墨薄膜具有极佳的导热性,可满足航天器内部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但由于其易掉渣掉粉及稳定性差而不能直接应用于航天器热控系统。鉴于此,文章提出对石墨薄膜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制备出的封装石墨薄膜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薄膜经过封装后解决了掉渣掉粉问题。随后将封装石墨薄膜应用于卫星单机设备,在轨和仿真数据表明:某型号的姿轨控扩展单元单机的最高温度较不使用封装石墨薄膜时下降了7℃,另一型号的应答机单机最高温度下降了8.5℃,达到控温目的。封装后的石墨薄膜适用于航天器设备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薄膜 封装 热控系统 可靠性处理 航天器应用
下载PDF
基于维纳过程的MEMS陀螺仪贮存寿命评估
14
作者 谭甜甜 张世艳 +1 位作者 杨昊雨 赵方超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目的 针对MEMS陀螺仪在步进应力加速试验条件下获取的性能退化数据,提出基于维纳过程的贮存寿命评估方法及其模型准确度检验方法。方法 首先,确定温度为影响MEMS陀螺仪性能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采用步进温度应力加速试验的方式获取其性... 目的 针对MEMS陀螺仪在步进应力加速试验条件下获取的性能退化数据,提出基于维纳过程的贮存寿命评估方法及其模型准确度检验方法。方法 首先,确定温度为影响MEMS陀螺仪性能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采用步进温度应力加速试验的方式获取其性能退化数据。其次,分析各项性能参数的演变规律,确定标度因数为表征产品性能退化的特征性能参数。最后,采用漂移维纳过程对标度因数退化轨迹进行建模,并外推得到常温条件下的贮存寿命。结果 采用留一法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模型准确度最低为86.44%。可靠度水平为0.95时,常温贮存(25℃)条件下的寿命评估结果为50.02 a。结论 基于维纳过程建立的性能退化模型的准确度在85%以上,该模型可应用于指定贮存条件下MEMS陀螺仪的性能退化预测及贮存寿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陀螺仪 步进退化 标度因数 维纳过程 贮存寿命评估 留一法交叉验证
下载PDF
典型海洋环境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老化规律研究
15
作者 丁康康 陈志强 +4 位作者 姜浩 刘少通 郭为民 徐铖 侯健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7期45-52,共8页
目的研究典型海洋大气环境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方法针对一种典型舰船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青岛、厦门和三亚海洋大气环境下开展0.5、1、1.5、2a的自然曝晒试验。基于拉伸、弯曲和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演变数... 目的研究典型海洋大气环境下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老化规律。方法针对一种典型舰船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青岛、厦门和三亚海洋大气环境下开展0.5、1、1.5、2a的自然曝晒试验。基于拉伸、弯曲和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演变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环境损伤因子Rr,以综合评价其性能退化情况。结合形貌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其老化损伤机制。结果及结论海洋大气环境下,碳纤维复合材料表层树脂发生老化降解,该过程主要源于酯基的水解,水解产物有多元醇类和多元羧酸类化合物等,这导致复合材料内部纤维外露,且随时间增加和纬度降低,表面降解减薄程度增大。各地的环境损伤因子Rr表明,经青岛和厦门长周期暴露试验后,在光氧老化和湿热老化等环境“损伤效应”主导作用下,其力学性能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三亚恶劣海洋环境则更早地对复合材料造成老化损伤,0.5 a起力学性能即单调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大气 碳纤维 乙烯基酯 复合材料 老化 环境损伤因子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试验研究
16
作者 王功起 黄西成 万强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目的探究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方法分别开展准静态拉伸试验、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试验。采用超弹性理论,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材料的拉伸行为,采用双线性和指数内聚力模型,分析纳米Fe_(3)O_(4... 目的探究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特性。方法分别开展准静态拉伸试验、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试验。采用超弹性理论,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材料的拉伸行为,采用双线性和指数内聚力模型,分析纳米Fe_(3)O_(4)增强与铁氧体的界面破坏行为。结果通过拉伸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_(3)O_(4)含量的硅橡胶的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及两参数Mooney-Rivlin模型,小变形范围的模型误差在1%以内,大变形范围的最大误差为3.8%。通过界面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纳米Fe_(3)O_(4)含量的硅橡胶和铁氧体界面的法向和切向力-位移曲线、黏结强度和界面断裂能,得到了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内聚力模型参数。结论随着纳米Fe_(3)O_(4)含量增加,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增加,界面法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增大,而切向黏结强度和断裂能变化不显著。双线性内聚力模型更适合作为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与铁氧体的界面黏结强度表征模型,界面法向和切向黏结强度变化规律与实测值的吻合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增强硅橡胶 界面模型 黏结强度 超弹性 内聚力模型
下载PDF
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多目标优化
17
作者 赵伟 侯保林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20-3832,共13页
通过复合材料的经典层合板理论与坐标变换,简化材料模型,避免了复杂的复合材料铺层建模。为了解决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免疫克隆布谷鸟多目标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Improved Immune Clonal Cuckoo... 通过复合材料的经典层合板理论与坐标变换,简化材料模型,避免了复杂的复合材料铺层建模。为了解决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型免疫克隆布谷鸟多目标优化算法(Multi-objective Improved Immune Clonal Cuckoo Algorithm,MOIICCA)。通过对ZDT1~ZDT3测试函数的100组仿真计算,验证了MOIICCA的准确性,并利用反世代距离(Inverted Generational Distance,IGD)评价指标来度量MOIICCA的性能。通过引入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以646组电磁炮有限元计算结果为训练集,训练出满足工程使用要求的DNN代理模型来代替有限元仿真,提高了多目标优化的计算效率。最后利用MOIICCA对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到符合多目标优化要求的Pareto解集。IGD结果表明:MOIICCA相比于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且在高维问题求解时更具优势,测试的时间结果也表明MOIICCA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求解得到质量更优的Pareto解集。前10组Pareto解的结果表明,电磁炮纤维缠绕约束结构的碳纤维层1主要以提高环向强度为主、碳纤维层2主要以平衡环向强度与轴向刚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炮 复合材料 多目标优化 纤维缠绕约束结构 克隆选择算法 布谷鸟搜索算法
下载PDF
钨球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包覆碳化硼陶瓷侵彻效应
18
作者 王逸凡 李永鹏 +3 位作者 徐豫新 刘铁磊 焦晓龙 王若素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7-2496,共10页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CFRP)包覆碳化硼(B_(4)C)陶瓷在钨球侵彻下的破坏机制与防护性能,开展不同弹靶径厚比D/T(D为钨球直径,T为陶瓷厚度)下钨球对CFRP包覆B_(4)C陶瓷板(下文简称靶板)的侵彻试... 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CFRP)包覆碳化硼(B_(4)C)陶瓷在钨球侵彻下的破坏机制与防护性能,开展不同弹靶径厚比D/T(D为钨球直径,T为陶瓷厚度)下钨球对CFRP包覆B_(4)C陶瓷板(下文简称靶板)的侵彻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弹道冲击试验,掌握钨球穿靶后的剩余速度以及靶板破坏形貌,分析钨球以不同速度侵彻靶板后B_(4)C陶瓷和CFRP的破坏特征;构建钨球侵彻靶板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再现试验结果验证模型准确性,对比分析CFRP对钨球侵彻效果的影响;基于仿真模型计算得到的数值仿真数据建立钨球垂直侵彻靶板的剩余速度计算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计算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钨球垂直侵彻下,CFRP迎弹面呈圆形破口,背弹面呈十字形破口,背弹面破坏面积大于迎弹面,且随撞击速度和靶板厚度的增加,背弹面破坏面积的变化幅度大于迎弹面;与单一B_(4)C陶瓷板相比,CFRP包覆B_(4)C陶瓷板的抗侵彻性能提高4.8%;所建立的钨球垂直侵彻靶板的剩余速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大于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球 B_(4)C陶瓷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侵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下身管钢的摩擦机理研究
19
作者 解一琳 杨玉磊 +1 位作者 任海钺 周克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168,共8页
轻武器、火炮身管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火药燃气和弹丸的高温摩擦作用而产生磨损,导致内膛形貌发生变化和身管寿命的降低。为揭示身管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采用PCrNi3MoV身管钢与H90黄铜球配副,在200、400、60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UMT-3... 轻武器、火炮身管在服役过程中受到火药燃气和弹丸的高温摩擦作用而产生磨损,导致内膛形貌发生变化和身管寿命的降低。为揭示身管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机理,采用PCrNi3MoV身管钢与H90黄铜球配副,在200、400、60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UMT-3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并开展了机理分析。采用三维白光干涉表面形貌仪、XRD、SEM、EDS等设备对磨痕表面及断面的形貌、结构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温度的增加会导致黄铜球塑性变形加重从而增加摩擦接触面积,磨损过程中压入身管钢表面深度加深,导致摩擦力增大,氧化物层下的基体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摩擦系数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身管钢的磨损率呈现出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大再降低的规律,这与在不同温度下身管钢和黄铜的强度变化以及氧化物层的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摩擦 磨损 身管 氧化物层
下载PDF
A shield of defense:Developing ballistic composite panels with effectiv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bsorption
20
作者 Nisrin Rizek Abdelal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23-136,共14页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cost-effective shield materials that of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high-velocity ballistic impact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shielding capabilities through a...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cost-effective shield materials that offer effective protection against high-velocity ballistic impact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shielding capabilities through absorption.Six fiber-reinforced epoxy composite panels,each with a different fabric material and stacking sequence,have been fabricated using a hand-layup vacuum bagging process.Two panels made of Kevlar and glass fibers,referred to as(K-NIJ)and(G-NIJ),have been tested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ballistic resistance protective materials test NIJ 0108.01 Standard-Level IIIA(9 mm×19 mm FMJ 124 g)test.Three panels,namely,a hybrid of Kevlar and glass(H-S),glass with ceramic particles(C-S),and glass with recycled rubber(R-S)have been impacted by the bullet at the center,while the fourth panel made of glass fiber(G-S)has been impacted at the side.EMI shielding properties have been measured in the X-band frequency range via the reflection-transmission method.Results indicate that four panels(K-NIJ,G-NIJ,H-S,and G-S)are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high-velocity impact by stopping the bullet from penetrating through the panels while maintaining their structural integrity.However,under such conditions,these panels may experience localized delamination with variable severity.The EMI measurements reveal that the highest absorptivity observed is 88% for the KNIJ panel at 10.8 GHz,while all panels maintain an average absorptivity above 65%.All panels act as a lossy medium with a peak absorptivity at different frequencies,with K-NIJ and H-S panels demonstrating the highest absorptivity.In summary,the study resul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costeffective,multifunctional glass fiber epoxy composite that combines ballistic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properties.The material has been developed using a simpl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xhibits remarkable ballistic protection that outperforms Kevlar in terms of shielding efficiency;no bullet penetration or back face signature is observed,and it also demonstrates high EMI shielding absorption.Overall,the materials developed show great promise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including the military and def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ISTIC FRP composite EMI shielding ABSORPTIVITY CT-SCAN NIJ test BULLET DEFEN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