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5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冲击载荷下典型路面结构的动态弯沉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吉新博 卢卫建 +3 位作者 吕琛 王玺 廉政 何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11,共13页
为研究不同冲击载荷下典型路面结构的动态弯沉响应数值规律,开展试验勘测等级公路信息,分析实测数据并归纳出等级公路承载能力与路面结构的相关关系,基于统计规律构建了承载力维度下的典型路面结构。建立包含塑性损伤的多层连续道路结... 为研究不同冲击载荷下典型路面结构的动态弯沉响应数值规律,开展试验勘测等级公路信息,分析实测数据并归纳出等级公路承载能力与路面结构的相关关系,基于统计规律构建了承载力维度下的典型路面结构。建立包含塑性损伤的多层连续道路结构模型,通过比对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模型大小对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路面弯沉仿真结果的影响。开展不同冲击载荷下典型路面结构的弯沉响应规律研究,计算出冲击载荷作用下路面峰值沉降与残余沉降数值,揭示不同冲击载荷下典型路面结构弯沉响应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包含塑性损伤的多层连续道路结构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冲击载荷下路面真实动态弯沉响应;不同冲击载荷下,路面沉降中塑性沉降量占比与冲击载荷幅值满足双指数方程;百吨级范围内,路面沉降中弹性回弹部分随冲击载荷幅值增大而增大,塑性沉降部分与载荷幅值呈指数正相关关系;百吨级以上,路面沉降中弹性回弹量达到上限1.2~1.3 mm,路面塑性沉降量与载荷幅值呈线性关系。开展的不同冲击载荷下模型大小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可为有限元仿真中确定合适的仿真模型尺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公路 冲击载荷 动态弯沉响应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特种车辆多维载荷谱加速方法及在振动环境模拟试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韩庆 房强 +1 位作者 范伟光 王帅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45-52,共8页
目的 解决车辆多轴轴耦合台架试验耗时长、花费大以及振动环境模拟精度低等问题。方法 将雨流投影方法运用到多维载荷加速处理中,利用传统雨流滤波法和多轴雨流投影滤波方法分别对特种车辆部件实际所受的多轴载荷进行加速处理,对加速后... 目的 解决车辆多轴轴耦合台架试验耗时长、花费大以及振动环境模拟精度低等问题。方法 将雨流投影方法运用到多维载荷加速处理中,利用传统雨流滤波法和多轴雨流投影滤波方法分别对特种车辆部件实际所受的多轴载荷进行加速处理,对加速后的多维载荷信号开展基于时域波形再现的振动环境模拟,以更有效地利用轮式车多轴轴耦合试验台开展加速疲劳试验。结果 对比加速前后的多维载荷信号,在时域、频域、损伤域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多维载荷信号时间压缩了50%,多轴振动环境的模拟精度大于80%。结论 采用该方法开展车轮加速疲劳试验,能够精确再现被试件的实际振动环境。通过实际试验验证,可以很好地再现故障出现的时间和形式,与实际野外路试结果十分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疲劳试验 多维载荷信号处理 雨流滤波 RP滤波方法 时域波形再现 等效里程
下载PDF
越野过程与行驶装置设计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
3
作者 毛明 陈轶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91-4204,共14页
越野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场景,开发安全、可靠、低功耗的高机动越野装备,以帮助人类到达自身不能到达的地方是人们的始终追求,特别是在军事与抢险救援等作业中。以创建一门技术科学学科为愿景,提出越野学的概念,阐释其内涵... 越野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场景,开发安全、可靠、低功耗的高机动越野装备,以帮助人类到达自身不能到达的地方是人们的始终追求,特别是在军事与抢险救援等作业中。以创建一门技术科学学科为愿景,提出越野学的概念,阐释其内涵,系统地说明了越野学中表层土壤力学与附着力生成、行驶(走)装置设计理论与方法、越野行驶动力学与控制、越野机器人学与仿生越野学4个方面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和当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需要重点攻克的关键技术和越野装备研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野学 高机动 行驶装置 运载装备 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油液监测的高原环境下特种车辆关键部件研究
4
作者 刘海亮 黄大山 +2 位作者 葛开颜 王炳奇 王阳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20期181-184,共4页
高原的外部环境相较平原地区恶劣,油液理化性能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机械在此环境下更需要进行监控。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光谱分析油液中元素变化情况,通过铁谱仪分析油液中颗粒物数量及大小分布,确定故障点。通过装置拆装检修,证实油液监... 高原的外部环境相较平原地区恶劣,油液理化性能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机械在此环境下更需要进行监控。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光谱分析油液中元素变化情况,通过铁谱仪分析油液中颗粒物数量及大小分布,确定故障点。通过装置拆装检修,证实油液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参考性,并给出高原环境下特种车辆维保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监测 特种车辆 高原环境
下载PDF
履带式特种车辆精细化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锐 于会龙 +1 位作者 董昊天 席军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84-1401,共18页
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是车辆结构优化设计与控制算法开发、测试与标定的基础。基于商业软件所搭建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及梯度信息对用户未知,极大地限制了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的优化效率。此外,现有商业软件求解效率低、实时性差,影响了控制... 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是车辆结构优化设计与控制算法开发、测试与标定的基础。基于商业软件所搭建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及梯度信息对用户未知,极大地限制了结构参数与控制参数的优化效率。此外,现有商业软件求解效率低、实时性差,影响了控制算法开发进度。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推导建立可同时满足纵横垂耦合运动仿真需求的履带车辆精细化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建立考虑空间三维耦合运动的车体动力学模型以及精细到履带板的履带链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履带板与各部件相互作用力,将车体模型、履带链模型以及地面相关联,最终构建190自由度的履带车辆动力学模型。在加速、刹车与转向等工况下与ATV(ADAMS Tracked Vehicle Toolkit)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自主开发的仿真模型纵横垂向运动仿真结果与商业软件高度一致,验证了新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多体动力学 精细化建模 履带链模型 动力学建模仿真
下载PDF
基于故障树和贝叶斯网络的履带车辆行星变速机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嘉慧 米洁 +1 位作者 张胜伦 陈富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5,共7页
行星变速机构作为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履带车辆行星变速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试验结果建立故障树,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模型,并考虑行星变速机构正常、普... 行星变速机构作为履带车辆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正常运行。以履带车辆行星变速机构为研究对象,基于实测试验结果建立故障树,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模型,并考虑行星变速机构正常、普通故障、严重故障3种状态进行可靠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行星变速机构失效概率为89.34×10^(-8)h^(-1),其工作400 h的可靠度为0.99964,符合设计要求;利用贝叶斯网络双向计算的功能,可知当行星变速机构发生失效,由主轴断裂或摩擦片烧蚀、翘曲、断裂或齿轮疲劳断齿引起的可能性较大。为后续装备检修、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树分析 贝叶斯网络 多态可靠性 行星变速机构
下载PDF
单级旋转倒立摆系统辨识与随动稳定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金阳 刘妙 雷昱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1,77,共7页
针对单级旋转倒立摆系统参数辨识和随动稳定控制问题,首先建立倒立摆在不受外力控制,摆杆自然下垂的顺摆模型,基于顺摆模型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系统参数进行辨识;然后推导顺摆模型与倒摆模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倒立摆的倒摆模型... 针对单级旋转倒立摆系统参数辨识和随动稳定控制问题,首先建立倒立摆在不受外力控制,摆杆自然下垂的顺摆模型,基于顺摆模型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对系统参数进行辨识;然后推导顺摆模型与倒摆模型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倒立摆的倒摆模型;根据辨识出的倒摆模型,采用线性二次型控制器对其进行稳定控制,并进行了数值仿真与实物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辨识得到的系统模型更加精确,对比直接测量参数得到的系统模型,控制效果更好,且能对随动输入指令进行更优的跟随。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量测误差,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为火炮随动稳定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旋转倒立摆 系统辨识 线性二次型 随动稳定控制 数值仿真
下载PDF
被动电磁装甲对金属射流横向电磁力的计算及验证 被引量:17
8
作者 雷彬 陈少辉 +2 位作者 吕庆敖 李治源 李鹤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69-2574,共6页
为提高装甲防护性能,对被动电磁装甲中金属射流所受横向电磁力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金属射流横向受力模型并具体讨论了射流微元所受横向电磁力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合虚拟源点理论,建立了不同速度金属射流... 为提高装甲防护性能,对被动电磁装甲中金属射流所受横向电磁力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在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金属射流横向受力模型并具体讨论了射流微元所受横向电磁力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结合虚拟源点理论,建立了不同速度金属射流微元穿过被动电磁装甲板后的横向偏移速度模型。计算显示,当电压达到35kV时,近一半长度金属射流产生有效偏移;试验中观察到了金属射流的横向偏移效果。上述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被动电磁装甲对破甲弹的防护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电磁装甲 金属射流 横向电磁力 偏移速度 等效电路 破甲弹
下载PDF
电传动履带车辆电气系统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提升策略
9
作者 李耀恒 盖江涛 +4 位作者 张楠 成城 李翠芬 帅志斌 刁利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97-3414,共18页
为提高电传动履带车辆电气系统稳定性,利用基于阻抗模型的小信号分析法对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力电子源网荷储所构建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建模并结合电传动履带车辆工况条件开展分析,获取系统不同工况及不同参数变化下的稳定性规律和机理。... 为提高电传动履带车辆电气系统稳定性,利用基于阻抗模型的小信号分析法对电传动履带车辆电力电子源网荷储所构建的直流微电网系统进行建模并结合电传动履带车辆工况条件开展分析,获取系统不同工况及不同参数变化下的稳定性规律和机理。在稳定性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在发动机-发电机组和DC/DC控制回路中设计基于电压的反馈通道和虚拟电容控制环节,所设计的控制环节能够自适应电压波动情况对电气系统进行控制,进而提升电传动履带车辆电气系统稳定性。通过仿真对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电传动 稳定性 电气系统 直流微网
下载PDF
服役状态下履带车辆综合传动装置换挡过程油压曲线自动寻优
10
作者 任校辰 彭建鑫 +2 位作者 王成 宫燃 胡宇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75-4487,共13页
履带车辆在服役状态下面临复杂恶劣的行驶环境,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操纵系统的关键参数会出现性能退化,进而导致换挡品质大幅恶化。为改善综合传动装置在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换挡品质,研究服役状态下液压操纵系统退化机理... 履带车辆在服役状态下面临复杂恶劣的行驶环境,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传动装置液压操纵系统的关键参数会出现性能退化,进而导致换挡品质大幅恶化。为改善综合传动装置在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换挡品质,研究服役状态下液压操纵系统退化机理,建立包括动力源模型、行星变速器统一动力学模型和负载模型的换挡过程模型。根据换挡品质评价函数,利用遗传算法及全局寻优算法对综合传动装置换挡过程油压曲线进行优化。建立换挡油压曲线优化仿真实验平台,开展车辆不同服役状态下换挡油压曲线优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换挡油压曲线优化方法能有效改善车辆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换挡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液力自动变速器 换挡品质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DBSCAN聚类和LSTM网络的装甲车辆集群轨迹预测方法
11
作者 陈刚 王国新 +3 位作者 明振军 陈旺 商曦文 阎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95-4310,共16页
针对装甲车辆运动状态复杂性、战场态势不确定性、战术迷惑和欺骗性导致装甲车辆集群运动轨迹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应用(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和长短时记忆(L... 针对装甲车辆运动状态复杂性、战场态势不确定性、战术迷惑和欺骗性导致装甲车辆集群运动轨迹难以准确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应用(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和长短时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神经网络的装甲车辆集群轨迹预测方法。根据装甲车辆的斜坡上行驶、转向和车-车交互行驶状态,建立运动学模型。选取机动特征、环境特征和车-车交互特征等轨迹特征信息,基于双层LSTM网络预测单个装甲车辆的轨迹。基于DBSCAN算法将多条单装预测轨迹进行分段、相似度计算和聚类,获得集群代表轨迹作为装甲车辆集群的预测轨迹。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预测装甲车辆集群轨迹,实现料敌于先、谋敌于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集群轨迹预测 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应用 长短时记忆网络 轨迹预测系统
下载PDF
大跨距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热态特性
12
作者 王一铭 王恒迪 +2 位作者 崔永存 李畅 邓四二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5-1296,共12页
针对摩擦发热会影响轴承寿命的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滚子修形的重载特种车辆用大跨距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和精细化轴承功耗数学模型,研究结构、工况参数对轴承摩擦功耗的影响规律,并对滚子与套圈的内滚道... 针对摩擦发热会影响轴承寿命的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滚子修形的重载特种车辆用大跨距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和精细化轴承功耗数学模型,研究结构、工况参数对轴承摩擦功耗的影响规律,并对滚子与套圈的内滚道、外滚道和大挡边之间的接触温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速、径向载荷增大以及内滚道倾角减小,滚子与挡边、滚道接触区最大温度均增大,且挡边接触区最大温度增大速率较快。轴向载荷增大会使受压侧受载最大滚子与套圈大挡边、滚道接触区最大温度均增大,套圈大挡边接触区最大温度增大速率较快;放松侧温度也增大,但增大速率较慢;倾覆力矩会导致两列滚动体温度产生差异,选择合适的跨距可以减小倾覆力矩对轴承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轴承动力学 对数修形 摩擦功耗 热分析
下载PDF
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3
作者 毕小平 赵以贤 +2 位作者 刘西侠 王普凯 许翔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7-582,共6页
针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冷却过程涉及多物理场作用、多个零部件与多种流体参与的特点,基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思路。建立了集成化预测模型,发动机燃烧产热和部件摩擦产热作为热源,考虑了基于部件集总质量的热节点... 针对坦克装甲车辆的冷却过程涉及多物理场作用、多个零部件与多种流体参与的特点,基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提出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思路。建立了集成化预测模型,发动机燃烧产热和部件摩擦产热作为热源,考虑了基于部件集总质量的热节点与冷却液、润滑油、动力舱空气、发动机进气、燃气、废气之间的传热,冷却液、润滑油和动力舱空气的流动。通过边界耦合与内部参数耦合相结合、局部收敛与整体收敛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模型的求解。预测实例显示,这种模型可以实现在各种外界环境温度和不同运行工况的坦克装甲车辆冷却性能的集成化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冷却性能 坦克装甲车辆 预测 集成化模型
下载PDF
金属穿甲杆或射流受被动电磁装甲电磁力作用物理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金锁 田亮 +2 位作者 郑萍 谢大刚 程树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电磁装甲技术是一项新概念战斗车辆防护技术。首次明确提出了应用电磁力理论原理分析电磁装甲的问题,利用电磁学的理论推导出系统在加电工作状态下射弹受力方程,建立了被动电磁装甲(PEMA)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计算机仿真。
关键词 应用力学 被动电磁装甲 电磁力 物理模型 仿真
下载PDF
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15
15
作者 许翔 刘瑞林 +2 位作者 董素荣 刘刚 周广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2年第6期63-66,116,共5页
由于高原环境对车辆性能影响的严酷性,现代车辆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阐述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基本内涵,以及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特点和试验项目等,分析了国... 由于高原环境对车辆性能影响的严酷性,现代车辆的高原环境适应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推动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快速发展。阐述了车辆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基本内涵,以及车辆高原环境适应性试验的类型、特点和试验项目等,分析了国内外高原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以某型车辆高原环境实验室为例,详细介绍了车辆高原环境实验室的结构、功能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高原环境适应性 环境试验 模拟试验 环境模拟实验室
下载PDF
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杰 王文竹 +1 位作者 赵旗 张初旭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为进行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建立了1/2汽车5自由度军用汽车振动分析模型,基于虚拟激励法推导了汽车随机振动分析的公式,给出了吸收功率的国际单位制表示,确定了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的主指标和辅助指标,应用MATLAB开发了军用汽车随机... 为进行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建立了1/2汽车5自由度军用汽车振动分析模型,基于虚拟激励法推导了汽车随机振动分析的公式,给出了吸收功率的国际单位制表示,确定了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的主指标和辅助指标,应用MATLAB开发了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软件,研究了某军用汽车的随机振动。结果表明,基于虚拟激励法的军用汽车随机振动分析,结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但方法更简便与通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汽车 随机振动 虚拟激励法 建模与仿真 吸收功率
下载PDF
被动电磁装甲对金属射流的电流作用特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苑希超 雷彬 +1 位作者 李治源 陈少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8-44,共7页
为进一步明确被动电磁装甲防护机理,对金属射流的电流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脉冲电流的时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分析的脉冲电流趋肤效应分析方法。得到了射流内不同时刻的电流密度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放电... 为进一步明确被动电磁装甲防护机理,对金属射流的电流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等效电路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脉冲电流的时频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频域分析的脉冲电流趋肤效应分析方法。得到了射流内不同时刻的电流密度分布计算方法,研究了放电过程中电流趋肤深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与仿真分析结果的比较,给出了计算误差,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作用时间模型分析了射流微元所受电流作用的特性。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具有较宽的频域分布,其电流密度分布不同于单一频率的时谐电流,并非所有时刻电流密度都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脉冲下降沿会出现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小于内部电流密度的现象。而脉冲电流对金属射流的作用主要集中在速度小于4km/s的射流尾部,而且越靠近表面的单元受到的作用强度越大。上述研究为被动电磁装甲的优化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 趋肤效应 频域分析 被动电磁装甲 电流密度
下载PDF
遥控武器站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永亮 毛保全 +2 位作者 高玉水 徐礼 王传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介绍了遥控武器站(ROWS)的概念、特点与组成,在此基础上,从火力系统和火控系统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遥控武器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遥控武器站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研制具备遥控操作功能的武器站,以提高车载自动武器的射击精... 介绍了遥控武器站(ROWS)的概念、特点与组成,在此基础上,从火力系统和火控系统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遥控武器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遥控武器站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研制具备遥控操作功能的武器站,以提高车载自动武器的射击精度、减小系统反应时间、解决操作手无装甲防护的问题,是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方向;如何进一步提高遥控武器站态势感知能力、射击精度和模块化水平将成为遥控武器站研究的重要课题。提出并讨论了先进光电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及虚拟样机技术等发展遥控武器站的技术途径,以期为国内遥控武器站的论证分析、研制设计以及改进升级等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控武器站(ROWS) 态势感知 射击精度 模块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无级转向履带车辆驾驶员转向操控行为建模与预测
19
作者 杜云生 王文硕 +1 位作者 魏源 陈慧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2-169,共8页
基于现役有人驾驶履带车辆进行无人化改造是无人履带车辆研制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实现某现役履带车辆无人化线控技术改造,设计车辆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车辆状态数据与驾驶员操控数据的同步采集。依据人类驾驶员的操控数据,基于高斯... 基于现役有人驾驶履带车辆进行无人化改造是无人履带车辆研制的有效技术途径之一。为实现某现役履带车辆无人化线控技术改造,设计车辆数据采集系统,以实现车辆状态数据与驾驶员操控数据的同步采集。依据人类驾驶员的操控数据,基于高斯混合模型对驾驶员转向操控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并建立转向操控行为概率模型。基于不同转向类别,以车辆行驶速度和航向角偏差为模型输入,以静液马达摆臂转角为转向操控量预测真值,对驾驶员转向操控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驾驶员转向操控行为准确预测,并在真实越野场景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提转向操控预测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驾驶员转向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操控行为 行为预测 高斯混合模型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基于改进CNN-LSTM的综合传动装置异常检测方法
20
作者 姚海洋 陈涛 +2 位作者 贾然 邢培鑫 孙光新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6-1994,共9页
针对履带装甲车辆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多变,导致综合传动装置数据异常、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复合模型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滑动窗口对综合传动监... 针对履带装甲车辆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多变,导致综合传动装置数据异常、检测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复合模型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滑动窗口对综合传动监测数据进行了降维和序列划分,提升了异常检测所用的数据质量;然后,使用改进型CNN-LSTM提取了序列数据中的空间特征,利用全连接层输出了数据类别,该方法将CNN和LSTM并联,并引入了残差连接结构,以提高网络对综合传动数据的学习能力;最后,搭建了综合传动装置的异常检测实验台,布置了多种传感器采集综合传动装置的状态数据,并对改进CNN-LSTM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残差连接结构改进的并联型CNN-LSTM复合模型,在综合传动系统漏油实验数据的测试集上的异常检测准确率达到了92.7%,并且其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达到了0.982,相比于传统CNN-LSTM提升了0.034。改进CNN-LSTM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能够为综合传动装置的数据异常检测提供一种较为可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传动装置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残差连接 主成分分析法 接收者操作特性 曲线下的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