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0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化铟胶体量子点合成及其在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锁龙 余慧龙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9期92-104,共13页
半导体胶体量子点在新型太阳能电池、发光、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Ⅱ-Ⅵ族、Ⅲ-Ⅴ族等量子点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磷化铟被认为是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中最有希望替代CdSe和PdS等含镉或含... 半导体胶体量子点在新型太阳能电池、发光、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对Ⅱ-Ⅵ族、Ⅲ-Ⅴ族等量子点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磷化铟被认为是Ⅲ-Ⅴ族半导体材料中最有希望替代CdSe和PdS等含镉或含铅半导体的材料。重点对磷化铟胶体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和其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并提出磷化铟量子点在合成和光伏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期望能为高质量磷化铟量子点的合成以及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铟 量子点 合成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应用 进展
下载PDF
LYSO:Ce电子辐射探测器输出响应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孟宗 刘浩 +1 位作者 刘京波 王航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2,共9页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在轨运行时产生的电离总剂量效应,将高性能铈掺杂硅酸钇镥(LYSO:Ce)晶体与铝层结合,来屏蔽质子辐照影响,实现电子辐射剂量的有效探测。基于Geant4建立探测器模型,比... 针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在轨运行时产生的电离总剂量效应,将高性能铈掺杂硅酸钇镥(LYSO:Ce)晶体与铝层结合,来屏蔽质子辐照影响,实现电子辐射剂量的有效探测。基于Geant4建立探测器模型,比较不同材料的屏蔽效果,分析探测器响应特性,研究影响探测器输出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使用0.022 mm厚的铝层作为屏蔽层包裹光纤,可排除质子辐照影响;基于LYSO:Ce晶体的探测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响应,电子穿越屏蔽层时产生的次级电子、光子可以提高探测器响应灵敏度;物质对电子的电离阻止本领与入射电子速度的平方近似成反比,适当增加电子与探测器之间传输距离,可增强探测器的辐射响应;探测器对能量区间在0.04~1 MeV的电子探测效率最高。通过研究LYSO:Ce晶体与铝层结合的电子辐射剂量探测器特性,为新型闪烁体空间辐射探测器设计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SO:Ce GEANT4 电子辐射 剂量探测器
下载PDF
核电厂便携式低放废水在线监测设备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建旺 尤成懋 +3 位作者 梅翔杰 周克波 张素杰 尹旺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结合核电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梳理了低放废水的特点,明确了其对便携式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关键是能同时满足低探测下限(MDAC≤8 Bq/L)和便携性(设备总重≤50 kg)的限制。讨论了测量方式、探测器选型和校准方式等在线监测设备... 结合核电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梳理了低放废水的特点,明确了其对便携式在线监测设备的技术要求,其中最关键是能同时满足低探测下限(MDAC≤8 Bq/L)和便携性(设备总重≤50 kg)的限制。讨论了测量方式、探测器选型和校准方式等在线监测设备的关键技术,对低放废水进行了放射性在线监测,测量方式选择取样式,探测器选择大体积NaI晶体,校准方式选择代表点法。调研了低放废水在线监测设备的研究现状,现有的在线监测设备重量都在200 kg以上,与核电厂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开展同时具备低探测下限和优异便携性的新型在线监测设备的研制。对新型探测器的应用、结构和新型测量方式的发展这三个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最后,从提高探测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NaI晶体的新型探测器结构,初步论证了其探测下限和设备总重指标有望满足核电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低放废水 在线监测设备 便携式
下载PDF
不同厚度ST401中子能谱响应测量与分析
4
作者 李阳 张艳红 +10 位作者 盛亮 张美 姚志明 段宝军 赵吉祯 郭泉 严维鹏 李国光 胡佳琦 李豪卿 李郎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9-96,共8页
在MeV能段脉冲中子测量中,塑料闪烁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材料,其中子能谱响应是脉冲中子能谱测量所需的关键数据.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白光中子束线,使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0.5—10 mm共5种不同厚度塑料闪烁体ST401对0.5—100 MeV能段的... 在MeV能段脉冲中子测量中,塑料闪烁体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材料,其中子能谱响应是脉冲中子能谱测量所需的关键数据.基于中国散裂中子源白光中子束线,使用飞行时间法测量了0.5—10 mm共5种不同厚度塑料闪烁体ST401对0.5—100 MeV能段的中子能谱响应曲线,分析了束内伽马、伽马闪产生的闪烁体慢成分和中子源脉宽对中子能谱响应的影响.受有限体积闪烁体边界效应影响,不同厚度中子能谱响应曲线形状接近对数曲线,质子逃逸是闪烁体能谱响应曲线偏离线性的主要原因,闪烁体越厚,偏离线性的中子能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闪烁体 中子能谱响应 边界效应
下载PDF
GECAM卫星溴化镧晶体性能研究
5
作者 安正华 张大力 +3 位作者 孙希磊 李新乔 熊少林 杨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7,共8页
GECAM卫星伽马射线探测器(GRD)设计使用3 in(1 in=25.4 mm)直径的溴化镧晶体(LaBr3晶体)作为伽马射线探测灵敏材料,后端耦合硅光电倍增管(SiPM)进行读出。对引力波最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星所用的LaBr_(3)晶体进行了本底测... GECAM卫星伽马射线探测器(GRD)设计使用3 in(1 in=25.4 mm)直径的溴化镧晶体(LaBr3晶体)作为伽马射线探测灵敏材料,后端耦合硅光电倍增管(SiPM)进行读出。对引力波最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GECAM)卫星所用的LaBr_(3)晶体进行了本底测试,并根据晶体的掺杂类型进行了分类,使用放射源对所有晶体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为了研究LaBr_(3)晶体的辐照损伤情况,使用^(60)Co放射源对晶体进行了辐照损伤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LaBr_(3)晶体的本底可分为单掺杂和双掺杂两个类型。GECAM卫星的LaBr_(3)晶体的能量分辨<18%@59.5 keV,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在1.65 kGy剂量的累积辐照后,经过较长时间的退激发,LaBr_(3)晶体试验前后662 keV的峰值变化小于15%,满足空间环境条件下(GECAM卫星在轨3年)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CAM卫星 溴化镧晶体 伽马射线探测 辐照损伤
下载PDF
结合光学模拟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能量刻度
6
作者 王超 田华阳 +2 位作者 何高魁 赵江滨 刘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7-944,共8页
由于高能γ射线全能峰的缺失,导致塑料闪烁体探测器难以进行能量刻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光学模拟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能量刻度方法。使用GEANT4建立了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光学模型,模拟了闪烁荧光在闪烁体内的传输、收集以及在光电... 由于高能γ射线全能峰的缺失,导致塑料闪烁体探测器难以进行能量刻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光学模拟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能量刻度方法。使用GEANT4建立了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光学模型,模拟了闪烁荧光在闪烁体内的传输、收集以及在光电倍增管上的光电转换和光电子倍增的过程,实现了对实验测量能谱的精确模拟。通过计算低能γ射线全能峰的位置刻度了模拟能谱,由此得到了实验测量能谱的康普顿峰位置。使用^(137)Cs和^(60)Co的康普顿峰完成了对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的能量刻度,二者的模拟能谱与实验能谱的康普顿峰能量分辨率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验证了蒙特卡罗模拟能谱与实验测量能谱的一致性,也证明了能量刻度结果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闪烁体 能量刻度 蒙特卡罗方法 GEANT4 光学模拟
下载PDF
大尺寸NaI(Tl)生长结晶炉设计
7
作者 闫平 李永 +3 位作者 何高魁 王强 王国宝 郑玉来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7,F0004,共8页
NaI(Tl)闪烁体因具有探测效率高、时间特性好、受温度影响小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为满足高探测效率的核辐射探测器需求,需要大尺寸、高能量分辨率的NaI(Tl)闪烁体。依据NaI(Tl)晶体的生长特点,本文对大尺寸NaI(Tl)生长结晶炉的主炉体、... NaI(Tl)闪烁体因具有探测效率高、时间特性好、受温度影响小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为满足高探测效率的核辐射探测器需求,需要大尺寸、高能量分辨率的NaI(Tl)闪烁体。依据NaI(Tl)晶体的生长特点,本文对大尺寸NaI(Tl)生长结晶炉的主炉体、温场系统、坩埚、加热电源等部件进行研究及设计,配合大尺寸NaI(Tl)生长结晶炉控制系统,采用创新的熔生法生长出直径超300 mm的NaI(Tl)闪烁体,为后续国内生长大尺寸NaI(Tl)晶体提供了方向与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I(Tl) 大尺寸 结晶炉 炉体设计 控制设计
下载PDF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闪烁体性能研究进展
8
作者 严维鹏 李斌康 +3 位作者 段宝军 宋岩 宋顾周 马继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8,共15页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被广泛研究,在X/γ/中子射线探测和成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闪烁性能甚至超过了商用闪烁体。本文从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和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基本发光性质出发,介绍了二维钙...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被广泛研究,在X/γ/中子射线探测和成像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闪烁性能甚至超过了商用闪烁体。本文从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和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基本发光性质出发,介绍了二维钙钛矿闪烁体相比传统闪烁体的发光优势,综述了其在射线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最后,提出了目前面对的技术挑战和潜在解决方案,并对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闪烁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有机-无机钙钛矿 闪烁性能 辐射探测
下载PDF
在线定向剂量当量率监测系统研制
9
作者 韦应靖 吴志芳 +3 位作者 刘立业 李胤 方登富 刘新昊 《同位素》 CAS 2024年第4期347-352,共6页
为了实时准确测量工作场所定向剂量当量率H′(0.07)数值,研制了ZF-FD7型在线H′(0.07)监测系统。其探测器是基于塑料闪烁体和半导体光电二极管(SiPM)研制,开发的中间机和上位机具有数据传输、剂量率显示、超阈值报警等功能。对于研制的... 为了实时准确测量工作场所定向剂量当量率H′(0.07)数值,研制了ZF-FD7型在线H′(0.07)监测系统。其探测器是基于塑料闪烁体和半导体光电二极管(SiPM)研制,开发的中间机和上位机具有数据传输、剂量率显示、超阈值报警等功能。对于研制的在线H′(0.07)监测系统,参照GB/T4835.1-2012测得其辐射特性如下:在76μSv/h~1.4 Sv/h剂量率范围内,其相对固有误差在±10%之内;在β射线平均能量为60~800 keV范围内,响应在0.8~1.2之间;在−45°~45º入射时,入射角的响应在0.88~1.00之间;在1 mSv/h辐射场中测量结果的统计涨落为2.0%。探测器进行温度补偿后,在−10~40℃内,响应变化为0.91~1.08;在相对湿度为45%~85%范围内,响应变化为0.93~1.00。测试结果表明,该ZF-FD7型在线H′(0.07)监测系统的特性均满足GB/T4835.1-2012要求,可用于较高弱贯穿辐射场所的定向剂量当量率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贯穿辐射 在线辐射监测 H′(0.07) 塑料闪烁体 半导体光电二极管
下载PDF
光纤X射线传感器剂量衰减的仿真研究
10
作者 封勇 贺泊 +3 位作者 杨浩杰 耿涛 LEWIS Elfed 孙伟民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2,共4页
光纤X射线传感器由于其可实现实时在线剂量测量的特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验中采用Gd_(2)O_(2)S︰Tb作为闪烁体材料,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了两种嵌入不同尺度闪烁材料的光纤X射线传感器所导致的剂量衰减。并探讨了射野大小、水... 光纤X射线传感器由于其可实现实时在线剂量测量的特点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验中采用Gd_(2)O_(2)S︰Tb作为闪烁体材料,利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计算了两种嵌入不同尺度闪烁材料的光纤X射线传感器所导致的剂量衰减。并探讨了射野大小、水深和闪烁体体积对剂量扰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嵌入长7 mm,直径0.7 mm闪烁体的光纤X射线传感器在光纤后部表现出显著的剂量衰减,范围为深度5~10 mm。而嵌入长2 mm,直径0.4 mm闪烁体的光纤X射线传感器的剂量衰减被限制在光纤内部。光纤传感器的剂量衰减量与闪烁体的体积、射野大小和水深等因素有关,其中闪烁体的体积为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减少由于传感器带来的剂量衰减,在制作过程中应该限制嵌入光纤传感器内部的闪烁体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 光纤X射线传感器 剂量扰动 蒙特卡洛仿真
下载PDF
锥形闪烁体探测器在笔形束扫描式质子放疗系统质控中的应用
11
作者 潘灵婧 顾先宝 +3 位作者 王远远 张扬帆 卢晓明 刘志鹏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笔形束扫描式(Pencil Beam Scanning,PBS)质子系统使得质子调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更好地实现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但也给质子系统的质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提高质控效率,评估了XRV-124锥形闪烁体探测器在PBS系统质控中的应... 笔形束扫描式(Pencil Beam Scanning,PBS)质子系统使得质子调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能更好地实现对危及器官的保护,但也给质子系统的质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为提高质控效率,评估了XRV-124锥形闪烁体探测器在PBS系统质控中的应用可行性。该探测器实现了单次摆位同时完成对束斑大小的测量、束流影像中心一致性的验证、Star-shot测试以及机械性能的检测等质控工作。对XRV-124探测器各项测量数据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传统质控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其在满足质控需求的同时,将质控时间缩短了2/3。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合肥离子医学中心Varian ProBeam质子放疗系统质控中,表明XRV-124探测器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同类型质子放疗系统,提升质控效率,降低频繁摆位引入的人为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形束扫描 质子放疗 质控 XRV-124 锥形闪烁体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数据采集卡的时间间隔分析核素监测研究
12
作者 刘彩虹 颜拥军 樊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0-1088,共9页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 构建了一套基于时间戳的时间间隔分析法放射性核素监测装置,包含复合晶体探测器、核信号模拟处理电路、具有时间戳功能的高速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部分,上位机界面基于C#语言的开发而成,获取时间间隔分布统计信息,实现监测级联衰变的目标放射性核素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在多核素混合场条件下提取需要测量的核素,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晶体探测器 核素 时间戳 时间间隔分析法
下载PDF
TGS透射测量中探测器最佳几何参数的模拟设计研究
13
作者 付涛 蒋嘉颖 +2 位作者 史宠琳 徐艳洁 颜瑜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6,共8页
层析伽马扫描技术(Tomographic Gamma Scanning,TGS)是目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通过透射测量等相关技术还原桶内各材料的衰减系数分布图像。在图像重建中探测器准直器的设计是保证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采用蒙特卡罗工具... 层析伽马扫描技术(Tomographic Gamma Scanning,TGS)是目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能够通过透射测量等相关技术还原桶内各材料的衰减系数分布图像。在图像重建中探测器准直器的设计是保证重建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采用蒙特卡罗工具包Geant4对TGS透射测量中前准直器(放射源准直器)和后准直器(探测器准直器)进行最佳几何参数模拟设计探究,分别寻找出两种准直器的最优几何参数,从而提高空间分辨率和准确度,可为TGS探测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准直孔半径为0.66 cm,准直器深度为12 cm,作为放射源准直器的最佳参数;准直器半径为1.5 cm,屏蔽铅层为20 mm,准直器深度为5 cm,作为探测器的最佳几何参数。然而,本文模拟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粒子源抽样数较少,研究对象参数较少等,在后续工作中会进一步改进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S 准直器 探测效率 峰康比
下载PDF
基于空气中氮气闪烁测氡方法的实验验证研究
14
作者 朱康甫 张清民 +9 位作者 朱左明 蔡梓麒 桑耀东 雷波 汪弘 陈海铮 郭昊轩 刘颜恺 邵壮 刘时语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本文建立了基于空气中氮气闪烁进行测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α粒子激发空气中的氮气后退激产生的紫外光来实现实时测量氡浓度的目的。针对空气中氮气闪烁光产额极低带来的探测效率低和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在二重符合与阈值判选信号的... 本文建立了基于空气中氮气闪烁进行测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α粒子激发空气中的氮气后退激产生的紫外光来实现实时测量氡浓度的目的。针对空气中氮气闪烁光产额极低带来的探测效率低和易受噪声干扰的问题,在二重符合与阈值判选信号的基础上通过模拟优化来进行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基于Geant4建立了空气中氮气闪烁测氡探测器的模拟模型,考虑到PMT暗噪声以及宇宙射线等本底的影响,采用了设置阈值和二重符合的方法抑制噪声,并通过模拟和理论研究了降噪的效果,然后通过优化探测器尺寸以实现对α粒子最高的探测效率。最后,搭建了基于空气中氮气闪烁测氡的实验平台,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净计数率与RAD7测量所得氡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证明了基于空气中氮气闪烁测量空气氡浓度的可行性,经实验拟合,此探测器的灵敏度为0.010 27次/min/(Bq/m3)。该方法可满足采矿业、铀矿勘探等地下工程领域中对氡浓度水平实时在线监测的需求外,还可为无须采样且实时在线测量空气α气溶胶提供测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粒子 空气中氮气闪烁 氡探测器
下载PDF
高光产额SrI_(2)Eu^(2+)晶体制备及其闪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鹏 张春生 +9 位作者 欧阳晓平 刘金良 陈亮 何世熠 阮金陆 孙涛峰 王方宝 刘林月 张显鹏 张建福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SrI_(2)Eu^(2+)晶体因其极高的光产额和优良的能量分辨率,在伽马射线高分辨测量中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制备出掺杂浓度为5.0%的SrI_(2)Eu^(2+)晶体,加工制成了直径为25 mm,厚度分别为3,6,9,12 mm的单透光防潮封装... SrI_(2)Eu^(2+)晶体因其极高的光产额和优良的能量分辨率,在伽马射线高分辨测量中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改进的坩埚下降法制备出掺杂浓度为5.0%的SrI_(2)Eu^(2+)晶体,加工制成了直径为25 mm,厚度分别为3,6,9,12 mm的单透光防潮封装SrI_(2)Eu^(2+)闪烁体。研究了4种不同尺寸闪烁体对^(241)Am,^(137)Cs,^(60)Co放射源伽马射线的响应,测试了SrI_(2):Eu^(2+)晶体的荧光光谱、能量分辨率、发光产额及衰减时间等闪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rI_(2)Eu^(2+)晶体的发光光谱峰值位于436 nm,SrI_(2)Eu^(2+)晶体闪烁性能随晶体厚度减薄或伽马射线能量的提高而提升。3 mm厚度SrI_(2)Eu^(2+)闪烁体对1.173 MeV^(60)Co伽马射线的能量分辨率达到了2.74%,在^(137)Cs源伽马射线激发下,光产额达到1.23×10^(5)MeV^(-1),是传统NaI:Tl闪烁体光产额的3倍以上,与当前国际上报道的最好的实验结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I_(2)Eu^(2+)晶体 坩埚下降法 脉冲幅度谱 发光产额 能量分辨率
下载PDF
Study on neutron-gamma discrimination methods based on GMM-KNN and LabVIEW implementation
16
作者 Ting-Meng Ding Yu-Hang Jiang +1 位作者 Xuan-Xi Wang Xiao-Fei J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82-97,共16页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eutron-gamma(n-γ)discrimination.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lligent discrimination method that combined a Gaussian mi...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are considered as effective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neutron-gamma(n-γ)discrimination.This study proposed an intelligent discrimination method that combined a 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with the K-nearest neighbor(KNN)algorithm,referred to as GMM-KNN.First,the unlabeled training and test data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energy ranges:0–25 keV,25–100 keV,and 100–2100 keV.Second,GMM-KNN achieved small-batch clustering in three energy intervals with only the tail integral Q_(tail) and total integral Q_(total) as the pulse features.Subsequently,we selected the pulses with a probability greater than 99%from the GMM clustering results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set.Finally,we improved the KNN algorithm such that GMM-KNN realized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algorithms through the LabVIEW language.The outputs of GMM-KNN were the category or regression predictions.The proposed GMM-KNN constructed the training set using unlabeled real pulse data and realized n-γdiscrimination of ^(241)Am-Be pulses using the LabVIEW program.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high robustness and flexibility of GMM-KNN.Even when using only 1/4 of the training set,the execution time of GMM-KNN was only 2021 ms,with a difference of only 0.13%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on the full training set.Furthermore,GMM-KNN outperformed the charge comparison method in terms of accuracy,and correctly classified 5.52%of the ambiguous pulses.In addition,the GMM-KNN regressor achieved a higher figure of merit(FOM),with FOM values of 0.877,1.262,and 1.020,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energy ranges,with a 32.08%improvement in 0–25 keV.In conclusion,the GMM-KNN algorithm demonstrates accurate and readily deployable real-time n-γdiscrimination performance,rendering it suitable for on-sit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iscrimination GMM KNN LABVIEW Classification Regression
下载PDF
基于KPCA-MPA-ELM的n/γ甄别方法研究
17
作者 胡万平 张贵宇 +2 位作者 张云龙 庹先国 李户林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中子/伽马(n/γ)甄别在γ射线辐射存在的中子探测中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n/γ脉冲形状甄别方法存在的甄别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 ... 中子/伽马(n/γ)甄别在γ射线辐射存在的中子探测中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n/γ脉冲形状甄别方法存在的甄别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海洋捕食者算法(Marine Predator Algorithm,MP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的机器学习鉴别方法,以提升n/γ甄别效率。KPCA用于对中子和γ射线的脉冲信号特征进行降维;考虑到ELM输入层权重和隐藏层偏置的随机性,将MPA用于优化ELM的输入层权重和隐藏层偏置,提高ELM的n/γ甄别效率。通过对未降维和KPCA降维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测试集中KPCA-MPA-ELM的平均甄别准确率高达99.07%,分别高出ELM、MPA-ELM、KPCA-ELM模型12.19%、2.52%、1.56%;相较于电荷比较法和脉冲梯度分析法,精度也分别提高了1.80%和5.91%。该模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具有较好的甄别效果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γ甄别 机器学习 核主成分分析 海洋捕食者算法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four-corner-readout plastic scintillator muon-detector system
18
作者 Lie He Si-Yuan Luo +5 位作者 Xiang-Man Liu Yu-Cheng Zou Hai-Feng Zhang Wan-Cheng Xiao Yu-He Huang Xiao-Dong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12,共12页
Cosmic-ray muons are highly penetrating background-radiation particles found in natural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develop and test a plastic scintillator muon detector based on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The dete... Cosmic-ray muons are highly penetrating background-radiation particles found in natural environments.In this study,we develop and test a plastic scintillator muon detector based on machine-learning algorithms.The detector underwent muon position-resolution tests at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in Lanzhou using a multiwire drift chamber(MWDC)experimental platform.In the simulation,the same structur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maintained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The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algorithm was used as the position-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owing to its optimal performance.The results of the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algorithm were incorporated as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GPR model to reconstruct the muon hit positions.The accuracy of the position reconstruction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Geant4 simulation results.In the simulation,large-area plastic scintillator detectors achieved a position resolution better than 20 mm.In the experimental-platform tests,the position resolutions of the test detectors were 27.9 mm.We also analyz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resolution,including the critical angle of the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of the photomultiplier tubes and distribution of muons in the MWDC.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mage both large objects and objects with different atomic numb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stem could image high-and low-Z materials in the constructed model and distinguish objects with significant density differences.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thereby providing a new detector system for muon-imag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uon tomography TDOA Machine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基于硅光电倍增管的Cs_(2)LiYCl_(6)(CLYC)探测器快中子辐照效应研究
19
作者 陈昭熙 孙世峰 +1 位作者 张翔铭 张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实验通过将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器件和Cs_(2)LiYCl_(6)(CLYC)闪烁体探测器暴露于14 MeV的快中子场中,最高累积注量达到1.53×10^(11) cm^(-2),分析了中子辐照对SiPM器件参数和CLYC探测器性能的影响。重点研... 实验通过将硅光电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器件和Cs_(2)LiYCl_(6)(CLYC)闪烁体探测器暴露于14 MeV的快中子场中,最高累积注量达到1.53×10^(11) cm^(-2),分析了中子辐照对SiPM器件参数和CLYC探测器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不同注量辐照前后,SiPM的增益、暗计数率、暗电流、击穿电压和淬灭电阻等参数,以及CLYC探测器探测性能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其中暗计数率最高上升了3个数量级,暗电流最高上升了2个数量级,CLYC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去除本底后下降了1.4%。辐照实验后,在室温条件下对SiPM和CLYC探测器进行退火,研究SiPM器件参数和探测器性能恢复情况。SiPM和CLYC探测器的性能会随着中子注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差。对于SiPM,主要表现为暗计数率和暗电流的提高。对于CLYC探测器,主要表现为能量分辨率的降低。退火过程有助于减轻中子辐照的影响,恢复SiPM和CLYC探测器的部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辐照 SIPM CLYC探测器 辐照损伤 退火
下载PDF
某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技术研究
20
作者 陈小强 魏学虎 +1 位作者 熊军 刘杰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6-1191,共6页
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是评价第一道屏障完整性及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核电厂现有监测设备体积庞大、监测方法存在误报警等缺点。本文就某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方法和报警控制逻辑设计缺陷而导致的非燃料包壳破损的真实报警问题,... 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是评价第一道屏障完整性及保障核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核电厂现有监测设备体积庞大、监测方法存在误报警等缺点。本文就某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方法和报警控制逻辑设计缺陷而导致的非燃料包壳破损的真实报警问题,提出了γ耦合的燃料包壳破损监测方法,优化报警控制逻辑并实施报警信号延迟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某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监测的误报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破损监测 活化腐蚀产物 一回路冷却剂 报警阈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