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纤维-钢丝网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研究
1
作者 娄佳俊 沈昭 +3 位作者 陈一达 林方俊 刘翠龙 吴晔 《合成纤维》 CAS 2025年第1期47-51,共5页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VARI)工艺,双向编织玻璃纤维和矩形不锈钢钢丝网制备了10种不同丝径和孔间距的复合材料试件。研究了不同钢丝网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揭示了其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VARI)工艺,双向编织玻璃纤维和矩形不锈钢钢丝网制备了10种不同丝径和孔间距的复合材料试件。研究了不同钢丝网参数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揭示了其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变形在拉伸初始阶段受到钢丝网的约束,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被钢丝网分割为更多的应变单元,最后钢丝网和纤维发生相对滑移,一侧纤维发生断裂并向另一侧迅速撕裂开从而导致试件破坏,试件的失效全部为脆性失效。引入钢丝网显著提高了玻璃纤维-钢丝网增强复合材料的刚度、峰值荷载和极限应变等参数,相较于无钢丝网试件,极限荷载最大提升了61.18%,最大位移提升了37.17%;此外钢丝网在试件内表现出了良好的延性。研究结果为复合材料加固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钢丝网增强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丝径 孔间距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下载PDF
“Zero‑Strain” NiNb_(2)O_(6) Fibers for All‑Climate Lithium Storage
2
作者 Yan Zhao Qiang Yuan +5 位作者 Liting Yang Guisheng Liang Yifeng Cheng Limin Wu Chunfu Lin Renchao Ch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25年第1期348-360,共13页
Niobates are promising all-climate Li^(+)-storage anode material due to their fast charge transport,large specific capacities,and resistance to electrolyte reaction.However,their moderate unit-cellvolume expansion(gen... Niobates are promising all-climate Li^(+)-storage anode material due to their fast charge transport,large specific capacities,and resistance to electrolyte reaction.However,their moderate unit-cellvolume expansion(generally 5%–10%)during Li^(+)storage causes unsatisfactory long-term cyclability.Here,“zero-strain”NiNb_(2)O_(6) fibers are explored as a new anode material with comprehensively goo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During Li^(+)storage,the expansion of electrochemical inactive NiO_(6) octahedra almost fully offsets the shrinkage of active NbO_(6) octahedra through reversible O movement.Such superior volume-accommodation capability of the NiO_(6) layers guarantees the“zero-strain”behavior of NiNb_(2)O_(6) in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0.53%//0.51%//0.74%at 25//−10//60℃),leading to the excellent cyclability of the NiNb_(2)O_(6) fibers(92.8%//99.2%//91.1%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1000//2000//1000 cycles at 10C and 25//−10//60℃).This NiNb_(2)O_(6) material further exhibits a large reversible capacity(300//184//318 mAh g−1 at 0.1C and 25//−10//60℃)and outstanding rate performance(10 to 0.5C capacity percentage of 64.3%//50.0%//65.4%at 25//−10//60℃).Therefore,the NiNb_(2)O_(6) fibers are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arge-capacity,fast-charging,long-life,and all-clim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b_(2)O_(6)porous fiber “Zero-strain”mechanism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Harsh-temperature operation Operando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由聚钛碳硅烷制备高结晶近化学计量比SiC(Ti)纤维
3
作者 苟燕子 康伟峰 张庆雨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7-1383,共7页
SiC纤维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及高技术装备等重要领域。然而,当前国产含钛SiC纤维的制备温度较低,纤维中仍富含多余的杂质氧和游离碳,这严重影响了其耐高温性能。本工作以低软化点聚碳硅烷(LPCS)和钛... SiC纤维具有高强度、耐高温、抗氧化等优良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及高技术装备等重要领域。然而,当前国产含钛SiC纤维的制备温度较低,纤维中仍富含多余的杂质氧和游离碳,这严重影响了其耐高温性能。本工作以低软化点聚碳硅烷(LPCS)和钛酸四丁酯(Ti(OBu)_(4))为原料合成了聚钛碳硅烷(PTCS)先驱体,所得PTCS的钛质量分数为0.36%~1.81%。然后经过PTCS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热解无机化和高温烧结,制备了高结晶近化学计量比的SiC(Ti)纤维,该纤维的C、O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45%和<1.0%,C/Si比约为1.05,β-SiC晶粒尺寸为100~200 nm。纤维中的Ti元素主要以TiC相的形式存在,从而有助于纤维的高温烧结致密化。SiC(Ti)纤维表面光滑致密,纤维芯部呈现明显的穿晶断裂特征,平均单丝拉伸强度为2.04GPa,杨氏模量为308GPa。本研究为研制高性能连续SiC纤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钛碳硅烷 熔融纺丝 SIC纤维 先驱体陶瓷 高温烧结
下载PDF
基于玄武岩纤维的建筑外墙保温砂浆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安沁丽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11期81-84,共4页
以玄武岩纤维为掺入对象,制备了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设置试验分析不同纤维质量分数(0、0.5%、1.0%、1.5%和2.0%)以及不同纤维长度(8、18 mm)条件下的保温砂浆性能状况,试验结果显示:保温砂浆干密度在掺入玄武岩纤维后得到显著提升;软... 以玄武岩纤维为掺入对象,制备了聚苯乙烯颗粒保温砂浆,设置试验分析不同纤维质量分数(0、0.5%、1.0%、1.5%和2.0%)以及不同纤维长度(8、18 mm)条件下的保温砂浆性能状况,试验结果显示:保温砂浆干密度在掺入玄武岩纤维后得到显著提升;软化系数、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良,但同时稠度有所下降;导热性能方面,各组保温砂浆无明显差异;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为1.5%时保温砂浆性能最佳,且纤维长度为18 mm时的改良效果相对优于8 mm。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墙体保温砂浆的性能改良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 保温砂浆 玄武岩纤维 力学性能
下载PDF
静电溶吹微纳无机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雯 邓南平 +2 位作者 唐湘泉 康卫民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0-239,共10页
静电纺丝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和对高黏纺丝溶液限制大等问题,阻碍了高性能无机纤维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而静电溶吹技术基于静电力与气流力的耦合作用,可助力微纳纤维的高产高质。为推广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并为微纳无机纤维生产提供理论和... 静电纺丝技术存在生产效率低和对高黏纺丝溶液限制大等问题,阻碍了高性能无机纤维的大规模产业化进程,而静电溶吹技术基于静电力与气流力的耦合作用,可助力微纳纤维的高产高质。为推广静电溶吹纺丝技术并为微纳无机纤维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综述了该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原理和先进设备;具体分析了该技术生产无机纤维的影响因素,尤其明晰了产业化的可控工艺;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静电溶吹技术制备无机纤维的应用进展,通过与其它纺丝技术的对比阐明了静电溶吹技术目前存在的优势和挑战,并指出协同提升纤维质量和产量、赋予纤维结构/功能多样化以及研发多孔轻质无机纤维和超细无机纱线是该技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溶吹纺丝 气电纺 无机微纳纤维 静电纺丝 无机纤维
下载PDF
复掺钢纤维-纳米炭黑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及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九阳 范辛美 +3 位作者 罗靖炜 朱岳鹏 陈立 王晓煜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对复掺钢纤维-纳米炭黑混凝土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和抗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层次分析、因素指标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类型对混凝土拉压比、折压比的影响最大;随着钢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凝... 对复掺钢纤维-纳米炭黑混凝土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和抗折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层次分析、因素指标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类型对混凝土拉压比、折压比的影响最大;随着钢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凝土拉压比和折压比均出现了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纳米炭黑质量分数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比没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拉压比方面,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钢纤维类型SF-A(剪切型),钢纤维质量分数0.40%、纳米炭黑质量分数0.75%;在折压比方面,最优组合为钢纤维类型SF-A(剪切型),钢纤维质量分数0.60%、纳米炭黑质量分数1.00%,并且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在本文所选取的范围内对折压比和拉压比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钢纤维 纳米炭黑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石英纤维针刺毡防隔热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杨浩伟 师建军 +2 位作者 王伟 罗丽娟 郑振荣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为开发具有良好防隔热和力学性能的高性能石英纤维毡,基于传热数学方程,预测了石英纤维毡的厚度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纤维毡的力学性能,探究了在纤维毡中添加不同层数的石英纤维布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还探讨了针刺密... 为开发具有良好防隔热和力学性能的高性能石英纤维毡,基于传热数学方程,预测了石英纤维毡的厚度对其隔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纤维毡的力学性能,探究了在纤维毡中添加不同层数的石英纤维布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此外还探讨了针刺密度对石英纤维毡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英纤维毡传热模型与实验吻合度可达94.8%;石英纤维毡厚度提升2 mm,其隔热性能提高20℃左右;添加石英纤维布可以显著提高纤维毡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针刺密度可以提升纤维毡力学性能,但针刺密度过大会破坏纤维毡结构,使其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纤维毡 结构参数 隔热性能 力学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玄武岩纤维的功能化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琪 吴志强 +2 位作者 赵秋锦 张琴 傅强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8,共7页
玄武岩纤维(BF)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天然纤维已被列为21世纪中国新兴战略资源,也是制备先进复合材料的基础。在玄武岩纤维的实际应用中,纤维自身的性能以及在复合材料中的界面行为等是影响最终制品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BF的... 玄武岩纤维(BF)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天然纤维已被列为21世纪中国新兴战略资源,也是制备先进复合材料的基础。在玄武岩纤维的实际应用中,纤维自身的性能以及在复合材料中的界面行为等是影响最终制品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BF的化学组成,并探讨了组成对BF力学性能的影响。重点关注了BF的应用,详细介绍了BF的表面改性及力学增强。此外,从纤维的表面功能化改性、第三相功能粒子的添加以及BF自身性能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总结了BF在电磁波防护、水处理、催化、抗菌及能源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BF复合材料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力学增强 功能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无石棉垫片力学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子玉 李遇贤 +2 位作者 刘美红 张静全 刘卓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4,200,共6页
为了研究热氧老化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以加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添加量MWCNTs制备的无石棉垫片为研究对象,测试了老化前后无石棉垫片的压缩率、拉伸强度和老化系数。结果表明:老化试验后,无石棉垫片压缩率降... 为了研究热氧老化条件下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无石棉垫片性能的影响,以加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添加量MWCNTs制备的无石棉垫片为研究对象,测试了老化前后无石棉垫片的压缩率、拉伸强度和老化系数。结果表明:老化试验后,无石棉垫片压缩率降低、拉伸强度提高;未添加MWCNTs的原始垫片压缩率和拉伸强度变化最大,压缩率下降6.06%,拉伸强度提高5.02MPa;添加MWCNTs的垫片压缩率和拉伸强度相对差均小于原始垫片的相对差;不同种类MWCNTs对垫片老化后的性能影响不同;添加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的垫片老化前后性能变化最小;添加质量分数1.2%MWCNTs-OH的垫片老化前后性能变化最小,垫片的耐老化性提升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氧老化 多壁碳纳米管 无石棉垫片 老化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螺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进展
10
作者 奚雪 李振奇 +1 位作者 王佳丽 蔡克迪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螺旋类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性,在功能性器件、磁性及光学元件、能源催化、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水热与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模板法、螺旋位错... 螺旋类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和应用性,在功能性器件、磁性及光学元件、能源催化、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利用水热与溶剂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静电纺丝法、模板法、螺旋位错驱动法等,制备不同形貌和功能的螺旋纳米材料,可以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因此,采用不同技术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螺旋纳米材料,并对其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主要介绍了螺旋纳米材料的相关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对螺旋纳米材料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形貌 纳米材料 多功能材料 进展
下载PDF
氧化铝纤维表面晶须的生长控制
11
作者 朱彧楠 马晓东 +2 位作者 马小民 张伟 刘蓉 《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氧化铝(Al_(2)O_(3))纤维基复合材料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隔热材料,但Al_(2)O_(3)纤维与复合基体间的弱界面结合导致的界面失效会极大地影响纤维增强效果,通过真空浸渍和冷冻干燥技术在Al_(2)O_(3)纤维表面生长莫来石晶须可以有... 氧化铝(Al_(2)O_(3))纤维基复合材料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的隔热材料,但Al_(2)O_(3)纤维与复合基体间的弱界面结合导致的界面失效会极大地影响纤维增强效果,通过真空浸渍和冷冻干燥技术在Al_(2)O_(3)纤维表面生长莫来石晶须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莫来石晶须的表观形貌、晶型结构进行分析,探讨了碱硅胶用量对晶须生长形貌的影响,最后将其与SiO_(2)气凝胶复合研究Al_(2)O_(3)纤维/莫来石晶须的界面增强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碱硅胶用量为2.8 mL的莫来石晶须形貌最佳,直径约为60 nm,与标准卡片对比证明所长晶须确为莫来石晶须。生长莫来石晶须的Al_(2)O_(3)纤维/莫来石晶须增强SiO_(2)气凝胶在10%应变的加载下压缩强力为38.3 kPa,较生长前提高了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陶瓷纤维 Al_(2)O_(3)纤维 晶须 界面增强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纤维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雯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2期71-74,共4页
为探究纤维掺量和种类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效果,分别选用聚丙烯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制备微表处混合料,通过抗车辙变形、抗磨耗、抗水损以及低温抗裂性能测试,比较三种纤维制备的微表处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微... 为探究纤维掺量和种类对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效果,分别选用聚丙烯纤维、木质素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制备微表处混合料,通过抗车辙变形、抗磨耗、抗水损以及低温抗裂性能测试,比较三种纤维制备的微表处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微表处混合料的抗水损性能、抗磨耗性能和抗车辙变形能力均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且抗磨耗性能和抗水损性能在纤维质量分数为0.1%时达到最佳,而抗车辙变形能力在纤维质量分数为0.2%时达到最大值;低温抗裂性能随纤维掺量的提升而提升。综合各项试验结果得出:掺加玄武岩纤维且质量分数为0.2%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最佳,推荐预防性养护工程中使用该材料用于微表处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微表处混合料 沥青路面 路用性能 预防性养护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浸润剂研究综述
13
作者 陈思宇 徐冠立 李珎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5期70-79,共10页
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可有效提高玄武岩纤维的黏结强度、拉伸强度等性能,在玄武岩纤维成型及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增强型浸润剂、纺织型浸润剂和增强纺织型浸润剂的材料性能、化学组成及应用效果,分析了各种浸润剂... 玄武岩纤维浸润剂可有效提高玄武岩纤维的黏结强度、拉伸强度等性能,在玄武岩纤维成型及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增强型浸润剂、纺织型浸润剂和增强纺织型浸润剂的材料性能、化学组成及应用效果,分析了各种浸润剂的优缺点,总结了浸润剂应用现状,展望了玄武岩纤维浸润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浸润剂 复合材料 成膜剂 偶联剂 环氧树脂
下载PDF
玻纤含量对汽车用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龚梦晴 夏玉洁 武金龙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GF)含量对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PA66)复合材料(GF/PA66)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常温和低温状态下的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GF/PA66复合材料,通过灰分、力学性能测试、热变... 为了研究玻璃纤维(GF)含量对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PA66)复合材料(GF/PA66)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常温和低温状态下的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和注塑成型工艺制备了不同含量的GF/PA66复合材料,通过灰分、力学性能测试、热变形温度测试等手段对GF/PA66复合材料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GF/PA66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随着GF含量的增加改善明显,当GF在复合材料中添加的比例为50%时,相比于纯PA66树脂材料,GF/PA6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性能都提高显著,分别提高了229%,445%,227%和338%;当GF质量含量达到25%时,GF/PA66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温度高达240℃,相比于纯PA66树脂材料,热变形温度提高了269%。本研究为GF/PA66复合材料作为工程塑料,在汽车发动机进气管、中冷管、罩盖以及汽车转向系统传感器罩盖、底盘系统用壳体等相关零部件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GF) 尼龙66(PA66) 复合材料 物理机械性能 热变形温度
下载PDF
PTFE包覆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的磨损行为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影 吴宁 +2 位作者 袁志清 张一帆 陈利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共9页
结合上浆及二维编织技术制备部分包覆结构F-3、F-4、F-5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使用自研实验装置研究包覆结构对缝纫线与针孔间磨损行为的影响。使用3D轮廓仪表征不同包覆结构缝纫线的轮廓外观和摩擦作用下的损伤形态演变;通过拉伸性能测... 结合上浆及二维编织技术制备部分包覆结构F-3、F-4、F-5连续氧化铝纤维缝纫线,使用自研实验装置研究包覆结构对缝纫线与针孔间磨损行为的影响。使用3D轮廓仪表征不同包覆结构缝纫线的轮廓外观和摩擦作用下的损伤形态演变;通过拉伸性能测试,表征缝纫线在不同摩擦次数下的强度保持率;通过磨断次数来评价缝纫线在不同实验参数下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工艺参数的变化影响缝纫线表面轮廓的起伏状态,导致磨损后断口产生的毛羽长度随着包覆纱根数的增多和编织节距的增加而增大;相比原纱和浆纱,缝纫线的耐磨性显著提高;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缝纫线拉伸强度保持率均呈现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摩擦次数达到30次时,F-3、F-4、F-5缝纫线拉伸强度保持率分别为12.89%、28.82%、18.35%;随着摩擦距离、纱线张力的增加,摩擦角度的减小,缝纫线的磨断次数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氧化铝纤维 缝纫线 磨损 包覆结构
下载PDF
柔性反对称层合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16
作者 黄耀丽 宇峰 +1 位作者 董钢 邵慧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5-91,共7页
针对层合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在复合材料构件应用中的重要性,采用反对称铺层和刮刀涂层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铺层层数、成型温度、成型时间、纤维铺层... 针对层合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研究在复合材料构件应用中的重要性,采用反对称铺层和刮刀涂层的方法制备了聚酰亚胺纤维增强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材料。通过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方法研究了铺层层数、成型温度、成型时间、纤维铺层密度和纤维线密度变化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对称层合复合材料在300℃之前质量损失率仅为0.66%,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随着功能层铺层层数的增加,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成型温度的不断升高,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成型时间的不断增加,拉伸强度先增加再减小,拉伸弹性模量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随着纤维铺层密度的增加,拉伸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拉伸弹性模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纤维线密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对称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聚酰亚胺纤维 聚二甲基硅氧烷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钙铁助剂对粉煤灰熔融性和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
17
作者 王冀 郭航昊 +2 位作者 路广军 渠永平 马志斌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粉煤灰制备高强度无机纤维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路径,由于粉煤灰硅铝含量较高,可通过添加钙铁助剂降低均质化过程中原料熔融温度,避免降温拉丝过程中结晶行为。本工作研究了空气气氛下不同含量及比例钙铁助剂对煤灰熔融性及结... 利用粉煤灰制备高强度无机纤维是实现其高值化利用的重要路径,由于粉煤灰硅铝含量较高,可通过添加钙铁助剂降低均质化过程中原料熔融温度,避免降温拉丝过程中结晶行为。本工作研究了空气气氛下不同含量及比例钙铁助剂对煤灰熔融性及结晶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空气气氛下氧化钙(CaO)与氧化铁(Fe_(2)O_(3))不存在协同助熔效果,CaO的助熔效果优于Fe_(2)O_(3)。高温下Fe_(2)O_(3)未与硅铝组分生成低熔点矿物,而添加CaO有利于将难熔的莫来石转化为钙长石,使得粉煤灰熔点大幅度降低;然而,当CaO添加量超过30%时,生成了大量的钙黄长石,使得粉煤灰熔点迅速升高。降温过程中,铁元素以赤铁矿形式析出,析晶温度相对较低;而钙元素以钙长石形式析出,析晶温度相对较高,不利于无机纤维制备过程中纺丝操作。当CaO含量为32.46%时,粉煤灰熔点最低,且降温过程中无晶体析出,因此,在粉煤灰基无机纤维制备过程中应选择钙基助剂调控熔融性和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无机纤维 钙铁助剂 熔融性 结晶行为
下载PDF
全固态MnO_(2)@CNT/MXene纤维超级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8
作者 陆赞 胡春兰 +2 位作者 蒋宇宸 郭子娇 吴良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83-1586,1593,共5页
利用氯磺酸共混碳纳米管与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形成液晶态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CNT/MXene复合纤维,分别使用电化学沉积法及水热法在复合纤维表面沉积二氧化锰(MnO_(2)),制备MnO_(2)@CNT/MXene复合纤维,纤维用固态电解质封装成为... 利用氯磺酸共混碳纳米管与过渡金属碳化物MXene形成液晶态纺丝液,通过湿法纺丝技术制备CNT/MXene复合纤维,分别使用电化学沉积法及水热法在复合纤维表面沉积二氧化锰(MnO_(2)),制备MnO_(2)@CNT/MXene复合纤维,纤维用固态电解质封装成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结果表明,电化学沉积较水热法沉积的纤维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体积比电容,在1 A/cm^(3)的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约为97.5 F/cm^(3),在循环充放电2500次后,最终电容保持率约为原有的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碳化物 碳纳米管 二氧化锰 超级电容器 复合纤维
下载PDF
高熵领域新维度:高熵合金纤维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冬月 吴承双 +2 位作者 张勇 谢璐 王文瑞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聚焦于探索高熵合金纤维在材料领域的全新视角,特别关注其在柔性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通过对高熵合金纤维的多元性、材料特性和性能可调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构建新一代柔性材料方面所具备的巨大潜力。着眼于从一维角度出发,... 本文聚焦于探索高熵合金纤维在材料领域的全新视角,特别关注其在柔性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通过对高熵合金纤维的多元性、材料特性和性能可调性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在构建新一代柔性材料方面所具备的巨大潜力。着眼于从一维角度出发,使得高熵合金纤维与传统的三维块体或二维薄膜截然不同,为高熵合金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合金 柔性材料 材料特性 全新视角 新维度 三维块体 纤维
下载PDF
硝酸铜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欢 徐淑权 +1 位作者 杨森 周松山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6,共6页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以不同浓度的Cu(NO_(3))_(2)溶液对活性炭纤维表面进行修饰改性制备SO_(2)、NO_(x)腐蚀气氛吸附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多种表征方式,揭示了Cu(NO_(3))_(2)改性对活性炭纤维孔隙结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硝酸铜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孔容、孔径等结构参数均呈减小趋势。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活性位点有所增加,对应的吸附性能显著增加,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对SO_(2)、NO_(2)、NO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0、102、67mg/g,与改性前相比分别提高了80%、88%、24%。将装有10%Cu(NO_(3))_(2)改性活性炭纤维的防护包装长贮于海洋大气环境下,验证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铜 活性炭纤维 吸附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