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0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营养品质评价
1
作者 朱振宝 张芳 +2 位作者 段屹帆 董兆斌 王根宪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174,共9页
为了系统评价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的营养品质及特性,以传统栽培品种“西洛3号”作为对照,分别测定两种核桃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较脂质伴随物VE、植物甾醇和多酚含量,测定油... 为了系统评价美国红仁核桃及其油脂的营养品质及特性,以传统栽培品种“西洛3号”作为对照,分别测定两种核桃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分析核桃油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比较脂质伴随物VE、植物甾醇和多酚含量,测定油脂质量指标。结果表明:美国红仁核桃的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0.40±0.72)%和粗蛋白质量分数(19.60±0.56)%,均显著高于西洛核桃(P<0.05),前者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也显著高于后者,分别为(166.24±0.26)、(94.10±2.91)、(86.26±1.94)mg/g,2种核桃矿质元素含量相近;美国红仁核桃内种皮总酚[(727.08±0.24)mg/g]、总黄酮[(57.67±0.02)mg/g]和花色苷[(1.21±0.55)mg/g]含量均显著高于西洛核桃种皮(P<0.05);美国红仁核桃油中亚油酸含量[(67.78±0.01)%]显著高于西洛核桃油,前者多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76.74±0.20)%]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但前者的总VE质量分数[(169.88±0.12)mg/kg]、总植物甾醇质量分数[(2095.06±2.26)mg/kg]和多酚质量分数[(30.93±0.01)mg/g]都略低于西洛核桃油。红仁核桃油皂化值(171.78 mg KOH/g)、过氧化值(3.94 mmol/kg)、酸价(0.91mg/g)、茴香胺值(1.95)和羰基价(0.83 mmol/kg)均比西洛核桃油的低。美国红仁核桃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种皮颜色鲜红,富含多酚、黄酮和花色苷类物质,其亚油酸含量高于其他常见核桃品种,ω-6和ω-3系脂肪酸的比值更为合理,为核桃品种改良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红仁核桃 脂肪酸 氨基酸 生育酚 植物甾醇 品质评价
下载PDF
草原苏尼特羊脑中磷脂型DHA萃取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2
作者 包音都古荣·金花 和硕特麦丽斯 +3 位作者 呼格吉勒图 侯荣伦 于波 周欢敏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39,61,共7页
旨在为绿色天然草原羊脑中磷脂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PL)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以苏尼特冻干羊脑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其中的粗脂肪,用冰丙酮沉淀得到磷脂,再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其中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丝氨酸(PS)。测定了粗脂... 旨在为绿色天然草原羊脑中磷脂型二十二碳六烯酸(DHA-PL)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以苏尼特冻干羊脑为原料,采用溶剂萃取其中的粗脂肪,用冰丙酮沉淀得到磷脂,再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其中的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丝氨酸(PS)。测定了粗脂肪中胆固醇含量,以及磷脂中PC和PS的含量,分析了粗脂肪、磷脂、PC和PS中DHA含量,以及PC和PS中sn-2位的DHA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体积比2∶1乙醇-正己烷萃取冻干苏尼特羊脑中粗脂肪,粗脂肪得率较高,为45%;羊脑粗脂肪中胆固醇含量为29.42mg/g,粗脂肪的脂肪酸组成中DHA含量为8.89%;磷脂的脂肪酸组成中DHA含量为11.41%;磷脂中PC和PS含量分别为27.67μg/g和10.69μg/g,PC和PS的sn-2位脂肪酸组成中DHA含量分别为8.06%和2.59%。综上,可以从苏尼特羊脑中制备易于吸收的DHA-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苏尼特羊脑 磷脂型DHA sn-2位脂肪酸 脂肪酸组成 DHA含量
下载PDF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的组成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紫薇 张亚茹 +1 位作者 常明 刘睿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1,共5页
旨在为植物油脱臭馏出物(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收集了全球35个不同工厂来源大宗油料的DD油,对其理化指标、不皂化物和危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DD油样品的酸值(KOH)为68.1~191.3 mg/g,过氧化值为0.043~0.1... 旨在为植物油脱臭馏出物(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收集了全球35个不同工厂来源大宗油料的DD油,对其理化指标、不皂化物和危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DD油样品的酸值(KOH)为68.1~191.3 mg/g,过氧化值为0.043~0.149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18%~1.98%,灰分含量均小于0.3 g/100 g,皂化值(KOH)为125.0~205.8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80%~35.71%;DD油样品的植物甾醇含量为0.81%~18.23%,维生素E含量为0.13%~9.23%,角鲨烯含量为0.09%~2.56%;DD油样品中PAH4总含量为6.74~61.98μg/kg,6种邻苯二甲酸酯(DEP、DMP、DIBP、DBP、BBP、DEHP)总含量为1.12~17.57 mg/kg。不同DD油理化指标、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样品中多环芳烃和塑化剂的污染水平较高,在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臭馏出物 理化指标 维生素E 植物甾醇 多环芳烃 塑化剂
下载PDF
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品质特性及风味成分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孙洋 任健 +1 位作者 宋春丽 赵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 为探究制油工艺对植物油综合品质及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胚芽为原料,采用酶辅助冷榨法、萃取法和水酶法进行油脂制取,比较分析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的基本理化特性、抗氧化活性、脂肪酸组成、光谱特征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酸值、过氧化值均高于其他方法。比较3种方法油脂样品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中酶辅助冷榨法所得玉米胚芽油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不同制油工艺对玉米胚芽油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全光谱分析表明,水酶法所得油脂样品中亚油酸(共轭二烯酸)含量最高。不同制油工艺玉米胚芽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综上,加工工艺对玉米胚芽油理化特性、抗氧化性、风味物质均会产生影响,本研究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利用和玉米胚芽油适度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制油工艺 理化性质 光谱分析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加工工艺对香榧籽油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
5
作者 张晨曦 方学智 +3 位作者 陈则铭 罗凡 钟海雁 杜孟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8,46,共8页
旨在为风味香榧籽油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考察了不同加工工艺(烘烤温度和压榨工艺)对香榧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MS)等技术研究不同烘烤温度(140、150、160、170、180℃)和压榨工艺(... 旨在为风味香榧籽油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考察了不同加工工艺(烘烤温度和压榨工艺)对香榧籽油理化指标的影响,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MS)等技术研究不同烘烤温度(140、150、160、170、180℃)和压榨工艺(螺杆压榨和液压压榨)对香榧籽油中挥发性物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温度和压榨工艺对香榧籽油酸值影响较小,随烘烤温度的升高,螺杆压榨和液压压榨对香榧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不同,但不同烘烤温度和压榨工艺条件下制取的香榧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均符合GB 2716—2018中的要求;电子鼻分析表明氮氧化合物、硫化物、芳香成分、甲基类物质对香榧籽油风味的影响较大;液压压榨和螺杆压榨香榧籽油风味最浓郁的烘烤温度分别为140℃和170℃;香榧籽油中共检出挥发性物质7类42种,其中萜烯类物质占主导;不同温度烘烤后液压压榨制取的香榧籽油中共有5种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而螺杆压榨制取的香榧籽油中有18种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柏木脑和香芹酮为两种压榨工艺共有的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物质。综上,压榨工艺会影响香榧籽油达到浓郁风味所需要的热风烘烤条件,且螺杆压榨相较于液压压榨,其风味物质种类变化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籽油 烘烤 压榨工艺 挥发性物质
下载PDF
川渝火锅用牛油关键风味物质的鉴定
6
作者 尤悦 王俏君 +5 位作者 秦雅丽 杨礼学 张逸人 张晖 吴港城 王兴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138,共6页
旨在为不同风味需求火锅底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消费者偏好分析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含量与种类从6种牛油(3种市售牛油、未精炼牛油、脱胶牛油、精炼牛油)中筛选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牛油,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旨在为不同风味需求火锅底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消费者偏好分析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含量与种类从6种牛油(3种市售牛油、未精炼牛油、脱胶牛油、精炼牛油)中筛选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牛油,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香味提取物稀释分析法、气味活度值法、风味重组和风味缺失实验对其风味物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精炼牛油的消费者偏好平均得分最高且挥发性物质组成最丰富,其含有23种风味物质,包括醛类10种、酸类5种、杂环类4种、醇类3种和酮类1种;根据牛油风味物质的气味活度值,确定牛油的7种关键风味物质为(E,E)-2,4-壬二烯醛、(E)-2-辛烯醛、乙酸、2-戊基吡啶、辛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通过风味重组和风味缺失实验得出(E,E)-2,4-壬二烯醛、(E)-2-辛烯醛、乙酸和辛醛对牛油风味的贡献最大,2-戊基吡啶、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对牛油风味的贡献次之。综上,确认了牛油中7种关键风味物质,可为牛油产品风味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渝火锅 牛油风味 分子感官科学 关键风味物质
下载PDF
高压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核桃油及灵芝孢子油及其对质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周丹 曾竟轩 +3 位作者 何日凤 周雪 史庆龙 葛发欢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研究高压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核桃油及灵芝孢子油萃取效率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萃取压力进行对比。在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11 MPa、分离温度50℃的萃取条件下,对比分析65、50、35 MPa的萃取压力条件对3种功能性油脂萃... 研究高压超临界CO_(2)萃取茶籽油、核桃油及灵芝孢子油萃取效率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萃取压力进行对比。在萃取温度40℃、分离压力11 MPa、分离温度50℃的萃取条件下,对比分析65、50、35 MPa的萃取压力条件对3种功能性油脂萃取效率的影响。通过GC-MS、HPLC法及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研究高压等不同萃取压力对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成分、活性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等质量的影响。萃取压力对3种油脂的萃取效率有明显的差异,萃取压力越高,收率相应升高,油脂萃取效率也越高;高压等不同萃取压力对油脂脂肪酸组成几乎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角鲨烯等活性成分的萃取;从理化指标上看,高压萃取条件有助于降低食用油的酸值,提高油脂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核桃油 灵芝孢子油 高压超临界CO_(2)萃取 脂肪酸分析 营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1降解产物及降解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莫紫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5,123,共9页
为推动黄曲霉毒素B_(1)(AFB_(1))降解技术的应用,寻求高效、快捷、安全的AFB_(1)降解技术,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对AFB_(1)降解技术(物理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产生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后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 为推动黄曲霉毒素B_(1)(AFB_(1))降解技术的应用,寻求高效、快捷、安全的AFB_(1)降解技术,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防治工作,对AFB_(1)降解技术(物理降解技术、化学降解技术、生物降解技术)产生的降解产物以及降解后食品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论述,概括了降解技术的不足之处,并对降解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物理降解技术较适合大规模应用,但微波、脉冲电场、低温等离子体等技术仍处于研发阶段,无法确保该技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化学降解技术的研究比较常见,但存在食品感官品质变差,营养成分损失或破坏,易引入新的化学残留等不足。生物降解技术具有性质温和,不造成食品中营养成分大量损失且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寻找新型纳米材料发展光降解技术、或各种技术联合使用、或利用基因工程联合酶法脱毒等新型技术,同时应更深入地研究降解机制、降解产物、降解路径以及降解产物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降解产物 安全性评价 物理降解技术 化学降解技术 生物降解技术
下载PDF
利用UPLC-DAD-HRMS分析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贮藏期间的色素变化
9
作者 刘若曦 肖宇雪 +4 位作者 俸贵强 章康致 周纯洁 蔡甜 陈科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52,共8页
旨在为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的工业生产、贮藏和质量控制提供借鉴,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分辨质谱(UPLC-DAD-HRMS)技术对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中色素进行测定,并研究贮藏过程中光、氧、温度对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的色素含... 旨在为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的工业生产、贮藏和质量控制提供借鉴,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分辨质谱(UPLC-DAD-HRMS)技术对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中色素进行测定,并研究贮藏过程中光、氧、温度对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的色素含量和色泽L^(*)、a^(*)、b^(*)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中鉴定出32种叶绿素和10种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中主要含有叶绿素a、C13^(2)-羟基-叶绿素a、叶绿素b和脱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中主要含有叶黄素和β-胡萝卜素;叶绿素总量为9.44mg/kg,类胡萝卜素总量为4.95mg/kg。贮藏过程中影响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中色素降解最主要的因素是光,其次是温度,氧气几乎没有影响。另外,a^(*)可以作为衡量低温压榨鲜青花椒油色素含量及色泽控制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分辨质谱(UPLC-DAD-HRMS) 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色度值
下载PDF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
10
作者 张宏杰 马君义 +3 位作者 吕孝飞 缪欣 郭俊炜 邓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3,共6页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 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VOO中的9种PPs含量。结果表明:VOO中总多酚的含量主要由酪醇和橄榄苦苷决定,橄榄苦苷是含量最高的PPs,且其含量随油橄榄果成熟度指数(MI)变化最明显;VOO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较低,阿魏酸和芹菜素仅在个别品种中检测到,芦丁在所测油品中均未检测到;‘阿斯’‘鄂植8号’‘中山24号’和‘佛奥’4个品种VOO的PPs评估数据表现良好,分别在MI为0~1.0、2.0~4.0、0~2.0和5.0~7.0表现最佳,建议这4个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分别为9月下旬、11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及11月下旬,而‘切姆拉尔’VOO在PPs种类和总含量等评估数据中表现不佳。综上,可以依据不同MI的油橄榄鲜果制备的VOO中多酚含量,尤其是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确定不同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并进行VOO的品质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榨橄榄油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酚类化合物 成熟度指数 累积
下载PDF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晴 毛燕妮 +2 位作者 康翠欣 高盼 杨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为有效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水平,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方法,并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不确定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等对该... 为有效提高食用植物油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风险监测水平,建立一种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大麻酚、大麻二酚和Δ9-四氢大麻酚的方法,并通过方法检出限、定量限、不确定度、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等对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以5 mL乙腈提取两次、EMR-Lipid固相萃取柱为净化柱、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Agilent Pursuit 3 PFP色谱柱(3μm, 2.0 mm×150 mm)分离,负离子模式下电离、多反应模式监测、基质标准曲线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条件下,大麻酚、大麻二酚、Δ9-四氢大麻酚在5~2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均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84.27%~100.30%,相对标准偏差为1.2%~3.9%;实际样品测定中发现部分食用植物油中存在大麻素类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高,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大麻酚、大麻二酚、Δ9-四氢大麻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净化 食用植物油 大麻素类化合物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MS技术3种核桃类种仁中甘油酯组成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文玥 许梦洋 +3 位作者 柳成航 王紫嫣 郭忠仁 贾晓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 MS)技术比较分析了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胡桃(Juglans regia Linn.)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3种木本油料作物种仁中甘油酯...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 MS)技术比较分析了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胡桃(Juglans regia Linn.)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K.Koch〕3种木本油料作物种仁中甘油酯的组成及差异,结合LipidSearch软件和混合脂质内标对脂质分子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3种核桃类种仁中均鉴定到298个甘油酯,包括245个甘油三酯、38个甘油二酯、1个单半乳糖甘油二酯、9个双半乳糖甘油二酯和5个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得到104个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大于1的脂质分子。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种仁中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胡桃种仁中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3种核桃类种仁中甘油二酯的主要脂肪酸均为亚油酸,其次为油酸。山核桃和薄壳山核桃种仁的甘油酯组成更为相近。UPLC-Q-Exactive MS可作为鉴别这3种木本油料作物种仁中甘油酯组成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胡桃 薄壳山核桃 甘油酯 脂肪酸 UPLC-Q-Exactive MS
下载PDF
同一产地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营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13
作者 郭雪 池泽平 +2 位作者 兰蔚 王娟 张鹏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4,共6页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 旨在为选育性状优良、适合于油用开发的滇牡丹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对人工栽培在同一环境的9个种源滇牡丹籽百粒鲜质量和百粒干质量、含水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测定,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种源地地理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脂肪酸组成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到同一环境后,不同地理种源滇牡丹籽各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可溶性蛋白(变异系数21.76%)、亚油酸(变异系数19.57%)及豆蔻酸(变异系数18.52%)差异较大;丽江河西种源滇牡丹籽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21.64%;丽江鲁甸种源滇牡丹籽中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42.84%);相关性分析表明,百粒鲜质量(p<001)、百粒干质量(p<0.05)与种源地海拔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CA表明,硬脂酸、α-亚麻酸、十一酸、油酸、癸酸及亚油酸最能反映出不同种源滇牡丹籽中脂肪酸的组成情况,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5时,9个种源滇牡丹籽被分为3个大簇。综上,种源对滇牡丹籽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影响,在开展油用滇牡丹人工育种工作时,应充分考虑育种过程中父母本的种源地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油用滇牡丹选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地理种源 人工栽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粗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蒋黎艳 邓志薇 +2 位作者 李佳灵 朱定萍 肖新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了对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品质控制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概述了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总结了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因素。浓香菜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硫苷降解产物、脂质氧化产物、杂环类化... 为了对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品质控制及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概述了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总结了浓香菜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因素。浓香菜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硫苷降解产物、脂质氧化产物、杂环类化合物,其中硫苷降解产物赋予浓香菜籽油辛辣香味,脂质氧化产物赋予浓香菜籽油青香、果香和油香,杂环类化合物使浓香菜籽油呈现坚果香、焙烤香和些许焦糖香。原料品种、原料预处理方式、油脂精炼工艺以及储存条件均会影响浓香菜籽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原料、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以确保浓香菜籽油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菜籽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油料品种 加工工艺 储存
下载PDF
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5
作者 王国财 唐顺之 +3 位作者 袁诚 李继荣 牟肖男 许文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84,105,共5页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 旨在阐明中链甘油三酯产品中的主要副产物甘油二酯类杂质的化学成分,以中链甘油三酯为原料,通过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其中的甘油二酯,并通过核磁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对甘油二酯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中链甘油三酯中分离出6种甘油二酯(DG-1~DG-6),结构依次被鉴定为1,3-二辛酸甘油二酯、1,2-二辛酸甘油二酯、1,3-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2-辛酸癸酸甘油二酯、1,3-二癸酸甘油二酯、1,2-二癸酸甘油二酯。了解中链甘油三酯中甘油二酯的结构有助于中链甘油三酯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甘油三酯 甘油二酯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PVC塑料与橡胶的催化热解反应产物分布规律研究
16
作者 孙天威 滕阳 +1 位作者 黄一麒 张锴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8-2023,共6页
采用管式炉热解装置进行了聚氯乙烯塑料(PVC)和橡胶在ZSM-5、HZSM-5和HY三种催化剂作用下的热解反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热解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PVC与橡胶的共热解过程,随着催化剂的引入及PVC与橡胶掺混比改变,产品的... 采用管式炉热解装置进行了聚氯乙烯塑料(PVC)和橡胶在ZSM-5、HZSM-5和HY三种催化剂作用下的热解反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热解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PVC与橡胶的共热解过程,随着催化剂的引入及PVC与橡胶掺混比改变,产品的烃类组分显著变化。HZSM-5催化剂作用下PVC与橡胶共热解的芳烃收率最高,可达77.37%。HY催化剂作用下热解油中单环芳烃向双环芳烃的转化最高,可达56.64%。在PVC橡胶共热解添加HY催化剂1∶1∶1时,多环芳烃组分产率最高,达到2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橡胶 热重分析 催化热解 共热解 芳香烃
下载PDF
蜂蜡基油凝胶中的晶型及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国龙 徐倩 +2 位作者 胡培泓 刘伟 孟鹏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解释蜂蜡基油凝胶持油性较好的原因,对蜂蜡基油凝胶中的晶型及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进行研究。分别以高油酸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为原料油,蜂蜡为凝胶因子制备蜂蜡基高油酸葵花籽油油凝胶和蜂蜡基大豆油油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 为解释蜂蜡基油凝胶持油性较好的原因,对蜂蜡基油凝胶中的晶型及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进行研究。分别以高油酸葵花籽油和大豆油为原料油,蜂蜡为凝胶因子制备蜂蜡基高油酸葵花籽油油凝胶和蜂蜡基大豆油油凝胶,采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2种蜂蜡基油凝胶的晶型与微观形态。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蜂蜡基油凝胶在2θ为21.3°和23.7°处有明显衍射峰;但在小角区域没有明显的衍射峰。偏光显微分析结果表明,在放大倍数为500倍时,可观察到单个的细小针状物或棒状物(初级颗粒)及其聚集体(簇),还有由3个或4个这样的聚集体形成的更大的聚集体群(簇群),其形状呈十字花瓣状或海胆状,据此提出了蜂蜡基油凝胶结晶聚集体的结构层次,即初级颗粒-簇-簇群-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使油凝胶结晶聚集体的结构紧凑、比表面积大、颗粒细小,能很好地束缚油凝胶中的液体油,使得蜂蜡基油凝胶表现出很好的持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蜡基油凝胶 晶型 微观结构与形态 结构层次
下载PDF
盾叶木籽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洪果 黎云睦 +6 位作者 邓振海 黄旭光 熊俊飞 王亚南 王庆灵 蒙凤丽 田玉慧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4,共5页
为研究盾叶木籽的营养价值,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对其千粒质量、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氨基酸、5种矿物元素及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盾叶木籽千粒质量为25.657 g,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70、2.20 ... 为研究盾叶木籽的营养价值,依据国标及常规方法对其千粒质量、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氨基酸、5种矿物元素及其油脂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盾叶木籽千粒质量为25.657 g,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70、2.20 g/100 g和6.90 g/100 g;盾叶木籽检出16种氨基酸,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8.0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1.44%,必需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值)为61.83,营养价值较高;盾叶木籽中钙和铁含量较高,分别为7.84×103mg/kg和50.60 mg/kg;盾叶木籽油中共检出1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6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14.26%,主要是棕榈酸(9.21%),不饱和脂肪酸有8种,占脂肪酸总含量的85.66%,主要是油酸(35.60%)和神经酸(18.10%)。综上,盾叶木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木籽 营养成分 神经酸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黑老虎种子中氨基酸和脂质组分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渐飞 周玮 +1 位作者 刘妮 杨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探究黑老虎种子作为新兴植物油料资源的潜力,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其氨基酸和脂质组分。结果表明:在基于鉴定出的代谢物结构配置分类下,黑老虎种子含脂质类、氨基酸及衍生物类化合物分别为121种和89种,前者数量和相对含量... 为探究黑老虎种子作为新兴植物油料资源的潜力,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其氨基酸和脂质组分。结果表明:在基于鉴定出的代谢物结构配置分类下,黑老虎种子含脂质类、氨基酸及衍生物类化合物分别为121种和89种,前者数量和相对含量(30.7%)在11类成分中最高,后者数量居其次,相对含量(17.8%)位于第三;鉴定出20种基础氨基酸和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中L-脯氨酸、L-天冬氨酸、L-丝氨酸等7种药效氨基酸和L-亮氨酸、L-苏氨酸、L-异亮氨酸、L-苯丙氨酸和L-赖氨酸5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黑老虎种子中富含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等脂肪酸和以溶血磷脂酰胆碱18∶2和18∶2(2n异构)为主的磷脂。黑老虎种子氨基酸类和脂质类组分丰富,多种高度富集成分具有突出的营养功能、活性作用和药用功效,在优质植物油脂开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种子 氨基酸及衍生物 脂肪酸 磷脂 利用价值
下载PDF
油茶鲜果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郝泽金 吴苏喜 +2 位作者 蒋明芳 管业圣 冯宗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更多地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油茶籽油品质,研究了油茶鲜果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剥壳-摊晒、直接摊晒、堆沤-摊晒、剥壳-烘干、直接烘干、堆沤-烘干)对油茶籽主要成分以及低温压榨油茶籽油中3种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多环芳烃)和4种微... 为更多地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油茶籽油品质,研究了油茶鲜果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剥壳-摊晒、直接摊晒、堆沤-摊晒、剥壳-烘干、直接烘干、堆沤-烘干)对油茶籽主要成分以及低温压榨油茶籽油中3种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多环芳烃)和4种微量活性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K_(1)、角鲨烯、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鲜果预处理方式对油茶籽主要成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影响不大;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剥壳-烘干处理油茶鲜果在油茶籽油的酸值、多环芳烃、维生素E、角鲨烯指标上较其他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优势。综上,采用剥壳-烘干对油茶鲜果进行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籽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堆沤 剥壳 烘干 低温压榨油茶籽油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