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2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橘汁发酵过程中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华 黄微 +3 位作者 党亚锋 朱瑜 耿敬章 金文刚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5,共8页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橘汁中共鉴定出29种关键香气物质,主要为果香气、柑橘香气、花香气、清香气和乳脂香气化合物,其中月桂烯、庚醛、柠檬烯、γ-松油烯、癸醇、辛醛、辛醇、香茅醇和橙花醇被鉴定为柑橘香气重要贡献化合物。在橘汁发酵前4 d,柑橘香气强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后显著减弱。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柑橘香气强度的变化与柠檬烯、γ-松油烯、辛醇和橙花醇含量增减密切相关(P<0.05)。伴随着柑橘香气化合物含量降低,异丁酸、丁酸、2-甲基丁酸、戊酸、己酸、庚酸和辛酸等酸败刺激性气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这些异味物质对柑橘香气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遮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柑橘果酒工艺改进及香气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汁 发酵 关键香气物质 异味物质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鲜榨复配果汁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凤玲 朱琳 +3 位作者 柴瑾 王晨昕 李珊珊 环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9-316,共8页
为使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活性成分和风味物质更接近原鲜榨果汁,本研究以猕猴桃、菠萝、芒果为原料制备复配果汁,对比超高压处理与热处理(85℃、5 min)两种杀菌方式对鲜榨复配果汁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果汁比例V菠萝原浆:V... 为使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活性成分和风味物质更接近原鲜榨果汁,本研究以猕猴桃、菠萝、芒果为原料制备复配果汁,对比超高压处理与热处理(85℃、5 min)两种杀菌方式对鲜榨复配果汁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果汁比例V菠萝原浆:V猕猴桃原浆:V芒果原浆=4:2:4时,与传统热处理相比,在450 MPa、25℃、15 min超高压条件下处理,pH、b^(*)值、可溶性固形物无明显差异(P>0.05),维生素C含量损失减少12.1%、多酚含量损失减少17.5%,品质更接近于未处理果汁;通过对复配果汁主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烯类、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等风味物质的损失显著小于(P<0.05)热处理,且蒸煮味物质糠醛没有生成,丙酮和1-辛烯-3-酮相对含量分别减少68.4%、41.4%;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杀菌效果均符合饮料现行有效卫生标准;通过Q_(10)模型对货架期进行预测,在4℃条件下储藏,其货架期可达到103 d。综上,超高压处理鲜榨复配果汁在有效杀灭微生物的同时更利于复配果汁保持天然品质及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鲜榨复配果汁 品质 货架期
下载PDF
基于分子感官科学技术鉴定热处理杨梅汁的关键香气组分变化
3
作者 程焕 陈颖 +2 位作者 陈健乐 陈士国 叶兴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1-353,共13页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气味活性值(OAVs)与香气组分重组模型等分子感官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闻(GC-O)、电子鼻等现代仪器分析新鲜杨梅汁热处理前、后风味差异的关键贡献组分。香气萃取物稀... 采用感官定量描述、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技术、气味活性值(OAVs)与香气组分重组模型等分子感官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气相色谱-嗅闻(GC-O)、电子鼻等现代仪器分析新鲜杨梅汁热处理前、后风味差异的关键贡献组分。香气萃取物稀释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后,杨梅汁中青草和清鲜香气活性组分稀释因子减小,呈现甜香的香气活性组分稀释因子增大,并新生成煮甜瓜、刺激、腐臭和皮革等气味。结合香气活性组分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和香气活性值(OAVs),鉴定得到13种关键香气变化组分,包括正己醛(青草/清鲜)、(Z)-3-己烯醛(青草/清鲜)、(E)-2-辛烯醛(甜香)、(E,Z)-3,6-壬二烯醛(西瓜皮)、(E)-2-壬烯醛(动物油脂)、(E,E)-2,6-壬二烯醛(青瓜/草药)、(E,E)-2,4-壬二烯醛(动物油脂)、2,5-二甲氧基苯甲醛(粪臭)、芳樟醇(青苹果)、丙酸香茅醇(苦味)、2,4-吡咯烷酮(刺鼻)、β-大马烯酮(甜香)和反-2-(2-戊烯基)呋喃(甜瓜味),可作为区分热处理杨梅汁与新鲜杨梅汁风味差异的贡献化合物,其中大马士酮的OAV(100756.95)最高。本研究可为杨梅汁产品开发和品质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汁 热处理 挥发性组分 感官组学技术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加仑果汁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琦 赵曼君 +4 位作者 张颖 孟宪军 王月华 徐永平 李淑英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1-6,共6页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加仑果汁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以解冻后的黑加仑冻果实为试验原料,研究热烫处理、酶解处理、超声处理对黑加仑果汁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出汁率、多酚含量、色度、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能... 为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加仑果汁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以解冻后的黑加仑冻果实为试验原料,研究热烫处理、酶解处理、超声处理对黑加仑果汁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出汁率、多酚含量、色度、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先经过80℃热烫处理15 s,然后在超声频率400 W、超声时间40 min、超声温度40℃条件下进行超声波处理,最后再利用0.2%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1∶1)在50℃下酶解40 min,出汁率相较于直接解冻组提高了4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加仑 热烫 酶解 超声 出汁率
下载PDF
基于超高压处理的猕猴桃原浆制备研究
5
作者 卢亚婷 高欣羽 罗仓学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为优化猕猴桃超高压灭菌条件下原浆制作工艺,对3种不同原浆制作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筛选出两种产品色泽和稳定性较好的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所制作样品进行4℃储藏40 d的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在最大程度保留猕猴桃原浆绿色,提高... 为优化猕猴桃超高压灭菌条件下原浆制作工艺,对3种不同原浆制作工艺分别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筛选出两种产品色泽和稳定性较好的工艺,并对这两种工艺所制作样品进行4℃储藏40 d的品质对比。结果表明,在最大程度保留猕猴桃原浆绿色,提高其稳定性的条件下,3种工艺的优选次序为:对辊式挤压制浆>胶体磨制浆>高压微射流制浆;与胶体磨工艺相比,对辊式挤压工艺制作的产品在4℃条件下储藏30 d内无明显的自然分层,产品VC损失较少;优化后的制浆工艺为:采用对辊式挤压工艺,挤压次数为1次。按照该工艺制作的猕猴桃原浆色泽相对均一,以青绿色为主,VC含量为40~50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原浆 高压微射流 对辊式挤压 超高压处理 强化分层率
下载PDF
在红枣汁中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特征物质差异分析
6
作者 张江宁 叶峥 杨春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2,共9页
该试验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对枣汁总糖、总酸、总酚、黄酮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技术进行游离型酚酸差异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该试验以红枣为原料,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单一及偶联发酵对枣汁总糖、总酸、总酚、黄酮和酒精含量的影响,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技术进行游离型酚酸差异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um,GC-IMS)技术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原枣汁无论是单一菌种发酵还是混合菌种发酵,总糖、黄酮含量降低,总酸、总酚含量、酒精度均增加,反式阿魏酸、4-羟基苯甲酸、氢化肉桂酸、香草酸、苯甲酸、丁香酸增加;酵母菌发酵枣汁总酚、黄酮、酒精度、苯丙氨酸、儿茶素、表儿茶素、丁香酸、芥子酸含量均高于乳酸菌发酵枣汁,总酸含量低于乳酸菌发酵枣汁;经混菌偶联发酵,糖类物质降解效率、产酸效率、总酚生成率、黄酮留存率以及产酒精效率更高;游离型酚酸反式阿魏酸、反式肉桂酸、香草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丁香酸较单菌发酵样品高;挥发性成分53种,包括11种醇类化合物、9种酯类化合物、8种酮类化合物、8种醛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2种吡嗪吡嗪类化合物,混菌发酵样品中风味物质酯类、醇类、醛类分别占17.2%、58.2%、和1.3%,酯类和醛类显著高于乳酸菌发酵样品、酵母菌发酵样品及原枣汁,香味浓烈,因此采用酵母菌、乳酸菌混合发酵,可以有效地增强发酵枣汁的品质,丰富口感,该研究为推动混菌发酵在红枣酵素发酵生产行业的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 混菌发酵 游离型酚酸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寒地‘贝达’葡萄清汁的研制及理化指标分析
7
作者 朱磊 吕珊珊 +2 位作者 史文雅 于昕楚 宋晨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7-183,共7页
以寒地栽培的抗性砧木品种‘贝达’果实为原料,为了克服原汁‘糖低酸高’的缺陷,突出其美洲种特有的风味特征,并使果实中的营养活性成分得以充分保留,研制了一款葡萄清汁产品,实现了榨汁后葡萄皮渣的二次利用。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葡... 以寒地栽培的抗性砧木品种‘贝达’果实为原料,为了克服原汁‘糖低酸高’的缺陷,突出其美洲种特有的风味特征,并使果实中的营养活性成分得以充分保留,研制了一款葡萄清汁产品,实现了榨汁后葡萄皮渣的二次利用。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葡萄皮渣酚类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1.5 h、浸提次数为3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寒地‘贝达’葡萄清汁的最优配方:原汁添加量为45%、白砂糖添加量为8.2%、柠檬酸添加量为0.035%、葡萄皮酚类提取物添加量为0.4%、葡萄籽酚类提取物添加量为0.5%。研制的寒地‘贝达’葡萄清汁为深宝石红色,且酸甜适中、葡萄风味突出,其中维生素C含量为3.27 mg/100 mL、总酚含量为831.08 mg GAE/L、黄烷-3-醇含量为25.37 mg CAE/L、花色苷含量为15.75 mg CGE/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71 mmol Trolox/L。与市售纯汁葡萄汁相比,寒地‘贝达’葡萄清汁纯汁比例下降,但是减少了加糖量,葡萄皮渣酚类提取物的添加提高了产品的营养和活性,符合当今消费者对果汁品质和健康的双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葡萄汁 配方研制 皮渣 理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品种石榴加工特性及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浩然 张磊 +2 位作者 李建贵 侯彩云 李景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6-292,共7页
为探究不同石榴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石榴果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文检测了8个陕西石榴品种和2个新疆石榴品种制汁后的主要品质指标和香气组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热图聚类分析,以对比不同品... 为探究不同石榴品种的加工适宜性,为石榴果汁加工产业发展提供参考,该文检测了8个陕西石榴品种和2个新疆石榴品种制汁后的主要品质指标和香气组成,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热图聚类分析,以对比不同品种的优势。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主要品质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千籽红总糖含量最高,为176.8 g/L;赛柠檬总酸含量最高,为24.03 g/L;临潼星出汁率和百粒重最高,分别为50.62%和64.78 g;黑钻总酚和总花色苷最高,分别为1.13 g/L和50.46 g/L。PCA结果表明,新疆品种特征相似,与陕西品种明显区分,其中黑钻因较高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与其他陕西品种区分开来。采用GC-MS技术,对10个品种石榴香气特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3种香气物质,以醇类、醛类为主,其中特征香气11种。通过PCA和热图聚类分析发现,千籽红和赛柠檬香气构成具有相似性,净皮甜和黑钻分别具有不同于其他品种的香气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的揭示不同品种石榴的品质特征,为石榴果汁加工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品质 GC-MC 香气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茶多酚对混浊板栗汁抗沉稳定性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坤 王恩胜 +7 位作者 冯家源 邢淑婕 邵颖 张弘 朱静 李春生 吴奎 张雯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5-211,共7页
该文以板栗和茶多酚为主要原料研制茶多酚板栗汁,旨在探究茶多酚对混浊型板栗汁的稳定性和对板栗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在板栗汁中加入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E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该文以板栗和茶多酚为主要原料研制茶多酚板栗汁,旨在探究茶多酚对混浊型板栗汁的稳定性和对板栗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在板栗汁中加入没食子酸乙酯(ethyl gallate,E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混合茶多酚,发现5种单体茶多酚对稳定性影响最小的添加质量浓度均为0.8 mg/mL;单体EC对板栗汁的稳定性影响最小,混合茶多酚最容易导致板栗汁不稳定。板栗汁的流变学分析表明,茶多酚可通过分子间力使板栗汁中的淀粉颗粒聚集,导致板栗汁黏度降低,从而容易发生沉降。加入茶多酚会使板栗汁的消化受到抑制,其中加入EG和EGCG的板栗汁抑制效果较好。根据透光率、沉降体积和体外消化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茶多酚的加入会对板栗汁的稳定性和板栗淀粉的消化特性产生影响,可为茶多酚板栗汁复合饮料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汁 茶多酚 稳定性 抗沉 消化
下载PDF
单一及混合乳酸菌发酵对番木瓜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瑶 李娟 +3 位作者 贾凤霞 黄婧禹 苏智敏 陈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2,225,共9页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鼠李糖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及两两混合菌(Lp+Lr、Lp+La、Lr+La)对番木瓜汁发酵后植物化学、微生物学、风味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鼠李糖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r)、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及两两混合菌(Lp+Lr、Lp+La、Lr+La)对番木瓜汁发酵后植物化学、微生物学、风味特性和功能特性的影响,并开发出一种具有改善功能和促进健康特性的番木瓜益生菌发酵饮料。方法: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pH值、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活菌数、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和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考察各菌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α-葡萄糖苷酶、抗酪氨酸酶的能力。结果:在72 h的发酵过程中,单一菌株培养和混合菌株培养的变化相似,pH值显著降低,酸度显著提高;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均显著提高,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显著降低。发酵后,木瓜汁中总酚类物质和总黄酮含量均有所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酚类物质的代谢可能有助于增强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所有发酵组中,由植物乳杆菌单菌发酵的番木瓜汁乳酸、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对α-葡萄糖苷酶和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未经发酵的番木瓜原汁中主要检出6种挥发性化合物,丁酸含量最大为89.742%,其次为芳樟醇。发酵后,从6组发酵果汁中共鉴定出25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其中丁酸含量显著降低,减少了番木瓜不愉快气味的产生。所有发酵中,Lp单菌产生的挥发性成分最多(18种),混合菌Lp+Lr的较少(5种)。虽然混合菌Lp+Lr存在的活菌数最多[7.61 lg(CFU/mL)],但总体看来,单一菌种Lp可能更可取。结论:单菌种植物乳杆菌发酵可以改善番木瓜汁的感官特性,并增强其潜在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木瓜 发酵 嗜酸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鼠李糖杆菌
下载PDF
脉冲电场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佳璐 林敏 +2 位作者 周佳 焦必宁 马亚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7-376,共10页
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以其独特的非热特性和短时、高效、节能的加工特性成为果蔬汁杀菌保鲜技术的新趋势,可以在保证果蔬汁微生物安全性的同时保持其“新鲜风味”以及营养属性。该文综述了脉冲电场处理对果蔬汁品质、钝... 脉冲电场(pulsed electric field,PEF)以其独特的非热特性和短时、高效、节能的加工特性成为果蔬汁杀菌保鲜技术的新趋势,可以在保证果蔬汁微生物安全性的同时保持其“新鲜风味”以及营养属性。该文综述了脉冲电场处理对果蔬汁品质、钝酶和杀菌等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果蔬汁加工领域的应用现状,阐述了PEF技术在果蔬汁加工中的劣势以及与其他技术联用的优势,探讨了基于设备选用、工艺参数与食品基质间特异性、微生物亚致死导致的PEF技术的安全性等问题,分析了PEF在果蔬汁加工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PEF技术在果蔬加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场 果蔬汁 加工 酶稳定性 病原菌 营养
下载PDF
果胶酶与半纤维素酶复合酶解制备费约果果汁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远蓬 朱棚伟 +4 位作者 何慧 谢雨彤 翁静 陈其阳 王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减少费约果细胞壁中果胶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对果汁品质的负面影响,提高果汁出汁率,本文研究了复合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加酶量、温度、时间对“Unique U-100”费约果果汁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 为减少费约果细胞壁中果胶和半纤维素等物质对果汁品质的负面影响,提高果汁出汁率,本文研究了复合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加酶量、温度、时间对“Unique U-100”费约果果汁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在复合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比例为2.14:1,加酶量19.6 g/L,酶解温度56.8℃,酶解时间92 min的条件下,费约果果实出汁率最高,为79.5%,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5.67%;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83%。此外,与直接压榨的费约果果汁相比,酶解后的果汁表现出更高的澄清度、总酚含量(24.4 mg GAE/100 g)和VC含量(2.42 mg/100 g)。因此,本研究优化了复合酶酶解制备费约果果汁的工艺,提高费约果果汁出汁率和营养品质,可为后续费约果果汁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约果 果汁 果胶酶 半纤维素酶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益生菌发酵番茄汁对小鼠抗疲劳和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紫薇 赵斗 +1 位作者 马自强 仇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22-29,共8页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番茄汁(probiotic fermented tomato juice,PFTJ)的抗疲劳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06 g/kg)、PFTJ低剂量组(5 mg/kg)和PFTJ高剂量组(15 mg/kg)。通过测定各... 为研究益生菌发酵番茄汁(probiotic fermented tomato juice,PFTJ)的抗疲劳和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将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0.06 g/kg)、PFTJ低剂量组(5 mg/kg)和PFTJ高剂量组(15 mg/kg)。通过测定各组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生化指标及与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评价PFTJ抗疲劳作用,并分析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剂量PFTJ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降低尿素氮、乳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肌糖原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小鼠骨骼肌中AMPK和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PFTJ可以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上调乳酸杆菌属、norank_f_Muribaculaceaes属相对丰度,下调丹毒丝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PFTJ具有潜在的抗疲劳能力,这与减少代谢物质积累、抑制糖原消耗、抗氧化、激活AMPK/PGC⁃1α通路直接相关,并可能通过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群落结构间接实现其抗疲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番茄汁 小鼠 抗疲劳 抗氧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5种不同浓缩方式对荔枝汁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柳杰 李镜浩 +5 位作者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温靖 李璐 程丽娜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0-242,共13页
为了获得优质荔枝浓缩汁,比较分析5种不同浓缩方式(真空浓缩、结冰-解冻浓缩、冷冻浓缩、二级冷冻浓缩、一级冷冻联合真空浓缩)对浓缩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缩处理组品质差异显著,其中,真空浓缩较其他浓缩方式总酚含量提高8.32%... 为了获得优质荔枝浓缩汁,比较分析5种不同浓缩方式(真空浓缩、结冰-解冻浓缩、冷冻浓缩、二级冷冻浓缩、一级冷冻联合真空浓缩)对浓缩汁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缩处理组品质差异显著,其中,真空浓缩较其他浓缩方式总酚含量提高8.32%~21.17%、抗氧化能力提高2.38%~35.37%、粒径值降低9.69%~48.69%、总色差ΔE^(*)值最小,稳定性最高;一级冷冻浓缩联合真空浓缩处理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乳酸菌菌落数均显著低于其他组,二者具有协同杀菌的效果;二级冷冻浓缩处理组挥发性物质种类(32种)、含量(409.4 mg/L)以及荔枝典型性香气物质香叶醇含量(152.51 mg/L)均为最多,风味流失最少;说明真空浓缩、一级冷冻联合真空浓缩、二级冷冻浓缩分别在保护荔枝汁理化品质、杀菌效果、挥发性物质上各有优势,鉴于理化品质为评价果汁品质较重要的指标,并结合真空浓缩处理组效率最高、时间成本最低,可将真空浓缩作为当前相对较适宜的浓缩荔枝汁方式,未来可在真空浓缩和冷冻浓缩的耦合联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更佳的浓缩处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汁 浓缩 品质 风味 微生物
下载PDF
高压射流磨系统处理对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理化性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俞灿杰 吕成良 +5 位作者 帅希祥 贺小红 戴涛涛 邓利珍 刘成梅 陈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4-123,共10页
为解决脐橙榨汁过程中肉渣损失、脐橙汁悬浮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工业级高压射流磨系统(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 system,ISMS)制备全果肉赣南脐橙浆,实现赣南脐橙果肉的超细化,研究ISMS不同处理压力(0、60、90、120 MPa)对... 为解决脐橙榨汁过程中肉渣损失、脐橙汁悬浮稳定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工业级高压射流磨系统(Industry-scale microfluidizer system,ISMS)制备全果肉赣南脐橙浆,实现赣南脐橙果肉的超细化,研究ISMS不同处理压力(0、60、90、120 MPa)对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理化性质(粒径分布、流变特性、微观形貌、悬浮稳定性、色泽、pH)和营养品质(可溶性固形物、VC、类胡萝卜素、柠檬苦素、柚皮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SMS压力从0 MPa增加到120 MPa时,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的粒径逐渐减小,D_([3,2])从59.77μm降低至26.47μm,果肉颗粒得到细化且分散得更加均匀,此外,橙浆的表观粘度逐渐升高,稠度系数K从0.126增加到0.165。与未经过ISMS处理的全果肉赣南脐橙浆相比,在ISMS处理压力为90 MPa时,脐橙浆的不稳定指数最小,从0.504降低至0.374,沉淀重量比最高,从40.80%增加至59.48%,表明此时全果肉赣南脐橙浆悬浮稳定性最好。此外,经过ISMS处理后全果肉赣南脐橙浆,C*逐渐增大,脐橙浆整体色泽更加饱和,且ISMS处理不影响其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ISMS处理压力的增大,ISMS处理后脐橙浆中V_(C)含量增加11%,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15%,柠檬苦素含量增加10%,但不改变柚皮苷含量。综上所述,为尽可能保留更多脐橙中的营养物质,故选择120 MPa为最佳压力。该研究表明ISMS可在工业水平上生产悬浮稳定性好、营养品质佳的全果肉赣南脐橙浆,为脐橙行业提供新型制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射流磨 全果肉 赣南脐橙 理化性质 营养品质 苦味物质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黑莓汁的主要组分和功能活性
16
作者 邸清茹 吴寒 +5 位作者 李思媛 杨计林 李斌 张瑜 钟良 刘小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2期28-34,共7页
以黑莓汁为原料,选用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PC11、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PC18、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T4-7、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S1016分别进行发酵,研究发... 以黑莓汁为原料,选用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PC11、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PC18、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NT4-7、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S1016分别进行发酵,研究发酵前后黑莓汁中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且检测其对皮质酮损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与未发酵黑莓汁相比,乳酸菌发酵黑莓汁的总酚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均有所降低,花色苷保留率较高的是L.plantarum P-S1016发酵组,为89.65%,总酚含量最高的为L.fermentum PC11发酵组,保留率88.7%;经4株乳酸菌发酵后,黑莓汁DPPH自由基清除率、PTIO自由基清除率以及FRAP值显著提高,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0%以上;与未发酵黑莓汁相比,乳酸菌发酵均能显著提高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存活率,其中,L.plantarum P-S1016和L.paracasei PC18发酵黑莓汁的细胞存活率相较于损伤组提高了54%和45%。4种乳酸菌接种发酵显著改善了黑莓汁的品质和抗氧化特性,提高了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存活率,为黑莓汁乳酸菌发酵加工及乳酸菌果汁饮料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莓汁 乳酸菌 功能物质 抗氧化力 细胞保护
下载PDF
双酶协同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研究
17
作者 程永霞 张羽萱 +5 位作者 马燕 朱欣红 张立攀 陈玲 黄现青 宋莲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69-275,共7页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 目的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并减少龙眼汁葡萄糖含量的效果,实现减少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方法以天然龙眼汁为原料,通过控制不同的酶添加次序、酶添加量、龙眼汁体系pH和酶处理时间的单因素变量法,探究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转化龙眼汁中蔗糖生成低聚果糖的较优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眼汁中游离糖组成及含量。结果采用两种酶分段处理的方法,控制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为60 U/g、反应温度为35℃、初始pH 6.0、饱和碳酸钙溶液添加量9.6%、通氧处理时间4h,可有效消耗龙眼汁中原始葡萄糖和转化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使葡萄糖消耗率达到93.56%,并使龙眼汁中低聚果糖占比由果糖基转移酶单独处理时的31.72%提高到58.08%。结论采用葡萄糖氧化酶协同果糖基转移酶处理龙眼汁的方法,能有效降低龙眼汁中热量糖含量,制备出低热量龙眼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基转移酶 葡萄糖氧化酶 龙眼汁 低聚果糖 低热量
下载PDF
‘巴梨’和‘早红考密斯’梨汁品质特性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18
作者 易岸威 程红 +4 位作者 程玉豆 滑竺青 杨壮 王永霞 关军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3-133,共11页
该研究以冷藏的‘巴梨’和‘早红考密斯’梨为材料,采用去皮和带皮的果实为原料制备梨汁,测定梨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和香气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同冷藏15 d梨果所制梨汁相比,冷藏90 d梨果所制梨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和葡萄... 该研究以冷藏的‘巴梨’和‘早红考密斯’梨为材料,采用去皮和带皮的果实为原料制备梨汁,测定梨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和香气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同冷藏15 d梨果所制梨汁相比,冷藏90 d梨果所制梨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降低;主要多酚组分——熊果苷和绿原酸含量、总酚含量(total phenolics content,TPC)和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oids content,TFC)以及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降低;酯类、醇类、酮类和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醛类物质含量降低。同去皮榨汁相比,带皮压榨的梨汁中熊果苷和绿原酸含量、TPC和TFC以及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糖类、有机酸化合物以及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电子鼻技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梨汁,W5S和W1W传感器响应值有明显区别;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梨汁的甜味和酸味强度值差异较明显,并分别与梨汁的糖类和有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较长时间冷藏和带皮榨汁可改善梨汁的理化性质、抗氧化性能和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梨 梨汁 抗氧化活性 挥发性物质 电子鼻 电子舌
下载PDF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诱导萌发对超高压寒富苹果汁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崔星月 刘新平 +2 位作者 秦嗣军 谭慧 李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16-226,共11页
探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和芽孢诱导前处理对超高压寒富苹果汁品质的影响,并测定其在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为活化温度41℃、活化时间15 min、L... 探究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和芽孢诱导前处理对超高压寒富苹果汁品质的影响,并测定其在贮藏期间营养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芽孢诱导萌发的最优条件为活化温度41℃、活化时间15 min、L-丙氨酸浓度38 mmol/L、诱导温度40℃、诱导时间20 min。芽孢诱导协同超高压处理能使寒富苹果汁中的微生物降低至低于1(lg(CFU/mL)),与仅超高压处理相比可以提高果汁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通过电子舌技术对贮藏期的寒富苹果汁的滋味进行分析,芽孢诱导协同超高压处理的苹果汁冷藏期间滋味得到较好保留。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与仅超高压处理相比,芽孢诱导协同超高压处理的苹果汁在贮藏过程中香气种类和含量均有明显提高。本研究为寒富苹果汁冷杀菌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寒富苹果深加工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 寒富苹果汁 超高压 酚类化合物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果胶-果汁风味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周佳 袁佳璐 +2 位作者 林敏 焦必宁 马亚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49-358,共10页
果胶作为果汁中重要的非挥发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果汁的稳定性,还能结合香气化合物,从而影响果汁风味的释放和保留。利用果胶等生物大分子与香气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改善食品风味已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食品风味调控新方向之一。基于此,该文... 果胶作为果汁中重要的非挥发性成分,不仅能影响果汁的稳定性,还能结合香气化合物,从而影响果汁风味的释放和保留。利用果胶等生物大分子与香气化合物间的相互作用改善食品风味已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食品风味调控新方向之一。基于此,该文综述了果胶的组成和结构、果胶与香气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果胶与香气物质的作用机制以及果胶与香气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分析当前果胶-香气研究中的局限性,对果胶与香气物质相互作用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汁加工领域中风味调控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为食品其他基质成分与香气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香气化合物 相互作用机制 分析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