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量化理论Ⅰ的女西服款式感性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于翠萍 宋莹 +2 位作者 周杨 孙雅致 武英敏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9,共8页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 为了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服装产品,以女西服为研究对象,提出感性工学与数量化理论Ⅰ相结合的款式设计研究方案。首先通过语意差异法获取消费者对女西服样本的感性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感性评分进行分析,提取感性因子,创建女西服二维感性分布空间。同时分析款式特征,归纳出女西服主要设计要素,在此基础上应用数量化理论Ⅰ,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感性因子与设计要素之间的关联预测,并构建数学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拟合度较高,符合正态分布要求,模型有效可行。最后通过案例设计与验证,进一步证明该模型能够实现人的感性需求与女西服设计要素之间的有效转换,对女西服款式设计与感性评价提供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化理论Ⅰ 女西服 感性工学 预测模型 感性因子 款式设计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潮服饰的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丽 《西部皮革》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文章从国潮服饰的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潮服饰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得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潮服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国潮服饰立足于传统文化... 文章从国潮服饰的设计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潮服饰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得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潮服饰设计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国潮服饰立足于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大众。国潮品牌的成功崛起不仅让设计者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品牌设计融合的希望,也极大增强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潮服饰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为现代服饰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无限的创意灵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国潮品牌 服饰设计 传承
下载PDF
水族马尾绣纹样的艺术价值与应用实践
3
作者 王雪 蒋志龙 刘思彤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86-88,共3页
水族马尾绣是一种特殊的刺绣艺术,在国内外刺绣手工界均享有着“活化石”的美称,是研究水族文化的重要佐证。水族马尾绣纹样具有丰富的寓意与文化内涵,体现了水族人民对于哺育新生命的愿景以及对民族繁衍的期望。对水族马尾绣进行调研,... 水族马尾绣是一种特殊的刺绣艺术,在国内外刺绣手工界均享有着“活化石”的美称,是研究水族文化的重要佐证。水族马尾绣纹样具有丰富的寓意与文化内涵,体现了水族人民对于哺育新生命的愿景以及对民族繁衍的期望。对水族马尾绣进行调研,分析水族马尾绣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现代审美进行相关的系列设计,有助于推动水族马尾绣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族马尾绣 纹样分析 应用实践
下载PDF
元代织金锦的分类考据及不同品种的交流融合
4
作者 茅惠伟 徐铮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40,共8页
织金锦是元代最具特色的织物,元时期流行的织金锦包括西来的纳石失和中国传统的金段子。文章以中西交流为背景,首先采用分类考据的方式,爬梳各类史料汇编,将纳石失和金段子进一步细化分析,认为“素纳石失”也许是织造过程中使用金纬较少... 织金锦是元代最具特色的织物,元时期流行的织金锦包括西来的纳石失和中国传统的金段子。文章以中西交流为背景,首先采用分类考据的方式,爬梳各类史料汇编,将纳石失和金段子进一步细化分析,认为“素纳石失”也许是织造过程中使用金纬较少,且面料更适合夏季的纳石失,也可能是没有起花的织金锦。而“草金段子”大概率是来自民间作坊,品级相对较低的金段子。其次通过实物分析,从织造工艺的角度切入,发现随着纳石失而来的特结锦结构与中国传统的地络类插金组织结构产生了融合,使得传统金段子的织造技术发生了改变。最后以一件元代织金袍服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展示东西文化的融合,认为织金锦是文明互鉴的重要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石失 金段子 特结锦 地络类组织 分类考据 交流融合
下载PDF
青海湖南岸倒淌河镇蒙古村的通婚圈变迁研究
5
作者 旺宗 拉毛才让 赤列曲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3,共8页
通婚圈是用来描述择偶规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表示某一社会群体成员配偶对象的来源范围。它可以从“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定义和测量。通婚圈的变化反映婚姻交往的变化,通婚圈扩大意味着人们择偶范围的扩大,... 通婚圈是用来描述择偶规律和结构的重要“指标”,表示某一社会群体成员配偶对象的来源范围。它可以从“社会距离”和“地理距离”两个不同的维度进行定义和测量。通婚圈的变化反映婚姻交往的变化,通婚圈扩大意味着人们择偶范围的扩大,远距离交往交流的扩展;通婚圈缩小意味着人们的择偶空间变小,地域交往封闭或不对称。文章以蒙藏汉聚居区青海湖南岸蒙古村为田野调查点,从人类学视角对其通婚圈的形成、特点及其发展变迁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蒙古村的通婚圈按照通婚形式可分为族内通婚和族际通婚,而通婚圈的变迁主要表现在通婚辐射半径逐渐延长、两性通婚圈的不对等和通婚民族趋于多样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婚圈 族内通婚 族际通婚 蒙古村
下载PDF
《增广贤文》中的纺织服饰信息源考及其文化内涵探析
6
作者 王燕 杨小明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并不是指红色的粉,而是指胭脂和粉妆。第二,“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一句,其实是被人篡改了,“缎”应该是“饶”字,此句是一种反面警示教育,告诫即使有真本事也会被人诋毁。第三,“种麻得麻,种豆得豆”一句中的麻是指麻籽,而非麻纤维。第四,“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涉及“衣”的解读两句看似相互矛盾,但二句反映的是中国君子对于自己的内心强调的是淡然,对外则强调“光前裕后”,强调“礼”在生活中的重要,同时强调礼只有通过心才能起到作用。第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句,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与世界观、宇宙观的联系。第六,“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中的毫是重量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广贤文》 纺织服饰 考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北京大学藏秦简《制衣》“襲”字考
7
作者 贾玺增 杨蝉溪 《服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80,共12页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 北京大学藏秦代简牍《制衣》记载了秦代“襲”衣的尺寸和制法,其“襲”字的含义在古代服饰与“三礼”研究中具备特殊性,厘清“襲”字释义并对“襲”的使用价值作出判断具备必要性。梳理历代典籍文献及学者对“襲”的注释训解,并与同时期汉墓遣策记载相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秦汉时期,“襲”在服饰名称、穿戴动作及礼仪方面有规范的用法;《制衣》中“襲”为无下裙拼接的短款上衣,结合遣策、文献典籍记载,证明其为真实存在的;“襲”衣的形制、用途、使用人群在秦代、西汉初期至西汉中晚期经历了快速变化;“襲”字在“裼襲礼”中的使用有吉丧之分,结合遣策推测,在丧礼中“襲”衣为地方官府所赠裞衣,用以抚恤已故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藏秦简 《制衣》 “襲” 遣策 三礼
下载PDF
可持续视角下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
8
作者 鲁成 陈子烨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在时尚产业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趋势下,探究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赋能的商业革新价值。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为外部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索虚拟服装属性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289份有效问卷,采用回... 在时尚产业数字化和低碳化的趋势下,探究虚拟服装对实体服装消费赋能的商业革新价值。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以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为外部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探索虚拟服装属性对实体服装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通过289份有效问卷,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结果表明:虚拟服装美学性和技术性正向影响实体服装态度,感知有用性和品牌态度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外观一致性在其中起调节中介作用。研究结论肯定了虚拟服装的商业价值溢出,解析了虚拟服装赋能实体服装消费的机理,为时尚企业数字化设计与减少浪费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服装 实体服装 可持续 技术接受模型 美学性 技术性 品牌态度
下载PDF
高昌回鹘女子花蕾冠考释
9
作者 吕钊 黄霞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高昌回鹘壁画中有一例特殊冠饰“花蕾冠”,蕴含着独特的服饰文化。运用图像学、历史学等方法,对花蕾冠的造型特征、演变过程、佩戴者身份等级展开探讨。研究表明花蕾冠的造型是以佛教莲花为主要参考物;随着佛教的兴盛,莲花的花瓣与花苞... 高昌回鹘壁画中有一例特殊冠饰“花蕾冠”,蕴含着独特的服饰文化。运用图像学、历史学等方法,对花蕾冠的造型特征、演变过程、佩戴者身份等级展开探讨。研究表明花蕾冠的造型是以佛教莲花为主要参考物;随着佛教的兴盛,莲花的花瓣与花苞形态也开始演变,花蕾冠由早期出现的“双支菱形”样式逐渐演变为“单只或双支花苞”样式;佩戴人群身份为官员的家人,并非皇室阶层。花蕾冠不仅完善了莲花冠饰体系,也使民族宗教、社会礼俗具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回鹘 花蕾冠 莲花 佛教
下载PDF
敦煌于阗国王像及其舆服制度考辨
10
作者 赵燕林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6-105,共10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敦煌石窟中4铺于阗国王像的身份及其舆服制度,以其服饰及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实物和图像资料,尤其是五代宋初舆服制度及中原王朝册封于阗国等史实,分析敦煌石窟中穿戴六旒、五旒冕冠... 为了进一步确认敦煌石窟中4铺于阗国王像的身份及其舆服制度,以其服饰及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实物和图像资料,尤其是五代宋初舆服制度及中原王朝册封于阗国等史实,分析敦煌石窟中穿戴六旒、五旒冕冠于阗国王像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准确身份。结果显示,莫高窟第98、454、4窟中穿戴六旒冕冠的于阗国王像当为李圣天,榆林窟第31窟中穿戴五旒冕冠于阗国王像当为李圣天继任者尉迟苏罗。敦煌石窟中不同冕服的于阗国王像证明了五代宋初于阗与敦煌曹氏归义军政权、中原王朝的密切关联,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与于阗国的统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于阗国王像 舆服制度 曹氏归义军
下载PDF
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符号学探究与设计转化
11
作者 徐云 郭津铭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90,共10页
以金秀盘瑶织绣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工艺、纹样、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并在莫里斯符号学语构、语义、语用的基础上,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各代表性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最终采用... 以金秀盘瑶织绣图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工艺、纹样、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并在莫里斯符号学语构、语义、语用的基础上,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各代表性符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最终采用现代设计实践的方法,从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以文创产品为载体对金秀盘瑶织绣图案进行设计转化。在从符号学角度为金秀盘瑶织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的同时,也对少数民族织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与路径作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探究 设计转化 织绣图案 金秀盘瑶 莫里斯符号学 设计因子 图案转化 文创设计
下载PDF
皮革服饰吉祥图案纹样视觉艺术性设计创新策略
12
作者 刘腾蛟 《皮革与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吉祥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将其应用到皮革服饰中,能够给皮革服饰视觉设计带来新的灵感来源。为此,本文研究了皮革服饰吉祥图案纹样视觉艺术性设计创新策略。首先阐述了吉祥图案纹样视觉含义和皮革服饰纹样视觉艺术性... 吉祥图案纹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将其应用到皮革服饰中,能够给皮革服饰视觉设计带来新的灵感来源。为此,本文研究了皮革服饰吉祥图案纹样视觉艺术性设计创新策略。首先阐述了吉祥图案纹样视觉含义和皮革服饰纹样视觉艺术性设计的概念;其次,分析了吉祥图案纹样在皮革服饰纹样设计中的艺术价值;最后,确定皮革服饰吉祥图案纹样视觉艺术性设计原则,分别从视觉含义角度、感官感受角度、工艺融合角度研究吉祥纹样的视觉艺术性设计创新策略。该文章旨在助力吉祥图案纹样在皮革服饰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皮革服饰的行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案纹样 皮革服饰 皮革纹样 传统文化 纹样设计 创新策略
下载PDF
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服装元素的文化对比
13
作者 王巍 徐龙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83-85,共3页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服装设计融合了机械化元素,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东方美术作品中的服装设计则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探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服装元素的文化表现,揭示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为相关领域的... 西方美术作品中的服装设计融合了机械化元素,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东方美术作品中的服装设计则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保持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探讨东西方美术作品中服装元素的文化表现,揭示其在艺术创作中的象征意义与文化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美术作品 服装元素 文化对比
下载PDF
爱国思潮影响下民国女性服装消费变革
14
作者 施捷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国货运动从民族主义的角度促进了近代纺织业生产制度的变革,也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民族主义女性消费观。民国历史语境下女性消费的行为表现和民族主义影响下国货运动,是女性服装变革的内在因素,同时,消费文化多元也促进了旗袍选择转换之... 国货运动从民族主义的角度促进了近代纺织业生产制度的变革,也从一定程度上构建了民族主义女性消费观。民国历史语境下女性消费的行为表现和民族主义影响下国货运动,是女性服装变革的内在因素,同时,消费文化多元也促进了旗袍选择转换之间的多样化。国货运动的影响使得民国女性消费文化被赋予民族主义色彩,服饰消费观念在爱国情怀和物美价廉之间游移,旗袍的款式变化由长到短再到长,对于服饰质料的选择由洋货逐渐向国货转变。另外以旗袍为代表的女性服饰消费变得多元,随着需求的增多旗袍的款式更替频繁。民国时期旗袍消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审美标准逐渐由“华洋”之争转变为中西合璧,以此促进了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爱国思潮 国货运动 旗袍 女性消费
下载PDF
古代中国边疆民族的服饰文化与交流
15
作者 李和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古代中国的边疆民族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西域的草原、南疆的丘陵形成了特有的服饰,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服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商品的贸易,加强了文化的互动和影响。
关键词 古代中国 边疆民族 服饰文化
下载PDF
大连地区服装智能定制融入社区养老模式路径研究
16
作者 姚彤 潘力 《山东纺织科技》 2024年第3期36-40,共5页
文章以大连地区为例,运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综合分析法等探索服装智能定制融入社区养老模式的具体路径。研究认为:在社区养老模式中融入老年服装定制服务,要结合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既要满足低龄老人对美好生活... 文章以大连地区为例,运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综合分析法等探索服装智能定制融入社区养老模式的具体路径。研究认为:在社区养老模式中融入老年服装定制服务,要结合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既要满足低龄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又要满足高龄老人对基本生存品质的要求,提出服装智能定制融入社区养老模式服务模型要由线上、线下两部分构成,线上可以嵌入到现有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线下则更有利于老年人体验定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 老年人 服装定制 人文关怀 大连地区
下载PDF
中国传统婚礼服饰发展研究
17
作者 杨飏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33-135,共3页
婚礼服饰有着明确的象征意义,是新人结婚时需要穿着的服装,也是各国家、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人们对婚礼仪式及婚礼服饰越来越重视。对婚礼服饰进行研究,既是对婚礼服饰文化中所承载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 婚礼服饰有着明确的象征意义,是新人结婚时需要穿着的服装,也是各国家、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人们对婚礼仪式及婚礼服饰越来越重视。对婚礼服饰进行研究,既是对婚礼服饰文化中所承载精神内涵的深入挖掘,也是对婚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章对我国各个时代传统婚礼服饰的特点和发展进行分析,解构中国传统婚礼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婚服文化,通过创新使其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礼仪服饰 婚服 服饰文化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下载PDF
清代苏绣服饰刺绣针法及其艺术特色研究
18
作者 李正 李静 张婕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清代康乾时期,以“精细雅洁”为特色的苏绣针法进一步发展并达到全盛。笔者通过整理、分析清代苏绣服饰图案的针法技艺,对苏州大学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内馆藏的清代服饰上的苏绣针法、绣工、配色等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对针法及其运用范... 清代康乾时期,以“精细雅洁”为特色的苏绣针法进一步发展并达到全盛。笔者通过整理、分析清代苏绣服饰图案的针法技艺,对苏州大学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内馆藏的清代服饰上的苏绣针法、绣工、配色等进行分类研究。同时,对针法及其运用范围、绣工的出现及规律、配色形式不同所呈现的效果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文章对清代苏绣服饰中的齐针、直针、套针、刻鳞针、抢针、接针、松针、扎针等针法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从中归纳出苏绣针法技艺“齐、直、光、顺”的绣工特点。本文通过对清代苏绣服饰技艺及其艺术特色研究,旨在继承、发扬苏绣艺术文化,对苏绣技艺中的民族艺术审美与智慧加以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苏绣服饰 针法技艺 艺术特色
下载PDF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
19
作者 侯玉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7期141-144,共4页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马面裙的形制来源进行探究,分析其形式要素的特征,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马面裙形制演变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马面裙的形制起源及变化主要受到生活需求、礼制... 马面裙形制演变对当代服饰设计的启示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马面裙的形制来源进行探究,分析其形式要素的特征,并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明清时期马面裙形制演变的过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马面裙的形制起源及变化主要受到生活需求、礼制规范和审美倾向三个方面的影响。探寻马面裙形制起源和变化的内在驱动力,为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复兴与应用必须充分考虑文化氛围、价值取向、审美倾向和使用需求,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裙 形制 演变过程 当代服饰设计
下载PDF
汉服结构设计中的美育新探
20
作者 龙一南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19-121,共3页
汉服与美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服作为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汉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审美观念。汉服之美在于其形制,亦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汉服与美育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服作为中华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汉民族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审美观念。汉服之美在于其形制,亦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文章从汉服结构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制作与实践让学习者从中感受服饰中的文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服结构 设计 美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