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现代中国建筑之“意”的追寻与升华——我国台湾地区“新派”建筑的空间与园林(1950-1965年) |
黄庄巍
刘静
邹广天
|
《建筑师》
CSSCI
|
2024 |
0 |
|
2
|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
刘建军
刘思睿
马铭岐
刁小明
|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国际化与国族化:20世纪早期西方国族建筑中的现代主义 |
潘曦
朱安琪
朱逸云
|
《建筑师》
CSSCI
|
2024 |
0 |
|
4
|
“数字发现”——长城防御体系20年研究部分成果展 |
李哲
衣保锦
施雯馨
张玉坤
李严
|
《新建筑》
|
2024 |
0 |
|
5
|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建筑师群体之崛起:兼记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事业 |
刘亦师
|
《建筑史学刊》
|
2024 |
0 |
|
6
|
回眸一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范型及其脉络 |
常青
|
《建筑遗产》
|
2019 |
7
|
|
7
|
中国建筑教育改革30年 |
朱文一
王辉
|
《建筑创作》
|
2008 |
10
|
|
8
|
建筑师群体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以50年代生中国建筑师为例 |
戴春
支文军
|
《时代建筑》
|
2012 |
6
|
|
9
|
三代人的十年 2000年以来建筑专业杂志话语回顾与图解分析 |
王凯
曾巧巧
武卿
|
《时代建筑》
|
2014 |
4
|
|
10
|
树人才 立思想 建团队 创品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建40周年 |
何镜堂
|
《南方建筑》
|
2019 |
2
|
|
11
|
当代中国建筑的文化价值认同分析(1978-2008) |
章明
张姿
|
《时代建筑》
|
2009 |
8
|
|
12
|
倾听21世纪的声音──国际建协第20届大会学术论文浏览 |
毛其智
|
《世界建筑》
|
1999 |
4
|
|
13
|
老树新枝,繁花似锦——母校建筑学办学80年致贺 |
李保峰
|
《南方建筑》
|
2012 |
1
|
|
14
|
第三条路 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中隐喻的运用带来的思考 |
范文兵
|
《时代建筑》
|
2011 |
8
|
|
15
|
言说与建造 20世纪初的公共媒体与现代中国建筑师 |
王凯
|
《时代建筑》
|
2014 |
6
|
|
16
|
20世纪中国实验建筑师存在的价值意义 |
崔勇
|
《华中建筑》
|
2007 |
2
|
|
17
|
建筑中国60年:建筑创作发展历程分析(一) |
林娜
|
《建筑创作》
|
2009 |
5
|
|
18
|
网络化(network)城市建筑研究初探——从“十次小组”(Team 10)谈起 |
朱渊
|
《建筑师》
|
2008 |
6
|
|
19
|
回眸世纪之交的宣言——重读国际建协(UIA)北京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论文有感 |
钟中
|
《广东科技》
|
2008 |
1
|
|
20
|
传承中的裂变 老一辈中国建筑师与50年代生建筑师的联系 |
裴钊
|
《时代建筑》
|
201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