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8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岛屿上的曲径通幽:现代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进程
1
作者 陈宏 刘阳 王绍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6,共9页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日据时期“接触与显现”;(2)光复之后“选择与冲突”;(3)解严之后“融合与变异”;(4)社区崛起后的“地区性反思”。最终,通过对各个阶段历史因素与建筑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展现台湾地区建筑作为重要现代主义支流具身面貌的历史由来,以期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台湾地区建筑 地域建筑 原乡 社区
下载PDF
治水·理景·赋文 广州西关水文化景观的塑造与重塑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华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中国沿海历史城市的水文化景观是如何逐步塑造,又如何实现重塑和复兴?水环境、滨水景观和水文化是此类研究需重视的共性因素。在陆进水退的过程中,广州西关凭借河网交织的地理位置和禀赋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理水经验,形成了水陆交织的景观... 中国沿海历史城市的水文化景观是如何逐步塑造,又如何实现重塑和复兴?水环境、滨水景观和水文化是此类研究需重视的共性因素。在陆进水退的过程中,广州西关凭借河网交织的地理位置和禀赋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理水经验,形成了水陆交织的景观体系和水文化,在不同的时期创造了迭代更替的文化景观胜景。但在近现代城市化过程中,这些胜景的隐退造成了水文化景观的中断甚至匮乏。文章总结了西关水文化景观“治水、理景、赋文”的历史模式、演变动力,及其当代尝试,为当下滨水历史街区及相关遗产群落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启迪。文章认为,荔枝湾及其周边老街坊的活力再生是一次有益于水文化景观可持续与遗产城市化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湾 历史水系 滨水遗产 文化景观 旧城复兴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建军 刘思睿 +1 位作者 马铭岐 刁小明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97,共10页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 以8批共计798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邻、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平均中心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从发生学角度出发对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总体呈现“一极多核、东密西疏”的高度集聚分布,市域层面遗产数量呈现“金字塔式”分布,且城市间遗产数量呈现“断崖式”差异,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2)纪念建筑、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遗产类别形成了4个主要聚集区和2条聚集带,此外,集聚、离散和随机的总体分布模式在不同类型中出现。(3)时间分布呈现跨度长、历史延续性强且阶段性显著,各时期分布较均衡,遗产总数上表现为增长→波动→减少,且分布中心呈现出西南→西北→东南方向的迁移。主要类型演变过程分为减少→增加、波动增加、持续减少等6种情况。(4)地形地势、人口密度、历史事件等因素与遗产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且历史事件对主要聚集区带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对具体的构建叙事性遗产区系和廊道的思路,并整合形成“20世纪中国发展史”主题文旅教育参观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聚集区 聚集带
下载PDF
古典或乡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西方国族建筑形式与溯源
4
作者 潘曦 朱安琪 朱逸云 《住区》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在近年国族主义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部分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初期纷繁多样的国族建筑风格以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提出,国族身份叙事和建筑语境是国族建筑风格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西方普适价值叙... 在近年国族主义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本文讨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部分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建立初期纷繁多样的国族建筑风格以及其形成机制。本文提出,国族身份叙事和建筑语境是国族建筑风格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西方普适价值叙事与古典主义风格紧密联系,浪漫主义叙事则与乡土风格密切相关。就后者而言,在建筑语境长期统一的国家中,国族建筑风格相对统一;在建筑语境错综复杂的国家中,国族建筑表现则相对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族建筑 国族身份 古典风格 乡土风格
下载PDF
先秦时期城市形态研究
5
作者 王发堂 张增云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中国传统城市模式具有深刻的哲学底色和文化内涵,但随着对营城建制的不断关注,主要的研究成果却集中在秦汉及之后的王朝时期,先秦时期城市发展尚未得到重视。该文将先秦城市作为研究目标,致力于探究先秦城市形态发展的整体趋势。先秦城... 中国传统城市模式具有深刻的哲学底色和文化内涵,但随着对营城建制的不断关注,主要的研究成果却集中在秦汉及之后的王朝时期,先秦时期城市发展尚未得到重视。该文将先秦城市作为研究目标,致力于探究先秦城市形态发展的整体趋势。先秦城市形态分为对称式和非对称式两种,并分别辨析不同形态出现的具体原因,继而指出两种形态间的关联系时代变化下城市职能转变所致。最后通过对现有城市遗址归纳整理,得出先秦城市形态以对称式为主,非对称式为辅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城市 城市形态 对称性
下载PDF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地域均衡性及其评选策略研究——基于七批名镇名村分布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凤华 徐进亮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将目前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地理信息空间落图,发现地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现象。再结合各批次增长结果分析,某些区域数量增长幅度高度集中,而某些区域长期未有增加,呈现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遵循“马太效应”。... 将目前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地理信息空间落图,发现地域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非均衡现象。再结合各批次增长结果分析,某些区域数量增长幅度高度集中,而某些区域长期未有增加,呈现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现象,遵循“马太效应”。通过辽宁省与江苏省进一步论证并非是弱省没有优秀村镇,而是现行评价策略存在不足;结合各省份2021年GDP与名镇名村数量对比,发现经济因素对名镇名村申报评选起到关键作用。马太效应在市场竞争语境下是正常的经济现象,而名镇名村评选也是一种竞争,如果顺其发展,两极分化不可避免。基于人类文化遗产共同体的角度,各个类型的历史村镇应均衡保护发展。该文提出可参考高考制度或世界遗产评选规则来调整现行名镇名村评选策略,使之更为公平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镇名村 地域分布 马太效应 评选策略 均衡
下载PDF
卫星城在中国——上海的大城市疏散经验(1949—1978)
7
作者 许皓 李百浩 李朝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7,共10页
作为抑制大城市扩张的规划智慧,卫星城在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实践卫星城理论的先驱,规划建设了第一批卫星城: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嘉定。基于上海市档... 作为抑制大城市扩张的规划智慧,卫星城在诸多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成为实践卫星城理论的先驱,规划建设了第一批卫星城: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嘉定。基于上海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料,结合关键规划人物,相关规划文本、事件,从城市规划史的视角追溯和评价了1949-1978年间上海卫星城理论的引入过程及实践成效。研究认为卫星城之所以能够被“传播-接纳”,是因为其迎合了城市“减人”政策,实现了工业降本增效,缓解了粮食供应紧张;发现新中国早期的城市规划理论并非全部源自苏联模式,欧洲经验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哈罗、贝席尔登、魏林比等战后新城曾被视为理想的规划模型;提出建立卫星城更多考虑的是支撑国家工业化目标,实践过程中,工业化的优先等级高于人口疏散及社会生活,反映了在特定历史情境下,规划实践对初始设想的适应性改变。有助于重新审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及其外来影响,加深对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复杂关系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城 新城 城市规划史 人口疏散 区域规划 工业布局
下载PDF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解读
8
作者 李浩 《城市交通》 202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研究缘起“梁陈方案”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著名事件,也是关系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社会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数量众多,层出不穷,甚至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作者以援华苏联专家技术援助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新中... 研究缘起“梁陈方案”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著名事件,也是关系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社会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相关研究成果可谓数量众多,层出不穷,甚至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作者以援华苏联专家技术援助活动为切入点开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由于1949年来华首批苏联专家的技术援助工作与“梁陈方案”事件具有重要关联,为了厘清有关史实及相互关系,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对“梁陈方案”进行一次相对系统的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市规划 梁陈方案 城市规划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技术援助 建设与发展 研究成果 研究缘起
下载PDF
美荷楼的活化:战后现代主义建筑再利用的典范
9
作者 丘博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2期68-78,共11页
香港地区美荷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为安置石硖尾火灾的灾民所建造,代表了香港地区公屋建设的开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也是香港地区仅存的H形徙置大厦,美荷楼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它一度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遗产价值未被广泛认... 香港地区美荷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为安置石硖尾火灾的灾民所建造,代表了香港地区公屋建设的开端。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也是香港地区仅存的H形徙置大厦,美荷楼具有一定的保留价值,但它一度面临着保护资金不足、遗产价值未被广泛认同等问题。因“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美荷楼得到修缮与更新,被改造为青年旅舍,并成立了“旧居民网络”等社区组织,成为传承香港地区历史、维系邻里情义的载体。美荷楼的活化案例虽有争议,但不失为解决公屋老化问题以及战后现代主义历史建筑保护的一种可借鉴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建筑遗产 香港地区 美荷楼 公屋 保护活化
下载PDF
阿斯马拉城市建设中的殖民现代性解读
10
作者 李菡纯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24-227,共4页
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曾经的“意属东非”,世界遗产名录中“非洲的现代主义城市”。其现存的城市景观不仅展现了基于功能和种族隔离的现代殖民城市规划,同时也反映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理论在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后... 非洲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曾经的“意属东非”,世界遗产名录中“非洲的现代主义城市”。其现存的城市景观不仅展现了基于功能和种族隔离的现代殖民城市规划,同时也反映了来自西方世界的现代主义城市与建筑理论在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后出现的在地嬗变。文章通过实地踏勘和文献资料爬梳,重新考察了这处位于非洲的现代主义试验田,分析其殖民建设特征、阐释其现代性与多元性及对当地人身份认同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现代性 多元现代性 城市规划 现代建筑
下载PDF
明清时期逢简水乡古墟市历史沿革与空间分布研究
11
作者 麦瞳彤 张琬英 +1 位作者 李嘉怡 周彝馨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明清时期传统农业向商品性农业的迅速转变,促使墟市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地区的乡村大量出现。逢简水乡处于顺德中西部,水网稠密,商贸发达,随着内外经贸的不断发展,此地墟市经历了从内向型农业经济转向外向型商贸经济的变化过程。在近二三... 明清时期传统农业向商品性农业的迅速转变,促使墟市在珠江三角洲顺德地区的乡村大量出现。逢简水乡处于顺德中西部,水网稠密,商贸发达,随着内外经贸的不断发展,此地墟市经历了从内向型农业经济转向外向型商贸经济的变化过程。在近二三十年的城市改造和发展当中,由于对位于现代城镇中心区的传统墟市空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保护,传统墟市空间逐渐消失,成为城镇历史文化延续的遗憾。该文主要以逢简村传统墟市为例,结合志书记载和实地探勘,分析在传统农业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典型墟市和其影响因素,推测其空间分布及形态,探讨岭南水乡的墟市空间及功能特点,为经由这些传统墟市发展起来的当代城镇空间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墟市 逢简水乡 原址分布 空间形态 历史沿革
下载PDF
南通老城区内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形成机制
12
作者 张春叶 闫奕彤 李晓楠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地方传统民居受到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产生了独立于区域总体特征之外的特性。文章从群落关系、院落组织、建筑空间3个层面,对南通老城区内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群落关系受到城市空间、传统经济... 地方传统民居受到经济、文化、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产生了独立于区域总体特征之外的特性。文章从群落关系、院落组织、建筑空间3个层面,对南通老城区内传统民居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群落关系受到城市空间、传统经济、宗族关系的影响,呈现均衡化的规模特征;院落组织在城市建设、自然条件、防卫需求的作用下,形成轴线偏移、入户三重门的做法;建筑空间顺应手工业生产、经济发展情况,采取少设厢房、加大面阔的做法。采用重点保护与关联性利用的方式,对传统民居特性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全面保护与延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空间 城市发展 历史地理 传统经济
下载PDF
近代铁路沿线城镇发展、建设与规划相关研究综述——以滇越铁路为中心
13
作者 高幸 刘翠林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6期198-200,共3页
近代交通地理变迁推动下的城市分化发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厘清近代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建设与规划历程,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城市史和城乡规划史两个学科进行综述,部分涉及建筑史、历史地理... 近代交通地理变迁推动下的城市分化发展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厘清近代铁路沿线城镇的发展、建设与规划历程,学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以此为基础,分别从城市史和城乡规划史两个学科进行综述,部分涉及建筑史、历史地理学、景观史的内容。期间,以滇越铁路沿线城镇为例,进行专门论述,并进行国内外的研究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沿线城镇 城乡规划史 城市史 滇越铁路 近代
下载PDF
军事防御视角下的平溪卫城空间特征研究
14
作者 周红 敖天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112-116,共5页
平溪卫城地处湘、黔两省交界,历史上为中原通往贵州地区的咽喉锁钥。文章以平溪卫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与历史地图的梳理,在明晰平溪卫城的历史沿革及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解读明代平溪卫城的选址特征,并从城池周... 平溪卫城地处湘、黔两省交界,历史上为中原通往贵州地区的咽喉锁钥。文章以平溪卫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与历史地图的梳理,在明晰平溪卫城的历史沿革及空间形态演变历程的基础上,解读明代平溪卫城的选址特征,并从城池周边防御体系、山水防御格局及城池内部防御空间等方面对平溪卫城的空间特征进行探讨与分析,展现平溪卫城的军事历史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空间形态 军事防御 平溪卫城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规划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探索
15
作者 赵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11-0113,共3页
本文依照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就城市更新规划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保留整体风貌、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原住民意愿,传承市井文化以及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促进文旅融合等关键策略。这些策略不仅致力于物质层面的建筑保... 本文依照文献对比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就城市更新规划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保留整体风貌、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原住民意愿,传承市井文化以及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促进文旅融合等关键策略。这些策略不仅致力于物质层面的建筑保护,也涵盖了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的综合考虑。对于如何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有效平衡历史保护与现代需求的广泛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规划 建筑改造 历史文化保护
下载PDF
北京新街口胡同历史形态演变研究
16
作者 王丽娟 陈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北京新街口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街道肌理在元大都时期就已形成。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见证了北京城自元朝建都之初到明清都城发展完善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全过程。该文从胡同的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现状调研等方法,从历史演变... 北京新街口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主要街道肌理在元大都时期就已形成。胡同自元代形成以来见证了北京城自元朝建都之初到明清都城发展完善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全过程。该文从胡同的概念出发,运用文献分析、现状调研等方法,从历史演变(时间轴)、形态分析(空间轴)两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历史街区胡同的研究保护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历史演变 胡同形态
下载PDF
从“集庙议事”到“庙产投变” 广州西关街坊的空间组织、形态与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雪萍 彭长歆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街坊”,既是清代广州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一个街坊空间单元即为一个治安自治区域,以街闸作为边界,以街庙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庙、同街闸就属于同一街坊。受街坊的形成时间和功能需求的影响,广州西关的... “街坊”,既是清代广州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也是基层社会的组织方式。一个街坊空间单元即为一个治安自治区域,以街闸作为边界,以街庙作为举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庙、同街闸就属于同一街坊。受街坊的形成时间和功能需求的影响,广州西关的街坊形态多样。清中期新兴居住区的开发,建构了“南北主街+东西支巷”的街坊“空间模型”,深刻塑造了西关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形态。在民国时期城市改良的浪潮中,广州庙产投变、开辟马路等活动弱化了西关街坊组织的功能,重塑了西关的城市景观,奠定了今日西关旧城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西关 街坊 街庙 空间组织 形态
下载PDF
老旧小区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红光小区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铭 杨磊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在当前城市发展的存量时代下,各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从老旧小区的邻里交往活动入手,发现老旧小区居民们在进行日常的邻里交往活动中自发地占用并改造外部空间形成非正规性公共空间。以武汉市红光小区... 在当前城市发展的存量时代下,各地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已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从老旧小区的邻里交往活动入手,发现老旧小区居民们在进行日常的邻里交往活动中自发地占用并改造外部空间形成非正规性公共空间。以武汉市红光小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空间使用模式,探究老旧小区非正规性公共空间的空间特性和形成机制,以此提出积极响应、原址再生和治理共享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规性 公共空间 邻里交往 更新改造 老旧小区
下载PDF
健康城市视角下蒲圻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空间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虹 黄婧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125-129,共5页
健康城市以人的生活健康为核心,涉及城市规划及建设等多个方面,如今健康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类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该文对健康城市理论的定义和发展进行总结,探寻以健康城市理论为视角... 健康城市以人的生活健康为核心,涉及城市规划及建设等多个方面,如今健康逐渐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人类的发展需要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该文对健康城市理论的定义和发展进行总结,探寻以健康城市理论为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街道空间的优化策略。以蒲圻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街区道路分级,分析其城市肌理及保护现状,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街道空间健康度进行评分,根据评分对健康度各指标进行总结,对比各等级道路的优缺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健康城市理论的相关研究提供实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街道空间 蒲圻老街历史文化街区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虎钤经》的北宋初期城镇防御空间研究
20
作者 刘炜 刘琰玥 《建筑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虎钤经》是北宋初期的一部兵学著作,是了解北宋初期军事防御空间发展程度的重要媒介。文章通过对北宋历史背景、《虎钤经》原文中涉及防御理论的主要篇章进行详细分析,尝试探讨北宋初期防御体系中的防御策略和组织、城镇防御空间要素... 《虎钤经》是北宋初期的一部兵学著作,是了解北宋初期军事防御空间发展程度的重要媒介。文章通过对北宋历史背景、《虎钤经》原文中涉及防御理论的主要篇章进行详细分析,尝试探讨北宋初期防御体系中的防御策略和组织、城镇防御空间要素构成与格局特征,总结归纳出城镇防御的各层级关系及其相互联动情况,并探究各结构层级中城镇防御空间要素的发展状况,总结北宋初期城镇防御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古代城镇建设史与军事防御史中的地位,以及其演变过程蕴含的历史经验与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钤经》 防御空间 城镇防御体系 防御建设理论 北宋初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