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中国观演建筑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李波 张宇静 +1 位作者 方志诚 徐宇甦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新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的历史巨变。这其中,观演建筑作为承载这一时期群众生活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见证了其中的历史思潮发展,并直观体现在其外部形态特征上。该文拟通过文献查阅厘清全国观演建筑分布特征,并进一步从构图形式和风格特征两个方面对其外部形态特征展开研究,分析其不同形式背后的特定内涵与文化,既为当下建筑设计的多元化语境提供历史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对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建筑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 观演建筑 外部形态特征
下载PDF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建筑师群体之崛起:兼记林徽因的建筑设计与研究事业
2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4-15,共12页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女性运动和女性建筑师群体登上历史舞台的背景下重新考察林徽因的建筑设计和研究事业,缕述外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师的成长道路和职业选择,辨析林徽因建筑事业的特质及其原因。
关键词 女性建筑师 女性运动 林徽因 建筑设计 建筑研究
下载PDF
“恰到好处的绿色”:纽约的绿色实践及其环境绅士化应对策略——以纽敦溪更新为例
3
作者 陈静 林泳宜 肖扬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引发的环境绅士化问题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建设和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提倡“恰到好处的绿色”(Just Green Enough,JGE)被认为是积极应对环境绅士化的有效途径,该理念覆盖了规划、设计和调控等多个方面,有... 近年来,城市绿色空间引发的环境绅士化问题受到了学界广泛关注,成为城市建设和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提倡“恰到好处的绿色”(Just Green Enough,JGE)被认为是积极应对环境绅士化的有效途径,该理念覆盖了规划、设计和调控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在绿色更新过程中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动态平衡。该文以纽约布鲁克林的纽敦溪(Newtown Creek)为例,聚焦其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从政策指引、多元主体合作和空间活力重塑三方面深入探讨了实施JGE的具体规划策略和机制,并就纽敦溪经验在规划和空间营造方面的可借鉴性进行了详细讨论,旨在为中国应对环境绅士化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绅士化 城市更新 绿色空间 环境正义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岭南古建筑保护体系研究
4
作者 孙方婷 黄燕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资源,却在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岭南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岭南古建筑为研究核心,研究大数据如...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资源,却在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岭南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岭南古建筑为研究核心,研究大数据如何辅助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对岭南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发挥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岭南古建筑 保护体系 文化遗产
下载PDF
西南近代军阀公馆建筑的风格类型与特征
5
作者 侯实 胡孔安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军阀统治是西南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西南近代军阀和高级将领在驻防城镇和家乡建造的居住类公馆,主要有合院式、外廊式、洋房式三类,由于样式传播的源头不同,受外来建筑材料、风格、技术的影响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地域军阀公馆流行类型... 军阀统治是西南近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西南近代军阀和高级将领在驻防城镇和家乡建造的居住类公馆,主要有合院式、外廊式、洋房式三类,由于样式传播的源头不同,受外来建筑材料、风格、技术的影响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地域军阀公馆流行类型和特征的差异。军阀公馆建筑风格的选择,反映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受军阀自身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近代建筑 军阀公馆 风格类型 地域分布 社会观念
下载PDF
“回归”罗马——米开朗基罗与圣玛利亚·德利安杰利教堂
6
作者 李倩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圣玛利亚·德利安杰利教堂由古罗马的戴克里先大浴场遗迹改造而成,米开朗基罗串联起大浴场中最核心的三大浴厅,在打造教堂空间的同时对古罗马进行“回归”。该文从多个维度对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做出界定和分析,解读设计中的超越性及... 圣玛利亚·德利安杰利教堂由古罗马的戴克里先大浴场遗迹改造而成,米开朗基罗串联起大浴场中最核心的三大浴厅,在打造教堂空间的同时对古罗马进行“回归”。该文从多个维度对米开朗基罗的设计做出界定和分析,解读设计中的超越性及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古罗马 改造 圣玛利亚·德利安杰利教堂 戴克里先大浴场
下载PDF
商业驱动背景下赣东北地区河口古镇建筑文化研究
7
作者 段亚鹏 颜维丽 +1 位作者 吴圭生 刘伟淇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58-164,共7页
商业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传播手段,在对外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在无形或有形中输出着自身的文化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赣东北地区河口古镇作为商贸型古镇,在商业驱动背景下孕育了独特的建筑文化。该文从商贸文化交流的角度,首先,对河口古镇历... 商业作为一种最常见的传播手段,在对外输出商品的同时,也在无形或有形中输出着自身的文化并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赣东北地区河口古镇作为商贸型古镇,在商业驱动背景下孕育了独特的建筑文化。该文从商贸文化交流的角度,首先,对河口古镇历史变迁的脉络进行梳理;其次,对建筑文化传播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最后,对河口古镇中不同文化交融下产生的建筑文化进行分析,以期对丰富赣东北地区建筑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驱动 文化交融 河口古镇 建筑文化
下载PDF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视域下的遗址阐释与展示研究--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
8
作者 黄敏 安显楼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文化内涵和价值阐释的创新展示利用方式,也是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展示的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输,也是双向的价值选择呈现过程。在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从文物领域的行业化工作向公众共享转变的... 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文化内涵和价值阐释的创新展示利用方式,也是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和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展示的不仅仅是单向的信息传输,也是双向的价值选择呈现过程。在大型考古遗址保护利用从文物领域的行业化工作向公众共享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坚持专业深度、延伸公共属性,既是促进考古遗址类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激发创新遗产活力的重要方面。文章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研究对象,从考古遗址历史文化内涵出发,梳理考古遗址价值阐释与展示主题,进而探讨考古遗址阐释与展示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 遗址阐释 遗址展示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下载PDF
信息网络结构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演进
9
作者 刘超 《山西建筑》 2024年第9期30-33,37,共5页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特定特征,系统能量结构和能量功能以及它们与物质、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构成整个系统发展演化的最基本规则。信息联络模式主导了群体行为准则,成为系统内在组织构成的最基本规律,从信...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特定特征,系统能量结构和能量功能以及它们与物质、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构成整个系统发展演化的最基本规则。信息联络模式主导了群体行为准则,成为系统内在组织构成的最基本规律,从信息网络结构视角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进进行解读,反映了城市系统演化中信息传递及组织方式对城市空间结构组织的影响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 城市空间 生态
下载PDF
贵州传统圆木作箍桶技术及箍桶工具研究
10
作者 白世浩 任丛丛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48-151,共4页
圆木作属小木作,加工品包括盆桶勺盖等日常生活用具。其加工技艺包括砍削、刨腰、箍铁等,相较于大木作,对圆木作的研究较为稀少,而圆木作中代表性的箍桶技艺也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该文通过对贵州市榕江县大利村杉木箍桶技艺的调查研... 圆木作属小木作,加工品包括盆桶勺盖等日常生活用具。其加工技艺包括砍削、刨腰、箍铁等,相较于大木作,对圆木作的研究较为稀少,而圆木作中代表性的箍桶技艺也正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况。该文通过对贵州市榕江县大利村杉木箍桶技艺的调查研究,结合对中式圆木作技艺的历史学、民俗学等的文献调查,探究古代匠人智慧,圆木作器具的审美价值。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考察到了28种箍桶工具,结合口述史研究对技艺进行了详尽的记录还原,以填补传统圆木作目前的研究空白,为圆木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木箍桶 箍桶工具 圆木作 技术 传承
下载PDF
布依族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地域文化探析——以“苗疆走廊”云上村为例
11
作者 韦猛 王东 魏康月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130-135,共6页
云上村是“苗疆走廊”上典型的布依族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云上布依族村落进行深度田野考察,分别从村落与建筑的自然适应性、社会文化性、技术性三个维度阐述云上村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总结了云上村布依族村落... 云上村是“苗疆走廊”上典型的布依族传统村落,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文章通过对云上布依族村落进行深度田野考察,分别从村落与建筑的自然适应性、社会文化性、技术性三个维度阐述云上村的建筑地域文化特征,总结了云上村布依族村落与建筑的自然适应性主要体现为对气候、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村落与环境的共生性层面;深厚的社会历史、丰富的宗教内容、农耕为主的经济结构、多元共存的文化基因以及村落肌理的社会演变为村落与建筑社会文化性的外在表现;建筑空间、建筑结构、建筑模数、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方面彰显了建筑技术性。通过对云上村村落与建筑地域文化三个维度的研究,为布依族村落的保护利用及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自然适应性 社会文化性 苗疆走廊
下载PDF
元代北京钟鼓楼市井的形成探析
12
作者 石子 李子木 马全宝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31-34,共4页
北京钟鼓楼在元代不仅承载着时间标志的重要功能,更深刻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核心象征意义。其坐落于元大都城的中心区位,随着历史的演进,周边逐渐演变为繁华的商业聚集区,这一变迁不仅彰显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更映射出文化的多样... 北京钟鼓楼在元代不仅承载着时间标志的重要功能,更深刻地体现了城市文化的核心象征意义。其坐落于元大都城的中心区位,随着历史的演进,周边逐渐演变为繁华的商业聚集区,这一变迁不仅彰显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更映射出文化的多样性与交融性。钟鼓楼市井的形成是一个多元因素交织的结果,深受城市规划理念、钟鼓楼自身功能定位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礼制观念的综合影响。这一形成过程与元代城市规划的宏大蓝图、商业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活动的丰富多彩紧密相连,共同构筑了钟鼓楼独特的市井文化风貌。该文以地理、文化、历史、礼制观念等多种角度对其市井形成进行研究,助于深入理解元代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以及揭示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层内涵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钟鼓楼 通惠河 城市规划 历史研究
下载PDF
基于唐诗宋词语境的苏州古城景观印象初探
13
作者 翟晓晴 戴叶子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城市的景观格局和文化内涵常在诗词文本中得以体现。这些诗词承载着城市的原始记忆,映射出城市的繁荣兴衰。对诗词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可视化分析,可窥见所处朝代城市的景观格局、人文风貌,以及文化动力驱动下城市风貌的改变。古代苏州... 城市的景观格局和文化内涵常在诗词文本中得以体现。这些诗词承载着城市的原始记忆,映射出城市的繁荣兴衰。对诗词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可视化分析,可窥见所处朝代城市的景观格局、人文风貌,以及文化动力驱动下城市风貌的改变。古代苏州城市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并置,是“诗意化的景观空间”。该文利用数字技术,力图厘清唐诗宋词与苏州古城的密切关系,并基于此搭建研究框架,结合历史数据整理唐宋时期诗人对苏州的印象片段,以期延续城市文脉、彰显城市特质,并为城市诗意建设相关研究提供审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语境 可视化 数字技术 景观印象
下载PDF
基于历史文本话语分析的松溪古城空间意象研究
14
作者 刘伊芳 林志森 《华中建筑》 2024年第9期152-155,共4页
城市意象作为探索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视角,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城市空间的符号体系不仅展现了空间格局和社会群体活动,而且反映了群体的关注点。然而,特定时期话语主体的视角常被忽视。研究引入历史文本... 城市意象作为探索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视角,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城市空间的符号体系不仅展现了空间格局和社会群体活动,而且反映了群体的关注点。然而,特定时期话语主体的视角常被忽视。研究引入历史文本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松溪建城以来的城市发展和社会变迁。研究重点在于梳理和解析古代城市意象,涵盖官方设施、信仰建筑等重要空间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本土公众意象中的体现。通过结合古城的历史文本和历史遗迹考察,以更全面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同时为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溪古城 空间意象 历史文本 话语分析
下载PDF
都纲与转经廊的嬗变——以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空间为例
15
作者 魏鹏丞 毛志睿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76-180,共5页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 丽江地区藏传佛寺大殿为噶玛噶举派少有的汉式重檐歇山楼阁殿堂建筑。通过对建筑空间的类型学研究,揭示了甘青、蒙古等地区的藏传佛寺建筑特征已延续至丽江,表现为经堂与佛堂的纵向融合,从而将经堂的“都纲法式”与佛堂的转经廊道折叠到单一建筑中,转译成为新的向心空间。同时,大殿建筑技术受汉、纳西、白族以及河西地区匠人技艺影响,建筑装饰也纳入汉传佛教、道教、本土宗教纹样,最后呈现出多民族、地区、宗教融合的藏传佛寺大殿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建筑 藏传佛教寺院 都纲空间 转经廊道
下载PDF
基于国际经验的西安丝路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16
作者 吴淼 柴晓怡 +1 位作者 米炜嵩 李欣格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35-40,共6页
2022年底,西安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建设“双中心”的城市,作为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该文从科学城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核心功能培育和综合性新城新区的系统发展目标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总结国... 2022年底,西安获批成为全国第四个建设“双中心”的城市,作为西安“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丝路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该文从科学城以科技研发为主导的核心功能培育和综合性新城新区的系统发展目标两个维度出发,系统总结国内外新城新区建设的经验趋势、聚焦科学城建设的关键行动,提出丝路科学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应聚焦四个方面:营造高价值生态、集聚高质量创新、提供高水平服务、实现高效能治理,以期为新时期科学城的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科学城 高质量发展路径 空间治理
下载PDF
文化遗产视角下宋都古城保护利用研究
17
作者 李建新 《中外建筑》 2024年第9期124-129,共6页
开封宋都古城是文化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千百年来各时期的文化遗存沉睡于地下,各时期文化分层清晰,形成了“立体叠压”的文化层次。文章梳理了宋都古城内的文化遗产资源,提炼了宋都古城的核心价值,分析了其在城市规划、风貌、文化载体等... 开封宋都古城是文化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千百年来各时期的文化遗存沉睡于地下,各时期文化分层清晰,形成了“立体叠压”的文化层次。文章梳理了宋都古城内的文化遗产资源,提炼了宋都古城的核心价值,分析了其在城市规划、风貌、文化载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视角,提出了“两轴、四环、一带、三片区”的古城保护利用框架,以探讨古城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 宋都古城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西南编年事辑(1941-1946)——李庄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棣 黄沁雅 黄福丹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3期68-77,共10页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昆明篇和李庄篇。本篇为李庄篇,主要辑录了中国营造学社1941年从云南迁往四川李庄,至1946年从李庄回迁期间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西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国立中央博物院
下载PDF
中国营造学社西南编年事辑(1937—1940)——长沙、昆明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棣 黄沁雅 黄福丹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 事辑以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迁移路线、田野调查、学术产出为线索,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近代学术生存背景进行整体发掘,以期更全面地还原学社成员在西南淬炼学术精神的历史过程。因篇幅较长,编年事辑将分为长沙、昆明篇和李庄篇。本篇为长沙、昆明篇,主要辑录了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夏到1940年底辗转长沙、昆明期间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西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国立中央博物院
下载PDF
蔚县暖泉镇龙王庙的空间布局和民俗信仰及其与泉水、书院的互动
20
作者 杨翟 罗德胤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回顾和梳理华北北部地区广泛存在的龙王信仰与祈雨传统,还原蔚县暖泉镇龙王庙的建筑空间及祈雨仪式的具体表现,分析龙王庙庙会在地方文化认同中发挥的作用,深入探讨暖泉镇龙王庙、泉水和王敏书院这三个节点的空间演变所体现出的民俗与... 回顾和梳理华北北部地区广泛存在的龙王信仰与祈雨传统,还原蔚县暖泉镇龙王庙的建筑空间及祈雨仪式的具体表现,分析龙王庙庙会在地方文化认同中发挥的作用,深入探讨暖泉镇龙王庙、泉水和王敏书院这三个节点的空间演变所体现出的民俗与文教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王信仰 祈雨仪式 庙会 民俗与文教互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