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0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与卫生:近代上海公共室内菜场建筑形制演变浅析(1870-1935年)
1
作者 张晓春 刘姣曼 《时代建筑》 2024年第2期104-111,共8页
1864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建立第一个公共菜场,至1949年,上海共有22个公共室内菜场.文章首先分析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室内菜场建筑的分布和选址特征;继而通过案例,分析了公共室内菜场建筑的空间形制及变迁;文章着重从交易空间、辅助空... 1864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建立第一个公共菜场,至1949年,上海共有22个公共室内菜场.文章首先分析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公共室内菜场建筑的分布和选址特征;继而通过案例,分析了公共室内菜场建筑的空间形制及变迁;文章着重从交易空间、辅助空间、结构、设备等方面研究了室内菜场建筑的标准化设计;也讨论了公共室内菜场的卫生制度.文章指出,公共室内菜场建筑是近代上海一种重要的市政建筑,具有市场空间和市政空间的双重属性,标准化设计和卫生制度是其实现这种双重属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上海 公共室内菜场 公共租界 市政管理 标准化 卫生
下载PDF
巴西“走出去”:四座世博会国家馆的故事,2020/1970/1958/1939
2
作者 于云龙(译) 《时代建筑》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在巴西近期的建筑作品中,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巴西馆尤为出色。包括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生前的合作伙伴―MMBB建筑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团队设计了这一建筑。达洛查设计了声誉颇佳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巴西馆,呼应了卢西奥·科斯... 在巴西近期的建筑作品中,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巴西馆尤为出色。包括保罗·门德斯·达洛查生前的合作伙伴―MMBB建筑事务所在内的联合团队设计了这一建筑。达洛查设计了声誉颇佳的1970年大阪世博会巴西馆,呼应了卢西奥·科斯塔在20世纪30年代所发出的倡议:设计一座展现包容和多元现代建筑的里程碑。作为圣保罗粗野主义的巅峰之作,大阪展馆可与之前的两座经典之作相媲美,即1958年塞尔吉奥·伯纳德斯设计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巴西馆,和1939年卢西奥·科斯塔和奥斯卡·尼迈耶合作设计的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这两座里约派现代建筑的典范之作,突破了20世纪20年代柯布西耶式纯粹主义的藩篱。上述四个座国家馆虽是临时性的纪念建筑,但却彰显了国家与民族特征,同时融合了政治、宣传、商业和娱乐的功能。对这些世博馆的比较分析显示,尽管它们分别建于不同的年代,但在设计策略和元素上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点。首先它们都是传统开放式广场或覆顶集会空间的变体。其次,这些设计与周边环境都形成了鲜明对比,以增强建筑的记忆点和纪念性。例如,迪拜巴西馆的流动广场与周遭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大阪巴西馆的人造山丘和山谷与城市中的众多运河相映成趣;布鲁塞尔和纽约的巴西馆则分别以池塘作为冬季花园和庭院的焦点。这些建筑都具有鲜明的工程学意识,景观设计丰富,同时巧妙地融入对原型、典型和用典的隐喻,创造出既能陈列各种展览又能容纳各类活动的空间。这些展馆氛围的恰当营造,使其更接近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而有别于大使馆或国家博物馆。文章强调了现代建筑作为一种形式系统的持久性,同时指出所有五感与智识的结合对于塑造能够激发思考和行动的纪念性建筑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国家馆 现代建筑 形式体系 设计策略
下载PDF
18世纪欧洲园林建筑中的中国文化转译——以瑞典卓宁霍姆宫中国亭为例
3
作者 刘娟 陈雳 《华中建筑》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国风”在17~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成为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欧洲艺术风格,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以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亭为例,通过梳理该建筑的建造历程,分析其设计特点,阐述当时欧洲国... 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中国风”在17~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成为特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欧洲艺术风格,并对欧洲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以瑞典卓宁霍姆宫的中国亭为例,通过梳理该建筑的建造历程,分析其设计特点,阐述当时欧洲国家对中国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模仿转译现象,进一步探讨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融互鉴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国风 卓宁霍姆宫中国亭 想象转译 文化互鉴
下载PDF
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5-28窟抢险加固保护工程纪实
4
作者 牛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9期44-47,共4页
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和龙王庙沟洞窟中具有代表性的附属洞窟5-28窟的洞窟特点。基于对5-28窟的前期勘查结果,分析了5-28窟保存现状、主要病害及其形成机理,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在抢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浅部裂隙灌浆... 文章阐述了云冈石窟龙王庙沟洞窟和龙王庙沟洞窟中具有代表性的附属洞窟5-28窟的洞窟特点。基于对5-28窟的前期勘查结果,分析了5-28窟保存现状、主要病害及其形成机理,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在抢险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浅部裂隙灌浆+锚杆锚固+顶板深层逆向注浆”的方式对5~28洞窟顶板进行加固及进行相关的监测施工,实现了文物保护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保护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石窟 文物保护 龙王庙沟洞窟
下载PDF
基于价值呈现的历史建筑保护真实性思考——上海康定东路85号张爱玲故居修缮设计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涌 张怡欣 《建筑遗产》 CSSCI 2023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历史建筑的“真实性”与其是否能够充分展示该建筑的价值信息密切相关。在保护实践中,既要保护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需要正视并解决当下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妥善把握修缮策略,以推动项目成功。康定东路85号... 历史建筑的“真实性”与其是否能够充分展示该建筑的价值信息密切相关。在保护实践中,既要保护其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呈现历史的真实性,同时又需要正视并解决当下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妥善把握修缮策略,以推动项目成功。康定东路85号张爱玲故居是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过程中设计团队始终在思考历史建筑的保护价值和保护意义,试图在翔实的历史研究和现状调研基础上,从更好呈现建筑遗产历史真实性价值的角度提出风貌完形的指导思想,并依托审慎的修缮设计策略、最小干预原则的实践把握,以及传统工艺与当代标准的有效互补等手段来完成修缮设计实践,使这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建筑真实表达它的历史风貌和价值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故居 历史建筑保护 真实性 价值呈现 最小干预原则
下载PDF
建构·消解·共融——亚洲建筑师协会论坛主题演变研究(1981-2020)
6
作者 支文军 张懿文 《世界建筑》 2023年第9期34-41,共8页
本文以亚洲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区域建筑师协会联盟“亚洲建筑师协会”历届论坛信息为主要依据,从脉络与趋势、主题与解释、关联与启示3个方面对亚建协论坛主题演变展开系统研究,力图勾勒亚建协论坛主题演变“建构·消解·共融... 本文以亚洲最具代表性和权威的区域建筑师协会联盟“亚洲建筑师协会”历届论坛信息为主要依据,从脉络与趋势、主题与解释、关联与启示3个方面对亚建协论坛主题演变展开系统研究,力图勾勒亚建协论坛主题演变“建构·消解·共融”的趋势图景,并在理论层面建立一定的“亚洲视角”,以期对当代亚洲及中国建筑实践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建筑师协会 主题演变 亚洲现代建筑 亚洲视角
下载PDF
近代侨乡建筑装饰审美意识初探——以广东五邑侨乡为例
7
作者 温为才 伍晓茵 张国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92,共7页
清同治至民国时期中国侨乡建筑装饰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审美意识,它是华侨和侨乡民众接触西方文化后在审美层面主动作出的回应。基于五邑侨乡田野调查获得的装饰素材,结合民众生活方式,从审美趣味、审美题材、审美形式等方面分析,提出洋... 清同治至民国时期中国侨乡建筑装饰逐渐形成独特的乡村审美意识,它是华侨和侨乡民众接触西方文化后在审美层面主动作出的回应。基于五邑侨乡田野调查获得的装饰素材,结合民众生活方式,从审美趣味、审美题材、审美形式等方面分析,提出洋气美、工业美、杂糅美三种极具侨乡特色的近代审美意识。研究侨乡审美意识可丰富岭南乡村美学内涵,亦对构建以农民为审美主体的当代侨乡乡村美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 审美意识 乡村美学 五邑侨乡
下载PDF
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建筑形象的图像资料研究
8
作者 梁飞 刘少帅 刘晓曦 《城市建筑》 202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紫禁城位于北京皇城与内城中心,其布局深受中国传统皇城规划思想的影响,中轴线上的建筑成为挑起整个城市的“脊梁”,然而六百年时光荏苒,一些建筑的空间格局和形象都发生了些许改变。文章从传统绘画、舆图及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中,探寻... 紫禁城位于北京皇城与内城中心,其布局深受中国传统皇城规划思想的影响,中轴线上的建筑成为挑起整个城市的“脊梁”,然而六百年时光荏苒,一些建筑的空间格局和形象都发生了些许改变。文章从传统绘画、舆图及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中,探寻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形象变迁,并对其形制原型“三朝五门”进行探讨,可为理解明清时期紫禁城的都城政治空间格局及建筑体形环境的真实面貌提供一种较为生动全面的考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禁城 中轴线 三朝五门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福州市连江县仁坂黄家祖厝建模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季宏 张旭 林万荣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91-193,共3页
文章运用三维激光技术对福州市连江县仁坂黄家祖厝进行数据收集,对建筑要素进行系统性梳理,利用BIM技术的“族嵌套”方式构建“族”库以及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将BIM技术与福州古厝结合,为福州古厝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仁坂黄... 文章运用三维激光技术对福州市连江县仁坂黄家祖厝进行数据收集,对建筑要素进行系统性梳理,利用BIM技术的“族嵌套”方式构建“族”库以及可视化建筑信息模型。将BIM技术与福州古厝结合,为福州古厝保护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仁坂黄家祖厝模型建立对福州其余古厝保护研究工作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古建筑 仁坂黄家祖厝 建模 族嵌套 信息
下载PDF
15~18世纪西方古迹调查记录图像与文化——以“真实性”概念变化为线索
10
作者 唐湉 陈蔚 戴月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0期5-9,共5页
古迹调查记录属于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古迹调查并非简单的记录,更是通过分析、理解再呈现的过程。从知识生产的角度,作为人类关于历史物质遗存研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古迹调查记录的文本与图像档案构成了我们的“第二历... 古迹调查记录属于历史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古迹调查并非简单的记录,更是通过分析、理解再呈现的过程。从知识生产的角度,作为人类关于历史物质遗存研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古迹调查记录的文本与图像档案构成了我们的“第二历史”遗产;作为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受制于观看主体、观看目的、技术手段以及记录原则等因素,具有可再读性。该文着眼考察15~18世纪西方建筑古迹调查记录中“真实与再现性”的关系,反思不断推进的调查记录技术科学和文化之间的互动,扩展对于遗产价值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迹调查 测绘 透视法 摄影术 真实性 客观
下载PDF
俄罗斯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磊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俄罗斯拥有悠久建筑历史和装饰艺术文化,其建筑装饰艺术传承继承古典艺术又开拓创新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文章旨在深入剖析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其艺术表现形式,从艺术表现形式、材料使用、造型特点、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说... 俄罗斯拥有悠久建筑历史和装饰艺术文化,其建筑装饰艺术传承继承古典艺术又开拓创新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文章旨在深入剖析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其艺术表现形式,从艺术表现形式、材料使用、造型特点、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中总结出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通过系统阐述俄罗斯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经典案例研究,提出了现代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和方法,为俄罗斯建筑装饰美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建筑装饰艺术 研究
下载PDF
岛屿上的曲径通幽:现代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进程
12
作者 陈宏 刘阳 王绍森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06,共9页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 通过对现代主义运动起源与传播的分析,旨在揭示台湾地区一个世纪以来曲折的历史境遇如何影响其建筑发展进程。结合拉尔夫·林顿的文化传播三阶段理论,按照时间脉络厘清了台湾地区建筑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关系,提出台湾地区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1)日据时期“接触与显现”;(2)光复之后“选择与冲突”;(3)解严之后“融合与变异”;(4)社区崛起后的“地区性反思”。最终,通过对各个阶段历史因素与建筑发展之间关系的剖析,展现台湾地区建筑作为重要现代主义支流具身面貌的历史由来,以期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研究提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台湾地区建筑 地域建筑 原乡 社区
下载PDF
近代哈尔滨领事馆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探究
13
作者 赵宁 庞海燕 +1 位作者 李圆圆 鲍丽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5期96-102,共7页
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价值,发挥建筑遗产作用,有助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由于1896—1903年中东铁路建设的特殊历史背景,哈尔滨经历过与其他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现存的领事馆作为近代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 在文旅融合的趋势下,挖掘城市特色文化资源价值,发挥建筑遗产作用,有助于城市旅游品牌塑造。由于1896—1903年中东铁路建设的特殊历史背景,哈尔滨经历过与其他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现存的领事馆作为近代历史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对哈尔滨现存领事馆建筑的调查,分析其价值构成和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对建筑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实物再生、文化共生、空间链接策略,实现建筑—人—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的近代哈尔滨领事馆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拓展文旅融合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事馆建筑 建筑遗产 活化利用 文旅融合
下载PDF
从流域视角探讨文化遗产保护
14
作者 汪芳 李卓起 +1 位作者 董颖 王乐业 《建筑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开展。然而现有的行政区划管理逻辑与人类文明和遗产形成的源起逻辑是大相径庭的。众所周知,早期人类依水而居,流域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城乡演变的见证。可以说,人水关系在人地关系中是... 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开展。然而现有的行政区划管理逻辑与人类文明和遗产形成的源起逻辑是大相径庭的。众所周知,早期人类依水而居,流域成为孕育人类文明的载体和城乡演变的见证。可以说,人水关系在人地关系中是最本质、经典且持久的。文章从流域视角切入,探讨文化遗产保护所呈现的“自然-人文”耦合的系统性特征,提出多尺度协调保护与系统性网络构建、跨学科整合与数据同化技术应用、与动态环境变化适应性响应策略等保护思路,并分析“黄-运-长”流域共同体中的两组人水互动模式的典型案例,从文化遗产的本质出发,为其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综合框架,以回应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人居 文化遗产保护 人水关系 “黄-运-长”流域共同体
下载PDF
信息交互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与展示应用——以故宫养心殿东暖阁XR展陈项目为例
15
作者 苑思楠 孙悦 +3 位作者 何蓓洁 刘宇博 程春艳 申烁志 《中国文化遗产》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新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为遗产展陈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扩展现实(XR)技术在建筑遗产展陈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从而极大丰富了遗产本体面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容量与获取方式。本文以明清官式建筑北京故宫养心殿... 新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与普及为遗产展陈带来全新的发展前景。扩展现实(XR)技术在建筑遗产展陈中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互”的可能性,从而极大丰富了遗产本体面向公众传达的信息容量与获取方式。本文以明清官式建筑北京故宫养心殿东暖阁XR展陈开发项目为例,展示了如何利用XR技术中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两种具体技术方案,实现针对建筑本体以及附加其上的多元历史文化信息的交互式展示。VR和AR技术方案在公众体验建筑遗产时提供了以建筑本体为索引探寻其背后丰富知识的交互接口,此外还可在未来进一步拓展至服务建筑遗产保护从业者,实现对建筑遗产管理、监测与修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建筑遗产 遗产展示 扩展现实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信息交互
下载PDF
遗产化视角下的福州古厝保护与活化研究——兼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的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1
16
作者 季宏 《新建筑》 2024年第1期81-85,共5页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 文章对福州古厝建筑遗产的类型构成、分类保护与活化原则、方法、模式进行介绍,指出《福州市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改造设计技术导则》是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的全面借鉴。基于遗产化的视角,指出由于建筑遗产类型内涵与边界不清,导致对部分类型的福州古厝过度保护,并尝试通过对导则的修订、保护框架的建构,达到科学分类保护的目的,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建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福州古厝 分类保护 设计技术导则 保护传承体系
下载PDF
桩-浆联合模式下土遗址裂隙注浆加固机制
17
作者 崔凯 于翔鹏 +2 位作者 吴国鹏 许鹏飞 葛诚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7-618,共12页
桩-浆联合修复土遗址裂隙加固效果显著,加固机制复杂尚待明晰。基于固体传热、非饱和渗透理论,结合生石灰非等温水化进程和桩-浆-土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该过程中水-热-力耦合的三维扩散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现场注浆试验过程的实时监... 桩-浆联合修复土遗址裂隙加固效果显著,加固机制复杂尚待明晰。基于固体传热、非饱和渗透理论,结合生石灰非等温水化进程和桩-浆-土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该过程中水-热-力耦合的三维扩散模型并进行求解,通过现场注浆试验过程的实时监测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比对以揭示其加固机制。结果一致表明:石灰桩和浆液中生石灰都在极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反应程度,60 min时反应程度分别达到87%和76%;裂隙周边夯土中各物理场均呈现出以浆液和石灰桩为中心,距离裂隙越远数值越低的分布规律;浆液和石灰桩中80%的水分和69%的水化热被有效用于加固过程;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该过程中温度、水分、膨胀压力作用的有效影响范围分别为裂隙宽度的2.4倍、0.7倍和1.4倍。该研究为桩-浆联合修复土遗址裂隙新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桩-浆联合 水化反应 加固机制 有效影响范围
下载PDF
重构单体建筑与环境审美意境关系的东方智慧
18
作者 季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221,共9页
近年来,在单体建筑与环境审美意境的关系问题上,“唯形式论”、新“形式一元论”的极端主义美学思潮几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并对建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潮流也在我国蔓延,使奇奇怪怪的超大型建筑不断建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影... 近年来,在单体建筑与环境审美意境的关系问题上,“唯形式论”、新“形式一元论”的极端主义美学思潮几乎成为西方艺术的主流,并对建筑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潮流也在我国蔓延,使奇奇怪怪的超大型建筑不断建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影响最广泛的是建筑现象学,它实现了对传统建筑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批评与超越。不过现象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走入困境。而中国哲学美学与文化中的“意境”“天人和谐”“生生哲学”等重要观念则蕴含更多的东方智慧。以此为契机,呼吁从观念上、本体上去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重估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价值,为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更多的东方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环境 审美 东方智慧
下载PDF
晋系古建筑“窑顶檐厦”营造技术初探
19
作者 王金平 韩笑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2-17,共6页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 窑洞结合木结构的营造方式,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是晋系古建筑典型的技术方式,包括“窑上建窑”“窑上建房”“窑前建房”“窑顶檐厦”“无梁结构”和“窑脸仿木”六种不同做法,简称“窑房同构”。其中,“窑顶檐厦”技术,广泛应用于楼阁、殿堂和民居建筑中。依据实地调查案例,分析了“窑顶檐厦”技术的分类、功能和技术沿革;以及盝顶式、坡顶式“窑顶檐厦”技术的营造做法;总结归纳了晋系古建筑蕴藏的营造智慧。该研究成果对于科学认知、保护、利用晋系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系 窑房同构 窑顶檐厦 营造技术 营造智慧
下载PDF
南阳市历史建筑数字档案建设与保护研究
20
作者 谭征 刘浩 +1 位作者 王飞 闫冬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95,共6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档案的建立提供新的可能。如何从数字化的视角确定历史建筑档案内容及保护手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首先采取实地调研、数... 随着数字化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化保护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档案的建立提供新的可能。如何从数字化的视角确定历史建筑档案内容及保护手段,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首先采取实地调研、数据采集等方式了解南阳市档案部门历史建筑档案和历史建筑实际情况,系统构建历史建筑数字档案库;其次,遵循信息互动的原则,建立数字档案馆;借助相关数字化展示技术为公众提供更真实、更有趣味的体验;最后,从历史建筑遗产展示与传播、建筑教育与研究、建筑分享与传播三个方面进行相关探讨总结。以此完善和丰富档案资源和应用范围,为历史建筑数字档案的资源管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数字化技术 档案保护 资源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