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8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岭南建筑文化的何香凝纪念馆设计
1
作者 刘旭红 邹世杰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99,共2页
设计师:刘旭红,邹世杰作品名称:基于岭南建筑文化的何香凝纪念馆设计设计说明: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广州何香凝纪念小学附近。设计从岭南地域文脉出发,建造方式亦尊重其气候特点。纪念馆坐北朝南,南北开门,南北立面皆采用大面积栅格状... 设计师:刘旭红,邹世杰作品名称:基于岭南建筑文化的何香凝纪念馆设计设计说明:项目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广州何香凝纪念小学附近。设计从岭南地域文脉出发,建造方式亦尊重其气候特点。纪念馆坐北朝南,南北开门,南北立面皆采用大面积栅格状开窗方式,在考虑室内采光、通风的同时,也保证其通透性。此栅格状开窗纹理源于对岭南传统酸脂窗元素的提取,利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巧妙简化,增强了建筑立面的层次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香凝 作品名称 室内采光 建筑立面 建造方式 地域文脉 纪念馆 广州市荔湾区
下载PDF
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初探——廖俊波纪念馆设计
2
作者 闻佳琳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纪念性场所 多元化 公共空间 纪念馆 场所精神 廖俊波
下载PDF
红色历史建筑的价值与保护策略研究——以卢作孚纪念馆为例
3
作者 曾培林 舒修涵 +3 位作者 黄微 曲继萍 李晓芸 陈斌卿 《城市建筑》 2024年第7期38-41,共4页
红色历史建筑是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是弘扬红色文化的物质基础,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卢作孚纪念馆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挖掘其存在的价值,并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红色历史建筑的保护... 红色历史建筑是红色精神的物质载体,是弘扬红色文化的物质基础,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文章以卢作孚纪念馆为例,通过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挖掘其存在的价值,并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为红色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历史建筑 建筑价值 保护策略 卢作孚纪念馆
下载PDF
场所重建——谈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规划与建筑设计
4
作者 胡慧峰 吕宁 +1 位作者 蒋兰兰 陈赟强 《世界建筑》 2024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本文基于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设计项目,探索了现象集结与空间特性的建立,思考了场所意义与诗意力量的产生。本文从故居历史格局的追溯,到阳明广场的结构重塑与韵律形成;从圆形心厅的特性加强,到光与时间的永恒表达等方面,探究纪念性建筑... 本文基于王阳明故居及纪念馆设计项目,探索了现象集结与空间特性的建立,思考了场所意义与诗意力量的产生。本文从故居历史格局的追溯,到阳明广场的结构重塑与韵律形成;从圆形心厅的特性加强,到光与时间的永恒表达等方面,探究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方向性与集中性在空间结构重塑中的关键作用,寻找控制场所重建所必须确立的张力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集结 结构重塑 情景再现 场所意义
下载PDF
旧城更新中文物建筑活化触媒效应研究——以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为例
5
作者 张铭晏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21-223,共3页
随着城市存量设计时代的到来,旧城更新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文章结合文物建筑活化这一城市建设的热点内容,从城市触媒的角度,分析文物建筑活化给旧城更新带来的触媒元素及触媒机制,探索如何有效引导文物建筑的触媒反应,形成... 随着城市存量设计时代的到来,旧城更新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旋律。文章结合文物建筑活化这一城市建设的热点内容,从城市触媒的角度,分析文物建筑活化给旧城更新带来的触媒元素及触媒机制,探索如何有效引导文物建筑的触媒反应,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机式更新,以期为同类型的文物建筑活化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建筑 活化利用 旧城更新 触媒效应
下载PDF
具身空间视角下的红色文化纪念馆交互设计研究
6
作者 秦臻珍 《丝网印刷》 2024年第2期71-73,共3页
以具身交互的叙事理论视角,探讨红色文化纪念馆交互设计的理论框架,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通过有机融合红色主题、空间环境和参观者体验,提出了基于双向互动的纪念馆交互设计理论,为交互设计在红色文化相关的空间对象中的理论发展... 以具身交互的叙事理论视角,探讨红色文化纪念馆交互设计的理论框架,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通过有机融合红色主题、空间环境和参观者体验,提出了基于双向互动的纪念馆交互设计理论,为交互设计在红色文化相关的空间对象中的理论发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纪念馆 具身体验 可视化设计 互动叙事
下载PDF
感知与认同:人物类纪念展览设计策略--以吴良镛学术成就展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亦鸣 吴诗中 《工业设计》 2023年第6期24-26,共3页
人物类展览是通过展陈设计的方式营造名人的传承精神,通过事迹展现出一个生动的人物画像在观众眼前。通过感悟构建认同,与之建立亲切感与融合度,使观众在参观中由历史的聆听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和感悟者,从中获得崇高的理想信念与精... 人物类展览是通过展陈设计的方式营造名人的传承精神,通过事迹展现出一个生动的人物画像在观众眼前。通过感悟构建认同,与之建立亲切感与融合度,使观众在参观中由历史的聆听者,转变为历史的参与者和感悟者,从中获得崇高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力量。文章以“金陵瑰宝,国之巨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的策划布展工作为例,深入探讨了如何讲好人物故事,深挖人物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增强展览的感染力,以期使观众更好地获得参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类展览 多维感知 展陈设计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此地”与“异地”--两座红色文化纪念馆的地域性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赵鹏飞 王燕贞 +1 位作者 王润政 张冰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144-148,共5页
红色文化纪念馆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而建设的纪念性展示建筑。红色文化地域性表达的本质是将历史事件发生地的特质内化于设计概念,以红色文化纪念馆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记忆枢纽,无论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此地”或“异地... 红色文化纪念馆是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革命精神而建设的纪念性展示建筑。红色文化地域性表达的本质是将历史事件发生地的特质内化于设计概念,以红色文化纪念馆作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记忆枢纽,无论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在“此地”或“异地”,都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使观者触景生情、身临其境地体会红色文化内涵。以沂蒙红嫂纪念馆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为例,从场所环境、历史场景、地方技艺以及地域元素、叙事情节、空间情境等方面,对两座不同地域特征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建筑进行解读,为新时代的红色文化纪念馆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红色文化 沂蒙红嫂纪念馆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下载PDF
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9
作者 屈培青 张广源(摄影) 《当代建筑》 2023年第3期28-29,共2页
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是陕西省确立的以老区振兴和红色旅游为主的重点文化名镇,是西北红军成长壮大的红色革命老区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拥有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照金镇的总体规划理念是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小... 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是陕西省确立的以老区振兴和红色旅游为主的重点文化名镇,是西北红军成长壮大的红色革命老区和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拥有陕西省唯一的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照金镇的总体规划理念是通过“打造美丽乡村小镇”和“建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条主题轴线,对小镇进行规划及设计。一条是以纪念馆为核心的南北向纪念轴线,轴线南高北低,纪念碑-纪念馆-雕像-纪念广场-五星纪念台-烈士陵园结合地形高差而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文化名镇 美丽乡村 地质公园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丹霞 经典景区
下载PDF
延安文艺纪念馆
10
作者 屈培青 张晓明(摄影) 《当代建筑》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桥儿沟-鲁艺旧址”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北的桥儿沟。鲁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现存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所在。设计在以... “桥儿沟-鲁艺旧址”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城东北的桥儿沟。鲁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综合性文学艺术学校,现存的天主教堂也是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址所在。设计在以鲁艺旧址为核心保护区的基础上,确定了“一轴四区”的总体布局。“一轴”是指从鲁艺旧址的前广场、教堂、学员教室向北经文化展示区,最终到达延安文艺纪念馆的空间序列,是整个景区的中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文物保护单位 文艺工作者 核心保护区 空间序列 延安文艺 天主教堂 抗战文艺
下载PDF
淮海战役纪念馆改陈提升项目设计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宁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淮海战役纪念馆改陈提升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平面图景、立体造型和可触、可感的“四维式”展示手段,生动还原了当年淮海战役的宏大壮阔的场面,重现那段峥嵘岁月.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解放战争纪念馆,经过改陈提升设计后... 淮海战役纪念馆改陈提升设计中综合运用了平面图景、立体造型和可触、可感的“四维式”展示手段,生动还原了当年淮海战役的宏大壮阔的场面,重现那段峥嵘岁月.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解放战争纪念馆,经过改陈提升设计后,展览区域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再现恢弘的战争场景.重新设计后的场馆改善了历史文物展览的环境,对于发展战争文化、发扬战时革命精神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战役纪念馆 改陈提升 设计理念
下载PDF
地域文化的基因转译:刘铭传纪念馆空间营造研究
12
作者 孙超 谢亮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14,共7页
乡村纪念馆的在地性表达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亦是地域文化视域下在地性文化基因转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铭传乡地域文化的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运用景观基因转译的方法做设计分析与阐述。结合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 乡村纪念馆的在地性表达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亦是地域文化视域下在地性文化基因转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铭传乡地域文化的文献分析与田野考察,运用景观基因转译的方法做设计分析与阐述。结合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刘铭传纪念馆,从设计构思、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展开设计概况的分析,同时对以上分析提出三点设计解读:设计转译在地性景观基因;建筑融合在地性地形地貌;空间传递在地性时代精神。以此为营造具有地域特色且蕴含时代精神的乡村纪念性建筑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景观基因转译 刘铭传 乡村纪念馆 时代精神
下载PDF
文化元素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项目中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陈扬 林乃禾 +2 位作者 吴敏越 代清婷 宋苏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坐落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象山南北分隔着校园的一期与二期工程。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一向致力于将本土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融合。文章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对该项目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价值分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坐落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象山南北分隔着校园的一期与二期工程。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一向致力于将本土建筑理念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融合。文章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对该项目中的文化元素进行价值分析,主要包括设计理念、造园手法、形式符号、比例与尺度的提取、材料的应用,旨在探索在当今西方文化浪潮影响下,如何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元素 设计理念 造园手法 形式符号 比例尺度 材料应用
下载PDF
红色文化景观中的叙事性表现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智贤 水瑾艳 《城市建筑》 2023年第8期214-216,共3页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产生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景观作为我国特殊文化的载体,需要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和文化背景来考虑。通过定义红色文化景观的性质,探究叙事性表现对红色文化景观设计的积极作用。由于红色文化景观性... “红色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产生的特有的历史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景观作为我国特殊文化的载体,需要结合景观设计学理论和文化背景来考虑。通过定义红色文化景观的性质,探究叙事性表现对红色文化景观设计的积极作用。由于红色文化景观性质特殊,其景观叙事性和受众情感互动相辅相成,所以对红色文化景观叙事性设计与受众的情感互动进行分析,再将其叙事性表现的设计思路及设计限制进行分类讨论,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景观叙事性表现对促进红色文化传播、革命精神传承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红色文化景观 叙事性景观 思维模式
下载PDF
人物纪念馆的困境与重生——以马可·波罗纪念馆提升为思考
15
作者 卜敏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5期238-240,共3页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文物博物馆大国。2021年,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宏伟目标。然而,在博物馆事业如火如荼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文物博物馆大国。2021年,由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宏伟目标。然而,在博物馆事业如火如荼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分化现象——强者愈强,弱者更弱。人物纪念馆作为博物馆群体中的一类,它不仅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是延续并传播着精英人物的精神信念。它的发展基本处于“弱者”行列。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探索人物纪念馆如何把握契机,走出困境,继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纪念馆 马可·波罗纪念馆 困境 重生
下载PDF
“记忆”建构空间叙事——中共诸暨县“一大”纪念馆设计
16
作者 曲劼 莫洲瑾 陈黎萍 《世界建筑》 202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本文辨析了纪念场所设计中历史与记忆、记忆与纪念的相承关系,并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从“线索”“结构”“情节”“语汇”等维度解析中共诸暨县“一大”纪念馆的空间建构逻辑,设计强调“源于纪念,归于日常”的理念,以开放性、参与性空间... 本文辨析了纪念场所设计中历史与记忆、记忆与纪念的相承关系,并基于空间叙事理论,从“线索”“结构”“情节”“语汇”等维度解析中共诸暨县“一大”纪念馆的空间建构逻辑,设计强调“源于纪念,归于日常”的理念,以开放性、参与性空间情境将事件精神融于市民生活,实现场所纪念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记忆 空间情境 纪念馆设计
下载PDF
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厅网壳的构型与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龚景海 潘延东 +1 位作者 张建民 刘锡良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48,共3页
介绍了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厅同壳的模型构造过程和优化设计结果,并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得到了一些关于网壳设计的结论,供参考.
关键词 网壳 动力特性 构型 周恩来总理专机展厅 纪念馆
下载PDF
事件型纪念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科峰 吕珊 于红霞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52-57,共6页
事件型纪念建筑的创作是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目的的,根据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应该体现事件的背景和纪念的主题.通过分析总结事件型纪念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和类型,探讨在事件型纪念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营造中的思路... 事件型纪念建筑的创作是以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为目的的,根据建筑的类型和特点,其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应该体现事件的背景和纪念的主题.通过分析总结事件型纪念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特点和类型,探讨在事件型纪念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营造中的思路和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型纪念建筑 外部空间 环境营造 要素 方法
下载PDF
纪念的集约——广东东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四维 齐康 《新建筑》 2005年第4期49-51,共3页
通过介绍广东东莞市东江纵队纪念馆的设计思考过程,提出纪念性建筑构思应植根于历史,从具体遗存环境中取得灵感并反映其内在气质。同时,设计中高度关注形体空间的使用。
关键词 纪念性 整合 适配 界面 双得身份 变形
下载PDF
传统风水文化在墓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灵山墓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乃鑫 谢宛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225-229,共5页
以灵山墓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以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现代规划理念及园林文化理念为指导,遵循园林设计"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采取依山就势的扇形布局和棋盘式细化分割,构建"一主轴、三绿线、多围环"的立体式园... 以灵山墓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以中国传统风水文化、现代规划理念及园林文化理念为指导,遵循园林设计"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的原则,采取依山就势的扇形布局和棋盘式细化分割,构建"一主轴、三绿线、多围环"的立体式园林绿化结构与交通体系,以达到既体现传统风水文化,又使自然和人工景致和谐共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文化 灵山墓园 墓园规划设计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