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1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荷载传递法分析PTC管桩的抗拔性状
1
作者 张芳芳 李海兵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9期31-34,共4页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 建立了PTC管桩的荷载传递模型,并对相关参数的选取与计算进行了探讨。采用VC++语言编写了用位移协调法计算此桩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P-S曲线及轴力的程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则表明此方法合理可行,在实际工程中可用来推算管桩的极限承载力,以达到替代或部分替代现场试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管桩 荷载传递法 载荷试验 抗拔性状
下载PDF
桥梁桩基础计算欧标和国标比较
2
作者 王慧 夏友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164-168,共5页
规范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准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规范差异导致设计的差异,在确保科学安全的基础上,应避免规范间的差异而引起的浪费。针对中国、欧盟岩土规范设计原理和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可为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 规范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准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规范差异导致设计的差异,在确保科学安全的基础上,应避免规范间的差异而引起的浪费。针对中国、欧盟岩土规范设计原理和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可为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规范 岩土工程 桥梁基桩承载力
下载PDF
上海地区以密实砂土为持力层的预制桩桩基承载力参数取值及沉桩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栾兆富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上海勘察规范、上海静探规程中采用静力触探估算以密实砂土为持力层的预制桩桩基承载力参数,并结合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推荐了合理的桩基承载力参数。同时根据试桩沉桩成果进行沉桩可能性分析及施工建议,对工... 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上海勘察规范、上海静探规程中采用静力触探估算以密实砂土为持力层的预制桩桩基承载力参数,并结合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推荐了合理的桩基承载力参数。同时根据试桩沉桩成果进行沉桩可能性分析及施工建议,对工程勘察中合理提供桩基承载力参数及桩基持力层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法 预制桩 密实砂土 桩基承载力 沉桩可能
下载PDF
桥梁桩土相互作用的集中质量模型及参数确定 被引量:94
4
作者 孙利民 张晨南 +1 位作者 潘龙 范立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桩土相互作用是桥梁抗震研究中的难点 ,计算模型的选用和参数确定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精度 .为此 ,提出一种改进Penzien模型及其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以此模型采用动力反应时程方法对国外某桥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 。
关键词 桥梁 桩土相互作用 动力分析 集中质量模型 参数确定 抗震分析
下载PDF
竖向荷载下群桩变形性状及沉降计算 被引量:94
5
作者 刘金砺 黄强 +1 位作者 李华 高文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介绍粉土和软土中不同桩距、不同桩长原型与模型群桩竖向荷载下变形试验研究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土层中群桩变形性状随桩距而变化。桩间土压缩变形所占比率随桩距增大而增大,桩底平面以下整体压缩变形和压缩层深度随桩距增大... 本文介绍粉土和软土中不同桩距、不同桩长原型与模型群桩竖向荷载下变形试验研究成果。试验结果表明,均匀土层中群桩变形性状随桩距而变化。桩间土压缩变形所占比率随桩距增大而增大,桩底平面以下整体压缩变形和压缩层深度随桩距增大而减小,桩沉降的相互影响比线弹性理论值小得多。建议等代墩基法中的墩底面应根据桩距、桩长、持力层性质设定。本文还对弹性理论法中的相互影响系数和沉降比的理论值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竖向载荷 变形 沉降 计算 压缩层
下载PDF
岩溶区嵌岩桩的试验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51
6
作者 张慧乐 张智浩 +1 位作者 王述红 孙映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103,共12页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的承载能力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在... 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对岩溶区嵌岩桩的承载能力与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顶板厚度与溶洞位置偏移距离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大,随溶洞直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的增大,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破坏核体在竖直方向上基本未超过3d,在水平方向上基本未超过4d;嵌岩桩与基岩相互作用系统的破坏模式主要有冲切破坏、冒落区塌落、扇形塑性区破坏和"撕裂"破坏,破坏模式主要受顶板厚度、溶洞赤道半径b以及c/b的影响;嵌岩桩承载能力还与溶洞形状有关,建议引进形状系数ζ。结合不同条件下岩溶区嵌岩桩的破坏模式,提出一系列安全可靠、便于工程应用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嵌岩桩 影响因素 承载特性 破坏模式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不均匀地基条件下CFG桩桩长有效控制应用技术研究
7
作者 孙佳 贾伶 胡正威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20期16-18,共3页
以某市山区公路CFG桩基础工程为例,介绍了不均匀地基条件下CFG桩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分析了影响CFG桩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因素,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桩长和压缩模量情况下的地基沉降进行模拟。
关键词 不均匀地基 CFG 桩长 桩径 压缩模量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锚索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润泽 周海清 +2 位作者 胡源 李鹏举 钟一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5,共8页
采用FLAC3D建立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不同预应力作用下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改变桩后岩土体的弹性模量及性质、锚索的设置位置以及边坡强度安全储备系数等参数,对锚索桩滑坡推... 采用FLAC3D建立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不同预应力作用下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改变桩后岩土体的弹性模量及性质、锚索的设置位置以及边坡强度安全储备系数等参数,对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锚索预应力的增大,桩后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逐渐由梯形向矩形变化;预应力对桩后滑坡推力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其与桩背总桩土相互作用力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其绝对大小。说明预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桩后推力分布形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照搬普通抗滑桩固定不变的推力分布形式对锚索桩进行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桩 初始预应力 桩土相互作用力 滑坡推力分布规律
下载PDF
打桩锤击模型的解析算法 被引量:24
9
作者 谢永健 朱合华 +1 位作者 王怀忠 陶履彬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桩的可打性研究需要模拟桩的锤击,计算出桩顶的应力波。该应力波可由数值或解析方法研究获得。针对桩锤、桩帽、锤垫、桩垫组成的锤击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分别用不同的集中质量块表示桩锤、桩帽,用一并联的弹簧、阻尼... 桩的可打性研究需要模拟桩的锤击,计算出桩顶的应力波。该应力波可由数值或解析方法研究获得。针对桩锤、桩帽、锤垫、桩垫组成的锤击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析模型。该模型分别用不同的集中质量块表示桩锤、桩帽,用一并联的弹簧、阻尼器表示锤垫,用一弹簧表示桩垫,同时用一阻尼器表示桩,建立平衡方程,利用拉普拉斯变换推导出锤击力的解析解。该解析解均用无量纲量表示,可用来研究桩垫层材料的参数、桩帽与桩锤质量之比对锤击力的影响,并利用室内试验确定出桩垫材料的刚性系数,将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理论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故该解析模型可用来研究参数的组合对锤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打桩 解析解 参数研究 室内静力试验
下载PDF
福建某坡顶高层建筑桩基设计计算要点
10
作者 余彬彬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77-79,115,共4页
坡顶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与边坡支挡结构相互影响、建筑基础稳定性验算非常重要,在大震作用下建筑、边坡支护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通过某项目工程设计实例,对坡顶结构最大地震力影响系数增大系数的计算、基础选型、大震作用下建筑基... 坡顶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与边坡支挡结构相互影响、建筑基础稳定性验算非常重要,在大震作用下建筑、边坡支护的安全性存在较大隐患。通过某项目工程设计实例,对坡顶结构最大地震力影响系数增大系数的计算、基础选型、大震作用下建筑基础的抗倾覆和抗滑移、高回填下桩基单桩承载力计算等问题提出一些具体设计计算方法,可为类似坡顶建筑设计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顶高层建筑 基础选型 抗倾覆 抗滑移
下载PDF
门式双排桩在临江大型滑坡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彭朋 尤岭 姚劲松 《建筑安全》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以三峡库区某临江大型滑坡工程为背景,基于GEO5软件建立门式双排桩在工程中应用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分析门式双排桩的内力和位移情况,研究门式双排桩在临江大型滑坡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本工程的门式双排桩的内力及变形均可... 以三峡库区某临江大型滑坡工程为背景,基于GEO5软件建立门式双排桩在工程中应用的数值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分析门式双排桩的内力和位移情况,研究门式双排桩在临江大型滑坡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本工程的门式双排桩的内力及变形均可满足规范控制要求,实际监测的内力趋势情况也验证了支挡结构的有效性,门式抗滑桩可作为临江大型滑坡治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式双排桩 临江 滑坡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悬臂式抗滑桩土拱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林元 《建筑安全》 202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土拱效应决定着抗滑桩支护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借助有限元模拟方法,以某采用悬臂式抗滑桩进行加固的基覆型边坡为例,构建三维模型,从桩截面尺寸、桩间距、抗剪强度参数几方面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 土拱效应决定着抗滑桩支护作用的发挥,然而目前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借助有限元模拟方法,以某采用悬臂式抗滑桩进行加固的基覆型边坡为例,构建三维模型,从桩截面尺寸、桩间距、抗剪强度参数几方面对土拱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桩间距相对桩截面尺寸对土拱效应影响更明显,土拱效应随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弱。粘聚力和内摩擦角较小时对土拱效应影响显著,增大到一定值后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抗滑桩 土拱效应 桩间距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水平荷载下单桩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胡安峰 谢康和 肖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0-425,共6页
基于动力Winkler模型(BDWF)对粘弹性地基中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的动力响应进行求解,采用与频率相关的弹簧系数和阻尼系数,得到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为了对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的动力特性进行比较,对最大无量纲响应沿深度的变化曲线... 基于动力Winkler模型(BDWF)对粘弹性地基中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的动力响应进行求解,采用与频率相关的弹簧系数和阻尼系数,得到了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为了对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的动力特性进行比较,对最大无量纲响应沿深度的变化曲线进行了参数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桩土模量比是动力响应中最重要的参数,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桩的长径比大于15时,有限长桩和无限长桩的内力和位移之间差别都很小,甚至可以把有限长桩当作无限长桩来近似处理,并且计算结果足够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桩 动力反应 水平荷载 动力Winkler模型 有限长桩 无限长桩 动力响应 粘弹性地基
下载PDF
现浇X型混凝土桩截面几何特性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刘汉龙 刘芝平 王新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3,共7页
基于X型桩截面的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开弧间距及开弧弧度3个控制变量,推导X型截面面积、周长表达式,建立X型桩截面惯性矩的数值计算方法。X型桩的截面面积及截面惯性矩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和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减... 基于X型桩截面的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开弧间距及开弧弧度3个控制变量,推导X型截面面积、周长表达式,建立X型桩截面惯性矩的数值计算方法。X型桩的截面面积及截面惯性矩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和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增大,随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减小;周长随X型桩截面3个控制变量的增大均增大;周长与面积比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和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增大。截面面积相同时,X型桩的周长及截面惯性矩均比圆形桩和方形桩大,且比值均随外包方形截面边长及开弧弧度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开弧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可见,截面面积相同时,X型桩的侧摩阻力大于圆形桩和方形桩,单桩承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沉管灌注桩 X型混凝土桩 截面几何性质 惯性矩
下载PDF
基于荷载传递理论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郭帅杰 宋绪国 +2 位作者 罗强 许再良 肖世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4-50,共7页
研究目的: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一般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结构,但目前考虑桩土协同工作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荷载传递理论描述桩与桩间土之间荷载转移规律,由最小二乘法拟合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 研究目的:软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一般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结构,但目前考虑桩土协同工作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荷载传递理论描述桩与桩间土之间荷载转移规律,由最小二乘法拟合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抛物分布方程,尝试建立刚性桩加固区沉降计算模型,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验算及桩体平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刚性桩加固区桩与桩间土之间存在荷载相互转移现象,桩侧同时分布正负摩阻力;(2)桩间土表面荷载引起的加固区附加应力为非线性分布,可采用五点最小二乘法拟合其抛物分布方程;(3)沉降模型关于京沪高铁试验段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接近,计算偏差约15%;(4)Randolph理论关于桩侧和桩端刚度系数取值方法使桩土沉降差计算结果偏大,刚度系数取值的合理性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桩复合地基 荷载传递理论 沉降计算 负摩阻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深基双排桩空间协同计算理论及位移反分析 被引量:62
16
作者 平扬 白世伟 曹俊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考虑排桩 圈梁 连系梁空间协同作用的前提下 ,提出了一种更适合双排桩实际工作性态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提出了实用的反分析计算理论。计算表明 。
关键词 深基坑 双排桩 支护 计算方法 位移反分析
下载PDF
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与护壁桩的桩间距分析 被引量:101
17
作者 贾海莉 王成华 李江洪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98-103,共6页
抗滑桩与护壁桩分别在滑坡治理和基坑支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实施正是利用了土中的成拱效应 ,然而传统桩的设计虽考虑土拱效应的存在 ,但桩间距确定理论与方法并未建立起来。本文首先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土体... 抗滑桩与护壁桩分别在滑坡治理和基坑支护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其实施正是利用了土中的成拱效应 ,然而传统桩的设计虽考虑土拱效应的存在 ,但桩间距确定理论与方法并未建立起来。本文首先基于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对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土体中的成拱作用进行研究 ,得出了抗滑桩的最大桩间距公式 ,并以某一具体工程为例 ,对该最大桩间距的物理意义和可用性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 ,给出了在考虑土拱效应的情况下合理桩间距的确定方法 ,并以此为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护壁桩 滑坡治理 基坑支护 桩间距
下载PDF
地震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立忠 柯瀚 +2 位作者 陈云敏 吴世明 张伟民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将Gazetas的动力Winkler模型应用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抗震分析,并将该地基模型推广到更加符合于工程实际的双层地基。文中详细探讨了软土地基剪切波速、软土层厚度及地震频率对水泥搅拌桩单桩最大弯矩的影响,给出了... 将Gazetas的动力Winkler模型应用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抗震分析,并将该地基模型推广到更加符合于工程实际的双层地基。文中详细探讨了软土地基剪切波速、软土层厚度及地震频率对水泥搅拌桩单桩最大弯矩的影响,给出了桩顶铰接时桩顶力的动相互作用系数。在计算群桩效应时根据柔性桩的特性,将Gazetas所用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简化。本文为研究“浮桩”基础(如油罐地基等)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分析方法,尤其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抗震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自由场 群桩 动相互作用系数 水泥桩
下载PDF
普氏理论在确定抗滑桩间距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9
作者 冯君 吕和林 王成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9-81,共3页
从方桩桩间土拱形成的机理、力学特性入手,将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的普氏系数引入抗滑桩最大间距的计算分析中,并根据桩间土拱的静力平衡,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同时以泸州市世寿街滑坡为例,对所推导的最大桩间距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计算... 从方桩桩间土拱形成的机理、力学特性入手,将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的普氏系数引入抗滑桩最大间距的计算分析中,并根据桩间土拱的静力平衡,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同时以泸州市世寿街滑坡为例,对所推导的最大桩间距计算公式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为1 75m,与实际工程设计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桩间土拱 桩间距 普氏理论
下载PDF
弹性抗滑桩内力计算新模式及其有限差分解法 被引量:38
20
作者 戴自航 沈蒲生 彭振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4,共6页
由于滑动面的存在 ,使滑体与滑床分割开来 ,也使抗滑桩以滑动面为界分为上、下受力和变形特点不同的两部分。基于弹性抗滑桩实际受力与变形的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根据该模式 ,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全桩的内力分析 ,推导出了相... 由于滑动面的存在 ,使滑体与滑床分割开来 ,也使抗滑桩以滑动面为界分为上、下受力和变形特点不同的两部分。基于弹性抗滑桩实际受力与变形的情况 ,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模式。根据该模式 ,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全桩的内力分析 ,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编写了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计算结果符合理论分析和我国现场试桩得出的规律。同时与现有计算方法相比 ,桩身最大弯矩显著减小 ,从而可使抗滑桩的潜力大大提高。使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更加合理 ,经济而有效地治理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面 弹性抗滑桩 有限差分法 内力 最大弯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