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1篇文章
< 1 2 1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空间消防排烟控制与仿真技术
1
作者 周冰清 《中国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交通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而城市地上空间普遍面临无法继续扩张、规划出新的交通用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城市都采用了兴建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已经具有地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区交通面临日益增大的压力。而城市地上空间普遍面临无法继续扩张、规划出新的交通用地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大城市都采用了兴建地铁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于已经具有地铁的城市,延展原有线路、兴建新线路,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段。地铁是一种地下运行的交通系统,运输速度快、载客容量大,尤其是地铁仅需要使用地下空间,大大节省了城市地上空间,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也可以有效解决地上空间不足的用地问题。当然,地铁系统也存在自身的不足,面临较大火灾隐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地上空间不同,地铁系统为纯地下空间,基本没有门窗等通风渠道、疏散渠道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一旦出现火情,产生的大量有毒烟雾将无法有效排除,从而带来极大的人员伤亡安全隐患。因此,对地铁空间进行消防排烟的控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系统 市区交通 交通系统 交通用地 地铁空间 地下空间 有毒烟雾 运输速度
下载PDF
严寒地区地铁车站活塞效应与机械通风耦合作用下混合通风研究
2
作者 马广兴 徐腾蛟 +1 位作者 王林成 王东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93-98,119,共7页
以严寒地区呼和浩特市的地铁一号线东影路典型岛式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和活塞效应耦合作用下活塞通风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车站整体通风情况。结果表明: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对站厅层活塞通风... 以严寒地区呼和浩特市的地铁一号线东影路典型岛式站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和活塞效应耦合作用下活塞通风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车站整体通风情况。结果表明:车站机械通风系统对站厅层活塞通风量的影响均要强于站台层,机械通风系统开启不会对车站瞬时活塞通风量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但会随着活塞通风量减小而影响增大。轨道排热系统对列车进站及停站过程中送入站厅的活塞风量有明显限制作用,也可增加列车离站时由人员出入口引入站厅的新风量。严寒地区地铁车站通风系统运行时,在春夏秋季节可以充分利用列车离站活塞效应引入新风来改善车站内的空气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通风 数值计算 地铁车站 活塞效应
下载PDF
上海地铁某车站空调系统高效制冷机房改造实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洁 郑懿 张万毅 《上海节能》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地铁车站空调系统高效技术是当前轨道交通节能降碳的主要手段,针对上海某地铁车站制冷机房高效化改造的具体情况、改造效果、能效提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改造选择了磁悬浮冷水机组,应用了变频技术来优化水泵的运行,改造后空调季... 地铁车站空调系统高效技术是当前轨道交通节能降碳的主要手段,针对上海某地铁车站制冷机房高效化改造的具体情况、改造效果、能效提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改造选择了磁悬浮冷水机组,应用了变频技术来优化水泵的运行,改造后空调季制冷机房平均能效比达到5.16,年节电量约为30万kWh,节能效果显著。通过对制冷机房运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知,负载率的优化对冷水机组能效具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通过调整冷机出水温度和优化水泵变频策略,能进一步提高制冷机房的能效,为地铁车站制冷机房高效化改造和能效提升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高效机房 能效比 负载率 出水温度
下载PDF
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局部通风强化换热效果研究
4
作者 尹海国 王烁焱 +1 位作者 邓鑫 康云飞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78-83,27,共7页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散热方法主要为换气次数法。当管廊长度增加时,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廊内温度不高于40℃的要求需要非常大的换气量,并会导致管廊前端区域过冷,整体散热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的局部通... 现有的地下综合管廊通风散热方法主要为换气次数法。当管廊长度增加时,要满足规范规定的廊内温度不高于40℃的要求需要非常大的换气量,并会导致管廊前端区域过冷,整体散热效果并不好。本文提出了一种可用于长距离地下综合管廊的局部通风方式,使用CFD方法建立了局部通风数值模型,通过缩尺模型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对增设射流风机后形成的局部通风气流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总送风量相同的情况下,设置射流风机能够改善管廊局部热环境,在本文所研究工况下,局部截面平均温度降低了0.5℃。对比研究发现:管廊进口风量和射流风机风量之比对管廊内热环境影响不大;风机射流角度对管廊内热环境的优化具有显著影响,射流角度为90°时管廊后端截面平均温度相比0°、45°分别降低了0.41、0.33℃,90°为最优射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廊 气流组织 局部控制 通风散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埋地管道动力分析前处理
5
作者 国艳 张文静 +2 位作者 肖遥 李林侗 田雨佳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2期8-13,42,共7页
利用ABAQUS软件强大功能,研究埋地管道在动力分析前需要的各项数据,进行地应力平衡计算,考虑管道自重的静力分析,以及求解边界的节点面积、节点反力、弹簧阻尼器参数、等效荷载力、节点法力和地震波数据处理,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才能... 利用ABAQUS软件强大功能,研究埋地管道在动力分析前需要的各项数据,进行地应力平衡计算,考虑管道自重的静力分析,以及求解边界的节点面积、节点反力、弹簧阻尼器参数、等效荷载力、节点法力和地震波数据处理,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动力分析运算。通过理顺建模、静力分析与各种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够为其他地震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 埋地管道 前处理 数据文件 自编程序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埋地腐蚀管道地震响应分析
6
作者 薛景宏 陆大伟 +2 位作者 李东瑞 程安顿 韩通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8-27,35,共11页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 以埋地X80管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入射角和腐蚀参数以及保温层对管道腐蚀区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在P波和SV波激励下,入射角θv和θh大约为60°和45°及30°和45°时,管道腐蚀区域中心应力达到最大值556.7和559.7 MPa;相比垂直入射下的441.3和437.0 MPa,分别增大了26.1%和28.0%。入射角为最大响应角度时,P波和SV波下腐蚀深度、长度和宽度对腐蚀管道应力影响占比分别为58.0%和51.9%、22.8%和27.1%以及19.2%和21.0%。管道保温层厚度的增加,会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管道腐蚀区的最大应力。因此,在管道抗震设计与维护中,应关注地震波入射角度和腐蚀深度,并考虑保温层的隔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腐蚀管道 地震波斜入射 黏弹性人工边界 安全评价 P波 SV波
下载PDF
地下车库诱导式通风系统的研究
7
作者 郭海丰 杨钰杰 杨瑞妙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1期67-73,共7页
为了利用流体力学技术探讨诱导式通风系统在单车道出入口的地下车库的可行性问题,在入口坡道处设置诱导风机,从坡道入口引入新风,探究入口坡道处诱导风机的布置及车库内横、纵向间距的布置对车库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原有的风管式通... 为了利用流体力学技术探讨诱导式通风系统在单车道出入口的地下车库的可行性问题,在入口坡道处设置诱导风机,从坡道入口引入新风,探究入口坡道处诱导风机的布置及车库内横、纵向间距的布置对车库内通风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原有的风管式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进行研究,在保证两种系统送风量相同的前提下,达到相近的通风效果,分析两种系统的经济能耗。结果表明:坡道处的诱导风机在风机尾部距离坡道入口位置为0 m,下倾角为10°时,引入的新风量最大为3119.3 m^(3)/h;在风机尾部距离坡道入口为3 m,下倾角为5°时,引入的新风量与风管式通风系统相同;同时,车库内的诱导风机的布置在横向间距为7 m,纵向间距为11 m时,与风管式通风系统效果相近,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仅占之前的20%左右,运行经济,节省费用可观,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通风 速度 温度 污染物浓度
下载PDF
地下车站供冷季用能特征分析与基于需求响应的调峰潜力评估
8
作者 朱大缓 关博文 常晓敏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119-124,共6页
聚焦地铁车站小时尺度用能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典型屏蔽门地下车站为例,分析了车站逐时能耗构成及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风空调能耗为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能耗的最大占比项,占比可达83%,室外空气参数、客流量与... 聚焦地铁车站小时尺度用能特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典型屏蔽门地下车站为例,分析了车站逐时能耗构成及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通风空调能耗为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能耗的最大占比项,占比可达83%,室外空气参数、客流量与发车密度均与通风空调能耗呈现显著相关关系。面向需求响应,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评估蓄能参与下的地铁车站调峰潜力。模拟结果表明,蓄能装置参与下,车站全年累计高峰时段用电量可大幅削减,48.2%的高峰时段用电量可转移至平时段和低谷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车站 用能特征 需求响应 蓄能 调峰潜力 动力照明能耗 通风空调
下载PDF
历史商业街区景观环境研究——以呼和浩特固伦恪靖公主府商业街为例
9
作者 张炜 刘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固伦恪靖公主府是呼和浩特清代建筑群,是依照清代典章营建的王府级传统建筑群落,具有清代早期建筑特征。通过分类对比法、查阅资料法将所搜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展开研究比对,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固伦恪公主府商业街的景观进行... 固伦恪靖公主府是呼和浩特清代建筑群,是依照清代典章营建的王府级传统建筑群落,具有清代早期建筑特征。通过分类对比法、查阅资料法将所搜集到的历史文献资料展开研究比对,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呼和浩特固伦恪公主府商业街的景观进行分析。依据景观规划的三元素,从样本的文化元素、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对呼和浩特固伦恪公主府商业街的地理环境以及风土人情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此获得富有地域性和文化性街巷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针对景观环境提升提出了改善建议,包括追求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风貌的协调统一,丰富该地区传统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风俗活动,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氛围,提升呼和浩特固伦恪公主府商业街的景观风貌。以期为固伦恪靖公主府商业街建筑群落的景观提升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街 环境分析 景观提升 文创旅游 固伦恪靖公主府
下载PDF
海绵城市技术在节水型高校创建中的实践——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
作者 薛翔鸿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6-50,共5页
提出将海绵校园建设与节水型高校建设相结合,形成“碳中和+碳达峰+唯一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海绵示范城市+东南丘陵山地+节水型高校建设”多位一体的海绵校园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案。结合地形形成“三个无处”的海绵节水校园建设思路,科学... 提出将海绵校园建设与节水型高校建设相结合,形成“碳中和+碳达峰+唯一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海绵示范城市+东南丘陵山地+节水型高校建设”多位一体的海绵校园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案。结合地形形成“三个无处”的海绵节水校园建设思路,科学计算调蓄容积与渗透排空时间,通过工程施工建设校园非常规水源利用系统,从而实现非常规水源的收集与再利用。研究表明:案例学校项目地块每年节约绿化用水1379.25 t,绿化用水节水率达到37.5%,实现有“弹性”会“呼吸”节水型绿色校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校园 节水型高校 节水率 设计理念
下载PDF
地铁站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研究
11
作者 何大四 王广强 刘超 《节能》 2024年第3期34-38,共5页
为了降低空调水系统的能耗,研究广州某地铁站的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策略。使用设备厂商提供的样本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建立较为准确的设备模型,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地铁站空调水系统模型。针对“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提出定温差控制策略,... 为了降低空调水系统的能耗,研究广州某地铁站的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策略。使用设备厂商提供的样本数据进行参数拟合,建立较为准确的设备模型,利用Trnsys软件搭建地铁站空调水系统模型。针对“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提出定温差控制策略,以降低水系统的能源消耗。结果显示:与定流量水系统相比,定温差控制策略下地铁站空调水系统节能率达到25.86%;在整个供冷季,相对于常规7℃的供水温度定温差控制策略,变冷冻水供水温度定温差控制策略的空调水系统节能约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 空调水系统 节能 优化控制
下载PDF
地下工程PMV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2
作者 杨涛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前,地下工程空调系统无法精准满足人员对热舒适性的需求。引入PMV指标作为地下工程热舒适性评价标准,对考虑人员活动情况、着装、山体温度、空调送风等因素影响的PMV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Maple软件分析了同一舒适度下的不同温... 目前,地下工程空调系统无法精准满足人员对热舒适性的需求。引入PMV指标作为地下工程热舒适性评价标准,对考虑人员活动情况、着装、山体温度、空调送风等因素影响的PMV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Maple软件分析了同一舒适度下的不同温湿度组合区间,以及温湿度对PMV值的影响,提出了基于PMV指标的空调智能控制方法,给出了温湿度设定值自动修正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V 热舒适性 地下工程 空调系统
下载PDF
SIR-4000型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英 于立宏 +2 位作者 张旭柱 刘德斌 宋柏辰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8期188-190,共3页
利用SIR-4000型地质雷达对即将开挖的岩体进行探测,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探测成果进行分析解译,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对即将开挖的隧道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超前判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25 m范围内围岩岩体情况,提前做好了针对不同... 利用SIR-4000型地质雷达对即将开挖的岩体进行探测,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探测成果进行分析解译,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对即将开挖的隧道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超前判知了隧道掌子面前方25 m范围内围岩岩体情况,提前做好了针对不同围岩岩体的开挖与支护准备,避免了施工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4000 异常 隧道 超前预测 岩体质量级别
下载PDF
玉溪综合管廊通风与照明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14
作者 张举 刘敏 +3 位作者 马晓东 康正楠 刘兴玉 李有根 《暖通空调》 2024年第S01期202-206,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管廊投运里程逐渐增长,运行阶段能耗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玉溪某综合管廊通风系统与照明系统能耗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两大系统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测试与理论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运行控制策略,为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管廊投运里程逐渐增长,运行阶段能耗管理不够精细的问题逐渐凸显。针对玉溪某综合管廊通风系统与照明系统能耗精细化管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两大系统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测试与理论分析,确定了合适的运行控制策略,为后续管廊节能运维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通风系统 照明系统 能耗管理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结构类型比较及其隔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俊 胡卫兵 +1 位作者 孟昭博 吴敏哲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3-228,268-269,共6页
基于双层Euler-Bernoulli梁理论,分别给出了连续现浇浮置板和轨枕板式预制浮置板轨道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Fourier变换在波数-频率域内求解频散曲线,采用围道积分法进行Fourier逆变换求得结构系统的振动响应... 基于双层Euler-Bernoulli梁理论,分别给出了连续现浇浮置板和轨枕板式预制浮置板轨道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Fourier变换在波数-频率域内求解频散曲线,采用围道积分法进行Fourier逆变换求得结构系统的振动响应,对两类浮置板的频散特性和隔振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浇浮置板轨道的截止频率略高于预制浮置板轨道截止频率,浮置板频散曲线的曲率与抗弯刚度成正比,预制浮置板的频散曲率基本为零。列车运行速度越高,浮置板轨道结构振动响应越大。当列车速度小于20 m/s时,速度增加对现浇浮置板响应影响并不明显,而预制浮置板振动幅值会明显增大。预制浮置板共振时结构中存在驻波,其共振幅值将大于现浇浮置板。当激励频率远离截止频率时,预制浮置板响应衰减较快,在高频激励下的响应幅值与连续现浇浮置板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 减振 频散 动力响应 浮置板
下载PDF
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自然通风排烟方式的热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谢元一 张晓明 +4 位作者 胡忠日 杨庆 潘京 祁晓霞 刘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排烟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热烟试验方法在建成的实体隧道现场,验证了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现有的通风竖井间距和通风面积能够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烟层高度高于人体特征高度,烟气通过区间隧道最近的两个... 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排烟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热烟试验方法在建成的实体隧道现场,验证了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现有的通风竖井间距和通风面积能够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烟层高度高于人体特征高度,烟气通过区间隧道最近的两个通风竖井排出,烟气蔓延区域控制在两个通风竖井之间,来自隧道内外的自然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区间隧道 自然排烟 热烟试验
下载PDF
地下空间长距离送风中转站通风设计
17
作者 范莹 黄琳 +5 位作者 马江燕 侯卫华 邓保顺 李安桂 李佳兴 卜宝芸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1期41-46,66,共7页
针对送风系统存在众多分支导致的阻力不均、风量减小等问题,提出了设置中转站的送风方式。本文以长方体送风中转站为例,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送风中转站的空气分布特性与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送风中转站可以将系统最不利出... 针对送风系统存在众多分支导致的阻力不均、风量减小等问题,提出了设置中转站的送风方式。本文以长方体送风中转站为例,采用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送风中转站的空气分布特性与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送风中转站可以将系统最不利出口的流量偏差由124.01%降低至33.14%;送风中转站的出口数量对其阻力与流量均匀性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送风中转站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长距离送风 中转站 空气分布 流量分配 设计方法
下载PDF
三维地铁隧道土壤温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连广 吴喜平 李昊翔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11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了合理预测土壤温度变化,确定地铁环控系统冷热负荷,在考虑气固耦合传热、地下水渗流以及双洞温度场叠加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地铁隧道土壤温度预测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离散,并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求解程序.为... 为了合理预测土壤温度变化,确定地铁环控系统冷热负荷,在考虑气固耦合传热、地下水渗流以及双洞温度场叠加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地铁隧道土壤温度预测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离散,并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求解程序.为了使网格划分方便,计算域采用适体坐标系、地下水运动方程以及传热方程在两套网格上进行离散差分,从而避开了适体坐标中插值的困难.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对假定条件下地铁土壤温度进行求解,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土壤温度分布以及土壤吸热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地下水热迁移以及双洞叠加效应对土壤温度均有较大影响,在地铁环控设计中应该考虑土壤蓄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气固耦合传热 地下水渗流 水热迁移 数值传热 地铁热环境 土壤温度 适体坐标系
下载PDF
高海拔单洞+服务隧道横通道间距设置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严涛 王明年 +2 位作者 舒东利 张子晗 刘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08-1615,共8页
以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作为控制标准,同时考虑高海拔对烟雾扩散以及人员逃生速度、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随机停车最不利工况下火灾计算模型以及人员逃生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人员逃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及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研究海拔超过3... 以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疏散作为控制标准,同时考虑高海拔对烟雾扩散以及人员逃生速度、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随机停车最不利工况下火灾计算模型以及人员逃生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人员逃生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及必需安全疏散时间,研究海拔超过3 500 m单洞+服务隧道满足乘车人员全部安全逃生的最佳横通道间距。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海拔地区隧道内列车发生火灾且随机停车模式下,将计算所得人员逃生可用时间与人员逃生必需时间进行对比,为保证人员疏散安全,此类铁路隧道横通道间距应250 m设置一道。计算结果可为类似高海拔隧道横通道间距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隧道 单洞+服务隧道 横通道间距
下载PDF
地下海水坑道雾气形成机制及其除雾除湿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宝芝 宋福元 +1 位作者 李彦军 张鹏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6期974-981,共8页
地下海水坑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超大空间、超大蒸发面的特殊性,导致潮湿季节坑道内的相对湿度非常大,雾气弥漫,海水坑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基于热力学原理分析了海水坑道内雾气形成的物理机制,指出平流冷却雾、平流蒸发雾及混合雾是... 地下海水坑道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超大空间、超大蒸发面的特殊性,导致潮湿季节坑道内的相对湿度非常大,雾气弥漫,海水坑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基于热力学原理分析了海水坑道内雾气形成的物理机制,指出平流冷却雾、平流蒸发雾及混合雾是地下海水坑道内雾气形成的主要形式,提出采用升温、降湿、通风等几种雾消的综合方法对坑道进行除雾除湿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际.除雾除湿系统在最恶劣条件下的运行结果及现场可视化观察表明,约6h坑道内雾气全部消散,坑道内相对湿度可达85%左右,除雾除湿效果显著.升温、降湿、通风等几种雾消的综合方法可用于指导同类地下海水坑道及地下建筑的除雾除湿系统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海水坑道 雾气形成 除雾除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