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0篇文章
< 1 2 2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鸟体高速冲击损伤分析
1
作者 方自力 王道坤 +2 位作者 毛春见 杨志贤 张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作为一种轻质航空结构,研究其抗鸟体高速冲击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鸟体高速冲击下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行为及损伤机理。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作为一种轻质航空结构,研究其抗鸟体高速冲击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鸟体高速冲击下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的力学行为及损伤机理。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 SPH)法对鸟体类流体力学行为进行建模;采用Johnson-Cook模型模拟金属层冲击力学响应;采用三维Hashin准则,考虑应变率效应,模拟复合材料层板面内损伤演化;采用界面单元模拟层间分层现象。编写用户材料VUMAT子程序,实现基于ABAQUS/Explicit软件平台的数值求解。探讨鸟体速度、蜂窝高度和面板厚度对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鸟体冲击性能的影响,分析预应力条件下纤维金属板蜂窝夹芯结构鸟体高速冲击损伤特性,为夹芯结构鸟体冲击问题数值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金属板夹芯结构 鸟体冲击 损伤 分层 有限元建模
下载PDF
压力敏感涂料测量技术在掠型叶栅表面测压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丽敏 雷祥福 +3 位作者 杨冠华 孙大坤 常龙睿 高天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0-221,共12页
为了获得某掠型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对一稠度为1.53,掠角为10.7°的掠叶栅进行了光路布局以及压力敏感涂料(PSP)压力测量,利用图像处理和三维重构算法得到了可读性高、便于数据提取的三维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并和测压孔测量结果进... 为了获得某掠型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对一稠度为1.53,掠角为10.7°的掠叶栅进行了光路布局以及压力敏感涂料(PSP)压力测量,利用图像处理和三维重构算法得到了可读性高、便于数据提取的三维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并和测压孔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自主发展的光路布局方法,有效解决了叶片表面光照辐照度不均匀、拍摄视角受限的问题;得到了高信噪比的原始压敏图像以及宽范围多工况的掠叶栅吸力面全域压力分布。与测压孔测量相比,PSP测量误差在5%以内,并且PSP测量结果还捕捉到了峰值等熵马赫数位置沿弦向的迁移以及叶片尾缘的气流分离现象。对不同攻角和来流马赫数下的掠型叶片吸力面压力分布进行分析:掠型叶片在零攻角和正攻角下存在明显的径向压力梯度,促使后掠型叶片气流向前掠迁移,增加了前掠下流低能流体的能量,使得前掠更有利于延迟角区分离,后掠则更容易发生角区分离;掠型叶片在低来流马赫数下展向压力对称性良好,掠设计的影响不显著,高来流马赫数则放大了前后掠对角区分离控制效果的不同。相比传统测压孔有限的压力分辨率,PSP测量可为掠型叶片设计和流动机理分析提供丰富可靠的压力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敏感涂料 光路布局 掠型叶片 压力测量 角区分离 掠角
下载PDF
考虑叶片造型的压气机流动稳定性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大坤 朱恒毅 +3 位作者 许登科 冀国锋 杨加寿 孙晓峰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19-1837,共19页
压气机实际稳定裕度是否达到指标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是否可以投入使用.目前的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中缺乏一种高效、准确的评估失稳边界的工具,导致在设计定型后依然存在实际稳定裕度不足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快速可靠的压气机稳定性预... 压气机实际稳定裕度是否达到指标直接决定了发动机是否可以投入使用.目前的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中缺乏一种高效、准确的评估失稳边界的工具,导致在设计定型后依然存在实际稳定裕度不足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快速可靠的压气机稳定性预测工具以供设计阶段使用.现代航空压气机叶片的气动设计朝着三维精细化方向发展,如何在设计阶段考虑叶片三维造型的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愈发关键.传统的激盘/半激盘模型难以精细捕捉到三维叶片造型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而非定常数值模拟方法对计算资源的消耗在压气机设计阶段难以承受.为了在精细考虑叶片造型影响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为气动设计阶段提供稳定性评估工具,本团队首先在2013年提出了叶轮机流动稳定性通用理论,通过分布式叶片力源项建模考虑复杂叶片造型的影响,通过系统特征值描述流动稳定性.继而针对不同的预测目标和应用条件,发展了3种简化模型:子午面模型、流线模型和径向展开模型.其中子午面模型能够准确刻画叶尖间隙、叶片掠和叶片加载方式等关键设计参数对流动稳定性的影响,为设计阶段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失稳边界预测工具;流线模型可以快速评估展向各条流线系统的流动稳定性,并定量地给出流动稳定性最为薄弱的区域,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叶片扩稳设计;径向展开模型可以快速地预测离心压气机的流动失稳点,定量评估离心压气机流动稳定性.以上模型可以应用于压气机气动设计体系,为设计定型的压气机提供了可靠的稳定性评估方法,为压气机气动/稳定性一体化设计提供了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流动稳定性 三维叶片造型 稳定性预测 叶片力建模 压气机设计
下载PDF
随机加工偏差下前缘超差对高亚声速叶栅性能一致性影响
4
作者 高丽敏 杨光 +2 位作者 王浩浩 但玥 涂盼盼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针对叶片实际加工前缘易超差,但叶片其他区域满足加工容差的情况,本文构建了耦合前缘超差的叶型全弧长范围内带有随机轮廓加工偏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基于稀疏网格的非嵌入混沌多项式方法,研究了加工偏差不确定性对高亚声速扩压叶栅气动... 针对叶片实际加工前缘易超差,但叶片其他区域满足加工容差的情况,本文构建了耦合前缘超差的叶型全弧长范围内带有随机轮廓加工偏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基于稀疏网格的非嵌入混沌多项式方法,研究了加工偏差不确定性对高亚声速扩压叶栅气动性能一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设计攻角下,叶型损失系数和静压比的一致性最高;在较大正攻角下,叶型性能参数一致性最低。造成性能一致性低的原因为前缘超差导致叶型前缘边界层内流动损失的平均水平和波动程度增大。当以设计叶型损失系数为±5%作为衡量标准时,在设计攻角和较大正攻角下,叶型性能一致性概率分别为99%和79.4%,此时因叶片几何轮廓不符合容差而舍弃叶片会导致较高的误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缘 加工误差 不确定性量化 一致性 压气机叶栅
下载PDF
压气机内部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综述
5
作者 楚武利 陈向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 旋转不稳定是压气机工作在高负荷近失速工况时的一种常见现象。研究旋转不稳定在降低压气机工作噪声、减小流致振动以及保障航空发动机稳定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旋转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回顾,详细讨论了旋转不稳定的特征。其次,重点调研了旋转不稳定的起源和机理,将旋转不稳定产生的原因归纳为叶尖泄漏流、涡脱落以及流动剪切等类别。此外,回顾了模拟旋转不稳定的数值方法,讨论了多种流动控制手段对旋转不稳定的作用效果。最后,对旋转不稳定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旋转不稳定 叶尖泄漏流 涡脱落 非定常流 数值模拟 流动控制 综述
下载PDF
数字孪生技术在地铁场段列检车间智能管控平台中的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王丹 郑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4年第10期129-132,共4页
地铁场段列检车间智能化管控水平决定车辆基地高效运转的程度。以BIM+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列检车间数字孪生体系,搭建了车间智能管控平台,分析了智能列检车间关键技术,构建了管控平台的硬件系统、静态模型和软件平台。某地铁场段... 地铁场段列检车间智能化管控水平决定车辆基地高效运转的程度。以BIM+数字孪生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列检车间数字孪生体系,搭建了车间智能管控平台,分析了智能列检车间关键技术,构建了管控平台的硬件系统、静态模型和软件平台。某地铁场段列检车间数字孪生典型应用实践证明,该平台能有效整合车间内所有生产要素,基于车间动态、安全预警、作业回溯、安全教育等为生产运维和安全管控快速提供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检车间 BIM轻量化 数字孪生体 智能管控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终端威胁作用机理和威胁模式分析
7
作者 王春晖 邢洋 +1 位作者 李兆红 田申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2,共5页
战机及其配装的发动机在战场执行任务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敌方防空武器的威胁,终端威胁对施加损伤起关键作用。针对发动机(飞机)在战场执行攻击任务时可能遭遇的不同类型威胁,重点对终端威胁作用机理和威胁模式开展分析。从终端威胁产... 战机及其配装的发动机在战场执行任务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敌方防空武器的威胁,终端威胁对施加损伤起关键作用。针对发动机(飞机)在战场执行攻击任务时可能遭遇的不同类型威胁,重点对终端威胁作用机理和威胁模式开展分析。从终端威胁产物杀伤机理(威胁机理)出发,描述了穿透物、破片、燃烧物质、爆炸冲击波、高能激光和生化制剂等常见终端威胁产物的输出特性。在此基础上,对航空发动机典型7大部件遭受的威胁模式开展分析,给出了相关威胁模式可能给各大部件带来的损伤模式。上述威胁分析结果可供发动机及部件易损性分析时借鉴,也可供发动机生存力或易损性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端威胁 威胁模式 损伤模式 生存力 易损性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基于多种分析方法的低压涡轮边界层流动特性研究
8
作者 孙爽 黄禛 +3 位作者 康晋辉 孙小鹏 王茂茂 卢乐晗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6-44,共9页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吸力面边界层受尾迹影响下的非定常流动特性,本文采用商用软件CFX 15.0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具有上游尾迹模拟功能的叶栅实验台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在保持轴向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上游尾迹杆转速实现了3种...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吸力面边界层受尾迹影响下的非定常流动特性,本文采用商用软件CFX 15.0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具有上游尾迹模拟功能的叶栅实验台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在保持轴向转速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上游尾迹杆转速实现了3种不同的上游尾迹折合频率。其次,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了3种工况下低压涡轮吸力面边界层流场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中特别使用了本征正交分解(POD,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动态模态分解(DMD,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和傅里叶模态分解(FMD,Fourier mode decomposition)3种新式流场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3种折合频率下,尾迹中心通过分离区域时,其距离叶面的高度差别较大,尾迹作用下的吸力面边界层中尾迹的影响程度与识别到的主要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涡轮 边界层 尾迹 分离 卷升涡
下载PDF
旋转爆震环境下涡轮流场及气动激励的演变规律研究
9
作者 张伟昊 廖湘力 +1 位作者 穆雨墨 李瑞泉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涡轮式旋转爆震发动机有望给航空发动机性能带来变革性提升,但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出口流场会对下游涡轮的运行产生显著影响。针对旋转爆震环境下涡轮的工作特性问题,构建了运动激波模型,并基于模型重构了涡轮的非定常入口条件,对该极端工... 涡轮式旋转爆震发动机有望给航空发动机性能带来变革性提升,但旋转爆震燃烧室的出口流场会对下游涡轮的运行产生显著影响。针对旋转爆震环境下涡轮的工作特性问题,构建了运动激波模型,并基于模型重构了涡轮的非定常入口条件,对该极端工况下的涡轮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其内部流场及气动激励的演变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涡轮处在强非线性的来流扰动之下,运动激波与涡轮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的波系结构,涡轮上下游的波系结构相似,但是涡轮内激波的演化随运动激波模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爆震环境下动叶气动激励的主要激励源是通道内的波系结构,叶表气动激励和压力脉动程度均增大,但是叶片载荷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 涡轮 边界模化 波系演化 流场特性 气动激励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附面层吸入条件下非轴对称静子对风扇流场影响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文广 王维佳 +2 位作者 孙鹏 王春雪 赵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1,共12页
附面层吸入导致进气道与风扇气动交界面处产生严重的总压、旋流畸变,进而使得风扇效率、稳定性降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风扇的抗畸变能力,本文对风扇静子进行了非轴对称设计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风扇... 附面层吸入导致进气道与风扇气动交界面处产生严重的总压、旋流畸变,进而使得风扇效率、稳定性降低,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风扇的抗畸变能力,本文对风扇静子进行了非轴对称设计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风扇,非轴对称静子效率提高0.31个百分点,失速裕度提高50.5%,风扇内部流场有明显改善,扩压因子减小,畸变区静叶叶尖吸力面角区分离范围显著降低,叶片通道通流能力上升。非轴对称静子改型方案通过改变畸变区静叶进口几何角与弦长,使静叶冲角基本不变,稠度增加,气流在吸力面上不易发生分离,从而使得角区分离范围减小,流动损失降低,风扇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吸入 非轴对称静子 扩压因子 失速裕度 角区分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松柏 霍嘉欣 +3 位作者 赵星 陈勇 吴亚东 张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3,共9页
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气动弹性问题,表现为叶片振动频率与转频不同步且具有锁频现象,严重影响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目前对其产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研究压气机内不稳定流动与叶片非同步振动之... 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气动弹性问题,表现为叶片振动频率与转频不同步且具有锁频现象,严重影响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目前对其产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研究压气机内不稳定流动与叶片非同步振动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时间推进的方法建立了多级压气机转子叶片全环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数值研究了刚性叶片与非同步振动柔性叶片的非定常流场、气流激励频率和结构响应特征,揭示了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的流固耦合机制.结果表明:近失速工况下,转子叶尖吸力面径向分离涡的周期性脱落及再附过程是导致叶尖压力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其3倍谐波激励频率与转子一阶弯曲固有频率接近,提供了叶片非同步振动的初始气流激励源.叶片非同步振动发生时,位移响应表现为等幅值的极限环特征,振动以一阶弯曲模态主导,径向分离涡产生的非整数倍气流激励频率及其谐波频率最终锁定为叶片一阶弯曲固有频率,非同步振动的运动胁迫使得相邻通道叶尖流场周向趋于一致.研究成果及对叶片非同步振动流固耦合机制的认识可为压气机内部不稳定流动诱发的叶片振动失效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转子叶片 非同步振动 流固耦合 极限环 非定常流动
下载PDF
部分旋流对加力燃烧室流动和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亚宁 范育新 +2 位作者 肖锋 马宗伯 陈玉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为改善先进加力/冲压燃烧室燃烧组织困难等问题,采用设置进口部分旋流,在燃烧室中产生局部离心力来增强油气掺混和加速火焰传播。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进口位置及角度下部分旋流加力/冲压燃烧室的流动特性、燃烧效... 为改善先进加力/冲压燃烧室燃烧组织困难等问题,采用设置进口部分旋流,在燃烧室中产生局部离心力来增强油气掺混和加速火焰传播。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旋流进口位置及角度下部分旋流加力/冲压燃烧室的流动特性、燃烧效率及值班点火火焰发展过程。研究发现:多区域旋流进口与不同旋流角度的组合会使流动损失增大,但可以在燃烧室建立一个局部超重力场,增强油气掺混和加速点火过程火焰传播。相比于无旋流,旋流进口可以提高值班火焰传播速度;旋流进口最高可提升2.35%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超重力燃烧 旋流 离心力 流动特性
下载PDF
进口拐角波系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的性能影响
13
作者 陈冲 葛建辉 +2 位作者 徐惊雷 苏鹏 俞凯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50-3261,共12页
为了探究进口拐角波系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喷管的壁面压力分布作用机制,考虑进口拐角波系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性能的影响,开展不同拐角波及其强度对喷管气动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数值方法有效性和网格无关性验证,利用不同的前... 为了探究进口拐角波系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喷管的壁面压力分布作用机制,考虑进口拐角波系对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性能的影响,开展不同拐角波及其强度对喷管气动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进行数值方法有效性和网格无关性验证,利用不同的前后台阶来形成进口拐角波系,研究了不同波系和波系强度对喷管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拐角波系造成的进口非均匀对喷管气动性能造成显著影响,其中推力系数在上下壁面存在后台阶时最大增加13.98%,升力在下壁面前台阶时提高94.32%,而俯仰力矩则在上壁面前台阶、下壁面后台阶时最多降低35.47%。当喷管进口存在单侧前台阶时,随台阶高度增加,升力与俯仰力矩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喷管进口存在单侧后台阶时,结论相反。此外,壁面台阶对喷管性能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且基本符合线性叠加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喷管 膨胀波/激波 前/后台阶 气动性能
下载PDF
并联TBCC排气系统稳态与模态转换实验研究
14
作者 宋光韬 葛建辉 +3 位作者 马钊 王恒 吕郑 徐惊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涡轮基组合循环排气系统在稳态工作与模态转换动态过程中性能参数和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会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性能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开展了稳态与动态风洞模型实验研究,测量了喷管模型的流量、六分量力、壁面压力,并拍摄了典型的流场... 涡轮基组合循环排气系统在稳态工作与模态转换动态过程中性能参数和流场结构的变化规律会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性能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开展了稳态与动态风洞模型实验研究,测量了喷管模型的流量、六分量力、壁面压力,并拍摄了典型的流场结构纹影照片。采用核密度估计的方法确定了稳态推力系数的测量结果;采用中值滤波结合平滑函数处理的方法获得了模态转换过程的推力系数和矢量角。稳态实验分别固定涡轮通道和冲压通道压比,调节另一通道压比,由于被调节的通道随压比增大从过膨胀逐渐转变为欠膨胀,所以推力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双通道喷流干扰产生的桶型激波撞击在涡轮通道上壁面上,改变了壁面压力分布。模态转换动态实验模拟了冲压发动机点火后双通道共同工作加速爬升的过程。在此期间推力系数逐渐减小,矢量角不断增大,且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双通道喷流干扰显著改变了冲压通道射流方向。无论是稳态实验还是动态实验,测力结果、测压结果、流场结构纹影照片以及理论分析结果都能互相印证,佐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基组合循环 排气系统 实验 稳态 模态转换
下载PDF
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热线测速方法研究
15
作者 张洲 项效镕 +3 位作者 王立志 佟鑫 赵巍 赵庆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232,共11页
为了能够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速度测量方法,从而为叶型设计和相关数值研究工作提供支撑,本文围绕热线风速测量技术,针对可压缩流场密度变化对热线标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际测量中速度、密度耦合而无法直接获取... 为了能够开发一种简单有效的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速度测量方法,从而为叶型设计和相关数值研究工作提供支撑,本文围绕热线风速测量技术,针对可压缩流场密度变化对热线标定结果的影响,以及实际测量中速度、密度耦合而无法直接获取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适用于边界层测量的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方法和引入叶表稳态静压进行速度解耦的方法,并对所提出方法的主要误差进行了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热线标定和边界层速度测量试验验证,明确了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数学模型系数随压力的线性变化规律,同时针对温度非线性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过热比调整的修正方法,该方法能够将约13℃的温度偏差对热线电压的影响降低到1%以内,进一步简化了恒定压力热线标定流程,结合基于叶表稳态静压的速度解耦方法,为亚声速可压缩流场叶片边界层瞬态速度测量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高频响测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边界层 热线风速仪 可压缩流场 叶栅
下载PDF
双轴承旋转喷管型面设计及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李瑶 徐惊雷 +2 位作者 潘睿丰 张玉琪 黄帅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6,共12页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 针对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高机动飞行的迫切需求及其矢量喷管机械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设计的双轴承旋转喷管,通过采用双轴承结构和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相结合的方式,减少驱动结构,使喷管能更高效、轻便地实现短距/垂直起降,并且赋予了飞行器平飞模态高机动飞行的潜力。基于典型轴对称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构型,开展了双轴承旋转喷管的型面设计和运动规律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开展关键设计参数对喷管流场的影响研究,获得喷管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短距/垂直起降模态下,典型构型的双轴承旋转喷管推力矢量角最大可达108°,满足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对喷管的要求。凹腔段的长短轴比值对喷管短距/垂直起降模态的性能影响较大,相同落压比条件下,长短轴比值越大,喷管的总推力系数越低,推力矢量角越大,并且推力矢量角最大差值达到41°。本文所提出的双轴承旋转喷管可为未来具备短距/垂直起降、高机动性能的飞行器动力系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垂直起降 双轴承旋转喷管 双喉道气动矢量喷管 气动性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涡轮导叶端壁安装间隙泄漏流气动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曾飞 甘明瑜 +3 位作者 宋玉琴 张伟昊 王宇凡 薛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为研究导叶端壁安装间隙泄漏流的影响,本文围绕某双级涡轮开展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导叶端壁有无间隙、间隙大小等因素对涡轮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壁安装间隙的泄漏流仅在后半段形成,前半段受通道内较大压力的影响形成主流入侵现... 为研究导叶端壁安装间隙泄漏流的影响,本文围绕某双级涡轮开展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导叶端壁有无间隙、间隙大小等因素对涡轮流场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壁安装间隙的泄漏流仅在后半段形成,前半段受通道内较大压力的影响形成主流入侵现象,主流入侵范围占间隙出口面积的44%以上;随间隙宽度的增大,主流入侵现象呈增强趋势,这必然使得端壁侧面面临极大的热负荷;泄漏流流出后卷起泄漏涡,并引起端区气流欠转,导致下游动叶负荷降低,且影响了动叶通道端区旋涡演化,其带来的涡轮级效率差异为0.41%~1.12%,总功率差异为0.38%~0.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涡轮 端壁安装间隙 泄漏流动 端区旋涡结构 气动性能
下载PDF
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的GPU并行加速研究
18
作者 温思歆 苏承毅 +3 位作者 王东杰 孟万植 聂聆聪 孙希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7-256,共10页
发动机模型是控制计划优化、基于模型的控制和观测器设计等技术的基础,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由于依赖计算流体力学的网格计算,其计算量巨大,难以在机载控制器内实时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深... 发动机模型是控制计划优化、基于模型的控制和观测器设计等技术的基础,对控制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维模型由于依赖计算流体力学的网格计算,其计算量巨大,难以在机载控制器内实时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的并行计算技术,探索了网格解耦与划分、串/并异构设计、内存优化、代码优化、编译指令优化、硬件模式优化等方法,综合设计了一个高效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GPU异构模型,并在基于虚拟路径交叉连接(Virtual Path Cross-Connect,VPX)总线的嵌入式控制器上进行验证。为充分验证所设计异构模型的有效性、高效性与实时性,本文依次开展基线测试、软硬件优化加速测试、并行计算测试,在测试中对比一维模型在CPU,单核GPU,多核GPU上的计算耗时与数据误差。最后根据数据、曲线、监控工具等方式,展示了所设计的异构模型在不损失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加速超过了6.7倍,运行时间均不超过25 ms,符合工程预期的实时性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并行计算 一维模型 嵌入式控制器 优化加速
下载PDF
离心叶轮失速涡结构演化与耦合特征研究
19
作者 钟云红 刘正先 +1 位作者 李孝检 赵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共9页
为深入解析离心压气机旋转失速的涡流耦合演化机理,基于Eckardt离心叶轮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数据,利用涡系识别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失速工况下叶轮中关键涡流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非定常演化规律,发现失速流场同时存在两类... 为深入解析离心压气机旋转失速的涡流耦合演化机理,基于Eckardt离心叶轮全通道非定常数值模拟数据,利用涡系识别法和傅里叶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失速工况下叶轮中关键涡流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非定常演化规律,发现失速流场同时存在两类涡流结构:叶片前缘龙卷风涡和叶顶泄漏涡,两类流动结构交替演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以63%叶轮转速周向传播的失速团,促使离心叶轮失速。具体体现为:叶顶泄漏涡形成并发展,裹挟、牵引叶片前缘分离涡从叶顶开始剥离,直至完全从叶片吸力面脱落。脱落后的分离涡沿周向运动,受到叶片阻挡产生溢流,该溢流流体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横向压差的作用下演变为龙卷风涡,该龙卷风涡在周向运动过程中被叶片“截断”为两段而后向下游扩散并逐渐耗散消失。之后新的叶顶泄漏涡又逐渐兴起,形成下一个涡流演化周期。两种涡结构此消彼长、周而复始,共同构成了失速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叶轮 旋转失速 龙卷风涡结构 叶顶泄漏涡 耦合演化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积垢和在线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立文 霍金鉴 +2 位作者 鲁鑫 刘强 唐杰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空发动机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压气机积垢是造成航空发动机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动机在线清洗是目前经济有效的除垢手段,积垢的清除效果与清洗系统参数密切相关。系统总结了发动机积垢机理和清除... 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航空发动机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至关重要。压气机积垢是造成航空发动机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动机在线清洗是目前经济有效的除垢手段,积垢的清除效果与清洗系统参数密切相关。系统总结了发动机积垢机理和清除技术研究现状,分析评述了用于评估积垢效应的模型,考虑垢质颗粒运动过程中的聚合、破碎和表面侵蚀,进一步量化沉积效应和时间尺度,改进数值模拟过程、提高模型精度等方面尚需优化。同时对在线清洗参数和清洗时机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了不同在线清洗参数和清洗时机的清洗效果目前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应加强对射流系统的喷雾覆盖范围、液滴尺寸和清洗频率的研究,建议在积垢程度、不同压气机尺寸和在线清洗经济性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清洗工艺参数和清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颗粒物沉积 沉积模型 在线清洗 液滴尺寸 射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