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与验证
1
作者 唐永康 蔡旭哲 +6 位作者 吴浩 吴志强 艾为党 沈韫赜 毛瑞鑫 胡清华 王隆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8-164,共7页
为满足空间植物培养的需求,基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和平台资源约束,开展了根部水分和养分控制、栽培室大气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研究。研制了具有水分/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光源、测量与控制、栽培室和根盘... 为满足空间植物培养的需求,基于空间微重力环境和平台资源约束,开展了根部水分和养分控制、栽培室大气环境控制、光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方案研究。研制了具有水分/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光源、测量与控制、栽培室和根盘等6个功能模块的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开展了装置的集成与调试,对装置各功能模块设计合理性进行验证。最后利用组合体试验平台,进行装置各功能模块集成性能验证、植物功能评价验证(生物学特性、物质和能量交换、营养品质和生物安全性等)及植物栽培流程验证(流程合理性、资源需求及保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验证结果表明:水分供应、养分供应、大气环境控制、植物光照控制和参数测量控制等性能良好,能够满足植物培养对各类生长环境条件的需求;生菜生长旺盛,生产效率101.31 g(鲜质量)·(kWh)^(-1)·d^(-1)·m^(-2),光能利用率0.31 g(干质量)·mol^(-1)光子,富含各种营养,食用安全。装置方案和植物栽培流程合理可行,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植物生产能力。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空间植物栽培装置研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植物 栽培 装置 方案
下载PDF
地外建造研究进展与科学技术挑战 被引量:3
2
作者 丁烈云 周诚 +1 位作者 高玉月 韩文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2,共17页
随着深空科学与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NASA、ESA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地外空间中长期驻留设想及其地外建造相关计划。该文梳理了国内外地外建造相关战略,系统分析了地外建造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总结了地外建造结构设计、材料制备... 随着深空科学与深空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NASA、ESA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地外空间中长期驻留设想及其地外建造相关计划。该文梳理了国内外地外建造相关战略,系统分析了地外建造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总结了地外建造结构设计、材料制备和建造工艺装备三方面研究进展;进而分析指出地外建造关键科学技术挑战。期待更多的学者关注地外建造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我国深空探测贡献土木工程学科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建造 极端环境 资源利用 结构设计 材料成形
下载PDF
核航天器:从梦想到现实
3
作者 胡佳 孙保华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利用核能进行太空旅行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人们目睹了广岛和长崎的核爆后,逐渐接受了核能可用于和平目的。数学物理学家戴森是核动力太空旅行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1958年,他参与了通用原子公司的“猎户座”项目,这一... 利用核能进行太空旅行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人们目睹了广岛和长崎的核爆后,逐渐接受了核能可用于和平目的。数学物理学家戴森是核动力太空旅行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1958年,他参与了通用原子公司的“猎户座”项目,这一项目是物理学家泰勒(Ted Taylor)的创意,旨在建造一艘重达4000吨的宇宙飞船,利用2600枚核弹助其推进到太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空旅行 宇宙飞船 物理学家 支持者
下载PDF
适用于水声通信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极化码译码算法
4
作者 刘志勇 王润晖 +4 位作者 唐新丰 刘彪 王金龙 王晨旭 周志权 《宇航总体技术》 2024年第5期74-82,共9页
在跨介质飞行器进行水下信息交互的诸多场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多变水声环境下水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码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译码算法(Joint Multi-Branch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larizati... 在跨介质飞行器进行水下信息交互的诸多场景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多变水声环境下水声通信链路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码的联合多分支均衡与译码算法(Joint Multi-Branch Equalization and De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Polarization Code,JMED-PC)。与已有均衡与极化码译码间相互独立的方法不同,所提出的算法中多分支均衡与软列表(Soft SC-List,SSCL)译码模块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构成了环路,通过不断地在两个模块间迭代交换软信息,可显著改善均衡和译码的联合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迭代的有效性,也表明所提算法比已有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码 多分支均衡 雷德密勒构造 软列表译码 水声通信
下载PDF
星舰-超重体系与开发的范式变革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佳林 盛英华 +1 位作者 程川 张众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为了梳理和分析星舰-超重体系与开发的模式,及其相比以往航天运输体系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星舰-超重的宏观演化与微观验证历程,而后评估基于星舰-超重的太空新物流体系优势与挑战,最后探讨资本驱动下航天运输系统价值网升维与开发范式... 为了梳理和分析星舰-超重体系与开发的模式,及其相比以往航天运输体系的变革,本文首先回顾星舰-超重的宏观演化与微观验证历程,而后评估基于星舰-超重的太空新物流体系优势与挑战,最后探讨资本驱动下航天运输系统价值网升维与开发范式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星舰-超重的开发理念是“创新引领,市场运作;宏观演化,微观验证”,本质是资本内在增值需求推动新技术、新平台的快速集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舰-超重 太空物流体系 开发范式变革 水平减速与垂直起降
下载PDF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golith-Based Materials for Extraterrestrial Construction
6
作者 Cheng Zhou Yuyue Gao +4 位作者 Yan Zhou Wei She Yusheng Shi Lieyun Ding Changwen Miao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59-181,共23页
The construction of extraterrestrial bases has become a new goal in the active exploration of deep space.Amo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in situ resource-based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because of it... The construction of extraterrestrial bases has become a new goal in the active exploration of deep space.Among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in situ resource-based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because of its good sustainability and acceptable economic cost,trigg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extraterrestri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A comprehensive survey and comparison of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optimization.Thirteen types of typic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rel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in extreme extraterrestrial environment.Mechanical,thermal and optical,and radiation-shielding properties are consider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these properties are analyz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terial properties,the existing challenges lie in the comprehensive,long-term,and real characterization of regolith-based construction materials.Correspondingly,the suggested future directions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hroughput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accelerated durability tests,and conducting extraterrestrial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terrestria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za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Thermal property Optical property Radiation-shielding
下载PDF
重复使用液氧贮箱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希敏 刘德博 +4 位作者 董曼红 阮小鹏 马云龙 杨瑞生 王晓博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重复使用贮箱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部件,使用寿命长,受力复杂,构型独特,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的难点,为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研制方法,本文对重复使用液氧贮箱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进行研究。在传统火箭贮箱研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研究,... 重复使用贮箱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部件,使用寿命长,受力复杂,构型独特,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的难点,为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研制方法,本文对重复使用液氧贮箱的设计、制造与试验进行研究。在传统火箭贮箱研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研究,阐述了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贮箱材料选择,发明了液氧贮箱的前支撑、消能器与箱内附件的连接结构;对箱底的成型工艺和箱体的焊接方法进行研究得出:整体旋压成型工艺优于传统的瓜瓣拼焊工艺,真空电子束焊接可以保证箱体质量和尺寸精度;关于试验的创新包括用试片级前支撑结构选型试验和强度极限试验取代全尺寸真实环境试验,进行箱外消能器测试而不是箱内测试,以及将光纤检测技术纳入传统的箱体静力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 液氧贮箱 设计 制造 试验
下载PDF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Space Weather Forecast Product Based on Sequence-to-sequence Model
8
作者 罗冠霆 ZOU Yenan CAI Yanxia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4,共15页
Both analyzing a large amount of space weather observed data and alleviating personal experience bias ar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generating artificial space weather forecast products.With the use of natural languag... Both analyzing a large amount of space weather observed data and alleviating personal experience bias ar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generating artificial space weather forecast products.With the use of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sequence-to-sequence model,space weather forecast texts can b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To conduct our generation tasks at a fine-grained level,a taxonomy of space weather phenomena based on descriptions is presented.Then,our MDH(Multi-Domain Hybrid)model is proposed for generating space weather summaries in two stages.This model is composed of three sequence-to-sequence-based deep neural network sub-models(one Bidirectional 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s pre-trained model and two Transformer models).Then,to evaluate how well MDH performs,quality evaluation metrics based on two prevalent automatic metrics and our innovative human metric are presented.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of the three summaries generating tasks on testing datasets are 70.87,93.50,and 92.69,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DH can generate space weather summaries with high accuracy and coherence,as well as suitable length,which can assist forecasters in generating high-quality space weather forecast products,despite the data being sta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weather Deep learning Data-to-text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下载PDF
电子束发射诱发航天器充电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任三孩 彭凯 +2 位作者 谭谦 叶新 方进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充电模型,推导了不同初始电位情况下束流发射的平衡电位公式,并编制程序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粒子束电流、能量、光照等因素对航天器充电电位的影响,得到了航天器对外发射高能电子束时诱发航天器自身或平台的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部分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限制机制 朗缪尔方程 电子束发射 航天器充电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NeRF的航天领域研究分析
10
作者 林帅 侯小波 +3 位作者 宋成照 宫建华 金小辉 王海峰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4年第19期27-31,共5页
NeRF可以从稀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场景的三维表示,进而生成高逼真度的图像。分析NeRF在航天图像增强方面的应用,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航天图像,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目标天体的特征和结构。NeRF在航天虚拟仿真与训练方面的... NeRF可以从稀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场景的三维表示,进而生成高逼真度的图像。分析NeRF在航天图像增强方面的应用,可以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航天图像,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目标天体的特征和结构。NeRF在航天虚拟仿真与训练方面的潜在应用,可以提供可靠的实验平台,减少实际任务的风险和成本。通过NeRF对火箭模型进行三维重构,并横向对比其他重构方法,实验证明基于NeRF的方法准确率更高,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推动航天工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F 神经网络 图像生成 航天领域
下载PDF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Earth’s magnetosheath from multiple spacecraft:a theoretical study 被引量:2
11
作者 A.M.Jorgensen TianRan Sun +4 位作者 Y.Huang L.Li R.Xu L.Dai Chi Wang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EI CSCD 2024年第1期204-214,共11页
Following our earlier work on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gnetosheath soft X-ray emissions with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 of many images recorded from a single spacecraft we now explore the instantaneous recon... Following our earlier work on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gnetosheath soft X-ray emissions with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 of many images recorded from a single spacecraft we now explore the instantaneous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gnetosheath and magnetopause using a few images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from a few spacecraft.This work is motivated by the prospect of possibly having two or three soft X-ray imagers in space in the coming years,and that many phenomena which occur at the magnetopause boundary,such as reconnection events and pressure pulse responses,do not lend themselves as well to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If the reconstruction is successful-which we demonstrate in this paper that it can be-this collection of imagers can b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magnetosheath and magnetopause from a single image from each spacecraft,allowing for high time resolution reconstructions.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reconstruction using,two,three,and four spacecraft.We show that the location of the subsolar point of the magnetopause can be determined with just two satellites,and that volume emissions of soft X-rays,and the shape of the boundary,can be reconstructed using three or more satell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SHEATH TOMOGRAPHY soft X-ray imaging SMILE
下载PDF
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民 贾长伟 张冶 《宇航总体技术》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数字化工程为航天装备研制模式变革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对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落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出了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系统分析了我国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方案规划、能力建设... 数字化工程为航天装备研制模式变革提供了全新机遇,也对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落地提出了巨大挑战。给出了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的定义与内涵,系统分析了我国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推进中的难点问题,围绕装备数字化建设的方案规划、能力建设、应用实践及持续改进这一复杂系统工程过程,提出装备数字化建设生态治理建议,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装备数字化建设 航天装备 系统工程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下载PDF
基于重力梯度被动稳定的空间站微重力伴飞实验舱方案
13
作者 王曦 陈伟跃 +1 位作者 李丽君 杨胜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针对科学实验载荷极低量级微重力环境的需求,提出基于重力梯度被动稳定的空间站微重力伴飞实验舱方案。伴飞实验舱相对空间站独立飞行,以隔离空间站上复杂多变的干扰源。实验舱采用无振动微加速度的姿轨控方法实现了伴飞期间的极低量级... 针对科学实验载荷极低量级微重力环境的需求,提出基于重力梯度被动稳定的空间站微重力伴飞实验舱方案。伴飞实验舱相对空间站独立飞行,以隔离空间站上复杂多变的干扰源。实验舱采用无振动微加速度的姿轨控方法实现了伴飞期间的极低量级微重力水平——以重力梯度被动稳定+主动磁控的方式实施姿控;通过调整偏航角改变迎风面积实施轨道高度与位置控制,保证伴飞安全性。同时,实验舱通过配置制导执行机构、安装位姿敏感器和机械臂目标适配器,能充分利用空间站的在轨资源。仿真分析表明实验舱能保证长期持续地为载荷提供优于4.9×10-7g0的极低量级微重力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伴飞 微重力 重力梯度稳定 磁控 大气阻力
下载PDF
蜂窝板预埋管路辐射器流动散热特性仿真
14
作者 黄圳 陈立 +4 位作者 李志慧 王松超 赵丹 赵长颖 刘刚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为解决传统数值方法对辐射器对流换热系数评估困难、流动散热性能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明晰工况参数与重力对辐射器流动散热特性影响规律,指导辐射器轻量化设计与地面试验,构建辐射器导热-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等比仿真模型,评估其与经验公... 为解决传统数值方法对辐射器对流换热系数评估困难、流动散热性能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明晰工况参数与重力对辐射器流动散热特性影响规律,指导辐射器轻量化设计与地面试验,构建辐射器导热-对流-辐射耦合传热等比仿真模型,评估其与经验公式对辐射器水动力及热特性预测可靠性,分析流量、入口温度、吸收外热流及重力对辐射器工作特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辐射器压降及散热功率模拟值与真空热试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3 45%和2 86%,压降及换热系数经验公式预测值与仿真值最大相对误差为-10 15%和-33 18%;辐射器散热功率随流量与入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吸收外热流增加会降低对流换热热流量,相较零重力,常重力水平状态辐射器散热功率提高2 86%。所建模型可准确预测辐射器工作特性;辐射器设计应在满足压降与出口温度指标要求时,提高流量与入口温度,地面试验辐射器应竖直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器 轻量化设计 仿真模型 真空热试验 重力
下载PDF
卫星大功率电缆束温度场建模分析及捆扎热效应研究
15
作者 胡帼杰 周江 +4 位作者 石明 李一帆 刘百麟 杨闻 尹家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5-1161,共7页
随着卫星功率的提高,星上功率电缆载流量和热耗水平大幅增加,热安全性问题凸显,功率电缆精准建模和精细化设计的需求日趋迫切。基于地面试验数据提出了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的热分析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电缆安装固定处和捆扎处换热参数的经验... 随着卫星功率的提高,星上功率电缆载流量和热耗水平大幅增加,热安全性问题凸显,功率电缆精准建模和精细化设计的需求日趋迫切。基于地面试验数据提出了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的热分析建模方法,并给出了电缆安装固定处和捆扎处换热参数的经验值和试验标定值;通过模拟电缆分束和合束捆扎的温度场定量分析了电缆束捆扎的热效应,明确了增强电缆与周边环境的辐射换热是改善电缆束散热条件最有效的手段。文中建立的卫星大功率电缆束热模型可作为星上功率电缆在轨温度预示和精细化敷设设计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卫星 功率电缆束 热效应 有限元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的理论和关键技术”专题介绍
16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我国于2016年最早在国际上提出了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的概念。月球科研站将配备能源、通信导航、远程运输、天地往返、地面支持、生命保障等设施,支持探测利用、月球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目标科研活动。可见,月球科研站是... 我国于2016年最早在国际上提出了国际月球科研站(ILRS)的概念。月球科研站将配备能源、通信导航、远程运输、天地往返、地面支持、生命保障等设施,支持探测利用、月球观测、基础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等多目标科研活动。可见,月球科研站是面向长期月球探测并自主运行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基地,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后在月球南极建成其基本型,为在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行星上建立永久居住点奠定基础。关于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与运行,涉及建站选址、水冰探测、月壤制备、3D打印、载人登月等一系列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亟需进行有效的理论方法攻关和关键技术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活动 生命保障 3D打印 自主运行 基本型 专题介绍 通信导航 科学实验
下载PDF
Lunar In Situ Large-Scale Construction: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Regolith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s
17
作者 Charun Bao Daobo Zhang +2 位作者 Qinyu Wang Yifei Cui Peng Fe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04-221,共18页
Lunar habitat construction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extensive glob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lunar in situ material processing tec... Lunar habitat construction is crucial for successful lunar exploration missions.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extensive global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on lunar in situ 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in recent years.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review,precise classification,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four main approaches:reaction solidification(RS),sintering/melting(SM),bonding solidification(BS),and confinement formation(CF).Eight key indicators have been identifi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ost and highperformance system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these methods:in situ material ratio,curing temperature,curing time,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compressive strength,tensile strength,curing dimensions,and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The scoring thresholds are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with the actual capabilities.Among the evaluated methods,regolith bagging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option due to its high in situ material ratio,low time requirement,lack of hightemperature requirements,and minimal shortcomings,with onl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falling below the neutral score.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still maintains a value of 2–3 MPa.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scheme utilizing regolith bags offers numerous advantages,including rapid and large-scale construction,ensured tensile strength,and reduced reliance on equipment and energy.In this study,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regolith solidification techniques are provided,and directions for improvement are offered.The proposed lunar habitat design based on regolith bags is a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r habitats Lunar in situ construction Regolith bag Solidification and formation In situ materials Evaluation method
下载PDF
三维行波磁场对等离子体鞘套密度的调控作用
18
作者 徐子原 周辉 +3 位作者 刘光翰 高中亮 丁丽 雷凡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25-239,共15页
飞行器以高超音速飞行或再入过程中,表面会被等离子体鞘套包覆.等离子体鞘套会阻碍电磁波传播,造成飞行器无线电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即通信黑障.行波磁场是一种能够通过调控等离子体鞘套密度来缓解通信黑障的磁场.本文针对一维行波磁场无... 飞行器以高超音速飞行或再入过程中,表面会被等离子体鞘套包覆.等离子体鞘套会阻碍电磁波传播,造成飞行器无线电信号衰减甚至中断,即通信黑障.行波磁场是一种能够通过调控等离子体鞘套密度来缓解通信黑障的磁场.本文针对一维行波磁场无法准确描述空间内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的问题,建立了三维行波磁场产生模型和三维等离子体密度分布模型.通过研究行波磁场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得到了空间内等离子体的密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波磁场的作用下,等离子体会往飞行器前端汇聚,从而在后端形成尺寸为50×100 mm的密度降低区域,使该区域内的等离子体密度最大降低71%,且提供持续的通信时间.基于RAM-C飞行试验的数据,利用所提出的模型研究了电流大小和行波速度对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电磁波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比了行波磁场与外加静磁场对电磁波衰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加行波磁场能够使飞行器在30.48 km处的X波段以及其他高度处的L波段、S波段、C波段和X波段的电磁波衰减降低到30 dB以下.行波磁场和静磁场的对比结果表明,行波磁场对电磁波衰减的抑制效果明显优于静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鞘套 通信黑障 行波磁场 密度调控
下载PDF
卫星领域语料库构建与命名实体识别
19
作者 徐聪 石会鹏 +3 位作者 陈志敏 张鑫宇 王静 杨甲森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3,共9页
针对卫星领域命名实体语料匮乏、现有算法识别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模糊边界的卫星领域实体标注方法,构建包含8类常见卫星领域实体的语料库,与该领域现有语料库相比粒度更细、覆盖更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迁移学习和多网络融合的... 针对卫星领域命名实体语料匮乏、现有算法识别性能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模糊边界的卫星领域实体标注方法,构建包含8类常见卫星领域实体的语料库,与该领域现有语料库相比粒度更细、覆盖更广,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迁移学习和多网络融合的卫星领域实体识别算法。该算法采用预训练双向编码器对语料语义平滑迁移获得子词级别特征,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short term memory,BiLSTM)神经网络捕捉上下文信息确定边界,以条件随机场作为解码器实现标签预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BiLSTM等传统模型具有更优的识别性能,算法在8种实体上的F1值均在92%以上,微平均F1值达到96.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迁移学习 神经网络 数据稀缺
下载PDF
基于尺度分割和特征优选的外破检测技术
20
作者 何光华 黄薛凌 张志坚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62,共13页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识别外力破坏的巡查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而实现外力破坏迹象识别的关键在于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尺度分割和特征优选的对象级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尺度评估参数确定最优分割尺度;然后基于最... 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是识别外力破坏的巡查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而实现外力破坏迹象识别的关键在于变化检测技术的应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尺度分割和特征优选的对象级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尺度评估参数确定最优分割尺度;然后基于最优分割尺度结果,分别采用J-M距离算法和XGBoost模型对多源特征集进行优选,对比分析筛选出合适的特征集合;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计算各特征参数间的欧式距离并进行二分类,得到变化和未变化两种分类结果。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算法进行特征优选后的精度指标均高于J-M距离算法的变化检测结果,并将同一分割尺度和特征集合应用于不同分辨率影像中验证变化检测结果,在面积和对象两种精度评估中,F1分数分别达到了83.31和84.09,而查准率均超过了79%,查全率也均超过了86%,说明文章使用的算法在不同分辨率下能获得较高的检测精度,同时减少了人工对特征选择和特征集建立规则的干预,为电缆沿线变化检测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对象 尺度分割 特征优化 变化检测 遥感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