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床水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的去除效果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230
1
作者 宋祥甫 邹国燕 +2 位作者 吴伟明 金千瑜 应火冬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89-494,共6页
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在池内的富营养化水体(KN和TP含量分别为2084和0248mg/L)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N、P元素,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并... 采用水域浮床无土种植方法,以人工模拟池为试验场所,在池内的富营养化水体(KN和TP含量分别为2084和0248mg/L)表面种植水稻,通过水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去除水体中的N、P元素,以实现变废为宝,净化水质,并使水体产生良性循环.研究表明,在水深14m左右,水面的浮床覆盖率分别为20%、40%、60%条件下,通过水稻自分蘖至成熟历时84天的处理,对全池水体中KN的净去除率分别为290%、498%和587%,TP的净去除率分别为321%、420%和491%.试验结果为利用浮床陆生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浮床 富营养化 水体污染 污染治理
下载PDF
水网藻(Hydrodicty on reticulatum)对富营养化水样中氮磷去除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朝晖 江天久 +2 位作者 杞桑 骆育敏 齐雨藻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研究了水网藻在天然水体水样中的生长及对氮磷(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库水及重营养化的湖水水样中均生长良好;富营养化水库水(含TN3-34 —5-15 mg/L、TP0-10 —0-19 mg/L) ... 研究了水网藻在天然水体水样中的生长及对氮磷(N,P)的去除能力,结果表明水网藻在富营养化水库水及重营养化的湖水水样中均生长良好;富营养化水库水(含TN3-34 —5-15 mg/L、TP0-10 —0-19 mg/L) 及重营养化湖水( 含TN33-86mg/L、TP1-939 mg/L) 经水网藻(1g/L)处理2 d、4 d、6 d 后,对氨氮(NH4N) 、总氮、总磷去除率均在7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藻 富营养化 水体水样 去除能力
下载PDF
香蒲植物提取物的抑藻作用及其分离鉴定 被引量:41
3
作者 戴树桂 赵凡 +2 位作者 金朝晖 庄源益 袁有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对香蒲类植物的花粉蒲黄中的抑藻物质进行提取、分离、鉴定.分别用抑藻圈和半杀死剂量法研究其乙酸乙酯、丙酮、乙醚提取物的抑藻活性
关键词 抑藻物质 分离 鉴定 香蒲植物 花粉蒲黄 水污染
下载PDF
水体悬移质对重金属吸附规律研究——以长江宜昌段为例 被引量:22
4
作者 方涛 张晓华 +2 位作者 肖邦定 敖鸿毅 徐小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上游来水的流速在此减缓 ,随江水而下的大量泥沙在此沉淀 ,将使坝下 (长江中下游 )水中的悬移质浓度降低、粒径改变 ,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利用长江宜昌江段的周年悬移质样及水样 ,研究了悬移质对重金属 (铜、...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上游来水的流速在此减缓 ,随江水而下的大量泥沙在此沉淀 ,将使坝下 (长江中下游 )水中的悬移质浓度降低、粒径改变 ,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利用长江宜昌江段的周年悬移质样及水样 ,研究了悬移质对重金属 (铜、锌、铅、镉及铬 )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悬移质对上述金属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型及Langmuir型等温式较好进行拟合 ;当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排入江水后 ,在吸附及沉淀的共同作用下 ,浓度明显降低 ;单位悬移质的吸附量随悬移质浓度降低而上升 ,但总吸附量降低 ,从而导致水中的金属污染物的平衡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体悬移质 生金属 吸附 等温式 水污染防治
下载PDF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水中藻类和嗅味去除效果生产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许国仁 李圭白 +3 位作者 王向东 张锦 陈忠林 范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3-15,共3页
本文以生产试验结果为依据,较为系统地考察了高锰酸钾复合药剂(CP)预处理工艺去除水中藻类和嗅味的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效果做了对比研究。试验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预处理工艺在去除藻类和嗅味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锰酸钾 复合药剂 嗅味 藻类 水源 污染处理
下载PDF
紊动对水体中有机物降解影响的实验 被引量:30
6
作者 蒲迅赤 李克锋 +1 位作者 李嘉 赵文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5-489,共5页
利用专门设计的紊动诱发装置,对不同紊动强度水体进行了紊动对有机物生物降解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3种不同紊动强度的实验,发现紊动对有机物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紊动强度越大,有机物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越大.通过对较高紊动强度水体... 利用专门设计的紊动诱发装置,对不同紊动强度水体进行了紊动对有机物生物降解影响的实验研究.通过3种不同紊动强度的实验,发现紊动对有机物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紊动强度越大,有机物的降解率和降解速度越大.通过对较高紊动强度水体的降解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在水体有紊动时,有机物的降解反应并不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动强度 生物降解 动力学 有机物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利用日光能催化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7
作者 夏星辉 许嘉琳 陆维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7-111,共5页
以日光能为驱动力的高级氧化技术在总体上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反应器设计近年已由高倍聚光式转为非聚光式;TiO2纳米级材料与含TiO2复合体的研制提高了多相体系的光催化降解速率;有机物结构。
关键词 日光能 有机污染物 二氧化钛 催化降解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洗涤剂富磷污染及其对策 被引量:75
8
作者 宋新杰 胡青燕 田恒水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7,共3页
介绍了国内湖海水域富磷污染的现状,指出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造成富磷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富磷污染的对策及适合中国国情的洗涤剂发展方向。
关键词 富磷污染 洗涤剂 助剂 表面活性剂 水体污染
下载PDF
在TiO_2催化剂上苯酚光催化氧化反应研究2多相光催化氧化与直接光解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24
9
作者 王怡中 胡春 汤鸿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0-264,共5页
在TiO2悬浆体系,中压汞灯作用下,通过苯酚降解过程中总碳浓度变化及二氧化碳生成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光催化氧化与直接光解反应的不同,并着重比较了当反应条件如催化剂量、气相氧浓度以及光强度变化对两种反应的影响.实验结... 在TiO2悬浆体系,中压汞灯作用下,通过苯酚降解过程中总碳浓度变化及二氧化碳生成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光催化氧化与直接光解反应的不同,并着重比较了当反应条件如催化剂量、气相氧浓度以及光强度变化对两种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了两种反应的历程和产物各不相同.多相光催化氧化更有利于有机物分子的降解,而光解作用会引发聚合反应.同时也说明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是开发光催化水处理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抑制直接光解加快催化氧化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氧化 直接光解 水体污染 污染物 降解
下载PDF
活性炭应用测试新技术——微型快速穿透实验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启刚 应维琪 +1 位作者 张巍 林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9,共5页
进行了微型快速穿透(MCRB)实验与中小型、小型传统穿透实验方法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MCRB实验适用于模拟大型活性炭床的穿透情况,预测处理费用以及精选活性炭.MCRB实验加快了实验速度,避免了传统穿透实验中常见的问题.空床接触时间(E... 进行了微型快速穿透(MCRB)实验与中小型、小型传统穿透实验方法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MCRB实验适用于模拟大型活性炭床的穿透情况,预测处理费用以及精选活性炭.MCRB实验加快了实验速度,避免了传统穿透实验中常见的问题.空床接触时间(EBCT)、活性炭粒径对MCRB实验有一定影响.使用粒径120~180目的活性炭,MCRB实验的压力一般小于3.03(105Pa. MCRB实验对2,4-二氯苯酚(2,4-DCP)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模拟废水的吸附处理获得合理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快速穿透(MCRB) 活性炭 穿透曲线 苯酚 2 4-二氯苯酚 甲基叔丁基醚
下载PDF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滤料浮滤池处理高藻水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声 刘洋 +1 位作者 张晓健 谢曙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6,共5页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滤料浮滤池是一种采用气浮过滤一体化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过滤 ,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一体化的工艺 .该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结果显示 :出水藻总数为 4 30× 1 0 5个 /L ,总去除率为 95 1 % ;出水叶绿素 a为 ...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滤料浮滤池是一种采用气浮过滤一体化 ,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深床过滤 ,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一体化的工艺 .该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结果显示 :出水藻总数为 4 30× 1 0 5个 /L ,总去除率为 95 1 % ;出水叶绿素 a为 0 88μg/L ,总去除率为 92 2 % ;出水浊度为 0 1 8NTU ;出水UV2 54为 0 0 1 6cm-1 ,总去除率为 5 4 3% ;出水耗氧量为 0 78mg/L ,总去除率为 6 3 6 % ,出水没有嗅味 ,色度为 3度 ,总去除率为 86 4 % .出水残留铝含量为 0 0 1 1mg/L ,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 .过滤单元运行周期为 36h ,滤柱产水能力UFRV为 5 0 4m3 /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气气浮 活性炭 石英砂 高藻水源水
下载PDF
缺氧-好氧生物膜法脱氮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凤冈 李伟光 +2 位作者 潘桂珉 刘俊新 金承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了防止氮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我国对氨氮排放实行严格的控制。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脱氮方法研究其处理效果与工艺参数,并着重研究氮负荷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微生物在膜上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底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 为了防止氮污染对水体造成的危害,我国对氨氮排放实行严格的控制。采用缺氧-好氧淹没式生物膜脱氮方法研究其处理效果与工艺参数,并着重研究氮负荷和碳源对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微生物在膜上的分布特性及其对底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段(A段)停留时间为7.3h,好氧段(O段)为15.7h好氧段容积负荷:COD0.36kg/m3·d,NH3-N0.35kg/m3·d;缺氧段硝态氮负荷0.65kg/m3·d,COD负荷1.7kg/m3·d。这一水处理技术工艺稳定,NH3-N与NOx-N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而且生物活性强,分布较均匀,是目前控制氮污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法 水污染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有机物的特征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83
13
作者 朱利中 陈宝梁 +1 位作者 李铭霞 张孙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研究了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对硝基苯酚、苯酚、苯胺的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水中有机物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是分配作用(partition) 和表... 研究了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对硝基苯酚、苯酚、苯胺的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水中有机物的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是分配作用(partition) 和表面吸附(adsorption) 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定量描述了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在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吸附有机物中的相对贡献率;它们均为浓度的函数,在低浓度时,双阳离子有机膨润土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以表面吸附为主;在高浓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膨润土 表面活性剂 有机物 吸附 水污染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球附载TiO_2清除水面漂浮的油层 被引量:58
14
作者 陈士夫 程雪丽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空心玻璃微球为载体,采用浸涂法制备出TiO2/beads光催化剂.研究了利用TiO2/beads光催化剂降解水面漂浮的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75W中压汞灯照射120min,正十二烷的光催化去除率达93... 以空心玻璃微球为载体,采用浸涂法制备出TiO2/beads光催化剂.研究了利用TiO2/beads光催化剂降解水面漂浮的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75W中压汞灯照射120min,正十二烷的光催化去除率达93.5%,光照80min时甲苯被完全光催化去除;通入空气有利于正二十烷及甲苯的光催化去除,外加微量的H2O2(5.0mmol/L)可大大提高光催化去除率,向反应液中加入少量Na+对正十二烷及甲苯的光催化去除率无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降解 油层 二氧化钛 空心玻璃微球 水面污染
下载PDF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研究——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秀山 田沈 +3 位作者 郑颖 张伟 刘明 汪洪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用实验室规模的UASB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培养厌氧颗粒污泥。通过对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产气率、进出水COD、水滞留期(HRT)、进出水挥发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所产气体的甲烷含量等的变化分析和对颗粒污泥中优势产... 用实验室规模的UASB反应器处理豆制品废水培养厌氧颗粒污泥。通过对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的产气率、进出水COD、水滞留期(HRT)、进出水挥发酸(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所产气体的甲烷含量等的变化分析和对颗粒污泥中优势产甲烷菌的扫描(SEM)和透射(TEM)电镜观察,阐明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消化器运转50d左右形成了颗粒污泥,厌氧颗粒污泥形成期间的平均产气率为5.3L/L·d,最高产气率达到了8.1L/L·d,进水和出水COD分别为3000~5500mg/L和800~3000mg/L,平均HRT为10.4h,平均出水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分别为264.1、519.8和104.6mg/L,所产气体的平均甲烷含量为60.6%,颗粒污泥为黑色,直径0.5~3.0mm不等,沉降速率为119.6m/h,其中的优势产甲烷菌为鬃毛甲烷菌(Methanosaeta),而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存在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SB 厌氧颗粒污泥 甲烷菌 固定化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适应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田禹 王宝贞 周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研究中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水处理系统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模型,具体地考察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的适应性,使... 针对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研究中的难点,引入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理论和思想,提出了水处理系统的神经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基于BP人工神经元网络的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的模型,具体地考察了人工神经元网络对水处理系统建模的适应性,使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迈向智能化和控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系统 建模 神经网络 水体污染 生物系统
下载PDF
纳米TiO_2膜光催化降解废水中阿特拉津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霍爱群 谭欣 丛培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26,29,共3页
探讨纳米半导体催化材料———TiO2光催化膜的制备方法,研究水体中阿特拉津(Atrazine)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以TiO2膜为催化剂的光化学降解方法,可以使废水中阿特拉津的含量由30mg/L降至05mg/L... 探讨纳米半导体催化材料———TiO2光催化膜的制备方法,研究水体中阿特拉津(Atrazine)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以TiO2膜为催化剂的光化学降解方法,可以使废水中阿特拉津的含量由30mg/L降至05mg/L以下,同时由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玻璃表面制备的纳米级半导体TiO2膜具备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降解 水体污染 废水处理 光催化膜
下载PDF
铝盐最佳混凝形态及最佳pH范围研究 被引量:61
18
作者 冯利 汤鸿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铝盐的水解聚合过程,预测了铝盐混凝过程进行时的最佳混凝形态及最佳pH范围,并且通过实验手段分析说明了铝盐的最佳混凝形态、混凝特征及最佳pH范围,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关键词 铝盐 最佳混凝形态 混凝 pH范围 水污染
下载PDF
磷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高玉荣 黄玉瑶 +1 位作者 曹宏 陈俨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5-360,共6页
在室内模拟氧化槽中比较研究了污水中不同磷含量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氮含量均为20mg/L,磷含量分别为1.25、2.50、5、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关键词 污水净化 藻类 生长
下载PDF
微生物处理地下水石油污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赵荫薇 王世明 张建法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探讨中国淄博地区地下水源石油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技术 .从污染地分离筛选出1 0株除油菌 ,经测定单菌株的降油率在 2 0~ 50 %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71 .4% .在含油地下水模拟反应器中 ,当投菌浓度保持在 1 0 6 个·ml- 1 时 ... 探讨中国淄博地区地下水源石油污染的微生物治理技术 .从污染地分离筛选出1 0株除油菌 ,经测定单菌株的降油率在 2 0~ 50 %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71 .4% .在含油地下水模拟反应器中 ,当投菌浓度保持在 1 0 6 个·ml- 1 时 ,混合菌群MZ940 2的降油率可达 53.1 % .在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现场治理时 ,MZ940 2的投菌量为1 0L·d- 1 ( 1 0 9个·ml- 1 ) ,1 1d后在地下水流段面形成较稳定的微生物带 ,降油率保持在35%左右 .经初步鉴定 ,所投加的MZ940 2菌群未发生变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石油污染 微生物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