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鸭绿江(丹东段)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振邦 陈静生 +2 位作者 陶澍 刘玉机 刘绮 《环境保护科学》 CAS 1993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根据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的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鸭绿江(丹东段)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瑞典国家环境保护局乌普萨拉水质实验室的 Lars Hakanson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态危害 鸭绿江
下载PDF
砷与镉、锌离子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实验 被引量:86
2
作者 修瑞琴 许永香 +2 位作者 高世荣 任改英 付迎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9-352,共4页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极为重要,为了研究砷、镉、锌混合污染的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As3+与Cd2+,以及As3+与Zn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而...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极为重要,为了研究砷、镉、锌混合污染的联合毒性,以斑马鱼为实验生物,采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As3+与Cd2+,以及As3+与Zn2+共存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而Cd2+与Zn2+的联合毒性主要为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但当As3+,Cd2+,Zn2+3种毒物联合时其毒性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毒性 斑马鱼 生物监测 水体污染
下载PDF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2种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兆礼 易翠萍 +3 位作者 沈新强 曹直 王云龙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3-36,共4页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体中含沙量持续96 h 达到3 g/L 时,藻类生长速率降低20%~30%。但当疏浚作业停止,悬沙将迅速沉淀... 长江口疏浚弃土悬沙对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体中含沙量持续96 h 达到3 g/L 时,藻类生长速率降低20%~30%。但当疏浚作业停止,悬沙将迅速沉淀,水体变清,藻类生长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悬沙 浮游植物 生长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郑州市水源水藻类和藻类毒素污染调查 被引量:29
4
作者 孟玉珍 张丁 +4 位作者 王兴国 朱宝玉 张红茹 王宏 鲍宝珠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1996年-1997年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检测,采用高敏感度ELISA方法测定了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郑州市水源水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月及12月份,是藻类生长的两个高峰期,藻类总密度最高... 1996年-1997年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污染状况进行了连续检测,采用高敏感度ELISA方法测定了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郑州市水源水藻类的生长有明显的季节特征,2月及12月份,是藻类生长的两个高峰期,藻类总密度最高达到1068万个/L。1995年7月、1996年1月郑州水源厂调蓄池水微囊藻毒素含量均超过200ng/L。按照Carlson提出的富营养化指数TSI判定标准,结合总氮、总磷、COD及藻类密度等指标,认为郑州市水源水已呈现富营养化特征。建议对郑州市水源水藻类毒素的季节变化,浮游藻类的密度、组成及优势藻种的生长变化规律等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藻类毒素 富营养化 水源水 污染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汞污染的化学生态效应 被引量:29
5
作者 徐小清 丘昌强 +2 位作者 邓冠强 惠嘉玉 张晓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7-203,共7页
测定长江三峡库区江段鲤、铜鱼、鲇、长吻中的砷、镉、铜、汞、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比例匹配分析表明,样品或元素间无显著相关。铜鱼、鲤、鲇及长吻对汞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0×103、1.5×104、3.3×104、8.4×... 测定长江三峡库区江段鲤、铜鱼、鲇、长吻中的砷、镉、铜、汞、铅、硒、锌等元素的含量。比例匹配分析表明,样品或元素间无显著相关。铜鱼、鲤、鲇及长吻对汞的富集系数分别为8.0×103、1.5×104、3.3×104、8.4×104(L/kg)。这表明鱼体汞元素含量与鱼类在食物链营养级的位置密切相关,食物链越长,汞的富集系数越高。鲤、鲇及长吻的肌肉、肝、肾和牌间的汞含量比值约为6:2:1,而铜鱼为1:1:2.5。三峡库区降低鲤、鲇及长吻的肌肉有机汞含量占总汞含量的84%-92%,肝、肾和脾的有机汞占总汞的55%-77%。但铜鱼脾中的无机汞约占总汞的89%。并且有机汞与总汞含量间具有显著地线性关系:肌肉:Hg-o=-0.001094+0.9101Hg-gP<0.01这表明鱼体肌肉是储存有机汞主要组织。并且鱼体肌肉汞元素含量C与鱼的体长L或体重W间满足经验方程:LnC=A+BLnLLnC=A'+B'LnW三峡库区江段因受川东高汞背景的影响,鲤肌肉汞含量高于长江水系鲤汞含量的背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水库 汞污染 化学生态效应
下载PDF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悬浮液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徐兆礼 许加武 +2 位作者 袁骐 蒋玫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32,共4页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小球藻(Chlorella saccharophila)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的生长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0%和100%疏浚泥的浸出液及100%的悬浮液对小球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球藻的96 h-EC_(50)分别为87... 长江口疏浚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小球藻(Chlorella saccharophila)和大型溞(Daphina magna)的生长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90%和100%疏浚泥的浸出液及100%的悬浮液对小球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球藻的96 h-EC_(50)分别为87%和99.5%;对大型潘的96 h-LC_(50)分别为87.57%和50.10%,说明长江口底泥浸出液和悬浮液对浮游生物毒性极低,且不会对浮游生物产生直接明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浸出液 县浮液 浮游生物 疏浚泥
下载PDF
长江口疏浚土悬沙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发育和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王云龙 成永旭 +1 位作者 徐兆礼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0-23,共4页
长江口疏浚土悬沙对中华绒螯蟹蚤Ⅰ、蚤Ⅳ和大眼幼体发育和变态影响为:不同悬沙浓度对各期幼体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蚤Ⅳ和大眼幼体的发育和变态亦无显著影响,但会推迟蚤Ⅰ蜕皮变态。水体中的悬沙对中华绒螯蟹蚤Ⅰ幼体生长和变态的影响... 长江口疏浚土悬沙对中华绒螯蟹蚤Ⅰ、蚤Ⅳ和大眼幼体发育和变态影响为:不同悬沙浓度对各期幼体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蚤Ⅳ和大眼幼体的发育和变态亦无显著影响,但会推迟蚤Ⅰ蜕皮变态。水体中的悬沙对中华绒螯蟹蚤Ⅰ幼体生长和变态的影响与幼体此时的摄食习性(被动摄食)和摄食颗粒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河口 疏浚悬沙 中华绒螯蟹 变态 幼体发育
下载PDF
国产芝麻中芝麻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金青哲 刘元法 +1 位作者 王兴国 戴洪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87,共3页
本文分析了国内重点芝麻产区15种芝麻的芝麻素含量,并分析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麻油中芝麻素的含量为0.115%~0.777%,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含油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56,(α=0.05)。芝麻素平均含量以白芝麻最高,棕黄... 本文分析了国内重点芝麻产区15种芝麻的芝麻素含量,并分析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麻油中芝麻素的含量为0.115%~0.777%,芝麻素含量与芝麻含油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556,(α=0.05)。芝麻素平均含量以白芝麻最高,棕黄色芝麻稍逊,黑芝麻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分析 含量分析 国产 相关系数 平均含量 正相关 含油率 白芝麻 黑芝麻
下载PDF
酸雨对湖、河水生生态系的危害
9
作者 詹滨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8-34,共7页
酸雨是当代人类注瞩的重要环境公害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在大气和水滴中,经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转化为硫酸、硝酸和有机酸所造成的。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科学家特别注意它对森林、农作物和水生生... 酸雨是当代人类注瞩的重要环境公害之一。它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在大气和水滴中,经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转化为硫酸、硝酸和有机酸所造成的。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科学家特别注意它对森林、农作物和水生生态系的影响。本文拟讨论酸雨对淡水水生态系一些主要环节的影响。酸雨活动不仅降低淡水的pH值,促成一系列的水化学变化,而且扰乱水生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群正常结构产生畸变。其影响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这些问题对淡水资源和水产增养殖有不容忽视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水生生态系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抚仙湖无机污染物化学背景值及动物体内致突变性评定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蕊芳 金志玉 +11 位作者 孔祥生 吴玉平 李玉兰 贺维顺 杨儒道 康云华 吴世芳 方建华 马松科 唐庆国 陈晓春 罗明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了比较抚仙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及其致突变性,从抚仙湖周围水域采取7个样点的水样。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水样中的无机污染物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另外使用蝌蚪(Bufobufoandrewsi)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抚仙湖... 为了比较抚仙湖不同区域的水质及其致突变性,从抚仙湖周围水域采取7个样点的水样。用电感耦合氩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水样中的无机污染物作定性和定量分析。另外使用蝌蚪(Bufobufoandrewsi)红细胞微核试验检测抚仙湖水样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禄冲采样点水样带有微核的红细胞率增高,表明这个点水样有致突变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仙湖 水质 水机污染物 蝌蚪微核试验 致突变性
下载PDF
长江口疏浚土悬浮物及其溶出Zn^(2+)对中华绒螯蟹产卵率和早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云龙 成永旭 +1 位作者 徐兆礼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4-28,共5页
应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疏浚作业后长江口悬浮物和溶出 Zn^(2+)对中华绒螯蟹产卵率和早期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疏浚作业所造成的极限底泥悬浮物浓度8 g/L,不会对中华绒螯蟹的交配、产卵和胚胎发育造成影响;当环境水 Zn^(2+... 应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疏浚作业后长江口悬浮物和溶出 Zn^(2+)对中华绒螯蟹产卵率和早期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疏浚作业所造成的极限底泥悬浮物浓度8 g/L,不会对中华绒螯蟹的交配、产卵和胚胎发育造成影响;当环境水 Zn^(2+)浓度超过197.8 μg/L 时,会对蚤状幼体的发育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悬浮物 中华绒螯蟹 早期发育 产卵率
下载PDF
江河中有机污染物在鲤鱼体内富集与释放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玲 胡长敏 +3 位作者 赵晓明 赵元慧 郎佩珍 刘志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4-36,39,共4页
以第二松花江重点有机污染物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用改进的双膜理论预测了7种硝基芳烃的挥发速率常数,快速测定了它们在鱼体内的富集与释放速率常数,用获得的参数及二室模型预测这7种化合物在鱼体中的迁移过程,并与模拟实验测定的... 以第二松花江重点有机污染物硝基芳烃为研究对象,用改进的双膜理论预测了7种硝基芳烃的挥发速率常数,快速测定了它们在鱼体内的富集与释放速率常数,用获得的参数及二室模型预测这7种化合物在鱼体中的迁移过程,并与模拟实验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 鲤鱼 生物富集 松花江 释放 模拟
下载PDF
硝基多环芳烃在鱼水系统中的归趋和生物浓缩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余刚 徐晓白 +1 位作者 张甬元 徐盈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2-38,共7页
研究了六种硝基多环芳烃(No_2-PAHs)在实验室鱼水系统中的归趋,水中N0_2-PAHs的含量在24h内降低较快;鱼体中积累浓度达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48h内基本上都达到峰值.测得草鱼对五种No_2-PAH... 研究了六种硝基多环芳烃(No_2-PAHs)在实验室鱼水系统中的归趋,水中N0_2-PAHs的含量在24h内降低较快;鱼体中积累浓度达最大值的时间各不相同,但在48h内基本上都达到峰值.测得草鱼对五种No_2-PAHs的生物浓缩因子在90─820之间,并在生物浓缩因子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以及与水溶解度之间建立了线性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多环芳烃 浓缩因子 鱼类 归趋
下载PDF
长江九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14
作者 郎锋祥 《水资源研究》 2012年第2期17-18,共2页
通过对长江九江段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九江段水质现状较好,但高锰酸盐指数污染程度有上升趋势,赛城湖闸断面、乌石矶断面及全江段的水质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长江 水质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利用微生态系统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7
15
作者 郭明新 林玉环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25-330,共6页
对利用微生态系统生物暴露试验评价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这一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微生态系统进行生物长期暴露试验,来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成功的,可行的.根据受试生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毒性... 对利用微生态系统生物暴露试验评价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这一方法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微生态系统进行生物长期暴露试验,来研究底泥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是成功的,可行的.根据受试生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可以判断底泥重金属毒性的大小;根据生物积累的重金属浓度,可以判定底泥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系统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河流污染 底泥
下载PDF
山东省某河水污染的致突变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连堂 李佩贤 +7 位作者 张广学 王永征 范志涛 王志萍 许华强 洪舜华 崔群 王桂英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16-218,共3页
本文应用紫露草微核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胎肝微核试验,Ames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被工业污染的某河水及其附近的居民饮用水。结果显示,河水及其附近居民井水对骨髓微核试验和胎肝微核试验为阳性反应(P<0.01),Ames试验和紫露草微核试验... 本文应用紫露草微核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胎肝微核试验,Ames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被工业污染的某河水及其附近的居民饮用水。结果显示,河水及其附近居民井水对骨髓微核试验和胎肝微核试验为阳性反应(P<0.01),Ames试验和紫露草微核试验也得到了同样结果(Rt/Rc=5.19,P<0.01)。初步认为,该水体具有较强的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致突变性 微核 紫露草
下载PDF
硝基芳烃对鲤鱼鱼鳃ATPase的活性抑制和QSARs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镜波 景体淞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测定了20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鲤鱼鱼鳃ATPase活性的半抑制浓度-logIC50值,以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Ⅴ,取代基常数总和∑σ-、指示变量I、分子分支指数1Ka、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及辛...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测定了20种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鲤鱼鱼鳃ATPase活性的半抑制浓度-logIC50值,以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Ⅴ,取代基常数总和∑σ-、指示变量I、分子分支指数1Ka、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及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为参数,进行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QSAR)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芳烃的毒性和∑σ-、I、ELUMO3个参数密切相关。在上述基础上,成功地建立了20种硝基芳烃的QSA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芳烃 化合物 鲤鱼 ATPASE QSAR 水体污染
下载PDF
松花江汞污染治理后沿江渔民发汞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邱炳源 关铭 +6 位作者 胡梦林 石勇 石龙 张娟 薄平 李延红 石岩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4,共3页
调查结果表明,沿江渔民发汞均值为2.25μg/g,与对照点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扶余一松江段渔民发汞均值2.54μg/g,高于其他各江段;30~40岁年龄组渔民发汞值超过正常值者占45%,比其他各年龄组多... 调查结果表明,沿江渔民发汞均值为2.25μg/g,与对照点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扶余一松江段渔民发汞均值2.54μg/g,高于其他各江段;30~40岁年龄组渔民发汞值超过正常值者占45%,比其他各年龄组多;在调查的1195人中有25名发汞值超过10μg/g,其中18人发甲基汞含量超过5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甲基汞 毛发 渔民
下载PDF
乐安江重金属污染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高玉荣 许木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1993年和1994年对乐安江6个采样站浮游植物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藻类的群落结构因不同河段水质状况不同而不同:未受矿山废水污染的上游海口站,藻类多样性指数较高,密度较低,优势种多为清洁神和耐中污的种类,水质较好;接... 1993年和1994年对乐安江6个采样站浮游植物的两次调查结果表明,藻类的群落结构因不同河段水质状况不同而不同:未受矿山废水污染的上游海口站,藻类多样性指数较高,密度较低,优势种多为清洁神和耐中污的种类,水质较好;接纳大量矿山及采矿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沽口站,藻类受到明显抑制,多样性指数极低,耐污种占绝对优势,水质极差;随流程和净化时间的延长,下游各站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均不断上升,优势比不断下降,体现出明显的水质净化趋势.乐安江水体Cu2+浓度与藻类的种类、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种类数比呈负相关的关系,Cu2+浓度与藻类的优势比呈正相关关系;pH值与上述指标关系正好与Cu2+所呈现的关系相反.藻类群落结构在春季丰水期与秋季枯水期的变化表明,春季乐安江水质好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乐安江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水质
下载PDF
松花江汞污染治理后沿江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喜生 张红 +7 位作者 王献理 高秀芝 洪军 关铭 杨宝辰 张玉梅 邱炳源 林秀武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和毒理学方法,调查了松花江吉林江段污染治理后的沿江居民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江污染与治理前比较有所减轻,江水汞含量趋于正常。居民发汞平均值为0.10~0.21 mg/kg,虽比对照居民(0.05mg/kg)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土...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和毒理学方法,调查了松花江吉林江段污染治理后的沿江居民健康状况,结果表明,该江污染与治理前比较有所减轻,江水汞含量趋于正常。居民发汞平均值为0.10~0.21 mg/kg,虽比对照居民(0.05mg/kg)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土壤和稻米总汞含量高于对照点,但比治理前有所减低,说明仍有轻度污染。细胞遗传学检查SCE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免疫功能有的调查点高于对照点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改变。同时查出与甲基汞污染危害有关的两项体征即听力障碍、视野缩小,验征了污染治理效果,阐明了居民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治理污染,保障居民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 松花江 汞污染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