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压与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铁隧底结构裂损机理分析
1
作者 傅金阳 张寅初 +2 位作者 谢佳伟 阳军生 刘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537,共13页
高速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变形开裂是多方面影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综合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流固耦合理论和现场实测结果,采用激振力荷载拟合函数施加于轨面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效果,分析在水压和列车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高铁隧道底... 高速铁路隧道底部结构隆起变形开裂是多方面影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综合利用扩展有限元方法、流固耦合理论和现场实测结果,采用激振力荷载拟合函数施加于轨面模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效果,分析在水压和列车动荷载耦合作用下的高铁隧道底部结构不协调变形机理,揭示水压与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底部结构的变形特征与水压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既有隧底结构型式与排水条件下,水压变化是隧道底部结构变形与开裂的诱发原因,列车动荷载导致的裂缝水压交替变化是隧道底部结构持续性隆起裂损的间接原因。隧道底部结构开裂一般首先发生在仰拱填充层中央排水沟处,然后在轨道板、仰拱填充层与衬砌仰拱结构存在刚度差异的各交界面上出现裂缝。高速列车动荷载周期性的上下振动与水压力耦合作用下隧道底部结构界面和各裂缝过水处产生超静水压力,其周期性抽吸变化将对裂缝产生水力压裂效应,加剧隧道底部结构的裂损。高水压高铁隧道底部结构隆起开裂的整治措施应综合考虑泄水降压、裂缝封堵以及底部多层结构体系的层间锚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底部结构 不协调变形 扩展有限元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乏燃料后处理核应急情景分析
2
作者 孙美兰 邹树梁 +1 位作者 徐守龙 陈甲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4-220,共7页
为提升乏燃料后处理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针对核事故应急演变路径的不确定性、情景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重要性、演变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组织实施难等问题,构建基于知识元理论的乏燃料后处理核事故应急情景。选取事件、致灾体、... 为提升乏燃料后处理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针对核事故应急演变路径的不确定性、情景分析在突发事件应急决策的重要性、演变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组织实施难等问题,构建基于知识元理论的乏燃料后处理核事故应急情景。选取事件、致灾体、承灾体和应急响应为组成要素,建立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方法的乏燃料后处理核应急动态情景推演分析模型,计算关键情景的发生概率、推演情景的发展趋势、分析演化规律与路径。以马雅克乏燃料后处理厂的高放废液贮槽爆炸为例,开展基于知识元和DBN的乏燃料后处理核事故应急情景分析方法的过程推演,并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应急冷却供水丧失发生的概率为73%,高放废液贮槽爆炸发生的概率为86%,放射性核素通过多种途径转移到动植物产品和饮用水发生的概率为87%,部分地区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沉积发生的概率为89%,事件平息与消亡发生的概率为72%;事故污染空气、土壤、河流的发生概率分别为89%、85%、81%,对公众健康和安全有影响的发生概率为86%。情景演化过程与后处理贮槽爆炸事故应急发展,以及对公众、环境的影响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贝叶斯网络(DBN) 乏燃料后处理 核事故应急 情景推演 知识元
下载PDF
疲劳对操纵员监视行为影响机制的脑电试验
3
作者 张勉 易灿南 +3 位作者 蒋复量 胡鸿 吴文 张思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8,共9页
为优化操纵员疲劳风险管理,降低疲劳对操纵员作业绩效的影响,完成疲劳诱发前后的监视任务,首先,以某压水堆核电厂数字化主控室为背景,设计2-back范式的疲劳诱发任务和oddball范式的监视任务,并以低、中、高3种复杂度的控制界面为素材;然... 为优化操纵员疲劳风险管理,降低疲劳对操纵员作业绩效的影响,完成疲劳诱发前后的监视任务,首先,以某压水堆核电厂数字化主控室为背景,设计2-back范式的疲劳诱发任务和oddball范式的监视任务,并以低、中、高3种复杂度的控制界面为素材;然后,采集23名被试的主观疲劳评分、行为数据和脑电(EEG)信号,用相关疲劳指标验证疲劳诱发的有效性;最后,对比分析疲劳诱发前后3种不同复杂度界面下被试的行为数据、事件相关电位P3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最短30 min、最长60 min的2-back任务能够诱发疲劳;疲劳或界面复杂度增加都会导致监视行为的绩效水平下降,疲劳状态下高复杂度界面与中复杂度界面之间的绩效水平差异最大;其中,正确率下降4.9%,反应时增加10.4%;P3潜伏期的变化趋势与反应时一致,P3波幅仅在高复杂度界面下显著增大。结合绩效数据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变化特征分析表明:界面复杂度的提高会加深疲劳对操纵员脑力负荷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操纵员 监视行为 脑电(EEG) 界面复杂度
下载PDF
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鹏程 许倩 王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 为培育良好的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通过分析核电厂运行特征,总结已有的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价值观、行为、系统和环境4个层次,并细分出13个二级指标和61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非独立性和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以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表明:该方法结合调研数据,可得到核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并甄别出改善核安全文化的关键在于决策层的安全意识、以身作则等指标,为核电厂运行阶段安全文化的培育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运行阶段 核安全文化 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法(DEMATEL) 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评价指标
下载PDF
^(131)I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对辐射安全风险的影响
5
作者 冯江平 张金帆 +3 位作者 陈峰 林择华 郭键锋 刘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1-237,共7页
为更好地保障碘-131(^(131)I)核素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高^(131)I核素治疗的使用率,选择深圳市10家医院的^(131)I核素治疗工作场所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采用碘盒滤膜采样法,通过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仪和无源效率刻度软件,测... 为更好地保障碘-131(^(131)I)核素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提高^(131)I核素治疗的使用率,选择深圳市10家医院的^(131)I核素治疗工作场所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采用碘盒滤膜采样法,通过低本底高纯锗γ能谱仪和无源效率刻度软件,测量核医学工作场所关键区域中^(131)I的活度浓度。估算职业人员待积有效剂量,评估职业人员辐射安全风险,进而探讨^(131)I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变更对职业人员辐射安全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厂家配送和自动分装方式的核医学工作场所中,^(131)I(液态)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设定为10时,带来的辐射安全风险仍远低于标准限值;建议将^(131)I(液态)核素治疗操作方式修正因子按分装方式进行区分,手动分装设定为1,厂家配送和自动分装方式设定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核素治疗 操作方式 修正因子 辐射安全风险 核医学工作场所 内照射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核事故源项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凌永生 侯闻宇 +3 位作者 贾文宝 单卿 黑大千 何燕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5,共5页
为减轻核事故对公众的危害,提高事故后果评价和决策的可靠性,利用Matlab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核素碘-131源项反演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国际辐射评价系统(InterRAS)产生的5 300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用200组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为减轻核事故对公众的危害,提高事故后果评价和决策的可靠性,利用Matlab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单核素碘-131源项反演的神经网络模型。采用国际辐射评价系统(InterRAS)产生的5 300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用200组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训练好的网络计算输出时间较短,输出源项与实际源项符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低于2.3%。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隐含层数及隐含层节点数对模型训练效果有较大影响,当使用双隐含层且2个隐含层的节点数分别为30和20时,网络模型训练能快速收敛,训练相对误差低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源项反演 BP神经网络 非线性 事故后果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超 陆愈实 林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5,共5页
针对火电站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电厂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提出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对火电厂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虚拟现实仿真,实现对基础地图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系统科学管理,以We... 针对火电站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电厂应急预案制定的现状,提出基于三维GIS的火电厂应急救援决策支持系统,对火电厂区及周边环境进行虚拟现实仿真,实现对基础地图数据、应急资源数据、重大危险源及其相关属性数据的系统科学管理,以Web方式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实现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三维仿真显示,预测事故影响及其后果,提供最佳路径及救援方案。该研究为火电站及有关部门实施远程应急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厂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 决策支持系统 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垂直管道中锆粉云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及锆颗粒群燃烧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王秋红 孙金华 +1 位作者 文虎 王清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在粉尘云瞬态火焰实验系统上开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垂直管道中锆金属云的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并建立了垂直管道中向上运动的锆颗粒群燃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锆颗粒的燃烧产物二氧化锆颗粒具有单斜和四方两种晶相.管道中的锆粉云浓度高低可根... 在粉尘云瞬态火焰实验系统上开展实验研究,揭示了垂直管道中锆金属云的火焰传播速度特性并建立了垂直管道中向上运动的锆颗粒群燃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锆颗粒的燃烧产物二氧化锆颗粒具有单斜和四方两种晶相.管道中的锆粉云浓度高低可根据火焰锋面形状进行初始判断.垂直管道中锆粉云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随锆粉云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这是由于管道中富燃料燃烧缺氧和未燃颗粒吸收体系热能而造成.锆粉云浓度为0.625kg/m3时,管道中出现最快火焰的传播速度可达39.7m/s.在锆颗粒群燃烧模型中将颗粒燃烧过程分为4个阶段.从宏观现象和微观机理上对锆粉云在垂直管道中的火焰传播过程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云 垂直管道 火焰传播速度 燃烧模型
下载PDF
关于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志华 罗一新 刘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56-60,共5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能源供求现状,指出中国能源的两大特征:①煤炭消费为主;②人均消费低、能源利用率低。笔者强调,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增大,已成为能源输入国;提出逐步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构建优质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的... 简要介绍了中国的能源供求现状,指出中国能源的两大特征:①煤炭消费为主;②人均消费低、能源利用率低。笔者强调,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增大,已成为能源输入国;提出逐步调整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替代,构建优质化、多元化的能源结构的策略;着重从5个方面进行调整———重点解决石油供不应求的能源结构性矛盾、加强煤炭资源的清洁和优质开发利用、发展以利用洁净煤技术为基础的电力工业、提高核电的比例、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确保我国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 供求现状 煤炭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核电厂抗震裕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晓磊 吕大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122,共7页
为分析核电厂抗震裕量评估(SMA)方法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SMA方法的研究背景与发展历程,详细论述3种核电厂SMA方法、裕量的含义、审查级地震的确定、巡查/走访的内容、保守确定性失效裕量(CDFM)和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高... 为分析核电厂抗震裕量评估(SMA)方法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SMA方法的研究背景与发展历程,详细论述3种核电厂SMA方法、裕量的含义、审查级地震的确定、巡查/走访的内容、保守确定性失效裕量(CDFM)和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和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HCLPF)值的基本内容和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核电厂SMA方法较保守,需要基于可靠度等理论进行优化改进;国内亟需深入开展SMA方法研究,确定审查级地震(RLE),建立数据库,制定相关规范,建立核电厂合理模型,并培养相关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抗震裕量评估(SMA) 审查级地震(RLE) 高置信度低失效概率(HCLPF) 巡查 保守确定性失效裕量(CDFM)
下载PDF
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定平 汤美玉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通过对国内外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大体经历了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传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以及电力市场下可靠性分析3个阶段。在比较各阶段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发电设备可靠性成本与可靠性效益... 通过对国内外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大体经历了可靠性指标统计分析、传统可靠性模型分析以及电力市场下可靠性分析3个阶段。在比较各阶段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发电设备可靠性成本与可靠性效益之间的平衡,设定反映二者关系的新的可靠性指标是电力市场下发电设备可靠性研究的新特点。笔者认为,所提出了数据挖掘技术,是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实现实时化、智能化与预测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设备 可靠性 电力市场 数据挖掘技术 预测
下载PDF
气-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开采热量迁移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新乐 巩天白 +4 位作者 苏畅 李惟慷 张永利 姜涛 刘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1558,共8页
为获取气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分布规律,探究煤层内气-固体系吸热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自行研制的三轴煤层气解吸热量测试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对柱状原煤进行了不同轴、围压条件下煤体甲烷解吸过程温度及热量变化测定,利用温... 为获取气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分布规律,探究煤层内气-固体系吸热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自行研制的三轴煤层气解吸热量测试验装置,在实验室中对柱状原煤进行了不同轴、围压条件下煤体甲烷解吸过程温度及热量变化测定,利用温度补偿原理获取了解吸热与解吸量关系理论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了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热量迁移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解吸热随解吸量呈指数增长趋势;模拟结果显示井间距为60 m时相较于40 m时煤层吸热量更快达到稳定,吸附气体吸热量升高持续时间为井间距40 m时的1.9倍;解吸热量在注热温度为593 K时较注热温度为493 K时增加15.97%,且达到最终解吸热量稳定时间减少21.4%。对比分析得到,在单井注热开采条件下,增大井间距和提高注热温度均可以不同程度影响热量在煤层中迁移、增大解吸热量并促进解吸作用,进而大幅度提升煤层气井筒累计产量。研究结果可为低渗透储层煤层气高效安全开采及煤层气注热开采工艺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层气 解吸热 注热开采 热量迁移 井间距
下载PDF
日本福岛核事故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群 耿云玲 《国防科技》 2012年第6期11-19,共9页
回顾日本福岛核事故及其影响,介绍核电站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此次核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地震和海啸造成直接原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间接原因,进而提出核能利用和核电站安全方面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地震 海啸 核电站 核辐射 核能安全
下载PDF
核电厂主控室数字化对人执行状态评估任务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勇 张力 +1 位作者 牟海鹰 李鹏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7,共7页
核电厂主控室进行数字化变革后,操纵员执行状态评估任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有效地识别及评估数字化对状态评估的潜在影响,以知觉/循环、资源限制等认知理论为基础,以贝叶斯概率网络为工具,建立状态评估可靠度的影响因素模型。... 核电厂主控室进行数字化变革后,操纵员执行状态评估任务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有效地识别及评估数字化对状态评估的潜在影响,以知觉/循环、资源限制等认知理论为基础,以贝叶斯概率网络为工具,建立状态评估可靠度的影响因素模型。定性分析这些因素对状态评估任务的影响机制,并定量比较它们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界面管理任务和任务负荷变迁,对状态评估的影响最为显著。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优先处理这些人因问题,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化核电厂的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主控室 状态评估 人的可靠性分析 情景意识 人为差错
下载PDF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琼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7,共6页
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指出供给不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过度依赖进口、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问题,笔者提出应对措施,具体有4方面对策: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我国能源... 剖析能源安全概念和内涵,分析中国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指出供给不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过度依赖进口、能源消费导致的环境污染等问题。针对中国目前的能源安全问题,笔者提出应对措施,具体有4方面对策: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我国能源结构;能源进口多元化;建立蛛网式能源供应战略通道,实施石油储备战略;促进环境保护和环境改进。认为只有将能源供应、经济竞争力和环境质量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3个基本要素,才可能实现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安全 中国 石油战略储备 多元化 蛛网式
下载PDF
中国核电站安全性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伍卓 邹树梁 周晓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核电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各国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文章首先介绍国内外核电与核电站发展状况,阐述核电站安全性问题,探讨核电站安全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中国核电安全性发展建设的约束因素和驱动因... 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核电安全性的广泛关注,各国均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文章首先介绍国内外核电与核电站发展状况,阐述核电站安全性问题,探讨核电站安全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中国核电安全性发展建设的约束因素和驱动因素,并指出主导我国核电站发展的约束性因素有技术、核原料的安全性等,驱动因素为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压力。最后,文章提出了中国核电安全性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核电站 安全性 驱动与约束因素
下载PDF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复量 张帅 +1 位作者 李向阳 康虔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为了提高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的准确度,针对其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模型。选用项目施工因素、进度因素、费用控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4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项目质量... 为了提高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的准确度,针对其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应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评价模型。选用项目施工因素、进度因素、费用控制因素和环境因素等4个因素作为一级指标,项目质量等13个因素作为二级指标,构建评判要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同时采用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要素权重,最后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等级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性等级为一般级别风险,与实际情况吻合。该方法可为科学评价核电项目建造过程风险提供一种新思路,为类似项目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项目 未确知测度 信息熵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京燕 张大川 谭季青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9-153,共5页
核电站必备的核安全应急响应行动计划只适用于针对小事故的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随着一系列严重影响环境的超大级别核事故的接连发生,许多政府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启动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行动计划。本文针对核事故环境应急响应(EER)重要学... 核电站必备的核安全应急响应行动计划只适用于针对小事故的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随着一系列严重影响环境的超大级别核事故的接连发生,许多政府和学者越来越重视启动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行动计划。本文针对核事故环境应急响应(EER)重要学术概念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数值模拟计算出现的难点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各国专家在数值模拟这一学术领域的分歧,以更清楚地明确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最后,以1999年日本Tokaimura核电站事故的数值模拟为例,对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事故环境紧急响应存在的一个重要风险,即不同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出现分歧时的决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环境紧急响应(EER)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核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树国 柴建设 《核安全》 2016年第2期1-4,9,共5页
核安全作为一种纯粹公共产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弘扬以绿色、循环和低碳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价值追求和考核指标。核能的开发利用代表了能源优质化方... 核安全作为一种纯粹公共产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弘扬以绿色、循环和低碳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价值追求和考核指标。核能的开发利用代表了能源优质化方向,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加强核安全监管对于保障核安全具有现实意义,核安全必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安全 生态文明 屏障
下载PDF
一种基于GIS的地下洞室群风网解算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伍彬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8-53,共6页
为了实现地下洞室群火灾网络模拟的可视化,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C#语言研究开发了一种风网解算系统。该系统能实现通风网络图的绘制及自动编号、解算及显示火灾烟气可能蔓延的区域,并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时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地下洞室群 风网解算 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