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视觉可达性BIM仿真分析
1
作者 郑霞忠 吴俊 +1 位作者 晋良海 杜发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 为提高重型施工机械安拆吊装作业安全工效,改善安拆作业过程中人员的可视性,提出基于可视锥法的多主体视觉可达性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方法。首先,通过重型施工机械视觉任务分解,得到重型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任务;其次,以wk-35型电铲安拆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起重驾驶司机-信号工-司索工多主体视觉任务,运用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CATIA)人因仿真模块,构建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的BIM仿真场景;然后,采用可视锥法,计算安拆吊装作业过程多主体视觉可达性量值,测度多主体视觉可达性水平,构建重型机械施工机械多主体视觉评价模型;最后,调节BIM模型的过程参数,推演多主体视觉变化趋势,评价安拆吊装作业多主体视觉可达性。结果表明:安拆作业中起重司机在起升下降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差,在平移过程中视觉可达性较好;信号工和司索工的位置与其视觉可达性联系紧密,当信号工处于视野刚好覆盖起重司机和司索工的位置时,其视觉可达性最好,而司索工需不断调整位置,使其视觉可达性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施工机械 安拆吊装作业 视觉可达性 多主体 建筑信息模型(BIM)仿真
下载PDF
缆机安全运行本体知识表示及复用方法
2
作者 陈述 鲁世立 +2 位作者 王建平 李智 张光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00,共8页
为解决缆机运行管理过程中,大量多源异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难以复用及知识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分析缆机安装和运维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技术规范、专家经验等安全知识,提取缆机运行相关实体类,采用五元组模型结构化表达缆机安全运行本体知... 为解决缆机运行管理过程中,大量多源异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难以复用及知识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分析缆机安装和运维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技术规范、专家经验等安全知识,提取缆机运行相关实体类,采用五元组模型结构化表达缆机安全运行本体知识,并建立类间二元关系,使用Protégé中的本体表达语言程序化表示;构建缆机实体、安全预警、应急预案3大领域本体知识库;采用3Dmax软件,构建缆机运行三维场景模型,导入Unity3D引擎,在用户界面和交互功能中,实现本体知识库知识检索;针对缆机各实体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实例、应急预案,构建完整的缆机安全运行知识检索三维可视化平台。结果表明:缆机安全运行本体知识库,能够集中统一管理各种缆机安全运行知识,结合知识检索平台,可实现知识的高效查询和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缆机安全运行 知识表示 本体构建 知识库 知识复用
下载PDF
强降雨情景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致因IFRAM-BN模型
3
作者 陈伟 赵卓雅 +2 位作者 牛力 温道云 罗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52,共9页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 强降雨事件频发造成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事故剧增,为提高强降雨情景下施工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和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事故致因分析模型。首先,从定性角度,利用IFRAM识别事故机制并深度挖掘系统功能共振情况;其次,将IFRAM映射至BN定量分析模型,并引入联系云优化计算各根节点的先验概率;最后,以西安“9·10”事故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结果表明:事故在安全状态为Ⅳ级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工人违规操作、未进行旁站等强制性监督、强降雨等是导致爬架事故的核心致因;强降雨环境→雨后架体载荷超载等致因组合是诱发爬架事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事故致因 改进的功能共振分析模型(IFRAM) 贝叶斯网络(BN) 联系云
下载PDF
基于DEMATEL-AISM的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模型
4
作者 晋良海 刘皓 +2 位作者 武帮杰 石辉 何诗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共8页
为深入挖掘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信息-行为的因果关系,结合ENDSLEY态势感知模型与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方法,构建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模型。首先,以起重作业任务为研究对象,使用态势感知理论分析驾驶... 为深入挖掘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信息-行为的因果关系,结合ENDSLEY态势感知模型与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方法,构建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模型。首先,以起重作业任务为研究对象,使用态势感知理论分析驾驶员行为响应过程,获取信息要素;其次,基于DEMATEL法,量化研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得到综合影响矩阵,进而分析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值,确定模型的关键要素;最后,采用AISM获得原因-结果属性稳定的层级结构,据此构建起重驾驶员态势感知与行为响应信息模型。结果表明:得到包含轨迹预测与规划、避碰等关键要素的22个要素及影响关系构成的5层信息模型;而且,模型明确了信息要素属性特征、影响关系及影响程度,较好地解释了驾驶员态势感知及行为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起重驾驶员 态势感知 行为响应
下载PDF
塔机作业模糊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郑霞忠 郭雅薇 +2 位作者 石法起 陈述 晋良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3,共6页
为提高建设工程塔式起重机作业可靠性,防止人因失误酿成事故,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和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构建塔机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首先,剖析塔机作业环境特点,修正共同绩效条件(CPC),厘定各项CPC评估指标;其次,分析... 为提高建设工程塔式起重机作业可靠性,防止人因失误酿成事故,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和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构建塔机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首先,剖析塔机作业环境特点,修正共同绩效条件(CPC),厘定各项CPC评估指标;其次,分析人因失误事故数据资料,构建高斯隶属度函数,模糊处理CPC评估指标;然后,融合CPC评估指标熵权,模糊计算塔机作业人员4类控制模式隶属度;最后,运用重心法进行控制模式隶属度去模糊化处理,实现塔机作业人因可靠性概率的量化评估。对湖北省某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塔机作业进行模糊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塔机作业人员控制模式为战略型,人因可靠性概率为9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因可靠性分析 塔机作业 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 模糊理论 共同绩效条件(CPC) 重心法
下载PDF
通用桥式起重机驾驶员操作可靠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文豪 刘治宏 +2 位作者 王全伟 徐俏媚 陈言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3-68,共6页
为有效改善桥式起重机驾驶员的操作水平,通过分析和确定这种起重机的工作流程,建立驾驶员基本动作序列。采用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模型,按正常工作状态与紧急工作状态2种情况,对驾驶员操作可靠度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为有效改善桥式起重机驾驶员的操作水平,通过分析和确定这种起重机的工作流程,建立驾驶员基本动作序列。采用第二代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模型,按正常工作状态与紧急工作状态2种情况,对驾驶员操作可靠度进行全面、定量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操作可靠度定量研究中,重要的是要考虑起重机机型和基本操作动作序列、工作状态、动作时间、人机工效、作业环境等复杂因素。建立驾驶室人机工效定量分析与评价机制,加强驾驶员专业教育培训及考核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技术措施,从根本上提高驾驶员操作可靠度等级,才能符合起重机械安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驾驶员 操作可靠度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 人机工效
下载PDF
基于D-I的塔机作业物体打击事故致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郑霞忠 周佳丽 +3 位作者 邵波 杨莹 杨丘 晋良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9,共7页
为预防塔机作业吊物坠落引发的物体打击(SFO)事故发生,剖析近5年塔机作业事故调查报告,提取19个高频致因因素,融合实验室决策评价(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厘清致因因素间影响关系,构建致因因素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找出关键致因... 为预防塔机作业吊物坠落引发的物体打击(SFO)事故发生,剖析近5年塔机作业事故调查报告,提取19个高频致因因素,融合实验室决策评价(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厘清致因因素间影响关系,构建致因因素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找出关键致因因素。结果表明:19个高频致因因素分为9个层级,其中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违规进入或处于危险区、吊物坠落是最高层的表层因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底层的本质因素,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无专项施工方案或不合格是较深层次的致因因素;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安全意识、技能或经验不强是塔机作业吊物坠落引发的SFO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机 D-I 吊物坠落 物体打击(SFO) 事故致因 影响关系
下载PDF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司机安全操作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勇 苌道方 +1 位作者 陆后军 许巨擘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7-81,共5页
为有效提高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司机的驾驶水平,预防安全作业事故,根据岸桥作业的工作流程及特点,建立岸桥司机基本动作序列和认知可靠性(HCR)模型,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岸桥司机的可靠性。通过对岸桥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可靠... 为有效提高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以下简称岸桥)司机的驾驶水平,预防安全作业事故,根据岸桥作业的工作流程及特点,建立岸桥司机基本动作序列和认知可靠性(HCR)模型,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岸桥司机的可靠性。通过对岸桥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可靠度分析,得到其响应失误概率。结果表明,在吊具与集装箱对接、集装箱卸载等作业过程中,岸桥司机的相应失误概率较高,应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及业务考核制度等,从根本上提高岸桥司机的可靠性,进而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和预防安全事故的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桥驾驶 认知可靠性(HCR)模型 行为分析 响应失误概率 可靠性分析
下载PDF
塔吊安全事故致因网络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伟 张潇 +1 位作者 薛楠楠 赵挺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为识别导致建筑工程塔吊安全事故的关键致因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塔吊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依据塔吊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文献研究成果和系统思维,将塔吊安全事故致因归纳为6个子系统和34项致因;在此基础上... 为识别导致建筑工程塔吊安全事故的关键致因和链路,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塔吊安全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首先,依据塔吊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文献研究成果和系统思维,将塔吊安全事故致因归纳为6个子系统和34项致因;在此基础上,以我国有关管理部门发布的194份塔吊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为实证数据,以致因为节点,以致因关联为边,构建塔吊安全事故致因网络模型;计算和分析网络模型的度、强度和最短路径等统计指标,确定导致塔吊安全事故的9项关键致因、3组强关联致因和3条关键致因链路。这些关键致因和链路可以作为实践中塔吊安全管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吊 安全事故致因 网络模型 关键致因 关键链路
下载PDF
老旧电梯模糊定量安全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庆光蔚 岳林 胡静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31,共6页
为准确评价老旧电梯整机安全状态,降低乘用风险,为后期有效整改提供可靠依据,探讨电梯安全评价的模糊定量评价方法,建立层次化电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征向量法计算指标相对权重。基于区间估计法,剔除弱权重指标。研究各评价指标... 为准确评价老旧电梯整机安全状态,降低乘用风险,为后期有效整改提供可靠依据,探讨电梯安全评价的模糊定量评价方法,建立层次化电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征向量法计算指标相对权重。基于区间估计法,剔除弱权重指标。研究各评价指标安全状态的模糊离散表示方法。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由整机分值划分为5个安全级别,实现评价结果量化。应用结果表明,大部分老旧电梯处于异常或较危险状态,管理缺失、设备老化与技术落后是其主要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电梯 定量安全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数学 区间估计
下载PDF
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挺生 胡俊杰 +1 位作者 师玉栋 姜雯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8,共7页
为提高建筑施工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分析方法,构建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模型;利用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从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作用、系统外部影响3个方面分析建立模型的安全性,得出60个... 为提高建筑施工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分析方法,构建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模型;利用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从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作用、系统外部影响3个方面分析建立模型的安全性,得出60个隐患点;再将60个隐患点分为文档资料、人员、机械设备、管理、外部环境和流程等6个方面共15项,并据此分类统计和分析70起塔吊安装与拆卸阶段事故报告中的事故原因。结果表明: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中,现场管理监督人员缺失或失职、作业工人无证作业、塔吊施工方案的缺失或不合理、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到位以及工序执行的正确性是应着重关注的隐患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吊 安装与拆卸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模型 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AcciMap模型的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挺生 冯楚璇 +1 位作者 蒋灵 张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减少施工升降机事故,分析36起施工升降机事故调查报告,采用Rasmussen社会系统层次模型,建立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在梳理各层次事故致因因素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构建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根据模型中信息流... 为减少施工升降机事故,分析36起施工升降机事故调查报告,采用Rasmussen社会系统层次模型,建立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框架;在梳理各层次事故致因因素基础上,通过信息提取、加工与整合,构建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根据模型中信息流的传递途径,制定施工升降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结果表明:施工升降机事故AcciMap模型可展示由深到浅层次间致因因素的影响路径,根据人机环管层循环信息流的戴明环管理方法,得到施工升降机施工的具体管控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升降机 AcciMap模型 安全风险 循环信息流 致因因素
下载PDF
视觉信息驱动的起重作业操作行为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晋良海 王李成 +1 位作者 陈云 吴志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8-204,共7页
为了提高起重作业安全工效水平,考虑可视角度与可视距离,分析最佳视野可视锥与最大视野可视锥,并从几何光学角度测度起重作业视觉信息驱动水平;以起重驾驶人作为被试,根据作业任务构建虚拟的试验场景,运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视觉认知参数... 为了提高起重作业安全工效水平,考虑可视角度与可视距离,分析最佳视野可视锥与最大视野可视锥,并从几何光学角度测度起重作业视觉信息驱动水平;以起重驾驶人作为被试,根据作业任务构建虚拟的试验场景,运用眼动追踪技术采集视觉认知参数,设计起重作业视觉信息驱动水平眼动测度试验;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动素分析方法,开发动素行为编码系统,研究视觉信息对起重操作行为速率、行为失误的驱动作用及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视觉信息驱动水平越高,操作速率越快,且两者之间呈现较强的指数关系;操作行为正确的视觉信息驱动水平总体上要高于操作行为失误的视觉信息驱动水平,即视觉信息驱动水平高时不易发生失误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作业 视觉信息 行为响应 眼动追踪技术 行为编码
下载PDF
集装箱起重机结构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潇 董达善 +1 位作者 刘龙 滕媛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8-143,共6页
为防止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因疲劳而突发断裂失效的安全生产事故,需建立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基于结构健康监测(SHM)信息(应变-时间历程)和已有的试验数据,利用裂纹稳态扩展的Paris公式,引入反映集装箱起重机工作特点的双概率谱以考虑... 为防止集装箱起重机结构因疲劳而突发断裂失效的安全生产事故,需建立合理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基于结构健康监测(SHM)信息(应变-时间历程)和已有的试验数据,利用裂纹稳态扩展的Paris公式,引入反映集装箱起重机工作特点的双概率谱以考虑起吊集装箱重量和小车运行幅度的随机性,提出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参量即巡检周期,并给出其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案例介绍确定巡检部位的具体方法和巡检周期在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过程。结果表明,利用监测数据与双概率谱,能够确定起重机结构的检测部位、巡检周期,有利于企业实施有效安全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起重机 风险管理 结构健康监测(SHM) 概率 巡检周期
下载PDF
空间冲突下起重作业安全迹线规划模型 被引量:2
15
作者 晋良海 李佳炘 +2 位作者 郑霞忠 陈述 陈雁高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52,共6页
为保证起重作业的安全高效性,减少起重作业空间冲突的风险,设计起重作业Manhattan平面,剖析起重作业空间冲突因素、机械运行条件与施工组织条件,构建吊物迹线的避障最小直角Steiner树(OARMST)模型,集成Dijkstra启发式算法和无载波通信(U... 为保证起重作业的安全高效性,减少起重作业空间冲突的风险,设计起重作业Manhattan平面,剖析起重作业空间冲突因素、机械运行条件与施工组织条件,构建吊物迹线的避障最小直角Steiner树(OARMST)模型,集成Dijkstra启发式算法和无载波通信(UWB)定位技术,开发起重作业迹线规划系统,求解多就位点、多障碍物下吊物的安全移动迹线。研究表明:OARMST模型求解的最优起重吊装安全迹线避免了起重作业的空间冲突风险,通过减少吊物转弯次数和位移,可防止吊物多次骤停摆动和驾驶员多余操作,提高起重作业的安全调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重作业 安全迹线 空间冲突 Manhattan距离 避障最小直角Steiner树(OARMST)
下载PDF
起重机司机行为建模与操作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全伟 徐格宁 文豪 《人类工效学》 2016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对起重机司机进行人因可靠性分析(HRA)建模与操作可靠度定量计算。方法根据通用桥式起重机作业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建立司机操作基本动作任务序列,采用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按正常工作状态与紧急工作状态二种情况分别进行司机行... 目的对起重机司机进行人因可靠性分析(HRA)建模与操作可靠度定量计算。方法根据通用桥式起重机作业的工作流程和特点,建立司机操作基本动作任务序列,采用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方法,按正常工作状态与紧急工作状态二种情况分别进行司机行为建模,同时对其操作可靠度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结果起重机司机行为模型,在正常工作情况下采用THERP、OAT和井口教授模型,在紧急工作情况下采用HCR模型。结论司机操作可靠度等级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通过建立人机工效定量化分析与评价机制以及专业教育与培训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司机操作可靠度等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起重机 司机行为建模 操作可靠度 人因可靠性分析 人机工效
下载PDF
电梯设备安全事故率的广义代数差分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晋良海 陈颖 +1 位作者 杨应柳 邵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为预测电梯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建立动态差分预测模型。首先,采用GADA设置多自由参数,构建系列动态差分方程;其次,采用代数差分法(ADA)设置单自由变量,构建对照方程;然后,耦合分析统计指标和图形形态,厘定电梯... 为预测电梯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建立动态差分预测模型。首先,采用GADA设置多自由参数,构建系列动态差分方程;其次,采用代数差分法(ADA)设置单自由变量,构建对照方程;然后,耦合分析统计指标和图形形态,厘定电梯设备安全事故率的最优GADA预测模型;最后,利用近16年我国电梯设备安全事故数据验证分析最优预测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电梯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呈整体降低的趋势,但万台事故率的下降趋势有所减缓;采用GADA由指数方程推导的模型偏差为0.0022,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5352,拟合度为0.8868,是最佳预测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5.9%。该模型可根据电梯设备登记数、万台事故数等实时数据进行更新,预测我国电梯设备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梯设备 安全事故 广义代数差分法(GADA) 代数差分法(ADA) 预测模型 万台事故率
下载PDF
粉煤灰在废水处理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满银 张瑞英 《东北电力技术》 2006年第12期34-36,共3页
对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粉煤灰主要通过其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处理废水,对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含氟废水等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粉煤灰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 对粉煤灰处理废水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粉煤灰主要通过其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处理废水,对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含氟废水等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粉煤灰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研制高效复合粉煤灰混凝剂是提高粉煤灰利用价值的有效途径,而提高粉煤灰吸附容量以及妥善处理吸附饱和灰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废水处理 絮凝剂 机理
下载PDF
粉煤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程爱华 王建东 姚改焕 《能源与环境》 2006年第1期64-65,75,共3页
介绍粉煤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着重阐述粉煤灰作为吸附剂、絮凝剂、助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粉煤灰处理废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粉煤灰 水处理 机理
下载PDF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海波 《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2期72-74,共3页
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在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 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在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基础上,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提出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践动手创新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此外通过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革新课程教学内容,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和进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等实践动手环节,构建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创新 研讨式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