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取次髎穴埋线治疗,可提升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改善肠道功能障碍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次髎穴埋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同时,研究组采用次髎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Wexner便秘评分、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评分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tient-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各项评分,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排便频率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排便时间均显著缩短,PAC-QOL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及PAC-QOL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及NB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3%,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便秘型)患者采取次髎穴埋线治疗,可提升排便频率,缩短排便时间,改善肠道功能障碍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