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1
作者 冯诚诚 陈小凤 +5 位作者 黄熊娟 琚茜茜 黄玉辉 梁家作 刘杏连 黄如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苦瓜白粉病菌种类,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调查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在广西苦瓜栽培品种桂农科6号、清脆277、翠华和海加仕183上的危害程度和致病力分析,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种类及生理小种的分化。【结果】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西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2016—2021年生理小种1的平均分离频率为95.72%,是广西苦瓜白粉病菌的优势小种,生理小种2F仅在贵港苦瓜种植基地发现,平均分离频率为4.29%。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4个广西苦瓜栽培品种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生理小种1致病力强度呈上升趋势,田间病害发生较严重。【结论】导致广西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广西苦瓜白粉病菌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白粉病 单囊壳白粉菌 生理小种 itS序列分析 广西
下载PDF
北京再发黑热病利什曼原虫K26基因和ITS-1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孙玉兰 王小梅 +2 位作者 吴文婷 张代涛 何战英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5,52,共6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 目的了解北京市再发黑热病病例的病原分子遗传背景。方法使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其亲水性酰化表面蛋白B(K26)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Ⅰ(ITS-1),然后克隆测序,分析其多态性,构建系统发育树以确定患者感染原虫的虫种类型及其遗传关系。结果K26基因扩增出626 bp大小片段,其长度与国内流行株差异明显,其氨基酸序列由14个氨基酸的基序重复排列组成,但个别位置发生氨基酸替代。K26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北京病例虫株与法国和西班牙的婴儿利什曼原虫相近,但与国内新疆、四川、河北等地的婴儿利什曼原虫虫株距离较远;ITS-1序列扩增出314 bp大小的片段,其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与婴儿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infantum属于同一分支。结论该病例感染的为婴儿利什曼原虫L.infantum,且与国内其他流行区的虫株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热病 婴儿利什曼原虫 多态性 K26 itS-1 北京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ITS对西藏不同地理居群红景天的鉴定研究
3
作者 刘青 钟迎春 +5 位作者 顿珠 王化东 郑雷 尕藏卓玛 索朗次仁 白玛次旦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9期42-45,共4页
目的:对大花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进行2种DNA条形码的碱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为大花红景天的真伪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提取3份样品基因组DNA,对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其序... 目的:对大花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进行2种DNA条形码的碱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为大花红景天的真伪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提取3份样品基因组DNA,对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片段进行PCR扩增,双向测序,获得其序列信息;运用MEGA7.0对所有样品的ITS序列及GenBank共21条进行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进化树。结果:编号为A1~A14的大花红景天聚为一支,编号为K1~K7的长鞭红景天聚为一支;同时发现ITS序列信息变化与地域和环境明显相关。结论:将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准确、快速地鉴别大花红景天,可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物种鉴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红景天 长鞭红景天 DNA条形码 itS 鉴定
下载PDF
基于ITS 2对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4
作者 邹邦兴 卿圣环 +4 位作者 张宇靖 蒋亚明 张友洪 肖文福 周安莲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 【目的】探明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微生物,为制定防止家蚕人工饲料霉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饲料霉变区域随机取样,对其ITS2区域进行序列扩增检测,通过OTU聚类、物种注释和Alpha多样性分析其在不同分类水平下的物种组成。【结果】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致病微生物主要生物学分类为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99.98%~100%)、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99.80%~99.97%)、散囊菌目(Eurotiomycetes,99.80%~99.97%)、毛刷囊菌科(Trichocomaceae,99.80%~99.97%)、石座菌属(Petromyces,99.80%~99.96%)、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99.75%~99.91%)。【结论】引起家蚕人工饲料霉变的病原菌主要为真菌界的黄曲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人工饲料 霉变 微生物 itS2区域
下载PDF
基于ITS条形码的滇鸡血藤及混伪品分子鉴定
5
作者 刘心雨 姜丹 +5 位作者 杨楚楚 徐庆一 徐裕彬 陈绪军 任广喜 刘春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滇鸡血藤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滇鸡血藤单倍型数据库,建立快速、准确鉴定滇鸡血藤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为材料,利用DN...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滇鸡血藤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滇鸡血藤单倍型数据库,建立快速、准确鉴定滇鸡血藤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为材料,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总DNA,对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分析,使用DNAMAN软件统计其片段长度及变异位点个数,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滇鸡血藤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75 bp,共包括19种单倍型,与其主要混伪品的差异位点为212、223、224 bp,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序列能够区分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结论:ITS条形码可以作为区分鉴定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分子条形码,包含19个单倍型的单倍型数据库覆盖了滇鸡血藤全部的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鸡血藤 内转录间隔区序列 DNA条形码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的五味子DNA条形码鉴定分析
6
作者 马紫萸 安星华 +1 位作者 薛嘉宁 赵容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64-69,共6页
基于五味子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条形码序列,探讨五味子药材基源的鉴定方法,为该药材来源的鉴别和规范栽培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16份五味子样品,提取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后双向测序,所得序列... 基于五味子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条形码序列,探讨五味子药材基源的鉴定方法,为该药材来源的鉴别和规范栽培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共收集16份五味子样品,提取样品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后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SeqMan拼接后,采用MEGA11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2P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NJ)法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研究区16个样本的ITS序列结构差异较小,碱基序列相似,其中2份样本出现1个变异位点;结合遗传距离和NJ聚类树结果可看出,五味子属所有样品聚为一支,其中研究区五味子样本与来自GenBank的五味子聚为一支,南五味子属作为外群单独聚为一支,且分支具有很高的支持率,种内差异不明显,可与五味子属近缘种区分开。基于ITS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能够对五味子及其同科植物进行区分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itS DNA条形码 系统发育分析 物种鉴定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对两株野生大型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7
作者 李春霖 肖强 +2 位作者 张瑛 万松胜 李双龙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进一步确定菌种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法与ITS序列分析法对采自湖北省武陵山地区恩施市境内的2株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2株菌株为绒盖牛肝菌属菌种;对2株菌... 为进一步确定菌种鉴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法与ITS序列分析法对采自湖北省武陵山地区恩施市境内的2株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该2株菌株为绒盖牛肝菌属菌种;对2株菌株样本的ITS全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采用NJ邻接法构建出系统发育树,通过探究其与已知菌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鉴定。确定样本HBES1003为绒盖条孢牛肝菌,样本HBES1096为黑斑绒盖牛肝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真菌 itS序列 系统地位
下载PDF
基于ITS和matK序列的苗药朱砂根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郎云虎 文琴琴 +1 位作者 魏升华 严福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5,42,F0003,共9页
为探究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16个居群的69份朱砂根样品ITS和matK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应用Genious 11.0软件分析2个序列的结构变异,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居群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分别构建... 为探究朱砂根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16个居群的69份朱砂根样品ITS和matK序列进行双向测序,应用Genious 11.0软件分析2个序列的结构变异,应用MEGA 11.0软件基于Kimura-2-Parameter(K2P)模型,计算居群间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NJ)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朱砂根ITS与matK序列长度分别为447~451 bp、844~861 bp, GC含量分别为55.30%~56.30%,33.70%~34.40%,变异位点分别为24个、43个,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47、0.917,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13 14、0.006 00;朱砂根ITS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4~0.032 0之间,平均遗传距离0.018 4;matK序列居群间遗传距离在0.000 0~0.019 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08 6。系统发育结果表明,ITS和matK序列都将16个居群的朱砂根聚为2支,且遗传距离较小。研究表明,不同居群的朱砂根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距离与居群地理空间距离有关。ITS较matK序列变异更丰富,更适宜对朱砂根遗传多样性评价、分子标记开发与基源鉴定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根 itS MATK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的野生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研究
9
作者 唐玉凤 张露 +5 位作者 田虹 赵登梅 王顺富 李慧龙 桑正林 全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12-2017,共6页
【目的】探究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ITS遗传多样性,继而研究其亲缘关系,选育优质新品种。【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的种类、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将61份猕猴桃属植物样... 【目的】探究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ITS遗传多样性,继而研究其亲缘关系,选育优质新品种。【方法】采用样线法对乌蒙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猕猴桃的种类、分布及其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并将61份猕猴桃属植物样本进行浅层测序,以Actinidia callosa ITS区(登录号:AF323803.1)为模板对获得的基因组数据进行ITS区组装,以获得每个样本ITS基因序列数据。【结果】在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猕猴桃属植物集中分布在海拔1241.80~1976.42 m,主要生长于灌木丛中或山坡林缘。分类鉴定结果显示,61份猕猴桃样本分别隶属于1个属(猴桃属),7个种。其中,昭通猕猴桃为云南特有种。将ITS基因组装后比较分析发现,序列长度在501~650 bp,总GC含量在50.88%~57.72%,变化幅度较大;在5.8S区段相对保守,变异率较小;7个种的遗传距离在0.003 09~0.597 00,总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302 00;其中狗枣猕猴桃和昭通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003 09,中华猕猴桃与京梨猕猴桃、显脉猕猴桃、葡萄叶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的遗传距离较近,介于0.042 10~0.071 90,而与昭通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88 00和0.587 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猕猴桃的系统发育较复杂,存在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而亲缘关系较近的情况,说明地理位置的远近可为遗传变异提供变异积累。【结论】乌蒙山自然保护区内猕猴桃科植物多样性丰富,不同种间ITS序列遗传变异位点显著,可为野生猕猴桃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蒙山自然保护区 野生猕猴桃 itS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4种乳菇属真菌的形态学与rDNA-ITS鉴定
10
作者 田慧敏 李江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3,共8页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地区常见有毒乳菇种类,准确、快速地识别有毒乳菇,将采集的4个乳菇属Lactarius真菌标本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同时提取子实体DNA,使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进行PCR扩增,用Blast对扩增产物纯化测序所得的序列进行比对,采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属和种。结果表明,2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标本CFSZ10167为毛头乳菇[Lactarius torminosus(Schaeff.)Pers.],标本CFSZ10216为绒边乳菇[Lactarius pubescens(Fr.ex Kronbh.)Fr.],标本CFSZ13021为灰褐乳菇[Lactarius pyrogalus(Bull.)Fr.],3种均为胃肠炎型毒菌,CFSZ10044为皱乳菇(Lactarius ruginosus Romagn),为中国新记录种,主要特点是菌盖棕褐色、浅褐色,有绒质感,盖缘呈齿状,孢子球形具小刺,食毒不明。对4个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生境图片和显微图像,研究结果为乳菇属物种鉴定和资源分布提供了重要补充,并为常见毒菌识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菇属 毒菌 形态学 rDNA-itS测序鉴定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基于ITS和ISSR标记的灵芝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11
作者 赵翠敏 赵岑 +3 位作者 张兰迎 吴倩倩 武恩斯 李敏敏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以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48个灵芝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ITS和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了灵芝遗传多样性,以期利用遗传信息数据较理想地显示出不同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通过进行ITS序列扩增测序,将48个灵芝菌株分为赤芝(35个)、... 以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48个灵芝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ITS和ISSR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了灵芝遗传多样性,以期利用遗传信息数据较理想地显示出不同灵芝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通过进行ITS序列扩增测序,将48个灵芝菌株分为赤芝(35个)、无柄灵芝(11个)、四川灵芝(1个)、古巴栓孔菌(1个)。5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53条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6.23%,Nei′s基因多样性为0.2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3。ISSR标记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70,将48个灵芝菌株分为3组,其中第1组为11个无柄灵芝,第2组为菌株29“盆景1”,其他菌株为第3组,说明2种标记结合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菌株16和17同为赤芝,且I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达0.98,推测可能为同一品种,为生产中出现的同物异名现象。该研究选取的用于PCR扩增的ISSR引物,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出无柄灵芝与其他灵芝,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灵芝种质资源保护及优质种质材料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期更好地推动灵芝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itS I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ITS模型的短波宽带移动信道建模与仿真
12
作者 李国军 王彦淞 +1 位作者 叶昌荣 艾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1-621,共11页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是远程机动平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评估的基础,现有短波宽带信道模型不能有效表征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快时变多普勒效应,难以适应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需要。鉴于此,在分析机动平台行为模式与信道时变多普勒效应的映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了机动平台移动信道冲激响应表达式,基于ITS(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ociety)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固定与机动不同场景、不同传播模式、宽窄带融合的短波通信信道模型。利用信道冲激响应与信道散射函数从时域色散、频域色散两个维度对本文信道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能够基于机动平台运动轨迹实现时变多普勒效应传播复现与信道模拟;也能在运动轨迹未知情况下,基于飞行器种类、机动频率等先验信息,实现具有各态历经性的机动平台短波宽带信道仿真,对机动平台短波移动通信系统效能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宽带移动信道模型 机动平台 时变多普勒效应 itS模型 信道模拟
下载PDF
茅莓鉴别与空心莓组ITS序列分析
13
作者 卢昌华 石锦秀 +2 位作者 唐耿秋 陈章 张鑫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1期67-74,共8页
目的:通过对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的鉴别,为茅莓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对空心组植物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茅莓根和茎均有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 目的:通过对茅莓(Rubus parvifolius L.)的鉴别,为茅莓的开发利用,质量标准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定及分子鉴定进行研究,对空心组植物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茅莓根和茎均有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和具缘纹孔导管;叶中有两种非腺毛,一种棒状腺毛。薄层色谱可以有效鉴别茅莓。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将52种空心莓组植物区分,得到与传统分类不同的分组,遗传距离推测绒毛叶亚组和柔毛叶亚组可能为其他亚组的祖先。结论:该结果可为茅莓及其同组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莓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 空心莓组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序列
下载PDF
Emission Theory with Re-Emission of Photons by the Medium—Instead of Special Relativity
14
作者 Gtnnadiy Sokolov Vitali Sokolov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24年第4期47-73,共27页
Instead of relying on the erroneous principles of Special Relativ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heory based on the emission of photons by a source and their re-emission by a transparent medium. Through over 60 articl... Instead of relying on the erroneous principles of Special Relativit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heory based on the emission of photons by a source and their re-emission by a transparent medium. Through over 60 article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pecial Relativity is based on optical experiments and observations that have been incorrectly explained by the theory of a non-existent ether. Our findings show that all known experiments can be explained using classical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thereby refuting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This article also addresses the fallacy of the widely accepted etheric Doppler effects and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Fallacy of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The New Theory of Light The Fallacy of the Doppler Effect and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alysis of the Main Optical Experiments
下载PDF
5种习用柴胡的ITS序列鉴别 被引量:33
15
作者 武莹 刘春生 +1 位作者 刘玉法 阎玉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32-734,共3页
目的:用PCR扩增方法测定5种常用柴胡的ITS序列,为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5种柴胡的叶片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1长度为214~220bp,ITS2长度为230~... 目的:用PCR扩增方法测定5种常用柴胡的ITS序列,为柴胡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从5种柴胡的叶片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1长度为214~220bp,ITS2长度为230~231bp。5种柴胡的ITS序列分别有多个特异性信息位点。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柴胡分子鉴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柴胡 鉴别 分子鉴定 PCR产物 扩增方法 总DNA 通用引物 扩增产物 直接测序 itS1 itS2 基因组 性信息 依据 长度
下载PDF
阳春砂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周联 王培训 +2 位作者 黄丰 曹柳英 梁瑞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 用 ITS全序列鉴别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方法 从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绿壳砂和海南砂中提取总 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 ITS为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 ,用 PCR产物直接法进行测序。结果 各样品的 ITS序列总长度均为... 目的 用 ITS全序列鉴别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方法 从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绿壳砂和海南砂中提取总 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 ITS为引物进行扩增 ,扩增产物经纯化后 ,用 PCR产物直接法进行测序。结果 各样品的 ITS序列总长度均为 6 2 6 bp,其中 ITS- 1序列长度为 2 48bp,5 .8S序列长度为 15 5 bp,ITS- 2序列长度为 2 2 3bp;6个阳春砂和绿壳砂的 ITS- 2序列完全一致 ,各样品的 5 .8S序列完全一致 ,在 ITS- 1中各样品却有不同的碱基位点。结论  ITS- 1序列可对阳春砂的道地性作出鉴别 ,明显区分其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阳春砂 中药鉴别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中药黄草石斛rDNA 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67
17
作者 徐红 李晓波 +3 位作者 丁小余 王峥涛 徐珞珊 周开亚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7-783,共7页
目的 研究黄草石斛ITS片段遗传多样性 ,分析该片段在黄草药材DNA分子鉴别和石斛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终止法 (Sangerdideoxy)测序。结果 获得核糖体DNA中ITS和 5 8SrDNA... 目的 研究黄草石斛ITS片段遗传多样性 ,分析该片段在黄草药材DNA分子鉴别和石斛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方法 用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 ,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终止法 (Sangerdideoxy)测序。结果 获得核糖体DNA中ITS和 5 8SrDNA完整序列 ,14个石斛类群的ITS 1与ITS 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2 2 8- 2 33bp和 2 42 -2 47bp。石斛种间ITS 1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 11 79% - 31 5 8% ,ITS 2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 10 2 9% - 2 5 30 % ,金钗石斛种内ITS 1序列的差异百分率为 0 87% ,ITS 2序列无差异。石斛各类群与外类群的差异百分率ITS 1序列为2 3 5 6 % - 36 89% ,ITS 2序列为 2 6 5 2 % - 33 31%。用NJ法根据ITS 1与ITS 2序列数据重建系统发生树。结论 两段序列在石斛种内保守 ,在种间有较大的差异 ,与外类群的差异最大 ,可作为中药黄草石斛分子鉴定的标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属 黄草 itS序列
下载PDF
中国不同地区杜仲rDNA的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马玉花 杨吉安 +1 位作者 贾万忠 冶贵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19,共4页
运用克隆测序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糖体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植物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587-589 bp,长度变异仅为2 bp,其中ITS-1区为218~219 bp,在ITS-2区为205~20... 运用克隆测序法,对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的核糖体DNA的ITS区(包括ITS-1,5.8S和ITS-2)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杜仲植物的ITS区序列总长度为587-589 bp,长度变异仅为2 bp,其中ITS-1区为218~219 bp,在ITS-2区为205~206 bp,5.8SrDNA均为164bp,且高度保守,无变异位点.采用DNASTAR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来自不同地区的杜仲样品同源性均在96.9%以上.根据ITS序列特征构建的系统树,来自同一地区的样品并不一定处于同一分组,而来自不同地区的样品也可能属于同一分组;另外它们的聚类结果与其根据叶型分类的情况也不一致.因而认为只有把杜仲的遗传变异与其它方面的证据和特征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它们的合理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itS区 序列分析 地区 核糖体DNA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从核糖体DNA ITS区序列研究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陈辉 范源洪 +2 位作者 向余颈攻 蔡青 张亚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9-385,共7页
测定了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的 13个种共 4 3个个体和 1个橡草 (Pennisetum schumach)外群的核糖体 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及 5 .8S r DNA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 ITS区 (含 ITS1,5 .8S r DNA和ITS2 )序列的长度范... 测定了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的 13个种共 4 3个个体和 1个橡草 (Pennisetum schumach)外群的核糖体 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 (ITS)及 5 .8S r DNA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 :甘蔗属及其近缘属种的 ITS区 (含 ITS1,5 .8S r DNA和ITS2 )序列的长度范围为 5 89~ 5 91bp,变异位点为 14 0个 ,信息位点为 6 0个 ;其中 ,ITS1和 ITS2的长度范围分别为 2 0 5~ 2 0 8bp和 2 16~ 2 2 0 bp,变异位点分别为 6 4和 6 8个 ,信息位点分别为 33和 2 4个 ;5 .8S r DNA长度范围为 16 4 bp,变异位点为 8个 ,信息位点为 3个。以狼尾草属的橡草 (P.schumach)作为外群 ,运用 PAUP4 .0 b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 NJ树表明 :浙江果蔗 (R4 5 )应属于热带种 (S. officinarum ) ;河王八属与蔗茅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各自的金猫尾种与蔗茅种、河王八种与滇蔗茅种分别交叉聚在 2个不同的小分支中 ;斑茅 (S.arundinaceum或 E.arundinaceum)具有其他属不同的特异位点 ,是距甘蔗属较远的一个独立分支 ,从分子水平上提出了斑茅并不属于甘蔗属的观点 ,但其是否属于蔗茅属 ,还是应当立为单种属则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itS区 甘蔗属 近缘属种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猕猴桃果实贮藏期主要真菌病害的rDNA-ITS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4
20
作者 段爱莉 雷玉山 +3 位作者 孙翔宇 高贵田 赵金梅 谷留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0-818,共9页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 【目的】对陕西省周至县猕猴桃主栽品种‘华优’、‘海沃德’及‘秦美’贮藏期霉烂果实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分析比较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差异和种内与种间群体分化状况,确定优势菌,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菌形态鉴定与rDNA-ITS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引起猕猴桃霉烂的病原菌种类;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从贮藏期霉烂的猕猴桃果实中共分离出30株病原菌,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木霉属(Trichoderma)、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等5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19株占63.3%,为优势菌,包括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 commune;木霉属(Trichoderma)8株占26.7%较次之,包括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Trichoderma s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毛霉属(Mucor)、拟青霉属(Simplicillium)各1株,各占3.3%;聚类分析表明,30株病原聚为五大类群。【结论】引起陕西省周至县‘华优’、‘海沃德’和‘秦美‘猕猴桃贮藏期果实霉烂优势病原菌为Penicillium sp.、Penicillium chrysogenum、Penicillium paneum、Penicillium purpurogenum和Penicilliumcommune;rDNA-ITS区序列在青霉菌属内种间差异鉴别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真菌 鉴定 RDNA-itS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