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小红 张红伟 +3 位作者 刘昕 刘欣洁 谭振波 荣廷昭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用RT_PCR方法分离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MDMVCP) ,并且利用基因枪法将该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18_5 99红、18_5 99白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转化的愈伤组织在Bialaphos浓度 (PPT)为 8mg L、10mgL、5mg L的筛选压下经过 3次抗... 用RT_PCR方法分离了玉米矮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 (MDMVCP) ,并且利用基因枪法将该基因导入玉米优良自交系18_5 99红、18_5 99白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中。转化的愈伤组织在Bialaphos浓度 (PPT)为 8mg L、10mgL、5mg L的筛选压下经过 3次抗性筛选后 ,分别再生出可育植株 12株和 6株。PCR和Southern检测结果说明CP基因已整合到玉米自交系基因组中。对T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病毒人工接种试验 ,结果表明对照植株全部表现为感染玉米矮花叶病的典型症状 ,而转基因植株后代呈现不同程度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外壳蛋白 遗传转化 人工接种
下载PDF
壳聚糖对MDMV的防效与玉米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姜华 宁淑香 +1 位作者 杨文新 王有福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2-75,共4页
试验以人工摩擦接种法接种MDMV ,以比色法测定了壳聚糖对MDMV侵染的玉米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初步结果表明 ,壳聚糖处理有使酶活提高或使酶峰提前的趋势 .尤其使PO酶活提高明显 ,PPO、PAL、几丁质酶的酶活稍有提高 ,主要表现在处... 试验以人工摩擦接种法接种MDMV ,以比色法测定了壳聚糖对MDMV侵染的玉米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初步结果表明 ,壳聚糖处理有使酶活提高或使酶峰提前的趋势 .尤其使PO酶活提高明显 ,PPO、PAL、几丁质酶的酶活稍有提高 ,主要表现在处理初期 .壳聚糖诱导抗毒机制似乎与PO有关 ,而与PPO、PAL、几丁质酶无关或相关性不大 .药剂防效试验表明壳聚糖有一定防病效果 .接毒可使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但喷壳聚糖后再接毒的蛋白含量变化不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壳聚糖诱导产生的抑制病毒复制的诱导抗病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玉米 矮花叶病毒 诱导抗性 防卸酶活性 生物农药 诱导抗毒机制 防治效果
下载PDF
玉米对MDMV的抗性与PO和SOD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姜 华 宁淑香 +1 位作者 杨文新 徐大明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60-64,共5页
研究了不同抗性玉米人工接种MDMV后1周内的PO和S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结果表明:玉米感染MDMV后,PO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抗、感品种PO活性比对照多有提高.但抗、感品种之间、接毒与对照之间比较,夏、... 研究了不同抗性玉米人工接种MDMV后1周内的PO和SOD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组成.结果表明:玉米感染MDMV后,PO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无论是抗、感品种PO活性比对照多有提高.但抗、感品种之间、接毒与对照之间比较,夏、秋两季采样测定结果不尽相同,尚难发现明显的特征性差异.抗、感品种、接毒与对照之间PO酶谱有差异,抗病品种的健康叶片带纹多、颜色重,而感病品种带纹少、颜色浅;抗病品种的接毒叶片比对照酶带加重或增添新酶带.抗病品种SOD活性的本底水平高于感病品种,接毒后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但不明显,而感病品种SOD活性比健康对照提高明显,且活性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性 抗性 同工酶酶谱 PO SOD mdmv
下载PDF
几种蚜虫对MDMV传毒效率及其口针中病毒附着位点(VAS)的免疫荧光标记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占鸿 李怀方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8,共4页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 本研究在测定了5种蚜虫对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传播效率的基础上,采用免疫荧光(FITC)标记方法,观察到蚜虫口针中MDMV附着位点(VAS)的存在。结果发现不同蚜虫之间的传毒效率及VAS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的传毒效率最高,达66.8%。并且其VAS也最明显,位于口针末端约50μm处。通过试验发现,尽管在VAS存在的情况下,用提纯的不含HC的MDMV进行蚜虫传毒试验,其传毒率为零。只有当HC与MDMV共同存在的情况下才可有效传播。至于蚜虫是如何释放病毒的还不清楚。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蚜虫对MDMV的传播是一个“识别—吸附—释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玉米矮花叶病毒 传毒机制 附着位点
下载PDF
玉米不同品种接种MDMV后叶片内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华 刘维志 +1 位作者 安利佳 赵延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对4个感病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接种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7d后植株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活性经研究表明:玉米接种病毒后PO活性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同且酶活变化波形差异大。抗病品种接毒前酶活低且波形变化平稳,接毒后第2天酶... 对4个感病程度不同的玉米品种接种玉米矮化花叶病毒(MDMV)7d后植株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活性经研究表明:玉米接种病毒后PO活性均有提高,但提高幅度不同且酶活变化波形差异大。抗病品种接毒前酶活低且波形变化平稳,接毒后第2天酶活急剧增高且波形变化大,而感病品种接毒后酶活变化不大且波形一致。玉米PO同工酶酶谱简单,与对照比较,接毒后抗、感品种带纹数目变化不大,但带纹浓重而重叠。抗病品种接毒后第2天带纹突然加重,且持续增加,而感病品种有持续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品种 矮花叶病毒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下载PDF
转水稻NibT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及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杜建中 孙毅 +3 位作者 王景雪 郝曜山 王亦学 张丽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3-901,共9页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金黄96B为受体材料,供体为质粒pWM101并携带有水稻矮缩病病毒复制酶基因Nib的提前终止突变体基因NibT,采用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将NibT-基因导入受体,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获得转...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金黄96B为受体材料,供体为质粒pWM101并携带有水稻矮缩病病毒复制酶基因Nib的提前终止突变体基因NibT,采用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将NibT-基因导入受体,经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实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而对T1-T3代转基因植株(株系)进行分子分析、田间抗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逐代分子检测分析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可稳定遗传.抗病鉴定结果证明转基因植株(株系)各代抗病水平基本一致,抗病性比对照提高3级.农艺性状调查分析表明,与对照比较,转基因植株株高增加7-18cm、穗位高增高0-13 cm、穗长增加0.7-2.1 cm、穗粒数多8-35粒、百粒重增加1.1-2.6 g,转基因株系与阴性对照间、各代转基因株系相互间都差异显著(P〈0.05);调查还发现转基因植株的株高和穗位高随着世代的增加,与对照间的差异逐代减少.研究也说明,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方法是一种简捷、快速和有效的植物转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NibT基因 超声波处理花粉介导植物基因转化 抗病性 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
下载PDF
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抗玉米矮花叶病鉴定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华 白元俊 +1 位作者 赵延明 刘维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田间人工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 -B)和自然感染相结合方法 ,鉴定了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 10 0份 ,筛选出 5 4 3、2 12 5、2 0 2 6、CY119等自交系和沈试 2 9、87_1×L10 5、4 4 4× 87_1、丹 4 0 8_2、吉单 3 2 1等杂... 以田间人工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 (MDMV -B)和自然感染相结合方法 ,鉴定了东北地区部分玉米品种资源 10 0份 ,筛选出 5 4 3、2 12 5、2 0 2 6、CY119等自交系和沈试 2 9、87_1×L10 5、4 4 4× 87_1、丹 4 0 8_2、吉单 3 2 1等杂交种高抗材料 13份。对部分玉米材料以温室苗期接毒鉴定与大田接毒鉴定比较 ,多数品种温室鉴定比田间鉴定发病率高 1倍左右 ,但部分品种仍表现出与田间一致的抗病性。温室鉴定应该与大田鉴定相结合以缩短鉴定年限 ,使鉴定结果更加可靠。大田鉴定播期不同 ,同一品种的抗病性表现有别 ,播期晚病率高、病情重 ;接毒后抗性品种潜育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抗性鉴定 品种资源 东北地区 温室鉴定 大田鉴定
下载PDF
优质玉米杂交种晋单36号的选育与推广 被引量:8
8
作者 高合明 苏书文 +2 位作者 郭新林 白琪林 李健英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17-19,共3页
晋单 36号由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 1993年合作育成。 1994~ 1996年参加各类试验 ,表现优质、高产、多抗 ,适宜春播中晚熟区水地推广种植 ,公顷留苗密度 4 5 0 0 0株。制种时父母本行比 1∶4种植 ,母本播后
关键词 玉米 晋单36号品种 特征特性 推广 选育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HC-Pro在蚜虫传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向东 李怀方 +1 位作者 范在丰 裘维蕃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本文用亲合印迹法测定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与 MDMV HC- Pro,及二者与蚜虫蛋白之间的互作。结果表明 ,MDMV HC- Pro可以与 MDMV结合 ,也可以直接与 MDMV的介体——麦二叉蚜 ( Schizaphis graminum)中分子量约为 56k D的可溶性蛋白结... 本文用亲合印迹法测定了玉米矮花叶病毒 ( MDMV)与 MDMV HC- Pro,及二者与蚜虫蛋白之间的互作。结果表明 ,MDMV HC- Pro可以与 MDMV结合 ,也可以直接与 MDMV的介体——麦二叉蚜 ( Schizaphis graminum)中分子量约为 56k D的可溶性蛋白结合 ,而 MDMV不能与麦二叉蚜的可溶性蛋白直接结合。无论是 MDMV HC- Pro,还是 MDMV,都不能结合非介体灰飞虱 ( Laodelphaxstriatellus)的可溶性蛋白。酶联板模型的结果与此一致。上述结果说明 ,病毒不能直接与蚜虫口针中的病毒附着位点 ( VAS)结合 ;HC- Pro一端连接病毒 ,一端连接 VAS,在蚜虫传播 MDMV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这是关于病毒 H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辅助成份-蛋白酶 蚜虫传毒
下载PDF
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志森 智建奇 +4 位作者 郑联寿 苑森行 马淑文 李鹏 郑义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6-79,共4页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 采用病区自然发病鉴定初选、人工接种、病圃重复鉴定复选的方法,对816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矮花叶病、粗缩病两种病害的抗性鉴定。经鉴定筛选出抗矮花叶病优良自交系25份、抗病丰产杂交种17份、抗粗缩病优良自交系33份、抗病丰产杂交种29份;同时高抗两种病毒病的优良自交系7份、丰产杂交种9份。不同来源的材料,抗病性有较大差异,杂交种优于自交系;热带亚热带玉米改良自交系抗病比例远远大于国内温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 抗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不同生育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后对种子带毒率和寄主抗性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苗洪芹 邸垫平 吴和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7-30,共4页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 在严格防虫网室和温室内,分别在抗、感、耐3个玉米自交系的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孕稳期接种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测定所结种子的带毒率。结果表明,3个自交系对MDMV接种感染后的种子带毒率有明显差异,黄野四-3(R),7922(S)和81515(T)的平均种子带毒率依次为0,1.65%和0。从苗期到抽雄孕穗期,其中7922病株率分别为100%,100%,63.6%和10.1%;病情指数分别为95.6,82.4,63.6,11.1;种子带毒率分别为2.3%,15%,3.3%和0.78%。不同生育期接种MDMV对玉米的抗病性影响为玉米苗龄越小,抗病毒能力越弱,反之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生育期 种子带毒 抗病性
下载PDF
玉米抗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QTL定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小红 何道文 +3 位作者 张红伟 张红梅 谭振波 荣廷昭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
为明确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病机制,以代表国内外两大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优良自交系黄早4和Mo 17为亲本,构建了含239个重组自交系的F9代分离群体,并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 为明确玉米对矮花叶病的抗病机制,以代表国内外两大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优良自交系黄早4和Mo 17为亲本,构建了含239个重组自交系的F9代分离群体,并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图谱全长1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图距为15.6 cM。通过人工接种病毒鉴定,评价了亲本及群体对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进行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第5、6染色体上,各定位了控制发病率的1个微效QTL和1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602和Bnlg161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2.3%和3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位点 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下载PDF
病毒复制酶基因介导玉米抗矮花叶病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雷海英 孙毅 +1 位作者 王志军 杜建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7,共4页
本研究将病毒复制酶基因(NIa、NIb)通过花粉介导法,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中。对所转化的玉米后代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呈阳性的植株于次年播种于试验田,对转化的植株连续2代(T1和T2代)利用人工摩擦接种矮花叶病毒的方法进行田间抗病试... 本研究将病毒复制酶基因(NIa、NIb)通过花粉介导法,转入玉米优良自交系中。对所转化的玉米后代进行了PCR检测,并对检测呈阳性的植株于次年播种于试验田,对转化的植株连续2代(T1和T2代)利用人工摩擦接种矮花叶病毒的方法进行田间抗病试验。将连续2代抗病的植株通过PCR以及PCR-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证明:病毒复制酶基因已成功导入玉米自交系中,结合田间抗性鉴定,获得了对玉米矮花叶病抗病性增强且农艺性状良好的玉米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复制酶基因 玉米 花粉介导法 人工接种 矮花叶病毒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原的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高文臣 魏宁生 +1 位作者 郭明 景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对我国西北的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maizedwarfmosaicvirus B ,MDMV B)进行了系统的鉴定。MDMV B侵染玉米 (Zeamays)、高粱 (Sorghumvulgare)和狗尾草 (Setariaviridis)等禾本科杂草 ,但不侵染普通烟 (Nicotianatabacum )、心叶烟 (Nico... 对我国西北的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maizedwarfmosaicvirus B ,MDMV B)进行了系统的鉴定。MDMV B侵染玉米 (Zeamays)、高粱 (Sorghumvulgare)和狗尾草 (Setariaviridis)等禾本科杂草 ,但不侵染普通烟 (Nicotianatabacum )、心叶烟 (Nicotiana glutinosa)、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和曼陀罗 (Daturastramonium)。MDMV B对鉴别寄主天玉 1号、熊岳 191、忻粱 7号、忻粱 52号、Atlas、Rio、Tamaran、Trudex和苏丹草 (Sorghumsudanese)的症状反应不同 ,不侵染鉴别寄主约翰逊草 (Sorghumhalepense)和燕麦 (Avenaesativa)Clintland .MDMV B呈线形 ,大小为 (72 0~ 76 0 )nm× 13nm ,提纯的MDMV B呈典型的核蛋白吸收曲线 ,MDMV B外壳蛋白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6 30 0 ,是由 17种氨基酸组成的 .琼脂双扩散实验结果表明 ,MDMV B和其兔抗血清及SCMV MDB的抗血清 (美国 )都形成免疫沉淀线 .ELISA试验中 ,MDMV B和SCMV MDB的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免疫电镜的实验结果是SCMV MDB的抗血清既能捕获MDMV B ,也能修饰MDMV B ,DIBA实验证实MDMV B与SCMV MDB的抗血清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具有免疫反应 .在MDMV B侵染的玉米病叶的超薄切片中观察到病毒粒子以及风轮状 (pinwheel)和柱状 (cylindrical)内含体 .根据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鉴定 mdmv-B 生物学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抗性育种模式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宏伟 郭玉宏 张芳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4-25,66,共3页
本文从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症状和抗性遗传特性 ,分析造成山西中部盆地 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玉米育种圃和大田矮花叶病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抗玉米矮花叶病的 4种育种模式 ,并提出了 4种模式的利用途径和... 本文从玉米矮花叶病的初侵染来源、发病症状和抗性遗传特性 ,分析造成山西中部盆地 1998年玉米矮花叶病大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玉米育种圃和大田矮花叶病的调查研究 ,提出了抗玉米矮花叶病的 4种育种模式 ,并提出了 4种模式的利用途径和高抗模式的育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育种模式 育种目标 抗病育种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北京分离物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红运 范在丰 +1 位作者 邓丛良 李怀方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 MDMV北京分离物 RNA为模板 ,采用 RT- PCR方法扩增了含复制酶 (NIb)基因的 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 p UC18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NIb基因由 15 6 3个碱基组成 ,编码 5 2 1个氨基酸并含有高度保守基序 GDD。NIa/ NIb和 NIb/ C... 以 MDMV北京分离物 RNA为模板 ,采用 RT- PCR方法扩增了含复制酶 (NIb)基因的 DNA片段 ,将其克隆到 p UC18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NIb基因由 15 6 3个碱基组成 ,编码 5 2 1个氨基酸并含有高度保守基序 GDD。NIa/ NIb和 NIb/ CP交界处的蛋白酶切割位点分别为 Q/ C和Q/ S。 NIb基因 (北京分离物 )在碱基数目上与保加利亚分离物完全一致 ,二者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70 .6 %和 76 .6 % ,而与 SCMV- SC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则高达 81.3%和9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复制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的药剂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杜志强 周广和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3-76,共4页
综合温室浸种、保护剂和治疗剂试验以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供试药剂DHT、灭毒灵、病毒A、A2 1、三功苄、三功苄 1号及黄枯绿等对玉米矮花叶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 0 .3%DHT和 0 .3%灭毒灵效果较好 ,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病毒A3... 综合温室浸种、保护剂和治疗剂试验以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 ,供试药剂DHT、灭毒灵、病毒A、A2 1、三功苄、三功苄 1号及黄枯绿等对玉米矮花叶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其中以 0 .3%DHT和 0 .3%灭毒灵效果较好 ,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病毒A30 0倍、A2 12 0 0倍效果也比较好 ,可以配合使用 ,黄枯绿作为治疗剂、保护剂以及浸种剂都有一定效果 ,值得进一步利用。三功苄及三功苄 1号浸种无效 ,但作为治疗剂和保护剂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三功苄 2号作为浸种剂和保护剂有一点作用 ,无治疗作用 ,应用前景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 药剂防治 药效
下载PDF
空间战场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娟 姜振东 《计算机仿真》 CSCD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空间作战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 ,是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未来的联合作战 ,必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由于空间作战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系统 ,与陆海空等其他作战样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 ,如何在... 空间作战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 ,是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未来的联合作战 ,必将是陆海空天一体化的战争。由于空间作战的主要对象是空间信息系统 ,与陆海空等其他作战样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 ,如何在作战模拟中以有效的形式表现空间战场态势 ,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该课题不仅需要探讨、研究其实现的技术途径 ,还要探索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该文首先明确了空间战场可视化的概念 ;然后根据课题开发的实际经验 ,针对空间信息支援作战样式下的空间战场可视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具体实现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战场可视化 面向对象 开放图形库 多文档多视
下载PDF
玉米抗矮花叶病QTL的定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小红 张红伟 +4 位作者 张红梅 郑祖平 荣廷昭 王富荣 谭振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44-548,共5页
以黄早四(抗)和Mo 17(感)为亲本建立了239个RIL系的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c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了亲本及239个RIL系对MDMV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 以黄早四(抗)和Mo 17(感)为亲本建立了239个RIL系的群体,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包含101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 422.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5.6c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了亲本及239个RIL系对MDMV病毒B株系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叶玉米矮花叶病抗性QTL进行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在第5,6染色体上各定位了控制发病率的1个微效QTL和一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 602,bnlg 161连锁,其遗传效应能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2.3%和33.8%。在第6染色体上定位了控制病情指数的2个主效QTL,分别与标记bnlg 161,ylssr连锁,其遗传效应分别能解释表型方差的56.5%和7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 人工接种 QTL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提纯及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刚 周广和 陈剑波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2年第1期93-98,共6页
改进病毒纯化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较强侵染活性的提纯病毒制品。提纯病毒的产量为0.7—1.2mg/100g病叶,病毒粒体大小为720—750×14nm,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用提纯病毒免疫家兔得到较高特异... 改进病毒纯化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较强侵染活性的提纯病毒制品。提纯病毒的产量为0.7—1.2mg/100g病叶,病毒粒体大小为720—750×14nm,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的外壳蛋白分子量为36000道尔顿,用提纯病毒免疫家兔得到较高特异性的抗血清,微量沉淀反应的效价为1/2048,间接ELISA法测出的感病叶汁液的最高稀释倍数为3200—640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病毒提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