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后水中NOM经臭氧氧化产生的小分子醛、酮和酮酸 被引量:6
1
作者 鲁金凤 张涛 +3 位作者 马军 陈忠林 王群 沈吉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8-1273,共6页
以富集、分离得到的滤后水中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为对象,测定了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的生成情况.NOM各组分臭氧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产量最大,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的甲醛产率是其醛、酮总产率的70.58%,单位... 以富集、分离得到的滤后水中6种不同特性的天然有机物(NOM)为对象,测定了臭氧氧化NOM各组分后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的生成情况.NOM各组分臭氧氧化后甲醛和丙酮酸产量最大,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的甲醛产率是其醛、酮总产率的70.58%,单位DOC丙酮酸的产率达103.2μg/mg;憎水性NOM组分的小分子醛、酮、酮酸产率比亲水性组分的高,特别是憎水中性物质(HON)和憎水酸(HOA)的小分子醛、酮及酮酸类总产率最高,二者之和分别占NOM各组分的醛酮总产率及酮酸总产率的55.56%和60%;NOM碱性组分的醛、酮、酮酸产量最低.用小分子醛、酮、酮酸总量折算DOC占氧化后NOM的DOC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氧化后各组分可生物降解性的参考,则臭氧氧化后HON和HOA的可生物降解性比其他组分高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组分 臭氧 酮酸 可生化性
下载PDF
NOM组分对O_3降解水中微污染有机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小为 陈忠林 +2 位作者 杨磊 翟旭 常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0-913,共4页
采用一系列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将提取的天然有机物(NOM)滤分为6种组分(NOM>10K、NOM5K-10K、NOM3K-5K、NOM1K-3K、NOM500-1K、NOM<500)组分,并研究了这6种NOM组分对臭氧(O3)氧化降解水中两种典型微污染有机物(双酚A和硝基苯)... 采用一系列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将提取的天然有机物(NOM)滤分为6种组分(NOM>10K、NOM5K-10K、NOM3K-5K、NOM1K-3K、NOM500-1K、NOM<500)组分,并研究了这6种NOM组分对臭氧(O3)氧化降解水中两种典型微污染有机物(双酚A和硝基苯)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与O3反应活性较高的有机物双酚A(BPA),NOM各组分的引入使得O3去除BPA效能有所下降;对于与O3反应活性较低的有机物硝基苯(NB),高分子量范围的NOM组分(NOM>10K、NOM5K-10K、NOM3K-5K、NOM1K-3K)的存在能强化O3的自由基链式分解反应,从而促进O3对硝基苯的去除.低质量浓度的NOM对O3氧化降解水中有机物的影响与NOM的特性(所含的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以及目标有机物与O3的反应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组分 臭氧氧化 双酚A 硝基苯
下载PDF
强化混凝处理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NO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绍辉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4期26-28,44,共4页
综述了利用强化混凝法去除饮用水中NOM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以及目前基于强化混凝去除水中NOM的几种主要方法 :加活性炭、加高铁 (锰 )酸盐预氧化、预臭氧化的强化混凝法 ;并前瞻了该法。
关键词 饮用水 天然有机物 混凝 活性炭 高锰酸盐 高铁酸盐 臭氧化
下载PDF
超滤膜NOM污染及化学清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一 梁恒国 +1 位作者 刘滔 吴和 《清洗世界》 CAS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介绍了天然有机物(NOM)造成膜污染的机理。根据相关试验数据,比较了不同化学清洗方法对不同类型 NOM 造成膜污染的清洗效果。
关键词 超滤膜 天然有机物 nom 膜污染 化学清洗方法 膜通量
下载PDF
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现场试验研究
5
作者 吕学研 阮晓红 +2 位作者 邢雅囡 季铁梅 戴江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9-22,共4页
以4种不同基质建设4组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开展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的现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天然水体的NOM均表现出一定的去除能力,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不宜用于以供水为... 以4种不同基质建设4组垂直复合流人工湿地,开展人工湿地去除天然水体NOM的现场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天然水体的NOM均表现出一定的去除能力,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最好,但是考虑到潜在的风险,不宜用于以供水为目的的水质净化工程。受有机物降解机制影响,各组人工湿地对不同指标的去除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系统运行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以煤渣为基质的人工湿地的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天然有机物(nom) 水质净化
下载PDF
ZnO单晶在天然有机质存在下溶解过程中的晶面效应
6
作者 谭霄楠 马家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88,共4页
以极性氧化锌单晶(0001)面和非极性氧化锌单晶(101-0)面为研究对象,探究天然有机质(NOM)存在下不同晶面的溶解速率和腐蚀形貌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ZnO单晶特定晶面溶解的速率受其它晶面是否接触溶液影响,侧面接触溶液会加快顶面的溶解... 以极性氧化锌单晶(0001)面和非极性氧化锌单晶(101-0)面为研究对象,探究天然有机质(NOM)存在下不同晶面的溶解速率和腐蚀形貌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ZnO单晶特定晶面溶解的速率受其它晶面是否接触溶液影响,侧面接触溶液会加快顶面的溶解速率;NOM存在下(0001)面的溶解速率高于(101-0)面;不同NOM会对ZnO晶面的溶解腐蚀形貌产生不同的影响,与NOM本身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单晶 溶解 天然有机质 晶面
下载PDF
水质特性和NOM在臭氧氧化和PAC吸附去除MIB、GEOSMIN上的作用
7
作者 王锐 韩敏 《环境科学导刊》 2007年第5期50-53,共4页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关键词 水质特性 nom MIB GEOSMIN 臭氧 活性炭
下载PDF
基于NOM-Hybrid DEA和Meta-frontier的效率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李昊 马璐 金山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7-102,共6页
利用NOM-Hybrid DEA理论对共同边界(Meta-frontier)框架进行了重建,使得新框架能够处理带负值的径向与非径向的变量问题,从而求得技术差距率(TGR),结果表明新框架模型是有效的.在算例分析中,出现了瑕疵点,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但是仍... 利用NOM-Hybrid DEA理论对共同边界(Meta-frontier)框架进行了重建,使得新框架能够处理带负值的径向与非径向的变量问题,从而求得技术差距率(TGR),结果表明新框架模型是有效的.在算例分析中,出现了瑕疵点,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尝试将共同边界框架分析(Meta-frontier frameworks analysis)理论进一步扩展,使得该理论能够更加广泛地在实际中应用,并且测量更加精确可靠,进而在经济分析和管理应用中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边界 nom-Hybrid DEA 技术差距率
下载PDF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removal from surface water by coagulation 被引量:8
9
作者 GAOBao-yu YUEQin-y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Poly aluminum chloride sulfate(PACS) with different SO 2- 4/Al 3+ mole ratios and bacicity(γ) of 2 0 was synthesized using AlCl 3\56H\-2O, Al\-2(SO\-4)\-3\518H 2O and Na 2CO 3 as raw materials. The effect of SO 2- \-... Poly aluminum chloride sulfate(PACS) with different SO 2- 4/Al 3+ mole ratios and bacicity(γ) of 2 0 was synthesized using AlCl 3\56H\-2O, Al\-2(SO\-4)\-3\518H 2O and Na 2CO 3 as raw materials. The effect of SO 2- \-4/Al 3+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PACS for removal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with humic rich actual water was examined. It was found that PACS with SO 2- \-4/Al 3+ mole ratio of 0.0664 achieved the best NOM removal results and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its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with PAC, FeCl 3 and alum(Al 2 (SO 4) 3·18H 2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NOM removals were achieved at pH 5.0\_8.2 and the dose of about 5 0 mg/L as Al both for the selected PACS and PAC, at pH 5 0\_6 0 and the dose of about 7 0 mg/L as Fe for FeCl 3, and at pH 5 0\_7 0 and the dose of about 7 0 mg/L as Al for alum, respectively. A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the selected PACS achieved the best NOM removal result, followed by PAC, FeCl 3, and then alum. The concentration of residual aluminum in treated water by the selected PACS and PAC under the optimum coagulant conditions was approximately 115 μg/L, which can completely comply with the regulated lim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GULATION humic rich water nom removal residual aluminum
下载PDF
墨西哥NOM认证
10
作者 周凯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9年第3期52-54,共3页
针对墨西哥的电气安全认证NOM,介绍了认证标志、适用范围、认证模式、认证程序、所需文件等,并对7种认证模式中的M1和M2模式、电气产品主要标准、12份认证需提交的文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 墨西哥 电气产品 nom认证 安全
下载PDF
NOM在去除MIB、GSM上的作用
11
作者 曾慧 王春娥 王锐 《包钢科技》 2009年第5期79-81,84,共4页
文章介绍了引起饮用水臭味的痕量污染物土臭素(geosmin,GSM)和二甲基异冰片(2-methylisoborneol,MIB)的来源和危害。阐述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SM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
关键词 nom(天然有机物) MIB GSM 臭氧 活性炭
下载PDF
Hebeigramma nom.nov.,a new name for Mesogramma Hong,1984 (Caloneurode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Hebei Province,China
12
作者 HONG Youchong (Y.C.Hong)(Beiji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eijing 100050, China)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86-687,共2页
1984年,笔者发表河北早白垩世华脉目(Caloneurodea)的中华脉科、属:MesogrammatidaeHong,1984和Meso-grammaHong,1984。属名与1850年Stephens采用过的鳞翅目Mesogramma属和1865,1872,Loew采用过的双翅目Meso-grapta属是异物同名,必须废... 1984年,笔者发表河北早白垩世华脉目(Caloneurodea)的中华脉科、属:MesogrammatidaeHong,1984和Meso-grammaHong,1984。属名与1850年Stephens采用过的鳞翅目Mesogramma属和1865,1872,Loew采用过的双翅目Meso-grapta属是异物同名,必须废除笔者后来建立的科、属学名,重新命名,以维护《法规》中命名优先权的原则。故原MesogrammaHong,1984属名重新命名为Hebeigrammanom.nov.,原MesogrammatidaeHong,1984科名随属名的更改而重新命名为Hebeigrammidaenom.nov.,在此申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河北 河北中华脉科 河北中华脉属
下载PDF
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的形义特征及构式化机制
13
作者 谢昆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158,共10页
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 本文以俄语贬抑性重叠构式N_(nom)-N_(in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构式的形义特征、主观化表现和构式化机制。首先,通过分析重叠构式的构体和构件,揭示了该构式形式层面的语序固化、形态凝定和功能单一特征;意义层面的表意性质化、称代无指化和情感贬抑化倾向。然后,基于构式对比,分析了重叠构式的主观性特质及主观化表现,展现出其评价功能。最后,通过呈现重叠构式的构式化进路,阐明其衍生的认知、调节和识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语 重叠构式 N_(nom)-N_(ins) 贬抑性 构式化 主观化
原文传递
重金属复合污染河道底泥淋洗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洋 高慧敏 +1 位作者 陶红 张秋灯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52-160,175,共10页
文中以上海市崇明某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底泥中Cd、Cu、Pb的淋洗动力学特征(淋洗液为纯水),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底泥淋洗前后的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淋洗量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分为快反... 文中以上海市崇明某河道底泥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pH、温度条件下,底泥中Cd、Cu、Pb的淋洗动力学特征(淋洗液为纯水),通过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底泥淋洗前后的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淋洗量随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且分为快反应、慢反应及淋洗平衡3个阶段,Elovich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该淋洗过程(R^(2)=0.670~0.983,SE=3.296×10^(-14)~1.130×10^(-6)),略优于双常数方程(R^(2)=0.653~0.982,SE=3.366×10^(-14)~1.381×10^(-6)),说明该淋洗过程为非均相扩散过程;pH降低(pH值=5~9)、温度升高(15~35℃),重金属淋洗量均有增加;淋洗脱除的重金属主要为不稳定形态,有机结合态重金属的去除与底泥中富里酸含量有较强相关性,淋洗脱除率表现为Cd>Pb>Cu,即31.34%>23.85%>22.86%,重金属的环境危害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河道底泥 天然有机质 淋洗动力学
下载PDF
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毛毛 王洪波 +2 位作者 陈飞勇 王一凡 李文轩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5-13,38,共10页
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N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DBPs)的数量,影响后续工艺处理,还会和水中的其他物质结合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有机金属络合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NOM的去除对水质安全意义重大。文中... 水中存在的天然有机物(NOM)在饮用水处理过程中不仅会增加消毒副产物(DBPs)的数量,影响后续工艺处理,还会和水中的其他物质结合生成毒性更强的物质(有机金属络合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研究NOM的去除对水质安全意义重大。文中介绍了NOM的种类及其危害,根据国内外去除NOM技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混凝、吸附、高级氧化、膜处理和离子交换等技术去除NOM的效果及机理,重点阐述了以混凝为核心单元的耦合工艺对NOM去除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耦合工艺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对今后混凝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消毒副产物 混凝 高级氧化工艺 离子交换
下载PDF
快速小型柱测试应用于水处理吸附试验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瑶瑶 连军锋 +2 位作者 江冲 张淼 朱易春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32-39,共8页
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存在和危害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颗粒活性炭(G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各类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床是水厂去除此类物质最常用的工艺之一。快速小型柱测试(RSSCT)是为了确定实际规模吸附床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 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存在和危害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颗粒活性炭(G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各类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床是水厂去除此类物质最常用的工艺之一。快速小型柱测试(RSSCT)是为了确定实际规模吸附床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活性炭用量设计的一种实验室规模的试验装置。文中综述了RSSCT装置、设计的两种模型以及污染物初始浓度、空床接触时间、吸附剂用量和粒径等各因素对污染物穿透曲线的影响。重点考虑了天然有机物(NOM)在水体中对目标污染物的竞争作用,分析了竞争机制,NOM通过对GAC活性位点的直接竞争,改变吸附剂GAC的孔径分布以及表面电荷,同时还会与水体中污染物和其他杂质离子络合,进而对吸附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从RSSCT装置的模型设计、影响因素和竞争机制来分析装置的性能,进而为实际GAC吸附床工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小型柱测试 天然有机物 颗粒活性炭 吸附 竞争 穿透曲线
下载PDF
Virus Removal by Iron Coagulation Processes
17
作者 Djamel Ghernaout Noureddine Elboughdiri +2 位作者 Badia Ghernaout Ghulam Abbas Ashraf Mhamed Benaissa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 2023年第3期171-208,共38页
Waterborne viruses account for 30% to 40%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nd some viruses could persevere for some months in nature and move up to 100 m in groundwater. Using filtration setups, coagulation could lessen virus... Waterborne viruses account for 30% to 40% of infectious diarrhea, and some viruses could persevere for some months in nature and move up to 100 m in groundwater. Using filtration setups, coagulation could lessen virus charges as an efficient pre-treatment for reducing viruses. This work discusses the present-day studies on virus mitigation using coagulation in its three versions i.e., chemical coagulation (CC), enhanced coagulation, and electrocoagulation (EC), and debates the new results of virus demobilization. The complexity of viruses as bioparticles and the process of virus demobilization should be adopted, even if the contribution of permeability in virus sorption and aggregation needs to be clarified. The information about virion permeability has been evaluated by interpreting empirical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EM). No practical measures of virion permeability exist, a clear link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virion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has not been advanced, and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inner virion structures on surface charge or sorption has yet to be conclusively demonstrated. CC setups utilizing zero-valent or ferrous iron could be killed by iron oxidation, possibly using EC and electrooxidation (EO) methods. The oxidants evolution in the iron oxidation method has depicted promising findings in demobilizing bacteriophage MS2, even if follow-up investigations employing an elution method are needed to secure that bacteriophage elimination is related to demobilization rather than sorption. As a perspective, we could be apt to anticipate virus conduct and determine new bacteriophage surrogates following subtle aspects such as protein structures or genome size and conformation. The present discussion’s advantages would extend far beyond an application in CC—from filtration setups to demobilization by nanoparticles to modeling virus fate and persistence i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uses Chemical Coagulation (CC) Enhanced Coagulation (EnC) Electrocoagulation (EC)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EM)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
下载PDF
传播与接受:试析王昭君故事在越南的演变
18
作者 全小国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12,115,共7页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社会的塑造,昭君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多元多义的符号,王昭君故事也在各类昭君文化事象中形成了诸多情节单元。越南的昭君文艺作品在14世纪就已出现,此后随着中国...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事件,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文人墨客和民间社会的塑造,昭君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多元多义的符号,王昭君故事也在各类昭君文化事象中形成了诸多情节单元。越南的昭君文艺作品在14世纪就已出现,此后随着中国王昭君故事的持续传入,在传播与接受中又不断产生新的文艺形式,且随着时代变迁、艺术形式变化等因素而演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通过对中国清代小说《双凤奇缘》和越南喃诗传《昭君贡胡》、越南改良剧《昭君贡胡》中王昭君故事情节的比较分析,我们能管窥越南昭君文艺在历史演变中的情节选择、艺术特征、时代因素以及它与中国昭君文艺之间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清代小说《双凤奇缘》 越南喃诗传《双凤奇缘·昭君贡胡》 越南改良剧《昭君贡胡》
下载PDF
典型北方高碱度微污染水体强化混凝的示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晏明全 王东升 +2 位作者 曲久辉 汤鸿霄 何文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7-892,共6页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化pH,促进絮凝剂水解形成中聚体,AlCl3在pH6左右,FeCl3在pH5左右时,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二是强化沉淀软化;其三是絮凝剂优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水质特征的高效絮凝剂,能较传统絮凝剂将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混凝 PACL 天然水体有机物(nom) pH
下载PDF
天然有机物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瑾 马军 +1 位作者 刘嵩 江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考察了天然有机物(NOM)的2种分离组份(憎水部分HyO,亲水部分HyI)和一种商用腐殖酸(CHA)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从芳香性、分子量、极性的角度探讨了NOM自身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溶液性质(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 考察了天然有机物(NOM)的2种分离组份(憎水部分HyO,亲水部分HyI)和一种商用腐殖酸(CHA)在氧化铝表面的吸附解吸行为规律,从芳香性、分子量、极性的角度探讨了NOM自身特性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改变溶液性质(pH值、离子强度、二价阳离子Ca2+),进一步论证了NOM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芳香性高、弱极性的有机物吸附性能较强;降低溶液的pH值,有助于增加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离子强度和Ca2+对吸附行为的影响,与NOM自身和内部组分的性质有关.NOM吸附于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机理,可以归结为配位体交换、静电作用、憎水作用、阳离子架桥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进一步从微观角度证实了憎水作用和阳离子架桥作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憎水 亲水 吸附 原子力显微镜 极性 氧化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