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结温度对(Ti,W,Mo)C-Ni金属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志力 熊惟皓 张国鹏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6-49,共4页
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Ti,W,Mo)C预合金化固溶体粉末,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W,Mo)C-Ni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金属陶瓷致密性、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10~1470℃范围内,随烧结温度提高,金属陶瓷的硬度提高,... 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Ti,W,Mo)C预合金化固溶体粉末,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Ti,W,Mo)C-Ni金属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金属陶瓷致密性、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10~1470℃范围内,随烧结温度提高,金属陶瓷的硬度提高,致密性先提高后略下降;在1450℃时制备的金属陶瓷晶粒细小、组织均匀致密,呈现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横向断裂强度为1751MPa,硬度为91.3H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W mo)c金属陶瓷 烧结温度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Mo含量对(Ti,W,Ta)C-Ni系金属陶瓷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蔺绍江 陈肖 熊惟皓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4-831,共8页
摘要:以(Ti,W,Ta)C固溶体粉末、金属Mo粉和Ni粉为原料,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Ti,W,Ta)C-xMo-1%Ni金属陶瓷“为质量分数,x=0—20%),研究Mo含量对(Ti,WTa)C-Ni系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摘要:以(Ti,W,Ta)C固溶体粉末、金属Mo粉和Ni粉为原料,采用真空液相烧结法制备(Ti,W,Ta)C-xMo-1%Ni金属陶瓷“为质量分数,x=0—20%),研究Mo含量对(Ti,WTa)C-Ni系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Mo含量增加,金属陶瓷的组织逐渐细化;Mo对(Ti,W,Ta)C-Ni系金属陶瓷的致密化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使得金属陶瓷的烧结收缩率增加,孔隙减少;随Mo含量增加,(Ti,W,Ta)C-Ni系金属陶瓷的硬度提高,而抗弯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Mo含量为15%时,(Ti,W,Ta)C-Ni系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最优,硬度HRA和抗弯强度分别为90.2和166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陶瓷 mo(ti W Ta)c—Ni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添加Co,Ni和Mo对钛铁矿原位合成Al_2O_3-Ti(C,N)-Fe复合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胜明 汤爱涛 赵子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589-2595,共7页
在钛铁矿原位反应合成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Co,Ni和Mo来改善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手段研究不同金属添加剂对合成产物物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o和Ni... 在钛铁矿原位反应合成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添加Co,Ni和Mo来改善Al2O3-Ti(C,N)-Fe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物相分析、扫描电镜和力学检测手段研究不同金属添加剂对合成产物物相、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Co和Ni以后在烧结过程中分别形成了含Co和Ni的[Fe,Co]及[Fe,Ni]固溶相,材料的硬度有所降低,抗弯强度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不大。Mo的添加阻碍了Ti(C,N)相的长大,细化了Ti(C,N)晶粒;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Mo2C包覆在Ti(C,N)相的周围,改善了Ti(C,N)相与Al2O3相和Fe相的润湿性,这同时导致了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升高。当Mo添加量为8%时,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476 MPa和19.4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NI mo 钛铁矿 Al2O3-ti(c N)-Fe 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TiC-VC-Mo2C颗粒增强铁基激光熔覆层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孔令海 王晓荣 +1 位作者 王新洪 曲仕尧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3期31-32,34,共3页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iC-VC-Mo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滑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涂层物相包括α-Fe、γ-Fe、Fe3C和TiC-VC-Mo2C,其中陶瓷...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TiC-VC-Mo2C颗粒增强Fe基复合涂层。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计、滑动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涂层物相包括α-Fe、γ-Fe、Fe3C和TiC-VC-Mo2C,其中陶瓷相以细小粒状均匀分布于涂层,起到了颗粒增强的作用。复合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1102.5HV0.3,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复合涂层的磨损失重仅约为基材的1/20,其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和区域性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Fe—ti-V—moc 复合涂层 显微组织 耐磨性
下载PDF
Mo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赛玉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11,共6页
研究了Mo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试样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在材料中加入4~12wt%的Mo,分别于1430℃、1440℃、1450℃及1460℃真空烧结。测试了试样的抗弯强度及硬度,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并做能谱分析... 研究了Mo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试样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在材料中加入4~12wt%的Mo,分别于1430℃、1440℃、1450℃及1460℃真空烧结。测试了试样的抗弯强度及硬度,用扫描电镜观察其显微组织并做能谱分析,确定元素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当Mo含量为8wt%、烧结温度为1450℃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mo含量 组织性能 扫描电镜
下载PDF
(Ti,W,Mo)C-NiCo金属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飞翔 韩成良 +1 位作者 赵娣芳 胡坤宏 《工具技术》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采用等离子体烧结方法制备出了(Ti,W,Mo)C-NiCo金属陶瓷刀具。研究了制备出的金属陶瓷刀具在切削正火态45钢时的切削行为,得出了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的影响规律。
关键词 (ti W mo)c-Nico金属陶瓷 切削性能 刀具If0寸用度
下载PDF
(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的合成及性能
7
作者 付明 马丽丽 张厚安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8,58,共5页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 采用高能球磨-碳热氮化还原法合成了(Ti,W,Mo,Nb,Ta)(C,N)纳米固溶体粉,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仪等分析了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对粉体物相组成、晶格常数及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Ti(C,N)中的固溶按难易程度排序为钽、铌、钨、钼;随还原温度的升高和还原时间的延长,固溶体粉的晶格常数、碳含量及粒径均逐渐增大;在1 500℃碳热氮化还原1 h后,可合成单相且平均粒径为100 nm的(Ti,W,Mo,Nb,Ta)(C,N)固溶体粉,其碳、氮质量分数分别为9.1%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固溶体(ti W mo NB Ta)(c N)粉 合成 碳热氮化还原 球磨
下载PDF
Effects of molybdenum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N)-based cermets with low Ni 被引量:17
8
作者 WANG Saiyu XIONG Weihao +1 位作者 YAN Mingshuang FAN Chou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0-95,共6页
The effects of Mo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N)-based cermets with low Ni have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 (4-12 wt.%) were added into Tl(C,N)-based cermets... The effects of Mo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C,N)-based cermets with low Ni have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 contents of Mo (4-12 wt.%) were added into Tl(C,N)-based cermets. Specimens were fabricated by conventional powder metallurgy and vacuum sintered at temperatures of 1440, 1450, and 1460℃ individuall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ransverse strength and hardnes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is uniform and the thickness of rim phase is moderate when the content of Mo is 8 w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pecimens sintered at 1450℃ are better than those sintered at 1440 and 1460℃. The integrated properties of transverse strength and hardness are the best when the content of Mo is 8 wt.% and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s 1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based cermets microstructtt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 content
下载PDF
C/Mo双涂层改性SiC_f/Ti-6Al-4V界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庆 薛春岭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9年第5期41-45,共5页
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C/Mo双涂层改性SiC f/Ti-6Al-4V复合材料,并对部分热压材料进行真空热暴露处理。随后对两种材料分别进行纤维顶出试验,由顶出后的纤维表面的能谱点分析结果可知,在顶出过程中,制备态试样界面脱粘发生在C/Mo涂层之间... 采用真空热压工艺制备C/Mo双涂层改性SiC f/Ti-6Al-4V复合材料,并对部分热压材料进行真空热暴露处理。随后对两种材料分别进行纤维顶出试验,由顶出后的纤维表面的能谱点分析结果可知,在顶出过程中,制备态试样界面脱粘发生在C/Mo涂层之间;热处理试样界面脱粘发生在纤维与反应层TiC之间。最后,采用已有理论模型估计了两种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与界面断裂韧性,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c/mo/ti-6Al-4V复合材料 顶出试验 界面剪切强度 界面断裂韧性
下载PDF
Ti-Mo合金的结构及吸放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越 郑华 +2 位作者 刘实 杨锐 王隆保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3,共5页
利用X衍射等技术对纯钛和5种成分(Ti-5,10,20,30和40Mo,质量分数, %)Ti—Mo二元合金吸氢前后的相组成、晶格常数变化和吸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5种成分Ti—Mo合金饱和吸氢后均形成了较单一的面心立方δ相氢化物(Ti(1-x)MoxH1.97)... 利用X衍射等技术对纯钛和5种成分(Ti-5,10,20,30和40Mo,质量分数, %)Ti—Mo二元合金吸氢前后的相组成、晶格常数变化和吸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5种成分Ti—Mo合金饱和吸氢后均形成了较单一的面心立方δ相氢化物(Ti(1-x)MoxH1.97).δ相晶格常数随Mo含量增加先呈增加趋势,约10%Mo含量处达最大值,Mo含量继续增加则呈降低趋势,而体心立方β相TiMo合金的晶格常数随Mo含量的增加呈单一的减小趋势.随Mo含量的增加,氢化物的室温平衡压逐渐增加,但含Mo量不大于10%时,增加量并不明显.结合第一原理计算的相应结果,对上述现象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合金 吸氢P-c-T曲线 氢化物晶格常数 钛合金
下载PDF
Ti和Ti-V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及析出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林 蔡庆伍 +1 位作者 赵运堂 崔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9,共8页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能谱仪(EDS)等,研究了不同Ti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在450℃和520℃保温2h,三种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能谱仪(EDS)等,研究了不同Ti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的成分、尺寸、形貌以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在450℃和520℃保温2h,三种实验钢组织为粒状贝氏体。与低Ti实验钢相比,高Ti及Ti-V复合实验钢的屈服强度增加了150MPa以上。高Ti钢中纳米级析出相有两种类型:一种大于15nm的TiC析出相;另一种是在10nm以下,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Ti,Mo)C复合析出相。Ti-V钢基体中存在大量尺寸在10nm以下的(Ti,V,Mo)C复合析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状贝氏体 纳米级析出相 位错线 (ti mo)c (ti V mo)c
下载PDF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相变行为
12
作者 鄂梦 杨庚蔚 +3 位作者 韩汝洋 徐耀文 付至祥 许德明 《钢铁》 CAS 2024年第11期143-152,182,共11页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成型性,且生产工艺简单,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Gleeble3 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Mo-V微合金...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和成型性,且生产工艺简单,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Gleeble3 500热模拟试验机、金相显微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系统研究了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的连续冷却相变和等温相变行为,获得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变(TTT)曲线,探究了(Ti,Mo,V)C粒子的析出行为对硬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却速率低于1℃/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却速率为5℃/s时,基体中出现粒状贝氏体,铁素体和珠光体含量均显著减少;当冷却速率增大至10~20℃/s时,试验钢中珠光体组织消失,室温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当冷却速率达到30℃/s时,过冷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硬度达到最大,约为269.2HV;然而,当冷却速率进一步增大至50℃/s时,基体中(Ti,Mo,V)C的析出受到抑制,沉淀强化效果减弱,硬度下降至256.9HV。试验钢在620~730℃等温时仅发生铁素体相变,其相变动力学随温度的降低呈先增快后减缓的变化规律。当等温温度为700℃时,相变孕育期最短,约为25 s;而当等温温度由730℃降低至620℃时,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由29.8μm细化至12.3μm,基体中(Ti,Mo,V)C的平均粒径由9.6 nm减小至3.0 nm,此时试验钢中铁素体的显微硬度最大,约为348.7HV,主要是晶粒细化和沉淀强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V微合金化超高强钢 相变行为 (ti mo V)c 铁素体 硬度
原文传递
铁素体区等温过程中Ti-Mo-Cu微合金钢中的共析出行为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帅 蓝慧芳 +4 位作者 段磊 金剑锋 李建平 刘振宇 王国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 碳化物和Cu的共析出是提高微合金钢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工作利用OM和TEM研究了Ti-Mo-Cu微合金钢在不同等温温度下复合型碳化物和ε-Cu的共析出行为,利用复合析出相固溶析出模型和经典形核长大理论对Ti-Mo-Cu微合金钢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Ti,Mo)C与ε-Cu二者独立析出,分别与铁素体基体呈N-W和K-S取向关系,在600℃时析出以ε-Cu为主,620℃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而640~660℃时析出以(Ti,Mo)C相间析出为主。热动力学计算表明,在600~660℃范围内,随温度提高,(Ti,Mo)C中的Ti/Mo原子比由2.5增大到4.5,碳化物组成由Ti_(0.71)Mo_(0.29)C演变为Ti_(0.79)Mo_(0.21)C,(Ti,Mo)C与ε-Cu的析出-温度-时间(PTT)曲线存在交点,当温度低于616℃时,ε-Cu优先析出,温度在616℃附近时,发生(Ti,Mo)C与ε-Cu的共析出,当温度高于616℃时,(Ti,Mo)C优先析出,很好解释了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o-cu 微合金钢 (ti mo)c ε-cu 共析出 析出动力学
原文传递
Mo对Ti(C,N)基金属陶瓷包覆相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洪涛 熊惟皓 《硬质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研究了不同Mo含量对高镍Ti(C,N)基金属陶瓷包覆相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Ti(C,N)基金属陶瓷中添加3%~15%不同含量的Mo,分别于1420℃、1430℃、1440℃温度下,进行真空烧结制备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与断口形貌,用三点弯曲... 研究了不同Mo含量对高镍Ti(C,N)基金属陶瓷包覆相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在Ti(C,N)基金属陶瓷中添加3%~15%不同含量的Mo,分别于1420℃、1430℃、1440℃温度下,进行真空烧结制备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组织结构与断口形貌,用三点弯曲法测试抗弯强度,用洛氏硬度计测得试样硬度。结果表明:当Mo含量为9%时材料的组织均匀,形成的包覆相厚度适中;在1430℃真空烧结时,比在1420℃及1440℃烧结时材料的力学性能好;当真空烧结温度为1430℃、Mo含量为9%时,试样的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ti(c N)金属陶瓷 包覆相 环形结构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Mo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H_2SO_4溶液中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珊 李保龙 +1 位作者 敬勇 熊惟皓 《硬质合金》 CAS 2015年第2期95-101,共7页
本文以四种不同Mo含量的Ti(C,N)基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观察、孔隙率测定、抗弯强度、硬度测试方法研究了Mo含量的变化对Ti(C,N)-Ni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i(C,N)基金属陶瓷呈现典型的芯-环结构,随Mo添加量增加... 本文以四种不同Mo含量的Ti(C,N)基金属陶瓷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观察、孔隙率测定、抗弯强度、硬度测试方法研究了Mo含量的变化对Ti(C,N)-Ni金属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i(C,N)基金属陶瓷呈现典型的芯-环结构,随Mo添加量增加,晶粒发生明显细化,抗弯强度及硬度增加。通过电化学测试方法,如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曲线测定(EIS)、静态浸泡腐蚀试验等方法,结合腐蚀形貌观察,研究了不同Mo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在0.2 mol/L H2SO4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含有Mo的Ti(C,N)-Ni金属陶瓷的极化曲线存在两个钝化区,其中一个为"伪钝化"区,随Mo元素含量增加,其维钝电流密度减小,维钝区间扩大。交流阻抗试验显示,Ti(C,N)-Ni金属陶瓷的反应阻抗值会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变大。Ti(C,N)-Ni金属陶瓷在试验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也会随Mo含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Mo添加量的增加,降低陶瓷的孔隙率,增大了材料的致密度,改善了硬质相和粘结相之间的润湿性;而且溶解于粘结相中的Mo含量提高,提高了粘结相的耐蚀性,从而降低了金属陶瓷在H2SO4溶液中的腐蚀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ti(c N)基金属陶瓷 极化曲线 交流阻抗 腐蚀速率
原文传递
Ti-V-Mo复合微合金钢中(Ti,V,Mo)C在γ/α中沉淀析出的动力学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可 孙新军 +5 位作者 张明亚 李昭东 叶晓瑜 朱正海 黄贞益 雍岐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2-1130,共9页
根据多元复合析出相的固溶析出理论和经典形核长大动力学理论,计算了Ti-V-Mo复合微合金钢中(Ti,V,Mo)C在奥氏体(γ)和铁素体(α)中沉淀析出的形核参量、析出-时间-温度(PTT)曲线、形核率-温度(Nr T)曲线,并探讨了奥氏体中形变储能和形... 根据多元复合析出相的固溶析出理论和经典形核长大动力学理论,计算了Ti-V-Mo复合微合金钢中(Ti,V,Mo)C在奥氏体(γ)和铁素体(α)中沉淀析出的形核参量、析出-时间-温度(PTT)曲线、形核率-温度(Nr T)曲线,并探讨了奥氏体中形变储能和形变诱导析出量对(Ti,V,Mo)C在γ/α中沉淀析出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析出相(Ti,V,Mo)C在γ/α中沉淀析出的PTT曲线呈典型的"C"曲线形状,而Nr T曲线表现为典型的反"C"曲线形状,(Ti,V,Mo)C在γ中的最快析出温度为1020~1050℃。增加γ的形变储能,使(Ti,V,Mo)C在γ中沉淀析出的PT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增加γ中(Ti,V,Mo)C沉淀析出的形变诱导析出量,使(Ti,V,Mo)C在α中沉淀析出的Nr T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经计算可知,(Ti,V,Mo)C在α中的最大形核率温度在630~650℃,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V mo)c PTT曲线 NrT曲线 动力学 理论计算
原文传递
氢对含(Ti,Mo)C析出相的调质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靳晓坤 徐乐 +3 位作者 尉文超 姚可夫 时捷 王毛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8-468,共11页
研究了未溶和回火析出的(Ti,Mo)C析出相的氢陷阱作用对调质铬钼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未溶(Ti,Mo)C析出相的氢解吸附激活能为142.6 kJ/mol,这种强氢陷阱在电化学充氢条件下不会捕获氢;细小的回火(Ti,Mo)C析出相是有... 研究了未溶和回火析出的(Ti,Mo)C析出相的氢陷阱作用对调质铬钼钢的超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形未溶(Ti,Mo)C析出相的氢解吸附激活能为142.6 kJ/mol,这种强氢陷阱在电化学充氢条件下不会捕获氢;细小的回火(Ti,Mo)C析出相是有效的氢陷阱,其捕获的氢的解吸附激活能为17.0 kJ/mol,这部分氢的扩散系数较小,室温放置336 h仍不能扩散出试样,但在循环载荷下能够从氢陷阱处解吸附并且向裂纹尖端或应力集中处扩散,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的超高周疲劳强度;位错和晶界处的可逆氢的解吸附激活能为16.9 kJ/mol,这部分氢扩散系数较大,室温放置96 h就能全部扩散出试样,在循环载荷下这部分氢能够迅速向裂纹尖端或应力集中处扩散,显著降低疲劳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因子门槛值,最终显著降低超高周疲劳强度;考虑到两者捕获的氢含量相当,被细小的回火(Ti,Mo)C析出相捕获的氢对超高周疲强度的有害作用要远小于位错、晶界处的可扩散氢对超高周疲劳强度的有害作用。非金属夹杂物的氢解吸附激活能为70.9 kJ/mol,这种强氢陷阱在电化学充氢条件下同样不会捕获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钢 超高周疲劳 (ti mo)c
原文传递
Mo添加对TiC-TiN-WC-Ni金属陶瓷显微组织与磁学、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生青 杨青青 +3 位作者 熊惟皓 张曼 毛乔 李盛涛 《硬质合金》 CAS 2017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文研究了3%~15%Mo添加对TiC-12%TiN-10%WC-25%Ni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磁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430℃真空烧结1 h后,金属陶瓷都由Ni基粘结相和Ti(C,N)陶瓷颗粒组成。随着Mo含量增加,粘结相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增加。陶瓷颗粒... 本文研究了3%~15%Mo添加对TiC-12%TiN-10%WC-25%Ni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磁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 430℃真空烧结1 h后,金属陶瓷都由Ni基粘结相和Ti(C,N)陶瓷颗粒组成。随着Mo含量增加,粘结相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增加。陶瓷颗粒通常由黑芯、白色内环和灰色外环组成,当Mo含量为6%~9%时,陶瓷颗粒明显细化。不管Mo含量高低,金属陶瓷室温均呈顺磁性,但室温磁化强度和剩磁随着Mo含量增加而下降。金属陶瓷的抗弯强度在Mo含量为6%时达到峰值,洛氏硬度随着Mo含量增加先略有下降然后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N)基金属陶瓷 mo 显微组织 磁学性能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马氏体钢中(Ti,Mo)C粒子的析出行为和强化效应
19
作者 靳晓坤 徐乐 +3 位作者 尉文超 姚可夫 时捷 王毛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研究复合(Ti,Mo)C粒子的析出行为和强化效应选取了一种含钛的Cr-Mo钢作为研究对象力对此钢分别进行880和1350℃淬火并回火。化学萃取相分析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880℃时,(Ti,Mo)C粒子的尺寸主要分布在18~36,36~60,60~96 nm,这些粒... 为了研究复合(Ti,Mo)C粒子的析出行为和强化效应选取了一种含钛的Cr-Mo钢作为研究对象力对此钢分别进行880和1350℃淬火并回火。化学萃取相分析结果表明,当淬火温度为880℃时,(Ti,Mo)C粒子的尺寸主要分布在18~36,36~60,60~96 nm,这些粒子是在热轧过程中析出的。当淬火温度为1350℃时,回火过程中新析出了1~5 nm的(Ti,Mo)C粒子,这些新析出的(Ti,Mo)C粒子产生了一个明显的二次硬化平台,析出强化量约为165 MPa。新析出的(Ti,Mo)C粒子中的Ti/Mo原子比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稳定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钢 回火 (ti mo)c 强化
原文传递
含复合(Ti,Mo)C析出相的马氏体钢的氢捕获与解吸附
20
作者 靳晓坤 徐乐 +3 位作者 尉文超 姚可夫 时捷 王毛球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01-1906,共6页
采用热脱氢分析装置(TDS)研究了含复合(Ti,Mo)C析出相的马氏体钢的氢的捕获与解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6~60 nm的未溶球形(Ti,Mo)复合析出相在室温电化学充氢过程中不能捕获氢,而回火析出的1~5 nm的复合(Ti,Mo)C析出相是有效的氢陷阱,尽... 采用热脱氢分析装置(TDS)研究了含复合(Ti,Mo)C析出相的马氏体钢的氢的捕获与解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6~60 nm的未溶球形(Ti,Mo)复合析出相在室温电化学充氢过程中不能捕获氢,而回火析出的1~5 nm的复合(Ti,Mo)C析出相是有效的氢陷阱,尽管其氢陷阱激活能相对较低,为16.4~22.1k J/mol,与晶界、位错处的氢陷阱激活能相近,同时远低于纯的共格Ti C析出相的氢陷阱激活能,但在大气中放置时,被回火析出的1~5 nm的复合(Ti,Mo)C析出相捕获的氢无法解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钢 (ti mo)c析出相 氢陷阱 热脱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