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金属Ni d电荷密度对Ni_(2)P/Al_(2)O_(3)催化剂菲加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荆洁颖 李泽 +1 位作者 赵泽敏 张雨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13,共12页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 高温煤焦油中菲含量高,将菲深度加氢饱和得到全氢菲,可提升菲利用率,且全氢菲密度大,热值高,可作为喷气燃料理想组分。然而,在菲加氢反应过程中菲与中间加氢产物的竞争吸附不利于菲在催化剂上吸附活化,且对称八氢菲进一步加氢是菲加氢饱和过程的速控步骤,其吸附活化困难不易解决,催化剂活性难以满足加氢需求。根据稠环芳烃与过渡金属间π络合吸附机理,在反应物吸附活化过程中,稠环芳烃分子和活性金属分别充当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故Ni基催化剂中活性金属Ni处于缺电子状态时利于生成全氢菲,但关于Ni缺电子量及其电子结构如何影响催化剂菲、对称八氢菲加氢性能的原因需进一步探究。此外,基于负载型Ni_(2)P催化剂稳定性高、耐硫、耐氮性强等优势,采用次磷酸盐歧化法通过调变P/Ni物质的量比制备具有不同Ni d电荷密度的Ni2P/Al_(2)O_(3)催化剂,考察Ni d电荷密度对菲、对称八氢菲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320℃、5 MPa、空速1 309 h-1反应条件下,Ni-2.5P/Al_(2)O_(3)催化剂转换频率fTO最高(44.64×10^(-3)s^(-1))。通过吸附活化熵描述菲、对称八氢菲与催化剂表面间相互作用强度,发现菲、对称八氢菲在不同Ni-xP/Al_(2)O_(3)催化剂表面吸附强度不同。通过定量计算Ni d电荷密度,明确了Ni2P/Al_(2)O_(3)催化剂用于菲加氢反应时适宜Ni d电荷密度约-0.24 e,对称八氢菲加氢反应适宜的Ni d电荷密度约-0.05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饱和 Ni_(2)P/Al_(2)O_(3)催化剂 d电荷密度 全氢菲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斌 梁思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究维生素D_(3)(VitD_(3))在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2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将其分为哮喘(Asthma)组... 目的探究维生素D_(3)(VitD_(3))在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2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将其分为哮喘(Asthma)组、VitD_(3)处理(Asthma+VitD_(3))组和叉头盒O1(FOXO1)抑制剂AS1842856处理(Asthma+AS)组。测定各组小鼠肺阻力(LR)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FOXO1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和凋亡斑点蛋白(ASC)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组相比,Asthma组小鼠的LR升高(P<0.01)。与Asthma组相比,Asthma+VitD_(3)组和Asthma+AS组小鼠的LR降低(P<0.05),Asthma+VitD_(3)组与Asthma+AS组小鼠的L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trl组相比,Asthma组、Asthma+VitD_(3)组和Asthma+AS组小鼠BALF中TNF-α、IL-1β与IL-18含量均增加(P<0.01),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Asthma组相比,Asthma+VitD_(3)组和Asthma+AS组小鼠BALF中上述炎症因子含量均减少(P<0.05),肺组织中NLRP3、FOXO1、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sthma+VitD_(3)组相比,Asthma+AS组中除FOX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外(P<0.05),上述其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itD_(3)可减轻OVA诱导的小鼠哮喘症状,改善气道炎症程度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且其机制可能与FOXO1/NLRP3轴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_(3) 哮喘 叉头盒O1 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炎症小体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一类3--D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函数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璐 徐慧玲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3-500,共8页
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类3--D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秩条件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得到了这类系统的渐近函数观测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函数观测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算例来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关键词 3-d系统 非线性系统 LMI方法 函数观测器
下载PDF
3D打印实物模型在颈椎疾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
5
作者 王玉强 许建中 +6 位作者 谭洪宇 鲍恒 李宇 刘会范 王秀玲 马陶然 花卉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3 D打印实物模型在提高颈椎疾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参加骨科住培的颈椎疾患学习的住院医师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人)以幻灯讲解加3 D打印实物模型教学,对照组(40人)采用... 目的探讨3 D打印实物模型在提高颈椎疾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参加骨科住培的颈椎疾患学习的住院医师8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人)以幻灯讲解加3 D打印实物模型教学,对照组(40人)采用幻灯讲解教学。课后即时和课后1月分别对住院医师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诊疗技术进行现场测试,利用问卷的形式对住院医师的满意度和参与兴趣(10分法)进行调查。结果课后即时观察组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对照组相当(P>0.05),但是观察组的诊疗技术测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和参与兴趣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课后1月时,观察组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诊疗技术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 D打印实物模型应用于颈椎疾患住培的带教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提升住院医师的满意度和参与兴趣,值得在住培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实物模型 颈椎 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祖先序列重建增强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热稳定性
6
作者 管立军 朱玲 +7 位作者 王崑仑 李家磊 高扬 严松 张馨笛 陈晴 季妮娜 李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21-128,共8页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 为解决现有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ase)热稳定性差的产业问题,本文采用系统发育指导的大数据挖掘、合理修饰和祖先序列重建策略(ASR),重建了具有不同催化结构域DAEase的祖先序列,构建了表达载体,通过重组表达与分子对接筛选出了DAEase A13并进行酶学性质表征,此外,还基于结构分析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DAEase A13热稳定性增强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基于ASR策略所构建的A13 70℃时半衰期可达8.4 h,其热稳定性较野生(WT)酶显著增强,最大转化率为31%,催化活性也略高于WT酶。立体结构模拟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ASR A13中大量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增加维持了高温下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是其热稳定性增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ASR策略可以改造DAEase使其稳定性、活性和混杂性增强,可以为D-阿洛酮糖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生物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序列重建 d-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高稳定液态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制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亚宏 郭元亨 +4 位作者 王小艳 丁长河 周浩 冉小力 田芳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12-716,721,共6页
为解决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衰减过快、贮运成本高的问题,拟开发一款具有良好存贮稳定性的DEA液态酶制剂。以半衰期为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半衰期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酶制剂的配方进行优化。... 为解决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E)衰减过快、贮运成本高的问题,拟开发一款具有良好存贮稳定性的DEA液态酶制剂。以半衰期为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半衰期影响显著的4个因素,并进一步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酶制剂的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稳定DAE酶制剂的最佳配比为0.1mol·L^(-1)CaCl_(2)、3.96%海藻糖、41.68%葡萄糖、29.32%PEG-400。在此条件下,半衰期为292天,与模拟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17%。通过工艺优化,将DAE的储存时间大幅延长,提高了酶制剂的贮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高稳定性 液态酶制剂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4 位作者 冯敬杰 张家赫 李飞胜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蔗糖10 g/L、大豆蛋白胨15 g/L、(NH4)2SO_(4)3 g/L、KH2PO_(4)3 g/L、MgSO_(4)0.5 g/L、MnSO_(4)0.025 mmol/L。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诱导时间(10 h)、接种量(3%,摇瓶)、装液量(30%)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浓度(1 mmol/L),使OD_(600)增加了1.46倍,酶活提高了2.57倍。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发酵实验,确定了最佳诱导时间。在最佳条件下,经过18 h的诱导发酵,菌体OD_(600)最高值达51.8,干重达到21.5 g/L,酶活达到103.8 U/mL。当细胞添加量为0.014 g DCW/L时,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pH为7,50℃,1 h转化率达28.76%,D-阿洛酮糖最高生成量可达149.74 g/L。该研究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发酵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发酵优化 重组蛋白
下载PDF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9
作者 李江玲 张小娟 李晓琴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543-1547,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HDP患者195例,根据产后6周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55例)和非DVT组(140例)。收集两组临...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3(CCL3)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HDP患者195例,根据产后6周内是否发生下肢DVT将患者分为DVT组(55例)和非DVT组(140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CL3、D-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DP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L3、D-D对HDP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相加模型分析交互作用,计算交互作用相关指标。结果:与非DVT组比较,DVT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子痫前期及子痫所占比例、血小板计数(PLT)和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评分较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较低(均P<0.05)。与非DVT组比较,DVT组血清CCL3、D-D水平升高(均P<0.05)。HDP分期、VTE评分、PLT及血清CCL3、D-D是HDP患者发生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CCL3、D-D联合预测HDP患者发生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CCL3和D-D分别单独预测的AUC(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CCL3、D-D同时暴露患者发生下肢DVT风险是CCL3、D-D同时未暴露患者的6.905倍,存在正交互作用,且CCL3、D-D同时暴露患者中有44.28%是因两者交互作用引起,在仅因CCL3、D-D暴露所致下肢DVT发生风险中,有55.19%是因两者交互作用引起。结论:HDP继发下肢DVT患者血清CCL3、D-D水平升高,两者存在正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发生下肢DVT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CC趋化因子配体3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交互作用 预测价值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研究EIF3D在肝癌中对靶标RNA非修饰区的结合调控作用机制
10
作者 刘子瑶 刘思远 +4 位作者 陈衣强 戴知言 李晶晶 沈洁 谢正尧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779-785,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数据库中探索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D(EIF3D)基因在肝癌中的靶标结合模式和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肿瘤公共数据库获取EIF3D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生存差异。利用公共数据库对EIF3D在肝癌HepG2细...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数据库中探索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D(EIF3D)基因在肝癌中的靶标结合模式和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肿瘤公共数据库获取EIF3D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生存差异。利用公共数据库对EIF3D在肝癌HepG2细胞株的联合增强紫外交联免疫共沉淀(eCLIP)数据进行分析,获取靶标结合位点,HOMER注释并统计学筛选后得到靶标结合区域占比和靶基因集,对该基因集进行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GO/KEGG)分析和PPI分析。对EIF3D敲降后的RNA-seq数据进行差异分析获取差异基因集,对该基因集进行GO/KEGG分析和PPI分析及下游个性化数据库分析。结果公共数据库数据显示,肝癌组织中EIF3D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EIF3D高表达人群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人群(P<0.001)。EIF3D在正常肝组织的胆管细胞中未见表达,在肝细胞中弱表达;EIF3D在肝癌细胞的细胞质和胞膜上中度表达。在肝癌HepG2细胞株中,EIF3D倾向于结合在靶标的外显子区域,通过调控RNA靶标参与细胞分化、周期进程和mRNA代谢等过程。EIF3D敲降后表达下调的靶基因集参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和DNA修复等过程,该基因集中存在一个互作网络:ATAD2-TOP2A-TPX2-KNTC1-FANCA,其在肝癌中显著上调并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结论EIF3D可能通过结合靶标基因网络的RNA非修饰区在转录水平进行调控,从而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亚基d 生物信息学 RNA结合蛋白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在脊柱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创新应用
11
作者 顾宏林 黄应雄 +4 位作者 梁昌详 戴国琳 昌耘冰 王劲松 李辉雁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10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3 D打印模型在脊柱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轮转的46名二年级外科学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名... 目的探讨3 D打印模型在脊柱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轮转的46名二年级外科学专业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名。观察组采用3 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经过1个月的教学培训,通过出科考试、综合考核、教学满意度及自我鉴定问卷调查等方式多维度评估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出科考试成绩、综合考核评分及教学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001)。此外,观察组自我鉴定部分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3 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脊柱外科住培的教学质量,并显著提高住院医师的教学满意度、综合能力及自我评价,为脊柱外科住培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脊柱外科教学 3 d打印模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补充维生素D对≥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al-3、IL-17A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刘丽辉 黄伟 +1 位作者 李明丽 张从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究补充维生素D对≥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50例≥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补充维生素D对≥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50例≥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50例≥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组,行维生素D补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并对两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E(Ig E)、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气道炎症指标痰液呼出气一氧化氮(Fe NO)值及血清Gal-3、IL-17A水平进行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67%,比对照组的84.00%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均<0.05)。两组治疗后FVC、FEV_(1)、FEV_(1)/FVC、PEF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均<0.05)。两组治疗后Ig E比治疗前低,Ig A、Ig G比治疗前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Fe NO、Gal-3、IL-17A比治疗前低,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低(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血清Gal-3、IL-17A水平,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维生素d 免疫球蛋白 半乳糖凝集素3 儿童
下载PDF
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_(3)营养效应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邱庆 赵勐 +3 位作者 王典 陈雅坤 赵连生 臧长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13-4323,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 【目的】探究不同胎次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机体反应,分析胎次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疾病发生率及后代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而揭示围产期奶牛胎次对25-羟基维生素D3营养效应的具体作用。【方法】选择体况评分一致(3.25)、预产期前21 d的健康荷斯坦奶牛26头,按照胎次分配头胎组(胎次=1,n=11)和经产组(胎次≥2,n=15)。试验奶牛饲喂统一饲粮,每日补充3 mg/头25-羟基维生素D3。试验期82 d(第22天为预计产犊日)。记录产犊后奶牛日乳产量,同时采集产犊后0、7、21 d的乳样,用于检测乳成分。于产犊前21、7 d(-21、-7 d),分娩当天(0 d),产犊后7、21 d采集饲料及母牛、后代犊牛血液样品,分别用于检测饲料常规营养成分、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液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并检测0、60日龄犊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1)与头胎奶牛相比,经产奶牛产后7、21 d乳产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产后7 d非脂乳固体率显著降低(P<0.05)。(2)经产奶牛较头胎奶牛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头胎奶牛相比,在产犊前21和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降钙素(CT)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产犊7 d时,经产奶牛血液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经产奶牛血液中CT和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在产犊21 d时,经产奶牛血液IgM和TNF-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3)经产奶牛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极显著高于头胎奶牛后代犊牛(P<0.01)。【结论】头胎和经产围产期奶牛对25-羟基维生素D3的营养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围产期添加25-羟基维生素D3可使头胎奶牛血液免疫能力提高;经产奶牛骨、胶原代谢能力增强,同时其后代犊牛60日龄时体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基维生素d3 围产期奶牛 胎次 生产性能 产犊性能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消癥散结止痛膏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含量
14
作者 李升 郑枫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24期103-106,共4页
建立液质联用检测法测定消癥散结止痛膏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含量。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以乙腈-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丝石竹皂苷元-3-O-... 建立液质联用检测法测定消癥散结止痛膏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含量。采用反相C_(18)色谱柱,以乙腈-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检测。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在0.10~2.0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平均回收率在89.6%~91.7%之间,RSD为9.30%;定量限为102.9 ng·mL^(-1)。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消癥散结止痛膏中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消癥散结止痛膏 丝石竹皂苷元-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
下载PDF
1例RHD-CE(3-7)-D基因重组与RHCE变异型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分析
15
作者 唐炳娣 蔡仲仁 +1 位作者 邓泳诗 伍昌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6期1183-1186,1190,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 目的 研究分析1例Rh血型弱D、弱cE患者的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患者的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对患者红细胞进行ABO、RhDCcEe抗原的鉴定,同时采用试管法进行血型复核,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不规则抗体;采用PCR-SSP法对RhDCcEe(RhD、RhC、Rhc、RhE、Rhe)基因型进行检测;三代全长测序技术对RHD/RHCE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卡法鉴定ABO、RhD、RhCcEe血型抗原的结果为:A抗原(-)、B抗原(-)、RhD(1+)、RhC(4+)、Rhc(1+)、RhE(1+)、Rhe(4+)、对照孔(-);试管法ABO、RhD、RhCcEe抗原鉴定该患者表型为:A抗原(-)、B抗原(-)、RhD(w+)、RhC(4+)、Rhc(w+)、RhE(w+)、Rhe(4+),对照管(-);抗人球蛋白卡法筛查患者不规则抗体阴性;PCR-SSP法血型基因分型RhDCcEe结果:RhD(+)、RhC(+)、Rhc(+)、RhE(+)、Rhe(+);RHD/RHCE基因结果:RHD单倍体1为外显子1-10全缺失,而单倍体2为外显子RHD-CE基因重组融合,且确认其重组类型为RHD-CE(3-7)-D,起点在外显子2(g.20238-20312之间),终点在外显子8(g49184-50480之间),同时RHCE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新碱基点突变RHCE*cE(827C>A)。结论RHD-CE(3-7)-D基因重组融合与RHCE*cE(827C>A)新等位基因突变可能引起D、cE血型抗原弱表达,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cE弱抗原 RHd-CE(3-7)-d重组 RHCE*cE(827C>A) 三代全长测序
下载PDF
基于二萘并[2,3-B∶2′,3′-D]呋喃基团的高效窄发射蓝光OLED器件
16
作者 王小伟 袁江波 +4 位作者 马佩兰 闫自强 崔志远 孙军 彭其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3-1510,共8页
高效率窄光谱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二萘并[2,3-B∶2′,3′-D]呋喃为弱电子受体、N-(4-联苯基)-1-萘胺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D-A-D型蓝光分子DPF-NA,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位于441 n... 高效率窄光谱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柔性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二萘并[2,3-B∶2′,3′-D]呋喃为弱电子受体、N-(4-联苯基)-1-萘胺作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D-A-D型蓝光分子DPF-NA,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发射峰位于441 nm。理论计算与光物理测试结果显示DPF-NA具有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激发态(HLCT)特性,兼具局域态(LE)高发光效率与电荷转移态(CT)高激子利用率特征,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为81.2%。基于质量分数3%DPF-NA掺杂浓度的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峰位于455 nm,半峰宽(FWHM)仅为26 nm,CIE(x,y)坐标为(0.14,0.08),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为6.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二萘并[2 3-B∶2′ 3′-d]呋喃 蓝光 激子利用 外量子效率
下载PDF
气体辅助条件下GF/PP的3D打印
17
作者 杨茹 肖建华 +1 位作者 刘英兰 胥世康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6,134,共5页
在气辅3D打印中,高温气流对聚合物丝材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内部机理。优化设计了气辅3D打印喷嘴,采用含量为10%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对比研究了传统3D打印与气辅3D打印制品的表观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引... 在气辅3D打印中,高温气流对聚合物丝材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其内部机理。优化设计了气辅3D打印喷嘴,采用含量为10%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对比研究了传统3D打印与气辅3D打印制品的表观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引入气体辅助后,减小了打印过程中的收缩变形,将3D打印制品在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上的尺寸精度分别提高了4.3、1.7倍,形状尺寸更接近原始模型尺寸;气流的引入使高分子丝材变为滑移挤出,表面粗糙度降低至传统3D打印材料的46%,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8.24%、50.71%。在以上因素共同作用下,打印制品的表观质量和力学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 气体辅助 3d打印 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alysis of the 3-D Deformation Field of Land Subsidence in Beijing after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18
作者 Yanmin Su Haotong Wang Huili G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11期891-910,共20页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has alleviated groundwater resource pressure in North China to some extent, resulting in a gradual deceler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even reb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SNWDP) has alleviated groundwater resource pressure in North China to some extent, resulting in a gradual deceleration of land subsidence and even rebound in some areas.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subsidence in the eastern plain of Beijing following the SNWDP, this study employs Ascending (ASC) and Descending (DES) InSAR data combined with a Strain Model (SM) to obtain a Three-Dimensional (3-D) deformation field from 2016 to 2018.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3-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subsidence in this region from 2016 to 2018, the results reveal a shift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ubsiding areas after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with a marked decrease in subsidence rates in certain areas. The maximum subsidence rate in the Beijing area has decreased to 110 mm/yr, accompanied by horizontal deformation at a rate of 12 mm/yr. Additionally, by examining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jor active faults and subsidence deformation in this region, the study further elucidates the influence of fault activit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bsidence de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bsidence 3-d deformation Strain Model INSAR
下载PDF
基于3Dmine的矿山防治水分析应用模型建立与研究
19
作者 李阳明 刘宝川 +1 位作者 王伟 徐磊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4年第5期80-83,共4页
矿山三维建模是建设数字矿山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创建了莱新铁矿防治水分析应用模型。在收集矿山地质勘察、巷道、钻孔、涌水量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工作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从而构建了矿山三维地质模型、矿体... 矿山三维建模是建设数字矿山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创建了莱新铁矿防治水分析应用模型。在收集矿山地质勘察、巷道、钻孔、涌水量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字化工作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从而构建了矿山三维地质模型、矿体模型、巷道模型及钻孔涌水模型4个部分,并利用涌水来衡量模型的合理性。模型实现了真实直观的井下近矿体帷幕工程三维可视效果,将有利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防治水工程的设计与研究以及工程稳定性评价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mine 三维地质建模 矿山防治水 数字矿山
下载PDF
血清25(OH)D_(3)及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水平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关系
20
作者 李玉苓 邹东花 杨大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111-311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及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的晚期HCC患...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及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水平与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及生存情况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05例接受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的晚期HCC患者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健康组。对比病例组、健康组相关指标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25(OH)D_(3)、VDR对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25(OH)D_(3)、VDR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病例组25(OH)D_(3)、VDR水平低于健康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糖类抗原125(CA125)、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25(OH)D_(3)、VDR水平与IL-6、sIL-2R、CA125、TBIL、ALT、AST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25(OH)D_(3)水平与VD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治疗,病例组患者缓解率为25.71%。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患者年龄小于病情稳定(SD)+疾病进展(PD)患者,血清IL-6、sIL-2R、CA125水平低于SD+PD患者,25(OH)D_(3)、VDR水平高于SD+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_(3)和VDR水平降低是晚期HCC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5(OH)D_(3)、VDR单项及联合预测晚期HCC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0.705、0.866,联合预测的AUC大于VDR的AUC(P<0.05)。25(OH)D_(3)≥33.39 nmol/L、VDR≥27.26 ng/mL患者生存率高于25(OH)D_(3)<33.39 nmol/L、VDR<27.26 ng/mL患者(Log-rankχ^(2)=51.882、39.480,P<0.001)。结论25(OH)D_(3)、VDR可预测晚期HCC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的疗效,25(OH)D_(3)和VDR低水平的HCC患者生存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晚期 25羟维生素d_(3) 维生素d受体 索拉非尼 生存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