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脉象与针刺得气效应的相关性要素
1
作者 迟爽 吕琴 +1 位作者 张颖 刘晓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黄帝内经》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脉象不仅是针刺治则及选穴的主要依据,且能有效反映施针后是否具有得气效应及判断疗效,贯穿疾病诊疗始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在着重强调脉象与针刺的得气相关性的... 《黄帝内经》曰:“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脉象不仅是针刺治则及选穴的主要依据,且能有效反映施针后是否具有得气效应及判断疗效,贯穿疾病诊疗始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在着重强调脉象与针刺的得气相关性的前提下,将二者与“神”和“气”的功能相关联,并结合现代临床试验以及现代生物学研究依据进行结合讨论,通过探讨针刺与得气效应的要素考究、关键要素分析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关联对应,为揭示脉象与针刺得气效应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未来临床方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针刺 得气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fMRI的针刺得气脑影像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雁泽 蒋海琳 +1 位作者 赵晋莹 姚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1期2056-2059,2063,共5页
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重要前提,脑中枢神经系统是针刺得气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总结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针刺得气脑中枢响应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患者的得气感和针刺得气对脑网络的影响进行探究... 得气是针灸取得最佳疗效的重要前提,脑中枢神经系统是针刺得气的关键环节。本文详细总结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针刺得气脑中枢响应相关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患者的得气感和针刺得气对脑网络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多侧重穴的特异性、针刺得气的不同感觉、针刺手法多样性或不同机体状态下的异同性等。今后的研究仍需进一步规范化实验设计、得气评价体系,丰富研究层次、结果分析方法等内容,提高循证医学等级,扩大研究类型和范围,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以期揭示针刺得气的脑中枢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脑中枢 脑功能磁共振 综述
下载PDF
热敏灸机器人助患者“得气”祛病
3
作者 李轲昕 《机器人产业》 2024年第5期65-68,共4页
引言热敏灸是采用艾材点燃后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穴位的一种艾灸新疗法。这种疗法能产生透热、扩热、传热等临床现象,可以调动人体内源性调节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热敏灸疗法创始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将多年研发精力... 引言热敏灸是采用艾材点燃后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穴位的一种艾灸新疗法。这种疗法能产生透热、扩热、传热等临床现象,可以调动人体内源性调节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热敏灸疗法创始人、江西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日新将多年研发精力投入到热敏灸机器人上,开创了机器人智慧施灸的新范式。江西热敏灸疗法是我国中医药瑰宝中的璀璨明珠,素有“北看天津针、南看江西灸”的美誉。该疗法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团队创立,已有长达36年的理论和临床经验积累,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临床现象 临床经验积累 悬灸 得气 首席教授 热敏穴 中医药
下载PDF
针刺得气的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春琛 石广霞 +2 位作者 李旭 袁芳 刘银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198-1201,1205,共5页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诊疗结合,细化对得气的研究,构建现代针灸学得气这一重要内容的测评体系,共同促进针灸学发展。现从得气的概念、穴位本态、穴位敏化机制、主观客观评价、影响因素及得气与针效的量效等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 穴位敏化 穴位本态 针感 量表 评价体系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云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的关系,为推进针灸教学和针灸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2020级4个专业420名志愿者并给予针刺,发放、回收针刺感应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从未学习过针灸的学生和学习或了... 目的研究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的关系,为推进针灸教学和针灸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9级、2020级4个专业420名志愿者并给予针刺,发放、回收针刺感应问卷并进行分析。结果从未学习过针灸的学生和学习或了解针灸的学生对得气的反应存在明显区别,提示在针刺教学或者在针灸临床中,操作前应该告知患者针刺的反应。结论针刺对象认知水平与得气关系密切,得气的影响因素应考虑针刺对象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针刺法 得气 认知水平
下载PDF
热敏灸机器人雀啄灸神阙穴得气效应研究
6
作者 谢丁一 李巧林 +3 位作者 李海燕 黄仙保 王绥卓 陈日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机器人雀啄灸得气效应的优势。方法选取28例符合阳虚体质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每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分别接受热敏灸机器人操作的神阙穴雀啄灸与温和灸。以得气激发率、得气潜伏期、得气累积时间、得气总积分、得气类型频... 目的探讨热敏灸机器人雀啄灸得气效应的优势。方法选取28例符合阳虚体质诊断标准的受试者,每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分别接受热敏灸机器人操作的神阙穴雀啄灸与温和灸。以得气激发率、得气潜伏期、得气累积时间、得气总积分、得气类型频次以及肢端升温阳性率为评估指标,观察两种不同施灸手法的得气效应差异。结果与温和灸组比较,雀啄灸组得气激发率更高(P<0.05),得气更快(P<0.05),得气更强(P<0.05),得气累积时间更长(P<0.05),更易激发舒适情感体验与自主神经反应(P<0.05),更易激发肢端升温(P<0.05),且在灸30 min时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热敏灸机器人雀啄灸具有得气快、得气强、舒适情感体验与自主神经反应明显等独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机器人 雀啄灸 长时程 得气效应
下载PDF
健康女性足三里针刺“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新新 王昊 +3 位作者 黄宗跃 李英 王莉莉 关玲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41-46,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方法:以84例健康青年女性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得气组、不得气组和空白组。得气组针刺右侧足三里,深度2.5 cm左右,提插得气,行针5 min后出针;不得气组针刺足三里,深度0.4 cm,不提插,...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方法:以84例健康青年女性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得气组、不得气组和空白组。得气组针刺右侧足三里,深度2.5 cm左右,提插得气,行针5 min后出针;不得气组针刺足三里,深度0.4 cm,不提插,不得气。两组于针刺前、针刺后即刻、30 min与60 min行心率变异检测。空白组不做任何干预,也在相应时段行心率变异(HRV)检测。指标包括:总功率对数(ln TP)、极低频对数(ln VLF)、低频对数(ln LF)、高频对数(ln HF)和低/高频比值对数(ln LF/HF)。针感强度采用麻省总医院针感量表(MASS)评估。结果:干预后即刻与干预前差值,得气组与不得气组、空白组比较,ln TP、ln VLF和ln L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空白组比较,ln HF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不得气组比较,ln 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时段,各组间HRV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得气组干预后即刻的得气强度和各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健康女性针刺得气的即刻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与是否得气有关,但是与得气的强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足三里
下载PDF
针刺得气对健康受试者脑功能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宋思敏 王益民 +1 位作者 刘阳阳 郭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索针刺得气对受试者脑功能的影响,为客观表征针刺得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的手三里穴分别施行得气与不得气针刺操作,以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受试者主观得气感,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全程采... [目的]探索针刺得气对受试者脑功能的影响,为客观表征针刺得气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的手三里穴分别施行得气与不得气针刺操作,以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价受试者主观得气感,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全程采集受试者脑功能信号,比较针刺得气与不得气时受试者的脑激活和脑连接情况;分析主观得气感与脑功能激活的相关性。[结果]针刺得气激活了双侧额叶岛盖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左侧三角部及右侧额极区,使同侧顶叶和颞叶、左侧颞叶与右侧顶叶之间的脑功能连接增强;受试者得气感与脑功能反应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刺得气可激活受试者双侧额叶,增强不同脑区间的功能连接性,受试者脑功能反应可能有助于客观表征针刺得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得气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 客观化
下载PDF
得气的量化评价及客观表征研究现状概述
9
作者 李姝 宋思敏 +4 位作者 李玲 高卫芳 付疆疆 郭义 刘阳阳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1331-1336,共6页
得气是针刺操作的重要环节,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得气的科学基础、影响因素、激发条件等对于应用和调控得气以及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得气是一种针刺感觉,目前的量化评价存在一定主观性,故需要对得气进行客观表征... 得气是针刺操作的重要环节,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得气的科学基础、影响因素、激发条件等对于应用和调控得气以及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得气是一种针刺感觉,目前的量化评价存在一定主观性,故需要对得气进行客观表征研究。该文对得气的量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从穴位局部和大脑中枢反应阐释了得气客观表征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得气 评估 量化评估 客观表征 脑功能 综述
下载PDF
针刺之得气
10
作者 武双喆 黄利霞 范愈燕(指导)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3期4554-4556,共3页
针刺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灵枢·邪客》曰:“持针之道……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指的是针刺入穴位来治病的手法。针刺,又离不开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古称“气至”,即为得气,实为“针... 针刺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灵枢·邪客》曰:“持针之道……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指的是针刺入穴位来治病的手法。针刺,又离不开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古称“气至”,即为得气,实为“针感”。此文围绕针刺得气展开论述,即从针刺得气的内涵,到针刺得气的临床表现,包括医生、患者主观感受,以及客观征象这3个方面,从而论述针刺得气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得气 针感
下载PDF
基于肌骨超声技术探析针刺得气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煜芬 吴家祥 +3 位作者 卢健敏 丁小明 孙祯 吕国荣 《河南中医》 2023年第8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技术探索针刺足阳明胃经部分腧穴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研究针刺得气的机理及规律,为经络与腧穴实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例,针刺穴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右)、上巨虚(右... 目的:运用肌骨超声技术探索针刺足阳明胃经部分腧穴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研究针刺得气的机理及规律,为经络与腧穴实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客观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7例,针刺穴位依次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右)、上巨虚(右)、条口(右)、丰隆(右)、下巨虚(右)、梁丘(右),共6个腧穴,在健康志愿者得气过程中记录得气感量化评价表,并通过肌骨超声技术动态观察针尖所到的解剖结构,比较足阳明胃经不同腧穴在得气过程中的解剖特征及得气感评价的区别和相关性。结果:肌骨超声图像显示,当针尖刺入小腿骨间膜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的距离为(2.82±0.50)cm,针尖距胫骨距离为(0.69±0.45)cm;当针尖刺入股骨前结缔组织层时,得气人数较多,得气感评分值最高,得气感最好,此时针尖距皮肤距离为(2.68±0.99)cm,针尖距股骨距离为(0.63±0.32)cm。结论:经络与腧穴存在一定的未知通路,较为可能是结缔组织相关解剖结构,而针刺治病的机理可能是由于某种特殊“能量流”通过经络通道进行传导,使针刺者产生相应得气感,从而起到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治病防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肌骨超声 解剖特征
下载PDF
得气·练气·养气
12
作者 王荣泽 吴敏华 《中华武术》 2023年第4期57-57,共1页
得气。气功、站桩、太极拳,练习者体内会有麻、胀、热、凉、冷、蚁走、跳动等等异样感觉。针刺穴位也会有类似感觉。气血不和的病人也会有类似感觉。这种感觉习惯称之为“得气”。病人、敏感的人、久练的人,气感会明显些。传统练家对得... 得气。气功、站桩、太极拳,练习者体内会有麻、胀、热、凉、冷、蚁走、跳动等等异样感觉。针刺穴位也会有类似感觉。气血不和的病人也会有类似感觉。这种感觉习惯称之为“得气”。病人、敏感的人、久练的人,气感会明显些。传统练家对得气现象的态度是,勿喜勿忧,说不上是好事,也说不上是坏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不和 得气 站桩 针刺穴位 养气 练习者 感觉 太极拳
下载PDF
患者针感与医生手下感之间相关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二次分析
13
作者 林驰 郭婉清 +4 位作者 萨喆燕 罗彩云 钟晓玲 徐沙丽 翁劲松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分析同为针刺得气指征的患者针感与医生手下感的相关性。方法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分析,62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两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A组采用促使得气方法(深刺、粗针、行手法)干... 目的分析同为针刺得气指征的患者针感与医生手下感的相关性。方法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进行二次分析,62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0例。两组均针刺双侧三阴交穴,A组采用促使得气方法(深刺、粗针、行手法)干预,B组采用避免得气方法(浅刺、细针、不行手法)干预。二次分析聚焦A组数据,采用《受试者针感临床评价量表》评估患者主观感受(针感强度、时间和成分),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医生手下感强度,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患者主观感受的3个指标之间呈两两正向直线相关(P<0.05)。12种常见得气感成分中有7种与针感持续总时间明显正向直线相关(P<0.05)。不属于得气感之刺痛与患者针感强度具有正向直线相关(P<0.05)。单次行针后患者针感持续时间同该次行针时医生手下感强度具有正向直线相关(P<0.05)。医生手下感总强度与患者针感强度、得气感成分总强度未见明显线性相关(P>0.05),却与患者麻感强度正向直线相关(P<0.05)。结论三阴交单穴针刺时,患者针感强度易受非得气之刺痛感的干扰,其与医生手下感强度表现为不会线性同步增加,但该穴处患者针感持续时间和单一得气感成分麻感不受刺痛感干扰,与医生手下感强度表现出同步增加。故科研中应重视得气感时间指标和医生手下感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三阴交 得气 针感
下载PDF
针刺提插和捻转手法运针频率在得气与非得气状态的差异 被引量:28
14
作者 丁光宏 沈雪勇 +5 位作者 戴建华 刘辉 王彩虹 魏建子 姚伟 李信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79-681,共3页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 目的 :通过实时定量检测手段和频谱分析方法得到了临床常用 6种针刺手法的运针主频率。方法 :采用笔者研制的临床针灸针体实时受力监测系统 ,分别检测了在人活体和新鲜猪肉上运用提插和捻转等 6种手法时针体的受力状况。结果 :在人体曲池穴上运用这些基本针刺手法的主频率参数较为集中 ,范围为 0 6 0~ 1 80Hz ,平均值约为 1 2 0Hz。补法与泻法在主频率上有较大的差异。在人体上的主频率平均值约为 1 2 0Hz ,在猪肉上的仅为 0 5 0Hz左右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1 2 0Hz这个频率平均值 ,可以认为是一个有规律的得气指标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插 捻转 得气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得气、针刺手法与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熊瑾 刘芳 +1 位作者 王伟 黄光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2-1485,共4页
目的:观察得气、针刺手法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探讨手法、得气与针刺镇痛疗效三者之间关系。方法:对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针刺手法组和针刺非手法组。对患者得气感觉的程度按照0~4分的量度进行评估。... 目的:观察得气、针刺手法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的影响,探讨手法、得气与针刺镇痛疗效三者之间关系。方法:对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分成针刺手法组和针刺非手法组。对患者得气感觉的程度按照0~4分的量度进行评估。记录针刺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VAS)、疼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来评估疗效。结果:手法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非手法组(P<0.001)。两组在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得气指标与痛经疗效指标之间呈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得气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施行手法,可以使患者的得气感增强,从而进一步提高针刺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手法 疗效
下载PDF
经穴—脑相关假说指导下经穴特异性、针刺得气、配伍规律脑功能界定 被引量:92
16
作者 赖新生 黄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将脑功能成像技术(PET、SPECT、fMRI)运用于经穴特异性研究,提出"经穴-脑相关假说",基于人的活体状态、脑的功能活动、客观的图像和数据分析,以期①建立"经穴脑功能界定模型",以解决经穴的定义问题,即凡是符合该模... 将脑功能成像技术(PET、SPECT、fMRI)运用于经穴特异性研究,提出"经穴-脑相关假说",基于人的活体状态、脑的功能活动、客观的图像和数据分析,以期①建立"经穴脑功能界定模型",以解决经穴的定义问题,即凡是符合该模型的基本要素的"点",即可定义为"经穴",从而区分经穴和非穴;②建立"经穴得气脑功能界定模型",以明确经穴得气的脑功能反应的实质,即凡是符合该模型的基本要素的"得气",即可定义为"得气",从而区分得气和非得气;③研究经穴循经取穴的穴位配伍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研究 穴位特异性 得气
下载PDF
有关得气的误解:从历史回顾到实验研究 被引量:43
17
作者 黄涛 孔健 +1 位作者 黄鑫 徐一慧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对得气与针感的历史进行了溯源,探讨了酸麻胀痛重等作为得气代名词的误解过程,并探讨与介绍了得气的现代意义与实验室研究。虽然海内外对针刺后的酸麻胀痛重感与疗效的关系一再提出争议,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以针感代得气的误解,有些针刺可... 对得气与针感的历史进行了溯源,探讨了酸麻胀痛重等作为得气代名词的误解过程,并探讨与介绍了得气的现代意义与实验室研究。虽然海内外对针刺后的酸麻胀痛重感与疗效的关系一再提出争议,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以针感代得气的误解,有些针刺可能并无酸麻胀痛重感,但同样使受刺者产生舒适感,同时刺者手下可能也有感觉,这其实已经属于得气状态,而这种状态通过实验室的研究可望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等手段进行检测,从而使得气或针感可以有指标可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针刺行气 针刺感应 针灸学/历史
下载PDF
得气、气至与针感说异 被引量:18
18
作者 戴汉源 陈孝银 鞠文平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0期64-65,共2页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刺法灸法学》谓:“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部分学者认为得气、气至、针感三者意思相同。那么得气、气至、针...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刺法灸法学》谓:“得气,古称‘气至’,近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部分学者认为得气、气至、针感三者意思相同。那么得气、气至、针感是否完全相同?三者相互关系如何?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气 气至 针感
下载PDF
从生物力学和有限元建模仿真角度探讨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的新思路
19
作者 江天云 辛娟娟 +8 位作者 刘群 郭亚婷 田鹏 戴志伟 余亢 王启航 喻晓春 杨浩 高俊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1-271,共1页
目的针刺手法是针刺得气和治疗疾病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手法定量化对针刺手法教学传承和临床应用及其标准化意义重大。针刺作用力是表征针刺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深入研究针刺过程中针体和穴区组织之间的受力情况不论是对于针刺... 目的针刺手法是针刺得气和治疗疾病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刺手法定量化对针刺手法教学传承和临床应用及其标准化意义重大。针刺作用力是表征针刺手法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深入研究针刺过程中针体和穴区组织之间的受力情况不论是对于针刺手法的教学和传承还是其标准化都显得尤为重要。有限元建模仿真方法是研究人体组织应力分布和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的常用手段。本文拟从生物力学和有限元建模仿真角度探讨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针灸针和人体组织的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实验获取提插手法进针时针体受力最大值为0.3N,然后计算得到使用提插手法时人体组织的受力情况。结果进针时组织的最大von Mises应力为1.182 MPa,发生在针体刺入的部位;针体的最大MISES应力为20.59 MPa,发生在针尖部位。结论将有限元建模仿真方法应用到针刺手法力学参数的量化研究中,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为针刺手法研究及其传承发展提供量化依据,为不同针刺手法量学规律及针刺手法量学标准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得气 针刺手法量学 针体 针灸针 生物力学 穴区 临床应用 量化依据
下载PDF
溯《内经》、《难经》之“得气”——试析“治神”与“调气”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郝杰 朱江 +5 位作者 张鹏 李春华 林驰 胡妮娟 辛思源 李静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10期879-882,共4页
目的文章旨在溯本求源,述"得气"与"治神"、"得气"与"调气"及"得气"与二者的内外之境变化,从此三方追溯《内经》、《难经》所述,作为立论"得气"之依据。方法查阅《内经》... 目的文章旨在溯本求源,述"得气"与"治神"、"得气"与"调气"及"得气"与二者的内外之境变化,从此三方追溯《内经》、《难经》所述,作为立论"得气"之依据。方法查阅《内经》、《难经》录著古籍与历代各家的经文注述37本,以王冰、马莳、杨上善所注为据。结果依"治神"而言,需治医者、患者与环境三者之神,且需观、守气至之机。从"调气"而论,有"得气"即达"调气"补泻之效,从取穴端正、浅深适宜、方向逢时上述"调气",与强调候、辨气至之气而"调气"等不同著述。并且,内外之境的差异变化亦从"调气"与"治神"上对"得气"产生影响。结论无论是从"得气"的获取、判别及调整均与治神及调气存有密切关联。二者相辅相成于医者的整个针刺过程,是"得气"取效之精要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内经》 《难经》 得气 治神 调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