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1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F1代生长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阳 叶翠芳 +5 位作者 李广 陈爱江 王刚 景磊 王德泽 欧四海 《中国乳业》 2024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代在生长过程中的发育性状优势,通过选种培育适合奶牛养殖场的乳肉兼用新品种牛。[方法]测定杂交F1代和荷斯坦青年牛出生到25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F1代牛在不同月龄的... [目的]对比研究弗莱维赫牛改良荷斯坦牛的杂交代在生长过程中的发育性状优势,通过选种培育适合奶牛养殖场的乳肉兼用新品种牛。[方法]测定杂交F1代和荷斯坦青年牛出生到25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杂交F1代牛在不同月龄的生长发育比荷斯坦牛均快,最显著的是20月龄,虽然出生体重小2.8 kg,但20月龄体重多76 kg,日增重多0.16 kg,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分别多13 cm、8 cm、2cm、2 cm,尻长无差异。[结论]杂交F1代的日增重、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生长发育都优于荷斯坦牛,具备弗莱维赫牛生长快、增重快的品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莱维赫牛 荷斯坦牛 杂交f1 生长性能
下载PDF
不同种类粗饲料日粮对西杂F1代犊牛育肥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晓江 孙亚波 +2 位作者 于明 王景春 崔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38,共5页
选择16头5~6月龄、体重166.47±3.71 kg的西杂F1代犊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公母各半,进行育肥试验。从第1组到第4组依次饲喂含10%稻草、花生秸秆、羊草、野稗谷的日粮,日粮营养水平相同,试验期105 d,测定育肥牛生产性... 选择16头5~6月龄、体重166.47±3.71 kg的西杂F1代犊牛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公母各半,进行育肥试验。从第1组到第4组依次饲喂含10%稻草、花生秸秆、羊草、野稗谷的日粮,日粮营养水平相同,试验期105 d,测定育肥牛生产性能、日粮消化性能和育肥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第2组日增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第3组与第1组、第4组差异显著(P<0.05);第4组与第1组差异显著(P<0.05)。(2)第2组的料重比最低,并与另外3组差异极显著(P<0.01)。(3)第2组DM、CP、EE的表观消化率最高,并与第1组差异显著(P<0.05);第2组的CF、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P<0.01)高于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钙、磷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第1组。(4)第2组的单位增重成本最低,增重收益和盈利最高,第2组盈利额分别比第1组和第4组每天多2.88元和2.22元。因此,肉牛育肥生产中利用花生秸秆作为主要粗饲料比较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西杂f1代犊牛 育肥
下载PDF
杭白菊及其F1代单株头状花序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3
作者 吕金 李凤 +5 位作者 马天贵 周厚高 王凤兰 陈砚 罗红辉 伍青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5,共13页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及其F1代优选单株的花朵(头状花序)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杭F1-17和杭F1-22中分别检测到502、505和496个代谢物,三者共有代谢物309个。结合差异倍数值FC≥1.5和≤0.8筛选杭白菊vs杭F1-17... 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对杭白菊及其F1代优选单株的花朵(头状花序)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杭白菊、杭F1-17和杭F1-22中分别检测到502、505和496个代谢物,三者共有代谢物309个。结合差异倍数值FC≥1.5和≤0.8筛选杭白菊vs杭F1-17和vs杭F1-22的差异代谢物中分别有135和206种上调、144和154种下调,其中,杭F1-17和杭F1-22的黄酮类代谢物山奈酚(FC为16.77和18.69)、木犀草素(FC为7.35和3.74)、异鼠李素(FC为3.21和6.38)、人体必须氨基酸之一的甲硫氨酸(FC为103.22和67.71)、主要有机酸苹果酸(FC为306.73和2.76)和柠檬酸(FC为4.82和12.16)、菊花主要保健成分绿原酸(FC为1.53和3.11)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均明显上调。此外,与母本杭白菊相比,杭F1-17特有熊果酸、维生素A和K3等成分,杭F1-22特有鼠尾草酚、杨梅素、维生素B1等成分。以上研究表明杭白菊F1代优选单株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对含量明显较母本高,同时在F1代单株中还检测到特有营养成分,且杭F1-17头状花序的托桂特性也为开发观食两用的优良茶用菊新品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白菊 f1代单株 茶用菊 营养成分 液相质谱
下载PDF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profiling of unheading in F1 hybrid rice
4
作者 WANG Jie WEIS hao-bo +7 位作者 WANG Chun-chao Najeeb Ullah KHAN ZHANG Zhan-ying WANG Wen-sheng ZHAO Xiu-qin ZHANG Hong-liang LI Zi-chao GAO Yong-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2367-2382,共16页
Heading date is a crucial agronomic trait.However,rice usually delays heading due to the photoperiod,temperature,hormones or age.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cotrlling heading date in F,... Heading date is a crucial agronomic trait.However,rice usually delays heading due to the photoperiod,temperature,hormones or age.The present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cotrlling heading date in F,hybrid rice.We constructed two test-crossing populations using two introgression lines(ILs),P20 and P21 coming from SH527/FH838 as the male parent,respectively,and male sterile line Jin23A as the female parent.Meanwhile,the F,hybrids of H20,obtained by mating P20 with Jin23A and having no heading,and H21,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P21 and Jin23A having normal heading,were both observed under long days.Here,we analyzed the photoperiodic response of F,hybrids by transcriptome and metabolome profiling.The greater differences displayed in the transcriptome and the metabolome were caused by photoperiod(exogenous)instead of genes(endogenous).The coping mechanism resulted from long days(LD)in H20,leading to differences in the circadian rhythm and glutathione metabolism relative to other samples.The circadian oscillator and GSH/GSSG cycle typically regulate ROS homeostasis,and both of them are responsible for modulating ROS in H20 under LD condition.Both circadian rhythm genes and the reported genes related to heading date function via the DHD1/OsMFT1-Ehd1-RFT1-OsMADS14/OsMADS18 pathway and the glutathione metabolism pathway by regulating oxidative reduction processes.Both pathways are involved in the heading process and they interacted through the oxidative reduction process which was induced by photoperiod regulation,and all of them collectively modulated the heading process.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for unraveling the mechanism of F,hybrid responses to unheading under L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hybrid rice unheading transcriptome profiles metabolome profiles
下载PDF
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弱恢复型杂种F1育性转变的转录组分析
5
作者 白志元 徐菲 +4 位作者 杨午 王明贵 杨玉花 张海平 张瑞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2,共9页
【目的】探索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弱恢复型杂种F1育性转变在RNA水平上的分子机制,以期从育性转变的角度为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以弱恢复型杂种F1(H3A×SXTH3)为研究对象,设置苗期短光照(植株育性... 【目的】探索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弱恢复型杂种F1育性转变在RNA水平上的分子机制,以期从育性转变的角度为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以弱恢复型杂种F1(H3A×SXTH3)为研究对象,设置苗期短光照(植株育性不育)和正常光照(植株育性可育)处理,在盛花期分别采集不同大小的混合花芽进行转录组测序和RT-qPCR分析。【结果】筛选出3917个差异表达基因,苗期短光照处理后,2134个基因下调表达,1783个基因上调表达。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GO显著富集分析表明,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跨膜转运活性和细胞外围等功能在育性转变中行使着主要生物学功能;KEGG通路显著富集分析表明,戊糖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淀粉蔗糖代谢和植物昼夜节律等通路为育性转变的主要代谢通路。11个基因的RT-qPCR分析发现,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和PPR基因参与了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弱恢复型杂种F1育性转变过程。【结论】推测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弱恢复型杂种F1育性转变与植物昼夜节律、PPR和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花粉壁发育、碳水化合物代谢、糖转运和活性氧代谢等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当昼夜节律通路的关键基因变化,引起PPR基因和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将会发生育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杂种f1 育性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大花蕙兰‘篝火’和‘世界和平’杂交F1代性状分离研究
6
作者 韩菊兰 许震寰 +3 位作者 孙婷 白为 唐霄铧 杨马进 《农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35-43,共9页
为研究大花蕙兰杂交F1代的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以大花蕙兰‘篝火’(Cym.‘GohhoNoShinpi’)和‘世界和平’(Cym.‘PeaceIntheWorld’)的杂交F1代为材料,从2020年起连续2a对亲本和杂交F1代群体的开花株(160株)进行该群体分离比例和重要观... 为研究大花蕙兰杂交F1代的重要性状遗传规律,以大花蕙兰‘篝火’(Cym.‘GohhoNoShinpi’)和‘世界和平’(Cym.‘PeaceIntheWorld’)的杂交F1代为材料,从2020年起连续2a对亲本和杂交F1代群体的开花株(160株)进行该群体分离比例和重要观赏性状与植株性状的调查、测量、记录并拍照,进行数量性状和定性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株型偏向亲本中数值较大的一方。花箭高度、花箭数杂种优势明显;花序长度、花朵数均值接近于父本;花径、花瓣长、花瓣宽、花萼长、花萼宽均值位于双亲均值之间,更接近于父本,大部分花型偏圆,花瓣似荷瓣;花色性状分离出从母本黄色过渡到父本绿色的一系列融合梯度的黄绿色,偶有红色、白色,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分离;瓣纹在后代中有分离,亲本为纯色,后代瓣纹有红色;花色与瓣纹相叠加,与亲本差异显著;唇瓣底色与花色关联,分离规律与花色相同;唇瓣斑点颜色整体遗传母本,唇瓣斑点分布结合了双亲特性,其中38.3%接近于母本,15.0%接近于父本,两者融合拼接的占46.7%,所有的唇瓣上斑点颜色在深浅及色带宽窄、斑点弥合度上都有所变化。株型表型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0.34%~18.66%,花型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系数为12.57%~35.62%。综上所述,大花蕙兰杂交F1代变异丰富,株型、花箭形态杂种优势明显呈正向超亲优势,花色遗传上、唇瓣斑点颜色和分布以母本为基础,逐步向父本的融合梯度变化,花型介于亲本之间,趋向于父本。通过研究,可为大花蕙兰部分株型、花部性状的定向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杂交 性状 f1 遗传表现
下载PDF
Analysis of Protein and Isoenzym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ybrids and Their Hybrid F_1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 杨彩玲 +2 位作者 张鸣 霍彩霞 朱彦荣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parental combination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Method]The soluble protein and peroxidas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election of parental combination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Method]The soluble protein and peroxidase of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Lilium Asiatic hybrids and their filial generations were analyzed us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Result]The protein spectrum of filial generation with L.davidii var.unicolor as parent not only appeared the homologous band as parent with darker coloring,but also had new bands compared with parent.Peroxidase zymogram of hybrid F1 mainly displayed incomplete complementary and hybrid type of parent.[Conclusion]Protein spectrum and peroxidase zymogram could be used as the biochemical marker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hybrids of lily,which could also detect the target traits of pl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um davidii var.unicolor Lilium Asiatic hybrids hybrid f1 PROTEIN PEROXIDASE
下载PDF
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8
作者 刘欣雨 任越 +3 位作者 刘孟君 达娃顿珠 尼玛次仁 谭占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7,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25~35 kg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表型相近的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D组(CP 14.26%,ME 12.93 MJ/kg)、G... 试验旨在探究冷季舍饲条件下两种全混合饲粮对25~35 kg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表型相近的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21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D组(CP 14.26%,ME 12.93 MJ/kg)、G组(CP 15.06%,ME 11.67 MJ/kg)饲喂不同蛋白、能量水平的全混合饲粮,对照组饲喂苜蓿和燕麦干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G组1~30 d平均日增重、31~60 d增重和平均日增重、1~60 d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和对照组(P<0.05),31~60 d料重比、1~60 d料重比显著低于D组(P<0.05);D组的1~30 d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31~60 d、1~60 d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组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含量以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D组和对照组(P<0.05),G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白蛋白和钙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组血清总胆汁酸和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和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冷季对萨藏杂交F1代育成母羊饲喂全混合饲粮可以提高生长性能,其中G组的饲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季 全混合饲粮 萨藏杂交f1代母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50
9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4 位作者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44,共12页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团头鲂 属间杂交 杂种子一代 形态特征 核型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绍武 廖经球 +2 位作者 邓勤 陈国华 刘万川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1-174,共4页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研究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及其亲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的核型相同,均为2 n=48 t,NF... 采用胸腔活体注射PHA及秋水仙素溶液,取头肾细胞,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研究红鳍笛鲷(♀)与千年笛鲷(♂)杂交F1代及其亲本的核型。结果表明,杂交F1代及其亲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的核型相同,均为2 n=48 t,NF=48,符合遗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千年笛鲷 杂交f1 核型
下载PDF
白三叶×高加索三叶草F1代茎段离体培养器官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帆 王明玖 +1 位作者 何丽君 陈丽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90,共6页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高加索三叶草T.ambiguum未成熟胚离体培养产生的F1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筛选适宜的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体细胞器官发生的影响,为建... 以白三叶Trifoliumrepens×高加索三叶草T.ambiguum未成熟胚离体培养产生的F1代无菌苗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途径的直接器官发生培养。筛选适宜的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基,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激素组合对体细胞器官发生的影响,为建立扩繁体系及之后的回交试验奠定基础。结果表明:MS+2,4-D 0.1 mg/L、6-BA2 mg/L为适宜的诱导培养基,MS+NAA0.5 mg/L、6-BA1 mg/L、KT 1 mg/L为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 MS培养基为适宜的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三叶草 白三叶 杂交f1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下载PDF
国外松种间杂交育种及其F1代早期生长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栾启福 姜景民 +2 位作者 张建忠 沈凤强 刘昭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4-319,共6页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湿地松X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加松)、火炬松X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加松)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杂交种育苗和子代测定均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并追踪调查了苗高和定植后的树高。结果显示:苗期湿加松和火加... 采用人工控制授粉的方式,开展了湿地松X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湿加松)、火炬松X洪都拉斯加勒比松(火加松)的种间杂交育种工作。杂交种育苗和子代测定均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并追踪调查了苗高和定植后的树高。结果显示:苗期湿加松和火加松各个组合间的树高差异显著,而定植前2a由于处于生长初期,部分生长较快的幼树遭受冻害,各组合间树高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定植第3、4年火加松各组合间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而湿加松各组合间的差异也相对加大,但是没有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这表明杂种子代生长评价测定至少应该在定植4~5a之后,其中湿加松的子代测定评价时间应该比火加松的评价时间更晚。一大批表现较优的火加松组合5年生(包括1a苗期)平均高度达4.0m以上,该平均值超过国家速生丰产林林业部标准(H=4.0m),国外松杂交育种能够高效选择出优良的松树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松 湿地松 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杂交育种 f1
下载PDF
黄芪和板蓝根对湖寒杂交F1代育肥羊生产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娜 程贺平 +4 位作者 柳调过 陈国顺 隋晓东 朱才业 韩向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48-52,共5页
为深入探讨黄芪和板蓝根对湖寒杂交F1代育肥羊的生长发育性能、屠宰管理性能、血液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60只体重相近[(17.42±2.02)kg]的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组和试验... 为深入探讨黄芪和板蓝根对湖寒杂交F1代育肥羊的生长发育性能、屠宰管理性能、血液机体免疫功能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将60只体重相近[(17.42±2.02)kg]的小尾寒羊和湖羊的杂交F1代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空白组和试验Ⅰ、Ⅱ组和Ⅲ组。空白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黄芪、0.3%板蓝根和0.3%黄芪板蓝根的混合添加剂。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较空白组相比,育肥羊的初始体重、末重和平均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组料重比较空白组分别降低12.6%、14.5%(P<0.05),试验Ⅲ组总增重较空白组提高21.7%(P<0.05);试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育肥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Ⅰ组和Ⅲ组的脾脏质量均高于空白组;试验Ⅰ、Ⅱ、Ⅲ组IgA较空白组分别提高27.6%、65.2%、29.9%(P<0.05),试验Ⅱ组IgA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分别提高29.4%、27.2%(P<0.05),试验Ⅰ、Ⅱ、Ⅲ组IgG较空白组分别降低33.6%、45.0%、46.1%,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I组和试验II组IgM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试验Ⅲ组IgM高于空白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空白组分别提高39.5%、38.4%、31.4%(P<0.05),谷胱甘肽(GSH)较空白组分别提高30.8%、40.8%、47.1%(P<0.05),丙二醛(MDA)较空白组分别提高73.8%、69.0%、75.0%(P<0.05),而试验Ⅰ、Ⅱ、Ⅲ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较空白组分别降低22.7%、28.0%、24.1%(P<0.05)。说明在育肥羊基础日粮中添加0.3%的黄芪和0.3%的板蓝根均能提高育肥羊生产性能、屠宰率,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寒杂交f1代育肥羊 黄芪 板蓝根 生产性能 免疫指标
下载PDF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暝 丁昌俊 +1 位作者 苏晓华 黄秦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1-728,共8页
以美洲黑杨杂种F1代及亲本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气体交换指标、气孔特征和Ru BP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以揭示美洲黑杨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光合速率、气孔特征、RuBP羧化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子代形成... 以美洲黑杨杂种F1代及亲本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气体交换指标、气孔特征和Ru BP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以揭示美洲黑杨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光合速率、气孔特征、RuBP羧化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子代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与亲本和低亲子代相比,超高亲子代H1、H2的光合面积(单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最大、光合生产率(平均超母本46.22%,超父本66.37%)、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超母本280.09%,超父本452.29%)、Ru BP羧化酶活性最大(平均超母本20.79%,超父本58.56%),上、下表皮数量比和气孔频度最大,光饱和点最高(平均为2 189.33μmol·m-2·s-1),而光补偿点、表观量子效率和暗呼吸速率最低,使其具有更广的光强适应能力,高效的光能吸收、转化和碳固定速率,并促进干物质积累和器官形态建成,从而提高生长速度。单株叶面积、光合生产率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生长量评选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杂种f1 生长优势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F1代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年 索效军 +1 位作者 陈明新 李晓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344-11345,11377,共3页
[目的]为改良麻城黑山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波尔山羊为父本、麻城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波麻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波麻杂交一代(F1)的体型趋向父本,合群性更好,有利于放牧管理。6月... [目的]为改良麻城黑山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波尔山羊为父本、麻城黑山羊为母本进行杂交,研究波麻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结果]波麻杂交一代(F1)的体型趋向父本,合群性更好,有利于放牧管理。6月龄、12月龄的波麻F1代的体重、胸围与母本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体高、体长与母本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麻F1代的产活羔率高于麻城黑山羊。3月龄的波麻F1代在90 d的育肥期内,日增重达93.78 g,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波麻F1代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麻城黑山羊。[结论]波麻F1代的生长发育性能、繁殖性能、肥育性能和屠宰性能均优于麻城黑山羊,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城黑山羊 波麻杂交一代 杂交效果
下载PDF
华仁杏3个杂交组合F1子代遗传变异的ISSR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3 位作者 田敏 傅建敏 梁臣 秦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华仁杏Armeniaca cathayana D.L.Fu et al.3个杂交组合(A:H1×H2,B:H1×X1,C:H1×X2)的亲本及杂交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多态的8条引物,共得到52个扩增位点,其中44个...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华仁杏Armeniaca cathayana D.L.Fu et al.3个杂交组合(A:H1×H2,B:H1×X1,C:H1×X2)的亲本及杂交一代(F1)进行了遗传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多态的8条引物,共得到52个扩增位点,其中44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84.62%。在华仁杏3对杂交组合中,组合B的F1子代同母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6601,高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0.6078,同父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为0.5882,低于其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组合A和组合C的F1子代同父本、母本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都低于其各自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同时3个杂交组合F1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都高于两亲本间的。这表明华仁杏3个杂交组合的F1子代都产生了明显的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水平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仁杏 杂交一代 遗传变异 ISS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湿加松F1杂种家系年度生长相关及其早期选择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应中 赵奋成 +6 位作者 李福明 钟岁英 蔡坚 林昌明 司徒荣贵 彭冠明 吴惠姗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7,共5页
通过对湿加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家系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8个湿加松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极显著;各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造林后第2年的树高、第3年的胸径和材积估计造林后1... 通过对湿加松(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家系间早晚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8个湿加松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差异均极显著;各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年度相关主要受遗传影响;造林后第2年的树高、第3年的胸径和材积估计造林后10 a的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且选择效率最高,表明湿加松家系在造林后2 a可进行早期选择。湿加松早期选择的方法是:在2年生时根据树高生长量淘汰早期生长较差的家系,淘汰率为30%以内;在6年生时根据材积生长量选择生长最优的家系,入选率为3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加松f1家系 生长性状 早晚相关 早期选择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DNA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1 位作者 陈建国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4,共7页
为探讨石斑鱼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及... 为探讨石斑鱼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本研究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及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分析杂交F1与亲本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基因组DNA属于甲基化程度较高的类群;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的DNA总甲基化率分别为60.62%、59.38%和55.78%,DNA全甲基化率分别为31.37%、30.67%和29.27%,DNA半甲基化率分别为29.25%、28.71%和26.51%;杂交F1的DNA总甲基化率、全甲基化率和半甲基化率均低于双亲,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个群体的全甲基化率均大于半甲基化率。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F1DNA甲基化水平与杂种优势呈负相关,杂交F1 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形成快速生长等杂种优势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鞍带石斑鱼 杂交f1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两种罗非鱼主要生物学性状及杂交F1代生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淞 汪开毓 +1 位作者 黄樟翰 卢迈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 测量了荷那龙罗非鱼(O.hornorum)和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结果得出:①2种罗非鱼通过外形能够清楚区分,荷那龙罗非鱼体色暗黑,有纵纹,体型呈纺锤型;莫桑比克罗非鱼体色橙色,无纵纹,体型呈长梭型。②2种罗非鱼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6个月,最小体长荷那龙罗非鱼为8.64cm,莫桑比克罗非鱼为6.60cm,绝对繁殖力前者为810粒,后者为702。③水温16~32℃时,荷那龙罗非鱼(体重10.40~116.28g)耗氧率在0.07~0.61mg/(g·h)之间,橙色莫桑比克罗非鱼(体重18.98~102.53g)耗氧率范围是0.06~0.43mg/(g·h)。水温24℃时,前者溶氧临界窒息点是0.33~0.55mg/L,后者是0.24~0.31mg/L。④两罗非鱼均属于耐盐性较强的鱼类,荷那龙罗非鱼的MLS-96(96h半致死盐度)为21.56,莫桑比克罗非鱼为22.29。⑤荷那龙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是9.5~15.1℃,莫桑比克罗非鱼的低温致死范围为8.0-9.9℃。前者对低温的耐受较差。⑥两罗非鱼的杂交F1代,雄性率高,养殖性能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那龙罗非鱼 橙包莫桑比克罗非鱼 生物学性状 杂交f1
下载PDF
望山红×鸡冠F1代对苹果轮纹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金凤 杨华 刘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明确望山红与鸡冠F1代群体对轮纹病抗性水平,为抗轮纹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及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望山红、鸡冠及其F1代群体共120份材料,开展抗轮纹病评价。【结果】人工接种鉴定未发现免... 【目的】明确望山红与鸡冠F1代群体对轮纹病抗性水平,为抗轮纹病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接种及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望山红、鸡冠及其F1代群体共120份材料,开展抗轮纹病评价。【结果】人工接种鉴定未发现免疫材料,其中高抗材料9份(占7.5%),中抗材料32份(占26.7%),中感材料61份(占50.8%),高感材料18份(占15.0%)。田间调查轮纹病发病相对较轻,但随着时间推移,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一致率逐渐提高,2016年为16.7%,2018年为35.0%。F1代群体抗性呈连续正态分布,遗传传递力为92.8%,变异系数27.2%。【结论】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鸡冠、WJ-6、WJ-47、WJ-86、WJ-99、WJ-105等6份稳定高抗轮纹病资源,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抗源材料。F1代群体抗性,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为今后深入解析苹果抗轮纹病分子遗传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 苹果轮纹病 抗性鉴定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