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MicroRNA-153(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癌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5例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距离膀胱癌病灶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目的了解MicroRNA-153(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癌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5例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距离膀胱癌病灶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检测miR-153在25对膀胱癌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153基因表达与肿瘤分类(肌层浸润型与非肌层浸润型)及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MTT实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53是否存在直接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7和0.14±0.03。膀胱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3在肌层浸润组中的表达为非肌层浸润组的(2.48±0.32)倍,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miR-153成熟体的膀胱癌EJ细胞中RAS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由于受到脂质体毒性的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anti-miRl53组的活性细胞数明显下降。anti-miRl53特异性地抑制了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特异性anti-miRl53的转染使膀胱癌细胞发生了包括凋亡和坏死在内的肿瘤细胞的死亡,提示有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并可作为膀胱癌的潜在临床诊断标志物。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6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结局,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miR-21、miR-193a-3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64%;生存90例,生存率为80.36%。死亡组术前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miR-193a-3p 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OR=3.777(95%CI:1.399,10.194)]、淋巴结转移[OR=5.099(95%CI:1.715,15.156)]、miR-21表达升高[OR=4.889(95%CI:1.645,14.533)]、miR-193a-3p表达降低[OR=4.402(95%CI:1.481,13.084)]均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93a-3p单一及联合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9.04%(95%CI:0.487,0.813)、72.73%(95%CI:0.495,0.884)、86.36%(95%CI:0.640,0.964),特异性分别为62.22%(95%CI:0.513,0.720)、68.89%(95%CI:0.581,0.780)、90.00%(95%CI:0.814,0.9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31和0.9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miR-21、miR-193a-3p表达与术后预后密切相关,且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MicroRNA-153(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膀胱癌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的25例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距离膀胱癌病灶5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CR)检测miR-153在25对膀胱癌及瘤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miR-153基因表达与肿瘤分类(肌层浸润型与非肌层浸润型)及病理分级的关系。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和MTT实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及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53是否存在直接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7和0.14±0.03。膀胱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53在肌层浸润组中的表达为非肌层浸润组的(2.48±0.32)倍,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P<0.05);miR-153成熟体的膀胱癌EJ细胞中RAS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miR-15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其表达水平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由于受到脂质体毒性的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anti-miRl53组的活性细胞数明显下降。anti-miRl53特异性地抑制了膀胱癌细胞的增殖。特异性anti-miRl53的转染使膀胱癌细胞发生了包括凋亡和坏死在内的肿瘤细胞的死亡,提示有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并可作为膀胱癌的潜在临床诊断标志物。
文摘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1(miR-21)、microRNA-193a-3p(miR-193a-3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1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随访16个月,记录患者的预后生存结局,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评估血清miR-21、miR-193a-3p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112例结直肠癌患者死亡22例,病死率为19.64%;生存90例,生存率为80.36%。死亡组术前血清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临床分期Ⅲ期占比、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生存组(P<0.05),血清miR-193a-3p m 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OR=3.777(95%CI:1.399,10.194)]、淋巴结转移[OR=5.099(95%CI:1.715,15.156)]、miR-21表达升高[OR=4.889(95%CI:1.645,14.533)]、miR-193a-3p表达降低[OR=4.402(95%CI:1.481,13.084)]均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1、miR-193a-3p单一及联合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9.04%(95%CI:0.487,0.813)、72.73%(95%CI:0.495,0.884)、86.36%(95%CI:0.640,0.964),特异性分别为62.22%(95%CI:0.513,0.720)、68.89%(95%CI:0.581,0.780)、90.00%(95%CI:0.814,0.950),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31和0.9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前miR-21、miR-193a-3p表达与术后预后密切相关,且在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结局中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