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5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揿针内关穴刺激辅助硬膜外自控与程控脉冲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运用
1
作者 李欢欢 肖斌艳 +2 位作者 饶云 宋劼 周群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64-466,485,共4页
目的通过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辅助PCEA+PIEB的镇痛方式,观察其分娩镇痛效果,为临床分娩镇痛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选择方案。方法选择本院拟经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关穴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N组产... 目的通过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辅助PCEA+PIEB的镇痛方式,观察其分娩镇痛效果,为临床分娩镇痛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选择方案。方法选择本院拟经阴道分娩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内关穴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N组产妇均行揿针持续刺激双侧内关穴,其余操作与C组产妇相同。选取L2-3椎间隙为硬膜外阻滞穿刺点,操作成功后,即行PCEA+PIEB分娩镇痛。如分娩过程中出现爆发性疼痛,产妇主诉需麻醉医生再次介入镇痛,则经硬膜外导管快速给予1.5%利多卡因5 mL,作为补救镇痛措施。结果N组产妇宫颈口全部开放、胎头娩出时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FPR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产妇PCEA次数及有效PCEA按压次数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要求补救镇痛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揿针内关穴刺激辅助硬膜外自控与程控脉冲镇痛在自然分娩中的运用效果确切,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内关 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输注 分娩镇痛
下载PDF
基于AMPK/PFK-2对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防护模拟失重大鼠心肌损伤的效应机制研究
2
作者 张玲 嵇波 +7 位作者 刘翼天 丁柏 李莹辉 谢亚娜 汪德生 葛云鹏 方洋 李获朋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70-77,共8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心肌能量代谢和糖酵解相关因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磷酸果糖激酶2(PFK-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EAS防治模拟失重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效应和机...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模拟失重大鼠心功能、心肌病理组织形态、心肌能量代谢和糖酵解相关因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磷酸果糖激酶2(PFK-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TEAS防治模拟失重诱发大鼠心肌损伤的效应和机制。方法:将3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经皮电组,每组各12只;采用尾部悬吊法制备模拟失重大鼠模型,持续30 d。于造模后第2天对经皮电组选用双侧“内关”穴进行干预,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强度1 mA,1次/2 d,每次30 min,共14次。每周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4周后测量大鼠心脏、右肢比目鱼肌质量和胫骨长度;采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ATP和AMP含量;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AMPKα1、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比目鱼肌湿重及与体质量的比值、左心室质量和心胫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功能下降,心肌纤维排列稀疏、断裂和溶解,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AMP含量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AMPKα1、PFK-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皮电组体质量增加,左心室质量、心胫比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功能上升,心肌纤维肌排列整齐,无明显坏死、溶解,心肌组织ATP含量显著升高和AMP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AMPKα1、PFK-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可改善模拟失重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损伤,提高心脏能量代谢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心肌组织AMPKα1、PFK-2表达水平进而增强心肌糖酵解过程来防护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 糖酵解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2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龚明 朱鸿威 +3 位作者 郑栋煜 王娜 李永华 袁红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 目的 探讨围术期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行内关穴刺激对全麻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术的女性患者72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可变区组随机化将患者1∶1随机分配入两组:电刺激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佩戴国产经皮穴位电刺激手环,电极对准内关穴。电刺激组开机刺激内关穴,调整强度使患者感觉手部关联区域有麻刺感且可耐受,固定手环后关机;手术结束时立即打开手环,给予麻醉诱导前确定的刺激强度,持续佩戴24 h。对照组同样佩戴24 h,但始终不通电。记录术后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例数及止吐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组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且差异主要出现在术后1~6 h(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止吐药物补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穿戴式手环行经皮内关穴电刺激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甲状腺切除术 术后恶心呕吐 内关 手环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鹏 李金凤 +4 位作者 张永俊 辜梦月 赵春武 张天瑶 钟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及冰袋冷敷治疗,观察组术...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9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对症止痛及冰袋冷敷治疗,观察组术后6 h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里、内关穴针刺治疗。于术后6 h、24 h、48 h、72 h及第5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状态,于术后6 h、48 h及72 h评价术后胀气情况;于术后6 h、24 h、48 h及72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于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72 h、出院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最高,随后逐渐降低(P<0.05);术后48 h观察组VAS评分降至术后6 h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6 h水平(P<0.05);术后24 h、48 h、72 h及第5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腹胀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出现及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 PGE2、IL-1β、TNF-α水平最高,术后72 h逐渐降低(P<0.05);术后5 d观察组PGE2、IL-1β、TNF-α水平降至术后6 h水平,而对照组仍高于术后6 h水平(P<0.05);术后24 h、72 h及第5天观察组PGE2、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术后72 h及出院时观察组Harris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内关穴可以更好地降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同时更好地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GE2、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足三里 内关 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 血清炎症因子
下载PDF
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施佩姝 罗德胜 +1 位作者 谢妃蓉 刘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169-173,共5页
目的:观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电刺激组各9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电刺激组给予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常规组... 目的:观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对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电刺激组各90例。均给予康复治疗,电刺激组给予真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常规组给予假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2组术前2 d及术后3 d时的兴奋性胃肠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P物质(SP)]、抑制性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胆囊收缩素(CCK)]指标值的变化。结果:电刺激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8.89%,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2组MTL、GAS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SP水平均较术前增加(P<0.05);电刺激组MTL、GAS、S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 d,2组VIP、SS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CCK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电刺激组VIP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SS、CCK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内关、足三里、合谷三穴经皮电刺激可促进老年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抑制性胃肠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 胃肠功能 经皮电刺激 内关 足三里 合谷
下载PDF
内关穴CD34^(+)和c-kit^(+)双阳性Telocytes的鉴定及其对“逆灸”的形态响应
6
作者 杨敏 梁春花 +6 位作者 杨童 黄海翔 乐建铭 张臻玮 梅璐 张迎鑫 陈秋生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为探究telocytes(TCs)在内关穴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逆灸”对其微细结构的形态响应,本文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艾灸干预组,正常组不做处理,艾灸干预组进行“逆灸”内关穴10 d,通过HE、Masson染色,... 为探究telocytes(TCs)在内关穴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逆灸”对其微细结构的形态响应,本文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和艾灸干预组,正常组不做处理,艾灸干预组进行“逆灸”内关穴10 d,通过HE、Masson染色,CD34+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透射电镜检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内关穴分布有丰富的TCs,它们与皮肤中的血管、神经、脂肪细胞、筋膜和胶原纤维等密切相接,显示出其与周围成分的联系功能。进一步发现,与正常组对比,“逆灸”组TCs的突起(Tps)增长,TCs周围胞外囊泡增多,TCs之间的细胞连接增加,表明“艾灸”可在形态上激活TCs,并增强其信息传递功能。提示,作为心包经的关键穴位,内关穴中的TCs有望成为艾灸预防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新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未病逆灸 远细胞 通讯 大鼠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探索“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温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镓钰 杨志新 +2 位作者 陈建华 王星杰 王丽伟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37-42,共6页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前后温度进行测定,总结“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干预后温度特征。方法: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内关透灸外关30 min和常规艾灸内关30 min,比...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前后温度进行测定,总结“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干预后温度特征。方法: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内关透灸外关30 min和常规艾灸内关30 min,比较干预前后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与三阳络穴8穴温度及红外热图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受试者相同穴位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干预前后各穴位温度变化均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相较于对照组大陵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干预前后温度差值存在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较对照组中内关穴与外关穴温度差值具有差异性,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虽与常规艾灸内关穴一样可以促进艾灸腧穴本经与表里经气血的运行,沟通表里两经,产生循经热效应。但“相对穴”内关穴透灸外关穴相比于普通艾灸方式具有更强渗透作用及传导作用,其平衡表里两经气血的作用更强,能更好地起到阴阳相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外关 相对穴 红外热成像 透灸
下载PDF
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张赢丹 马丙祥 +3 位作者 党伟利 蔡婷婷 谷双龙 张晓蒙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基于大脑偏侧化理论观察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ASD伴言语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8例。A组采用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 目的基于大脑偏侧化理论观察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者言语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ASD伴言语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8例。A组采用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B组采用偏侧化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C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评分及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中语言理解功能和表达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ABC、CARS、ATEC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语言理解功能和表达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ABC评分明显低于C组,CARS、ATEC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语言理解功能评分明显高于C组,表达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右内关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ASD患者言语障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 康复训练 言语障碍 大脑偏侧化 内关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辰庚 兰闻禹 +5 位作者 赵鑫宇 张红 杨世伟 杨添淞 冯楚文 李书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28-31,60,共5页
心肌肥厚作为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手段遏制其发生、发展。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肥厚,针灸临床均选用“内关”作为重要腧穴处方,但其背后机制仍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近年针刺单穴“内关”治疗心肌肥... 心肌肥厚作为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迄今现代医学尚无有效手段遏制其发生、发展。无论何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肥厚,针灸临床均选用“内关”作为重要腧穴处方,但其背后机制仍有待探索。本文通过梳理近年针刺单穴“内关”治疗心肌肥厚的文献,发现针刺“内关”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心肌超微结构、调节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压,减轻心肌纤维化、控制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对心功能的影响。本文为深入探讨针刺“内关”治疗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提供有效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针刺 内关”穴 机制
下载PDF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汪金娇 师建慧 李永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比较两组的麻醉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胃肠反应分级,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排便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48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胃肠反应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术后5 d两组CD^(+)3、CD^(+)4、NK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8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有利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内关 足三里 穴位刺激 根治术 麻醉 胃肠功能
下载PDF
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
11
作者 李花 姚小蓉 +1 位作者 郭海鹏 杨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年龄66~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年龄66~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术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组(P6D组)以及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IVD组),术前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10 mg(静脉注射2 m1∶10 mg,或双侧内关穴各注射1 ml∶5 mg)。监测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 h、12 h、24 h的血糖(GLU)、皮质醇(CORT)、肾上腺素(E)浓度以及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术后0~6 h、6~12 h及12~24 h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及其严重程度评分,术后24 h采用15项恢复质量表(QoR-15)评价患者整体恢复程度,统计患者48 h出院率。结果与IVD组相比,P6D组术后3个时间点血GLU、CORT、E及5-HT浓度降低(P<0.001),术后0~6 h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12.0%vs.30.0%)及其严重程度[1.0(0.0,1.0)vs.4.0(2.0,5.0)]降低(P<0.05),QoR-15评分[(118.55±10.43)分vs.(107.85±8.67)分,P<0.001]升高,48 h出院率升高(P<0.001)。结论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0~6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抑制术后应激,提高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关 穴位注射 甲状腺手术 老年患者 恶心呕吐 应激
下载PDF
针刺内关-神门干预冠心病伴抑郁中枢机制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蕾 陈正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各种MRI分析方法成为针灸领域的研究热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抑郁属双心疾病,相关fMRI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与疼痛、情绪相关大脑区域的功能活动异常。既往fMRI研究显...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各种MRI分析方法成为针灸领域的研究热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伴抑郁属双心疾病,相关fMRI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与疼痛、情绪相关大脑区域的功能活动异常。既往fMRI研究显示,针刺内关、神门具有调节与情绪、认知等相关脑区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故针刺内关-神门可能是冠心病伴抑郁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基于传统中医理论及fMRI研究结果,探讨针刺内关-神门干预冠心病伴抑郁中枢机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抑郁 内关 神门 针刺研究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穴位敏化理论”探讨针刺内关穴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效应机制
13
作者 盖香沐 李梦琪 +3 位作者 胡静 于洋 王艺凝 王洪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6-11,共6页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冠心病(CAD)的主要类型之一,症状以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为主,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和冠状动脉循环功能改变的动态过程,久病累积多个系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列为推荐进行针刺治疗的疾... 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冠心病(CAD)的主要类型之一,症状以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为主,反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聚和冠状动脉循环功能改变的动态过程,久病累积多个系统,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列为推荐进行针刺治疗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心肌缺血时,以内关穴为代表的相关穴位会出现明显的敏化现象。针刺敏化态穴位如内关穴可以更好地调节神经系统,影响相关信号物质和离子通道,增强心脏的自我修复功能,故而内关穴被视为慢性冠脉综合征穴敏现象在临床治疗中的代表性穴位。本研究通过总结针刺治疗慢性冠脉综合征的效应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穴位敏化理论与其机制的相关性,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脉综合征 穴位敏化 内关 针刺 效应机制
下载PDF
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14
作者 黄少斌 黄灵姗 +1 位作者 林丽英 俞静 《福建中医药》 2024年第7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减少超声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双... 目的观察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减少超声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4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物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双侧内关穴按摩,干预组予以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比较2组在超声胃镜检查全程中恶心呕吐次数和严重程度VAS评分、超声胃镜检查时间、术中注水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 h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恶心呕吐次数减少,恶心呕吐严重程度VAS评分降低,超声胃镜检查时间缩短,术中注水量减少,术后即刻和术后1 h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结论双侧内关穴揿针并按压能减轻超声胃镜检查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缩短超声胃镜检查时间,并减少术中注水量,减轻术后咽痛发生率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内关 揿针 穴位按摩
下载PDF
内关穴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预防剖宫产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杨宜科 覃淼 +2 位作者 莫科林 武伟 谭宝乐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估内关穴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腰麻-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腰麻-硬膜外麻醉后,实验组100例行内关穴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 mg/1 ml),每... [目的]评估内关穴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恶心呕吐(PONV)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腰麻-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行腰麻-硬膜外麻醉后,实验组100例行内关穴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 mg/1 ml),每侧1 ml,对照组100例行内关穴注射生理盐水,每侧1 ml。观察两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术后0~6 h、6~12 h、12~24 h三个时间段恶心呕吐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NVAS)评分,以及术后1 h产妇心率和血压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33%,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程度差异显著(P<0.01);术后0~6 h实验组的N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关穴位预防性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明显降低剖宫产产妇的PONV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还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后 PONV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内关 穴位注射
下载PDF
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_(6)联合穴位贴敷合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谢丽娜 丁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_(6)联合穴位贴敷合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医院就诊的妊娠剧吐孕妇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呕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内关穴注... 目的 探讨内关穴注射维生素B_(6)联合穴位贴敷合治疗妊娠剧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0月在医院就诊的妊娠剧吐孕妇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呕吐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内关穴注射液维生素B_(6)及穴位贴敷,两组均连续干预7 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妊娠-呕吐与恶心独特量表(PUQE)评分;比较两组干预7 d后剧吐改善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妊娠恶心呕吐生活质量量表(NVPQOL)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PUQE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观察组PUQ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次数及止吐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VPQOL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关穴注射液维生素B_(6)联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减轻孕妇妊娠剧吐症状,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妊娠剧吐 维生素B_(6) 穴位贴敷
下载PDF
针刺郄门穴与内关穴对健康青年颈动脉流速的影响
17
作者 刘铭 鄂占森 郭志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研究针刺郄门穴与内关穴对健康青年颈动脉流速的影响。方法 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公开招募研究所需志愿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30例志愿者分为郄门组与内关组,每组15人。郄门组志愿者采取针刺郄门穴操作,内关组志愿者采... 研究针刺郄门穴与内关穴对健康青年颈动脉流速的影响。方法 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公开招募研究所需志愿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此30例志愿者分为郄门组与内关组,每组15人。郄门组志愿者采取针刺郄门穴操作,内关组志愿者采取针刺内关穴操作,均留针15分钟,观察记录两组志愿者针刺前、针刺后即刻及针刺后15分钟颈动脉流速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志愿者针刺不同时间段的颈动脉流速,对比两组志愿者本组不同针刺时间段颈动脉流速差异性。结果 两组志愿者组间比较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15分钟颈动脉血流速度,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郄门组志愿者针刺与针刺即刻颈动脉血流速度之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前与针刺15分钟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针刺即刻与针刺15分钟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关组志愿者针刺前与针刺即刻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与针刺15分钟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即刻与针刺15分钟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郄门穴及内关穴均会加速颈动脉流速,但不同针刺时间对颈动脉流速影响不同。郄门穴起效更快,但是作用时间较短;内关穴起效时间较差,但效果更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郄门穴 内关 颈动脉流速
下载PDF
针刺内关穴防治晕动病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方晶晶 姜雨佳 +2 位作者 孙超越 蔡孟成 尤艳利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针刺上肢和传统药物治疗防治晕动病的效果。方法将30只雄性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速度暴露)、针刺穴位组(针刺内关穴+加速度暴露)、针刺上肢组(针刺上肢非内关穴的位置+加速度暴露)和传统...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针刺上肢和传统药物治疗防治晕动病的效果。方法将30只雄性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速度暴露)、针刺穴位组(针刺内关穴+加速度暴露)、针刺上肢组(针刺上肢非内关穴的位置+加速度暴露)和传统药物组(眩晕宁灌胃+加速度暴露)5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晕反应指数、血清5-羟色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晕反应指数、血清5-羟色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血糖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穴位组与传统药物组晕反应指数、血清5-羟色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血糖水平均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药物组肾上腺素含量较针刺穴位组更低(P<0.05);针刺上肢组晕反应指数低于模型组,胰岛素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5-羟色胺、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与针刺内关穴均能有效缓解晕动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 针刺 内关 小鼠
下载PDF
内关穴醒脑开窍机制探析
19
作者 马东云 颜培正 张庆祥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982-986,共5页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有养血、调神、开窍之功,为醒脑开窍主穴。本文从内关与脑窍的联系、内关养血调神的角度探讨内关穴醒脑开窍的机制。内关通过心经连于目窍、舌窍,通过三焦经加强与耳窍的联系,与耳窍、目窍、舌窍的密切联系是其通...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有养血、调神、开窍之功,为醒脑开窍主穴。本文从内关与脑窍的联系、内关养血调神的角度探讨内关穴醒脑开窍的机制。内关通过心经连于目窍、舌窍,通过三焦经加强与耳窍的联系,与耳窍、目窍、舌窍的密切联系是其通脑窍的生理基础。内关属厥阴经穴,具备多血少气的特点;内关通于阴维脉,即阴维脉可通过内关调理津液、血液,故内关善滋阴养血。神的正常活动需以血液充盈为条件,故内关可通过调节阴血发挥养神、安神、调神的作用。现代临床中内关在心脑疾病中的应用也印证了如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醒脑开窍 脑窍 养血调神 手厥阴心包经 阴维脉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20
作者 马拥 钟庆玲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731-1735,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4~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对全麻诱导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2年4~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10 min开始接受经皮内关穴电刺激,持续30 min,对照组患者仅在同样部位连接电极但不予电刺激。分别于患者麻醉前10 min(T1)、麻醉后气管插管后3 min(T2)、30 min(T3)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羟胺用药情况、输液量和尿量情况;同时采用超声监测两组患者颈动脉情况,记录并比较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FTc)及颈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ΔVpeak);术后随访24 h,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组间比较:T1时,两组患者的HR、DBP、SBP、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3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T2,T2的HR、DBP、SBP、MAP明显高于T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T1时,两组患者的FTc、ΔVpea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FTc、ΔVpea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3的FTc、ΔVpeak明显高于T1,T2的FTc、ΔVpeak明显高于T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去间羟胺用药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0%、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胸闷、呼吸困难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穴能够有助于稳定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有效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同时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血容量情况,及时纠正容量不足,从而减少低血压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 颈动脉校正血流时间 颈动脉峰流速呼吸变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