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Mode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Bashang Area of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1
作者 Yue YANG Yitian YANG +2 位作者 Zhiyong WU Caiwu WU Yongjiao H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0年第4期98-102,共5页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e different mode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Method]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ree differe... [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rul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e different mode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Method]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forest,Caragana korshinskii forest and Ulmus pumila L.forest)were analyzed by taking the enclosed grassland as comparison in Bashang area of northern Hebei Province.[Resul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types.Order of the bulk density of soil:H.rhamnoides Linn.forest(1.17 g/cm^3)<U.pumila L.forest(1.24 g/cm^3)<C.korshinskii forest(1.26 g/cm^3)<enclosed grassland(1.61 g/cm^3);order of the total porosity of soil:H.rhamnoides Linn.forest(55.29%)>U.pumila L.forest(52.55%)>C.korshinskii forest(51.93%)<enclosed grassland(38.85%);order of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soil:H.rhamnoides Linn.forest(3.191%)>C.korshinskii forest(3.128%)>U.pumila L.forest(2.804%)>enclosed grassland(2.536%).[Conclusion]Afte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vegetation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among different mode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H.rhamnoides Linn.fores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as the b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Bashang area of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Zhangsanying-Tongshanzi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iron deposits in northern Hebei,China
2
作者 LI Wenyong LIU Yanxu +3 位作者 LU Wenfen MA Guoqing ZHANG Chongshan ZHAO Jiawei 《Global Geology》 2020年第2期99-115,共17页
Based on the latest high-precision aeromagnetic data,an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is identified at Zhangsanying--Tongshanzi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By the potential field conversion processing,including the reducti... Based on the latest high-precision aeromagnetic data,an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is identified at Zhangsanying--Tongshanzi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By the potential field conversion processing,including the reduction to the pole,vertical derivative,upward continuation and residual anomaly,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ical aeromagnetic anomalies in Zhangsanying--Tongshanzi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and their geological origin.The methods include the forward and inversion methods,such as 2.5D optimization fitting and Euler deconvolution.Moreover,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outcrop,known iron deposits,ground magnetic survey and verification,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romagnetic anomalies and iron deposits.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Zhangsanying--Tongshanzi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is composed of 10 large magnetic anomalies with high amplitude and clear boundary.The aeromagnetic anomalies are comparable and intrinsically related to the ground magnetic anomalies and IP anomalies,indicating that the anomalies are caused by magnetite deposits.It has good magnetit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Zhangsanying--Tongshanzi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ngsanying-Tongshanzi aeromagnetic anomaly zone forward and inversion ground survey and verification prospecting potential iron deposit northern hebei
下载PDF
Constraints on the age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by LA-ICP-MS dating in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China 被引量:18
3
作者 ZHANG Hong WEI ZhongLiang +1 位作者 LIU XiaoMing LI 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461-470,共10页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age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confirm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the Cretaceous systems in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and on related geological p... Accurately determining the age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has direct influence on confirmi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Jurassic and the Cretaceous systems in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and on related geological problems in China. However,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mainly consists of sedi-mentary rocks, with a poor fossil record and especially lack of index fossils.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is also lack of the type of volcanic rocks that can provide an isotopic age. Therefore, the age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has been uncertain. Based on our systematic dating of the tuff interbedded in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of Chengde and Jinlingsi-Yangshan basins in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combined with the dating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ers, here we suggest that the age range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in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is from 147 Ma to 136 Ma. It implied that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was mainly form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chengzi Formation age LA-ICP-MS DATING northern hebei-western LIAONING CRETACEOUS
原文传递
冀北高原农业种植结构的演变
4
作者 党文硕 张玉翠 +4 位作者 成功 陈晓璐 沈彦俊 马全伟 张泽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41-1450,共10页
冀北高原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农业产区,分析该地区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格局变化,明确其种植结构演变规律对破解区域水资源匮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对冀北高原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主要种... 冀北高原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农业产区,分析该地区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格局变化,明确其种植结构演变规律对破解区域水资源匮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MODIS NDVI数据对冀北高原2000年、2010年、2020年3期主要种植作物麦类(莜麦、春小麦)、胡麻、蔬菜、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进行分类提取,并分析了该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格局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遥感监测与农业统计数据相关性的决定系数为0.61,混淆矩阵验证Kappa系数为0.84,总体分类精度为87.65%,分类精度较高。2)2000—2020年,冀北高原总耕地面积有所下降,其中传统作物(麦类、胡麻)种植面积下降约50.7%,经济作物(马铃薯、蔬菜)种植面积增长约211.4%。3)2000—2020年间,麦类种植面积有所下降,2020年约51%的麦类集中在康保县北部,胡麻分布逐渐迁移至尚义县北部,蔬菜分布区域趋于分散化,马铃薯种植范围扩大,集中在尚义县北部、沽源县北部及张北县西北部安固里淖附近。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冀北高原种植结构调整、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种植结构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冀北高原
下载PDF
冀北古元古代东瓦窑杂岩体的发现及其对华北克拉通伸展事件的制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金芳 宋宇桐 +4 位作者 李康硕 陆泽芊 刘辰雨 李英杰 陈公正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60,共15页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时间一直存在分歧,冀北基底隆起区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演化过程的理想区域。在冀北新发现的东瓦窑古元古代后造山A型花岗岩杂岩体,对揭示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时限具有重要启示。以东瓦窑杂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时间一直存在分歧,冀北基底隆起区是研究华北克拉通形成演化过程的理想区域。在冀北新发现的东瓦窑古元古代后造山A型花岗岩杂岩体,对揭示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时限具有重要启示。以东瓦窑杂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_(Hf)同位素研究,讨论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东瓦窑杂岩体的正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侵位年龄分别为1920±11 Ma和1902±12 Ma,表明东瓦窑杂岩体侵位于古元古代晚期,并非以前认为的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正长花岗岩富SiO_(2)(72.07%~75.03%)、Na_(2)O+K_(2)O(8.54%~8.99%)、K_(2)O(5.78%~6.64%)、贫CaO、Al_(2)O_(3)、MgO、P_(2)O_(5)、TiO_(2)、Ba、Sr、Eu、P和Ti。石英正长岩属于碱性系列,富SiO_(2)(66.09%~66.65%)、Na_(2)O+K_(2)O(12.22%~12.35%)、K_(2)O(10.00%~10.18%),贫TiO_(2)、MgO、CaO、Sr、Eu和Ti。正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均具有较高的TFeO/MgO、K_(2)O/MgO、(Na_(2)O+K_(2)O)/CaO值和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平均822℃),显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东瓦窑杂岩体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为后造山A2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的锆石ε_(Hf)(t)值分别为–2.56~+2.42和–3.27~+4.17,模式年龄t_(DM1)分别为2262~2419 Ma和2175~2466 Ma,显示其岩浆主要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东瓦窑古元古代晚期后造山A型花岗岩杂岩体的识别与确定,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后造山伸展构造-岩浆事件,标志华北克拉通1.92 Ga前后的碰撞造山拼合作用结束,进入后造山伸展演化阶段。华北克拉通的碰撞拼合形成时限可能为1.92 Ga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古元古代 后造山伸展 华北克拉通 冀北
下载PDF
基于水量平衡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承载密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任启文 王玉忠 +1 位作者 徐振华 张树梓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 【目的】研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水分平衡规律及其供求关系,准确计算区域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适宜经营密度。【方法】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包含大气降水土壤入渗分量、林下蒸散发分量和不同胸径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耗水分量的水源承载密度计算公式。通过对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干液流、林下蒸散发、水量再分配特征的长期定位观测,以及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关系模型的构建,确定计算参数,计算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结果】(1)小五台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季6个月,生长季昼间蒸腾平均时长15 h;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0.012 kg/(h·cm),除4月、6月较低外,其余各月都达到0.011 kg/(h·cm)以上,尤其以8月最高,达到0.021 kg/(h·cm)。(2)生长季华北落叶松林下平均蒸散发速率1.448 kg/(m^(2)·d),全年平均速率0.833 kg/(m^(2)·d);蒸散发速率4—6月上升较快,6—9月上升缓慢,并在9月达到峰值,10月迅速下降,11月到来年2月处于较低水平。(3)华北落叶松林冠层截留量占降水量的21.22%,穿透雨量占78.10%,树干径流量占0.68%,坡面径流量占1.50%,土壤入渗量占77.28%。(4)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木质部周长呈线性相关关系,R^(2)为0.958。【结论】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出小五台地区不同降水条件下华北落叶松林各径级可承载密度,对于冀北地区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承载密度 水量平衡 冀北地区
下载PDF
河北省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楠 郝晋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5,195,共11页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 在宏观尺度上剖析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全面了解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并为村庄规划等工作提供研究基础。以河北省为主要研究区域,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分析、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乡村聚落的总体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综合运用分布指数、因子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之后,河北省乡村聚落主要以外延方式扩大规模,且逐渐呈规模化、集中化分布,其主要集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东南部地区,且其集聚程度不断提升;高耸地形、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以及大小规模河湖等自然因素对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限制性正在减弱,不同等级城镇、道路等区位因素对乡村聚落产生集聚作用的程度和影响半径等有所差异;乡村产住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基础设施完善度是影响河北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社会和经济因素,且不同因素的主要作用区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北方相关地区开展差异化的乡村聚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分布指数 北方地区 河北省
下载PDF
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
8
作者 于小萌 高青青 +3 位作者 许竹锐 马旭满 孟亚馨 徐学华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88-296,共9页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 为了揭示冀北山地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对坡向的响应规律,以冀北山地阴坡、半阴坡和半阳坡桦木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组成主要包含41门、107纲,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土壤细菌群落α多样性指数在坡向间存在显著差异,阴坡>半阴坡>半阳坡;土壤含水量、容重、硝态氮和氨态氮均影响细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其中,土壤含水量与多种细菌门存在显著相关性,且与细菌α多样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不同坡向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坡向和土层深度变化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该地区桦木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木林 坡向 土壤细菌 群落多样性 冀北山地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冀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强 刘为均 《工程建设》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今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对于同属工程领域的老旧小区改造的可持续性也将备受关注。文章以冀北地区为例,站在社会视角下,将可持续性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3个特征作为一级指标的维度划分,来表...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今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越发凸显其重要性,对于同属工程领域的老旧小区改造的可持续性也将备受关注。文章以冀北地区为例,站在社会视角下,将可持续性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3个特征作为一级指标的维度划分,来表现老旧小区改造的可持续性,并在科学、系统、合理的指标筛选下,同时利用AHP-EWM组合赋权法计算各级评价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得到以10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为基础架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冀北地区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成果可为推动冀北地区老旧小区改造可持续性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可持续性 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冀北地区
下载PDF
冀北大囫囵古元古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10
作者 周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39,共12页
冀北西部陆块东北缘局部地区发现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由于缺少系统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尚不清晰。本文对冀北大囫囵古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两个花岗岩样品的锆... 冀北西部陆块东北缘局部地区发现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由于缺少系统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尚不清晰。本文对冀北大囫囵古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两个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为(1855±7)Ma和(1844±8)Ma。岩石高硅(w(SiO_(2))为71.58%~74.01%)、高钾(w(K_(2)O)为6.44%~7.07%,K_(2)O/Na_(2)O为3.68~4.20),高铝饱和指数(A/CNK为1.12~1.27),为钾质强过铝质岩石;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结合高TFeO/(TFeO+MgO)值(0.74~0.80)和高10000 Ga/Al值(3.36~3.55)及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840~873℃),确定其具有A 2型花岗岩特征,暗示其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构造体制。花岗岩样品具有较高的Sr初始值((^(87)Sr/^(86)Sr)i为0.7130~0.7162)、负的ε_(Nd)(t)值(-8.0~-7.6),Nd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 2)为2.96~2.94 Ga,(^(206)Pb/^(204)Pb)t、(^(207)Pb/^(204)Pb)t、(^(208)Pb/^(204)Pb)t值分别为14.976~15.178、15.192~15.228和35.413~36.626。综合研究表明,大囫囵钾质强过铝质花岗岩岩浆源自约2.95 Ga的中太古代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囫囵花岗岩 古元古代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冀北
下载PDF
奇异性理论在弱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以冀北隐伏中-酸性侵入岩体为例
11
作者 张盼盼 李随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4,共10页
冀北地区是河北省矿产资源重要聚集地之一,成矿条件优越,其中中-酸性侵入岩体与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密切相关。然而,大量的第四系覆盖压制了一些深部及隐伏弱异常成矿信息,使得常规化探方法在该覆盖区提取效果微弱。本文运用奇异性分... 冀北地区是河北省矿产资源重要聚集地之一,成矿条件优越,其中中-酸性侵入岩体与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密切相关。然而,大量的第四系覆盖压制了一些深部及隐伏弱异常成矿信息,使得常规化探方法在该覆盖区提取效果微弱。本文运用奇异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冀北1∶20万水系沉积物常量元素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区内成矿元素弱异常,并将其与未进行奇异性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物化探资料圈定覆盖区内与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的异常区,对成矿作用、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揭示区内元素富集规律。结果显示,上述组合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元素弱异常并进行成矿有利区圈定,并且圈定位置与已知岩体位置、区域构造条件相吻合,共圈出隐伏异常点7个,推测其为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岩体 奇异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弱异常提取 异常圈定 中-酸性侵入岩体 北地区
下载PDF
北朝至隋代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12
作者 李鑫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57-63,共7页
磁州窑兴起于9世纪末,其所在的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北朝到隋代,至宋元时期已为北方地区制瓷业的中心之一。追索冀南豫北地区在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陶瓷手工业发展进程可知,随着东魏迁都,邺城及周边地区承继北魏洛阳... 磁州窑兴起于9世纪末,其所在的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北朝到隋代,至宋元时期已为北方地区制瓷业的中心之一。追索冀南豫北地区在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陶瓷手工业发展进程可知,随着东魏迁都,邺城及周边地区承继北魏洛阳的生产传统成为北方地区低温铅釉陶器的生产中心。同时伴随着南方青瓷技术的北传,邺城及周边地区的低温铅釉陶器生产在北齐时于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并在北齐后期创烧了青瓷。由于青瓷和釉陶生产技术的互动、交融,进而为白瓷的创烧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随着北周灭北齐之后邺城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安阳一跃成为北方地区的瓷业生产中心,并在隋代创烧了白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隋代 冀南豫北 陶瓷手工业
下载PDF
再论北宋河北四路安抚司的形成
13
作者 朱国兵 黄义军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38-49,156,共13页
关于宋代河北四路安抚司的设置原因与经过尚存在争议。通过历史政治地理的观察视角,从区划与组织两条线索入手复原河北四路安抚司形成的全过程,提出新的解释并丰富若干历史细节。就区划而言,河北军事区划经历了从太祖时的将帅分部守边... 关于宋代河北四路安抚司的设置原因与经过尚存在争议。通过历史政治地理的观察视角,从区划与组织两条线索入手复原河北四路安抚司形成的全过程,提出新的解释并丰富若干历史细节。就区划而言,河北军事区划经历了从太祖时的将帅分部守边到太宗时的(行营)都部署,再到真宗时的三路都部署,最后于仁宗庆历八年正式形成河北四安抚使路的过程。就组织而言,庆历边防危机时有关设置河北经略安抚使的提议并未被朝廷采纳,庆历年间卒骄将懦、兵变频繁,是有着明确地理区划的河北四路安抚司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北 安抚司路 历史政治地理
下载PDF
冀北攻坚造林区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
14
作者 赵浩然 郭忠诚 +3 位作者 张菲 张贺祥 邓婷 刘强 《温带林业研究》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 【目的】探究冀北山区干旱石质阳坡不同地形对于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我国北方沙地造林常见树种人工樟子松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布设和植被调查的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对比幼树的叶面积(LA)、叶长(LL)、叶宽(LW)、叶曲率(LC)、比叶面积(SLA)、全氮(N)、全磷(P)、全钾(K)、全碳(C)九种叶片功能性状在不同坡度和坡位的差异。【结果】(1)在叶片外部形态方面,平地LL和SLA比坡地显著高出15.25%和5.52%。在叶片养分方面,除C之外,其余养分指标在平地和坡地之间均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平地的N、P和K比坡地分别显著高出3.76%、31.14%和9.11%。(2)对于不同坡度,除了LC之外,其余均存在显著差异。LA和LL均表现为陡坡最高,陡坡比中坡平均分别高出20.8%和14.9%;LW表现为缓坡数值最大,分别比陡坡和中坡高出8.9%和5.3%;SLA表现为缓坡和中坡显著比陡坡高出8.6%和8.5%。叶片养分方面全氮含量(N)和全钾含量(K)随着坡度的增加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全磷含量(P)则相反,中坡和陡坡显著比缓坡高出31.3%和30.2%。(3)叶片功能性状综合得分排序表明中坡和缓坡地形对樟子松幼树叶片的功能发育有正向促进作用,而陡坡则不利于叶片发育。【结论】本研究综合分析了樟子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微地形的响应表现,对集成和优化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樟子松 外部形态 叶片养分 微地形
下载PDF
冀北山区沙地人工植被恢复关键技术研究
15
作者 王辉 郭敬丽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5期22-25,44,共5页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 为提高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开展了不同的整地方式、苗木类型、保水措施对冀北山区沙地人工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冀北山区沙地植被恢复中采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提前开沟整地,栽植后覆膜保水效果明显,成活率较高。结合分析结果,构建了成活率与苗木类型、整地方式、保水措施等三项的回归模型,有效解释成活率的88.9%变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山区 沙地造林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以文化人:儒家北学精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究
16
作者 唐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5期184-188,共5页
延续两千多年的儒家北学,具有厚重的内蕴和鲜明的特色,是京津冀地区深度连接、水乳交融的血脉,可以作为京津冀协同视野下文化认同建设十分有价值的抓手。以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和文化人类学视角,可以梳理出燕赵儒学具有朴实、敦... 延续两千多年的儒家北学,具有厚重的内蕴和鲜明的特色,是京津冀地区深度连接、水乳交融的血脉,可以作为京津冀协同视野下文化认同建设十分有价值的抓手。以文化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和文化人类学视角,可以梳理出燕赵儒学具有朴实、敦厚的学术气质,致广大、重经世的学术追求,实事求是的学术方法,兼收并蓄、锐意进取的学术胸怀,是京津冀地区凝结的文化特质,能够深入滋养协同发展的文化土壤,促进打造具备核心文化价值的良性文化环境,深掘内在、辐射广域、以文化人、多维开发,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京津冀协同发展 传统文化 儒家北学 文化环境 文化习得
下载PDF
冀北闪长质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晚古生代岩浆弧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82
17
作者 王惠初 赵凤清 +3 位作者 李惠民 孙立新 苗来成 冀世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7-604,共8页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丰宁-承德地区分布着许多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片麻状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侵入体,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中许多是晚古生代的产物。本次工作从京北喇叭沟门闪长岩体和丰宁天桥含石英闪长岩体中分别获得了(... 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丰宁-承德地区分布着许多被认为是古元古代的片麻状闪长质-石英闪长质-花岗闪长质侵入体,新的年代学资料揭示这些侵入体中许多是晚古生代的产物。本次工作从京北喇叭沟门闪长岩体和丰宁天桥含石英闪长岩体中分别获得了(288.0±4.8)Ma和(279.5±5.6)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这些钙碱性岩石的存在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二叠世是一条安第斯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综合分析冀北地区晚古生代侵入岩的侵位时代和变形特点,结合该地区晚古生代发生变形变质作用的年龄信息,推测华北克拉通北侧的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末封闭,随后进入了主造山期之后的构造松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晚古生代 闪长质侵入体 SHRIMPU-Pb年龄
下载PDF
冀北北岔沟门地区中生代侵入岩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毛德宝 陈志宏 +3 位作者 钟长汀 左义成 石森 胡小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1-674,共14页
北岔沟门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体。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岩体进行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建立其年代格架并探讨岩石的成因演化。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颗粒... 北岔沟门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体。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岩体进行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建立其年代格架并探讨岩石的成因演化。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颗粒级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所研究的岩体主要有三期:早三叠世(245~250Ma)、晚侏罗世(140~147Ma)和早白垩世(125~137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钾含量、准铝质,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为橄榄玄粗岩系列。岩石不同程度地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和大离子亲石性元素(LILE)解偶等特点。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BaSr和低BaSr两种类型,其中高BaSr型具有高Al_2O_3(≥15%)、Sr(≥400 ×10^(-6)和低Y(≤18×10^(-6))、Yb(≤1.9×10^(-6)),高的Na_2O/K_2O(>1),Sr/Y(>20)、La/Yb(≥10)比值;较高的Mg~#(38.47~57.78)、具正的或弱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与埃达克岩具有某些相似性;而低BaSr型岩石SiO_2、K_2O、Y、Yb含量相对较高、Al_2O_3、Sr、Ba含量相对较低、具明显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尽管两类岩石在时空上密切共生,但可能具有不同的源区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侵入岩总体形成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侵入岩 冀北 岩石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冀北新杖子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43
19
作者 张运强 陈海燕 +6 位作者 张立国 陈超 刘应龙 何娇月 康璇 张金龙 彭芊芃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80-1988,共9页
冀北新杖子地区位于阜新—集宁成矿带的张家口—承德成矿区东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全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综合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R聚类相关性、单元素异常特征... 冀北新杖子地区位于阜新—集宁成矿带的张家口—承德成矿区东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在全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基础上,对区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综合研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元素R聚类相关性、单元素异常特征及因子分析表明,Au、Ag、Cu、Zn、Pb等元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依据水系沉积物异常圈定、筛选、评序及主要异常解释推断的成果,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构造背景,进一步圈定出石湖金矿、潘家店金矿、路通沟多金属矿和荣家庄多金属矿4个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预测 新杖子地区 冀北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生物地层和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被引量:24
20
作者 庞其清 田树刚 +2 位作者 李佩贤 牛绍武 柳永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6,共9页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 冀北滦平盆地火斗山乡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剖面连续、出露好、沉积序列全、化石十分丰富。介形类的研究可划分为1个延限带、4个组合带和7个亚带。其中第Ⅰ(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1、2(Luanpingella Postacuta和Torinina obesa)亚带,分布于大北沟组,显示了晚侏罗世晚期的特征。第Ⅱ—Ⅳ(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 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和Cypridea sulcata-C.shanyingensis)组合带及所包含的3~7(Cypridea stenolonga,C.xitaiyangpoensis,C.luanpingensis,C.sulcata和C.shanyingensis)亚带分布在大店子组,Cypridea开始并相继大量出现和繁盛,明显地具有早白垩世早期的特征。故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应置于第Ⅰ组合带与第Ⅱ组合带,即第2亚带与第3亚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 介形类 生物地层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冀北滦平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