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vergent growth trends and climatic response of Picea obovata a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Western Sayan mountains, Siberia 被引量:1
1
作者 Elena BABUSHKINA Liliana BELOKOPYTOVA +2 位作者 Dina ZHIRNOVA Anna BARABANTSOVA Eugene VAGANOV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8年第11期2378-2397,共20页
In mountain ecosystems,plants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and an entire range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can be observed in a small area.Therefore,mountains are of great interest for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 ana... In mountain ecosystems,plants a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and an entire range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can be observed in a small area.Therefore,mountains are of great interest for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 analysis.In this study,the Siberian spruce’s(Picea obovata Ledeb.)radial growth and its climatic respons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Western Sayan Mountains,near the SayanoShushenskoe Reservoir.Sampling was performed at three sites along an elevational gradient:at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species range,in the middle,and at the treeline.Divergence of growth trends between individual trees was observed at each site,with microsite landscape-soil conditions as the most probable driver of this phenomenon.Cluster analysis of individual tree-ring width series based on inter-serial correlation was carried out,resulting in two sub-set chronologies being developed for each site.These chronologies appear to hav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heir climatic responses,mainly during the cold season.This response was not constant due to regional climatic change and the local influence of the nearby Sayano-Shushenskoe Reservoir.The main response of spruce to growing season conditions has a typical elevational pattern expected in mountains:impact of temperature shifts with elevation from positive to negative,and impact of precipitation shift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Chronologies of trees,growing under more severe micro-conditions,are very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during September–April and to precipitation during October–December,and they record both inter-annual and long-term climatic variation.Consequently,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test if they indicate the Siberian High anticyclone,which is the main driver of these climatic fac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Tree-ring width Growth trends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 picea obovata Elevational gradient
下载PDF
新疆云杉蓄积与地上生物量模型拟合分析
2
作者 朱雅丽 张景路 +2 位作者 张绘芳 高健 地力夏提·包尔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建立新疆云杉蓄积及地上生物量模型,为在林分尺度上估算云杉碳储量及生产力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收获法采集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与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各50株,以蓄积为自变量,地上生物量为因变量,采用4种生物... 目的:建立新疆云杉蓄积及地上生物量模型,为在林分尺度上估算云杉碳储量及生产力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收获法采集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与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各50株,以蓄积为自变量,地上生物量为因变量,采用4种生物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综合模型评价、参数估计值的稳定性及相对误差筛选出最优生物量模型。结果:确定W=0.515V0.926(R2=0.980)为西伯利亚云杉估测模型,W=0.541V0.953(R2=0.954)为雪岭云杉估测模型。结论:新疆云杉蓄积和地上生物量极显著相关,4种估测模型以幂函数拟合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云杉 雪岭云杉 蓄积量 地上生物量 模型
下载PDF
阿尔泰山区两种树轮宽度年表气候响应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牛军强 袁玉江 +5 位作者 张同文 尚华明 张瑞波 喻树龙 陈峰 姜盛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1期59-67,共9页
阿尔泰山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但此前关于阿尔泰山不同海拔高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阿尔泰山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资料... 阿尔泰山是树轮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但此前关于阿尔泰山不同海拔高度西伯利亚落叶松和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气候响应差异的对比研究较少。本文利用阿尔泰山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以及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资料,在建立宽度年表的基础上,分析阿尔泰山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树种对气候响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上树线与森林中下部区域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不同,上树线落叶松树轮宽度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6月平均温度,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为年度(上年7月到当年6月)或春季(4—6月)降水量。2森林中下部云杉树轮宽度生长对降水的响应要优于落叶松。3上树线西伯利亚落叶松树轮宽度均与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01),森林中下部西伯利亚落叶松的气候限制因子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rica) 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 宽度年表特征 气候响应差异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hydrological changes based on tree-ring data of the Haba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2
4
作者 zhang tongwen yuan yujiang +4 位作者 chen feng yu shulong zhang ruibo qin li jiang shengxi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ous forests on the Altay Mountains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carrying out the dendrohydrological studies. In this study, a regional composite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developed by Lariat sibirica Ledeb. and Picea obovata Ledeb.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a 301-year annual (from preceding July to succeeding June) streamflow for the Haba River, which originates in the southern Altay Mountains, Xinjiang,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streamflow series and the observations were fitting well, and explained 47.5%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observed streamflow of 1957-2008. Moreover, floods and droughts in 1949-2000 were precisely captured by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wettest/driest years and decades, we identified the 19th century as the century with the largest occurrence of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s for the last 300 years. After applying a 21-year moving average, we found five wet (1724-1758, 1780-1810, 1822-1853, 1931-1967, and 1986-2004) and four dry (1759-1779, 1811-1821, 1854-1930, and 1968-1985) periods in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four periods (1770-1796, 1816-1836, 1884-1949, and 1973-1997) identified by the streamflow series ha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treamflow since the 1970s was the biggest in the last 300 years and coincided with the recent warming-wetting trend in northwestern China.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amflow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ltay Mountain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contained not only local, but also broad-scale, hydro-climatic signals. The 24-year, 12-year, and 2.2-4.5-year cyc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that the streamflow variability of the Haba River may be influenced by solar activity and the atmosphere-ocea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zx sibiffca ledeb. picea obovata ledeb.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tree-ring width Altay Mountains
下载PDF
新疆西伯利亚云杉生物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绘芳 高亚琪 +2 位作者 李霞 朱雅丽 地力夏提.包尔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基于50株样木的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四种模型构建了西伯利亚云杉的地上、地下和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各拟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各生物量模型对比得知,地上和树干生物量模型估计精度均高于树枝、... 基于50株样木的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四种模型构建了西伯利亚云杉的地上、地下和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各拟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各生物量模型对比得知,地上和树干生物量模型估计精度均高于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最优的二元模型拟合度和预估精度都优于一元模型,其中地上和树干生物量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显著;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有限,建议实际应用时采用一元模型W=a Db。各生物量二元模型拟合优度和预估精度对比分析显示,不同的变量组合拟合效果不同,常用变量D2H在估计树枝、树叶生物量时效果不如一元模型精度,而变量D3/H对树枝树叶生物量的估计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西伯利亚云杉 生物量估测模型 新疆阿尔泰山地
下载PDF
新疆云杉枝条及针叶挥发性化合物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薇 史睿杰 +3 位作者 谢寿安 吕淑杰 宋晓斌 郭新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950-2953,共4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新疆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枝条及针叶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云杉枝条及针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枝条挥发物中含有4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新疆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枝条及针叶的挥发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新疆云杉枝条及针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萜烯类化合物。其中枝条挥发物中含有44种化合物,主要包括α-蒎烯(44.97%,m/m,下同)、莰烯(17.44%)、石竹烯(8.98%)、D-柠檬烯(7.35%)、α-水芹烯(4.72%)、醇类化合物(6.42%)等,以及少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薁、茚、烯烃和烷烃类化合物。针叶挥发物中含有47种化合物,主要包括1R-α-蒎烯(34.31%)、莰烯(22.72%)、酯类化合物(7.68%)、萘类化合物(5.48%)、茨醇(3.78%)以及少量的芳香烃类化合物、蒽、烯烃和烷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云杉 挥发性化合物 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新疆西伯利亚云杉含碳系数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雅丽 高亚琪 +2 位作者 张绘芳 杨艺渊 地力夏提.包尔汉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48,共5页
以新疆西伯利亚云杉为对象,运用假设检验与回归分析,对其含碳系数进行逐步分析。结果表明:干材上部、根茎的含碳系数大于同一器官其他部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系数为0.456 5;全株不同器官平均含碳系数为0.461 9,大小顺序为干皮>树叶>... 以新疆西伯利亚云杉为对象,运用假设检验与回归分析,对其含碳系数进行逐步分析。结果表明:干材上部、根茎的含碳系数大于同一器官其他部位;地上部分平均含碳系数为0.456 5;全株不同器官平均含碳系数为0.461 9,大小顺序为干皮>树叶>树枝>树根>干材;云杉各器官及全株含碳系数相对稳定,不随胸径、树高、年龄等因素变动。建议根据不同树种采用相应实测含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云杉 含碳系数 回归分析 新疆
下载PDF
树轮宽度记录的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过去291年的降水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姜盛夏 袁玉江 +5 位作者 陈峰 尚华明 张同文 喻树龙 秦莉 张瑞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866-2875,共10页
利用采自额尔齐斯河上游6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制约,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显著... 利用采自额尔齐斯河上游6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表明,该地区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降水制约,区域树轮宽度年表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相关显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转换方程,重建了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1722—2012年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总量,方差解释量高达55.1%(调整自由度后为54.2%)。重建结果显示,该地区过去291年间存在9个降水偏多的时期和8个降水偏少的时期。降水重建序列还存在2.1a和3.2a的显著周期及2.3、21.6、24.3a的较显著周期,并且在1876—1877年及1983年前后发生了降水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对额尔齐斯河上游阿勒泰地区的降水量具有很好的空间代表性。此外,重建结果还与周边地区其他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的降水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上游 西伯利亚云杉 树轮宽度 降水重建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上游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分析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姜盛夏 袁玉江 +5 位作者 喻树龙 张同文 陈峰 尚华明 张瑞波 崔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2期16-23,共8页
利用采自阿尔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上游森林6个采样点的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6个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参数及对气候的响应发现:(1)可可托海北(KKT)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 利用采自阿尔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上游森林6个采样点的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edeb)树轮样本,建立6个树轮宽度指数年表。分析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参数及对气候的响应发现:(1)可可托海北(KKT)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塔里德萨依(TLD)年表。(2)区域年表(HEC)与富蕴气象站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量相关最高达0.755,该研究结果与新疆天山山区云杉对气候的响应完全一致。降水是森林下限西伯利亚云杉树轮宽度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3)海拔相对较高的协特克阔依汗(XTK)和KKT年表除与其它年表具有对降水相同的响应特点外,还与当年8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4)区域年表树轮宽度指数过去292 a来经历了9个偏高时段和8个偏低时段,揭示了该地区降水的长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上游 西伯利亚云杉 年表特征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阿勒泰中部地区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4
10
作者 海丽其姑·阿不来海提 袁玉江 +5 位作者 魏文寿 喻树龙 张同文 陈峰 尚华明 张瑞波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3期36-43,共8页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部地区森林中下部林缘(1354~1970m)5个采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及1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 aobovata Ledeb)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分析年表特征参数的气候指示意义表明:在6个年表... 利用采自阿勒泰中部地区森林中下部林缘(1354~1970m)5个采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及1个采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 aobovata Ledeb)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年表,分析年表特征参数的气候指示意义表明:在6个年表中,拜克托别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信噪比和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最大、平均敏感度较高、一阶自相关较小,表明该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所包含的气候信息可能最为丰富,其次是大东沟前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依据年表间的互相关系数,合成了由拜克托别和大东沟前2个采点构成的区域年表BKQ以及由拜克托别、大东沟前、二道房南和贾登屿4个采点组成的区域年表BDEJ。分析6个单点年表及2个区域年表对气候的响应发现,拜克托别年表相对于其它5个单点年表及2个区域年表,在重建阿勒泰气象站6—8月降水量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而区域年表(BDEJ)则在重建阿勒泰气象站4—8月降水日数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中部 西伯利亚落叶松 西伯利亚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多种树轮宽度年表研制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盛夏 袁玉江 +5 位作者 喻树龙 尚华明 张瑞波 秦莉 张合理 张同文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616-628,共13页
利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获取了阿尔泰山较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的全轮、早材和晚材树轮宽度数据,并建立三种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特征及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早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而晚... 利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获取了阿尔泰山较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的全轮、早材和晚材树轮宽度数据,并建立三种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特征及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早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而晚材宽度中含有的气候信息相对较少。三种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较为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分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全轮和早材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晚材年表与当年4月至7月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上年降水量的滞后效应对早材生长的影响比晚材更大。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云杉 树木年轮 早材 晚材 气候响应
下载PDF
阿尔泰山东部林区森林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俏 赵万羽 +2 位作者 魏岩 叶茂 赵新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85-1895,共11页
以新疆阿尔泰山富蕴林区乔木为研究对象,利用设置典型样带进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阿尔泰山东部林区的树种组成和优势种径级结构、不同龄林的生境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 以新疆阿尔泰山富蕴林区乔木为研究对象,利用设置典型样带进行样方调查的方法,分析阿尔泰山东部林区的树种组成和优势种径级结构、不同龄林的生境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疣枝桦(Betula pendula)和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为富蕴林区的优势种,个体数量占总数量的99.99%,稀有种和偶见种占总物种的0.013%;(2)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与所有乔木的径级结构相似,近似于倒“U”型,以中径级个体居多;(3)从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来看,海拔和坡向的影响较大,与土层厚度的关系不明显;(4)4个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按照龄组划分,其幼龄林均为均匀分布。不同林龄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天然森林树种长期适应环境条件变化而形成,反映出这一区域森林树种动态变化、森林物种之间的竞争扩散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为本区域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落叶松 西伯利亚云杉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生境特征 阿尔泰山
下载PDF
阿尔泰林区新疆落叶松、新疆云杉天然更新规律及效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曾东 李行斌 于恒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1,共5页
对各类迹地上新疆落叶松 ( Larix sibirica)、新疆云杉 ( Picea obouata)两个主要成林树种的天然更新特点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依据其规律 ,对各类迹地的更新实效进行了基本评价 ,为今后各类迹地的更新恢复及适宜采伐方式的合理运... 对各类迹地上新疆落叶松 ( Larix sibirica)、新疆云杉 ( Picea obouata)两个主要成林树种的天然更新特点与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并依据其规律 ,对各类迹地的更新实效进行了基本评价 ,为今后各类迹地的更新恢复及适宜采伐方式的合理运用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新疆落叶松 新疆云杉 迹地天然更新
下载PDF
新疆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崇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第4期96-97,100,共3页
新疆云杉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一般种植于湿润与偏酸性土壤中,在贫瘠土地、高寒地区也能生长。新疆云杉固土能力极强,在预防水土流失以及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新疆云杉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需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造林效果,一般种植于湿润与偏酸性土壤中,在贫瘠土地、高寒地区也能生长。新疆云杉固土能力极强,在预防水土流失以及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新疆云杉在栽培过程中,应科学育苗,加强日常管理,才能保证造林水平提升。本文结合新疆云杉生长习性与规律,介绍新疆云杉育苗栽培及造林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育苗栽培 造林管理
下载PDF
Warming induced changes in wood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racheid walls of spruce
15
作者 Elena BABUSHKINA Dina ZHIRNOVA +1 位作者 Liliana BELOKOPYTOVA Eugene VAGANOV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16-30,共15页
The warming-driven increase of the vegetation season length impacts both net productivity and phenology of plants, changing an annual carbon cyc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evaluate this influence, tree growth alo... The warming-driven increase of the vegetation season length impacts both net productivity and phenology of plants, changing an annual carbon cyc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o evaluate this influence, tree growth along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s can be investigated on various organization levels, beginning from detailed climatic records in xylem cells’ number and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In this study, the Borus Ridge of the Western Sayan Mountains(South Siberia) was considered as a forest area under rapid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massive Sayano-Shushenskoe reservoir. Several parameters of the xylem anatomical structure in Siberian spruce(Picea obovata Ledeb.)were derived from normalized tracheidograms of cell radial diameter and cell wall thickness and analyzed during 50 years across elevational gradient(at 520,960, and 1320 m a.s.l.). On the regional scale, the main warming by 0.42°C per decade occurs during cold period(November–March). Con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 accelerated local warming substantially since 1980, when abrupt shift of the cold season temperature by 2.6°C occurred. It led to the vegetation season beginning 3-6 days earlier and ending 4-10 day later with more stable summer heat supply. Two spatial patterns were found in climatic response of maximal cell wall thickness:(1)temperature has maximal impact during 21-day period, and its seasonality shifts with elevation in tune with temperature gradient;(2) response to the date of temperature passing +9.5°C threshold is observed at two higher sites. Climate change yielded significantly bigger early wood spruce tracheids at all sites, but its impact on cell wall deposition process had elevational gradient: maximal wall thickness increased by 7.9% at the treeline, by 18.2% mid-range,and decreased by 4.9% at the lower boundary of spruce growth;normalized total cell wall area increased by 6.2%-6.8% at two higher sites but remained stable at the lowest one. We believe that these patterns are caused by two mechanisms of spruce secondary growth cessation: "emergency"induced by temperature drop versus "regular" one in warmer conditions. Therefore, autumn lengthening of growth season stimulated wood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racheid walls mainly in cold environment,increasing role of boreal and mountain forests in carbon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Sayano-Shushenskoe Reservoir Elevational gradient picea obovata Quantitative wood anatomy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地区1794-2012年降水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牛军强 袁玉江 +7 位作者 陈峰 张瑞波 尚华明 张同文 喻树龙 姜盛夏 秦莉 范子昂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55-1563,共9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采样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单相关普查发现,阿勒泰地区区域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5个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相关显著(R=0.714,P〈0.00001)。用区...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采样点的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单相关普查发现,阿勒泰地区区域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该区域5个气象站上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量相关显著(R=0.714,P〈0.00001)。用区域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可较好地重建该区域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降水量,解释方差达51.0%,验证表明降水重建序列是可信的。重建序列经历了4个偏湿期和4个偏干期。存在2.2~2.5a的显著周期(P〈0.05)及146、2.8、2.1、2.0a的较显著周期。在1889年发生从少到多的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结果对阿勒泰地区降水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重建结果与阿尔泰山、天山中部地区、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天山北坡的降水变化趋势和干湿阶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PDSI变化趋势也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标准化年表 降水重建
原文传递
阿尔泰山林区云杉和落叶松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绘芳 朱雅丽 +3 位作者 地力夏提.包尔汉 高亚琪 丁程锋 王蕾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08,共6页
【目的】为了分析阿尔泰山地针叶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方法】基于2012、2013年研究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实测样木,从年龄、径阶、林分郁闭度等角度,分析树木各组分器官生物量比例变化规... 【目的】为了分析阿尔泰山地针叶主要树种生物量分配格局,【方法】基于2012、2013年研究区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实测样木,从年龄、径阶、林分郁闭度等角度,分析树木各组分器官生物量比例变化规律。【结果】两树种树干占整株树木地上生物量比例分别为48.1%、61.9%;云杉枝、叶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均高于西伯利亚落叶松;两树种地上总生物量占整株生物量比例分别为79.8%和79.5%,平均根冠比为0.268和0.270。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降低,树枝生物量随径阶变化幅度较小。西伯利亚落叶松树干生物量随径阶增大而提高,但在30 cm以上径阶比例稍有降低,树枝、树叶生物量与树干生物量呈相反变化趋势。两树种树干生物量均随年龄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云杉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树根生物量随年龄增加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提高,树枝、树叶和树根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西伯利亚落叶松总体上随郁闭度增加树干生物量呈先降后升趋势,树枝和树根生物量变化趋势与树干相反,树叶生物量随郁闭度增加而降低,但变化幅度很小。【结论】西伯利亚云杉和落叶松各组织器官生物量比例均呈现树干>树根>树枝>树叶的趋势。随径阶、年龄、郁闭度增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树叶比例则逐渐降低,树枝与树根生物量此消彼长。西伯利亚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在不同径阶、年龄和郁闭度条件下虽有变化,但幅度不大,总体趋势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格局 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落叶松 阿尔泰山
原文传递
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树木径向生长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蕊 王勇辉 +7 位作者 姜盛夏 张瑞波 秦莉 Bulkajyr T.Mambetov Nurzhan Kelgenbayev Daniyar Dosmanbetov Bagila Maisupova 张同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3-733,共11页
针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南坡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开展树轮研究,建立树轮年表,计算年平均树轮宽度值和年平均断面积生长量(BAI),并分析在1988年发生升温突变前后,这2个树种树轮宽度指数变化趋势... 针对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山南坡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开展树轮研究,建立树轮年表,计算年平均树轮宽度值和年平均断面积生长量(BAI),并分析在1988年发生升温突变前后,这2个树种树轮宽度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升温突变前后,2个树种树轮宽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但是,在升温突变后,其变化趋势均由不显著增加转为显著下降。即树木径向生长减缓;升温突变后,2个树种树木径向生长对降水的响应有所减弱,而对气温的响应有所增强,并且发生了树轮指数和气候因子间相关性"正负转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落叶松 树轮宽度 径向生长 响应分异 哈萨克斯坦
原文传递
喀纳斯保护区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动态变化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华 佘春燕 +3 位作者 白志强 李倩 刘端 韩燕梁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2,共8页
基于树干液流与树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在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TDP热扩散探针法连续监测了不同径级的西伯利亚云杉阳生面和阴生面的树干液流,明确不同大小的树体在参与森林水分循环中的的作用及其差异。结果表明:6—9月,西... 基于树干液流与树木蒸腾作用之间的关系,在新疆喀纳斯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TDP热扩散探针法连续监测了不同径级的西伯利亚云杉阳生面和阴生面的树干液流,明确不同大小的树体在参与森林水分循环中的的作用及其差异。结果表明:6—9月,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季节变化呈多峰曲线型,同一径级西伯利亚云杉树干阳生面与阴生面的液流启动时间、达到峰值时间一致;8月份的树干液流量比其他月份的大,其大、小径级树干阳生面的最大液流速率分别是阴生面的1.45倍和1.19倍;生长季内大径级西伯利亚云杉的总液流通量为5 97490 kg,小径级的为1 62871 kg;晴天时树干液流的日变化呈多峰型,阴天时为单峰型;夜晚时段小径级西伯利亚云杉的液流持续存在的时间较大径级的长,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夜间液流主要用于树体自身夜间补水;大径级和小径级西伯利亚云杉阳生面、阴生面的夜间液流速率分别是晴天的1.49、1.23倍和1.13、1.20倍。研究表明,影响西伯利亚云杉树干液流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气温、水汽压、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湿度和风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云杉 树干液流 热扩散法 喀纳斯保护区
原文传递
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森林优势树种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邵彬 姚予龙 +1 位作者 吴良 欧阳华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95-2201,共7页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 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森林优势树种有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L.)、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凯杨德落叶松(Larix cajanderi Maye)、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Mayr)、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 Ldb.)、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Ledeb.)、欧洲山杨(Populus tremula L.)、欧洲白桦(Betula pendula Roth)等。利用IIASA和俄罗斯著名学者V.A.Usol’tsev的专著等提供的森林优势树种样地实测数据和生物量实测数据,西伯利亚地区7个森林优势树种的林分平均林木区域尺度上的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已成功构建。精度分析结果表明,7个树种的树干(带皮)和地上生物量模型完全满足计算这些树种样地生物量和植被碳储量的需要;除西伯利亚红松外的其它6个树种的树枝、树叶的生物量模型可以用于样地内林木主要营养器官生物量的计算;欧洲赤松、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欧洲山杨的地下生物量模型也已达到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区域尺度上样本数对生物量模型构建的响应与局地尺度上的响应在有限样本条件下可能略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欧洲赤松 西伯利亚落叶松 西伯利亚红松 西伯利亚云杉 西伯利亚冷杉 欧洲山杨 凯杨德落叶松 西伯利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