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张晶 朱俊杰 +1 位作者 邹美林 马宗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834-1837,1843,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效果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2023年2月本院实施传统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3例作为传统组,2023年3月-2024年1月本院实施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时救治的急诊危重孕产妇85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母婴不良结局。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6.4±1.6 min)、院内转运时间(10.3±3.1 min)、急救物品准备时间(15.4±5.1 min)、急诊科救治时间(21.5±6.8 min)均短于传统组(8.1±1.8 min、13.8±4.2 min、24.5±6.4 min),急救总有效率(95.3%)高于传统组(85.5%),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3.5%)、新生儿窒息率(5.9%)及死亡率(1.2%)均低于传统组(16.9%、9.6%)(均P<0.05)。结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中采取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孕产妇 院前院内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 急救效率 母婴结局
下载PDF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的危险因素及围产儿结局分析
2
作者 连亚楠 贺同强 +1 位作者 吕艳香 乔媛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absent or reversed end-diastolic velocity,AREDV)的影响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416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病例资料,根据... 目的: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胎儿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反流(absent or reversed end-diastolic velocity,AREDV)的影响因素及围产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416例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的病例资料,根据分娩前是否发生AREDV分为AREDV组(58例)和非AREDV组(358例)。比较2组孕妇临床资料以及围产儿结局,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生AREDV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孕妇子痫前期诊断孕周、血红蛋白水平、丙氨酸转氨酶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痫前期诊断孕周和血红蛋白水平与AREDV的发生相关。诊断孕周<28周和28~29+6周的患者发生AREDV的风险分别是32~33+6周诊断者的8.244倍(95%CI:2.631~25.832,P<0.001)和6.532倍(95%CI:2.033~20.985,P=0.002);血红蛋白≥135 g/L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发生AREDV的风险是血红蛋白正常者的2.438倍(95%CI:1.173~5.065,P=0.017)。AREDV组胎死宫内发生率、引产率高于非AREDV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孕妇终止妊娠孕周低于非ARED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诊断孕周早、血红蛋白水平高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需要加强对胎儿的宫内监测,警惕AREDV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孕妇 诊断 孕龄 糖基化血红蛋白A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D预防性治疗高危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3
作者 沈晨 尹建亮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796-1800,1806,共6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维生素D预防治疗高危子痫前期(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E高危孕妇135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n=45)、维生素D组(n=45)和联合组(n=45...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LDA)联合维生素D预防治疗高危子痫前期(PE)效果及对孕妇凝血指标、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PE高危孕妇135例,根据不同治疗分为对照组(n=45)、维生素D组(n=45)和联合组(n=45)。比较3组PE发生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血栓前状态[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子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PE发生率(11.1%)低于维生素D组(31.1%)和对照组(33.3%),APTT(30.34±2.00s)、PT(12.45±2.63s)均高于维生素D组(23.05±2.56s、9.46±2.07s)和对照组(22.98±3.18s、8.83±1.89s),FIB(3.24±1.03 g/L)、D-D(1.34±0.35 mg/L)低于维生素D组(4.57±1.47 g/L、2.53±0.42 mg/L)和对照组(5.25±1.36 g/L、3.38±0.60 mg/L),TAT(9.81±1.89 ng/ml)、PIC(1.35±0.46μg/ml)均低于维生素D组(13.42±2.16 ng/ml、1.66±0.58μg/ml)和对照组(14.15±2.30 ng/ml、1.72±0.53μg/ml),RI、PI均低于维生素D组和对照组,剖宫产率(33.3%)和低体重儿发生率(2.3%)低于维生素D组(55.6%、15.6%)和对照组(62.2%、17.8%)(P<0.05)。结论:采用LDA联合维生素D治疗PE高危孕妇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血栓前状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而有效预防PE的发生并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高危孕妇 小剂量阿司匹林 维生素D 凝血功能 血栓前状态 预防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4
作者 柳芳蕾 冯晓玲(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一种起源于胎盘功能障碍,以母体内皮功能障碍为发病核心,以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妊娠期疾病。甲状腺相关激素对女性的生殖代谢有重要作用,且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研究发现甲状...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一种起源于胎盘功能障碍,以母体内皮功能障碍为发病核心,以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妊娠期疾病。甲状腺相关激素对女性的生殖代谢有重要作用,且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可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研究发现甲状腺相关激素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综述甲状腺相关激素参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途径及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探究甲状腺相关激素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甲状腺素 甲状腺疾病 先兆子痫 妊娠并发症 胎盘
下载PDF
双胎妊娠产妇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
5
作者 林志斌 冯玉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600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n=278)、正常体重组(n=286)、超重组(n=28)...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5月—2022年5月武威市凉州医院就诊的600例双胎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孕前BMI分为低体重组(n=278)、正常体重组(n=286)、超重组(n=28)及肥胖组(n=8),按照孕期增重[BMI差值(∆BMI)]分为增重不足组(n=204)、增重适宜组(n=256)、增重过多组(n=140),探讨孕前BMI、孕期增重与围产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低体重组产妇孕期增重不足比例高于超重组,孕期增重过多比例低于超重组,正常体重组产妇孕期增重不足比例高于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及肥胖组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且低体重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正常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重过多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增重适宜组与增重不足组,增重不足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增重适宜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增重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妊娠产妇孕前BMI水平异常及孕期BMI变化异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更高,因此临床对双胎妊娠者的体重需更加关注与重视,可采取有效手段对其孕前体重及妊娠期间体重变化进行干预与管理,达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不同体重指数 双胎妊娠产妇 孕期增重指数 围产母婴结局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and Offspring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1 to 24 Months of Age: A Birth Cohort Study in China 被引量:1
6
作者 CAO Lu Jia LIN Hong Yan +7 位作者 LIANG Xuan CHEN Yong Jie LIU Yu Yan ZHENG Yu Zhi WANG Xin Yan LI Wen YAN Jing HUANG Guo We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730-738,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BMI) and age on offspring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1 to 24 months in China.Methods In this birth cohort study, a total of 2,253 mo...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BMI) and age on offspring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from 1 to 24 months in China.Methods In this birth cohort study, a total of 2,253 mother-child pairs were enrolled in Tianjin, China,between July 2015 and May 2018. The China Developmental Scale for Children was used to assess developmental quotient(DQ) of children aged from 1 to 24 months.Results Mixed-models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age × pre-pregnancy BMI interactions for total DQ and five neurobehavioral domains(gross motor, fine motor, adaptive, language, and social;P < 0.001).Age × pre-pregnancy BMI ≥ 25 kg/m^2 was associated with a negative effect on total DQ and five neurobehavioral domains, as compared to pre-pregnancy BMI < 25 kg/m^2(P < 0.01). Multiple comparisons showed pre-pregnancy BMI ≥ 25 kg/m^2 of mother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 total DQ at the age of 1 month but a negative effect at 24 months(P < 0.05).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pported the age × pre-pregnancy BMI interaction on offspring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It also revealed a short-term positive impact of high pre-pregnancy BMI on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t 1 month of age, but a long-term negative effect(from 1 to24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egnancy BMI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FSPRING The first 1 000 days BIRTH COHORT study
下载PDF
孕前BMI对妊娠合并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贾朝霞 赵永鲜 +3 位作者 黄丽丽 赵曼 邹晓璇 武明辉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
目的 评估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北京市6家助产机构中按顺序入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分娩的产妇。从产检和分娩病历中获取孕妇的孕前BMI并进行分组,并记录孕期和分娩时... 目的 评估产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对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北京市6家助产机构中按顺序入组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分娩的产妇。从产检和分娩病历中获取孕妇的孕前BMI并进行分组,并记录孕期和分娩时相关信息。结果 共纳入6 639名产妇,其中16.28%的产妇孕前超重,4.62%的产妇孕前肥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与孕前体重正常组相比,孕前低体重会增加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转入NICU的风险(OR=1.53,P<0.05);而孕前超重、孕前肥胖增加了剖宫产(OR值分别为1.21、1.49)、子痫前期(OR值分别为2.67、9.05)、GDM(OR值分别为1.26、2.05)、产后出血(OR值分别为1.39、1.49)、巨大儿(OR值分别为1.74、2.67)的发生风险(P<0.05)。1 519例(23.14%)产妇在孕期增重不足,2 742例(41.77%)产妇增重合理,2 303例(35.09%)产妇增重过多;孕前BMI越高,孕期增重过多的比例越大,增重合理的比例越低(趋势χ^(2)检验:χ^(2)=5.614,P<0.05)。结论 孕前BMI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增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是目前孕前BMI过高的孕妇,其孕期体重管理并不理想。尚需要加强孕前和妊娠期体重的管理,以降低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妊娠合并症 妊娠结局
下载PDF
Survey on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and Service Demands among Un-pregnant Married Women
8
作者 Yu-hua LI Hong LIANG +9 位作者 Li-feng ZHOU Ren-li WANB Er-sheng GAO Wen-ping SHEN Yue DONG Zhi-hui GU Rui-zhu CHEN Wei-jue CAO Guo-liang ZHOU Xiao-ping ZHOU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6年第3期195-200,共6页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and service needs among un-pregnant married women in Shanghai. Methods A total of 968 newly-married un-pregnant women in Changqiao, Lingyun sub-districts and ...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and service needs among un-pregnant married women in Shanghai. Methods A total of 968 newly-married un-pregnant women in Changqiao, Lingyun sub-districts and Huajing town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were recruited and interviewed by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n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and service demands. Results 1) Newly-married women thought the contraceptive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m was male condom(84.4%), followed by oral contraceptives(54%), emergent contraceptive(52.5%) and contraceptive suppository (48.3%). 2) The score of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was 54.7±14.5 among the subjects. The participants with junior college or a bachelor had more knowledge than those with junior or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ose who were engaged in medicine /education/science field had higher score. 3) They had higher knowing rate on the common knowledge, and the rate was above 80%. But the knowing rate on the knowledge of birth defect was low, and all below 50%. 4)A proportion of 52. 7% of the respondents knew that there was a station for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 in their communities, but only 45.5% received the service from the station, 87.0% thought they had insufficient or scarce knowledge, 73.6% planned to consult before pregnancy training courses on preparing pregnancy. and 63.6% were willing to attend the Conclusion The participants had certain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but still need being improved," in addition, they had higher needs on knowledge and service of birth defect pre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t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reproductive health i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pregnant women pre-pregnancy health knowledge service use demand
下载PD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women with high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9
作者 Rajin Arora Darin Arora Jayanton Patumanond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2期285-291,共7页
Background/Aims: Obesity along with high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PP-BMI) is known to cause many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Thailand, there is not much study showing both the preval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t... Background/Aims: Obesity along with high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PP-BMI) is known to cause many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In Thailand, there is not much study showing both the prevalence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se condi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stimate the prevalence of prepregnancy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nd their impacts on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Data were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hospital electronic database along with manual retrieval from medical charts and labor records. Data of all delivery women from 1st February 2011 to 31st August 2012 were collected. When excluded cases with incomplete data and those without PP-BMI, 5420 cases were into analysis.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data analyses were used with bot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method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11.1% and 3.9%. After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done, women in obesity group were correlated with having 1, 2 and 3 complications. They were also correlated with preeclampsia, gestational diabetes, cesarean section, higher birth weight group and long neonatal length. Conclusions: This Thai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pregnancyshould alarm health care providers to be more prepared, for a future health problem of the country. Many complications that come with obese pregnant women that were reported in western countries also happen in Thai population. Decreasing body weight before conception, giving correct health education, well planned pregnancy;antenatal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even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restricttion could help avoiding these uneventful morbid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OBESITY PREGNANCY PREVALENCE PREGNANCY OUTCOME
下载PDF
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莹莹 周晖 +5 位作者 颜小娜 杨依云 单春剑 蒲丛珊 王义婷 夏家爱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筛选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高危人群和时间节点,为实施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3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院待产时建立研究队列,电话随访2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对... 目的探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筛选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高危人群和时间节点,为实施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取37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入院待产时建立研究队列,电话随访2年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研究对象总体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为11.0(7.0,13.0)个月,12个月内母乳喂养中断速度较快;孕前消瘦组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较孕前体质量正常组短2.0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前消瘦会增加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风险[HR=1.429,95%CI(1.028,1.985),P<0.05];孕前超重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HR=1.105,95%CI(0.813,1.502),P>0.05]。结论孕前消瘦是早期中断母乳喂养的高危因素,12个月内是母乳喂养中断的时间节点。建议育龄期女性孕前将体质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卫生保健人员进行母乳喂养指导时需考虑产妇的孕前营养状态,行个性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延长母乳喂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母乳喂养 持续时间 体质量指数 孕前消瘦 营养 生存分析
下载PDF
孕中期水通道蛋白1、白细胞介素37对高风险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
11
作者 张毅 王国华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4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水通道蛋白1(AQP1)、白细胞介素37(IL-37)对高风险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孕早期预测有子痫前期的高风险孕中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2例发生子痫... 目的探讨孕中期水通道蛋白1(AQP1)、白细胞介素37(IL-37)对高风险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孕早期预测有子痫前期的高风险孕中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2例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分为子痫前期组,48例未发生子痫前期且血压维持正常的孕妇分为非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30名健康非高风险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孕妇孕中期AQP1、IL-37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QP1、IL-37对高风险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对所有产妇进行随访,记录70例有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产后新生儿情况,将20例羊水污染程度为Ⅲ度、胎儿胎心率超过180次/min、新生儿Apgar评分<7分的产妇分为妊娠结局不良组,将其余的50例产妇分为妊娠结局良好组,对比两组产妇一般临床特征和孕中期相关临床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QP1、IL-37对子痫前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孕妇孕中期AQP1、IL-37表达水平对比,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非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IL-37两者联合对子痫前期的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AQP1、IL-37单一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预测最高阈值和最低阈值计算出预测平均阈值,AQP1的预测阈值为14.58μg/L,IL-37为234.62 pg/mL;不良妊娠结局组与良好妊娠结局组孕妇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妊娠次数、产次、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高血压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DBP、SBP、尿蛋白、AQP1、IL-37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蛋白、AQP1、IL-37是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孕中期AQP1、IL-37水平对高风险孕妇子痫前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且其预测阀值分别为14.58μg/L、234.62 pg/mL,且两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同时,孕中期AQP1、IL-37也能够预测子痫前期高风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因此临床需要针对孕中期AQP1、IL-37水平升高的产妇进行相关干预,预防不良结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白细胞介素37 子痫前期 高风险孕妇 不良妊娠结局
下载PDF
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艳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HDCP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HDCP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46)。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分析高...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HDCP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HDCP分为发生组(n=14)和未发生组(n=46)。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分析高龄孕妇发生HDCP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高龄孕妇中发生HDCP 14例(23.33%),未发生HDCP 46例(76.67%);两组产次、流产史、被动/主动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生殖道感染史、妊娠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负性情绪、规范产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孕前BMI偏高、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存在负性情绪、未规范产检均为影响高龄孕妇发生HDCP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偏高、孕前BMI偏高、有高血压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存在负性情绪、未规范产检均为影响高龄孕妇发生HDCP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高龄孕妇 影响因素 孕前体质量指数 妊娠期糖尿病 负性情绪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及血栓前状态预测高龄孕妇流产的研究
13
作者 周凯娜 江玉华 蒋小萃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9期172-174,17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us,PTS)预测高龄孕妇流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收治的50例高龄流产孕妇纳入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us,PTS)预测高龄孕妇流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收治的50例高龄流产孕妇纳入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42例健康高龄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EG、PTS参数水平,分别绘制ROC曲线分析TEG、PTS参数指标水平对高龄孕妇流产的预测价值。结果流产组反应时间、凝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凝固角、最大振幅均大于对照组,综合凝血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反应时间、凝血时间、凝固角、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对高龄孕妇流产预测的AUC分别为0.866、0.851、0.865、0.772、0.894,且五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82,明显高于单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抗凝血酶Ⅲ、蛋白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抗凝血酶Ⅲ、蛋白S、D-二聚体对高龄孕妇流产预测的AUC分别为0.771、0.812、0.773,且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44,明显高于单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高龄孕妇,高龄流产孕妇的TEG和PTS处于异常状态,机体存在高凝倾向,TEG各项参数及其联合与PTS各项参数及其联合对高龄孕妇流产均有预测价值,且相比于单项参数,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流产 血栓弹力图 血栓前状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潘铁梅 李重言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14期8-10,14,共4页
目的总结与整理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05例孕前咨询的高龄(年龄≥35岁)备孕妇女,通过提供孕前咨询服务、开展常规检查了解其生殖... 目的总结与整理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取105例孕前咨询的高龄(年龄≥35岁)备孕妇女,通过提供孕前咨询服务、开展常规检查了解其生殖健康情况,归纳并分析生殖健康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问卷量表共计发放10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105例高龄备孕妇女中,检测生殖系统有关疾病61例(58.10%),合并2种疾病3例(2.86%)。按照其检出率的高低,依次为宫颈疾病24例(39.34%)、子宫疾病19例(31.15%)、外阴阴道疾病16例(26.23%)、附件疾病1例(1.64%)、盆腔疾病1例(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人流次数、妇科疾病史、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阴超窦卵泡数、月经周期均是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且受教育程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由于高龄备孕妇女生殖健康状态不太理想,需切实根据生殖健康相关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系统化的宣传教育,提供孕前咨询服务,以此提升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提高妊娠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备孕妇女 生殖健康 孕前结果调查
下载PDF
前S1抗原检测阴性的HBV感染孕妇血清学和前S1基因特征分析
15
作者 姜天琪 孙可望 +1 位作者 王皓 黄象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62-666,共5页
目的 分析前S1抗原(Pre-S1Ag)检测阴性的HBV感染孕妇血清学特征和前S1基因测序结果,为正确解释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检测无反应性和预防HBV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12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前S1抗原(Pre-S1Ag)检测阴性的HBV感染孕妇血清学特征和前S1基因测序结果,为正确解释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检测无反应性和预防HBV垂直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以2021年7月—2022年12月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健康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乙肝五项和Pre-S1Ag,选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而Pre-S1Ag阴性的标本为实验组共14例,随机选取HBsAg和Pre-S1Ag均阳性的标本为对照组20例,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并扩增PreS/S基因和测序。结果 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阴性仅在HBsAg、抗-HBe、抗-HBc三者均阳性的乙肝五项血清学模式中发现,占比4.17%,其他HBV感染血清学检测模式中未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HBeAg、抗-HBe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HBsAg检测结果分别为(29±91)IU/mL和(2070.6±714.8)IU/mL,HBV 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63±0.05)lgIU/mL和(5.79±1.53) lg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测序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有3例B基因型,17例C基因型;实验组14例标本均为C基因型;两组前S1蛋白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孕妇中Pre-S1Ag无反应性与PreS基因变异并无相关性,而是与HBV DNA载量低导致Pre-S1Ag表达水平低于检测限有关。不能忽视Pre-S1Ag检测阴性的HBV感染孕妇发生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孕妇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抗原 前S/S 基因
下载PDF
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杜秋菊 李李 +5 位作者 韩艳萍 张倩 张琳 博庆丽 赵奇红 王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的影响,为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减少妊娠并发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用自编问卷调查929例足月单胎产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随访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等体检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等的关系。结果①孕前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理想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②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头围、胸径均明显大于增重不足和增重正常组(P<0.01),而3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即孕期增重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身长越长。③孕前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的孕妇随着孕期增重过多,其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径明显增大。结论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身长等发育指标有关。孕妇应根据自身条件注意调整孕期的增重范围,以便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孕前BMI 孕期增重 新生儿 出生体重
下载PDF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增重及产褥期体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邓寒羽 郑修霞 +4 位作者 宫玉花 单晋平 范瑾 鲁扬 崔建华(编校)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61-863,共3页
目的:了解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增重、产后42天体重恢复情况及影响产后体重恢复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①不同孕前BMI妇女孕期平均增重均大于12.50kg;②不同孕前BMI者产后42天体重均... 目的:了解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增重、产后42天体重恢复情况及影响产后体重恢复的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对产后42天复查的产妇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①不同孕前BMI妇女孕期平均增重均大于12.50kg;②不同孕前BMI者产后42天体重均存在滞留现象,平均滞留7.50kg(中位数);③影响产后体重恢复的相关因素有孕前BMI、孕期增重、喂养方式等。结论:产后体重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这些相关因素指导妇女顺利渡过孕产期,促进产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产后体重滞留 因素
下载PDF
亚麻针织物增强聚丙烯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红霞 周艳卫 黄故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9-34,共6页
本文以天然亚麻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为基体,编织形成不同纤维体积比、不同结构的亚麻/聚丙烯针织物预制件,并经过热压复合制备形成一定的亚麻/聚丙烯针织物增强热塑性绿色环保的民用纺织复合材料。通过对增强纤维及基体材料性能的分析... 本文以天然亚麻纤维为增强纤维,聚丙烯为基体,编织形成不同纤维体积比、不同结构的亚麻/聚丙烯针织物预制件,并经过热压复合制备形成一定的亚麻/聚丙烯针织物增强热塑性绿色环保的民用纺织复合材料。通过对增强纤维及基体材料性能的分析,以及对预制件和复合材料板材结构参数和制备工艺的设计和分析,得到较优的产品结构和制备工艺,认为亚麻/聚丙烯针织结构预制件的编织工序简单且效率高,并可直接热压复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4层、6层预制件热压过程中施加的最大压力为10MPa时最优,8层预制件热压过程中施加的最大压力为15MPa时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聚丙烯 针织物 预制件 热塑性复合材料
下载PDF
健康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变化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婷婷 孟忻 +1 位作者 汪军 王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观察正常女性、健康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的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变化和差异。方法经我院妇产科检查确诊的子痫前期患者22例22眼(子痫前期孕妇组)、孕20周以上的健康孕妇22例22眼(健康孕妇组)以及正常女性22例22眼(正常... 目的观察正常女性、健康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的黄斑中心凹下不同脉络膜分层厚度的变化和差异。方法经我院妇产科检查确诊的子痫前期患者22例22眼(子痫前期孕妇组)、孕20周以上的健康孕妇22例22眼(健康孕妇组)以及正常女性22例22眼(正常女性组)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采用OCT测量受检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脉络膜大血管层厚度(large choroidal vessel thickness,LCVT)、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血管层厚度(medium choroidal vessel thickness,MCVT),并比较三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三组间年龄、等效球镜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健康孕妇组与子痫前期孕妇组的孕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女性组、健康孕妇组、子痫前期孕妇组的SFCT分别为(263.45±69.66)μm、(310.55±55.63)μm、(350.41±54.32)μm;LCVT分别为(188.25±60.88)μm、(213.27±65.31)μm、(264.77±56.21)μm;MCVT分别为(75.20±33.65)μm、(97.27±22.14)μm、(85.64±20.93)μm。三组受检眼SFCT、LCVT、MCV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健康孕妇组SFCT、MCVT较正常女性组厚,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LC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子痫前期孕妇组SFCT、LCVT较健康孕妇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MC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健康孕妇SFCT、LCVT厚度增加,MCVT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孕妇 视网膜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黄丽娇 梁梅珍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344例孕妇分为低BMI组(BMI&... 目的研究不同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量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水平将344例孕妇分为低BMI组(BMI<18.5 kg/m2,55例)、正常组(BMI 18.5~24 kg/m2,225例)和超重组(BMI≥24 kg/m2,64例);按孕期体质量增加幅度,分为增重不足组(31例)、增重正常组(128例)和增重过多组(185例)。比较各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等。结果超重组及增加过多组妊娠并发子痫前期(53.13%、29.73%)、羊水过多(57.81%、31.89%)、胎膜早破(39.06%、38.38%)、早产(70.31%、34.05%)、胎儿宫内窘迫(32.81%、16.22%)、巨大儿(56.25%、26.49%)及新生儿低血糖(65.63%、37.30%)发生率显著增加,剖宫产(79.69%、47.57%)率最高,分别与其对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比BMI正常组子痫前期(47.27%vs 6.22%)、羊水过多(45.45%vs 6.67%)、胎膜早破(83.64%vs 8.44%)、早产(40.00%vs 5.33%)发生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BMI组及增重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12.73%vs 25.81%)出生率最高,孕前BMI正常及增重正常组妊娠期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最小、剖宫产率(16.89%、5.47%)最低,新生儿结局最好(均P<0.05)。结论孕前超重及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可增加GDM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及剖宫产率的危险性,尤其是超重者应纳入GDM高危妊娠管理,严格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总增幅在合适范围内,以减低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体质量指数 孕前 孕期 体质量增加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