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Regional Rainstorm Process in South Shaanxi during July 17-18,2010
1
作者 Su Junhui Xu Yu Hou Jianzho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1期4-8,共5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high-altitude aerial and ground data, regional intensive rainfall data,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satellite cloud data,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South Sha... Based on conventional high-altitude aerial and ground data, regional intensive rainfall data, Doppler weather radar and satellite cloud data,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 regional rainstorm in South Shaanxi during July 17 -18, 2010 was discussed deep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soscale weather system resulted in the heavy storm directly besides favorable large-scale background, and th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had strong local and sudden characters. In addition, heavily concentrated wa- ter vapor in the troposphere at low and middle altitudes as well as existence of unstable conditions of convection might be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 ment of the system, while dynamic action of terrain, ground weak cold front and disturbance of the low-level jet stream might trigger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rainstorm Unstable convection TERRAIN south shaanxi China
下载PDF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n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South Shaanxi Province
2
作者 李文正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8期75-79,84,共6页
Eco-tourism theories were taken as the instruction in this study,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also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and conduct questionnaire processing to nearby residents of 10 eco-touri... Eco-tourism theories were taken as the instruction in this study,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also combined to investigate and conduct questionnaire processing to nearby residents of 10 eco-tourism scenic areas in south Shaanxi Province,so as to quantify and evaluate the various effec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on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is region.Particularly,the quantitative value and weight value of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were utilized to quantify,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generated by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Shaanxi Province.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s were 'good',however,these 3 kinds of effects have not been coordinated well,thu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eco-tourism have not been well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shaanxi PROVINCE ECO-TOURISM TOURISM DESTINATION Comprehensive effects
下载PDF
Tourism-guided Planning of Immigrant Relocation:A Case Study of Phoenix Mountain Resort Park in Hanyin County, South Shaanxi
3
作者 ZHANG Rui DU Le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settlement policy in southern Shaanxi has produced a lot of rural immigrants that need urgent resettlement. The subsequent settlement problem is the core issue of migration policy. Al...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settlement policy in southern Shaanxi has produced a lot of rural immigrants that need urgent resettlement. The subsequent settlement problem is the core issue of migration policy. All kinds of special background and demand of these "rural immigrant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resettlement planning.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planning of rural immigrant relo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urism industry, so as to create a new living environment for immigrants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ultural context, and revitalize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south Shaanxi. Firs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resettlement policy in south Shaanxi. Second, taking the Phoenix Mountain Resort Park in Hanyin Coun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used SWOT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comprehensive tourist service area. Third,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specific concepts and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igrant relocation in south shaanxi New urbanization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cultures Tourism planning Design of featured folk dwelling
下载PDF
Dry Intrusion Analysis of A Heavy Rainstorm in Southern Shaanxi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瑞芳 郭大梅 +1 位作者 李萍云 侯建忠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12期25-29,共5页
[Objective] On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in the south area of Shaanxi was expounded.[Method] By employing the NCEP/NCAR 1°×1°reanalysis data,routine observation and automatic precipitation station dat... [Objective] One regional rainstorm weather in the south area of Shaanxi was expounded.[Method] By employing the NCEP/NCAR 1°×1°reanalysis data,routine observation and automatic precipitation station data,the large scal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field of regional precipitation in the south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July 16-18 in 2010 was expounded.By dint of physical quantity such as the meridional wind,relative humidity and false relative temperatu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y intrusion and its role in rainstorm were expounded.[Result] The mild and high latitude at 500 hPa was stable.The continental high pressure and subtropical high pressure were stable.The 700 and 850 hPa shear lines or low vortexes were the main influence system that resulted into large scale of rainstorm in south Shaanxi.The landing typhoon had distinct influences on the importance of storm.The influence of typhoon and subtropical high was mutual.It not only formed and strengthened the torrent in the low air,also transmitted water vapor and energy incessantly to the south area of Shaanxi,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augment of rainstorm.There were two distinct dry intrusions in the rainstorm process,showing a dense dry layer in the high layer of convective layer.The existence of dry layer was conduct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convective unstable energy in the low layer.The release of convective unstable energy could transmit warm and wet airstream in the low level to the higher level,being conductive to the occurrence of precipitation.The analysis of θse in the warp direction vertical profile suggested that there was frontal zone in this rainstorm process and the dry air activity in this rainstorm process was very strong.[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the forecast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TORM Dry air intrusion south area of shaanxi China
下载PDF
晚清王榘两通手札考释
5
作者 熊黎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4-74,共11页
王榘,清晚期汉中褒城县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晚年长期任汉南书院山长。现发现王榘手札两通,内容围绕其大女儿的婚事展开,亦涉及王榘早年选择留京补缺的艰难心路历程及其在京生活困苦和补缺名次等状况,是反映晚清汉中籍京官生活的重要文献... 王榘,清晚期汉中褒城县人,曾任户部员外郎,晚年长期任汉南书院山长。现发现王榘手札两通,内容围绕其大女儿的婚事展开,亦涉及王榘早年选择留京补缺的艰难心路历程及其在京生活困苦和补缺名次等状况,是反映晚清汉中籍京官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通过对两通手札的多维度考释,厘清了王榘的作信时间和早年职官身份等问题,既可管窥晚清京官生活之窘迫,亦能体会拔贡补缺之不易,弥补史传记载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榘 手札 作信人 拔贡补缺 陕南方言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下南路”移民运动的三维探赜
6
作者 薛浩 朱新屋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灾荒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分布差异,一条从陕北北部向南部迁移的路线即“下南路”逐渐形成,这种自发而又零散的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应对财政危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边... 清末民初,由于战乱、灾荒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分布差异,一条从陕北北部向南部迁移的路线即“下南路”逐渐形成,这种自发而又零散的移民活动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应对财政危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下的边区政府因应时势,逐步完善移民政策,将自发、零散的“下南路”移民活动变为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行为,并同群众密切结合而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就此而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下南路”移民运动的兴起是历史传统、现实矛盾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在合理调配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下南路” 移民
下载PDF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竹子引种栽培技术
7
作者 王一循 李作军 +1 位作者 周永梅 曹崇文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50-54,共5页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竹北移”引种工作,目前保留竹种已达20属180种。在多年的竹子引种栽培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陕西西安地区较为成功的竹子栽培技术,其中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种苗年龄应≤3年;2)母竹所带土球大...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南竹北移”引种工作,目前保留竹种已达20属180种。在多年的竹子引种栽培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陕西西安地区较为成功的竹子栽培技术,其中关键技术要点包括:1)种苗年龄应≤3年;2)母竹所带土球大小对成活率影响较大,应根据每蔸母竹秆数和秆径而定;3)综合利用地形,将非刚竹属竹种与刚竹属竹种交替划分栽植地块,更有利于栽植成功;4)栽植时间一般为春季2月底至3月底,或秋冬季10月份至11月上旬;5)冬季对耐寒稍差的竹种做防寒、防风处理,以帮助其顺利越冬。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扩大竹子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引种 南竹北移 栽培技术 陕西
下载PDF
陕南石笋稳定同位素记录中的古气候和古季风信息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5 位作者 Dorte Paulsen 王非 陈文寄 尹功明 程海 R.L.Edwards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12期63-78,共16页
采自陕西省柞水县的石笋给出了过去 750a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以及全新世和80~ 330ka之间的低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定年方法使用了石笋生长纹层计数法、2 10 Pb法和TIMS2 30 Th法。分析了石笋中δ18O和δ13C的气候含义 ,认为当δ18O和δ... 采自陕西省柞水县的石笋给出了过去 750a来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以及全新世和80~ 330ka之间的低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定年方法使用了石笋生长纹层计数法、2 10 Pb法和TIMS2 30 Th法。分析了石笋中δ18O和δ13C的气候含义 ,认为当δ18O和δ13C值变重时 ,指示干热的气候组合 ,当δ18O和δ13C值同时变轻时 ,指示湿冷的气候组合。在长时间尺度δ18O值的变化以反映温度变化为主 ,δ13C值的变化反映湿度变化为主。当δ18O变轻 ,而δ13C变重时 ,指示干冷气候。这时期的夏季风很弱而冬季风很强 ,相反 ,当δ18O变重 ,而δ13C变轻时 ,指示湿热气候 ,表明夏季风很强 ,冬季风很弱。过去 750a的记录中分为 :公元 12 50~ 152 0年的温暖中世纪 (MedievalWarmPeriod) ,公元 152 0~ 182 0年的湿冷小冰期 (LittleIceAge)和公元 182 0年以来的温热期。全新世的气候在 4 0 0 0a左右有一显著的变化。在此时之前的温度低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 ,而在此之后的温度高于全新世的平均气温。全新世气候记录可细分为 18个不同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8O 全新世 Δ^13C 石笋 冬季风 古季风 夏季风 柞水县 记录 陕南
下载PDF
陕西南部早寒武世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两新种记述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云焕 李勇 +4 位作者 邵铁全 王瑶培 于波 韩会平 杨剑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对陕西宁强宽川铺地区灯影组宽川铺段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两个新种Emeiconularia amplicanalis sp.nov.和Carinachites platus sp.nov.进行了记述。外表形态多样、个体大小悬殊的两辐对称、三辐对称和四辐对称的carinachitids系列... 对陕西宁强宽川铺地区灯影组宽川铺段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两个新种Emeiconularia amplicanalis sp.nov.和Carinachites platus sp.nov.进行了记述。外表形态多样、个体大小悬殊的两辐对称、三辐对称和四辐对称的carinachitids系列标本的发现,揭示了陕南地区早寒武世丰富多样的carinachitids生命世界。三辐射对称的Emeiconularia在四川峨眉及陕西南部的震旦-寒武系界线附近都有分布,因而对前寒武纪—寒武纪跨界地层具有划分对比意义。两新种的发现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早期锥石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证实多样性的刺细胞动物在早寒武世早期已经存在的假说提供了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壳化石 原始锥石类 carinachitids 梅树村阶 寒武纪 陕西南部 早寒武世早期 新种记述 锥石类 原始
下载PDF
陕南早寒武世具口部的磷酸盐化Punctatus及其胚胎化石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云焕 李勇 +5 位作者 邵铁全 朱志新 于波 王焯 张琬茜 李荣西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94,共13页
报道陕西南部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的Punctatus锥体标本、保留精美软组织特征的口部标本和可能的胚胎标本。对Punctatus软组织及整体形态功能研究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代表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 报道陕西南部灯影组宽川铺段地层中发现的Punctatus锥体标本、保留精美软组织特征的口部标本和可能的胚胎标本。对Punctatus软组织及整体形态功能研究表明,Punctatus在分类上可能更接近于腔肠动物的水螅型,代表初具原始触手的腔肠动物早期演化类型。在上万枚与Punctatus共生的球状化石中,发现若干枚可能的原肠期胚胎及胚胎发育晚期标本,在此基础上提出PunctatusemeiensisHe,1980花冠状口部可能经历的胚胎发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NCTATUS 口部构造 腔肠动物 胚胎化石 梅树村期 灯影组宽川铺段 陕南
下载PDF
陕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Ⅱ)——陕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地位及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景群 王谊 +2 位作者 王金照 吕淑杰 苟小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0-183,188,共5页
陕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地位明显,具有开发多功能、多层次旅游产品的潜力,可成为未来陕南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目前严重的水灾、无序开发、基础设施差、资源不清以及布局欠合理等问题,提出了重视资源的普查和分类与分级,积极建设旅... 陕南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地位明显,具有开发多功能、多层次旅游产品的潜力,可成为未来陕南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针对目前严重的水灾、无序开发、基础设施差、资源不清以及布局欠合理等问题,提出了重视资源的普查和分类与分级,积极建设旅游发展平台,全面规划,树立构筑"生态旅游大区"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南部 生态旅游 经济地位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易地移民搬迁对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活动的影响机制——来自陕南地区的证据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聪 李萍 +1 位作者 韩秀华 冯伟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1,共8页
基于农户模型和新迁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利用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概率模型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参与外出务工的影响,之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深入分析了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外出务工成为搬迁农户生计活动的重要表... 基于农户模型和新迁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利用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概率模型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参与外出务工的影响,之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深入分析了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外出务工成为搬迁农户生计活动的重要表征,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外出务工的影响较为复杂,两者相互作用;外出务工对农户参与移民搬迁项目起到促进作用,而参与移民搬迁项目后,由于本地非农就业的机会被挤占而导致外出务工活动更受当地农户倚重;同时,移民搬迁对搬迁农户外出务工的影响并非体现在促进新的家庭参与到外出务工活动当中,而是通过影响搬迁农户对家庭内部外出务工策略的调整来提高汇款收入,从而规避次生贫困风险以实现在安置地的生计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移民搬迁 陕南 搬迁户 外出务工 农户模型
下载PDF
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来自陕南的证据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聪 康博纬 +1 位作者 李萍 高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23,共9页
为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将农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取的各种收益进行整合和量化,利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搬迁类型和特征家庭的生态... 为从微观农户视角分析易地移民搬迁对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将农户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取的各种收益进行整合和量化,利用在陕南安康地区的入户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搬迁类型和特征家庭的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和依赖度差异,并进一步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获得的生态系统总净收益、供给、调节、文化等服务净收益以及社会经济净收益均高于非搬迁户;不同搬迁特征的农户之间的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差异显著;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能有效的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程度,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利于农户收入结构的优化,在降低从生态系统获取供给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经济收入所占比重;自愿搬迁、集中安置和新阶段的移民等特征也在降低农户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依赖上起到了积极作用,自愿搬迁的农户比非自愿搬迁农户能更好的应对和适应向非资源依赖型生计模式的转变。集中安置的方式能够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和政策溢出,使农户有机会获得更多配套和后续支持,从而提高对外部机会和资源的占有能力,拓宽非资源型收入的途径,此外,新阶段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所提供的惠民措施和补贴力度都较以往零星的自主搬迁有较大提高,同时也强调搬迁农户在非农转变过程中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和引导。本研究为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与家庭福祉在微观尺度的结合提供路径支持和方法借鉴,也为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持续推进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移民搬迁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依赖度指数 农户 陕南
下载PDF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34
14
作者 强菲 赵法锁 段钊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对区内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物质组成等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地质灾害以堆积层滑坡为主,岩质崩塌次之;滑坡规模以小型、浅层和等长式为主,崩塌以小型、等长式为主。地... 为进一步研究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及空间分布规律,对区内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物质组成等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地质灾害以堆积层滑坡为主,岩质崩塌次之;滑坡规模以小型、浅层和等长式为主,崩塌以小型、等长式为主。地质灾害空间点密度呈"四高两低"分布,崩塌呈"三高四低"分布,泥石流呈"三高两低"分布。地质灾害、断裂、河流及道路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滑坡(崩塌)面积与体积(长、宽)之间具有幂律相依性,面积与体积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结论为陕南秦巴山区移民搬迁安置选址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秦巴山区 地质灾害 发育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楠 王小文 卓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制定的评价方法,采用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环境质量指数5个指标,对陕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植被覆盖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处于优等水平。结合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分析了陕南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认为水土流失是该区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生态安全经济效益宣传等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地区 生态环境状况 水土流失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关中—陕南地区降雨量空间插值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白江涛 白建军 +1 位作者 王磊 蒋之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72-20876,20895,共6页
[目的]比较4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分析研究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为例,采用该地区72个气象观测站点59年的降水量资料,结合GIS空间插值技术,以国际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30 m×30 m网格DEM为基础,... [目的]比较4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分析研究区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为例,采用该地区72个气象观测站点59年的降水量资料,结合GIS空间插值技术,以国际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站30 m×30 m网格DEM为基础,选取IDW、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对关中—陕南地区72个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并分区域随机选取其中10个站点的降水量数据对4种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进行检验,以此确定最佳插值方案,分析研究区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顾及地形因素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效果最佳,并能真实地反应研究区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普通克里金法次之,反距离加权法和径向基函数法较差。对插值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该研究区域降水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且降水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较大。[结论]顾及地形因素的协同克里金插值法效果最优,适用于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降雨量 空间插值 关中—陕南
下载PDF
陕西一类“东高西低型”暴雨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博 王楠 +1 位作者 姜明 华灯鑫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993,共13页
以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初始场,加入常规观测资料、西安理工大学小型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激光雷达雨前探测资料,对2015年4月初发生在陕西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记为1504强降雨)开展高分辨中尺度模拟。在确保模拟资料质量可靠基础上... 以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初始场,加入常规观测资料、西安理工大学小型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激光雷达雨前探测资料,对2015年4月初发生在陕西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记为1504强降雨)开展高分辨中尺度模拟。在确保模拟资料质量可靠基础上,对模拟资料与观测资料开展综合诊断分析,研究了1504强降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这是一类"东高西低"型降雨过程,青藏高原东侧的暖低压与华北地区的冷高压共同导致暖湿气流与干冷空气在陕西南部交汇。饱和的大气是强降雨发生的有利条件(水汽含量达10.3 g·kg-1),而风速切变导致了强降雨的爆发,在此过程中诸要素与强降雨之间呈现出谷、峰相配的密切关联。"东高西低"形势的形成过程,体现的是降雨中心四周气压同时降低的特征,而非东部气压升高、西部气压降低的特征。在整个降压的过程中,西部气压降得更低、东部气压相对较高,由此构成"东高西低"的有利形势。最终,归纳了陕西这类"东高西低"型强降雨发生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东高西低 暴雨 概念模型
下载PDF
陕南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景群 苟小东 +2 位作者 王谊 吕淑杰 王金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6-50,共5页
以陕南生态旅游资源与多样性旅游功能为基础,提出了陕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开发建设原则与目标。陕南生态旅游开发以西安客源为核心市场,以三市为增长极,紧密依托两条铁路交通线,形成"一核-两轴—三极"的总体布局系统... 以陕南生态旅游资源与多样性旅游功能为基础,提出了陕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开发建设原则与目标。陕南生态旅游开发以西安客源为核心市场,以三市为增长极,紧密依托两条铁路交通线,形成"一核-两轴—三极"的总体布局系统,形成巴山北坡中高山生态旅游带、秦岭南坡中高山生态旅游带、汉江低山川道生态旅游带的"三带"与"十一个功能区"的网络格局。此外,结合目前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陕南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南部 生态旅游 开发战略
下载PDF
陕南、鄂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瓶状微化石”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逸 孙卫国 +1 位作者 何廷贵 陈孟莪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本文展示了陕西西乡和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中的三块棘状集合体标本 ,论证了西蒿坪段中的所谓瓶状微化石不是原生动物 ,而是一类接近于开腔骨类 Chancelloriids的多骨片后生动物化石。将过去在西蒿坪段中描述的 1 4属 38种“瓶状微... 本文展示了陕西西乡和湖北房县下寒武统西蒿坪段中的三块棘状集合体标本 ,论证了西蒿坪段中的所谓瓶状微化石不是原生动物 ,而是一类接近于开腔骨类 Chancelloriids的多骨片后生动物化石。将过去在西蒿坪段中描述的 1 4属 38种“瓶状微化石”合并成 1属 2种 ,即 Cam-brothyra ampulliformis Qian et Zhang,1 983和 C.truncata( Duan)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状微化石 开腔骨类 后生动物 下寒武统 中国
下载PDF
陕西南部大巴山区碘的分布规律与克汀病 被引量:5
20
作者 雒昆利 潘云唐 +4 位作者 王五一 谭见安 李海蓉 李日邦 王丽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68-73,共6页
通过对陕西南部大巴山地区的基岩、土壤、作物、泉水及地表水中含碘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发现本区环境中碘的分布很不均衡 ,变化较大 ,包括从极低碘到高碘的多种情况 .本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均富碘 ,岩石的含碘量为 0 .7~ 1 .9mg/... 通过对陕西南部大巴山地区的基岩、土壤、作物、泉水及地表水中含碘量和分布规律的研究 ,发现本区环境中碘的分布很不均衡 ,变化较大 ,包括从极低碘到高碘的多种情况 .本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均富碘 ,岩石的含碘量为 0 .7~ 1 .9mg/kg .在山坡坡度较缓的基性火成岩分布区的基岩、土壤、作物均富碘 ,一般为 1 .4~ 0 .9mg/kg .土壤的含碘量为 0 .2~ 2 .2mg/kg ;土豆的含碘量为 8~ 1 80 μg/kg .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 ,大巴山区大多数地区的土壤和作物缺碘 ,特别是碳酸盐岩分布区以及高大山头上部的土壤和作物均缺碘 .土壤和作物中含碘量与其分布区的基岩的岩性和含碘量以及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同时本区克汀病的分布和发病率与环境中碘的含量和分布也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规律 克汀病 陕西南部 大巴山区 基岩 土壤 作物 含碘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