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alaeomagnetic Study of the MineralizationAge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 ershan Area,Henan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Guanfu, Chen Zhihong, Ding Shiying and Ren FugenTianj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Tianjin,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1期74-86,共13页
Based on palaeomagnetic studies of th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area, Henan Province,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Beiling alteration-type gold ore deposit and the D... Based on palaeomagnetic studies of the Precambrian gold deposits in the Xiong'ershan area, Henan Province, the authors infer that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of the Beiling alteration-type gold ore deposit and the Dianfang breccia-type gold ore deposit started in the Proterozoic, and was superimposed by later mineralization, whereas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Jiguanshan quartz- vein type gold ore deposit is Yansha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ong' ershan area Precambrian palaeomagmatism gold deposits mineralization age
下载PDF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0
2
作者 邱庆伦 燕长海 +1 位作者 陈瑞保 卢书炜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1-286,共6页
基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矿物40Ar-39Ar年龄、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SHRIMP测年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140 Ma和... 基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矿物40Ar-39Ar年龄、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SHRIMP测年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140 Ma和120 Ma两个时期,其中钼钨铅锌矿系列主要形成于早成矿期,金矿形成于晚成矿期。根据与这两个成矿期所对应的岩浆热事件,说明是两期岩浆活动的结果,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下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燕山期 地球动力学背景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地区北岭金矿Pb、S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肖龙 申硕果 +5 位作者 黄丹峰 李敏 谭红霞 龚若飞 王子靖 李宗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的北岭金矿是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集主成矿阶段的矿石并挑选其中的黄铁矿进行铅和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208 Pb/204 Pb值为36.789~37... 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的北岭金矿是一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其金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采集主成矿阶段的矿石并挑选其中的黄铁矿进行铅和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208 Pb/204 Pb值为36.789~37.861,平均值为37.455;207 Pb/204 Pb值为15.383~15.505,平均值为15.444;206 Pb/204 Pb值为16.373~17.294,平均值为16.939。矿石铅μ值为9.36~9.43,平均值为9.38;Th/U值为4.04~4.17,平均值为4.09。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地幔,有壳源物质的混染。黄铁矿的δ34 S为-9.6‰^-16.6‰,平均为-14.85‰,表明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硫同位素发生了较强烈的分馏,分馏原因可能是因天水加入到成矿流体中导致氧逸度升高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北岭金矿 熊耳山地区 豫西
下载PDF
豫西熊耳山北岭金矿区马家河组安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肖龙 申硕果 +4 位作者 黄丹峰 李敏 叶萍 茹朋 程国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7-302,共16页
北岭金矿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矿区内的围岩主要为熊耳群马家河组火山岩。本文对马家河组安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旨在确定其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河组安山岩高碱,尤其富钾;稀土元素总量(ΣREE)... 北岭金矿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矿区内的围岩主要为熊耳群马家河组火山岩。本文对马家河组安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旨在确定其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马家河组安山岩高碱,尤其富钾;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154. 60×10^(-6)~200. 60×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弱的Eu负异常;岩石富集U、K、Pb、Nd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Th、Nb、Ta、Ce、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马家河组安山岩具有幔源岩浆的特征,其源区可能受到俯冲组分的改造使其地球化学特征发生变化;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结合其他资料分析认为,马家河组安山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可能是华北克拉通的伸展、裂解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岭金矿 马家河组 安山岩 地球化学 熊耳山地区
下载PDF
熊耳山地区红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5
作者 侯红星 张德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红庄金矿是黄金部队在熊耳山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红庄-青岗坪断裂交汇部位,中元古代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红庄金矿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多源性,主要为... 红庄金矿是黄金部队在熊耳山地区开展金矿勘查发现的一个大型金矿床。矿床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红庄-青岗坪断裂交汇部位,中元古代熊耳群中酸性火山岩地层中。稳定同位素资料显示红庄金矿成矿元素和成矿热液具多源性,主要为幔源或下地壳源,部分来自于熊耳群火山岩。红庄金矿金矿化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1.7~2.71km,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均一温度为302℃,盐度w(NaCl eq)为4.6%~5.7%;第二阶段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矿化形成深度约0.9~1.16km,有部分大气降水混合,均一温度为112~150℃,盐度叫(NaCk)为1.7%~2.0%。矿床受控于近EW向马超营断裂,形成于华北东部南北主应力场向东西主应力场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岩石圈大规模减薄作用开始之初,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晚期,属与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对红庄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的综合研究及地质勘查工作成果表明,近EW向断裂不仅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同时也可作为储矿构造;本区区域构造-岩浆-流体活动强烈,成矿物质来源丰富,成矿空间范围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深部及外围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红庄金矿的发现对指导本区外围金及多金属勘查工作具有一定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红庄 熊耳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