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鞍华影片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特色 被引量:3
1
作者 倪祥保 陈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剧情化叙事方面以及将百姓日常生活与节庆文化很好融合再现生活真实方面等,都很好地服务于再现香港社会生活真实、时代发展变迁和塑造社会普通人艺术形象的任务,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她电影创作接地气的细腻及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许鞍华影片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 《女人四十》 《天水围的日与夜》 《桃姐》
下载PDF
论许鞍华电影的现实主义——《桃姐》和《黄金时代》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王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香港女导演许鞍华向来以女性关注著称,尤其倾向关注女性的困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桃姐》和《黄金时代》是她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电影虽然人物类型和时代背景都有较大差异,却显示了许鞍华现实主义风格的多样和丰富。《桃姐》... 香港女导演许鞍华向来以女性关注著称,尤其倾向关注女性的困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桃姐》和《黄金时代》是她的代表性作品,这两部电影虽然人物类型和时代背景都有较大差异,却显示了许鞍华现实主义风格的多样和丰富。《桃姐》沿袭她一以贯之的普通人命运话题,以真实生动的细节见长,表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朴素之美。《黄金时代》则借助对镜独白与文学语言来追忆历史人物,以求对再现传奇的真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电影 《桃姐》 《黄金时代》 现实主义
下载PDF
从《桃姐》看许鞍华的电影追求与宿命
3
作者 吕燕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作为香港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许鞍华善于塑造女性形象,我们从她执导的女性电影里,可以隐约窥见导演许鞍华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独特理解与思考。桃姐的命运与许鞍华的电影宿命颇有相似之处,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许鞍华的电影追求,我们或许... 作为香港影坛最具影响力的女导演,许鞍华善于塑造女性形象,我们从她执导的女性电影里,可以隐约窥见导演许鞍华对女性悲剧命运的独特理解与思考。桃姐的命运与许鞍华的电影宿命颇有相似之处,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许鞍华的电影追求,我们或许可以很好地体察其中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桃姐》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悲剧命运
下载PDF
徐静蕾电影女性意识的成长与缺失研究
4
作者 杜萱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1-45,共5页
从青春玉女到才女导演,70后女导演徐静蕾用6部影片完成了其身份的转变。她凭借女性性格优势,以女性的叙事视角,关怀女性的成长,书写独立的女性意识。影片以女性成长为叙事主题,女性在传统道德伦理及现代世俗人生中不停地裂变成长,进行... 从青春玉女到才女导演,70后女导演徐静蕾用6部影片完成了其身份的转变。她凭借女性性格优势,以女性的叙事视角,关怀女性的成长,书写独立的女性意识。影片以女性成长为叙事主题,女性在传统道德伦理及现代世俗人生中不停地裂变成长,进行自我认同,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觉醒。而随着商业化和消费文化的入侵,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却出现了消解和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静蕾电影 女性意识 成长裂变 缺失
下载PDF
论许鞍华影片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静 《职大学报》 2014年第5期27-29,123,共4页
在许鞍华的社会伦理影片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经过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最后回到中性立场解读社会问题。她始终以较温和的性别立场关注着女性在平凡生活中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 许鞍华 电影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