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mplified protocol for the semi-large scale recovery of plasmids from <i>Escherichia coli</i>grown on agar plates
1
作者 Masahiro Sato Eri Akasaka +4 位作者 Issei Saitoh Masato Ohtsuka Shingo Nakamura Takayuki Sakurai Satoshi Watanabe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年第7期406-408,共3页
Semi-large scale liquid cultivation of transformed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in medium (100-200 ml)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plasmid DNA (50-300 μg). However, this meth... Semi-large scale liquid cultivation of transformed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in medium (100-200 ml)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the acquisition of relatively large amounts of plasmid DNA (50-300 μg). However, this method requires an expensive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apparatus to precipitate E. coli before lysis, which is both laborious and time-consuming. Here, we demonstrate a method for agar plate-based cultivation of bacteria that does not employ a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apparatus. This procedure proves to be simple and reproducible, yielding an average of 82 μg of plasmid DNA per experiment. It may therefore be valuable for cloning/transfection experiments under limited financial backgr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r plate DNA Purification E. COLI Gene Engineering PLASMID
下载PDF
Cultivating the uncultured:Harnessing the“sandwich agar plate”approach to isolate heme-dependent bacteria from marine sediment
2
作者 Jing Zhang Qi-Yun Liang +6 位作者 Da-Shuai Mu Fengbai Lian Ya Gong Mengqi Ye Guan-Jun Chen Yuqi Ye Zong-Jun Du 《mLife》 CSCD 2024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In the classical microbial isolation technique,the isolation process inevitably destroys all microbial interactions and thus makes it difficult to culture the many microorganisms that rely on these interactions for su... In the classical microbial isolation technique,the isolation process inevitably destroys all microbial interactions and thus makes it difficult to culture the many microorganisms that rely on these interactions for survival.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a simple coculture technique named the“sandwich agar plate method,”which maintains microbial interactions throughout the isolation and pure culture processes.The total yield of uncultured species in sandwich agar plates based on eight helper strains was almost 10-fol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Many uncultured species displayed commensal lifestyles.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heme was the growth-promoting factor of some marine commensal bacteria.Subsequent genomic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eme auxotrophies were common in various biotopes and prevalent in many uncultured microbial taxa.Moreover,our study supported that the survival strategies of heme auxotrophy in different habitats varied considerably.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at cocultivation based on the“sandwich agar plate method”could be developed and used to isolate more uncultured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IVATION growth factors HEME sandwich agar plate uncultured bacteria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3 M^TM Petrifilm^TM Aerobic Count Plates with Pour Plates for Determination of Aerobic Plate Counts in Fermented Chile Mash
3
作者 Jorge A. Beall Ruben Zapata +1 位作者 Nancy C. Flores Willis M. Fedi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2年第8期1024-1028,共5页
Fermented chile pepper mash is a major food product in New Mexico.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r on methods to monitor i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a pour plate procedure with an overlay... Fermented chile pepper mash is a major food product in New Mexico.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fermentation process or on methods to monitor it,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examined a pour plate procedure with an overlay using plate count agar and 3 MTM PetrifilmTM Aerobic Count (AC) plates for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erobic bacterial counts during the fermentation of chile mash. Fifty chile mash samples were obtained directly from commercial fermentation vats and examined within 2 h of collection. Serial dilutions of the chile mash were prepared in Butterfield's Phosphate Buffer. 1 mL portions of the diluted samples were aliquoted in duplicate onto the AC plates and into empty Petri dishes. Plate count agar was poured and once the plates had solidified, they were overlaid with about 10 mL of PCA to minimize spreaders. Plates were incubated at 30 ℃ for 48 h and enumerated. Paired difference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log transformed data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plating procedures. For commercial chile mash samples, we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 plate counts and the pour plate counts (α = 0.05), 3 MTM PetrifilmTM AC plates are a good alternative to pour plat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otal aerobic counts in fermented chile mas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mentation chile pepper mash aerobic plate count petrifilmTM plate count agar.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平板计数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探讨
4
作者 丁秀琼 孙良娟 +1 位作者 庄秋明 陈国栋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本文综述了大肠埃希氏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平板计数法的建立背景、原理、优缺点,以期对该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方法修订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了大肠埃希氏菌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平板计数法的建立背景、原理、优缺点,以期对该方法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期为方法修订提供参考,从而更准确地进行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4-甲基伞形酮葡萄糖醛酸苷琼脂 平板计数法 技术性问题
下载PDF
溶菌酶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冯惠勇 徐亲民 孙国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4,共5页
论述了以溶壁微球菌 (Micrococcuslysodeikticus)为试验菌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2种生物测定方法 ,即传统的细胞悬浮液比浊法和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 ,2种方法检测数据的t检验在α =0 0 5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但同一样... 论述了以溶壁微球菌 (Micrococcuslysodeikticus)为试验菌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2种生物测定方法 ,即传统的细胞悬浮液比浊法和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 ,2种方法检测数据的t检验在α =0 0 5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但同一样品用琼脂平板扩散法重复测定数据的标准方差均小于比浊法 ,平均变异率分别为 3 4%和 5 6% ,说明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数据的离散程度小 ,重现性好 ,准确度高。而且 ,平板法操作简单 ,1次可检测样品数量大 ,是现行比浊法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生物测定方法 纸片琼脂平板法 比浊法 溶壁微球菌
下载PDF
蓝色凝胶平板法筛选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薇 杨树林 +1 位作者 宁长发 袁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6-490,共5页
从某炼油厂废水和油泥样中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和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8株。选择其中2株BS-03和BS-01作进一步研究。经初步鉴定2株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S-03和BS-01的发酵液表面张力由56.8mN/m分... 从某炼油厂废水和油泥样中经富集培养、蓝色凝胶平板和发酵液表面张力的测定筛选出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8株。选择其中2株BS-03和BS-01作进一步研究。经初步鉴定2株菌均属于假单胞菌属。菌株BS-03和BS-01的发酵液表面张力由56.8mN/m分别降至25.6mN/m和27.4mN/m。电喷雾质谱检测得到菌株BS-03的代谢产物鼠李糖脂主要成分是RhaC10C10,而菌株BS-01则为Rha2C10和Rha2C10C10,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326mg/L和58mg/L。菌株BS-03发酵液对苯、正己烷、正十八烷、柴油和原油的乳化性能都大于70%,而菌株BS-01发酵液则对这些物质的乳化性能不超过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筛选 蓝色凝胶平板 电喷雾质谱 乳化
下载PDF
几种芽胞杆菌溶血素BL基因及其溶血素的检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利国 王琦 +2 位作者 齐俊生 付学池 梅汝鸿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1-23,共3页
用PCR方法对几种芽胞杆菌溶血素BL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株蜡样芽胞杆菌含有溶血素BL基因hblA、hblC、hblD,其他枯草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检测到部分溶血素基因;通过血平板培养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含有溶血素... 用PCR方法对几种芽胞杆菌溶血素BL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株蜡样芽胞杆菌含有溶血素BL基因hblA、hblC、hblD,其他枯草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检测到部分溶血素基因;通过血平板培养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含有溶血素全部基因的菌株才会产生溶血环,从而为筛选不产生溶血素的有益芽胞杆菌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 基因 溶血素 PCR 血平板
下载PDF
滤膜法与倾注法两种方法检测内镜消毒效果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朱艳秋 张满 +3 位作者 杨怀 刘玮 薛婷 牟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39-542,共4页
目的比较滤膜法与倾注法检测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所有科室的全部内镜,采用滤膜法与倾注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共采集消毒后内镜192条,其中滤膜法与倾注法各检测96条,按消毒后内镜检出菌落数0、1~10、11~20、2... 目的比较滤膜法与倾注法检测内镜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所有科室的全部内镜,采用滤膜法与倾注法对内镜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共采集消毒后内镜192条,其中滤膜法与倾注法各检测96条,按消毒后内镜检出菌落数0、1~10、11~20、21~300、>300 CFU/件进行分组,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鼻咽镜、支气管镜、胃镜和肠镜倾注法和滤膜法检测内镜消毒后菌落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滤膜法检出的菌落数高于倾注法。倾注法检测内镜消毒效果合格率为91.67%,滤膜法为88.54%,两种方法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630)。结论滤膜法比倾注法更能检出消毒后内镜残留细菌菌落数,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消毒 效果 倾注法 滤膜法
下载PDF
海洋噬菌蛭弧菌对对虾病原菌及其他细菌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30
9
作者 杨淑专 黄庆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9-453,共5页
用宿主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海洋噬菌蛭弧菌对25株对虾病原菌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寄生作用,结果表明噬菌蛭弧菌菌株不同寄生的范围不同,但所有供试寄主细菌都能被某些蛭弧菌寄生,形成清晰的噬斑.
关键词 噬菌蛭弧菌 蛭弧菌 对虾 病原菌 寄生 海洋
下载PDF
艾纳香残渣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闻庆 庞玉新 +3 位作者 胡璇 杨全 张影波 邹婧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13-716,共4页
目的考察艾纳香残渣(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确定艾渣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艾渣中化合物进行提取得到艾渣总提取物,用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提取部位... 目的考察艾纳香残渣(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确定艾渣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体积分数80%乙醇对艾渣中化合物进行提取得到艾渣总提取物,用适量水混悬后,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提取部位;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艾渣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圈直径;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艾渣醇提部位及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部位主要为三氯甲烷萃取物,该萃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说明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极性较小的化合物。结论艾渣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尤以三氯甲烷萃取部位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制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渣 提取部位 抑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二倍稀释法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与其毒力的关系 被引量:26
11
作者 胡景江 樊美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用液体培养和明胶琼脂平板法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以及同一菌株的不同世代间产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存在... 用液体培养和明胶琼脂平板法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以及同一菌株的不同世代间产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白僵菌的胞外蛋白酶活力是构成毒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明胶琼脂平板法是测定白僵菌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胞外蛋白酶 马尾松毛虫 毒力
下载PDF
土壤嗜铁细菌C19的筛选、分子鉴定及其对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林超 余贤美 +3 位作者 王春妮 李书莹 贺春萍 郑服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期94-98,共5页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采用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3个产嗜铁素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C19对12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 利用LB液体培养基进行生物富集,采用CAS(Chrome Azurol S)检测平板法,从海南岛橡胶树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3个产嗜铁素细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其中嗜铁能力较强的菌株C19对12个常见炭疽菌和镰刀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Fusarium solani等9个菌株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好的生防潜能。扩增菌株C19的16S rDNA序列,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片段长度为1 525 bp,经Blastn搜索进行序列比对,该细菌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铁细菌 CAS检测平板法 16S RDNA 分子鉴定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一种高效准确定量计数噬菌体肽库目标分子的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可耕 曾庆仁 +2 位作者 禹正杨 曾铁兵 刘彦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与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测定少量、中量和大量噬菌体的效价。结果显示,双层琼脂平板法与Real-time PCR法均可准确测定噬菌体效价。双层琼脂平板法所得符合条件的平板约为总数的1/3,需重复测定10次... 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与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别测定少量、中量和大量噬菌体的效价。结果显示,双层琼脂平板法与Real-time PCR法均可准确测定噬菌体效价。双层琼脂平板法所得符合条件的平板约为总数的1/3,需重复测定10次,每次消耗噬菌体10μl,测得噬菌体效价的组内变异系数为4.93%~30.38%。Real-timePCR法重复测定3次即可,每次消耗噬菌体1μl,其组内变异系数仅为0.02%~0.25%,明显低于双层琼脂平板法。提示,Real-time PCR技术可简单、迅速地测定噬菌体效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效价 双层琼脂平板法 荧光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双层平板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媛 沈晓盛 +2 位作者 吴伟华 蔡友琼 徐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1-194,共4页
评价了双层平板(DLAP)计数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分析效果。通过在混合菌悬液和鱼、虾、贝等生物体中人为模拟染菌,并进行冷冻受伤减菌处理,采用DLAP计数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处理前后的菌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PN法、BCVM平... 评价了双层平板(DLAP)计数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分析效果。通过在混合菌悬液和鱼、虾、贝等生物体中人为模拟染菌,并进行冷冻受伤减菌处理,采用DLAP计数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处理前后的菌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PN法、BCVM平板计数法和TCBS平板计数法3种方法作为对照,运用SPSS软件分析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的控制条件下,4种方法对不同基质条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测定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在菌体活力不强或受伤状态下,DLAP计数法对该菌的测定结果与MPN法在同一水平上且缩短了5d的检验周期,其准确性优于BCVM平板计数法和TCBS平板计数法,具有省时、准确的特点,适合广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平板 MPN法 副溶血性弧菌 海产食品
下载PDF
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豪 唐菲 +1 位作者 骆辉 张艳秋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8-9,14,共3页
目的:研究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皿稀释法考察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 目的:研究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平皿稀释法考察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的抑菌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其对上述4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依次为:0.0625、0.0313、0.0625、0.0313mg/mL。结论: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体外具有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方木麻黄颗粒 琼脂扩散法 平皿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纳豆激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齐香君 桂丽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69-772,共4页
目的:确定一种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的方法。方法:建立琼脂粉-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的活性,并对本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琼脂粉-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具有... 目的:确定一种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的方法。方法:建立琼脂粉-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的活性,并对本法与纤维蛋白平板法、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琼脂粉-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纳豆激酶活性,具有溶圈明显、易于测量、机械强度好、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该法的测定下限为55IU·mL^(-1),精确测定范围为326.6~2 200IU·mL^(-1)。结论:琼脂粉-纤维蛋白平板法可以测定纳豆激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活性 琼脂粉一纤维蛋白平板法
下载PDF
O-(4-双胍基苯甲酰基)壳聚糖盐酸盐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照胜 孙岳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通过壳聚糖与含双胍基结构的芳酰氯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双胍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利用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与氯化亚砜的反应,得到盐酸对双胍基苯甲酰氯后,再在甲烷磺酸-二甲基亚砜(MeSO3H-DMSO)介质中与壳聚糖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O-... 通过壳聚糖与含双胍基结构的芳酰氯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双胍基化壳聚糖衍生物。利用对双胍基苯甲酸盐酸盐与氯化亚砜的反应,得到盐酸对双胍基苯甲酰氯后,再在甲烷磺酸-二甲基亚砜(MeSO3H-DMSO)介质中与壳聚糖进行缩合反应,得到了O-(4-双胍基苯甲酰基)壳聚糖盐酸盐(p-BGBC)。用FT-IR、1H-NMR、GPC和元素分析法分别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重均分子量(Mw)和胍基化度(DS)。用琼脂平板法测定了p-BGB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当p-BGBC的DS从16.2%提高至44.7%时,其对S.aureus的MIC从32μg/mL降至8μg/mL,对E.coli的MIC从64μg/mL降至16μg/mL;DS≥36.8%的p-BGBC对S.aureus和E.coli的抗菌活性已经超过苯扎溴铵。壳聚糖经酰基化改性引进双胍基结构后,得到的p-BGBC的抗菌性能明显改善,且其抗菌活性随DS的提高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酰基化 胍基化 抗菌性活 琼脂平板法
下载PDF
琼脂块法快速平板初筛米根霉L-乳酸高产菌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雪薇 盛灿梅 +1 位作者 周倩 高必达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0,共3页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CS-32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后,利用溴钾酚绿平板变色圈法及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透明圈筛选出18株变异株。基于上述方法,设计琼脂块溴钾酚绿变色圈法及琼脂块高锰酸钾-溴化钾透明圈法,对18株变异株... 以米根霉(Rhizopus oryzae)CS-323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UV)诱变后,利用溴钾酚绿平板变色圈法及高锰酸钾-溴化钾平板透明圈筛选出18株变异株。基于上述方法,设计琼脂块溴钾酚绿变色圈法及琼脂块高锰酸钾-溴化钾透明圈法,对18株变异株进行进一步筛选,经摇瓶初筛验证,琼脂块透明圈法能准确且迅速的判断菌株产酸大小,并对平板定量初筛检出高产株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L-乳酸 琼脂块法 平板初筛
下载PDF
一种细菌计数培养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德模 胡昌勤 +4 位作者 特玉香 马越 常炜 刘鹏 李景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698,共7页
目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是药典规定的细菌计数用培养基,因有反映该培养基质量不稳定,有必要研制一种更好的细菌计数培养基,载入中国药典。方法:通过10株代表菌,对3种培养基的初步筛选,研究出更适合细菌计数的培养基 PYA 后,并进一步优化;... 目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是药典规定的细菌计数用培养基,因有反映该培养基质量不稳定,有必要研制一种更好的细菌计数培养基,载入中国药典。方法:通过10株代表菌,对3种培养基的初步筛选,研究出更适合细菌计数的培养基 PYA 后,并进一步优化;以20批样品对本培养基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PYA 培养基优于营养琼脂培养基。结论:PYA 培养基现在是国内细菌计数的最好培养基,与国产英、美药典的大豆胰酪胨琼脂培养基质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计数 试验研究 营养琼脂培养基 质量不稳定 培养基质量 药典规定 中国药典 初步筛选
下载PDF
烟草青枯病菌有效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毕涛 王晓强 +5 位作者 李向东 杨永花 魏代福 宗浩 苏建东 杨举田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85-88,共4页
采用纸碟片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四霉素水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种... 采用纸碟片法测定了13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3%四霉素水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80%乙蒜素乳油、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种药剂能有效抑制烟草青枯病菌的生长,其中3%四霉素水剂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9.10 mm;6种药剂抑菌圈直径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复配药剂中,3%四霉素水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四霉素水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3%四霉素水剂+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按1∶1混合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9.20、18.33、17.73 mm,均优于单一药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菌 药剂筛选 纸碟片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