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s of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tex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Z80 magnesium alloy fabricated by annular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and backward extrusion 被引量:12
1
作者 Xi Zhao Shuchang Li +3 位作者 Zhimin Zhang Pengcheng Gao Shuailing Kan Fafa Ya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2020年第3期624-639,共16页
This paper provided an efficient single pass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method,annular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ACAE),for fabricating AZ80 magnesium alloy shell part.The effect of ACAE process on the microstructu... This paper provided an efficient single pass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SPD)method,annular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ACAE),for fabricating AZ80 magnesium alloy shell part.The effect of ACAE process on the microstructure homogeneity,textur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xtruded part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For comparison,conventional backward extrusion(BE)was also conducted on processing AZ80 part with same specific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AE process has a better capacity to refin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ramatic improve the deformation homogeneity of the extruded part than BE process.Due to two strong shear deformations were implemented,ACAE process could also concurrently modify the basal texture more notably than BE process.In particular,a bimodal texture was found in ACAE extruded part,which was greatly related to the enhanced synergetic action of basal slip and secondary<c+a>slip caused by the effective shear stress.More uniform and superior hardness along the thickness and height of part were achieved via ACAE process.Further surveying of tensile tests also showed that the part fabricated by ACAE proces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far more homogeneous tensile properties with an excellent balance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The remarkable enhanced tensile properties of ACAE extruded part could be primarily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grain refinement,which provided a powerful grain boundary strengthening effect and meaningfully suppr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twin-sized cracks during tensile deformation.It was established that ACAE process seemed to be a very promising single pass SP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g-based alloy shell parts with more 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and superio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annular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MICROSTRUCTURE TEX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Study on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in subcooled flow boiling through vertical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2
作者 DING Guo-zhong HUANG Su-yi SU Shun-yu LI Jia HU Xing-hua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07年第1期15-21,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the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for subcooled boiling flow in narrow annuli. First, the dryout point of subcooled flow boiling of water was measured in narrow an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the dryout point and heat transfer correlation for subcooled boiling flow in narrow annuli. First, the dryout point of subcooled flow boiling of water was measured in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under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pressure ranging from 0.1 to 0.3 MPa and low mass flow rate from 6 to 60 kgm^-2 s^-1. Experimental test channels were annular and heated bilaterally with the channel gap of lmm and 1.5mm, and heated length of 1500mm.The location of the dryout was observed and measured by experiment with investigating the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 effects on dryout poin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of dryout point is basically stable and repeating and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heat flux, mass flux and pressure, however, decreases with the gap size. Next, new correlations of CHF and critical vapor quality for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was proposed an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n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yout point heat transfer subcooled flow boiling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ryout point of flow boiling in narrow annular channels 被引量:1
3
作者 WU Ge-Ping QIU Sui-Zheng +2 位作者 SU Guang-Hui JIA Dou-Nan LU Dong-Hua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2-256,共5页
关键词 临界热通量 流动沸腾 干燥 核沸腾 狭窄环形通道
下载PDF
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特性研究
4
作者 金光远 王睿 +1 位作者 白镜湖 李伟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8-2326,共9页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 开展堆芯流动单元内两相逆流行为的实验研究,能为不同形态反应堆系统的顺利运行和应急处理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本研究对3×3棒束通道环状流中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携带行为、流动参数特性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携带周期由携带上行起始区域、完全上升环流区域和整体下行区域组成。实验工况根据Wallis判别式判断处于携带状态,根据Zapke和Alekseev判别式的预测结果则处于携带和不能携带的转换线上。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大值时,高速摄影捕捉到上行起始点;当压差达到局部最小值时,高速摄影拍摄到下行起始点。当液相流速低于0.1 m/s时,整体周期长度并无明显变化;当液相折算速度在0.1~0.3 m/s范围内,整体周期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上行与下行的时间比值变化较小,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3 m/s时该比值则随气相折算速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液相流速低于0.2 m/s时,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当液相流速逐渐增加,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高于气相折算速度的量逐渐减小;当液相折算速度高于0.2 m/s,在高气相折算速度条件下携带起始混流上升速度低于气相折算速度。发生并流-逆流不稳定性的原因是在不同区域内气芯变化的携带力和液相重力的周期性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环状流 流动不稳定性 逆流
下载PDF
荷电颗粒在旋转环形通道内分离性能研究
5
作者 沈家鑫 彭慧 +2 位作者 王彦入 尹招琴 包福兵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1-498,共8页
为研究带电旋转环形通道内荷电颗粒的运动和沉积特性,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流离散颗粒法对带电旋转环形通道内的荷电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粒径、电压、入口雷诺数和通道长径比等参数对荷电颗粒运动和... 为研究带电旋转环形通道内荷电颗粒的运动和沉积特性,本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流离散颗粒法对带电旋转环形通道内的荷电颗粒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粒径、电压、入口雷诺数和通道长径比等参数对荷电颗粒运动和沉积的影响,研究了荷电颗粒在旋转通道内离心力与电场力之间的竞争关系,探索了离心力和电场力导致的荷电颗粒运动和沉积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单个不同粒径颗粒具有不同的颗粒逃逸电压区间,区间的大小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且区间的宽度随着通道长径比的增大将会明显变小;多个颗粒的逃逸率曲线,不同粒径的颗粒将会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随着长径比的增大,颗粒逃逸率曲线的高度与交叉会有明显的减小,而随着转速的增大,颗粒逃逸率曲线的交叉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且高度不会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颗粒 旋转流场 环形通道 分离性能 扩散荷电
下载PDF
环形流道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和过滤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李路明 朱德兰 +5 位作者 张锐 郑长娟 赵泽晋 洪明 KHUDAYBERDI Nazarov 柳昌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0-148,共9页
为探究直线形流道和环形流道叠片过滤器对水中泥沙的过滤能力,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两种过滤器在4种沙粒级配中值粒径(106、121、126和165μm)、3种含沙量(0.10、0.15和0.20 g/L)和5种进口流量(1.5、2.0、2.5、3.0和3.5 m3/h)下的水头... 为探究直线形流道和环形流道叠片过滤器对水中泥沙的过滤能力,首先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两种过滤器在4种沙粒级配中值粒径(106、121、126和165μm)、3种含沙量(0.10、0.15和0.20 g/L)和5种进口流量(1.5、2.0、2.5、3.0和3.5 m3/h)下的水头损失和过滤性能,然后以过滤器水头损失、堵塞均匀度、拦沙量、拦截泥沙粒径分布等作为评价指标,使用熵权法优选叠片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清水条件下,环形流道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小于直线形流道叠片过滤器。含沙水条件下,直线形流道的叠片过滤器水头损失达到8 m时间较环形流道叠片过滤器延长10倍,且水头损失降幅最大达到52.5%,总拦沙量最大提高6.3%,中值粒径大于110μm的配沙,平均拦沙量提高0.22%。该研究提出的环形流道可替代传统的直线形流道,在不降低过滤能力的前提下减小过滤器水头损失,延长反冲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叠片过滤器 环形流道 拦沙能力 水头损失 反冲洗周期
下载PDF
页岩气井固井分级式环空憋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焦利宾 汪瑶 +5 位作者 代锋 郑友志 胡锡辉 唐雪媛 胡小强 孙坤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3期253-258,共6页
防止环空异常带压以提高固井水泥环密封完整性是页岩气井安全高效开发的有力保障。固井候凝期间,水泥浆因失重导致环空液柱压力下降,地层流体窜入环空发生窜流,通常严重影响固井质量。针对页岩气井固井难点,研究了现场用水泥浆的失重过... 防止环空异常带压以提高固井水泥环密封完整性是页岩气井安全高效开发的有力保障。固井候凝期间,水泥浆因失重导致环空液柱压力下降,地层流体窜入环空发生窜流,通常严重影响固井质量。针对页岩气井固井难点,研究了现场用水泥浆的失重过程与静胶凝强度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三种水泥浆中快干浆的静胶凝强度发展最快,过渡时间最短(30 min);在静胶凝强度达到48 Pa时,缓凝浆失重率为1.04%,快干浆失重率达到85.2%,在过渡时间段内(48~240 Pa之间),中凝浆的失重速率最快,缓凝浆和快干浆的失重速率较慢;基于模拟计算环空憋压过程,在Z201井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显示固井质量得以改善,第一界面合格率为97%,第二界面合格率为95.9%,气层段水泥胶结良好。分级式环空憋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 气窜 环空憋压 失重 静胶凝强度 固井质量
下载PDF
环形通道排气流量调节装置设计研究
8
作者 武俊虎 薛洪科 +3 位作者 杨晓光 李云辉 刘哲 黄琨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2期95-98,102,共5页
为反映轮盘动力源试验器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气动性能,排气系统流量调节装置应尽可能接近试验件的出口。文中设计了一种在轮盘试验件出口处设置环形通道排气流量的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压缩气体的流通面积和试验件的排气流量,调节该试验器在... 为反映轮盘动力源试验器的实时工作状态和气动性能,排气系统流量调节装置应尽可能接近试验件的出口。文中设计了一种在轮盘试验件出口处设置环形通道排气流量的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压缩气体的流通面积和试验件的排气流量,调节该试验器在工作范围内特定转速下的工作状态,满足了动力源的试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通道 排气系统 流量调节装置
下载PDF
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数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相杰 温济铭 +1 位作者 高璞珍 田瑞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5-1362,共8页
自下而上的湍流混合对流在特定工况下表现出独特的传热现象,在工程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FD方法,对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格拉晓夫数(Gr)较小时,浮升力抑制对流传热,使得混合对流努... 自下而上的湍流混合对流在特定工况下表现出独特的传热现象,在工程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CFD方法,对竖直环形通道内的湍流混合对流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格拉晓夫数(Gr)较小时,浮升力抑制对流传热,使得混合对流努塞尔数(Nu_(M))低于相同雷诺数(Re)纯强迫对流的努塞尔数(NuF);随着Gr的增加,Nu_(M)逐渐恢复甚至增强。拟合得到了Symolon形式的混合对流传热关联式,并将混合对流现象划分为强迫对流区、混合对流传热抑制区和自然对流传热强化区。混合对流对传热的影响可以归纳为间接效应,即浮升力改变平均速度场,导致湍流的层化或恢复,使得对流传热被抑制或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环形通道 湍流混合对流 浮升力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环腔流道太阳能空气吸热器的光-热转换特性研究
10
作者 谢欣旖 颜健 彭佑多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74-1180,共7页
吸热器是太阳能聚光热利用系统中光-热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文章针对一种简单结构的环腔流道吸热器,采用光线跟踪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实现光热耦合,建立了含石英窗环腔流道空气吸热器的耦合传热数值模型,探讨了碟式聚光器焦距、太阳... 吸热器是太阳能聚光热利用系统中光-热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文章针对一种简单结构的环腔流道吸热器,采用光线跟踪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实现光热耦合,建立了含石英窗环腔流道空气吸热器的耦合传热数值模型,探讨了碟式聚光器焦距、太阳直接辐射强度、质量流量、入口温度以及能流分布形式(非均匀与均匀能流分布)对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吸热器热效率和出口温度受焦距影响不大,但壁面峰值温度随焦距增大而急剧上升;热效率与质量流量呈正相关而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irect Normal Irradiance,DNI)呈负相关,出口温度反之,当DNI=800 W/m^(2),质量流量m=0.0166 kg/s时,吸热器综合热性能最优,热效率和出口温度分别为74.70%和478.74 K;出口温度受入口温度直接影响以几乎相同的差值变化,入口温度每升高50 K,热效率下降7.3%左右,该吸热器结构适用于中低温空气;能流分布均匀与否对出口温度及热效率影响不大,均匀能流分布下的吸热器壁面峰值温度反而略高于非均匀能流分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聚光热利用 环腔流道吸热器 光线跟踪方法 光-热转换 耦合模型
下载PDF
低温浅层气井环空带压封窜工艺
11
作者 高果成 王文斌 +1 位作者 黄伟 杨超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1-586,共6页
采用常规水泥基堵剂进行环空封窜易出现封堵失效、低温浅层难固化、井间窜流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疏二堵三封环空带压封窜技术。首先通过排液法测定气体排放量,以确定须家河组可燃气体泄漏风险等级,对接近可燃风险等级的情况采用防气窜... 采用常规水泥基堵剂进行环空封窜易出现封堵失效、低温浅层难固化、井间窜流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疏二堵三封环空带压封窜技术。首先通过排液法测定气体排放量,以确定须家河组可燃气体泄漏风险等级,对接近可燃风险等级的情况采用防气窜抗固相离散水泥浆体系,对低于可燃风险等级情况则采用微膨胀低摩阻水泥浆体系挤封;然后采用可提高岩心渗吸效能的纳米前置驱替液疏通蓬莱镇组及浅层;之后挤入高强凝胶形成2 m厚气窜隔离墙暂堵层间见气通道;最后以超细晶须膨胀水泥浆稳定见气通道,并配合高强度油溶性树脂固井工作液封固窜流通道。苏码头区块3口井现场试验表明,挤封须家河组成功后,对蓬莱镇组及上部浅层挤入纳米级二氧化硅前置驱替液,蓬莱镇组地层挤入压力降低了2~3 MPa,治理后环空压力从1.6 MPa降至0,有效解决3口井环空带压问题。该技术可为同类井环空带压治理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码头区 浅层 低温 环空带压 疏通地层 暂堵井周 封窜
下载PDF
振动工况下环管内气液两相流参数分布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秀 朱庆子 +4 位作者 王冠轶 陈绍文 张亚军 贾海军 Mamoru Ishii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模拟地震对反应堆堆芯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将振动产生装置与实验段结合,并利用电导探针技术实验研究了振动工况下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参数的分布特性。振动装置所采用的偏心轮的偏心距为15.875mm,并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获得不同的振动... 为模拟地震对反应堆堆芯内两相流动的影响,将振动产生装置与实验段结合,并利用电导探针技术实验研究了振动工况下环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参数的分布特性。振动装置所采用的偏心轮的偏心距为15.875mm,并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获得不同的振动周期。环管实验段内径和外径分别为19.1mm和38.1mm,总长度为2.32m。实验以空气和水为工质,流动工况覆盖了泡状流、弹状流及搅混流等流型。实验结果表明,振动对管内气液两相流局部参数如含气率和界面浓度等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随振动周期的减小,管内两相流参数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另外振动对低含气率的泡状流影响较大,随含气率的增加,流型逐渐向搅混流过度,振动对两相流参数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环形通道 两相流 电导探针
下载PDF
环形狭缝通道中单相水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瑞兰 王增辉 +1 位作者 苟军利 贾斗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9-234,239,共7页
采用k kL u v紊流模型 ,对环形狭缝通道中水的流动与换热的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 ,将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
关键词 环形狭缝通道 单相水对流换热 数值计算 换热特性 蒸汽发生器 传热
下载PDF
窄环形通道ONB发生机理的热流体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涛 盛程 +4 位作者 刘平 张蕾 洪德训 黄彦平 肖泽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4-1479,共6页
针对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ONB)发生特点较难把握的问题,基于热流体理论所描述的热阻力和热绕流机制,对不同循环方式下窄环形通道内ONB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热阻力的增加可能延缓ONB的发生;热绕流的增加可能提早ONB的发生.热... 针对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ONB)发生特点较难把握的问题,基于热流体理论所描述的热阻力和热绕流机制,对不同循环方式下窄环形通道内ONB的发生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热阻力的增加可能延缓ONB的发生;热绕流的增加可能提早ONB的发生.热阻力和热绕流是相互依存而生的,通道结构、具体流动特性的综合影响决定了其作用是提早还是延缓ONB的发生.通过适当的窄环形通道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流动模型,分析了入口过冷度和压力等参数对ONB点发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质量流量和压力的分别提高,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窄环形通道的ONB点发生都会推迟;随着入口温度的提高,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ONB点均提前;而当质量流量、入口温度和压力分别改变时,自然循环ONB的发生都要早于强迫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环形通道 过冷沸腾起始点 发生机理 热阻力 热绕流
下载PDF
高压气体在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中的对流换热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震 赵振兴 +2 位作者 郭琴琴 刘宏 曹子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22,共6页
在加压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有单质气体He和N2,也有混合气体如He+N2,试验压力为0.5~3.5MPa,给出了不同螺旋管结构、不同气体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 在加压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试验气体有单质气体He和N2,也有混合气体如He+N2,试验压力为0.5~3.5MPa,给出了不同螺旋管结构、不同气体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系数,以及典型冲刷形式的对流换热关联式及其适用条件.试验研究表明,气体压力、气体组分、冲刷形式对换热系数均有影响,特别是气体压力的影响最为突出.由数据分析得出了膜式螺旋管环形通道的对流换热关联式,该关联式可以适用于各种气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体 膜式螺旋管 环形通道 对流换热
下载PDF
环形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汉 毕勤成 +2 位作者 杨振东 王林川 吴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34,共7页
针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堆芯内非圆通道、高热流密度下传热特性研究困难的现状,在压力为23~28MPa、质量流速为350~1000ka/(m^2·s)、热流密度为200~1000kW/m^2的试验条件下,对环缝间隙为4mm的环形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 针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堆芯内非圆通道、高热流密度下传热特性研究困难的现状,在压力为23~28MPa、质量流速为350~1000ka/(m^2·s)、热流密度为200~1000kW/m^2的试验条件下,对环缝间隙为4mm的环形通道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SCWR的概念设计运行工况下,并未发生传热恶化现象,这一结论对SCWR堆芯传热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试验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和质量流速对传热特性影响非常明显。此外,螺旋绕丝能够显著强化局部传热,并对下游的传热情况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环形通道中,一定试验参数下仍然观察到了传热恶化现象,且传热恶化的试验工况与Ogata关系式预测值比较接近。就传热恶化的机理而言,浮升力对传热恶化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在所选定的6组换热经验关联式中,Jackson和Bishop关联式对换热系数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传热特性 环形通道 螺旋绕丝 传热恶化
下载PDF
高密度抗污染隔离液在川中磨溪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香艳 郭小阳 +2 位作者 李云杰 胡永东 陈家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86,共4页
磨溪气田是四川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产能建设基地,钻探目的为开发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天然气资源。自2003年开发嘉二段气藏以来,固井完井质量一直存在很大问题,2004年底至2005年中试油的18口井中,有13口井出现了环空气窜。针对磨... 磨溪气田是四川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产能建设基地,钻探目的为开发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天然气资源。自2003年开发嘉二段气藏以来,固井完井质量一直存在很大问题,2004年底至2005年中试油的18口井中,有13口井出现了环空气窜。针对磨溪气田出现的完井质量问题,分析了磨溪构造特点和固井难点以及完井后出现环空气窜、井口漏气的原因。分析认为,采用隔离液技术是解决磨溪气田一直以来的环空气窜等固井质量问题的措施之一。因而进行了新型高密度抗污染隔离液体系的研发,研制的隔离液悬浮稳定性好、流变性可调、抗污染能力强,密度范围宽达1.20~2.40g/cm3。隔离液现场试验4口井共8井次表明,隔离液不仅隔离效果良好,而且对井壁界面虚滤饼、胶凝稠化钻井液具有磨蚀、刮削和有效携带作用,固井质量评价合格,各层套管外均无环空气窜,井口试压正常,经酸化压裂改造和生产测试,单井日产气量最高达36×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溪气田 固井质量 环空气窜 抗污染隔离液 应用
下载PDF
环形狭缝中沸腾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顺玉 黄素逸 王晓墨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2-444,共3页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沸腾传热特性的各种因素,以间隙为 1 mm~2 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三种计算环形狭缝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分别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影响狭缝中沸腾传热的... 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沸腾传热特性的各种因素,以间隙为 1 mm~2 mm的环形狭缝通道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实验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三种计算环形狭缝中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分别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影响狭缝中沸腾传热的关键因素,确定了可以用来预测该实验范围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的准则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狭缝 流动沸腾 传热特性 准则关系式
下载PDF
基于G级水泥水化反应的环空窜流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 丁士东 +3 位作者 方春飞 刘伟 张林海 秦克明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5,93,共3页
针对固井施工中气液混合相对G级水泥水化反应中环空窜流影响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分析了固井施工过程中发生环空窜流的原因,通过模拟井下气液混合相发生环空窜流的环境,结合G级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梳理了水泥浆水化失重和水泥浆水化诱导期及... 针对固井施工中气液混合相对G级水泥水化反应中环空窜流影响规律不明确的问题,分析了固井施工过程中发生环空窜流的原因,通过模拟井下气液混合相发生环空窜流的环境,结合G级水泥水化反应过程,梳理了水泥浆水化失重和水泥浆水化诱导期及凝结期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数学模型的区间,提出并建立了在水泥浆水化反应过程中,预测环空窜流的概率统计学数学模型。通过chandler 7200型水泥水化分析仪测得的水泥浆孔隙压力及水化放热曲线和水泥浆体温度变化数据,确定了环空窜流模型需要的相关参数,计算得只有缓凝剂加量不同的2种配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相差35 min,环空窜流的概率却相差了1.2%。水泥浆环空窜流预测模型是预测环空窜流的前提,而不是最终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环空窜流 预测模型 水泥水化 气液混合相 G级水泥
下载PDF
环状狭缝通道流动沸腾压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顺玉 王晓墨 黄素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8-90,共3页
以蒸馏水为工质 ,对压力范围 2 .0~ 3.5MPa ,质量流量 5~ 18kg/h ,热流密度 0~ 2 10kW /m2 ,间隙为1~ 2mm的环状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流动总压降的诸因素 ,如进口压力、进口水温和质量流量等 .模拟出了... 以蒸馏水为工质 ,对压力范围 2 .0~ 3.5MPa ,质量流量 5~ 18kg/h ,热流密度 0~ 2 10kW /m2 ,间隙为1~ 2mm的环状狭缝通道中的流动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影响流动总压降的诸因素 ,如进口压力、进口水温和质量流量等 .模拟出了计算摩擦压降的经验关系式 ,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误差约± 1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狭缝通道 流动沸腾压降 实验研究 摩擦压降 经验关系式 流动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