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metastatic and non-metastatic liver cancer by corneal micropocket model in nude mice 被引量:17
1
作者 SUN Hui Chuan, LI Xiao Ming, XUE Qiong, CHEN Jun, GAO Dong Mei and TANG Zhao Y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8-30,共3页
AIM To study the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liver cancer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s using corneal micropocket model in nude mice.METHODS Corneal micropockets were created in nude mice. Tumor tissues and liver t... AIM To study the angiogenesis induced by liver cancer with different metastatic potentials using corneal micropocket model in nude mice.METHODS Corneal micropockets were created in nude mice. Tumor tissues and liver tissue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corneal micropockets. Angiogenesis was observed using a digital camera under slit-lamp biomicroscope, and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grafts and incision alone. Vascular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in regard to the range, number and length of new blood vessels toward the grafts or incisions.RESULTS Vascular responses induced by tumor tissue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by incision alone and liver tissue grafts. LCI-D20 induced more intensive angiogenesis than LCI-D35.CONCLUSION Highly metastatic liver cancer LCI D20 was more angiogenic than low metastatic cancer LCI D35 and liver tissue. Micropocket was a useful model to study dynamic process of angiogenesis in viv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ANGIOGENESIS corneal micropocket model NEOPLASMS metastasis
下载PDF
Research on mouse model of grade Ⅱ corneal alkali burn 被引量:5
2
作者 Jun-Qiang Bai Hai-Feng Qin Shi-Ho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4期487-490,共4页
AIM: To choos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Na OH) solution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consistent corneal alkali burn mouse model in grade II.·METHODS: The mice(n =60) were randomly divided ... AIM: To choos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 hydroxide(Na OH) solution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consistent corneal alkali burn mouse model in grade II.·METHODS: The mice(n =6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nd 15 mice each group. Corneal alkali burns were induced by placing circle filter paper soaked with Na OH solutions on the right central cornea for 30 s.The concentrations of Na OH solutions of groups A, B, C,and D were 0.1 mol/L, 0.15 mol/L, 0.2 mol/L, and 1.0 mol/L respectively. Then these corneas were irrigated with 20 m L physiological saline(0.9% Na Cl). On day 7 postburn, slit lamp microscope was used to observe corneal opacity,corneal epithelial sodium fluorescein staining positive rate, 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an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meanwhile pictures of the anterior eyes were taken. Cirrus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was used to scan cornea to observe corneal epithelial defect and corneal ulcer.·RESULTS: Corneal opacity scores( x ±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P =0.097). 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P =0.035).Incidence of corneal ulcer and perforation rate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 Groups C and D had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and incidence of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group 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P =0.000).·CONCLUSION: Using 0.15 mol/L Na OH can establish grade II mouse model of corneal alkali bu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 alkali burn mouse model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下载PD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ource for corneal epithelial stem cells 被引量:1
3
作者 Jie Zhu Mark Slevin +1 位作者 Bao-Qiang Guo Shou-Rong Z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2期2004-2010,共7页
Corneal blindness caused by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bilitating eye disorders. Thus far,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SCD i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hich is often hindered b... Corneal blindness caused by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LSC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bilitating eye disorders. Thus far,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LSCD is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hich is often hindered by the shortage of donors. Pluripotent stem cell technology including embryonic stem cells(ESC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 have opened new avenues for treating this disease. iPSCs-derived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provide an autologous and unlimited source of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LSCD. On the other hand, iPSCs of LSCD patients can be used for iPSCs-corneal disease model and new drug discovery. However, prior to clinical tri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se cells in patients with LSCD should be proved. Here we focu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iPSCs-derived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used for cell therapy as well as for corneal disease modeling.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f iPSCs-derived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as a choi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in corneal disease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 limbal stem cell deficiency disease modeling
下载PDF
长波紫外线照射小鼠角膜构建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疾病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彦楠 李晓琦 +2 位作者 齐浩岚 王丽强 黄一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854-860,共7页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 背景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FECD)是一种常见的角膜内皮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目的研究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照射小鼠角膜构建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取雌性和雄性小鼠各36只,使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光照射小鼠右眼角膜作为UVA组,左眼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于建模后1周、2周、4周进行观察并采集样本,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每组4个样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前节OCT观察角膜厚度、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结果裂隙灯照相及前节OCT显示UVA组较对照组小鼠角膜水肿混浊、增厚(P<0.05);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伴数量减少(P<0.05),此外在第4周时观察到赘生物“Guttae”的形成,这是FECD的显著病理特征之一;免疫荧光染色(ZO-1/DAPI)结果显示小鼠角膜内皮细胞扩大变形且胞间紧密连接程度下降,DAPI染色细胞核计数下降(P<0.05);HE染色可见UVA照射后小鼠角膜基质胶原纤维疏松水肿伴间隙增大、角膜增厚,内皮细胞受损;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UVA组小鼠角膜内皮细胞中线粒体结构遭到破坏,后弹力层较对照组显著增厚(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了UVA照射小鼠角膜诱导迟发型FECD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该模型呈现的角膜后弹力层增厚和内皮细胞损伤等特征与FECD病理特征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紫外线 动物模型 角膜后弹力层 角膜内皮细胞丧失
下载PDF
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年屈光回退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仲佶 韦伟 段宇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1于西安高新医院行FS-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800眼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1于西安高新医院行FS-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400例800眼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n=300例)和验证组(n=100例),依照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发生情况将建模组分为回退组与未回退组两个亚组,观察其角膜曲率和角膜厚度变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的危险因素,基于回归系数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模型区分度。结果:建模组44眼、验证组15眼于术后1 a发生屈光回退。建模组中未回退组术后6、12 mo时角膜前表面曲率低于回退组(均P<0.05);术后1、3、6、12 mo时回退组角膜增生程度大于未回退组(均P<0.05);FS-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术后1 a屈光回退发生概率值回归方程为:P=1/[1+e^(-(-5.989+0.127×年龄+2.019×术前屈光度-0.022×术前角膜中央厚度+0.043×切削深度-1.569×切削光学区直径))],Hosmer-Lemeshow检测回归方程拟合优度(P=0.818),利用建模组数据进行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 0.843-0.937),灵敏度为81.82%,特异度为84.71%;利用验证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CI 0.717-0.959),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87.57%。结论:构建的风险模型判别效度良好,可用于识别中高度近视患者行FS-LASIK术后1 a屈光回退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中高度近视 屈光回退 角膜地形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6
作者 徐宏亮 康黔 马志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03/2023-02于我院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干眼分为干眼组(n=96)和非干眼组(n=21),分析角膜移... 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03/2023-02于我院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11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干眼分为干眼组(n=96)和非干眼组(n=21),分析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内部验证和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估。结果:合并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长期滥用滴眼液、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泪液中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是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C-index为0.890(95%CI 0.877-0.903);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阈值>0.07,列线图预测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基于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影响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角膜移植术后并发干眼的预测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干眼 影响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构建
下载PDF
基于人眼光学模型建立的角膜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孔梅梅 高志山 +2 位作者 陈磊 李新华 瞿小妹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712,共6页
考虑角膜面型的非球面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从光学成像角度提出了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结合国人正视眼和近视眼的有关实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人眼的波像差为评价函数,对初始模型眼进行优化,给出了符... 考虑角膜面型的非球面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从光学成像角度提出了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结合国人正视眼和近视眼的有关实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人眼的波像差为评价函数,对初始模型眼进行优化,给出了符合我国人眼特点的正视眼和近视眼模型中的角膜模型。讨论了矫正近视的矫正眼模型中的角膜理想模型和可用于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切削模型,切削深度的最大值在角膜中心处,约26.5μm。结果表明:基于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符合角膜的面型特点,适合临床实际应用,可为波像差引导的个性化角膜切削方案提供更适用的数字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视觉光学 模型眼 角膜模型 角膜屈光手术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矫正复性近视散光的屈光学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运海 沈建新 廖文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提出一种矫正复性近视散光的角膜修正模型 ,将近视和散光的矫正融合在一起。用患眼的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等建立了修正模型的数学方程 ,用散光的轴位角度确定了模型建立时所用的坐标系与激光切削角膜时所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模型确... 提出一种矫正复性近视散光的角膜修正模型 ,将近视和散光的矫正融合在一起。用患眼的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等建立了修正模型的数学方程 ,用散光的轴位角度确定了模型建立时所用的坐标系与激光切削角膜时所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模型确定的角膜修正区域形状随散光的变化而变化。该模型已经用于临床指导眼屈光性手术 ;33只复性近视散光眼接受了该模型指导的LASIK手术。术前平均球镜度为 6 .0 0± 2 .14D ,平均等量球镜度为 - 6 .4 3± 2 .18D ,平均柱镜度为 - 0 .86± 0 .4 1D ,平均裸眼视力为 0 .12± 0 .0 8;术后一天这些值分别为 :- 0 .2 2± 0 .74D ,- 0 .4 3± 0 .85D ,- 0 .4 2± 0 .6 2D ,0 .88± 0 .18。结果表明 :手术后眼晴的球镜度、柱镜度减退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性近视散光 矫正 角膜 准分子激光 数学模型 LASIK手术 屈光学机理
下载PDF
基于主观式测量人眼波前像差的眼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郭欢庆 王肇圻 +2 位作者 赵秋铃 全薇 王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66-1669,共4页
通过主观式光线追踪波前像差测量方法得到用Zernike系数描述的人眼波前像差;在GullstrandLeGrand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医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并用高次非球面函数拟合的实际人眼角膜形状数据,又引入角膜、前房及玻璃体厚度等个体化的眼... 通过主观式光线追踪波前像差测量方法得到用Zernike系数描述的人眼波前像差;在GullstrandLeGrand眼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医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并用高次非球面函数拟合的实际人眼角膜形状数据,又引入角膜、前房及玻璃体厚度等个体化的眼结构参数;在光学建模软件Zemax中用所测Zernike系数建立评价函数,并对用Zernike矢高面描绘的晶状体表面进行优化.由此建立了个体化眼模型,并由此模型中可以计算得到与实际测量的波前像差值完全相同的各项Zernike系数值,从而可用于描述实际人眼的光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前像差 眼模型 角膜地形 ZERNIKE多项式 ZEMAX
下载PDF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顾宏卫 胡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 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动物模型 新生血管 大鼠
下载PDF
眼球系统中关键屈光元件的光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梅梅 高志山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2,共7页
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光学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屈光元件,为了理解眼内各介质和整个眼球的屈光状态以及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利于眼科临床方面的应用,需要分别对二者进行光学特性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角膜和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 角膜和晶状体是人眼光学系统中两个关键的屈光元件,为了理解眼内各介质和整个眼球的屈光状态以及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利于眼科临床方面的应用,需要分别对二者进行光学特性模型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角膜和晶状体的光学特性,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和有关的数学工具,从光学成像角度,分别对角膜和晶状体模型进行研究:基于结合人眼光学模型的角膜双二次曲面模型的建立方法,统计分析了我国人眼实测角膜参数的数据;通过对晶状体折射率分布特点的分析,分别在轴向和径向上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给出了符合我国人眼特点的角膜面型的统计数值,完善了我国人眼角膜光学模型的建立;获得了形式简单且能够表示晶状体折射率分布一般特征的梯度渐变模型表达式。基于收集的我国人眼实测数据的角膜面型模型和晶状体梯度渐变形式的折射率模型,为解决人眼光学系统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视觉光学 角膜模型 晶状体模型
下载PDF
角膜修复材料有效性评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倩倩 李青 +2 位作者 王宝全 杨昭鹏 王春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4期5499-5505,共7页
背景:角膜修复材料可修复角膜损伤,这种产品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需要评估其有效性,但现阶段尚缺乏标准化的有效性评估方法。目的:建立并验证兔角膜真菌感染模型和角膜移植实验方法。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左眼角膜真菌感染模型(... 背景:角膜修复材料可修复角膜损伤,这种产品在进入临床试验之前需要评估其有效性,但现阶段尚缺乏标准化的有效性评估方法。目的:建立并验证兔角膜真菌感染模型和角膜移植实验方法。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建立左眼角膜真菌感染模型(实验组),右眼作为正常对照。模型建立2周后,左眼进行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移植,移植后定期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厚度、眼压、共聚焦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检测,评估角膜修复材料透明度、上皮愈合程度、水肿程度、角膜新生血管程度、角膜修复材料融解程度;移植后3,6,12个月,进行角膜病理组织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移植后1个月时角膜厚度明显增高,移植3-6个月时角膜厚度开始稳定,1年时趋于稳定,趋向于正常眼;②实验组眼压始终接近于正常眼;③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显示,移植后7 d,角膜修复材料与植床贴合良好;移植后6个月上皮覆盖完整,移植区植片厚度较为均一;移植后1年恢复情况趋于正常眼;④共聚焦显微镜显示,移植后1个月时,移植区材料均匀;移植后6个月时,移植区有少量细胞迁入;移植后1年时,上皮细胞密度增大,移植区有迁入细胞,但少于正常眼;⑤移植后1年,角膜修复材料几近完全透明,可认为此角膜修复材料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有效;未发生排斥反应,表明该角膜修复材料的治愈性良好;⑥移植后3个月,大量基质细胞迁移至角膜角膜替代物中,移植区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致密,无明显瘢痕及降解现象;移植后6个月时,移植区域已基本恢复至正常角膜状态;移植后1年,移植区域已恢复至正常角膜状态,生物相容性很好;⑦结果表明,实验建立的兔角膜真菌感染模型和角膜移植实验方法可作为评价此类角膜材料有效性的动物模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基质 模型 动物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角膜修复材料 角膜基质替代物 临床前有效性评价动物模型
下载PDF
角膜缘损伤模型静脉移植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动态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丽萍 侯世科 +4 位作者 姚利秀 孙惠敏 袁佳琴 赵少贞 李素慧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取材方便,可使器官、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成为可能,但MMSCs在体内的分布、归巢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文中探讨角膜缘损伤模型静脉移植兔MMSCs的体内动态分布特点。...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MSCs)取材方便,可使器官、组织的修复和重建成为可能,但MMSCs在体内的分布、归巢等问题一直是研究热点和难点。文中探讨角膜缘损伤模型静脉移植兔MMSCs的体内动态分布特点。方法选用2.5 kg,月龄2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入笼养至7 d。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正常兔作为对照组,角膜缘碱烧伤兔(制备右眼)作为实验组。分别进行静脉移植MMSCs,观察动物进食、休息状态、行为、排便,是否有腹泻、毛色变化、脱毛等;观察眼部是否有睑球粘连、感染。分别于细胞移植后第3、21、60天耳缘静脉抽取2ml外周血后,空气栓塞处死兔(每组每次处死6只),将眼、肺、心、肝、脾、肾、肌肉和脑组织作冰冻切片,片厚4μm。结果对照组移植术后不同天数MMSCs细胞数目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移植术后第3天,外周血中的MMSCs数量较高(2.98±0.11)个,与第21、60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移植MMSCs的起始数量与外周血中第3天的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67,P<0.05)。2组间移植术后第3、21、60天细胞数目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像镜下可观察到外源性MMSCs迁移至角膜。对照组在角膜、虹膜、视网膜、脉络膜、虹膜可偶见MMSCs分布。实验组MMSCs数量由多至少依次为角膜缘、角膜中央、结膜、视网膜、脉络膜、虹膜;且MMSCs在角膜缘的分布有"聚集现象";MMSCs经静脉移植后,心、肝、脾肺、肾、肌肉、脑均可见到分布。移植术后不同时间,肺MMSCs数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组织中MMSCs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角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静脉移植MMSCs可归巢至角膜损伤部位,在全身实质器官中均有分布,肺组织是主要截流场所,脾是MMSCs破坏与溶解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角膜缘损伤模型 动态分布
下载PDF
改良角膜表面镜片术法建立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廷 徐园园 +1 位作者 陈豪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工具,目前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划痕法、基质注射法和角膜表面镜片术法,但均有其不足之处。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改良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白... 背景真菌性角膜感染动物模型是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发病机制的工具,目前的制作方法主要有划痕法、基质注射法和角膜表面镜片术法,但均有其不足之处。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易操作的改良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方法成年新西兰白兔18只,采用烟曲霉菌孢子附贴滤纸片的改良角膜表面镜片术法制作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将浸有10^8孢子/ml(10^8孢子/ml组,6只)或10^6孢子/ml(106孢子/ml组,6只)真菌混悬液的滤纸贴敷于去上皮的角膜基质并用角膜接触镜覆盖,将浸有生理盐水的滤纸贴敷于另6只兔眼角膜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3、7、14d裂隙灯下观察眼前节症状,参照Dong的标准进行症状评分。制备角膜刮片并用质量分数10%KOH和荧光白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真菌菌丝,角膜组织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希夫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形态学改变和菌丝生长情况。对感染组织进行真菌培养以验证模型的质量。结果10^8孢子/ml组和10^6孢子/ml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成功者分别为6眼和4眼,裂隙灯检查表明造模3d后10^8孢子/ml组眼前节症状明显重于10^6孢子/ml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炎性损伤逐渐转向增生期。造模后3d和7d,2组感染的兔眼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0^8孢子/ml组兔眼的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10^6孢子/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14d,10^8孢子/ml组兔眼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d和7d,2组兔眼角膜刮片中均可见真菌菌丝。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造模3d和7d后10^8孢子/ml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角膜基质细胞坏死,并可见真菌菌丝,造模后14d可见新生血管长入。10^6孢子/ml组炎症轻于10^8孢子/ml组。真菌培养结果表明,造模后3d和7d时10^8孢子/ml组均见菌丝生长,而10^6孢子/ml组仅在造模3d时可见菌丝生长。结论改良角膜表面镜片术法可成功制备兔曲霉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于操作的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 真菌性角膜炎 动物模型 角膜表面镜
下载PDF
家兔常见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欣 王琳 邓应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44-446,共3页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兔在研究人类角膜疾病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家兔CNV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CNV动物模型。我们就几种常用的家兔CNV模型的制作方法、机制和优缺点作逐一介绍。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家兔 动物模型
下载PDF
6 Hz角膜点燃癫痫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青 曾贵荣 欧阳冬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8,共6页
耐药性癫痫是临床上癫痫防治的重大难题。癫痫动物模型是研究癫痫发病机制及筛选抗癫痫药物和探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6Hz角膜点燃癫痫模型是一种优良的耐药性癫痫动物模型,被美国NIH推荐用于评价新药对抗耐药性癫痫的筛选工具。然... 耐药性癫痫是临床上癫痫防治的重大难题。癫痫动物模型是研究癫痫发病机制及筛选抗癫痫药物和探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6Hz角膜点燃癫痫模型是一种优良的耐药性癫痫动物模型,被美国NIH推荐用于评价新药对抗耐药性癫痫的筛选工具。然而,迄今国内外未见6Hz点燃癫痫动物模型的系统报道,现从该模型的发展历史、制作方法、症状表现、致病机制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一种探究耐药性癫痫发病机制和筛选耐药性癫痫治疗药物的有力工具和标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6Hz 点燃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硅油对兔眼角膜内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娅娜 苏冠方 +2 位作者 王剑锋 崔极哲 张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5-698,778,共5页
目的:制备前房内硅油注入和硅油注入取出的动物模型,以探讨实验动物眼中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硅油取出后角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随机分成3组:前房硅油注入组(SIG)、前房硅油注入取出组(SIOG)、... 目的:制备前房内硅油注入和硅油注入取出的动物模型,以探讨实验动物眼中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同时观察、分析硅油取出后角膜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白兔随机分成3组:前房硅油注入组(SIG)、前房硅油注入取出组(SIOG)、空白对照组(CG)。将SIG及和SIOG制成动物模型后进行裂隙灯、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查,分析硅油在前房内允许停留的最长时间及前房硅油注入取出后角膜发生的病理变化。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检查结果中,SIG和SIOG 8-16周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相应时限CG下降明显(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下可见12周角膜内皮细胞核固缩,损伤区出现多层角膜内皮细胞。SIOG组在裂隙灯下角膜呈水肿状,SIOG组角膜厚度与SIG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组织学及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角膜基质的纤维束排列疏松、紊乱,角膜基质厚度明显增加。CG组角膜内皮细胞无显著改变。结论:兔眼前房内硅油停留8周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时间越长,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 角膜 硅油类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阿托品滴眼液制作兔干眼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施炜 李桥 +2 位作者 王育良 黄晶晶 张传伟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品滴眼液制作兔干眼模型优缺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阿托品组,其中正常组2只兔(4只眼)不接受任何处理,正常饲养14 d和30 d后分别处死1只取泪腺、哈氏腺及角膜行光镜检查,阿托品组10只兔(20只眼... 目的探讨阿托品滴眼液制作兔干眼模型优缺点。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阿托品组,其中正常组2只兔(4只眼)不接受任何处理,正常饲养14 d和30 d后分别处死1只取泪腺、哈氏腺及角膜行光镜检查,阿托品组10只兔(20只眼)双眼滴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阿托品组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第1、3、5、7、11、14天,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Ⅰ试验。阿托品造模组点药后14 d后处死取泪腺、哈氏腺行光镜检查,取泪腺及角膜行光镜检查。结果阿托品组用药后11 d内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P<0.05),但用药14 d后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用药前相比,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用药后第3~11天,基础SchirmerⅠ试验值较用药前显著性减少(P<0.05);用药后14 d检查泪腺、哈氏腺的形态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制作的干眼症模型经济快速,但不能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干眼 角膜荧光染色 SchirmerI试验
下载PDF
基于复曲面的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计算模型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建新 张运海 廖文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1-536,共6页
为了建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计算模型来引导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根据角膜非球面的生理特征,将手术前角膜表面假设成在2个主径线上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复曲面,在理论上建立屈光不正和角膜切削量的关系,按照规则散光的5种不同分类(研究复... 为了建立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计算模型来引导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根据角膜非球面的生理特征,将手术前角膜表面假设成在2个主径线上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复曲面,在理论上建立屈光不正和角膜切削量的关系,按照规则散光的5种不同分类(研究复性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单纯远视散光、混合散光的准分子激光切削数学模型)来计算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时角膜的切削量,达到矫正人眼规则散光的目的,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角膜 复曲面 屈光不正 准分子激光 角膜屈光手术 规则散光
下载PDF
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力 李春艳 +3 位作者 张海涛 马秀梅 徐晓燕 张晓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 背景缝线缝合是目前标准的角膜穿通伤治疗方法,缝线缝合的缺点促使人们探索非缝合的手术方法,组织黏合剂是一种有前景的非缝合替代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用纤维蛋白胶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的效果。 方法18只清洁级健康白色獭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缝合组和黏合组,用15°角膜穿刺刀在角膜非瞳孔区形成V字形、总长度为6 mm的角膜全层穿通伤,缝合组和黏合组分别用10-0缝线对位间断缝合3~5针或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治疗,每只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自身对照。比较2个组手术时间,并对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分别于术后1、3、8周行角膜组织病理切片评估2个组伤口的愈合修复情况。 结果黏合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48±0.48)min,显著低于缝合组的(7.77±1.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P〈0.01)。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快且平整。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黏合组伤口愈合规则,炎症反应轻,无新生血管形成;而缝合组纤维排列不整齐,缝线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炎症反应较重,术后3周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 结论与传统缝线相比,采用纤维蛋白胶联合临时缝线和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的方法治疗兔大的不规则角膜穿通伤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刺激小、炎症反应轻、愈合时间短、伤口愈合规则、无新生血管形成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缝线 全层角膜穿通伤 动物模型 治疗性绷带角膜接触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