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床变化与保存研究的裂变径迹新途径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建平 翟裕生 +2 位作者 刘家军 柳振江 刘俊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勘探中一项极其重要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性工作。影响矿床变化与保存的众多因素中,区域隆升与剥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裂变径迹法是研究区域隆升与剥蚀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剥...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是矿床学研究与找矿勘探中一项极其重要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的基础性工作。影响矿床变化与保存的众多因素中,区域隆升与剥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裂变径迹法是研究区域隆升与剥蚀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为我们提供剥蚀速率以及剥蚀量的定量数据。一些产于花岗质岩体内与岩体有成因联系的矿床,其成矿深度可以通过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来获得。通过成矿深度与岩体剥蚀深度对比分析,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矿床形成后变化保存条件。裂变径迹法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相结合是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后变化与保存 裂变径迹 成矿深度 剥蚀深度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序列与年代地层 被引量:50
2
作者 黄清华 谭伟 杨会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17,28,共4页
利用裂变径迹法和KAr 稀释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泉头组及其以上地层的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各组的地质年龄基本一致, 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划在青山口组和泉头组之间; 而泉头组以... 利用裂变径迹法和KAr 稀释法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年代地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泉头组及其以上地层的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各组的地质年龄基本一致, 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划在青山口组和泉头组之间; 而泉头组以下地层, 实测年龄与生物地层、磁性地层所推断的年龄值有较大的偏差( 认为火石岭组应为早白垩世最早期沉积), 并据此对下白垩统各组的地质时代归属提出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年代地层 地层序列 松辽盆地 白垩纪
下载PDF
Structure,Timing,and Mechanism of the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Uplift Process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SE Tibet,China 被引量:3
3
作者 LI Baolong WANG Dandan JI Jia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084-1101,共18页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 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 exhumationai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However, 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 Firstly, 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 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 Secondly,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 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 Thirdly, 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 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 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 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 (3-4 Ma) and Late Miocene (6-1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lao Shan-Diancang Shan tectonic geomorphology apatite fission track method 40^Ar/39^Ar dating tilted block uplift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下载PDF
裂变径迹定年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小明 谭凯旋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6-100,共5页
简要介绍了裂变径迹定年的分析方法 ,实验技术 (包括单矿物分选、制片、抛磨、蚀刻及径迹测量技术 )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裂变径迹定年 实验技术 单矿物分选 抛磨 蚀刻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新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田云涛 袁玉松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09-920,共12页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在基础理论上的进展:AFT退火动力学的影响因素;AFT多元退火模型的建立;LA-CP-S裂变径迹定年及AFT分析自动化.总结了一些尚存分歧的研究问题:围压对AFT退火过程的影响;AFT年龄与磷灰石(U-h)/He... 综述了近十几年来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在基础理论上的进展:AFT退火动力学的影响因素;AFT多元退火模型的建立;LA-CP-S裂变径迹定年及AFT分析自动化.总结了一些尚存分歧的研究问题:围压对AFT退火过程的影响;AFT年龄与磷灰石(U-h)/He年龄的异常;特殊地质环境下AFT退火资料对退火模型的制约.最后展望了AFT分析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U-Th)/He定年 多元退火模型
下载PDF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方法探讨东大别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抬升样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堑虹 刘顺生 +1 位作者 G.A.Wagner R.Jonckheere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1-536,共6页
利用裂变径迹定年方法对东大别山地区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和其空间分布样式及对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示踪意义的初步探讨 ,并改进了传统的径迹统计方法。结果表明 ,研究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为 5 9.4± 3.4— 10 5 .6± 9.... 利用裂变径迹定年方法对东大别山地区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和其空间分布样式及对中新生代构造活动示踪意义的初步探讨 ,并改进了传统的径迹统计方法。结果表明 ,研究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为 5 9.4± 3.4— 10 5 .6± 9.8Ma,具有跨度较大以及由东向西趋向增大的特点 ;研究区自 95Ma以来其构造抬升是缓慢且不均匀 ;晓天 -磨子潭断裂中部在第三纪可能有逆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构造抬升 非标准方法
下载PDF
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蚀刻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翟鹏济 赵云龙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回顾了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蚀刻方法的进展 ,分析了各蚀刻方法的使用及其局限。对不同混合酸体系蚀刻FC - 3锆石进行了比较 ,选出浓HNO3+HF 1 90℃为最佳混合酸蚀刻体系。改进的碱酸体系结合的两步蚀刻法 ,可使锆石观测面清晰度明显增加 ,... 回顾了锆石裂变径迹定年蚀刻方法的进展 ,分析了各蚀刻方法的使用及其局限。对不同混合酸体系蚀刻FC - 3锆石进行了比较 ,选出浓HNO3+HF 1 90℃为最佳混合酸蚀刻体系。改进的碱酸体系结合的两步蚀刻法 ,可使锆石观测面清晰度明显增加 ,光学特性变好 ,观测部位界限清楚 ,可观测面积增加 ,径迹干扰减少 ,易测准 ,读数的可重复性好。先碱后酸的蚀刻顺序可明显使误差减小 ,提高测量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定年 蚀刻技术 锆石 两步蚀刻法 地质年代
下载PDF
22Si Mn2 TiB钢中硼相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丽明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52-55,64,共5页
利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硼在转炉22SiMn2TiB钢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硼相析出溶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成分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硼相的析出量越多、粒度也越大,贫硼区越明... 利用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系统地分析研究了硼在转炉22SiMn2TiB钢中的存在形态、分布特征及各种热处理工艺对硼相析出溶解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成分范围内,奥氏体化温度越高、冷却速度越慢,硼相的析出量越多、粒度也越大,贫硼区越明显;对钢进行多次热处理时,钢的最终热处理工艺是决定该钢中硼相分布形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钢 硼相 径迹显微照相技术 热处理
下载PDF
一种裂变径迹密度统计的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堑虹 R.Jonckheere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统计裂变径迹密度方法 ,比较和分析了新方法与传统标准方法的差异 ,得出新方法更为有效。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标准方法 统计方法 外探测器 矿物
下载PDF
裂变径迹法在大面积铀矿普查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郭士伦 郝秀红 +3 位作者 孙盛芬 孟武 邓新绿 卢棋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对裂变径迹法在铀矿普查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试验。研究说明,裂变径迹法测定水中铀含量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重复性。铀矿普查现场试验说明,裂变径迹法圈定铀异常晕灵敏度高.定位准确,比以前采用的最灵敏的激光荧光法更灵敏。用... 对裂变径迹法在铀矿普查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试验。研究说明,裂变径迹法测定水中铀含量具有高灵敏度和良好的重复性。铀矿普查现场试验说明,裂变径迹法圈定铀异常晕灵敏度高.定位准确,比以前采用的最灵敏的激光荧光法更灵敏。用裂变径迹法在未经普查的区域进行了大面积(560 km^2)铀矿普查试验,在圈定的铀异常晕位置进行了地表揭露工程,发现了工业品位铀矿的存在。裂变径迹法研究也发现了新的铀矿成矿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法 铀矿 普查 铀异常晕
下载PDF
广西的玻璃陨石及其裂变径迹年龄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世益 《广西地质》 1996年第3期25-30,共6页
近年来,在广西靖西、百色、博白、贵港等地先后发现了玻璃陨石,使得该物体的陨落地点从海南和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向北推至广西北回归线附近。经采用裂变径迹法对靖西玻璃陨石作年龄测定,它陨落至今的年龄为0.737Ma。其年龄值与... 近年来,在广西靖西、百色、博白、贵港等地先后发现了玻璃陨石,使得该物体的陨落地点从海南和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向北推至广西北回归线附近。经采用裂变径迹法对靖西玻璃陨石作年龄测定,它陨落至今的年龄为0.737Ma。其年龄值与我国琼雷地区以及印支地区、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地的玻璃陨石大致相同,同属亚澳散布区撞击事件的产物。由于亚澳散布区的玻璃陨石被公认为第四纪中更新世初期的事件地层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陨石 裂变径迹法 中更新世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矿床保存变化研究的热年代学技术方法 被引量:28
12
作者 袁万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71-2578,共8页
成矿后矿床的保存与变化是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程度不高,至今仍属于薄弱环节。矿床的保存与其隆升剥露密切相关,深入细致研究恢复矿区矿床的隆升和剥露历史,是揭示矿床保存变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研究矿床保存... 成矿后矿床的保存与变化是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研究程度不高,至今仍属于薄弱环节。矿床的保存与其隆升剥露密切相关,深入细致研究恢复矿区矿床的隆升和剥露历史,是揭示矿床保存变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研究矿床保存变化的技术方法,通过综合应用裂变径迹、(U-Th)/He、^(40)Ar-^(39)Ar年代学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多种技术手段,研究成矿期次、构造活动期次以及二者间的联系,定量计算不同矿区、不同矿体、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冷却隆升速率、隆升幅度、剥蚀速率和剥蚀量,探讨矿床保存深度与剥蚀量间的关系,总结不同时代、不同矿区矿床保存-变化过程,建立新的矿床地质-保存环境模型,完善矿床预测的综合示踪标志,最终预测不同矿区、不同地段隐伏矿床可能的产出深度,给出矿床可能已经被剥蚀殆尽的区段或地段,为深部找矿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依据。本文可为地质工作者的相关应用提供借鉴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保存变化 裂变径迹 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定量计算 技术方法
下载PDF
浅析成藏年代学的若干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冬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12期23-25,共3页
油气藏成藏期的确定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成藏期分析方法仅能定性分析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的若干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年法、钾——氩测年法、裂变径迹法,以及这些方法... 油气藏成藏期的确定对于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成藏期分析方法仅能定性分析油气藏的成藏时间。讨论了油气成藏期的若干定量分析方法,包括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测年法、钾——氩测年法、裂变径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年代学 油藏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钾——氢测年法 裂变径迹法
下载PDF
地质热历史的追溯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洪英 郭士伦 +3 位作者 王玉兰 李丽 孙镇城 邱楠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22-424,共3页
提出一种新的由矿物中封闭径迹长度分布求解地质热历史的反演模拟计算方法,由该方法可得到地质热历史的唯一解。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与烟雾运流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两种反演方法计算的结果都由正演方法证明是正确的。
关键词 裂变径迹长度 地质热历史 反演模拟 正演模拟
下载PDF
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的剥蚀厚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成林 周晓峰 +2 位作者 乔诚 张文慧 阳成 《石化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219-220,共2页
本文详细阐述了利用古地温标法恢复地层剥蚀厚度。通过地热学的方法可以恢复盆内主要构造期的地层剥蚀厚度,并且研究构造运动对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
关键词 剥蚀厚度 古地温标法 镜质体反射率 古地温梯度 磷灰石裂变径迹法
下载PDF
裂变径迹定年的过渡方法——Zeta法
16
作者 李小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本文对裂变径迹Zeta法定年及应用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采用国产的铀标准玻璃UB2标定了磷灰石的Zeta常数 ,并对Zeta法的过渡性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对Zeta法过渡到绝对法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Zeta法 裂变径迹 过渡 绝对法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地表剥蚀量——基于古温标与声波时差法证据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恒 邓宾 +3 位作者 吴娟 蒋前前 刘重江 白育玮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90-92,共3页
受中新生代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燕山—喜马拉雅期长期遭受隆升剥蚀。本文采用声波时差、古地温梯度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方法,定量恢复川南地区地表剥蚀量。声波时差法、古地温梯度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等研究表明,... 受中新生代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燕山—喜马拉雅期长期遭受隆升剥蚀。本文采用声波时差、古地温梯度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多种方法,定量恢复川南地区地表剥蚀量。声波时差法、古地温梯度法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模拟等研究表明,川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地表剥蚀量普遍在2 km以上,华蓥山南段带剥蚀量达3.5 km,长宁及其以南地区剥蚀量大于4.5 km。磷灰石裂变径迹定量模拟进步表明,川南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蚀呈现阶段性,即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三段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地区 地表剥蚀量 裂变径迹 声波时差法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被引量:14
18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王先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5-40,共6页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 ,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 ,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 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 ,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 由于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地表高程持续强烈抬升 ,在利用磷灰石FT年龄进行高原绝对隆升速率计算时应引入古地表高程参数 ,而通常使用的“径迹年龄 地形高差法”却没有考虑到不同时期的古地表高程问题。为此 ,笔者试提出高原隆升速率计算的“径迹年龄 海拔高程法” ,即以同一参考质点 (样品点 )在不同时期的海拔高程差作为绝对抬升量 ,以绝对抬升量除以时间得出隆升速率。本文讨论了改进后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合理性。鉴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具有明显的脉动性与幕式作用特征 ,多数情况下FT年龄可能大致代表构造抬升与剥露事件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隆升 磷灰石裂变径迹 径迹年龄-海拔高程法 青藏高原
下载PDF
磷灰石裂变径迹实验流程的建立及验证——外探测器法和LA-ICP-MS/FT法
19
作者 杨静 施炜 +5 位作者 王森 张拴宏 庞建章 杨谦 张宇 王天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01-1710,共10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作为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有效重塑地壳浅部约3~5 km内数百万年以来的热演化历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相关研究中。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立的裂变径迹实验室,同时采用外... 磷灰石裂变径迹定年作为揭示岩石低温热年代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有效重塑地壳浅部约3~5 km内数百万年以来的热演化历史,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的相关研究中。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建立的裂变径迹实验室,同时采用外探测器法和LA-ICP-MS/FT法对国际上普遍使用的Durango磷灰石进行了测定,得到2个Durango磷灰石外探测器法年龄为:32.9±1.6 Ma、31.9±2.3 Ma;7个Durango磷灰石LA-ICP-MS/FT法年龄为:31.97±0.82 Ma、30.9±1.5 Ma、32.3±1.4 Ma、30.6±1.1 Ma、30.7±1.4 Ma、29.7±1.9 Ma、31.1±1.3 Ma,两种方法测得的年龄均与国际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此外,我们也应用这两种方法对采集于天山的花岗岩样品18HS-5进行了测试,年龄分别为126.7±3.8 Ma、126.4±3.6 Ma,两种方法得到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实验流程可靠,可推广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外探测器法 LA-ICP-MS/FT法 Durango磷灰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