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GE OF MALIGNANT CELLS FROM BONE MARROW BY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 AND LIGHT EXPOSURE IN VITRO
1
作者 徐承熊 林琳 +6 位作者 黄夜萤 刘红岩 王秀荣 王云霞 张伯龙 李秀荣 侯虞华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0-23,共4页
Dur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graft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diseases, it is critical to purge malignant cells from the marrow.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ensitivity to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of 3 leukemic cell li... During autologous bone marrow graft in treatment of malignant diseases, it is critical to purge malignant cells from the marrow.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ensitivity to 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of 3 leukemic cell lines was compared with their counterpart normal hematopoietic cells. After mouse leukemic L1210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 preparation of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 YHpD, 10 μg/ml for 1 hr. and irradiated with blacklight (peak wavelength 395 nm, light intensity 0.6 mW/cm2) for 5 minutes, the survival rate of clonogenic cells decreased to <10%, while that of bone marrow granulocyte macrophage progenitor cells (CFU-GM) in DBA/2 mice remained at nearly normal level (>80%).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human leukemic HL-60 cells were compared with human CFU-GM and mouse leukemic L615 cells with CFU-GM in 615 strain mice. It is suggested that hematoporphyrin photoradiation may be useful for Iselectively killing leukemic cells in bone marr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 PURGE OF malignant CELLS FROM BONE MARROW BY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S AND LIGHT EXPOSURE IN VITRO CFU
下载PDF
KIT exon 11 codon 557/558 deletion/insertion mutations define a subse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with malignant potential 被引量:4
2
作者 Katerina Kontogianni-Katsarou Euthimios Dimitriadis +3 位作者 Constantina Lariou Evi Kairi-Vassilatou Nikolaos Pandis Agatha Kondi-Paphit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891-1897,共7页
AIM: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pattern of KIT and PDGFRA mutatio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 AIM: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pattern of KIT and PDGFRA mutation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GIST were examined. Exons 9, 11, 13, and 17 of the KIT and exons 12 and 18 of the PDGFRA gene were analyzed for the presence of mutations by PCR amplification and direct sequencing. RESULTS: KIT or PDGFRA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21 of the 30 patients (70%). Sixteen patients had mutations within KIT exon 11, three within KIT exon 9, and two within PDGFRA exon 18. GISTs with KIT exon 9 mutations were predominantly located in the small intestine, showed a spindle cell phenotype, and were assessed as potentially malignant. GISTs with KIT exon 11 mutations were located in the stomach and intestine, showed mainly a spindle cell phenotype, and were scored as potentially malignant (P < 0.05). Tumors with KIT exon 11 codon 557/558 deletion/insertion mutations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potentially malignant clinical behaviour (P < 0.003). GISTs with PDGFRA mutations located in stomach showed a mixedcell phenotype and were classified as of very low or low moderate malignant potential. CONCLUSION: Determination of KIT and PDGFRA mutations should be additional parameters for the better prediction of GISTs clinical behaviour. Tumors with deletion/insertion mutations affecting codons 557/558 of the KIT gene seem to represent a distinct subset of malignant 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KIT gene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 MUTATIONS malignant
下载PDF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hotodynamic Effect of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 Combined with Aidiron on Ascitic Hepatoma Cells in Vitro
3
作者 孙淑芬 莫简 +2 位作者 田琼 王多宁 李之源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89年第1期18-20,93,共4页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rough biochemical synthesis of DNA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3HTdR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umor cells, that aidiron (912), an extract from earthworm, had a stronger kilting ef...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rough biochemical synthesis of DNA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3HTdR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umor cells, that aidiron (912), an extract from earthworm, had a stronger kilting effect (27%) on mouse ascitic hepatoma tumor cells (H_(22)) in vitro, and that laser-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HpD) combined with 912 markedly enhanced the kilting effect (74%) on tumor cells. By means of the fluoresoence spectrophotography we also dis- covered that the killing effect of laser-HpD-912 on tumor calls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duc- tion of free radicals and lipid perox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laser aidiron (912) tumor cell (H_(22)) free radicals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改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4
作者 李杨 付丽丽 杨建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 背景:头颈肿瘤放疗极易引起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肿瘤的治疗计划。间充质干细胞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治疗潜力,外泌体是其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应用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研究。目的: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并进行鉴定。通过3 Gy X射线辐射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诱导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体外模型,在造模前给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预处理48 h,EdU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3 Gy X射线辐射构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模型,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分别注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尾静脉,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变化。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克隆形成,增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EdU阳性率;(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均能够缓解辐射处理小鼠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炎症;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CD45阳性细胞均减少,PCNA阳性细胞均增加。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小鼠口腔黏膜炎症具有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头颈部肿瘤 放疗 口腔黏膜 炎症 恶性肿瘤
下载PDF
Classification of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被引量:44
5
作者 Laura Graves Ponsaing Katalin Kiss Mark Berner Han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4期3311-3315,共5页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 This review is part two of three, which will present an update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Part one treats of the diagnosis and part three of the therapeutic methods regarding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In the past there has been some confusion as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Changes in classifications have emerged due to recent advances in mainl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pdate the reader on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performed to find information related to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ubmucosal tumors. Based on these searches the twelve most frequent submucosal tumor types were chosen for description of their classification. The factors that indicate whether tumors are benign or malignant are mainly size and number of mitotic count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re defined mainly by their CD117 positivity. In the future, there should be no more confusion betwee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and other types of submucosal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ucosal tumor IMMUNOHISTOCHEMISTRY Smooth muscle derived submucosal tumors Submucosal tumors of neurogenic origin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malignant BENIGN
下载PDF
头颈部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安训 周万航 曹琮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9期653-663,共11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索以及抗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估均有赖于各种体内与体外研究模型的建立。近几十年间,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的体内外研究模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因检测技术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的进展促进了生物信息学飞速发展和恶性肿瘤概念的转变;体外细胞研究模型从单层的二维培养、原代培养向立体的三维构型发展,从而更好地重现肿瘤组织的细胞间交互作用与功能;体内动物研究模型由传统的致癌物诱导、细胞或组织形成移植瘤逐渐演变为基因编辑的动物模型或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从而可以针对性地研究相关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传统的临床研究也从简单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更多地向前瞻性研究转变,Ⅰ期/Ⅱ期/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这些研究为临床研究增添了活力。目前恶性肿瘤研究模型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模型的单一性、对肿瘤微环境的模拟不足、动物肿瘤模型与人类肿瘤差异性,以及缺乏对个性化医疗的考量。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发和优化研究模型,并更有效地将不同模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优化的整体实验模型系统。本文将系统回顾恶性肿瘤研究模型的演化并对相关模型进行阐述,为科研工作者进行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合理的研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研究模型 3D培养技术 肿瘤类器官培养 动物模型 人源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瘤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基因检测 生物信息学 数字肿瘤学 智能肿瘤学
下载PDF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李丽丽 刘洋 孙涛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衍生性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5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化疗后发生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n... 目的 探讨白细胞衍生性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15例恶性肿瘤患者,依据化疗后发生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n=80)与未感染组(n=35),比较感染与未感染组、不同感染类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NLR、PLR、LM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PLR、LM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组患者NLR、PLR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LMR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细菌感染42例,病毒感染20例,混合感染18例。细菌感染患者NLR、PLR均高于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患者,LMR低于病毒感染和混合感染患者,且混合感染患者NLR、PLR均高于病毒感染患者,LMR低于病毒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LR、PLR、LMR联合检测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AUC为0.949(95%CI:0.905~0.993),特异度为0.947,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NLR、PLR及LMR联合检测预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价值较高,可作为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衍生性指标 恶性肿瘤 化疗 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8
作者 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刘艳粉 秦国慧 王丹 黄波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2-758,共7页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是中国原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作为载体,包裹或负载临床常用小分子化疗药物,通过药物靶... 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细胞外囊泡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转化应用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是中国原创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其以肿瘤细胞来源的微囊泡作为载体,包裹或负载临床常用小分子化疗药物,通过药物靶向递送、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逆转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促进肿瘤抗原提呈等多重作用机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历经十余年的抗肿瘤机制探究、临床前评估及临床试验,该技术已成功完成临床转化,获批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推动“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临床的规范和科学应用,中国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细胞外囊泡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技术和临床专家,经过多次商讨与修订,最终撰写了《“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就“载药囊泡化肿瘤靶向治疗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技术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其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肿瘤细胞来源的载药囊泡 肿瘤免疫治疗 恶性胸腹水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来源肿瘤细胞的小鼠PDX模型构建及实验验证
9
作者 王梦婷 陈怡楠 +1 位作者 轩辕欣阳 袁海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3,共9页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人肺... 目的·构建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人肺癌伴MPE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131907和人肺癌实体瘤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公共数据GSE203360,对数据进行聚类、差异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明确应用MPE建模的可行性。同时收集肺癌患者的MPE样本,经离心、裂解红细胞等富集细胞操作后,将其植入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SCID)小鼠皮下,待移植瘤生长至1000 mm³时进行瘤体传代及保存。对稳定传代移植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肺癌标志物表达情况。结果·经单细胞数据分析发现MPE中肿瘤细胞的增殖功能更强,提示MPE中肿瘤细胞PDX建模或具备更佳成瘤效果;共收集35例肺癌MPE样本,成功构建13例PDX模型,成功率达37.14%;在组织病理学检测中,H-E染色可见移植瘤组织细胞异型性明显,IHC检测显示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等肺癌标志物均呈阳性表达。结论·通过富集肺癌患者MPE中的肿瘤细胞,成功构建了更为简便高效、可实时动态建模的PDX模型。该模型保留了肺癌患者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及蛋白表达特性,为肺癌伴MPE患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用药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原代细胞培养 患者来源的肿瘤异种移植模型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和抗肿瘤机制研究
10
作者 胡晓娴 赵雨 +2 位作者 王赟 徐晓 韩超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7期11-19,共9页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并针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深入研究,科学地解释了其抗癌的特异性和高效性。此外,为了提高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利用度,还设计了一系列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将其精准地靶向到肿瘤部位,提高其药效。总结和展望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机制以及新型纳米制剂,以期对青蒿素的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青蒿素衍生物 恶性肿瘤 抗肿瘤机制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髓源性抑制细胞失调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孟雪 谢玉龙 +2 位作者 朱旭 张晓兰 李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59-64,共6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髓系细胞。近年来,MDSCs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妊娠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恶性肿瘤中研究最为深入。文章概述了MDSCs及其在肿瘤微环境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聚...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髓系细胞。近年来,MDSCs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妊娠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恶性肿瘤中研究最为深入。文章概述了MDSCs及其在肿瘤微环境及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调控MDSCs介导的免疫失衡问题,总结了中医药调节MDSCs失调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揭示中药单体、中药复方等通过抑制MDSCs的扩增、限制MDSCs激活、诱导MDSCs分化成熟、阻止MDSCs的募集等方式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作用,改善免疫抑制状态,从而达到抗肿瘤效果,文末提出中医药对MDSCs调控作用的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 中医药 恶性肿瘤 免疫调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肿瘤光化学诊治新药癌光啉(PsD-007)的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许德余 殷祥生 +4 位作者 陈文晖 张浩 陈雄 彭迁 刘军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440-446,共7页
一种新的卟啉类肿瘤光化学诊治剂癌光啉(PsD-007)从血卟啉光敏剂PsD-001经柱层析分离而得到。它对NADPH在D_2O中光氧化作用的敏化效应高于HpD。其对体外培养人癌细胞系的光灭活作用和对三种动物移植瘤的光化疗效果均略优于光敏素Ⅱ。
关键词 癌光啉 肿瘤 光化学 诊断
下载PDF
血卟啉类化合物在肿瘤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志云 邓候富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血卟啉类化合物在肿瘤诊疗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对肿瘤的诊断、光动力学治疗、声动力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其它治疗手段。
关键词 血卟啉 血卟啉类化合物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金蒸汽激光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洁 金懋林 +4 位作者 杨伯琴 沈琳 杨玉琴 李燕 屠跃珍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金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或术后复发的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进展期或术后复发上消化道癌患者 35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8例 ,平均 6 5岁。采用IEAu 3型金蒸汽激光治疗机 ,激光波长为 6 2 7 8nm ... 目的 探讨金蒸汽激光用于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或术后复发的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进展期或术后复发上消化道癌患者 35例 ,男性 2 7例 ,女性 8例 ,平均 6 5岁。采用IEAu 3型金蒸汽激光治疗机 ,激光波长为 6 2 7 8nm ,脉冲频率 5 5~ 6 0kHz,脉宽 40× 10 - 9~ 5× 10 - 9s,脉冲能量 70~ 80kW ,柱状光纤末端输出功率密度为 40 0~42 0mW cm2 ,能量密度 2 90~ 30 0J cm2 。HpD为光敏剂 ,按 5mg kg体重于激光照射前 12~ 2 4h静脉滴注。疗效分级采用全国与国际通用标准。结果 完全效应 16例 (占 45 7% ) ,明显效应 7例 (占 2 0 0 % ) ,稍有效应 7例 (占 2 0 0 % ) ,无效 5例 (占 14 3% )。总有效率 (CR+PR)为 6 5 7%。 3例出现较明显局部疼痛 ,3例有局部刺激症状 ,其余患者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金蒸汽激光光动力疗法治疗进展期或术后复发的上消化道癌疗效肯定 ,毒副反应轻 ,耐受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光动力学疗法 血卟啉衍生物 上消化道肿瘤 治疗
下载PDF
血卟啉衍生物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射增敏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夏云飞 张恩罴 +1 位作者 钟强荣 李楚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0,共3页
移植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BALB/C系裸小鼠32只,按随机区组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血卟啉衍生物组,单纯放射组和血卟啉衍生物加放射组。实验结果:后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0.4%,45.2%,71.5%;后2组的肿瘤... 移植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BALB/C系裸小鼠32只,按随机区组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血卟啉衍生物组,单纯放射组和血卟啉衍生物加放射组。实验结果:后3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0.4%,45.2%,71.5%;后2组的肿瘤生长曲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卟啉衍生物加放射组较单纯放射组抑制开始得早,程度要大,维持时间长;组织学检查显示血卟啉衍生物加放射组的肿瘤组织比单纯放射组可见程度和范围更大的坏死区,纤维组织增生更明显;增敏效应比值(E/O)为2.1(>1.4)。以上结果提示血卟啉衍生物对人鼻咽低分化鳞癌的X射线照射具有增敏作用。本文对血卟啉衍生物放射增敏的可能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卟啉衍生物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异体移植瘤
下载PDF
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腹水型艾氏腹水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二林 任耀辉 +3 位作者 齐浩 王攀 汤薇 刘全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观察声动力学疗法(SDT)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频率为2.0MHz,声强为1.5W cm2的超声,结合血卟啉(HpD)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艾氏腹水瘤(EAT)细胞处理3min,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 目的观察声动力学疗法(SDT)对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超声激活血卟啉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频率为2.0MHz,声强为1.5W cm2的超声,结合血卟啉(HpD)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艾氏腹水瘤(EAT)细胞处理3min,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取材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超声激活血卟啉对EAT细胞超微结构的破坏程度随取材时间的延长而加剧,损伤位点主要集中在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核上,同时还观察到一些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凋亡特征。结论超声激活血卟啉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超微结构杀伤肿瘤细胞,部分通过诱导凋亡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超声 血卟啉 透射电镜 艾氏腹水瘤 ICR小鼠
下载PDF
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联合光动力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世璋 张燕升 +5 位作者 范忠 李维弟 郭莹 王潇 陈剑飞 李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0-613,617,共5页
目的应用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V-TK)/更昔洛韦(GCV)系统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口腔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此法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名口腔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 目的应用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ADV-TK)/更昔洛韦(GCV)系统联合光动力疗法对口腔恶性肿瘤复发患者进行治疗,探讨此法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名口腔不同部位的恶性肿瘤复发患者,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静脉给药,选择相应激光输出功率定时照射,以ADV-TK基因行瘤体及周边注射,经GCV静脉输入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及瘤体血流动力学分析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经联合法治疗后,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甚至完全消失),瘤体内血流量降低,影像结果对比改变明显,治疗效果理想。结论将ADV-TK/GCV系统联合光动力治疗口腔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效应,具备副作用轻微、临床安全性高的特点,为系统性治疗相关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为载体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更昔洛韦系统 光动力 血卟啉衍生物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超声激活血卟啉杀伤癌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萌 刘全宏 +3 位作者 齐浩 张金选 张坤 王攀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5,共3页
利用频率为2MHz,强度为0.9W/cm2的超声(Ultrasound,US)激活血卟啉(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s,HpD)对在体的腹水型艾氏腹水瘤细胞(EhrlichAscitesTumor,EAT)和S180(Sarcoma180,S180)细胞进行抑癌作用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 利用频率为2MHz,强度为0.9W/cm2的超声(Ultrasound,US)激活血卟啉(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s,HpD)对在体的腹水型艾氏腹水瘤细胞(EhrlichAscitesTumor,EAT)和S180(Sarcoma180,S180)细胞进行抑癌作用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激活血卟啉对艾氏腹水瘤细胞和S180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效果,且通过对损伤不同形态的比较,得出S180细胞膜较艾氏腹水瘤细胞膜对于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Therapy,SDT)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细胞 血卟啉 抑癌作用 超声 声动力疗法 艾氏腹水瘤 细胞形态 扫描电镜观察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9
作者 王俞 崔书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876-879,共4页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判断患者预后和抗肿瘤治疗疗效上有一定的意义。荷瘤宿主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采用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免疫细胞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此外,随着肿瘤学、免...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态,分析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在判断患者预后和抗肿瘤治疗疗效上有一定的意义。荷瘤宿主多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临床上采用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其他免疫细胞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此外,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已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淋巴细胞亚群 树突状细胞 髓源抑制性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131)I标记血卟啉衍生物及其在膀胱癌放射显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元芳 张道新 +1 位作者 陈绍亮 缪廷杰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了解血卟啉衍生物(HpD)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HpD,制备成131I-HpD,将其静脉注入带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裸小鼠体内,显示131I-HpD在裸小鼠体内相对稳定,并随着时间延长,肿瘤组织中... 为了解血卟啉衍生物(HpD)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HpD,制备成131I-HpD,将其静脉注入带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裸小鼠体内,显示131I-HpD在裸小鼠体内相对稳定,并随着时间延长,肿瘤组织中相对放射性强度逐渐增高。对6例膀胱癌患者静脉注射131I-HpD后24、48、72小时膀胱区γ闪烁显象,其中5例表现为放射性浓聚区,其位置与手术中所见肿瘤位置相同;1例显象阴性,术中见散在的小肿瘤。说明HpD对肿瘤定位、导向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γ闪烁显像 HPD 碘13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