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ocalization of the heat shock protein and human immunoglobulin G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2
1
作者 DUAN Chun-guang LIU Yan-fang LI Kai-nan YU Lu CUI Ji-hong LI Jing YANG Shou-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2011-2013,共3页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s of epithelial origin, including carcinomas of breast, colon, and liver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humoral responses of host to cancer growth. Re...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immunoglobulin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s of epithelial origin, including carcinomas of breast, colon, and liver have been interpreted as humoral responses of host to cancer growth. Recently, Qiu et al described in detail that human cancers of epithelial origin, including carcinomas of breast, colon, liver, lung, established epithelial cancer lines, produce immunoglobulin G (IgG) in their cytoplasm.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have multiple cellular functions, such as folding and translocating newly synthesized proteins. When a cell is injured or under stress, HSPs refold damaged protein or facilitate degradation of proteins. In most cancers, heat shock proteins can capture tumour specific peptide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cancer.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human IgG and HSPs are co-localiz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protein· human immunoglobul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 immune mechanism
原文传递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Safety,and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Human Rabies Antibody Compared with 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 in Healthy Adults 被引量:4
2
作者 ZHANG Jun Nan MENG Ya Juan +16 位作者 BAI Yun Hua LI Yu Feng YANG Li Qing SHI Nian Min HAN Hui Xia GAO Jian ZHU Li Juan LI Shu Ping ZHANG Jing ZHAO Qin Hua WANG Xiu Qin WEI Jing Shuang REN Le Min CAO Chen Hua CHEN Chen ZHAO Wei LI L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9期782-791,共10页
Objectiv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uman rabies antibody(NM57)compared with 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in Chinese healthy adults.Met... Objectiv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a recombinant human rabies antibody(NM57)compared with 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HRIG)in Chinese healthy adults.Methods Subjects were randomly(1:1:1)allocated to Groups A(20 IU/kg NM57),B(40 IU/kg NM57),or C(20 IU/kg HRIG).One injection was given on the day of enrollment.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days-7 to 0(pre-injection),3,7,14,28,and 42.Adverse events(AEs)and serious AEs(SAEs)were recorded over a period of 42 days after injection.Results All 60 subjects developed detectable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RVNAs)(>0.05 IU/mL)on days 3,7,14,28,and 42.The RVNA levels peaked on day 3 in all three groups,with a 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of 0.2139 IU/mL in Group A,0.3660 IU/mL in Group B,and0.1994 IU/mL in Group C.At each follow-up point,the GMC in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s A and C.The areas under the antibody concentration curve over 0-14 days and 0-42 days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Groups A and C.Fifteen AEs were reported.Except for one grade 2 myalgia in Group C,the other 14 were all grade 1.No SAEs were observed.Conclusion The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 of 40 IU/kg NM57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20 IU/kg NM57 and 20 IU/kg HRIG,and the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 of 20 IU/kg NM57 and 20 IU/kg HRIG were similar.Safety was comparable between NM57 and HR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ombinant human rabies antibody NM57 human rabies immunoglobulin Rabies virus neutralizing activity SAFETY IMMUNOGENICITY
下载PDF
Molecular modeling an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binding of guaiacol to human immunoglobulin 被引量:5
3
作者 HE Wenying1,2, YAO Xiaojun1, LIU Pengjun2, GAO Zhenxia2 & HU Zhide1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nan 571158,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6年第6期550-559,共10页
The fluorogenic property of guaiacol was exploi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with target protein as a probe by molecular modeling, fluorescence,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 The fluorogenic property of guaiacol was exploi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on with target protein as a probe by molecular modeling, fluorescence, circular dichroism (CD)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Molecular docking was performed to reveal the possible binding mode or mechanism and suggested that guaiacol can strongly bind to human immu- noglobulin (HIgG). It is considered that guaiacol binds to HIgG mainly by a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and there are two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drug and the residues LEU 80 and ASP 65,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enthalpy change △H0 and the entropy change △S0 were calculated to be 65.55 kJ·mol-1 and 132.95 J·mol-1·K-1 according to the Vant’ Hoff equation). Data obtained b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indicated that binding of guaiacol with HIgG leads to dramatic enhancement in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intensity along with significant occurrence of efficient 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 from the residue of HIgG to the protein bound guaiacol. From the low value of fluorescence anisotropy (r = 0.06), it is argued that the probe molecule is located in the motionally unrestricted environment of the protein. The alterations of protein’s secondary structure in the presence of guaiacol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by the evidences from FT-IR and CD spectrosc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aiacol human immunoglobulin molecular modeling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circular DICHROISM (CD).
原文传递
Production of human albumin and immunoglobulins with bioaffinity technology
4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419-,共1页
关键词 Production of human albumin and immunoglobulins with bioaffinity technology
下载PDF
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注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陈婷婷 许白叶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干预,观察组应用阿昔...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干预,观察组应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干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炎性因子的水平和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脊液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脑脊液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注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情,修复神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人免疫球蛋白静注 病毒性脑炎
下载PDF
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方案对成人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崔文婷 黄燕 +1 位作者 胡苏 冯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方案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ITP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配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方案治疗成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激素配合TPO-RA方案治疗。比较两组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A(PAIgA)、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M(PAIgM)]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相关细胞[网织血小板、产板巨核细胞及巨核细胞]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PLT高于对照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IgA、PAIgG、P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网织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巨核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产板巨核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配合TPO-RA方案治疗ITP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常规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激素治疗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血常规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致患儿严重过敏性休克2例的护理
7
作者 冯敏贤 岑秀娴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2期3838-3840,共3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中,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现象。经验总结包括:全面评估病史,精准识别过敏风险;规范用药流程,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常态化应急演练,确保快速高效抢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阶段中,使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TG)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现象。经验总结包括:全面评估病史,精准识别过敏风险;规范用药流程,严格执行预防措施;常态化应急演练,确保快速高效抢救;实施人文关怀,缓解焦虑情绪。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2例患儿均顺利度过预处理阶段,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分别在术后28 d和23 d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 过敏性休克 护理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
8
作者 刘峰 蔡博 +1 位作者 李宝冬 王珂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及病毒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蓝芩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病毒转阴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症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肠道病毒转阴率与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巴韦林气雾剂基础上给予蓝芩口服液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病毒转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 利巴韦林气雾剂 临床疗效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肠道病毒 人肠道病毒71型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王远玲 彭国军 +3 位作者 郑申健 朱婷 彭琦 陈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9期1346-1349,1354,共5页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K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糖皮...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川崎病(K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各46例,常规组实施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两周。比较两组KD患儿用药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前后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水平[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炎症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免疫功能[CD4^(+)、CD8^(+)]、冠状动脉内径。比较两组KD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KD患儿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两周后,两组患儿PLT、WBC、ESR、GDF-15、MIF、HMGB1、CD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KD患儿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冠状动脉内径较治疗前显著减小,但两组间冠状动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KD患儿可促进其临床症状消失,并有利于提高其抗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人免疫球蛋白 川崎病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对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
10
作者 崔云云 胡成功 +1 位作者 李尚真 刘书磊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究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SPI)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89例老年SP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4)和观察组(n=9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 目的探究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SPI)患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89例老年SP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4)和观察组(n=9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人免疫球蛋白(pH4)静脉注射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临床指标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C(immunoglobulin C,IgC)、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3%)高于对照组(82.9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病原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咳嗽咳痰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CD3^(+)、CD4^(+)、CD4^(+)/CD8^(+)、IgA、IgC和Ig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CD8^(+)、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美罗培南治疗老年SPI患者,疗效确切,可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球蛋白 美罗培南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 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早期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召璞 刘丽敏 +1 位作者 王云茹 郝现伟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干扰素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干扰素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对重症手足口病治疗效果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改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患儿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白介素-2(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血压恢复正常、心率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2、IL-6、IL-10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中选用人免疫球蛋白、干扰素联合方案,可有效降低患儿炎性反应,提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升免疫功能改善效果,促进患儿恢复速度,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手足口病 人免疫球蛋白 干扰素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阮仁伟 刘晓玲 王舒颖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疗联合光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5 d后的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6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114.54±25.22)、(101.52±22.3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32.49±39.42)、(125.23±40.29)μmol/L],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4.29±0.42)×10^(12)/L、(153.32±13.32)g/L,均高于对照组[(3.54±0.45)×10^(12)/L、(145.21±14.2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的AST、ALT和ALP水平分别为(34.23±5.21)、(45.21±6.43)、(138.05±20.04)U/L,均低于对照组[(45.03±6.04)、(103.42±15.62)、(174.52±28.5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免疫球蛋白的基础上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提高ABO溶血性黄疸患儿疗效,可有效缩短患儿的康复进程,并改善其肝功能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ABO溶血性黄疸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晨娜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研...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2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研究组头痛、意识障碍、高热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球蛋白 阿昔洛韦 病毒性脑膜炎 安全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霞 刘婉春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104-106,126,共4页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头晕、呕吐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INF-γ、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M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症状恢复,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效果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阿昔洛韦 人免疫球蛋白 不良反应 炎性因子
下载PDF
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成晓燕 任永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科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1.0 g/(kg·d)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科收治的60例川崎病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1.0 g/(kg·d)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2.0 g/(kg·d)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升高,丙二醛(MD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2.0 g/(kg·d)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优于1.0 g/(kg·d)人免疫球蛋白,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炎症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 川崎病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璐璐 李洁 +1 位作者 高晓静 韩露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LPS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ARDS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n=41)和联合组(n=41)。常规组行LPSV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人免疫...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LPS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2例ARDS患儿,并随机分为常规组(n=41)和联合组(n=41)。常规组行LPSV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予以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3d后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炎症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3d后,联合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LPSV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ARDS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其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保护性通气 人免疫球蛋白 小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游晏平 周福根 李秀红 《天津药学》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患儿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并口服阿司匹林肠... 目的:探讨儿童川崎病(KD)患儿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KD患儿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对症治疗,包括调节水电解质平衡、退热等,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50 mg/(kg·d),2次/d,后续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适度减少药物剂量,2周左右减少剂量至5 mg/(kg·d),2次/d,发病后6~8周若患儿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则停止服用;对照组基于上述治疗方案加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 g/(kg·d),8~12 h静脉缓慢输入1次,初始以20滴/min速率滴注,持续15 min后无不良反应则加快滴注速率,最快不超过60滴/min,用药2 d后对体温仍>38℃的患儿予以第2次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2 mg/(kg·d),2次/d,静脉滴注5 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治疗,2 mg/(kg·d),2次/d,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黏膜充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和手足硬性水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实验室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水平及冠状动脉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1/Th2高于治疗前,Th2低于治疗前,冠状动脉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Th1、Th1/Th2高于对照组,Th2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KD效果显著,利于加速症状恢复,改善实验室指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且副作用较少,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川崎病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人免疫球蛋白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冠状动脉内径
下载PDF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和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18
作者 王春雨 李亚 王家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5)... 目的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65)和观察组(n=61)。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85%(48/65)、88.52%(54/61),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FEV_(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FEV_(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FEV_(1)、FVC、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PaO_(2)、PaCO_(2)、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PaO_(2)、PaO_(2)/FiO_(2)显著高于治疗前,PaCO_(2)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_(2)、PaO_(2)/Fi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IgA、IgG、IgM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IgA、IgG、IgM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46%(12/65)、32.79%(20/61),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05)。结论相较于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肺炎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及体液免疫功能,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 人免疫球蛋白 肺功能 体液免疫 儿童
下载PDF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对人补体系统的体外影响
19
作者 柯兵兵 王德蓉 +2 位作者 李世兴 程梦兰 郭江红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0-43,49,共5页
目的采用体外补体孵育实验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否能激活补体系统,探讨本品给药过程中补体系统与类过敏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分别选取4家企业产品,另加热制备多聚体升高的样品,在体外与人血清共同孵育1 h后,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补... 目的采用体外补体孵育实验评价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否能激活补体系统,探讨本品给药过程中补体系统与类过敏反应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分别选取4家企业产品,另加热制备多聚体升高的样品,在体外与人血清共同孵育1 h后,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补体系统激活代表性中间产物及终末复合物Sc5b-9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补体分子C3a、C4a、C5a、Bb、Sc5b-9基本呈下降趋势;制剂经加热处理后,上述补体分子并未出现显著性升高现象。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进而引发类过敏反应,相反,对补体系统存在一定程度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多聚体 补体系统 抑制 类过敏反应
下载PDF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对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影响
20
作者 李丹 吕兴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uman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冠状动脉(冠脉)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确诊并治疗的KD患儿,根据有无冠脉病变将患儿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和冠脉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发热时间、IVIG治疗时的病程时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离子、肝及肾功能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KD合并冠脉病变组患者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高于无冠脉病变组,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低于无冠脉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D发热时间<8 d患儿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发热时间>10 d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前应用IVIG治疗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与病程第7天、第8天及10天后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第5天及第6天应用IVIG治疗患者的冠脉病变发生率低于病程第10天后应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VIG时间过晚,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发热时间较长是KD患儿并发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白蛋白、羟基酸脱氢酶浓度的降低也可作为KD并发冠脉病变的预测指标。热程少于8 d,病程7 d内应用IVIG治疗,可减少冠脉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发热时间 治疗时间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