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isonous Weed of Insatiable Lust for Power:Theme Analysis of Macbeth
1
作者 刘泽璞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170-172,共3页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satiable lust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or power,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reveal the theme of Macbeth: the greed for power and the corruption of power in human nature... On the basis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satiable lust of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for power,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reveal the theme of Macbeth: the greed for power and the corruption of power in human nature. It is argued that when Macbeth and Lady Macbeth are greedy for political power, they cannot avoid committing regicide. Once seizing the power in such an unlawful and sinister way, they abuse power. Eventually, it is their ugly inner drive for power that inevitably cause their degeneration, downfall and demise. Such a theme analysis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rea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BETH LADY MACBETH lust for POWER CORRUPTION
下载PDF
The Villainous Moor: Eleazar in Dekker's Lust's Dominion (1600)
2
作者 Fahd Mohammed Taleb Saeed Al-Olaqi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1期69-85,共17页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ruptive social contexts and inter-racial rela- tionships in Thomas Dekker's Lust's Dominion (c.1599-1600) [Collier found out about its original performance date, which was in February 1...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disruptive social contexts and inter-racial rela- tionships in Thomas Dekker's Lust's Dominion (c.1599-1600) [Collier found out about its original performance date, which was in February 1600, and that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657 (Collier 1827, p. 264)] with focus on the Moorish Eleazar. The play is about race, lust, revenge and politics. The Elizabethan experienced a cultural blend and a fear of Africans and other foreigners. Like Dekker, Elizabethan dramatists imparted well-known contemporary prejudices and stereotypes on those of specific origin in Africa based solely on their dark skin. Elizabethan shows reinforced the image of the Moor as cruel, tyrannical and deceitful. The African Moors are portrayed to the Elizabethan expectations as being demi-devil, deceitful, lascivious, unpleasant, merciless egotist as soon as he appears. The depiction of the evil Moor contributes to Elizabethan superiority as an intrinsic right. Dekker illustrates the pervasive racism of Elizabethan Europe and the plain consequences of this institutionalized prejud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r · Black·Race - lust · Lascivious · Evil · Spain - Revenge · Betray
原文传递
规训与惩罚:汉代女性贞顺观念的建构
3
作者 田家溧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5,共9页
贞顺观念在汉代的确立与发展,是官方规范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汉代官方希望将女性纳入贞顺规范中,但对贵族女性与普通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为发挥教化作用的贞女故事,官方与民间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官方贞女故事常见情礼冲突,... 贞顺观念在汉代的确立与发展,是官方规范和民间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汉代官方希望将女性纳入贞顺规范中,但对贵族女性与普通女性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作为发挥教化作用的贞女故事,官方与民间设计重点有所不同。官方贞女故事常见情礼冲突,而民间贞女故事充满想象力的情感设计,冲淡了官方故事中情礼对立的困境,使其获得了更强的感染力与更广的传播度。官方律令针对女性淫妒等越轨行为虽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但社会上存有许多律令难以界定的复杂情状,对此民间医方中却有针对女性的止(验)淫术与疗妒方,简单易操且迎合社会需求。汉代律令与医方中对女性淫妒行为的惩处矫治并非只是压制束缚女性,更具有建构与规范贞顺观念的功能。规训与惩罚是塑造社会规范、制造社会观念过程中的一体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贞顺观念 淫妒行为
下载PDF
色情批判、语言批判与权力批判——论耶利内克《情欲》的色情书写
4
作者 史敏岳 曾悦 《外国语言文学》 2024年第4期71-79,89,135,共11页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小说《情欲》(1989)以其露骨的性描写和直接粗暴的语言使作家陷入丑闻。但色情书写只是小说进行社会批判的语言手段。实际上,《情欲》根植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的反色情运动,通过对...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的小说《情欲》(1989)以其露骨的性描写和直接粗暴的语言使作家陷入丑闻。但色情书写只是小说进行社会批判的语言手段。实际上,《情欲》根植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的反色情运动,通过对色情语言的夸张、嬉拟、讽刺,解构了作为男权社会产物的色情文学。耶利内克创造了一种后现代的色情语言,通过话语交融的隐喻式书写,将批判的矛头从色情产业延伸到了语言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意义上,《情欲》的色情书写通过审视语言和符号,揭示了资本主义权力关系在社会文化中的渗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情欲》的文化批判态度仍不失其当下的社会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利内克 《情欲》 色情书写 资本主义权力关系 文化批判
下载PDF
从教义植入到世俗化书写——论元明清通俗文学中的“酒色财气”
5
作者 陈妙丹 黄阳帆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酒、色、财、气“四戒”并举,始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全真道兴起的金代,由创教者王重阳首次拈出,并纳入其思想体系中,其后为包括南宗在内的道派人士广而用之。元代以来,通俗文学出现了并置书写“酒色财气”的普遍现象。在小说、戏曲以及说... 酒、色、财、气“四戒”并举,始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全真道兴起的金代,由创教者王重阳首次拈出,并纳入其思想体系中,其后为包括南宗在内的道派人士广而用之。元代以来,通俗文学出现了并置书写“酒色财气”的普遍现象。在小说、戏曲以及说唱文学中,“酒色财气”或作为题材贯穿始末,或以入话的形式引出话题,或作为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串联情节、结构文本。神仙道化类杂剧基于宗教摒弃世俗欲念的决绝立场,对“四戒”的引入,不免带有浓厚的宣教色彩,甚或导致度脱逻辑的不自洽。其他类通俗文学对“酒色财气”则由宗教教义的植入过渡为世俗化的书写,呈现出了较为多样化的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清 通俗文学 酒色财气
下载PDF
从《色,戒》的“感情逆行”看张爱玲对读者心理的把握
6
作者 贺国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4-80,108,共8页
品读《色,戒》这个虚构文本,不应该仅停留在小说的故事层面,而要重视它结构性的创造性因素。张爱玲对读者心理的巧妙把握,使《色,戒》整体呈现与《狼和小羊》相类似的结构特点。《色,戒》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反应:沉溺和清醒作为对立... 品读《色,戒》这个虚构文本,不应该仅停留在小说的故事层面,而要重视它结构性的创造性因素。张爱玲对读者心理的巧妙把握,使《色,戒》整体呈现与《狼和小羊》相类似的结构特点。《色,戒》能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反应:沉溺和清醒作为对立的两极同时存在,这种“感情逆行”始终牵引读者的双向度的情感,也为作品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这种复杂的艺术过程,可以不断匡正读者的认知,加深读者对历史、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对人性弱点的同情和理解。《色,戒》也以它的艺术成熟性再一次完成对“新文艺腔”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色 戒》 “感情逆行” 叙事 读者心理
下载PDF
PLC在热钢坯端面打号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铭 项占琴 《机电工程》 CAS 2008年第9期77-79,共3页
主要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热钢坯端面打号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对热钢坯端面打号机的机械系统和主要功能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PLC的硬件组态及其程序流程进行叙述,并对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和主要功能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PL... 主要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在热钢坯端面打号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对热钢坯端面打号机的机械系统和主要功能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对PLC的硬件组态及其程序流程进行叙述,并对系统设计、软件设计和主要功能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对PLC通信的程序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具体给出了PLC与人机界面之间、PLC与LUST伺服之间通信的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运用PLC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热钢坯端面打号机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钢坯端面打号机 软件设计 可编程序控制器 人机界面 lust伺服
下载PDF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概念和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翟辅东 肖曾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旅游资源 显性旅游资源 旅游理论
下载PDF
欲望消费与生态危机 被引量:17
9
作者 曹孟勤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2,共5页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任意挥霍的对象。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遏制欲望消费 ,而遏制欲望消费的途径是塑造热爱自然的人性。热爱自然的人性将“节俭”视为人的美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要消费 欲望消费 生态危机 关爱自然
下载PDF
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及情欲顺势心理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艳 毛善平 +3 位作者 朱华风 沈晶 张银萍 李珍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对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月8月—2012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对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月8月—2012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GSI得分及临床疗效。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无失语患者60例(无失语组)作为对比分析,研究影响失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失语症患者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其中抑郁和焦虑情绪观察组比无失语组患者更为严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t=2.858,2.909;P<0.05);其中脑部双侧病变发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最高。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71,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GS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98,P<0.05)。结论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发生心理障碍的机制与病变部位有关;通过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语症 心理障碍 影响因素 情欲顺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自我、身份及其他:菲利普·罗斯的情欲书写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陈红梅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304-313,共10页
情欲与性是菲利普·罗斯作为作家的一生中不断书写的话题,既带给他族人质疑的麻烦,也把他送上成功之路。在罗斯的作品里,性既是年轻人自由和自我的表达以及两性之间的博弈与争斗,凸现了其中复杂的政治关系,也显现了人在老年遍... 情欲与性是菲利普·罗斯作为作家的一生中不断书写的话题,既带给他族人质疑的麻烦,也把他送上成功之路。在罗斯的作品里,性既是年轻人自由和自我的表达以及两性之间的博弈与争斗,凸现了其中复杂的政治关系,也显现了人在老年遍历性事沧桑后的反思和自省,是向世事妥协的内容,罗斯的情欲书写呈现出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性。同时,罗斯还将情欲上升为表现创作主题的艺术手段,母育、身份、嫉妒、羞愧等人性侧面都在他的性描写中得到突出的再现,揭示了隐含在情爱当中的丰富意义,给情爱文学烙下了他独特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情欲 自我 身份
下载PDF
从"欲"到"德"——中国人性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沂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5,共6页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qu... 中国早期对人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欲"到"德",或者说从人的本能到人的本质的过程。孔子以前, "性"就是欲望、本能。当时的人性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以"德"御"性"和以"气"释"性"。老子和早期孔子开 始将"德"作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晚年孔子则进一步以"德"为"性",从而完成了对传统人性论的根本转化。这 实为义理之性之渊源、性善说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老子 孔子
下载PDF
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 被引量:8
13
作者 凌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1,共9页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 霍布斯是权利本位论的哲学奠基人。自然权利是其权利本位论的逻辑起点,是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关系。从自然权利的自然平等和自然自由出发,霍布斯论述了权利本位论的三个基本主张: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欲望(以及意志和功利)。首先,自然的和社会的义务(法律)都是有条件的,最初都源自于自然权利;自然权利是无条件的,是一切法律和义务的基础。其次,权利始终是目的,是第一位的,权力则是手段,是第二位的。国家主权和公民权利都起源于并服务于自然权利。最后,自然权利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欲望、意志、功利的前提,是一切政治性、道德性和社会性问题的开端。霍布斯的权利学说是彻底的权利本位主义,并因此为现代社会、政治和法律提供了的法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本位 自然权利 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权力 权利与欲望
下载PDF
“只是当时已惘然”——对《色·戒》十年后的拉康主义重访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冠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9,共14页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 李安的作品《色·戒》,给华语电影乃至剧院艺术本身都留下了一道浓重印迹:这部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的电影,斩获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狮奖、台湾金马奖等七项大奖;并且因其在"色"上的铺张尺度,至今仍成为一个话题作品。从拉康主义精神分析角度出发,在十年后重访李安的《色·戒》,旨在指出李安用力至深并为之付出极大代价的那三段性场景,恰恰是该作品的"破坏性冗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戒》 李安 张爱玲 拉康 女性性态
下载PDF
《色·戒》小说和电影文本中女性意识的坚守与突*破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晶 石潇纯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5-78,共4页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 张爱玲在《色.戒》中以女性特有的关照方式和性别感切入所生活时代的女性生活的内核,表现了非常态下女人的常态,呈现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展示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觉醒的状态,从女性话语权的取得、女性爱情观对价值观的解构、女性生活方式对女性心理的暗示三个层面继承了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又从女性与男性的性爱观、传统道德观对女性的束缚、男性人性与女性人性的区别实现了男性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李安 《色·戒》 文本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日本江户读本小说对中国白话小说的“翻案”——以《雨月物语·蛇之淫》与《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俊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2,共6页
日本江户时期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卷四《蛇之淫》"翻案"于中国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文中又明显地具有很多改写创新的成分。上田秋成正是通过背景更换、道具换用、内容更改等方法,赋予其作品日本本土化... 日本江户时期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卷四《蛇之淫》"翻案"于中国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但文中又明显地具有很多改写创新的成分。上田秋成正是通过背景更换、道具换用、内容更改等方法,赋予其作品日本本土化的内涵,使得作品整体上融入日本的社会风情,流露出浓郁的日本社会生活气息,从而形成其"翻案小说"的日本"国风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之淫 翻案小说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日本 江户时期 读本小说 白话小说
下载PDF
作品的缺陷与评论的缺陷——读汤显祖的《牡丹亭》及其评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恒夫 赵惠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6-40,共5页
尽管《牡丹亭》具有很大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结构松散 ,导致全剧篇幅过长 ,冲淡了戏剧的主题 ;杜宝的形象前后不一 ,存在断裂现象 ;在现实主义的故事情节的板块上 ,随意编构内容 ,淡化了“真实性”。当代评论界误... 尽管《牡丹亭》具有很大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结构松散 ,导致全剧篇幅过长 ,冲淡了戏剧的主题 ;杜宝的形象前后不一 ,存在断裂现象 ;在现实主义的故事情节的板块上 ,随意编构内容 ,淡化了“真实性”。当代评论界误解了《牡丹亭》的思想 ,该剧并没有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 ,而是偏重于生理方面的情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戏剧评论 主题
下载PDF
《任氏传》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芳 黄秋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唐传奇《任氏传》中的任氏并非如一些论者所言,具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平等爱情的精神。其实,她并不具备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她是男权意识中“贤妻”与“荡妇”的糅合,纯粹是作者男权无意识中的欲望流露。
关键词 沈既济 《任氏传》 男权社会 欲望 集体无意识 贤妻 荡妇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写作问题(笔谈)——20世纪中国文学性爱与欲望书写的文学史反省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洪承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122,共4页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竞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竞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其本质是推进人的精神、心灵的净化,更是对人的自身道德的提升,因而文学史的情爱、性爱、欲望书写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我们有必要通过现当代文学史中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家作品的历史辨析,以及其反映出的整体文学史问题的反思,期盼由情爱、性爱的生命体悟而深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部考察,警惕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削弱,真正理解身体写作的存在本体论意义。本期选发的这一组笔谈,也许观点不一,但目的在于就此引发更多的学者,对这类直接关乎人的存在自身的创作和理论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情爱性爱 欲望叙事 身体写作 文化反思
下载PDF
《圣经》影响下的文学艺术中蛇意象探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葛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9-72,共4页
西方艺术中"蛇意象"大都受《圣经》影响。但文学艺术家所创造的这符号背后是人类远古记忆和族类体验,是飘忽不定的梦和沉郁深邃的童年无意识灵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蛇意象的流变其实反映了人类原欲文明与禁欲文明冲突融合的历程。
关键词 欲望 蛇意象 《圣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