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ction of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of Dorsal Hand by Invisible Full-thickness Mesh Skin Graft
1
作者 Hai-qing WANG Qing-xin XU +3 位作者 Wen-ming LIU Jia-guang LI Zhen-zhen WAN Guang-huai CUI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2019年第4期26-30,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visible full-thickness mesh skin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of the dorsal hand.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9,25 patients with cicatricial...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visible full-thickness mesh skin graft in the treatment of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of the dorsal hand.Methods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9,25 patients with cicatricial contracture deformity of dorsal han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underwent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During the operation,the scar healed completely and the superficial fascia remained intact.The wound surface was transplanted with invisible mesh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The survival of the skin graft and the recovery of hand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in the later period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operation.Results The skin grafts of 20 patients survived with high quality,3 cases had partial epidermis exfoliation,and 2 cases had partial epidermis scattered in blisters.After intensive dressing change,all wounds healed and 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fter the operation.The hand function and appearance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thickness skin graft to correct scar deformity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functional and appearance recovery and difficult postoperative contracture.Invisible full-thickness mesh skin graft is one of the ideal methods to correct scar contracture deformity of the dorsal h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R Invisible full-thickness mesh skin graft Contracture deformity REPAIR
下载PDF
Hernia mesh prevent dislocation after wide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giant cell tumor distal radius 被引量:5
2
作者 I Gede E Wiratnaya I Gusti Bagus Arie M Budiartha +3 位作者 I Gusti Ngurah Y Setiawan Dwijo A Sindhughosa I Ketut S Kawiyana Putu Astawa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7年第9期741-746,共6页
Giant cell tumor(GCT) remains as major health problem. GCT which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us tends to be more aggressive. Wide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wrist in stage 3 of distal radius GCT lesion... Giant cell tumor(GCT) remains as major health problem. GCT which locat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radius tends to be more aggressive. Wide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wrist in stage 3 of distal radius GCT lesion is an optimal modality to prevent tumor recurrence. However, dislocation often occurs as its complication. We are reporting patient with GCT of distal radius treated with wide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using non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and the addition of hernia mesh. Circumferential non-absorbable polypropylene hernia mesh was applied, covered radioulnar joint and volar aspect of radius, and served as additional support to prevent dislocation. During five years and two months of follow-up, we found no dislocation in our patient. Furthermore, good functional outcome was obtained. Our finding suggests that the addition of hernia mesh after wide exc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nonvascularized fibular graft may benefit to prevent dislocation and provides an excellent functional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ant cell tumor Wide EXCISION FIBULAR graft HERNIA mesh DISLOCATION
下载PDF
Use of synthetic grafts in pelvic reconstruction: A path of continued discovery
3
作者 Seth A Cohen Shlomo Raz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 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
Since the 1990 s, mesh has been used in pelvic reconstruction to augment repairs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In 2008 and 2011,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is... Since the 1990 s, mesh has been used in pelvic reconstruction to augment repairs for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 In 2008 and 2011,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issued Public Health Notifications ultimately informing providers and the public that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ynthetic mesh in the transvaginal repair of POP are not rare. In this review, we(1) examine literature characterizing surgical practice-patterns subsequent to the FDA announcements;(2) describe presentation of mesh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nd outcomes of management;(3) discuss the most recent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and(4) seek to characterize whether or not mesh has lived up to the long-term efficacy promise of a permanent implant. Durability of mesh-augmented anatomical outcomes do not consistently translate into improved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subjective outcomes. This, when coupl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mesh-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ontinued innovation beyond the status quo of current synthetic gra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LVIC ORGAN PROLAPSE mesh SYNTHETIC graft mesh-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mesh extrusion mesh erosion Host response
下载PDF
3D打印个性化钛网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苏雅娣 邹节娟 +1 位作者 王超 黄元丁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9-177,共9页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 目的拟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比3D打印个性化钛网(3D-PITM)辅助下的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与块状自体骨移植在复杂牙槽骨缺损重建中的骨增量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的39名牙槽骨缺损种植患者,根据其骨增量术式不同分为3D-PITM+GBR组(19名)和自体骨Onlay组(20名)。术前拍摄CBCT影像导入Mimics-Research和3-Matic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与数字化设计,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制作3D-PITM。术中固定3D-PITM或自体骨块完成相应的骨增量手术。收集患者术前、植骨术后、术后6~9个月、种植体植入后的CBCT影像资料。基于CBCT数字影像资料,分别测量两组患者在种植体中轴线上牙槽骨增加的高度,以及在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 mm处牙槽骨增加的宽度,并计算其成骨率。结果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和种植前后的垂直骨增量[2.68 mm(0.45,4.23)、2.27 mm(0.49,3.27)]均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60 mm(0.33,1.62)、1.74 mm(0.53,1.60)]。3D-PITM+GBR组在骨增量前后牙槽嵴顶下方0 mm、2 mm、4 mm平均骨宽度增量[(1.97±0.97)mm、(2.59±1.22)mm、(2.94±1.50)mm]高于块状自体骨移植[(1.06±0.99)mm、(1.45±1.25)mm、(2.32±1.23)mm]。3D-PITM+GBR组在种植前后种植体平台下方0 mm、2 mm、4mm平均骨宽度增量[(2.34±1.09)mm、(2.53±1.48)mm、(2.85±2.20)mm]反低于块状自体骨移植[(2.51±1.34)mm、(3.04±1.73)mm、(3.38±1.94)mm]。3D-PITM+GBR组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成骨率(66.8%,68.8%)均高于块状自体骨Onlay移植组(64.6%,62.6%)。3D-PITM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能够较块状自体骨移植明显提高牙槽骨重建的高度和宽度,但植入物暴露率(21%)仍高于自体骨Onlay组(5%)。结论3D-PITM+GBR技术可代替块状自体骨移植用于重建复杂牙槽骨缺损,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稳定的骨轮廓,但钛网暴露仍是其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钛网 引导骨再生 块状自体骨移植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43
5
作者 郭永飞 陈德玉 +6 位作者 徐建伟 王新伟 王良意 何志敏 陈宇 袁文 贾连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颈椎曲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方法:对24例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病例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钢板类型、终板处理情...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颈椎曲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方法:对24例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病例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钢板类型、终板处理情况等,JOA评分法评价手术前后及钛网沉陷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及钛网沉陷后颈椎曲度“D”值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钛网修剪放置不当、终板刮除过多、术中过度撑开、骨密度下降、选用钢板不适当。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6.5分(P<0.01),颈椎曲度“D”值平均提高9.25±2.52mm(P<0.05),发生钛网沉陷后18例JOA评分平均增加1.8分,6例平均下降2.1分,“D”值视钛网沉陷发生部位的不同增减不一,但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对颈椎曲度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通过合理修剪、放置钛网并使用垫片、椎间适度撑开、保留相邻终板、选用全锁定钢板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术后钛网沉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钛网 植骨 沉陷 椎体次全切除术
下载PDF
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李明飞 顾洪斌 +4 位作者 王志鸿 杨帆 解华杰 盛磊 孙晓风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306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重度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32例,足部创面经清创治疗、控制感染、被... 目的观察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解放军306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重度感染性糖尿病足患者32例,足部创面经清创治疗、控制感染、被覆新鲜肉芽后,行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VSD技术修复创面,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32例患者中,24例因合并重症肢体缺血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治疗以改善血供,8例为单纯深部组织感染,行切开清创引流以控制全身感染。32例患者植皮术前平均接受清创术的次数为(3±1)次,植皮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0±7)天,植皮手术成功率为100%,其中25例皮片成活面积大于95%,7例皮片成活面积约80%。供皮区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9±6)天。结论网状游离植皮术联合VSD技术可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提高移植皮片成活率,明显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且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网状植皮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修复与重建
下载PDF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沉陷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孔金海 吕国华 +4 位作者 康意军 王冰 李晶 韦超 唐明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179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情况、钢板类型、植...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钛网发生沉陷的原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179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情况、钢板类型、植骨及椎体撑开情况等。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有17例患者发生钛网沉陷,沉陷的原因主要为骨密度下降、钛网修剪放置不当、术中过度撑开、终板刮除过多、使用非限制性钢板、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螺钉进钉深度过浅和方向不当、钢板放置位置偏斜等。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3.5分(P<0.01),162例未发生钛网下沉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比术前平均增加4.4分和4.7分;发生钛网下沉患者中,6例有临床症状者沉陷时和沉陷3个月时的JOA评分为2.9分和3.8分,7例无临床表现者为3.3分和3.9分,4例有临床症状行翻修手术者翻修术后1周和3个月时JOA评分比翻修前提高3.3分和3.7分。结论: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可发生钛网下沉,骨质疏松患者应该避免使用钛网,手术时应尽可能增加钛网与终板接触面积,多保留相邻终板,选用限制性钢板,尽量选择自体骨植骨,避免椎间过度撑开等,防止术后钛网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钛网 植骨 沉陷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重建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文军 曹盛俊 +2 位作者 刘利乐 胡文凯 姚女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前路内固定治疗83例严重胸腰椎结核,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前路内固定治疗83例严重胸腰椎结核,术后正规抗痨治疗,对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5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2例患者术后疼痛消除,23例伴瘫痪者1例FrankelA级无恢复,其余均有明显恢复;无1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40%,6个月时90%,9个月时达100%。45例伴后凸畸形者Cobb角平均矫正30.6°,随访时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钛网 植骨 融合
下载PDF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严重骨缺损 被引量:25
9
作者 黄德勇 周乙雄 +3 位作者 徐辉 张洪 殷建华 蒋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781-17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 [目的]探讨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使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1年12月至2006年1月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的患者共有21例21髋,男6例,女15例;翻修时平均年龄为51.9岁(38-77岁)。采用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分型,本组患者骨缺损均为AAOSⅢ型(混合型骨缺损)。采用金属网将非包容性骨缺损转变为包容性骨缺损,然后采用7-10 mm的深低温冷冻骨颗粒,使用打压植骨技术恢复骨量,重建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使用骨水泥将聚乙烯臼杯固定于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拍摄术后3 d、3个月、1年及每年随访时的双髋正位片,以泪滴为参照,观察聚乙烯臼杯位置的变化及骨水泥层透亮线的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8年(1-5年),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6.4分提高到术后81.3分,未发现臼杯松动病例。术后1例脱位,1例有坐骨神经受损症状。[结论]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打压植骨技术并结合应用金属网的方法能较好地重建髋臼侧严重骨缺损,恢复骨量,辅助髋臼安放在理想的生物力学位置,并能提供良好的早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打压植骨 翻修术 金属网
下载PDF
颈椎术后钛网沉陷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俊波 王文军 +2 位作者 刘进才 晏怡果 吴晓东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早期钛网沉陷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1周、术后3月X线片及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发生钛网沉陷31例(53.4%),其表现为钛网进入上位或/和下位椎体骨质... 目的探讨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后早期钛网沉陷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8例颈椎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1周、术后3月X线片及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发生钛网沉陷31例(53.4%),其表现为钛网进入上位或/和下位椎体骨质内,以钛网后下部沉陷进入下位椎体多见;螺钉与钛板夹角变小。钛网沉陷的发生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875);各年龄组沉陷率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2)。钛网端面有悬空和无悬空的沉陷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6)。单、双节段切除病例的沉陷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0)。结论钛网沉陷以钛网后下部陷入下位椎体最多见,术后钛网沉陷发生率较高;高龄患者、钛网端面部分悬空及双节段是术后发生钛网沉陷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钛网 植骨 沉陷 影像学
下载PDF
钛网成形复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宁 万林忠 +1 位作者 张双越 陶江丰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408-410,共3页
目的应用和观察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全口模型,结合Cr或X线片显示的病变大小和正常侧下颌骨的大小形态,用钛网预制再造的下颌骨支架;彻底切除下颌骨病灶;同期取自体髂骨骨松质... 目的应用和观察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全口模型,结合Cr或X线片显示的病变大小和正常侧下颌骨的大小形态,用钛网预制再造的下颌骨支架;彻底切除下颌骨病灶;同期取自体髂骨骨松质,剪成颗粒状,紧密充填于预制的钛网内,调整咬合关系正常后,固定钛网。结果共治疗15例大型下颌骨缺损的患者,术后观察0.5~8年。除1例患者因术后感染二次手术取出部分钛网,创口二期愈合外,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和骨吸收,颜面对称,固定良好,瘢痕不明显,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3.5cm以上,张口不偏斜,其中8例已做义齿修复,患者对面形和功能恢复均感满意。结论应用钛网成形复合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刻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是一种修复大型下颌骨缺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钛网 骨移植
下载PDF
网状植骨治疗股骨中下段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文 吴玮伟 +5 位作者 王富明 黄俭 陈路遥 韦展图 胡世锵 屠玉民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网状植骨结合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并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基层医院治疗类似病例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3月共收治31例股中下段骨折并骨缺损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16-43岁,平均21.... 目的研究网状植骨结合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并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为基层医院治疗类似病例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3月共收治31例股中下段骨折并骨缺损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年龄16-43岁,平均21.7岁。术中采用残存自体骨或取髂骨,在残存大骨片及取髂骨周边钻孔,以可吸收缝线编织成网状,分别固定在近远端,网状腔中间填塞松质骨。固定方式采用普通钢板、锁定钢板、LISS钢板以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31例骨折患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22例均顺利愈合,6例出现钢板断裂,另3例发生感染及骨不连并发症,9例均在术后5-18月二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网状植骨结合钢板或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下段骨缺损效果良好,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骨折并骨缺损的方法之一。内固定的材料、股骨髁间骨折、内侧植骨的可靠程度与远期钢板断裂及下肢内翻等并发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中下段骨折 骨缺损 网状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卫 晏怡果 王文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应用前路全椎体切除、钛网植骨或钛网骨水泥椎体重建和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24例。[结果]术后随访9—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9例不完全截瘫患者平均恢复1.8级(Frankel分级),2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恢复,4例远处重要脏器转移死亡,所有随访达6—9个月的病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1例术后1年复发。[结论]前后路联合一期全椎体切除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肿瘤 钛网 植骨 骨水泥 内固定 重建
下载PDF
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涛 杨述华 +1 位作者 刘国辉 叶树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1~2个椎体破坏塌陷42例,≥3个椎体16例,均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18°~50°,平均36°。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结果]58例截瘫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例,治愈率58.62%;部分改善19例。好转率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4°,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8.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结论]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病灶清除 钛网植骨 钉棒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黄世敏 林明侠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期53-54,共2页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伤病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需要取自体髂骨,供骨区感染、骨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10%~30%[1-2]。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伤病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由于需要取自体髂骨,供骨区感染、骨折、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病率高达10%~30%[1-2]。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应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3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植骨 钢板 内固定术 颈椎病 护理
下载PDF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改平 陈楠心 +3 位作者 宋燕美 陈二云 马童 凃意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 目的建立人体下颈椎C3~7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内固定器械的应力分布。方法建立前路椎体C5节段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颈椎C3~7节段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C3~7节段下颈椎原始模型。对术后模型分别施加0.5、1.0、1.5、2.0 N·m扭矩,分析前屈、后伸、侧弯及轴向旋转时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与内固定器械整体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后,C5重建节段ROM随扭矩的增大而增加,与无损模型在1.0 N·m、预载荷50 N工况下相比,C5重建节段、C3~4,C6~7和C3~7节段ROM分别下降81%、62%、58%和80%;C5重建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最大应力减小,临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应力显著升高;钛网应力主要分布于运动受压侧,螺钉根部承受较大载荷。结论 ACCF术式会较大提升颈椎稳定性,降低手术节段后方关节突关节应力,对于减缓因脊髓型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压迫有较好疗效。研究结果可为ACCF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钛网植骨 钢板螺钉固定 下颈椎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虎进 赵晨 +4 位作者 黄兴舟 侯天勇 张泽华 许建中 周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 目的:探究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与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2月至2013年1月采用彻底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1例(A组),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分级、Cobb角及末次随访丢失情况、植骨融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引流量。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22~53个月,平均39.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钛网植骨较单纯自体髂骨块植骨,植入更加方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自体髂骨块 钛网 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帅 张少博 +4 位作者 张苍宇 王栓科 汪静 汉华 万麟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5例腰椎结核患者,随访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愈合率、畸形矫正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 目的分析经后路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35例腰椎结核患者,随访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愈合率、畸形矫正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3例结核病灶复发,伴有钉道骨吸收、内固定松动,其中1例形成窦道;32例病灶治愈,治愈率91.4%。脊柱侧凸畸形得到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后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畸形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钛网植骨融合 钉棒固定 后路
下载PDF
多层粗大孔隙表层股骨柄假体联合自体植骨的生物学固定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谭本前 徐栋梁 +2 位作者 杨远良 曾宪尚 李佛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股骨柄假体表层改为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的生物学固定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完成犬骨重建型股骨柄假体,将股骨柄假体近2/3段表层改成粗大、多层立体孔隙结构。对24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 目的观察股骨柄假体表层改为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的生物学固定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完成犬骨重建型股骨柄假体,将股骨柄假体近2/3段表层改成粗大、多层立体孔隙结构。对24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两组,行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实验组将假体表面孔隙内充填自体股骨头颈骨质制成的骨泥后,再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不填充碎骨泥。术后1、3和6个月行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测试,以了解假体内外成骨和固定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6个月标本大体观察可见大量骨质重建现象;X线检测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多孔层孔隙内最大骨长入深度(μm)与新生骨平均充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假体-骨界面最大剪切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股骨柄假体表层制成多层粗大孔隙结构联合自体植骨能显著加强生物学固定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柄假体 多层粗大孔隙钛网表面 自体植骨 生物学固定
下载PDF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卫 姚女兆 +1 位作者 王文军 李平原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6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1月对4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椎切除,钛网植骨加前路节段固定,并进行正规术后抗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33例伴瘫痪...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钛网植骨重建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 ̄2005年1月对46例胸腰椎结核采用一期前路病椎切除,钛网植骨加前路节段固定,并进行正规术后抗痨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除,33例伴瘫痪症状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恢复2级(Frankel分级),无一例出现感染和复发等并发症,结核治愈率100%;术后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60%,6个月时95%,9个月时达100%。后凸畸形平均矫正度数为23.6°,且随访时纠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加节段固定器治疗严重胸腰椎结核具有减压彻底、重建可靠和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 钛网 植骨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