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训练启示
1
作者 房英杰 王子朴 +3 位作者 严力 陈月亮 母毅刚 孙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2,共9页
目的:起跑是决定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基于AI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探究该项目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法:以国内8名高水平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起跑预备姿势、起动和疾跑前6步的时间、空间、角度和速度参... 目的:起跑是决定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成绩的关键技术,基于AI三维动作捕捉系统探究该项目起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方法:以国内8名高水平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为测试对象,测试起跑预备姿势、起动和疾跑前6步的时间、空间、角度和速度参数。结果:1)时间参数中起动时是决定起跑实效性的核心指标(r=0.951),反应时和单步时间次之;2)空间位置参数中起动结束后的步幅、疾跑第2步和第4步的步幅与步宽以及疾跑第5步和第6步的身体重心高度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负相关(r>|0.5|),HCOM/H表现出起动过程略有降低,疾跑第1步迅速升高而后趋于平稳;3)空间角速参数中后稳定角、起动和疾跑初期蹬冰角、躯干角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正相关(r>0.5),膝角的蹬伸幅度在93°~148°变化;4)起动和疾跑前4步的速度与起跑实效性表现出高负相关(r>|0.5|),速度达到6.79 m/s时出现从滑跑向滑行技术转化过渡点。结论:起跑表现出“单侧发力、多向运动、非稳定支撑”的动作模式特征,疾跑第5~6步是从滑跑向滑行技术的过渡期。启示:陆冰结合训练中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与动作速度训练,静力性力量、快速力量与爆发力训练,平衡与稳定控制能力训练,最佳动作协同模式训练以及下肢肌肉韧带刚性训练,有助于提升起跑运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起跑 运动学特征
下载PDF
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车项目推橇启动速度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史衍 吴迎 王硕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9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雪车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推橇启动速度、赛道适应性及比赛成绩的变化规律,探索国外优秀运动员的程序化参赛模式,以期为中国雪车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雪车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推橇启动速度、赛道适应性及比赛成绩的变化规律,探索国外优秀运动员的程序化参赛模式,以期为中国雪车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收集国际训练周内国外优秀男子和女子雪车运动员的滑行数据,包括出发时间、推橇启动速度和区间速度等,运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专家访谈进一步探讨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结果:雪车比赛成绩受推橇启动速度、赛道选择和滑行技术的多重影响;优秀运动员通常采用“先快后慢再快”的推橇启动策略,结合赛道特性逐步优化滑行路线;不同运动员在适应赛道时的速度控制节奏与其最终成绩有显著相关性;男子和女子运动员的启动速度和区间速度均表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和稳定性,尤其在比赛节奏的掌控上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推橇启动速度与比赛成绩密切相关,但启动速度过快未必带来最佳成绩。运动员需要通过赛道试滑调整启动速度和滑行路线,合理平衡速度与技术,以达到最优成绩。国外运动员的程序化参赛模式对赛道适应性有较大帮助。建议:中国雪车运动员应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程序化训练模式,重点关注启动速度与滑行路线的匹配,提升赛道适应性和滑行技术,以备战未来国际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车 推橇启动速度 赛道选择 滑行技术 比赛成绩 程序化参赛
下载PDF
螺旋扭曲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气动性能分析
3
作者 杜深慧 谢奇龙 +1 位作者 赵龙 孙仲淳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7期70-78,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阻力型风轮是由双层典型的萨沃纽斯型风轮组成,而升力型风轮是由螺旋扭曲一定角度的达里厄NACA0018翼型风轮组成。阻力型风轮在内,升力型风轮在外,二者用传动轴和离合器相连接。在低风速时由阻... 提出了一种新型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阻力型风轮是由双层典型的萨沃纽斯型风轮组成,而升力型风轮是由螺旋扭曲一定角度的达里厄NACA0018翼型风轮组成。阻力型风轮在内,升力型风轮在外,二者用传动轴和离合器相连接。在低风速时由阻力型风轮带动升力型风轮旋转,高风速时二者各自旋转,互不影响。首先,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对其启动及气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了风轮表面的压力和风速分布。然后,分别对复合型风力机和单达里厄型风力机的启动风速和输出功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复合型风力机的启动风速要小于单达里厄型的启动风速,而输出功率的差别并不大。最后,探讨了单达里厄风力机不同风速下叶尖速比与转矩系数和风能利用率的关系,确定了在叶尖速比为1.9时可将阻力型风轮和升力型风轮分离,在风速为8 m/s且叶尖速比为3时风力机的风能利用率最高,为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 CFD 启动风速 转矩系数 风能利用率
下载PDF
风流扰动下露天矿土质路面粉尘运移规律研究
4
作者 王来贵 王逸腾 赵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29,共9页
为降低露天矿土质路面粉尘质量浓度,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采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粉尘颗粒起动模型,分析粉尘起动风速及变化规律,利用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并确立粉尘运移规律以及运动形式,选取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各因素对起尘量影响显著性。... 为降低露天矿土质路面粉尘质量浓度,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采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粉尘颗粒起动模型,分析粉尘起动风速及变化规律,利用实验研究进行验证,并确立粉尘运移规律以及运动形式,选取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各因素对起尘量影响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粉尘起动风速与粉尘粒径、含水率、负荷均有函数关系;起尘量在粒径、含水率、负荷、风速4种因素下呈现不同变化规律,与粒径、风速均呈非线性关系,与含水率呈负相关,与粉尘负荷呈正相关,影响显著性为:粒径>负荷>风速>含水率;粉尘运动形式与风速和粒径相关,在5 m/s风速下,(0,75]μm粒径粉尘易做悬浮运动,(75,500]μm粒径粉尘易做跳跃运动,(500,1000]μm粒径粉尘易做蠕移运动。研究结果可为降尘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土质路面 起动风速 起尘量 运动方式
下载PDF
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人会 杨鸿德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6-73,共8页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 为分析结构参数对高速液环泵内流场及水力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某高速液环泵的排气口始端角、转速和偏心距等结构参数对泵内流场及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排气口始端角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及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口始端角为211°时性能达到最高;排气口始端角过小会导致排气口始端区域产生回流,排气口始端角过大会使泵排气不充分,传统设计方法得到的高速液环泵排气口始端角偏大,无法在进口形成真空度;随着转速的增大,液环内液体的做功能力增强,泵的进口真空度和吸气流量均逐渐增加,叶轮出口线速度低于15 m/s时泵进口无法形成真空度;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进口真空度和最大吸气流量逐渐增大,但过大的偏心距会导致液环旋转不稳定,偏心距为3 mm时运行效果最佳。研究结果可为高速液环真空泵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液环泵 排气口始端角 偏心距 回流
下载PDF
高速起动射流过程中可压缩涡环的生长演化及其对瞬时力的影响规律
6
作者 张济泽 向阳 +2 位作者 林海燕 黄小彬 刘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0-75,共16页
高速可压缩起动射流广泛存在于一些工程应用中,其射流过程伴随着复杂流动结构的演化,并对力和声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高速起动射流过程中流场结构演化与瞬时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开口激波管装置用于产生高速起动射流,并采用纹影... 高速可压缩起动射流广泛存在于一些工程应用中,其射流过程伴随着复杂流动结构的演化,并对力和声有着显著的影响。为了研究高速起动射流过程中流场结构演化与瞬时力之间的关系,设计了一种开口激波管装置用于产生高速起动射流,并采用纹影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IV)对高速起动射流产生的流场结构进行测量。与此同时,为了测量高速起动射流的瞬时力,将激波管悬挂并利用高动态微型力传感器直接测量高速起动射流产生的推力。PIV的实验结果表明,高速起动射流的流场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入射激波离开喷口和后方流体迅速膨胀阶段;可压缩涡环卷起并快速生长阶段;可压缩涡环达到生长极限后的演化阶段。瞬时力测量结果显示,高速起动射流所产生的瞬时力呈现出先快速增长、随后缓慢下降的过程,并且瞬时力的峰值时刻与可压缩涡环发生夹止的时刻具有一致性。基于理论估算,进一步发现高速起动射流产生瞬时力峰值的机制主要是由于高速起动射流产生的大尺度可压缩涡环对周围的流体夹带进而带来的动量增益,也意味着可压缩涡环的生长演化产生了较强的非定常力的增益。进一步将喷口形状更换为锯齿型喷口,发现锯齿型喷口显著地减弱了可压缩涡环的环量,进而也降低了瞬时力的峰值,但是根据前人的研究,锯齿型喷口在降低噪声上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起动射流 可压缩涡环 瞬时力 非定常空气动力学 粒子成像测速技术
下载PDF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零低速起动方法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俞力豪 周士贵 +2 位作者 曹凤斌 李强 张顺杰 《微电机》 2024年第4期33-39,59,共8页
由于运行在中高速状态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大多是采用反电动势来估算角度位置和转速,这在零低速往往不适用。为了实现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零低速起动和平滑切换到中高速运行,分析了恒压频比控制、恒流频比... 由于运行在中高速状态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式大多是采用反电动势来估算角度位置和转速,这在零低速往往不适用。为了实现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零低速起动和平滑切换到中高速运行,分析了恒压频比控制、恒流频比控制、脉振电压信号高频注入法三种低速起动控制方法。开环恒压频比控制采用了新的V/F曲线和电压补偿,近似补偿定子阻抗压降防止起动失败;单闭环IF控制和双闭环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控制采用加权算法切换至滑模观测器。对某一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应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零低速起动 加权算法 无位置传感器
下载PDF
起旋速度对旋流分离器分离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尹宏 孙杰文 +2 位作者 陈琪 王振波 孙治谦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5期710-715,共6页
将DN 50轴流式旋流器用于烷基化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探究起旋速度对旋流器流场内烷基化产物与催化剂的两相体积分布及油相回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器的分离性能随着起旋速度的增加而提升,表现为烷基化... 将DN 50轴流式旋流器用于烷基化产物与催化剂的分离,通过数值仿真和试验验证,探究起旋速度对旋流器流场内烷基化产物与催化剂的两相体积分布及油相回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器的分离性能随着起旋速度的增加而提升,表现为烷基化产物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以及湍动能与起旋速度正相关,轴心处轻相的聚集与壁面重相的汇合加剧,油相体积分数上升,分离效率呈非线性增长,当起旋速度超过14 m/s时,分离效率可超过90%,试验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旋流器 烷基化产物 起旋速度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SFC起动性能分析
9
作者 陈忠宾 胡金明 +4 位作者 温占营 肖先照 杨剑 李桂芬 孙玉田 《大电机技术》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在抽水工况下作为电动机运行,在起动过程中需要克服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的阻力矩,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机组拖动到并网转速,所以采用有效的起动方式至关重要。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电动工况起动方式包括静... 大型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在抽水工况下作为电动机运行,在起动过程中需要克服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的阻力矩,并且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将机组拖动到并网转速,所以采用有效的起动方式至关重要。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电动工况起动方式包括静止变频器(SFC)起动、背靠背起动和自起动三种,其中SFC起动为抽蓄电站普遍采用的起动方式之一。变速机组也可采用定速机组配置的SFC进行起动,但变速发电电动机为绕线式异步电机,采用三相交流励磁技术,与定速机组在机型和励磁技术等方面完全不同,且目前国内外针对变速发电电动机SFC起动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故亟需开展变速发电电动机、SFC装置和交流励磁配合的研究分析。自起动方式受到电机参数和变流器输出等限制,输出力矩的能力较小,而背靠背起动方式常作为备用起动方式,两者均不适用于400MW级及以上大型可变速抽蓄机组的起动。本文从分析可变速发电电动机SFC起动的原理入手,搭建了可变速发电电动机SFC起动的数值仿真模型,利用该仿真模型对一台440MW的抽蓄机组起动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获得了主要物理量的变化规律,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 可变速 发电电动机 SFC起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
10
作者 田彪 田宝元 +1 位作者 王焕杰 高亚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67-71,共5页
在复杂多变的海上运行环境下,针对减少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的响应滞后时间、有效抑制外界干扰以及确保转速能够迅速达到并稳定至设定值的问题,提出了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通过Rowen模型,建立船舶燃气轮机数... 在复杂多变的海上运行环境下,针对减少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中的响应滞后时间、有效抑制外界干扰以及确保转速能够迅速达到并稳定至设定值的问题,提出了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方法。通过Rowen模型,建立船舶燃气轮机数学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利用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算法,设计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控制器;采用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算法,根据实时转速偏差及其变化率,输出滑模控制器的自适应参数,用于调整滑模控制器的行为,以更好地抑制外界干扰;滑模控制器依据自适应参数,设计控制律,实现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的快速响应,减少响应滞后时间,使转速能够迅速达到并稳定至设定值。实验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快速控制船舶燃气轮机启动转速,负载扰动情况下,该方法启动转速控制的超调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燃气轮机 启动转速 自适应 模糊PID 变论域
下载PDF
新型风速传感器与原风速传感器对比分析
11
作者 黄斌 蔡杏尧 +3 位作者 匡昌武 郑鹏斌 崔学林 陈亮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6期13-15,19,共4页
为了准确评估新型ZQZ-TF风速传感器的性能,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组织开展了新型风速传感器与原风速传感器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校准表明新型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比原风速传感器灵敏;在1 m/s以下低风速时,新型风速传感器的2 min平... 为了准确评估新型ZQZ-TF风速传感器的性能,海南省气象探测中心组织开展了新型风速传感器与原风速传感器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校准表明新型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比原风速传感器灵敏;在1 m/s以下低风速时,新型风速传感器的2 min平均风速较原风速传感器更高;在1 m/s以上风速时,两种传感器的2 min平均风速基本一致;新型风速传感器在春季和夏季的启动风速比原风速传感器更加灵敏。试验结束后,校准表明,新型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刚好合格,但原风速传感器的启动风速不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传感器 对比分析 启动风速
下载PDF
舰载涡扇发动机高低温起动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邢洋 杨怀丰 +2 位作者 刘亚君 江井跃 张伟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6-242,共7页
为验证某舰载涡扇发动机在高低温环境条件下起动特性,基于高低温起动验证试车台,通过模拟高低温进气和保温条件,开展了采用RP-3燃油和RP-5燃油的涡扇发动机高低温起动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发动机起动点火性能的变化规律;... 为验证某舰载涡扇发动机在高低温环境条件下起动特性,基于高低温起动验证试车台,通过模拟高低温进气和保温条件,开展了采用RP-3燃油和RP-5燃油的涡扇发动机高低温起动性能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环境温度下发动机起动点火性能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环境温度、燃油种类、转速上升率对发动机起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气温度由60℃下降到-20℃,主燃烧室供油到点着火时间延长约1~2 s;在-20~60℃内,采用RP-3和RP-5两种燃油,发动机起动性能基本一致;给定转速上升率降低0.1%/s,低温起动时间延长0.01~0.06(相对值),在高压换算转速n_(Hcor)=0.3~0.5(相对值)转速范围内,反馈转速上升率与给定上升率最大差异为28.2%;整个起动转速范围内,主燃油供油流量最高下降10.8%,燃油总管压力p_(f)与高压压气机出口压力p_(31)之差最高下降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涡扇发动机 高低温起动 起动性能 转速上升率 燃油
下载PDF
高速电梯轿架启动工况的水平瞬态动力学分析
13
作者 陈岁繁 庞浩浩 +1 位作者 茹晓英 李其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233,共5页
为探究高速电梯启动工况的水平瞬态动力学特性,以高速电梯轿架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仿真了轿架启动工况下的瞬态应力、瞬态变形和水平振动加速度,同时,对高速电梯轿架水平振动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 为探究高速电梯启动工况的水平瞬态动力学特性,以高速电梯轿架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Workbench有限元软件仿真了轿架启动工况下的瞬态应力、瞬态变形和水平振动加速度,同时,对高速电梯轿架水平振动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电梯轿架上梁、下梁和直梁等三大关键部件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并且通过实验测得的水平振动加速度曲线变化区间与仿真分析所得水平振动特性的振动加速度曲线变化区间对比,两者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为高速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梯 启动工况 轿架 瞬态动力学 振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压缩空气起动的柴油机瞬态特性仿真研究
14
作者 刘楠 霍柏琦 +1 位作者 童大鹏 纪若冰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利用一维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稳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改进,增加高压气瓶、管路、空气分配器、起动空气阀模块,构建基于压缩空气分配器起动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瞬态模型,并试验验证2种模型的准确性。系统分析了环... 利用一维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稳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改进,增加高压气瓶、管路、空气分配器、起动空气阀模块,构建基于压缩空气分配器起动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瞬态模型,并试验验证2种模型的准确性。系统分析了环境压力、滑油温度和起动系统参数等对柴油机起动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压缩空气系统驱动柴油机起动时间为2.6 s,能够实现连续6次起动,满足柴油机起动性能要求;选取压缩空气压力为30 bar、气瓶容积为350 L、空气管路直径为36 mm、供气起始角为-5° CA能够有效提高柴油机起动性能;从100%负载突加突卸计算结果来看,该柴油机瞬态调速率达到4.67%,不超过5%的指标要求,转速恢复到额定转速±2%的恢复时间增加至0.57 s,满足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起动 柴油机 瞬态 调速特性 GT-POWER
下载PDF
混动车起动异响分析与解决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宇宁 牛文博 +1 位作者 袁帅 祝浩 《汽车科技》 2024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总结了某款双电机构型混动车起动异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对混动车起动异响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起动过程中动力总成本体激励导致的传动系齿轮敲击是产生起动异响的主要原因。控制发动机起动时刻曲轴位置... 本文总结了某款双电机构型混动车起动异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对混动车起动异响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起动过程中动力总成本体激励导致的传动系齿轮敲击是产生起动异响的主要原因。控制发动机起动时刻曲轴位置从而减小发动机本体激励,调整系统惯量或者控制发电机在转速爬升过程中施加补偿扭矩,可以改善动力总成的转速波动,达到提升起动工况动力总成声品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机 起动异响 转速波动
下载PDF
负载口独立控制的压铸机比例插装压射速度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广阔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以压铸机压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只采用出口比例插装阀系统出现启动冲击、低速稳定性差、高速易超调和工作压力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独立阀口控制的速度系统,对出、入口比例插装阀同时采用前馈加反馈复合控制。通过采用双比例插装阀对进... 以压铸机压射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只采用出口比例插装阀系统出现启动冲击、低速稳定性差、高速易超调和工作压力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独立阀口控制的速度系统,对出、入口比例插装阀同时采用前馈加反馈复合控制。通过采用双比例插装阀对进、出口速度控制的压铸机压射系统进行分析,建立关键元件和压射系统仿真模型,并在现场压铸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式能够消除启动时的瞬间速度前冲,提高了低速段时速度稳定性、降低了高速段超调,并且减小了出口比例插装阀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证明了联合仿真的有效性,为同类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铸机 压射速度系统 独立负载口控制 启动冲击
下载PDF
煤矿刮板运输机驱动系统发展趋势研究
17
作者 李超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动力系统主要有工频驱动、变频驱动、永磁同步驱动、永磁半直驱,这几种驱动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承前接后逐步发展而来,在国内井工作业场所中均有应用。本文就以上四类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展开论述,探讨... 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动力系统主要有工频驱动、变频驱动、永磁同步驱动、永磁半直驱,这几种驱动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承前接后逐步发展而来,在国内井工作业场所中均有应用。本文就以上四类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展开论述,探讨其优缺点和适应情况,同时将当前业内正在逐步推广的永磁半直驱系统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当下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井工煤矿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动力系统将向着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系统 软起动 调速 过载 小型化 智能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
18
作者 张彩婷 李化龙 +1 位作者 吕阳伟 孙赟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2期319-324,337,共7页
为提升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增加抽油机井的抽油量,研究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降低变频启动的电压偏差,通过分析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条件,明确降低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与供电管网的电压偏差可... 为提升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增加抽油机井的抽油量,研究基于改进NSGA-Ⅲ算法的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技术,降低变频启动的电压偏差,通过分析抽油机井群控变频启动条件,明确降低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与供电管网的电压偏差可以降低变频启动时的冲击电流,提升变频启动运行的安全性。以最小电压偏差与最大抽油量为目标函数,建立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启动转速确定模型;在NSGA-Ⅲ算法引入参考点选择策略,得到改进的NSGA-Ⅲ算法;用改进NSGA-Ⅲ算法求解转速确定模型,得到最小电压偏差与最大抽油量对应的变频电机启动转速;根据合闸时刻变频电机的相角差,得到变频电机合闸指令,并按照确定的转速启动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实验证明:该技术可有效求解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转速确定模型,且反转世代距离较小、超体积较大,即该技术的收敛性与分布性较优;该技术可有效启动抽油机井群控变频电机,平均抽油量15.8 t/d,最大电压偏差260 V(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Ⅲ算法 抽油机井群控 变频启动 电压偏差 抽油量 参考点选择 电机启动转速
下载PDF
基于Cruise的柴油轻客坡道起步能力增强方案
19
作者 李林林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4年第3期7-12,共6页
针对某出口柴油轻客对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的情况,利用Cruise软件分析了2种增大后桥速比方案带来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变化,选择了其中1种方案作为最终方案,并对实际整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整车更换为4.556速比的后桥后,增强了整车... 针对某出口柴油轻客对坡道起步能力不足的情况,利用Cruise软件分析了2种增大后桥速比方案带来的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变化,选择了其中1种方案作为最终方案,并对实际整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整车更换为4.556速比的后桥后,增强了整车坡道起步能力,且没有发生用户对整车经济性变差的抱怨,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轻客 后桥速比 坡道起步能力
下载PDF
ZB45B包装机烟包成型通道的改进
20
作者 张能全 张庆楠 +3 位作者 马坚 杨昆 黎少华 张继伟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4期132-135,共4页
为解决YB45B型5.4 mm×100 mm规格细支硬盒包装机冷机启动时机器不能全速运行,频繁触发8号轮出口堵塞信号的问题,需以200包/分的速度运行30~40 min后才能全速运行。为此在原输送通道的基础上设计一种YB45B新型烟包成型通道底板。新... 为解决YB45B型5.4 mm×100 mm规格细支硬盒包装机冷机启动时机器不能全速运行,频繁触发8号轮出口堵塞信号的问题,需以200包/分的速度运行30~40 min后才能全速运行。为此在原输送通道的基础上设计一种YB45B新型烟包成型通道底板。新型烟包成型通道由输送通道、上下输送带、聚甲醛底板、簧片、带轮、张紧装置及翻转器构成。以昆明卷烟厂生产的“云烟(细支云龙)”牌卷烟为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新型烟包成型通道后,冷机启动后机器即可全速运行,单机台每天可增加产量1.44~1.92箱。该技术可提高设备连续运行能力,为提高卷烟包装设备的维保效率提供支持,提升设备有效作业率,降低了维护成本及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45B硬盒包装机 烟包成型通道 冷机启动 全速运行 聚甲醛底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