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itoring System of tourist traffic(MSTT) for tourists monitoring in mid-mountain national park,SW Poland 被引量:4
1
作者 Mateusz ROGOWSK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8期2035-2047,共13页
National parks are highly valuable natural area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The number of visitors at national parks is systematically increasing,often exceeding Tourism Carrying Capa... National parks are highly valuable natural area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attract a large number of visitors.The number of visitors at national parks is systematically increasing,often exceeding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TCC)of trails.This situation requires adjusting the number of park visitors to adapt to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ystems of visitor flow,thus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vertourism.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o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method for tourists monitoring in mid-mountain national park presented on the example of the Sto?owe Mountains National Park(SMNP)in Poland,called as Monitoring System of tourist traffic(MSTT).The study describes six stages procedure of tourists Monitoring System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as an optimal measurement technique.The MSTT enabled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ourist traffic in SMNP.With the help of 39 pyroelectric sensors and surveys data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 of visitor flow was obtained.The data generated in MSTT included hourly,daily,weekly,monthly,and annual reports,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rection of traffic measuring both directions:entries(IN),exits(OUT)and passages(IN+OUT).The results from pyroelectric sensor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field surveys,where visitor’s motivations,preferences,and behaviours were determined.In 2017 a total of 871,344 visitors were recorded in SMNP what cause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ational parks in Poland.The SMNP is a suitable destination for short breaks leisure visits in wilderness.In order to sustain MSTT methodology in the long-run the set of guidelines together with the workload estimates were presented.In the future,the MSTT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including monitoring of climbing,cycling,cross-country skiing,car traffic and illegal tourism assessment.The MSTT can be considered as a useful tool for tourism management in mid-mountain national parks throughout the entire calendar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t traffic Visitor flow Pyroelectric sensors Eco-Counter HIKING Stolowe Mts.National Park
下载PDF
Degradation of a protected mountain area by tourist traffic:case study of the Tatra National Park,Poland 被引量:3
2
作者 Joanna FIDELUS-ORZECHOWSKA Elzbieta GORCZYCA +1 位作者 Marcin BUKOWSKI Kazimierz KRZEMI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10期2503-2519,共17页
Mountain protected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biodiversity,which makes it a great challenge for managers to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their use and the stability of natural ecosystems.Maintaining that balance is... Mountain protected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biodiversity,which makes it a great challenge for managers to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their use and the stability of natural ecosystems.Maintaining that balance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in areas with high tourism pressure.The expected volume of tourist traffic should be considered at the planning stage of the touris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process.Insufficient capacity of tourist infrastructure can lead to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which is hard,or at times impossible,to repair.In our research,we identified patterns of tourist footpath and road functioning in an environmentally protected area with high volumes of tourist traffic.Data from geomorphologic mapping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identify tourist footpath and road structures in the Tatra National Park(TNP).Fieldwork was conducted in several stages between 1995 and 2019.Orthophotomaps from the years 1977,2009,2017 and 2019 were used to identify and compare degraded zones along selected tourist footpaths.Degraded zones were defined as areas surrounding a footpath or tourist road with a mean width larger than or equal to 10 meters,with heavily damaged or completely removed vegetation and exposed,weathered cover,where geomorphic processes that would not take plac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are readily observable.The examined tourist footpaths and roads vary in terms of their morphometric parameters.Research has shown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an and maximum footpath width as well as maximum incision depth for the forest zone versus the subalpine and alpine zones.A lack of differences in these parameters was noted between the alpine and subalpine zones.Research has shown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area of degraded zones found adjacent to tourist footpaths occurred in all the studied geo-ecological zones in the study period.However,the largest increase occurred atop wide ridgelines found in the alpine zone.Degraded zones may be an indication of exceeding the tourist carrying capacity of a mountain tourist area.Mass tourism in TNP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degraded zones adjacent to footpaths,whose continuous evolution may lead to irreversible changes in local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ist traffic Degraded zones Mountain area Morphogenetic processes Carrying capacity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的疫后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肇飞 李微 +1 位作者 叶志昊 温亚 《交通工程》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基于有限理性的前景理论构建了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某景区旅游者的个人信息、出行基本情况以及出行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出其出行行为的特点。并且进一步运用前景理论研究旅游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 基于有限理性的前景理论构建了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通过对某景区旅游者的个人信息、出行基本情况以及出行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出其出行行为的特点。并且进一步运用前景理论研究旅游者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在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分别计算了各异质类旅客对不同客运方式的模糊选择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有限理性作用下旅客个体出行决策的模型,得出了各异质类旅客对不同客运方式的出行偏好。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旅客的出行偏好,可分析出高收入和务工旅客更倾向于驾车出行,而学生游客更倾向于乘坐大巴。相关研究的结论对于旅游景区周边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更好地服务和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交通方式选择行为 前景理论 模糊选择概率
下载PDF
Factors determining changes in the network of marked hiking trails in the Sudetes
4
作者 Krzysztof KOŁODZIEJCZYK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075-1099,共25页
Hiking trails are a basic type of tourist infrastructure,which,on the one hand,make areas available for tourist traffic,and on the other hand,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if they are wel... Hiking trails are a basic type of tourist infrastructure,which,on the one hand,make areas available for tourist traffic,and on the other hand,can contribute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if they are well designed and maintained).Owing to the variety of performed functions,their designation is determined by several factors:natural,technical,economic,social.Networks of trails change constantly.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termine exactly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ransformations within the hiking trail networks and what is their significance.To this end,three study areas in the Sudetes were analysed:one on the Polish side of the Sudetes-the Table(Stołowe)Mountains,and two on the Czech side-the rock town near the village of Sloup vČechách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Zlatohorskávrchovina.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networks over time was carried out,as well as surveys of institutions that were responsible for or influenced these transformations.These areas are characterised by a significant level of changes in the trail network.Amo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changes,the tourist attractiveness of the area,the resilience of the environment,the intensity of tourism traffic,the environmental transformations associated with it,the his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land ownership chang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At each stage of forming networks,the key factor should be tourists’needs,including the desire to escape the urbanised environment.For this reason,trails should avoid roads with artificial(hard)surfaces and heavy automobile traf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king trails Trail networks Graphs tourist traffic SUDETES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的旅游景区指引标志设置研究
5
作者 李聪颖 史彤彤 +2 位作者 张洪涛 詹立 范家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3,142,共10页
基于公路网特性采用时间-费用阻抗模型得到路段权重,结合节点效率值、节点度值构建路网节点重要度模型;考虑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的影响,评估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旅游景区指引标志指引信息,提出旅游景区指引标志设置的具... 基于公路网特性采用时间-费用阻抗模型得到路段权重,结合节点效率值、节点度值构建路网节点重要度模型;考虑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的影响,评估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旅游景区指引标志指引信息,提出旅游景区指引标志设置的具体位置和指引信息;引入可视性指数模型评价旅游景区指引标志设置信息和位置的有效性;最后以神木市周边公路网及景区为例,进行旅游景区指引标志设置方法实例验证。研究表明:在综合考虑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影响的情况下,路网中13个节点的重要度提高;基于节点重要度筛选指引信息后设置的旅游景区指引标志,可视性指数达到了0.822。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表征旅游景区对路网节点的影响,为旅游者提供高效、准确的指引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旅游景区指引标志 交通网络节点 节点重要度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与旅游流强度的协调分析
6
作者 席佳慧 张滢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文章以新疆为研究案例,通过公路、铁路及航空三个主要交通方式构建综合交通服务系统指标体系,通过旅游规模、旅游消费、旅游效益及旅游效应四个维度构建旅游流强度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序参变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模型... 文章以新疆为研究案例,通过公路、铁路及航空三个主要交通方式构建综合交通服务系统指标体系,通过旅游规模、旅游消费、旅游效益及旅游效应四个维度构建旅游流强度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序参变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情况。结果表明,(1)交通服务系统与旅游流强度系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2015-2019年一直是处于交通系统滞后于旅游系统,但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系统明显滞后于交通系统。(2)两系统间的协调度经历了从轻度失调-良好协调-初级协调的转变,新疆地区旅游与交通系统之间处于初级协调的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利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 旅游 交通
下载PDF
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区域交通组织研究——以黄山风景区汤口片区为例
7
作者 张梦歌 杜蕊 吕亮 《交通工程》 2024年第6期89-93,共5页
以黄山风景区汤口片区为例,梳理汤口片区现状交通条件、交通量及游客特性,剖析该地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基于黄山风景区、摆渡巴士、缆车运力等历史数据,选取满足全年98%天数的游客量(即3万人次)为研究对象,预测该地区道路需求和停车需... 以黄山风景区汤口片区为例,梳理汤口片区现状交通条件、交通量及游客特性,剖析该地区现状交通存在的问题;基于黄山风景区、摆渡巴士、缆车运力等历史数据,选取满足全年98%天数的游客量(即3万人次)为研究对象,预测该地区道路需求和停车需求,分析供需关系。最终根据汤口片区交通改善建议,总结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区域交通组织建议,以供交通规划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交通组织 交通改善 黄山风景区
下载PDF
杭州地铁线网基本成型背景下的西湖景区公交优化方案
8
作者 沈洁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7期182-184,F0003,共4页
随着G20峰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圆满落幕,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逐步加快。在杭州516 km地铁网建成的新背景下,分析总结了杭州西湖景区交通环境新特征,并参考国内外“地铁+公交”运行模式的相关经验做... 随着G20峰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圆满落幕,杭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脚步逐步加快。在杭州516 km地铁网建成的新背景下,分析总结了杭州西湖景区交通环境新特征,并参考国内外“地铁+公交”运行模式的相关经验做法,从优化线路、便利换乘、改善设施三个方面出发,对西湖景区推行“地铁+公交”出行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地铁 公交 交通组织
下载PDF
旅游洞穴环境变化监测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沂源九天洞为例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长春 王晓青 +1 位作者 孙小银 武传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6,共6页
研究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关键是要弄清洞穴开放后,人为因素对洞穴环境的影响。通过实地测量沂源九天洞洞穴空气温度、湿度、CO2浓度、水化学特征和游客量的变化,研究旅游洞穴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影响,并把它与自然影响做简单的比较。沂源... 研究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关键是要弄清洞穴开放后,人为因素对洞穴环境的影响。通过实地测量沂源九天洞洞穴空气温度、湿度、CO2浓度、水化学特征和游客量的变化,研究旅游洞穴环境变化中的人为影响,并把它与自然影响做简单的比较。沂源溶洞环境变化研究将为洞穴景观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其他洞穴的保护起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CO2浓度 游客量 灯光系统
下载PDF
旅华英国游客O→D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10
作者 高军 吴必虎 马耀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40,共6页
文章在分析目前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理论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然后,在10个热点旅游城市采用100分制6点等距量表,以537份旅华英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对旅华英国游客... 文章在分析目前客源地→目的地旅游客流动力机制相关研究理论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然后,在10个热点旅游城市采用100分制6点等距量表,以537份旅华英国游客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对旅华英国游客来我国城市旅游的旅游动力中的推力因子、拉力因子、阻力因子及其权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旅华英国客流旅游动力中主要有8大推力因子、9大拉力因子和7大阻力因子,推力在促动力中占44%,拉力在促动力中占56%,阻力相当于促动力的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阻”旅游动力机制 旅游客流 旅游城市 英国游客
下载PDF
西安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年内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0
11
作者 孙根年 马丽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39,共6页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西安及周边山地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2000—2002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本地游憩客流...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利用近30年气候资料,对西安及周边山地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了评价,划分了适宜性等级和时段分布;结合2000—2002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本地游憩客流量的年内变化,划分了旅游活动的淡旺季和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与特殊因子数值化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了客流量月指数与气候舒适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入境游客年内变化受气候影响,入境旅游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3.44%;大雁塔和骊山国内旅游不仅受气候舒适性影响,还受“五一”和“十一”黄金周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2.06%和2.33%;太白山和楼观台本地居民游憩,还受4—5月春游、8月学生暑假和9月秋淋的影响,客流量月指数的气候弹性系数为2.99%和2.64%。本项研究为西安市及周边客流量预测和景区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客流量月变化 相关性分析 西安市
下载PDF
基于GIS的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空间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隋玉正 李淑娟 陈戈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利用青岛市交通图作为数据源,选取市内主要旅游景点作为网络分析的节点,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景点的通达度和相对联通性进行分析,讨论了青岛市旅游交通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青岛旅游交通网络的对策.
关键词 GIS 旅游交通网络 空间分析 对策
下载PDF
黄山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冬冬 章锦河 刘法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CSSCI 2008年第7期607-609,617,共4页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和客流量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黄山风景区气候舒适度的评价,并结合2002—2006年游客量统计资料,对黄山风景区的游客量月比重指数和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黄山风景区的气候舒... 气候舒适度是影响旅游地开发和客流量年内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黄山风景区气候舒适度的评价,并结合2002—2006年游客量统计资料,对黄山风景区的游客量月比重指数和气候舒适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黄山风景区的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弹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舒适度 客流量月比重指数 相关性分析 黄山
下载PDF
高铁乘客的旅游特征与消费偏好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厉新建 崔莉 +2 位作者 万文平 张芳芳 许文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63-71,共9页
在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和引导高铁乘客的旅游消费,对旅游目的地产业配置模式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京沪(杭)、武广和郑西高铁乘客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高铁乘客的旅游消费特征、旅游偏好,掌握了... 在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了解和引导高铁乘客的旅游消费,对旅游目的地产业配置模式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京沪(杭)、武广和郑西高铁乘客的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高铁乘客的旅游消费特征、旅游偏好,掌握了高铁乘客出行目的、旅游信息来源、出行方式、酒店选择等特征,提出了加强高铁特色旅游产品开发、重视微旅游市场、深化利用新媒体、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高速铁路 旅游交通
下载PDF
芜湖长江大桥与安徽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 被引量:65
15
作者 张建春 陆林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章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去2 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结果显示 :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关性极大 ,其中 ,公路营运里程的变化、历年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与我国各项旅游收入指标... 文章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去2 0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结果显示 :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关性极大 ,其中 ,公路营运里程的变化、历年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与我国各项旅游收入指标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达到 0 876、 0 843和 0 933;历年公路客运量与国内旅游人数分别达到 0 835和 0 92 7;我国社会客运总量增长与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相关系数达到 0 882。结合安徽旅游业今后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即要转变观念 ,依托交通 ,大力发展黄山文化旅游 ,实施成片开发战略 ,发展旅游航空 ,全面拓展国内外中长距离旅游客源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芜湖长江大桥 旅游交通 安徽省
下载PDF
历史文化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研究——以西安三大景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丽 曹小曙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69,共5页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 旅游交通质量感知影响景区整体体验,满意度是衡量旅游景区交通质量感知最直接的反映。选取西安市三大不同区位的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为研究案例,采集游客调查问卷数据,应用李克特5点量表、等权均值加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城市旅游景区旅游交通的满意度作出综合评价和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游客对三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满意度都达到满意程度,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城墙景区。满意度差异显著要素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交通便利性、景区道路的设计和护栏、警示牌等旅游交通安全设施4个方面。2景区旅游交通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和变化规律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上非常明显,而在收入上的感知表现规律则不显著。3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游客侧重关注的旅游交通要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交通 游客满意度 历史文化景区 西安
下载PDF
旅游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戴继锋 陆化普 唐忠华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0,79,共5页
旅游项目的交通需求特点与其他项目不同 ,本文从旅游项目的交通需求特点出发 ,提出旅游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旅游开发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流程。在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中 ,交通需求预测是关键技术 ,本文将主要针... 旅游项目的交通需求特点与其他项目不同 ,本文从旅游项目的交通需求特点出发 ,提出旅游开发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旅游开发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流程。在进行交通影响分析中 ,交通需求预测是关键技术 ,本文将主要针对旅游项目交通影响分析中的预测方法结合北京龙村国际文化城的交通影响分析进行论述 ,本文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同时对项目周边的公交线路服务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项目 交通影响分析(TIA) 交通需求预测
下载PDF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公路网络发展对策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旅游公路网络的分析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恩菊 孙虎 +1 位作者 李广文 鲍锋 《旅游科学》 CSSCI 2005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区内旅游公路网络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的分析发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旅游公路交通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地区差异较大;旅游公路网络存在支线公路建设滞后、通达深度不够、知名景点的通达度差、各景点... 本文通过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区内旅游公路网络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的分析发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旅游公路交通的平均通达度和相对连通性地区差异较大;旅游公路网络存在支线公路建设滞后、通达深度不够、知名景点的通达度差、各景点间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该区旅游公路交通网络建设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旅游公路交通 通达度 相对连通性 优化对策
下载PDF
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米晓艺 吴京梅 +1 位作者 郭占洋 罗晓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0,175,共4页
对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基于交通量的分析结果,从旅游旺季节假日前后旅游公路交通量增长的角度将旅游公路分为A、B、C3类。速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现状车速偏高;陡坡路段速度... 对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交通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基于交通量的分析结果,从旅游旺季节假日前后旅游公路交通量增长的角度将旅游公路分为A、B、C3类。速度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双车道旅游公路的现状车速偏高;陡坡路段速度离散性较大。这不仅与货车比例等交通组成有关,而且与陡坡路段自身的道路特性也有较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公路 交通特性 节假日 速度标准差
下载PDF
基于GIS的旅游交通巨变下客源空间结构演化分析——以惠州龙门县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戴学军 庄大昌 林敬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基于GIS技术,结合旅游需求引力模型,以惠州市龙门县为例,选取3个时间段,对旅游交通变化驱动下的旅游客源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龙门县旅游交通从无高速公路连接、向有相关高速公路连接到高速公路过境变化,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 基于GIS技术,结合旅游需求引力模型,以惠州市龙门县为例,选取3个时间段,对旅游交通变化驱动下的旅游客源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龙门县旅游交通从无高速公路连接、向有相关高速公路连接到高速公路过境变化,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应表现为经济要素为第一指向性的跳跃式分布、向交通要素为第一指向性转变的连续分布到基本以交通驱动为主的连续梯度分布。认为旅游交通变化是客源市场演化的重要驱动要素,交通巨大改善会导致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扩展,且扩展的方向基本与交通变化路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客源空间结构 交通巨变 龙门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