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来和 杨平书 杨继学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在发展学视域可以发现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本体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各自的"断裂"。针对此问题提出的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理念,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基本... 在发展学视域可以发现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本体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各自的"断裂"。针对此问题提出的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发展性保障理念,即以流浪儿童正常发展为中心,对流浪儿童教育权益实现的协调、动态、持续保障。其基本价值在于还原流浪儿童发展性主体地位,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其主要原则包括:主体动态完整性原则、灵活"处遇"原则、可持续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教育权益 发展性保障
下载PDF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康均心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增的一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在罪名、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客观方面及罪数形态、罪的界限及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方面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而且在司法层...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增的一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在罪名、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客观方面及罪数形态、罪的界限及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衔接方面不仅在理论上存在争议,而且在司法层面上也未能澄清一些疑惑,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无疑对于打击利用他人进行乞讨等犯罪行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残疾人 儿童乞讨罪 犯罪主体 犯罪对象
下载PDF
“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之解读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杰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61-64,共4页
“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所新增加的犯罪。根据立法规定和罪名确定的基本原则,其宜称为“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进行乞... “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或者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乞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所新增加的犯罪。根据立法规定和罪名确定的基本原则,其宜称为“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进行乞讨的行为,严重侵犯了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实践中,应当厘清它与违反治安处罚法的一般违法乞讨行为、拐骗儿童罪、故意伤害罪等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组织乞讨 残疾人与儿童 理论解读 司法认定
下载PDF
社会工作者在救助和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工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志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流浪少年儿童的存在,是对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一种损害,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尽快引入“社会工作”机制,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由社会工作者担负起救助、保护、服务、教育流浪少年儿童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流浪少年儿童 助人自助 类家庭
下载PDF
论罗斯金·邦德小说中的“儿童与自然”书写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文中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6期65-67,共3页
当代印度英裔作家罗斯金·邦德长期热爱自然,献身儿童文学事业。"儿童与自然"是其大部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在"姊妹篇"儿童小说《屋顶上的房间》和《山谷中的流浪者》中,邦德浓墨书写自然以及儿童在自... 当代印度英裔作家罗斯金·邦德长期热爱自然,献身儿童文学事业。"儿童与自然"是其大部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题。在"姊妹篇"儿童小说《屋顶上的房间》和《山谷中的流浪者》中,邦德浓墨书写自然以及儿童在自然中的成长体验。自然有时充当映射儿童情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角色,有时对抚慰儿童心灵、塑造儿童性格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金·邦德 自然 儿童 《屋顶上的房间》 《山谷中的流浪者》
下载PDF
浅析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被引量:3
6
作者 毕中兴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新增的规定突出了刑法对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的保护,但其罪名尚未正式确定。该罪所保护的客体类型不同于一般组织型犯罪,在司法适用中,应注意该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和界定。
关键词 “强迫组织” 强迫组织残疾人 儿童乞讨罪 行为犯
下载PDF
泰州市流浪未成年人的心理分类与救助策略研究
7
作者 胡林成 蔡俊 刘银林 《社会工作》 2010年第18期54-55,共2页
通过对泰州市救助管理站三年内登记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分析归类,流浪未成年人大致分为四类:贫困型流浪、教育问题型流浪、家庭问题型流浪、主动型流浪。在心理救助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运用提供社会支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改... 通过对泰州市救助管理站三年内登记救助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分析归类,流浪未成年人大致分为四类:贫困型流浪、教育问题型流浪、家庭问题型流浪、主动型流浪。在心理救助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运用提供社会支持、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改变不良的认知以及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等方法对流浪儿童进行心理救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未成年人 心理分类 心理救助策略
下载PDF
乞讨行为的刑法意义思考
8
作者 黄瑛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乞讨作为世界性的历史现象,是各国均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此,各国也都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规制,但乞讨的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中国,乞讨有其存在的经济根源,并且本质上属于法律放任的自由,因此在合理限度内法... 乞讨作为世界性的历史现象,是各国均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此,各国也都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规制,但乞讨的违法犯罪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中国,乞讨有其存在的经济根源,并且本质上属于法律放任的自由,因此在合理限度内法律予以容忍。但是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乞讨犯罪,必然要进入刑法规制的视野,《刑法修正案六》关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实践中,应注意厘清本罪名的构成特征及与之相关的组织儿童卖花行为的司法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讨 法律规制 组织残疾人 儿童乞讨罪
下载PDF
微博“打拐”热背后的冷思考——流乞儿童权利保障的制度建构
9
作者 张丽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14-418,共5页
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参与,这一公共事件隐藏的更深层次问题是流乞儿童权益保障问题。由于现有法律不完善、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监护不到位以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流乞儿童权利保护普... 2011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参与,这一公共事件隐藏的更深层次问题是流乞儿童权益保障问题。由于现有法律不完善、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监护不到位以及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流乞儿童权利保护普遍缺失。为改变这一现状,应该秉持以儿童为本的保护理念,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流乞儿童管理制度和遣返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打拐” 流乞儿童 权利保障
下载PDF
从“微博打拐”看我国流乞儿童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0
作者 张丽明 《天中学刊》 2011年第4期35-38,共4页
网络盛传的"随手拍照解救行乞儿童"行为是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侵害。强调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保护,是人权的基本要求,更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流乞儿童权利,应该秉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确立儿童优先的... 网络盛传的"随手拍照解救行乞儿童"行为是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侵害。强调对流乞儿童隐私权的保护,是人权的基本要求,更是基于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考虑。为了更好地保护流乞儿童权利,应该秉持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确立儿童优先的宪法原则,在民事立法上明确对儿童隐私的保护,在司法实践中采用直接保护的方式,同时应加强对隐私权保护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打拐 流乞儿童 以儿童为本 隐私权 法律保护
下载PDF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构成要件辨析
11
作者 王志祥 董妍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要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次要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足以抑制反抗"是本罪暴力、胁迫需要达到的标准。被组织者的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方可成立本罪。残疾人、儿童的监护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主要客体是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次要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足以抑制反抗"是本罪暴力、胁迫需要达到的标准。被组织者的人数达到3人以上的,方可成立本罪。残疾人、儿童的监护人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对此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本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构成要件 客体 主体
下载PDF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及其他组织性乞讨行为浅析
12
作者 黄瑛琦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11-14,共4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儿童实施乞讨行为则是本罪犯罪构成上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也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组织儿...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的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有力地保障了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而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残疾人、儿童实施乞讨行为则是本罪犯罪构成上的本质特征。这一本质特征也是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组织儿童卖花和组织成年人强行乞讨等与本罪相关的组织性乞讨行为性质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残疾人 儿童乞讨罪 构成要件特征 组织性乞讨行为 司法认定
下载PDF
国内流浪儿童状况研究综述 被引量:31
13
作者 毕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59,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流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贫困、家庭问题、虐待、失散、拐卖、升学压力等。目前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模式和教育机制有街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流浪儿童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儿童流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贫困、家庭问题、虐待、失散、拐卖、升学压力等。目前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模式和教育机制有街头救助、"类家庭"、"大房子"、"全天侯救助点"等,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制度与模式还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机制 模式 流浪的动机
下载PDF
论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荣志 崔效辉 《社会工作》 2007年第3期25-28,共4页
如果把救助以“到达救助站”为界分为两个阶段,郑州模式等从后半段为建设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提供了借鉴,同时上海的“中途宿舍”等计划为前半段提供了参考。本文将以南京救助管理体系为例,讨论社工在流浪儿童救助体系不同阶段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者 流浪儿童 救助保护
下载PDF
社会支持系统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彩霞 张献强 +3 位作者 劳慧珊 覃远丽 刘伟东 丘会英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常规的医疗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30例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系统在流浪乞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期在本院住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的流浪精神病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为常规的医疗护理模式,护理干预组30例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对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社会支持系统与常规的医疗护理相结合,能明显缓解患者衰退,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系统 流浪乞讨精神病 康复
下载PDF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立法问题研究
16
作者 赵均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31-34,共4页
乞讨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17条新增内容应该定义为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对维护残疾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一定的意义。其立法意义深远同时也存在缺陷,须加以完善。
关键词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立法缺陷
下载PDF
禁止儿童乞讨的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骏 李井奎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7,共10页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有多种进路。法经济学仰仗其强大的解释力和不断自我升级的活力,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视角。我们可以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禁止儿童乞讨的问题。儿童乞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立... 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有多种进路。法经济学仰仗其强大的解释力和不断自我升级的活力,为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颖实用的视角。我们可以运用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禁止儿童乞讨的问题。儿童乞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人建议立法干预,甚至全面禁止儿童乞讨。通过法经济学的视角可以剖析儿童乞讨问题的社会根源,并就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界清的有关概念以及各种社会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进而按照法经济学的评价体系对各种主张进行考察,从技术层面与国际比较的层面上对禁止儿童乞讨作出制度设计或改进方面的具体分析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经济学 乞讨儿童 同情品市场 社会成本 制度设计
原文传递
残疾儿童刑事保护之立法完善--以流浪乞讨儿童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军 彭志刚 许晓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0-96,共7页
现行刑法中关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一系列条文设计不利于流浪乞讨残疾儿童的权利维护。应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相关精神为指导,充分关照这一极度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正确处理社会秩序与个人权利、形式平等... 现行刑法中关于"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一系列条文设计不利于流浪乞讨残疾儿童的权利维护。应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的相关精神为指导,充分关照这一极度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正确处理社会秩序与个人权利、形式平等与特别保护、尊重自决与最佳利益的关系,这也是完善相关立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儿童 乞讨关联犯罪 人口交易犯罪 虐待罪 遗弃罪
原文传递
流浪儿童乞讨权规制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雄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2,共6页
当下中国城市有一个令人痛心的图景,那就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大量存在。要从根本上保障流浪乞讨儿童的权益,就要立法禁止儿童乞讨,建立起对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儿童流浪乞讨。同时,应化解在城市生活的农村户籍儿童... 当下中国城市有一个令人痛心的图景,那就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大量存在。要从根本上保障流浪乞讨儿童的权益,就要立法禁止儿童乞讨,建立起对相关人员和机构的责任追究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儿童流浪乞讨。同时,应化解在城市生活的农村户籍儿童所面临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诸种现实难题,践行保障儿童权益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儿童 乞讨 立法禁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